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年9月

1

项目名称: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编制年限:2011-2015

委托单位:陕西省扶风县人民政府

承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组

规划负责人:

韩明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中国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规划专家组:

李丙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苹果专家刘占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猕猴桃专家孙世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养殖专家海江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作物栽培专家刘天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业经济专家

2

前言

扶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阜民殷,人杰地灵,是陕西省传统的农业大县。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全面建小

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生态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扶风县农产品结构逐渐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主导产业规模依然小、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链仍不完善、缺乏品牌优势,多数农产品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加快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做大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寻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扶风县人民政府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员,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9月初启动了《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11-2015年)》编制工作。规划组从扶风县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地现有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市场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主张突出特色,提出突出建设优质苹果、生猪、小麦良种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农业。规划通过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产业进行规划,明确了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编制期间得到了扶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农业局和有关乡镇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与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本规划编制的领导、专家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九月

3

目录

第一章现状分析 1.1 区域概况

1.2 产业发展概况

1.3 土地利用现状

1.4 现状分析

1.5 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二章定位研究 2.1 经济背景分析

2.2 市场背景分析

2.3 发展策略

第三章规划总则 3.1 规划依据

3.2 规划期限

3.3 指导思想

3.5 规划目标

3.4 规划原则

第四章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4.1优质果品基地建设

4.2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4.3小麦良种基地建设

4

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5.2生态农业建设

5.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六章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6.1 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6.2 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

6.3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6.6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6.7农业品牌体系建设

6.4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6.5农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7.1 投资估算

7.2 资金筹措

7.3 效益分析

第八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8.1 组织机构与运作模式

8.2 保障措施

5

第一章现状分析

1.1 区域概况

1.1.1 区位

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关天规划发展核心区,毗邻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久以“青铜器之乡”而著称,佛教圣地法门寺在世界享有盛名。境内物阜民殷,人杰地灵,是陕西省有名的农业大县,是国家和省上命名的苹果、小麦、生猪、鸡、设施蔬菜、猕猴桃等农业基地县。

1.1.2 交通

交通条件优越,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陇海电气化铁路、西(安)—宝(鸡)高速公路、法(门寺)—汤(峪)二级旅游公路、法(门寺)—乾(县)二级旅游公路、关中环线、西宝公路中线、北线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乡镇公路和乡村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或油路化,通镇公路四通八达。

1.1.3 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

扶风属黄河流域,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2.4?,水量充沛。适合种植小麦、林果及发展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气温12.4?,年降雨量600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秋季。

(2)地形地貌

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跌落,依次为北部乔山山脉、低山丘陵、中部黄土台塬、南部川道。

6

(3)土壤概况

土壤类型以黄褐土、蒌土型为主,大部分地区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属中性。规划区内土层深厚,土体结构较好,质地合宜,保水保肥。

(4)水资源

扶风县属渭河水系,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农业灌溉用小主要依靠冯家山和宝鸡峡两大灌溉工程解决。

1.1.4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扶风县辖8镇169个行政村,44万人口。201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增长4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774元和5159元,较上年增长16.5%和20.4%。

1.2 产业发展概况

1.2.1 果品产业现状

扶风县是国家和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现有面积16万亩,年产量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多元,主要栽植区域为北部的天度镇、法门镇、召公镇,是该区域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扶风县塬下适宜发展猕猴桃,现有猕猴桃1万多亩,年产量2万多吨。

扶风县苹果产业化程度较高,有省市级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果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建有冷藏库130多座,贮藏能力20多万吨,居于全省先进水平,果农无后顾之忧。

7

扶风县果园管理水平较高,9万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天度镇被命名为中国果品百强乡镇,永平村2000亩标准化果园被命名为国家标准园艺场,天度镇永平村、齐横村、西权村和召公镇召公村被命名为陕西省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绛帐镇柳家村被命名为陕西省一村一品猕猴桃示范村,有12个示范园被省、市命名为示范园。

1.2.2 生猪产业现状

扶风县饲料资源丰富,农民有多年养殖的习惯,2010年生猪存栏29.1万头,出栏35.6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

