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及植物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及植物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及植物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及植物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及植物是什幺,小

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动物是什幺热带雨林气候区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动物种类的分化达到高峰,个

体数却较少。具有鲜丽的体色,奇怪的外形。

代表性动物:美洲主要有狨鼠,卷尾猴,蛛猴。树懒,小食蚁兽,南美貘,吸血蝠,蜂鸟,麝雉,森蚺等。非洲有大猩猩,黑猩猩长尾鲮鲤,倭河马,

太阳鸟,避役等。亚洲有猩猩,长臂猿,眼镜猴,蜂猴,猕猴,巨松鼠,绿

孔雀,蟒蛇,巨蜥,树蛙等。大洋洲有树袋鼠,袋貂,树袋熊,食火鸡,极

乐鸟等。

1 热带雨林气候代表的植物有哪些1、阔叶植物:芭蕉科以及天南星科等,比如野芭蕉,龟背竹2、板根植物:四树木科的大板根、桑科榕树的大榕树3、标志性植物:龙脑香科的望天树4、绞杀类植物:桑科榕属的细叶榕树5、寄生植物:桑寄生、无根藤6、附生植物:与寄生植物不同,附生植物有自己的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地的养分。如攀援性的龟背竹、凤尾蕨、皇冠蕨7、棕榈科植物:油棕等热带雨林演化出了种类繁多的奇花异卉,有多资多彩的附生兰花,有能“吃”昆虫的猪笼草,有叶片如舟的王莲。有多

彩斑斓的花叶植物,还有叶片随歌而动的跳舞草等。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

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

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模拟制作植物细胞 1.除需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小塑料食品袋、糖水。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用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 3.其余制作过程同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中,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及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1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人们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种子,例如小麦种子磨成面粉、水稻种子去壳加工成大米、大豆种子做成豆腐、芝麻种子榨出食用油、胡椒种子压成胡椒粉作调料等等;也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茎叶,如白菜、油菜、莴苣、甘蔗等等;或者享用植物的根茎,如马铃薯、甘薯、萝卜、甜菜等等;还有植物的花朵,如花椰菜、西兰花等等;或者植物的果实,如番茄、黄瓜、苹果、桃子、草莓等等。人们还可以用植物来饲养牲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人们种植棉、麻用来纺纱织布,种桑养蚕得到丝织品。人们种植草药获得药材。种植烟草、咖啡、可可得到刺激品。植树造林取得木材和造纸原料,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归根结底,人类的衣食住行统统离不开植物,植物养活了整个人类。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般是由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细胞发生分裂,胚发育成胚芽和胚根,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幼苗破土而出,而且在三叶期前一直吸取胚乳中分解的养料生存,形成茎、枝、叶和根,组成了植株。后来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13种植物必需矿质养分,生长壮大。到了一定年龄,就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留下种子进行新的一轮生命过程。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用最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在白天或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既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夜间或黑暗条件下,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使另一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试卷及答案汇总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 一、选择题 1、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的“草痉挛”,主要是因为奶牛体内哪种矿物元素不足所致() A.磷 B.镁 C.硫 D.铜 2、饲料中的粗蛋白除了包括真蛋白质外,还包括()。 A.氨基酸 B.非蛋白氮 C.葡萄糖 D.纤维素 3、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 A.甲状腺 B.肾上腺 C.胰腺 D.皮脂腺 4、新生幼畜及时吃上初乳,可保证获得足够的抗体,对幼畜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原因是因为幼畜可从初乳中直接吸收()。 A.葡萄糖 B.免疫球蛋白 C.粗纤维 D.胆固醇 5、活菌制剂是一种活的微生物添加剂,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又称 为()。 A.酶制剂 B.益生素 C.酸化剂 D.调味剂 6、动物体内缺铁的典型症状为()。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骨折 7.反刍动物如奶牛饲粮中粗纤维严重不足或粉碎过细时,会产生()。 A.蹄叶炎 B.乳酸中毒 C.瘤胃不完全角化 D.皱胃位移 8.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9.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对于禽类的典型缺乏症表现为()。 A.脚气病 B.多发性神经炎 C.麻痹症 D.佝偻病 10.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能更好的利用()。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氮浸出物 D.粗纤维 11.反刍动物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容易出现酸中毒,饲粮中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为()。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铜 D.氯化钠 12.动物体内缺锌的典型症状为()。

