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舞蹈教案维族

小学生舞蹈教案维族

小学生舞蹈教案维族

【篇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维族进退步教学设计】《中国民族民间舞》维族进退步教学设计

一、课题:维族进退步组合训练

二、授课年级:初中一年级

三、课时:1课时

四、课程类型:普及课

五、选用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音乐出版社

六、教学内容分析

潘志涛老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是针对舞蹈专业本科生所设立的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通过课程的教学,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传统民族审美心理,掌握各民族舞蹈形态。锻炼学生舞蹈表现力,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肢体协调性。培养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能教、会演、善科研的高素质音乐舞蹈人才。

本课时所选用的进退步属于维族课程中基本步法之一,进退步又分为单一进退步和交叉进退步。本课时所要教授的是进退步中单一进退步的原地练习。

七、教学方法

口传身授:

1、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

2、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动作与特有专业术语的学习等等。

3、语言生动,语言的生动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

4、示范,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

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进退步基本动作要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退步的训练,提高动作协调性和把握节奏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现欲。

十、教学重点:基本掌握进退步和节奏的准确性;通过组合训练提高肢体协调性。

十一、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表现欲;把握热情豪迈的新疆维吾尔族

民族风格。

十二、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伴奏

十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并谈及初来学校时的感受。

2、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认为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是热情的?”(二)授新

1、简要介绍维族舞蹈及舞蹈风格

赛乃姆是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常见的舞蹈,其风格热情

奔放、明朗欢快、自由活泼。

2、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脚下小八字位,双腿并拢;提胯、立腰、拔背,肋骨向内回收;两

肩自然打开、气息下沉;下巴微微向上扬起,目视前方。

3、维族舞蹈手型

女生(花型)五指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伸直,中指下压,大拇指内

侧噎回中指第一关节处,注意不要贴的太紧,中指与大拇指程“c”型。男生(掌型)五指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伸直,五指并拢。手指方向

与手臂的关系,是手臂的延伸。

4、维族舞蹈手位

(1)双叉腰位

基本要求:在基本体态的基础上,掌型手将拇指张开,用虎口部位

叉腰,大臂架起。

准备动作要点提示:

①大臂提起带动小臂,双手手心向内腹前交叉。双手继续向上提的

同时翻掌双手手心向上,向前推出到最远点,随后双手手心向上平

摊至身体两侧斜前方。

②双手收回到双叉腰位时,双手同时翻掌手心向下、身前交叉,随

后拉回至双叉腰位。

(2)单手叉腰扶胸式

在双叉腰位的基础上,左手保持单手插腰;右手手指点左肩,右手

掌型扶胸,手心向内。

(3)单手叉腰托帽式

在双叉腰位的基础上,左手保持单手插腰;右手基本手型托在右耳

上方,右手臂打开。

5、原地进退步

进步时,右脚脚跟前点地;退步时,右脚脚掌后点地。在做进退步时,身体的重心始终保持在主力脚上,切记不能有前仰后合的毛病。(三)组合练习

1、前奏准备动作(1个8拍基本体态站姿;一个8拍双插腰手位准

备动作)

2、进退步的训练

(2)在双叉腰基本体态的基础上,主力脚和动力脚配合完成单一原地进退步。(原地2个8拍;4方向转身8个8拍)

(3)跟着音乐,将(1)和(2)的动作连起来做一次(共12个8拍)

(4)间奏一组:单手叉腰托帽式垫步二组:单手叉腰扶胸式跪地(2个8拍)

(5)在双叉腰基本体态的基础上,主力脚和动力脚配合完成单一原地进退步。(原地2个8拍;4方向转身8个8拍)

(6)跟着音乐,教师领做,完成组合。

①基本体态、双插腰位准备动作(2个8拍)

②双叉腰基本体态原地单一进退步(2个8拍);带转身进退步(8个8拍)③间奏一组:单手叉腰托帽式垫步二组:单手叉腰扶胸

式单膝跪地

一组围绕二组,两组配合完成动作。

④双叉腰基本体态原地单一进退步(2个8拍);带转身进退步(7个8拍)⑤敬礼结束动作(1个8拍)

(7)学生自己完成组合(共24个8拍)