生猪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7个,生猪规模养殖示范村(年出栏5000头以上)21个。

1.2.3 小麦良种产业现状

扶风县居于我国两大气候带的过度地带,生产的小麦良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近年来生产的小麦良种供不应求。年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年生产小麦良种2400万公斤以上,扶风县种子公司在业绩有很高的业绩和信誉。

1.3 土地利用现状

扶风县耕地53万亩,农民人均地面积约1.44亩。土地利用现状是种植苹果、猕猴桃、葡萄、桃等果树和设施蔬菜18万亩,畜牧养殖场占地0.4万亩。

1.4 现状分析

8

1.4.1 农业发展态势

为了对扶风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阶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规划采用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提出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对扶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阶段进行了粗略分析。

表1-1 农业现代化指标与扶风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表

国家现代农业评价指标 2010年序起步初级基本指标名称单位扶风县水平号阶段标阶段标实现标准准准

1 社会人均GDP 美元 800 1500 3000 1970

农村人均纯收2 元 3000 6000 10000 5159 入

农业就业占社3 % 40 20 10 42 会就业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4 % 45 60 80 46 贡献率

5 农业机械化率 % 40 60 80 56

从业人员中初6 % 55 70 80 /* 中以上比重

农业劳均一产7 美元 600 1000 2000 726 业增加值

农业劳均生产

农产品数量 8 吨 3 6 10 2.5

,粮食当量,

每公顷耕地农9 美元 2500 5000 8000 6972 业产值

注:(1)人民币折算成美元以6.5:1的汇率计算。(2)耕地面积按统计年鉴。(3)* 数字暂缺

9

据上述农业现代化指标判断,扶风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示范区内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不断减少,如何提高区内农业产业的效益,发展模式尽快向现代生态高效农业转变,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1.4.2 资源环境承载力

(1)土地承载力

2010年耕地面积约为53万亩,建议到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耕地约52万亩。

(2)养殖承载力

按养殖业排污量估算,每亩耕地每年能消化3个猪单位的养殖废弃物,以耕地资源,能承载156万个猪单位,2010年仅达到56万个猪单位,养殖承载空间余地较大。

1.4.3 产业发展不足

总体看,扶风农业主导产业多,但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主导产业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1.5 产业发展SWOT分析

1.5.1 优势

(1)区位优势

扶风县地处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毗邻,国家关天经济带的实施区,密集的交通网通达全国,为优质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利以及良好的通达性。

(2)资源优势

10

扶风县气候适宜,符合发展优质苹果七项指标中的六项;土地资源和粮食资源丰富,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扶风县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大,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发展苹果、生猪和小麦良种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农业(种植业)资源与畜牧资源是扶风县相对优势的资源。扶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区内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小,适宜发展绿色和有机农农产品

1.5.2 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

2010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59%以上,畜牧业仅占30%左右。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大于60—70%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与综合服务功能不强,缺乏专业强、高素质的农技人员,难以满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2)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竞争力不强,比较效益不高

扶风县作为陕西省农业大县,农业产业缺乏规模效益。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特色不鲜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多数农产品缺少区域特色品

11

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相对滞后,这些都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3)尚未形成规范高效的产业链,加工、物流环节薄弱

扶风县目前缺乏实力强、带动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难以有效发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以拓宽增收渠道。全县尚无规范的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现有的物流业主数量不少,但是普遍以简单、零散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亟待构建形成生产、加工、储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1.5.3 机遇

(1)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以7个“1号文件”的形式对解决“三农”

问题做了重要部署,要求各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搞好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在这种情

12

况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业保障政策将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各级政府支持的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促进特色效益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结构正在改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对食品需求更讲究优质安全和多样化,这为扶风县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优质绿色农产品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是经国家专门机构认证、在农田生态、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达到相应标准、有着较高市场准入要求和较高产值利润的农产品。据报道,近年来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消费额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安全优质的有机食品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数字,我国绿色、有机食品消费额每年以年均8%的速度增

长,全国绿色食品年产量达1500万吨,仅占食物商品量市场份额的3,,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国优质、特色、安全、健康食品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发展优