动植物知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一、动植物知识: 1、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3、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也没有腿。 4、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蚯蚓身体表面有短而坚硬的刚毛。 5、种子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六部分构成。 6、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7、每个人的一生中,胎记、酒窝、单双眼皮这些特征都不会改变。 8、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9、凤仙花的叶子是长条形的。 二、土壤的知识: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 2、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湿润的土壤颜色较深,手感有粘性,有酸臭味。 4、干燥的土壤颜色较浅,手感无粘性。 5、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 6、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它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7、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8、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土壤。 三、水的知识: 1、水是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液体。 2、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其他的物体都可以改变物体 在水中的沉浮。 3、水量大、水位高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4、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97份,在不足3 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2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1份。 四、空气知识: 1、空气是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 味道、透明的液体。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摩擦力的大小、转动的灵活程度、迎风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风车转动的 速度和提起物体的重量。 4、纸飞翼停留在空中的时间长短与纸飞翼的重量、纸飞翼的翼面面积、 纸飞翼的翼面角度有关。 五、食物与健康知识: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水。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肉类、奶类、豆类。 3、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水果、蔬菜。 4、矿泉水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矿物质,例如钙、镁、钾、钠、铁等。 5、健壮的身体、愉快的心情才是健康的表现。 6、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按时作息才能做到更健康。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不同,下列哪一种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A. 肌胃收缩 B. 微生物发酵 C. 胃蛋白酶的消化 D. 牙齿咀嚼 2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有发达的盲肠,主要进行微生物发酵 A. 鸡 B. 狗 C. 兔 D. 猪

3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需要加入着色剂和粘合剂 A. 狗 B. 猪 C. 鱼 D. 牛 4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需要加入保健沙 A. 狗 B. 猪 C. 鸡 D. 牛

5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一般做成粉料 A. 狗 B. 牛 C. 鸡 D. 猪 6 【单选题】(10分) 牛的哪一个胃可消化大量的粗纤维 A. 瓣胃 B. 皱胃 C. 网胃 D. 瘤胃

7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有 A. 碳 B. 氢 C. 铁 D. 氧 8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有 A. 钙 B. 钴 C. 钠 D. 铜

9 【判断题】(10分) 动物体内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多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0分) 钙属于微量元素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供水方式是的 A. 初生动物1周内饮12-15℃的水

B. 动物使役后马上饮水 C. 先饮水,后放牧 D. 先饲后饮 2 【单选题】(10分) 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以下列哪个为主。 A. 乳糖 B. 葡萄糖 C. 麦芽糖 D. 蔗糖 3 【单选题】(10分) 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下列哪个氨基酸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 蛋氨酸 B.

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

1. 种群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都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地表总是占据着一定的地区,我们把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叫做种群。换句话说,种群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的个体群。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当生物进入到种群水平时,生物的个体已成为较大和较复杂生物体系中的一部分,此时,作为整体的种群出现了许多不为个体所具有的新属性,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某些动物种群独有的社群结构等特征。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种群增长。如果一个单独的种群(在自然界,常常是若干种群的个体生长在一起)在食物和空间充足,并无天敌与疾病以及个体的迁人与迁出等因素存在时,按恒定的瞬时增长率(r)连续地增殖,即世代是重叠时,该种群便表现为指数式增长,即dN/dt=rN。其积分就得到经过时间t后种群的总个体数,可用一条个体数目不断增加的J形曲线来表示(图10-4)。种群如按此方式增长,那么一个细菌经过36小时,完成108个世代后,将繁殖出2107个细菌,可以布满全球一尺厚。达尔文也曾计算过繁殖缓慢的大象的个体。一对大象任其自由繁殖,后代都能成活,750年后将会有19 000 000 头大象的存在。这些显然是一种推算。实际上,这种按生物内在增长能力即生物

潜力呈几何级数或指数方式的增长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限制生物增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环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天故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气候条件等)和生物的年龄变化等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数目,从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个体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下去。相反,通常是当种群侵入到一个新地区后,开始时增长较快,随后逐渐变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或者在这一水平上下波动。此时个体数目接近或达到环境最大容量或环境的最大负荷量(K)。在这种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增长可用逻辑斯谛方程表示:dN/dt=rN(K-N/K)=rN(1-N/K),1-N/K 代表环境阻力。增长曲线表现为S形。一般认为,这种增长动态是自然种群最普遍的形式。种群动态与调节机能的研究,对于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对于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群落 ①群落的概念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都不是孤立地生存,总有许多其他生物种与之同群共居,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休。正如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一样,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是一个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组织层次。群落因成分中生物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果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种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多植物种的组合就叫做植物群落。它是不同种类植物松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填空: 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1 )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2) (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1)(%)。(2)(PPm),(3)(mg/Kg )等。 二、判断正误: 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V)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X)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X)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V) 四、单项选择: 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 A、氨化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 A、90% B、98% C、无水 D、100% 三、问答: (一)饲料的概略养分 (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1)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皱胃和小 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 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 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一、概念: 1、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第三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第四章饲料的常规分析 第五章饲料厂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2、掌握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教学重点: 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2、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难点: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方法: 启发法、导入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不同收获期的苜蓿养分含量(%) 植物体和动物体成分比较(%)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饲料概略分析法 水分维生素 有机物脂肪 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无氮浸出物 糖类 干物质 粗纤维 灰分(矿物质)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构成的真蛋白质。 (3)灰分(矿物质) 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4)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 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 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 水分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植物体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物质,在植物茎秆中含量较高。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四)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3)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等。