(四)课堂小结

理论知识点:赛乃姆是维族最广为流传的舞蹈,维族舞蹈风格是热

情活泼的。技能知识点:1、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2、维族舞蹈的基本手型男生掌型女生花型

3、三个手位:双叉腰位单手叉腰扶胸式单手插腰托帽式

4、一个步法:原地进退步

十四、布置作业

1、复习维族进退步组合

2、课后通过互联网寻找一首喜欢的歌曲,用于大家以后的舞蹈教学课程中。

【篇二:维族舞蹈教学计划】

少儿舞蹈课程规划

2014.9—2015.1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都是6-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

养兴趣为主要目的。

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

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

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

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

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

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

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

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

课程。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计划篇二:中国舞教学计划中国舞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37课时,基于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展维族舞蹈的教学,先从基本

的手型,步法,手位,进行教学,最后以一成品舞蹈《魅力新疆》

作为成品舞汇报演出。用

时20课时。

本学期占用17课时学习蒙族舞蹈组合,傣族舞蹈组合,苗族舞蹈组合,以舞蹈串烧的形

式作为汇报演出。维族舞教学简介(只需了解)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具有:微颤的动律、多变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其微颤的动律,膝

部规律性、延续化的颤动,体现出沙漠上行走的特征;多变的舞姿,在于它广泛吸收西域乐

舞的优长;而技巧的运用,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胡腾舞、胡旋舞、柘

枝舞中,那些跳跃、旋转

以及腰部的各种技艺。他们生活中经常举行的买西热普则是西域饮

宴乐舞的遗风。买西热普一词,维吾尔语意为欢聚娱乐是喜庆节日中,人们欢聚一起即兴歌舞弹唱的活动,活动由年长者主持,进行

中还常对诗、猜谜、

讲笑话等,乐曲声、歌声起始后,人们互为邀请或自动上场起舞,

即兴发挥。主人还常备些

水果、食品招待乐师和客人们。好热闹的年轻人常出些洋相逗乐,

或表演些山羊舞、鹅舞之

类的小节目活跃气氛。

山羊舞,表演者用简单的道具扮成山羊,悄悄地来到围坐在地毯上

群众的后面,先咩-、

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和着乐曲蹦跳进场,表演吃草、喝水、磨角,又去用角顶人等,总会

引起小的骚动和欢笑。鹅舞,表演者翻穿皮衣,把右手退进袖内,

用红布扎起袖口作鹅嘴扮成鹅状,随着乐曲

摇头摆尾徐缓进场表演,人们常和着乐曲唱赞美或贬义之词,当鹅

听到赞美时,就欢快起舞;

反之,就用嘴啄丑化他的人,表演风趣、活泼。这种民俗活动是古

代西域乐舞的遗风,又是

青年人学习本民族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与即兴创作的机会。

其它舞蹈如赛乃姆、多朗

舞、纳孜尔库姆等形式,也常在买西热普中表演。赛乃姆,是维吾

尔族带有表演性的舞蹈形式,普遍流传于新疆各地。赛乃姆一词,

是对

此类乐曲和这种舞蹈的通称,习惯上人们都把地区的名称冠于前面,如:库车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田赛乃姆