13

质绿色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也是扶风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5.4 挑战

(1)优先发展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业,避免产业的同质化

扶风县的优势特色产业有优质苹果、猕猴桃、优质小麦、蔬菜、生猪、鸡蛋、奶畜产业。作为农业大县,扶风与周边县市在农业资源和产业类型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果不及时提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农业发展策略,特色产业将失去原有优势、沦为竞争力低下的同质化产业。因此应确立优先发展和大力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的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市场前景突出、效益突出、产业链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

(2)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和谐发展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增大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投入量,特别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会对土壤、河流等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一定压力。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将透支生态环境本底值,造成远期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丧失。因此必须围绕大气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治理和循环农业发展等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14

第二章定位研究

2.1 经济背景分析

2.1.1 国家宏观发展背景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1.2 扶风县经济发展背景

扶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因此,扶风县在中央连续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一直坚持“稳粮、优果、强牧”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培育“一优两高”农业,以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

15

《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扶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特色园区、宜居城镇、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民生保障”六大支撑体系。按照“因地制宜抓基地,强村大户上规模,抓好龙头求效益”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布局上向最佳适生区域、优势地块集中;在经营规模上向适度规模培育大村大户转变;在增长方式上向集约经营、提高效益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向建立激励扶持引导机制转变。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市场背景分析

2.2.1苹果产业

1、产品国内外市场分析

苹果是大宗农产品,近年来国际市场贸易量约500 多万吨,随着国际间自由贸易进程加快,苹果国际贸易量呈缓慢持续增长趋势,2003 年近600 万吨。世界苹果有五大国际市场,即欧盟市场、北美市场、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东南亚市场和中东市场。其中欧盟市场是世界苹果贸易量最大的市场,年进口苹果260 万吨左右,出口200 万吨左右,占全世界苹果进出口量的50%。

中国苹果在东南亚市场上(该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对果品质量要求严格)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对俄罗斯、越南等边贸市场贸易量增势强劲,开拓欧盟和北美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苹果2001 年出口量约30 万吨,2003 年已增至50 多万吨(另外,边

16

贸约150 万吨)。随着中国苹果的迅速崛起,世界其他苹果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苹果业都有下滑趋势,这为中国苹果扩大出口、提高国际贸易量提供了机遇。中国苹果在提高果品质量和健全营销体系上下工夫,苹果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2、产品国内市场供求分析

苹果的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我国人均苹果占有量43kg,低于世界人均65kg 和发达国家100—300kg 的水平。我国有近14 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如果人均消费量增加1kg,总消费量将增加140 万吨。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优质有机苹果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 年中,国内果品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按到2007 年人均消费量20kg 计算,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 2600 万吨,2012 年人均消费量达到25kg,市场的需求量为3250 万吨。

3、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扶风苹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品牌优势,生产的苹果95% 以上销往省外或国外。项目实施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生态优势,明显的规模优势(较大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和价格优势(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使本区域苹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2生猪产业

世界生猪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全球猪肉生产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9530万吨到2008年的1.0043亿吨,增长5.38%。世界猪肉贸

17

易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加快。从2001年的336.47万吨到2006年的451.40万吨,增长34.16%。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研究分析,国内在肉类消费方面,现在只有1/10的城里人肉类消费出现下降,90%以上的中国人肉类消费需求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特别是农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2007年,我国肉类出口数量下降了15%,其中猪肉出口下降了37.3%;而肉类进口数量增长了57%,其中猪肉进口增长了116.22%。这些情况都说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肉类消费特别是猪肉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2.2.3小麦良种产业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陕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以近年来,随着小麦良种统供工程的实施,小麦良种的作用突显,小麦良种越来越供不应求。宝鸡市为例,年种植小麦300多万亩,需要良种6000万公斤左右,目前宝鸡市小麦良种繁育地主要是扶风县和岐山县,年繁育面积6万多亩,年产量不足3000万公斤,不到全市总需求量的一半。另外,渭南、咸阳等地以及外省对我省小麦良种需求量也很大,呈现出卖方市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3 发展策略

2.3.1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扶风县实际,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大户的发展路子,积极发展