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

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摘要:通常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 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广义的理解,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惠进化。生物之间、特别是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适应与进化,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生态、遗传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可能成为生物学中各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或结点。作者具体阐述了:(1)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意义,包括对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价值;(2)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限制或困难,诸如时间、研究对象、进化等级尺度和研究方法的限制;(3)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对象( 系统),即昆虫传粉系统、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种子散布系统、以及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4)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适应特征(性状)——物种的可塑性,以及适应机制——物种适应过程与策略两个方面;(5)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协同进化;协同适应;植物;草食动物。 1、协同进化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自然界中,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成分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协同进化(coevolution)[1,2]。一方面,植物为了逃避各类草食动物的采食而形成防卫性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另一方面,动物为了获取最大净营养(食物),通过优化采食、增大解剖与生理特征的可塑性,以提高其适合(fitness)[3]。大量野外观察与实验都已表明,动植物之间所表现的相互拮抗与互惠特征(antagonistic and mutualistic traits)是同时出现的,而且随着自然历史的发展,它们之间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以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进化[2]。协同进化这一概念最早是Ehrlich 和Raven 在研究蝶类与植物之间的作用关系时提出的[3]。Janzen 曾给以定义,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反应于另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后者的特征同样回应于前者的特征而进化[4]。进一步理解,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近年来人们对协同进化概念的外延又有扩展理解,即不仅存在物种之间的协同,也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那么协同进化又是在生态上密切相关联的进化[5]。 作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家们聚焦的新领域。协同进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开展,而这种相互关系始终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说明物种间相互适应、以及共同进化的机制也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植物病害 什么是植物病害? 什么是病程? 是否所有的植物病变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举例说明。 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分别涉及哪些因素? 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什么是病状? 什么是病征? 是否所有病害都既有病状又有病征? 根据症状是否就可断定病害的类型?no 常见的病状分为哪五大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常见的病征类型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五大类?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可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类型?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三类? 什么是共生?什么是共栖?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主和寄生物?什么是植物病原物? 什么是寄生性?什么是致病性?二者的强弱之间是否一定相关?是否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反之如何? 什么是真菌?什么是菌丝?真菌营养体有哪些类型? 真菌菌丝的变态有哪些类型?真菌菌丝的组织体有哪些?子座和菌索是否菌丝的组织体? 什么是菌核?什么是子座?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没有有性阶段?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些?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哪些? 真菌有性生殖包括哪三个阶段?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什么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分为哪四个门?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那三个门? 薄壁菌门中哪些属与植物病害密切相关? 厚壁菌门中属于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是哪个属?有哪些病害? 植原体和螺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哪个门? 植物病毒 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亚病毒?什么是类病毒?什么是朊病毒? 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病毒的害与益? 植物病毒中可否既有DNA又有RNA? 按病毒核酸的种类和其在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可将病毒分为哪5种类型? 什么是病毒的内含体?分为哪两种类型? 病毒的传播是不是完全被动的?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哪两类?