等。各地的表演形式大同小异,只是在乐曲和舞蹈风格上有着明显

的区别。其形式也是自由

进场,互相邀请,即兴发挥。表演中,经常出现打指(两指打响)、移颈(动脖子)以及扬眉、

花毡(李端《胡腾儿》)的名句。这正是古代乐舞文化在这些地区

舞蹈中的遗存。多朗舞,流传于塔里木盆地大沙漠边缘的麦盖提、

巴楚等地。多朗一词,是该地区维吾

尔族人的自称,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称。此舞由《多朗木卡姆》(大

型套曲)伴奏,并且和着乐

曲有高亢的男声伴唱;表演为双人对舞的形式,参加者人数有限。

表演分为四组动作:第一

组为6/8拍,节奏平缓,但又有跳动感,膝部的颤动尤为明显;第二、第三组,节奏逐渐转

快,舞姿豪放、有力,动作规范、严谨,其中还有近似弯弓骑射的

舞姿;第四组是快板,两

人作竞技性旋转对舞,把表演推向高潮。这时,大家鼓掌、呼喊为

之加油,直至留下一名旋

转技巧最高者。那贯穿全舞微颤的动律,高亢而近似呐喊的歌声,

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多朗人

战胜干旱,在沙漠边缘开辟绿洲时艰苦奋斗的情景,也为他们所创

造的绿洲舞蹈文化赞叹不

已。纳孜尔库姆,流传于古西域火州、即今日吐鲁番一带,是以弦

乐和歌声伴奏的双人对舞

的形式,并分为一般表演和竞技两部分。前者以滑稽可笑的动作,

模拟生活中的拉面、绱鞋、

鸭子走路等形态;并以夸张的手法模拟对方。后者两人各出新招以

压倒对方,群众和着声鼓

声有节奏地呼喊强将相逢、快出新招之类激励的语言以助兴。这时,表演者大显身手,或动

肩相靠,或扶膝蹲跳旋转,其动态与黑熊搏斗舞颇有近似之处;而

鼓点的节奏却与秧歌的结

束点相同。这和吐鲁番自唐、宋以来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关,带

有古乐舞的遗意;它是各

种舞蹈文化互为影响,各种形式相互吸收的结果,也是今日各民族

和睦相处的写照。蒙族舞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

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

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蒙古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流

传于兴安地区民间的蒙古

族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

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

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

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

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

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

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

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

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

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

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

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

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

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

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

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

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

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

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

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

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

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

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篇三:舞蹈

教学计划(上交) 舞蹈教学计划

为培养护理学生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

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

潜力的挖掘,以提高学校舞蹈教学课堂(第二课堂)为核心,以所

有的学生都能舞起来为目

标。在教学中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基训枯燥,

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以“兴趣式教学”为

基础,在形式多样、内

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学

生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

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

人物、各种动物。。。。。。舞

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

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

的、完整的培养了学生们健全、完美的品格。鼓励她们有自己的思

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

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本课程教学来源于各类舞蹈形

体训练光碟,电视及网络

和自身对舞蹈认识的创造。

基训在课堂训练中分成几个步骤,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

学生在身体训练时掌握“直、

绷、软、开”等舞蹈基本功。所谓“直、绷、软、开”是指后背和腿的

直立力量,躁关节勾,

大小腿绷,腰的柔韧、灵活性,腰和腿的“软度”,肩和髓的“开度”。由于学生身体自然条

件方面有差距,在进行训练时可运用各种方法使初学者身体的各部

位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条件。

地面练习主要是对舞者全身肌肉进行等张力的系统训练,是把杆练

习前的准备练习,自

始至终要求习舞者保持良好的姿态:挺胸、收腹、立腰、梗头、大

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以保持

舒展、挺拔、剐健、优美。习舞者学会克服无形阻力的均匀用力的

方法,避免耸肩、塌腰、

翘臀、憋气等不良习惯,使体态挺而不僵,动作柔而不懈,加大下

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

肉、韧带、肌腱等组织伸展与收缩的能力,使肌肉的张力得到均衡

发展,腿形修长,肌肉线

条优美。由于舞蹈艺术的特点,要求躯干的基本姿态是直立挺拔,

其动作要丰富多变,通过

地面练习,在上体和下肢没有任何重力负担的情况下,对腰背对抗

肌群进行相对紧张和相对

平衡的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地面练习,能克服习舞者体态自然松懈

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

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练后背和腿的能力,解决

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

加强腰腿的柔韧和力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能力和动作的感觉,加强

肢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重

心的能力。个人的姿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地面练习使习舞者的身

体稳定性得到初步掌控。

使用把杆进行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扶把的各种站位、擦地、蹲、踢腿、屈伸、划圈、压

腿、击打、身体的弯曲与波浪、移重心、平衡与控制、转体、跳跃等练习。借助把杆进行慢

动作及分解动作的练习,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

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能够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

的动作概念。开始训练时可以双手扶把,以帮助控制身体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改

为单手扶把。蹲的练习。蹲的训练主要围绕着膝关节、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的拉长、收缩的

运动。运动时要求上身保持直立,收腹,收臀,蹲时关节外开。

节奏练习在音乐理论中可谓旋律的骨架,也可以说是旋律的灵魂,是音乐中长短相同或

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结构。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的

时间,即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流动的动作过程之中。节奏

性质的训练体系是指动作中快慢、强弱、动静等的有机组成,由单一动作组合起来,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动作变化或动作延伸。