18

具有区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农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配套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破发展。

2.3.2 产业链条构建

产业链条构建和利益链条构建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产业链条构建要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紧密联结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使农业生产更加体现出分工协作的社会化生产。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以项目为支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接通二产业,连接三产业。

第三章规划总则

3.1 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2)《扶风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扶风县农业“十二五”规划》;

(4)《扶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国家、陕西省、扶风县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程、条例等。

3.2 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期限为2011,2015年。

3.3 指导思想

19

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之路;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优质果品、生猪生态养殖和小麦良种三大产业,建成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基地;通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扶风县新农村建设。

3.4 规划原则

(1)合理引导、坚持持续开发

对扶风县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措施等进行整体规划,并按照不同时、空布局和产业发展特色有针对性的合理引导和分类指导,对重点建设任务和建设项目提出分步实施时序,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资源整合,实施精品工程

依托扶风县区域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并逐渐发展为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3)目标超前,注重基础建设

通过制定符合当地特点和优势的农业发展规划、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农产品基地县项目,并通过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大力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扶风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20

(4)追求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围绕积极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强化以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同时,大

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5 规划目标

经过5年的建设,在扶风县建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城乡社会和谐、具有地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果品、生猪生态养殖、小麦良种三大产业。

第四章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4.1优质果品基地建设

4.1.1产业基础

扶风县现有苹果和猕猴桃面积近18万亩,年产量20万吨,建有冷藏库130多座,贮藏能力20多万吨,居于全省先进水平,果农无后顾之忧。

4.1.2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县苹果和猕猴桃总规模达到30万亩,其中苹果25万亩,猕猴桃5万亩;新增苹果面积9万亩、猕猴桃面积3万亩。

4.1.3区域布局

21

苹果新增主要区域为法门镇、召公镇、杏林镇、城关镇;猕猴桃新增主要区域为绛帐镇、午井镇。到2015年全县各镇果树面积规划详见下表。

扶风县果树面积规划表

单位:亩

乡镇耕地面积现有果树面积新增面积合计

天度镇 59632 39112 9000 48112

法门镇 90729 31727 30000 61727

召公镇 56304 24301 16000 40301

杏林镇 67565 24617 10000 34617

城关镇 93208 26872 15000 41872

段家镇 37259 6362 10000 16362

午井镇 66209 9287 12000 21287

绛帐镇 59107 17774 18000 35774

合计 530013 180052 120000 300052

4.1.4重点建设内容

1、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

建立标准、规范的果园生产管理制度,推广应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在苗木的栽植、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水分土壤管理、病虫防治等各个环节,全面按照绿色果品或有机果品生产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方案,大力发展绿色或有机果品。

采用多种种植模式如“果,草,畜,沼”、“猪,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生态果园。

栽植标准:选用良种壮苗,栽植密度为4×2-2.5米,通过降低果园密度,实现高光效生产,最大限度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

品种选择:以富士优系为主,搭配嘎拉、粉红女士等优良品种。

2、鲜果商品化处理及保鲜库建设

22

30万亩果树全部挂果后,正常年产量在70万吨以上,现有的贮藏能力已满足不了需求,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冷库贮藏能力10万吨位以上,远景目标是新增贮藏能力50万吨。要积极争取国家物流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和陕西省合作社冷库建设项目,不断扩大扶风县果品贮藏能力。

4.2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4.2.1产业基础

发达的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2010年扶风县生猪存栏29.1万头、出栏35.65万头。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7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村21个。

4.2.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商品代母猪达到5万头以上,万头生猪示范村达到50个,3万头的育肥场1个,1万头的育肥场10个,5000头的育肥场20个,全县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产值达到15亿元,生猪养殖户纯收入3亿元,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和有机肥料厂。

果畜两大产业紧密结合,现代苹果产业建设取得质的飞跃,实现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目标,使扶风成为在全省及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果畜结合生态示范县。

完成示范区内畜牧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全面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方式,全面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养殖设施完备、养殖技术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生态

23

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产业,成为西安、宝鸡等城市及周边地区优质安全肉产品的生产基地和扶风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