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 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 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 3.什么是器官? 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郭延昆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 二、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来,它们的结构层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受精卵——(分裂)多个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分化)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最后一部分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分生组织) 二、绿色开花植物有六个器官 动物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的,而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植物体为什么没有出现“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所有的植物都有六个器官吗?哪一类植物有六个器官? 细胞→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Root,stalk stalk [D.J.:st?:k][K.K.:st?k]n.主茎, 花梗, 叶柄 foliage [D.J.:'f?uliid?][K.K.:'foli?d?, 'fol?d?]n.植物的叶子(总称); 叶子及梗和枝Most trees lose their foliage in winter.大多数树木在冬天落叶。 fructification [D.J.:,fr?ktifi'kei??n][K.K.:,fr?kt?f?'ke??n, ,fr?k-] n.结果实,结实器官,果实 pip [pip]n(.苹果、梨等的)果仁, 种子 三、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 动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植物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植物有哪些组织呢? 四、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 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从尖端向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出现了细胞分化,内部出现了导管,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区域,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 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的区域,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能促进跟的生长。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动物与植物虽然营养方式不同,但在化学组成上却十分相近。目前已知的109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6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分布于元素周期表中第I族和第Ⅷ族,多数处于第1~4周期内,原子序数较小,是比较轻的元素。这些元素中,以C、H、O、N含量最多,占总量95%以上。矿物元素的含量较少,约占5%。 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游离存在,绝大部分构成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的化学成分依动物种类、年龄、体重、营养状况不同而不同。 (一)水分 动物体内水分盒量随垂龄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以牛为例,胚胎期含水分高达95%,初生犊牛含水75%~80%,5月龄幼牛含水66%~72%,成年牛体内含水仅40%~60%,相对稳定。动物体内水分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脂肪的增加。从表卜l可以看出:瘦阉牛体内含脂肪12%,含水64%;肥阉牛体内含脂肪4l%,含水43%。又如猪从体重8kg至100kg,水分从73%下降到49%,脂肪则从6%上升到36%。由此可见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水分是动物体成分之一,不同器官和组织因机能不同,水分含量亦不同。血液含水分90%~92%,肌肉含分水72%~78%,骨骼组织含水分约45%,牙齿珐琅质含水分仅5%。 (二)有机物质 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 蛋白质是动物体各组织器官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真蛋白质。 动物种类不同体内的脂肪含量不同。一般说来,猪体脂肪贮量最高,牛、羊次之,鸡、兔、鱼等动物体内脂肪贮量较少。脂肪的含量与营养水平、采食量密切相关。同一种动物用高营养水平,特别是高能量水平饲料饲喂,体脂的贮量则高。动物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体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9)。动物生产上分割脂肪组织含脂肪30%~90%。分割肌肉组织含脂肪较少。如猪的肌肉组织含脂肪约20%;鸡的胸肌组织含脂肪不足20%;大理石状的牛腰肉含脂肪15%~20%。 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以肝糖原和肌糖原形式存在。肝糖原约占肝鲜重的2%~8%,总糖原的15%。肌糖元约占肌肉鲜重的0.5%~1%,总糖原的80%。其他组织中糖原约占5%。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性单糖,肝、肾是体内葡萄糖的贮在库。 (三)灰分(矿物质) 动物体内灰分主要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其中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据18头不同年龄的阉牛空体成分(除去消化道内容物)分析,主要矿物元素平均百分含量为:Ca 1.33、P 0.74、Mg 0.04、Na 0.16、K 0.19、Cl 0.11、S 0.15。 除以上矿物元素外,含量仅为动物体十万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的Fe、Cu、Zn、Mn、Co、Se、Mo、F、Cr、Ni、V、Sn、Si、As等15种元素,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Ba、Cd、Sr、Br等元素是否必需,尚无定论。另外还有一些元素在动物体内存在,但生理作用不了解,它们是动物所必需的还是因环境污染而进入动物体内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 动物总体成分的分析,是研究动物营养经常要进行的一项工作。鉴于动物总体成分分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简化分析程序,获得了一定成效。 根据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水分与脂肪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第六章寄生 性植物1、教学目的了解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的 相互关系的主要类群2、重点和难点重点:寄生性 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难点:重要寄生性植物的拉丁学名3、教学方式使用CAI课件进行讲授。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一、什么叫寄生性植物 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与杂草不一样)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2类: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 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列当和兔丝子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 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例:桑寄生和槲寄生。三、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1、根寄 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例:列当,独脚金等。2、茎(叶)寄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类寄生称为茎(叶)寄生。例:菟丝子,槲寄生,藻类。 四、寄生性植物的分布及为害性1、分布热带地区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华南)。有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江、浙,山东)。少数在高寒地区,如列当(新疆)。2、为害性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半寄生(桑、槲寄生):大多为害木本植物,受害不太明显。全寄生(列当、菟丝子):主要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少数为害木本。第二节寄生性植物的类群一、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门的12个科,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樟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檀香科。其中以桑寄生科为最多,约占一半左右。1、桑寄生(Loranthus)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被有绒毛。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木或灌木,如山茶科和山毛榉科。在广东常见的有橡胶(树)桑寄生、龙眼桑寄生。防治:秋冬季节落叶后,人工摘除,或药剂防除。2、槲寄生(Viscum)槲寄生为绿色小灌木,茎圆柱形,半寄生,二岐或三岐分枝,分枝处近互相垂直,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内含叶绿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温带为多。寄主范围多为阔叶树,如梨、榆、桦、栗、杨柳、胡桃等树种。防治:秋冬季节,人工砍除或化防:CuSO4、氯化苯、氨基醋