“意”就是意念、内在精神,“气”是气息,“形”是我们的形体动作。“意”、“气”、“形”

三者是独立存在的,但在舞蹈中这三者必须互相依托,结为一体,“气”与“意”结合,通过

“气”、“意”来引导人的形体动作。例如:舞蹈的站姿。一个好的站立姿势,必然是头部端

平,两眼平视,颈、肩放松,挺胸,收腹,收臀,膝关节伸直。做到这些,首先要用意识来

感知,用心来引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但是,挺胸收腹必然会影响到呼吸的困难,我们可采

用胸腹式呼吸和快吸慢呼的方式。等呼吸和心灵融合为一体,感觉意念也就更集中,这时气

已不是气息而是意念,形体已不是单纯的形态姿势而是一种气韵。

各民族艺术宝库中具有继承和发展意义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各民族

舞蹈的基本舞姿、动律、

风格特点的训练,使学生在解放身体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的能动性和

自身的协调性,同时基本

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动律特点,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素材和

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力的

同时,达到专业舞蹈人才应当具备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对身体的灵活

把握与运用。民族舞蹈教

学以不同民族为一课时,一课时为8节小课时,(课时长短可根据

学生的接受程度调节)

(一)第一课时:芭蕾组合的学习通过地面练习、扶把练习的训练,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

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练后背和腿的能力,解决腰腿的软

度和控制能力。加强腰腿

的柔韧和力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能力和动作的感觉;加强肢体的控

制能力和稳定重心的能力。

通过芭蕾组合的学习,对人体的腿、头和头基本形态的初步练习,

训练各动作的基本协调能

力。使人体摆脱自然状态,逐步培养一种流畅、舒展的舞姿和舞蹈

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第二课时:藏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

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

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

现力的目的。同时对藏族

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

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三)第三课时:蒙古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

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

的性格。在蒙古舞蹈的风

格视觉模式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

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演员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

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

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

一的硬肩训练起。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

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

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

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

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

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

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

碗舞、挤奶员舞、鹰舞、

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四)第四课时:汉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汉族舞蹈,它的内容题材

十分广泛。有反映人民劳动生活的,如采茶舞、跳春牛、绣花

然景物、动植物为题材的舞蹈。这类舞虽然没有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但却寄托了他们的情

感和愿望。如《云灯舞》,以模拟白云飘浮在长空,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荷花舞》、《蜡梅舞》,

则歌颂了人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不屈篇四:2013舞蹈下学期教学计划

舞蹈提高班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五:舞蹈教学计划乌海市少儿舞蹈学校舞蹈教学计划李丽

2011年3月为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

为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

潜力的挖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

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

起。初学舞蹈时,孩子们因为年龄尚小,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以

“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孩

子们易于吸收,不会感

到枯燥乏味,我们引导少儿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动作将模仿的事

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

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人物、各种动物。。。。。。舞蹈老师不

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

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

了孩子们健全、完美的品

格。家长们一起为少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方法,

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

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这一年的教学步骤:

一、活动训练:(用(采用活泼轻快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摇小

船等)内容: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

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

二、耙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a、压腿+滑叉(前、旁)b、扳腿训

练(前、旁)c、踢腿

(前、旁、后)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三、身韵的训练:在欢快的音乐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

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

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

姿柔美的训练。

用身体语言最大限度的把她们的身体的动作源放到极限,学会听音

乐做动作的表现自我

的习惯,让她们自信的、快乐的、在音乐里跳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

五、表现力训练(采用活泼轻快的音乐如:健康课、我爱洗澡、向

前冲、红豆歌等)内容:(模仿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笑——分有

大笑、微笑、苦笑等、生气、伤心等)

六、舞蹈组合与剧目:1、汉、藏、蒙、维族的基本律动组合。

2、演出的成品舞蹈。(复习旧节目、练习新节目)

七、布置作业:复习今天学过的新知识,让家长回去监督孩子们完成,下课后主动与家

长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征求家长意见相互促进孩子的健康。

【篇三:维吾尔族舞蹈体态动律训练及组合教案】

维吾尔族舞蹈体态动律训练及组合教案

16 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职称职务:

教材名称: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三) 13级舞蹈学助教《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

年月日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