4.2.3重点建设内容

1、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要求,加快商品种猪扩繁场及基层配种站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个人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创办良种繁育场。建设50个600头商品代种猪场,完善人工授精和仔猪生产相关配套设施,大力引进纯种猪。积极实施猪舍标准化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在万头示范村和600头商品代种猪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场和大中型沼气池。

2、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场户结合、规模与分散结合、畜沼结合、果畜结合及企业与农户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农户散养和沼池配套为切入点,以发展规模养殖大户为突破口,积极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领办生猪养殖项目、创办生猪配套企业。重点扶持50个万头生猪示范村。引进培育一批大型生猪育肥龙头企业,建设完成1个3万头标准化育肥场,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加快有机果园建设,在50个村选择1000亩果园集中连片建设5万亩有机果园,推行标准化栽培管理,开展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和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推广示范。

3、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畜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建立和引进培育一批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促进生猪养殖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大力推行“工厂化生产、集中育肥、屠宰加工、统一销售、创

24

新研发”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政府部门与龙头企业的定期联席会制度,构建沟通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出口销售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建立县乡村生猪专业合作社、运销合作社和饲料加工等合作经济组织,稳步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4、健全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树立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理念,按照“巩固县级、加强乡级、完善村级”的原则,健全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步伐,调配充实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服务队伍人员力量,村村设立村级畜牧专管员,统一配备防疫器材,达到“一乡一站、一村两员”的要求。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落实防疫工作承包制,建立防疫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借鉴本香集团标准化生产模式和经验,研究建立生猪生产标准规程和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建设县级畜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第一节现状分析 农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现有条件,尤其是优势条件。现状分析内容包括: 农业园区所在区域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 1、社会条件 (1)农业发展现状:包括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主要农业产业。 (2)经济发展现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3)土地利用现状:主要调查当地土地利用效益水平。 (4)交通条件:调查农业园区所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5)现有设施的调查:包括给排水设施、能源、电源、电讯等。 (6)环境质量:包括水、气、噪声。 (7)园区所在区域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宏观布局规划 (8) 旅游资源的调查 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时,要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上,着重考虑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资源分布,注意外围旅游资源的状况。 2、自然条件 (1)气象方面: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无霜期、风力、风速、风向、日照天数、大气污染等。 (2)地形方面:调查地表面的起伏状况,包括坡度、面积、高度等。 (3)土壤方面:土壤理化性质,如土质、养分含量、pH值等。 (4)水质方面:现有水面及水系范围、水质及地下水状况。 (5)地质方面: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 (6)植被调查 第二节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农业园区代表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水平,同时也展示着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明确园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推进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定位的内容 根据基础资料的分析来进行农业园区定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园区的性质与规模; 2、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 3、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定位的要求 农业园区要努力达到“适、优、新、大、高”的要求。 1、“适”——园区的功能设置要和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选择适销对路的主导产品。 2、“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产品的品牌。 3、“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园区发展后劲。 4、“大”——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5、“高”——园区的劳动生产率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 第三节园区项目规划与功能布局 一、项目规划的原则 1、服从农业园区的定位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3) 第一节规划背景 (3)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3) 第二章规划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4) 第一节规划范围 (4) 第二节基本情况 (4) 第三章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建设原则 (5) 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一节园区性质、功能定位 (7) 第二节建设标准 (7) 第五章建设重点及规划布局 (8)

第一节建设重点 (8) 第二节规划布局 (8) 第六章重点项目 (8) 第一节核心示范园 (8)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一节资金估算 (12) 第二节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3) 第一节社会效益 (13) 第二节生态效益 (14) 第九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4) 第一节组织管理 (14) 第十章保障措施 (15)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规划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某县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全县农业主产地。当前,循化农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因此,建设以“高效农业、立体农业、持续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性工程。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循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发展速度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农业产出率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滞后,缺乏品牌,流通渠道不畅,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情况,从而导致农业商品率低,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促进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是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的需要