11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物质、 2.常量元素、 3.微量元素 4.无氮浸出物 5.消化力 6.消化 7.微生物消化 8.化学消化 9.消化率 10.饲料 11.吸收 12.粗纤维 13.非蛋白氮 14.粗蛋白质 15.粗脂肪 16.粗纤维 17.粗灰分 二填空 1、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和六大类。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养分分为、、、、和六大类。 3、无氮浸出物=100%-%-%-%-%-% 4、研究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合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满足,提高,增加和提高的内在要求。 5、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6、在动物体内、、、四种化学元素所占比重最大,它们在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别占%和%5、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的物质总称为。 7、植物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是,动物体内水分含量一般为。 8、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为,另一种为。7、根据矿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其分为两类,它们是和。 9、请写出三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它们是、和。 请写出三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和。 10、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和等物质的总称。 11、粗蛋白质包括和。 12、糖类由两部分组成,即和。 13、动物体的脂肪来源于饲料中的、、及的脱氨部分,而动物体的糖分来源于饲料中的。 14、营养物质在家畜胃肠道内吸收的机理有以下两种:和。 15、饲料可被动物消化的程度称为,而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它们是营养物质消化过程的两个方面,衡量它们高低强弱的统一指标是。

16、饲料的化学成分以和对消化的影响最大,含量愈多消化率愈低,愈多,消化率愈高。 17、粗纤维包括、、木质素和多缩戊糖。 18、营养物质在家畜胃肠道内吸收的机理有以下两种:和。三选择 1、常量元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含量不低于() A、0.1% B、0.01% C、0.001% D、0.0001% 2、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A.钙 B.磷 C.钾 D.硒 3、常量矿物元素在体内的含量()。 A.高于0.1% B.高于0.01% C.高于1% D.低于0.01% 4、按常规饲料分析,构成饲料的化合物为(),粗纤维和水分等六大养分。 A.粗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氮浸出物 D.乙醚浸出物 E.粗灰分 5、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铁、铜 B.铜、钴、锌 C.钙、镁 6、水一般占成年动物体质量的( )。 A.45%~60% B.25%~35% C.55%~75% D.5%~95% 四判断 1.氨化物属于糖类。() 2.动物、植物体内均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 3.粗蛋白质是由真蛋白质和氨化物构成的。() 4.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5.钙属于常量矿物元素。() 五简答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 2、简述动植物体化合物组成的不同点。

饲料学精彩试题库(动物科学)

饲料学复习题(动物科学) 第一章: 1、有关概念: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作用,可租金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称之 营养、食物所含的养分,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滋补身体以维持其生命。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的学问 营养物质(营养素)、能作植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等。 2、饲料学研究的主要容。 答:饲料化学饲料营养价值评价饲料分类饲料原料饲料与人畜卫生饲料配合 第二章: 1、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2、碳水化合物分为几类?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分为: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其他化合物 (1)供给能量(2)构成细胞和组织(3)节省蛋白质(4)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5)抗酮体的生成(6)解毒7)加强肠道功能 3、常见单糖有那些? 答:丙丁戊己庚和衍生糖 4、常见寡(聚)糖有那些?它们对动物有何作用? 答:双三四五六糖。 5、动物体的多糖。 答:动物体多糖主要以糖原为主,作为营养性多糖。除此之外还有结合糖。 6、何谓非淀粉多糖?它们为何被称为抗营养因子。 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α-半乳糖苷、果胶聚糖等,其中前两者占SNSP 的30%。单胃动物不能分解SNSP,所以它不具备营养作用。而且因为SNSP本身能结合大量的水,使采食动物消化道的食糜体积增大,黏度增加,并形成凝胶,这会干扰消化酶的功能和吸收作用,影响食糜在小肠中的滞留时间,引起微生物异常繁殖,造成动物生长受阻,降低饲料消化率和代能,所以它不仅是一种非营养因子,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7、粗蛋白质。蛋白质转换系数6.23。 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统称为粗蛋白,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8、蛋白质分为几大类?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按生理功能:结构蛋白贮藏蛋白生物活性蛋白 按分子形状: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化学组成:单纯蛋白质复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 结构物质功能物质能源物质 9、常见氨基酸有几种?(几种常见必需氨基酸英语缩写)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