关于孟津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孟津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田静静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1期 孟津县农村能源环保站田静静 一、优势所在 (一)区位优势明显 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二广高速、洛吉快速等在孟津形成了六纵四横的公路框架,有4个镇与洛阳市区相邻,距市区仅10min车程。 (二)农业资源丰富 全县可开采地下水4.2亿t,农用机电井1 793眼,中型灌区2处,提灌站223处,渠道 全长180km,塘堰坝15座,灌溉面积达1.65万hm2。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1.68万hm2,占 总耕地面积3.8万hm2的44.2%。 (三)特色产业突出 孟津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0.91万hm2,其中设施蔬菜0.09万hm2;孟津贡梨0.07万hm2,红提葡萄333.33hm2,大粒樱桃266.67hm2,精品西瓜、甜瓜200hm2,大棚草莓200hm2;薄皮 核桃0.23万hm2;牡丹0.15万hm2;花卉苗木0.153万hm2;鱼塘0.1万hm2,荷塘0.07万 hm2。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7家,家庭农场54家; 33.33hm2以上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农业园区49个,全县10个镇实现了“一镇 一节会”。 二、目标定位 立足洛阳,辐射郑州、三门峡、济源周边区域,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 面积1万hm2,通过努力,将孟津县建设成为全市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推进措施 (一)精心编制规划 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在洛阳市编制全市都市生态农业规划时,一并对孟津县都市生态农业进行整体规划,做到都市生态农业规划与产业规划、城镇化规 划结合,指导好全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二)打造观光廊带 重点打造好三条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廊带:一是孟扣路果蔬产业观光带。重点是提升现有园 区和企业的形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将其建成洛阳市乃至河南省的亮点和精品。二是小浪底 专用线休闲农业观光带。重点是提升现有企业的外在形象,并加强市场营销,促进企业效益提高。三是新310国道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带。重点是提早进行规划,确保入驻的农业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涪陵区百胜镇丛林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涪陵区百胜镇 丛林片区万亩特色农业产业总体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以现有涪陵区百胜镇丛林片区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功能定位划分若干产业区;以产业区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形成规模产业;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功能显著、统筹布局、分期建设的原则,打造丛林片区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园。 本规划方案是指导丛林片区当前和今后五年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丛林片区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基本情况 1.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 丛林片区为溶岩喀斯特地形, 海拔550——700米,属于中山丘陵区。现有国土面积75.8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31009亩。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保肥力好。森林覆盖率为66.1%,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全年平均气温18℃。全年日照时数1287.7小时,年降雨量1100—1150mm,有效积温5800—6050度,无霜期285—310天,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水质环保无污染,非常适宜瓜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2.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提条件 涪陵区百胜镇丛林片区位于涪陵北部,东面与长寿区接壤,东南面与李渡、江北、珍溪接壤,西面与镇内的观音、花庙、隆兴、红花等毗邻。辖中心、紫微、回龙、桂花、百兴5个行政村,人口13000人。现有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为新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为片区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必要条件;涪陵区百胜镇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丛林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充分保障。 3.初步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坚实基础 特色农业是丛林片区的基础产业,目前已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拥有无公害蔬菜8000亩,无公害“蜜本南瓜”8000亩,160万袋食用菌,无公害丛林西瓜基地6000亩,无公害泉水鱼养殖3000亩,生猪存栏5万头,全年出栏3万头的规模。“丛林西瓜”、“蜜本南瓜”、“早熟青菜头”、“丰姿牌香菇”远销市内外。 丛林片区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依托,成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蜜本南瓜、丛林西瓜、早熟青菜头、食用菌、水洞口泉水鱼、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丛林西瓜协会、丛林南瓜协会、丛林水产协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怀宁县东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图文(精)教程文件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1、规划依据 (1 2、规划原则 (1 3、规划理念 (2 4、指导思想 (2 5、规划目标 (2 第二章基础条件及优势分析 (3 1、基础条件 (3 2、优势分析 (4 第三章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规划 (5 1、项目概况 (5 2、设计依据 (5 3、设计理念 (5 4、总体规划 (5 5、竖向设计 (15 6、道路交通规划 (15 7、给排水规划 (17 9、电力、电信规划; (17

10、附属设施 (17 第四章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18 1、社会效益 (18 2、生态效益 (18 3、风险分析 (18 第五章投资估算 (20 1. 总投资 (20 2. 项目投资估算 表 ............................................................................................................................. 20 第六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 . (22 1、组织机构 (22 2、运营模式 (22 3、管理机制 (24 4、体系建设 (25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8 1、政策保障 (28 2、人力保证 (28 3、资金保障 (28 4、技术保障 (29

第一章规划总则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农业旅游服务规范》(DB32/T940-2006;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2009]11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年; 《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2007]17号文件;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意见》(庆发[2009]10号。 2、规划原则 2.1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1993年,在总结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局(原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问题,力争通过改造坡耕地,推广垅沟栽培等技术,把坡耕地逐步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大力推广“粮农-林果-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农牧型、农果型生态户;推广农膜回收和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技术。通过实施“沃土计划”,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草灌乔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以后,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农业部在三峡库区启动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把生态农业建设与三峡移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生态农业成为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和能致富的有效途径。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试点县三级生态农业管理和推广体系,初步建立起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颁布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规范,生态农业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生态农业建设的深入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范围日益扩大,全国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县、乡、村已达到2000多个,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生态农业建设面积l亿多亩,占全国耕地面积7 %左右。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已有七个生态农业示范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据对35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的不完全统计,通过近五年建设,粮食总产年均增长8.42%,总产值年均增长7.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4%。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普遍提高,草坡得到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与1990年相比,示范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了21%,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在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如延安市宝塔区原来是“三年二旱,十种九难收”,经过十几年的生态农业建设,目前,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林草覆盖率达到50%,人均有2亩基本农田,人均纯收入比1990年增长了2.2倍,全区已有254个村达到小康,并涌现出168个生态百强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 今后,我国的农业要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农业是由资源浪费的粗放经营向资源节约的集约经营的成功模式,是由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经营走向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工作小组 2018年04月

目录 一、项目提要 (4) (一)项目名称 (5)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5) (三)项目运营负责人 (5)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5) (五)项目建设地点 (5)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5)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6) (八)经济效益分析 (6)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7) (十)运行机制 (7) 二、项目区概况 (7)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7)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7)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8) (二)自然资源概况 (9)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0)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0)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10)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10)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10)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11) 1. 规划水平年度 (11)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11)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12)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12)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13)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16)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16) 1、有机蔬菜生产区 (16) 2、花果苗木种植园 (16) 3、畜禽养殖区 (17) 4、水产养殖区 (17) 5、农产品加工园 (17)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8) (二)项目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有机蔬菜生产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花果苗木种植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畜禽养殖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水库养殖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19) 1. 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19) 2. 规模的合理性评价 (19)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者 朱绪荣 ISBN 27568 类别 农业 页数 358 定价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类型: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多年来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一项以民为本的工程,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家园是我国近千个贫困县脱贫的最佳选择 我国约有1000个县位于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区。它们集生活、文化、生态贫困和县级财政贫困于一身。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现行体制的九龙治水,单项治理,是这些县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我以为,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效益,应是这类地区脱贫的切入点。以此入手,先使群众摆脱贫困,群众有有了信心,各项建设副业就能逐步进行,这正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时代意义所在。 生态家园是接口工程,应与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对封山育林工作,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解决山区居民饮水工作、扶贫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山区建设工作等都有推动作用。广大山区居民的生态家园建设好了,上述各项工作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如果各方面的人财物力能有计划地协调起来,分工合作,生态家园建设就能加速进行。比如,我国许多城市都在郊区建设了奶牛场、猪场 和鸡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但大量粪便成了污染源,如果与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既得沼气又得有机肥,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卫生建设工程。又比如,水利部门为缺水山区居民建设饮水工程,如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建设生态家园,使他们富裕起来,不就更完美了吗。林业部门年年在山区造林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山区居民则年年毁林开荒和砍伐树木作燃料,一个沼气池一年相当于减少3亩森林砍伐量,封山育林的成果也就保得住了。我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接口工程,可以和许多工程接轨、配套,使许多工程更加富民和便民。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届政府接着干 要在十几年内在广大山区完成这件大事,除国家支持和保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这批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 从县领导讲,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千载良机。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县级领导应相对稳定,最好一干就是五年;二是县领导应协调和组织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三是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各届班子必须执行,不得另搞自己的“政绩工程”。这些正是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经验,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怀宁县东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的总体规划图文精.doc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1 1、规划依据 (1 2、规划原则 (1 3、规划理念 (2 4、指导思想 (2 5、规划目标 (2 第二章基础条件及优势分析(3 1、基础条件 (3 2、优势分析 (4 第三章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规划(5 1、项目概况 (5 2、设计依据 (5 3、设计理念 (5 4、总体规划 (5 5、竖向设计 (15 6、道路交通规划(15 7、给排水规划 (17 9、电力、电信规划 ; (17

10、附属设施 (17 第四章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18 1、社会效益 (18 2、生态效益 (18 3、风险分析 (18 第五章投资估算(20 1.总投资 (20 2.项目投资估算 表 ............................................................................................................................. 20第六 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 (22 1、组织机构 (22 2、运营模式 (22 3、管理机制 (24 4、体系建设 (25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8 1、政策保障 (28 2、人力保证 (28 3、资金保障 (28 4、技术保障 (29

第一章规划总则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农业旅游服务规范》 (DB32/T940-2006;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 [2008]3 号 ;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 [2009]33 号;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 [2009]11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 年; 《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 年 ;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 [2007]17 号文件; (庆发 [2009]10 号。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意见》 2、规划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一、基本情况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 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 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祝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转载自百分网.oh100.,请保留此标记。)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 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

四川省盐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为盐亭现代农业发展绘制了怎样一幅蓝图?一起来看看。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规划范围=== 规划区以盐蓬路、先蚕大道为主线,涉及麻秧乡、黄溪乡、玉龙镇、高灯镇、金鸡镇、金孔镇六个乡镇,10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

===产业规划=== 规划区麻秧乡立足“西部水产”、“鱼米水乡”、“生态麻秧”等区域发展基础,重点发展生态水产和名优特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其他五个乡镇重点发展优质生态循环粮油、蔬菜、水果、肉牛(羊)、生猪、水产、蚕桑、休闲观光农 业等产业。

主导产业总体布局图 ===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九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以突破“产业选择、品牌打造、技术准备、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瓶颈为重

要抓手,按照“产业集中连片、项目集成整合、产村同步”的发展方式构建“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实施“145”行动计划,着重壮大“一个公共品牌”、培育“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五大项目引擎”,将规划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农村改革先行区、三产融合示范区、脱贫攻坚展示区。 ===产业发展战略=== 综合上述规划定位、产业基础、政府诉求,结合专家分析,将柑橘、木本油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水产、蚕桑产业作为配套特色产业。

柑橘: 把握杂柑品质优势,在生态适宜区扩大基地规模;开展有机绿色基地认证,以标准化促品牌化发展;拓展采摘体验功能,将小水果产业发展为农旅融合的典型产业。

木本油料: 把握现有的照红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基地标准化水平提升;积极发展藤椒产业,挖掘林下种药、林下种草,实现立体循环发展;拓展藤椒、核桃精深加 工,延伸产业链。

恭城县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及发展思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恭城县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及发展思路 作者:钟莉传, 周晓欢, 张慧娜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1,39(27)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3条) 1.王兆骞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农业 2001 2.周光宇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农业情况简介 2009 3.恭城农业信息网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2005 4.盘科学;蒋进球恭城生态农业焕发生机勃勃 2010 5.中共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恭城瑶族自治县“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2009 6.李维炯;李季;许艇农业生态工程基础 2004 7.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007 8.邱建军查看详情 2008 9.章力建;王庆锁;候向阳中国西部生态农业发展方略 2004 10.谢雨萍;邓祝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对乡村社区生态伦理的影响[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6(09) 11.刘明;张新生;陆小雪桂林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生态旅业 2009(01) 12.崔铁宁;刘双喜生态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期刊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03) 13.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2003 引证文献(1条) 1.黄锡富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西江经济带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518989833.html,/Periodical_ahnykx201127119.aspx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