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

组成:铜介质信息模块

光纤模块

面板/插座

双绞线

跳线

光缆

光纤跳线

光纤尾纤

配线架

布线工具

桌面终端产品

家居智能布线箱

1.工作区子系统 (1).信息插座 (2).适配器

2水平子系统 (1).双绞线 (2).跳线

3管理子系统 (1).配线架 (2).跳线 (3) 信息插座

4垂直子系统(1)光纤电缆 (2)双绞线电缆

5设备室子系统(1)计算机系统(2)网络集线器(Hub)(3)网络交换机(Switch)(4)程控交换机(PBX)(5)音响输出设备 (6)闭路电视控制装置和报警控制中心等。

6建筑群子系统

监控系统

组成

云台、支架、防护罩、监视器、视频放大器、视频分配器、视频切换器、画面分割器、硬盘录像

系统架构

1.前端视频采集系统

摄像机、镜头、云台、智能球形摄像机等

2视频传输系统

传输线缆、光纤传输、同轴电缆传输、网线传输、无线传输、光端机

3.终端显示系统

4.管理所网络监控系统

dvr硬盘录像系统、视频矩阵、画面处理器、切换器、分配器远程拓展系统、IP 监控、远程监控、网络监控、视频监控会议等技术交流、监控不单纯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但传统意义上说的监控系统由前端摄像机(包括:半球摄像机、红外摄像机、一体机等)加中端设备(光端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等)加后端的设备主机(硬盘录像机、矩阵等)组成。

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硬盘录像机),即数字视频录像机,相对于传统

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也被称为DVR。它是一套进行图像存储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对图像/语音进行长时间录像、录音、远程监视和控制的功能,DVR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云台镜头控制、报警控制、网络传输等五种功能于一身,用一台设备就能取代模拟监控系统一大堆设备的功能,而且在价格上也逐渐占有优势。

原理

DVR采用的是数字记录技术,在图像处理、图像储存、检索、备份、以及网络传递、远程控制等方面也远远优于模拟监控设备,DVR代表了电视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市面上电视监控系统的首选产品。一般分为:硬盘录像机,PC式硬盘录像机和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等。[

硬件组成

DVR系统的硬件主要由CPU,内存,主板,显卡,视频采集卡,机箱,电源,硬盘,连接线缆等构成,让我们从系统学的观点出发,来分析这些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VR系统的软件是由个人公司进行开发完成的,建立在硬件系统之上的,著名的DVR软件包括花生壳,DVR-CPS等

分类

硬盘录像机

(DigitalVideoRecorder,DVR),即数字视频录像机,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也被称为DVR。

市面上主流的DVR采用的压缩技术有MPEG-2、MPEG-4、H.264、M-JPEG,而MPEG-4、H.264是国内最常见的压缩方式;从压缩卡上分有软压缩和硬压缩两种,软压受到CPU的影响较大,多半做不到全实时显示和录像,故逐渐被硬压缩淘汰;从摄像机输入路数上分为1路、2路、4路、6路、9路、12路、16路、32路,甚至更多路数;总的来说,按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PC架构的PC式DVR和脱离PC架构的嵌入式DVR。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讲PC式DVR和嵌入式DVR。PC式硬盘录像机

(DVR):这种架构的DVR以传统的PC机为基本硬件,以Win98、Win2000、WinXP、Vista、Linux为基本软件,配备图像采集或图像采集压缩卡,编制软件成为一套完整的系统。PC机是一种通用的平台,PC机的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因而PC式DVR的产品性能提升较容易,同时软件修正、升级也比较方便。PCDVR 各种功能的实现都依靠各种板卡来完成,比如视音频压缩卡、网卡、声卡、显卡等,这种插卡式的系统在系统装配、维修、运输中很容易出现不可靠的问题,不能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只适合于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商用办公环境。

嵌入式

(EM-DVR):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有计算机功能但又不称为计算机的设备或器材。它是以应用为中心,软硬件可裁减的,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微型专用计算机系统。简单地说,嵌入式系统集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硬件融于一体,类似于PC中BIOS的工作方式,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应用。嵌入式

DVR就是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它采用专用芯片对图像进行压缩及解压回放,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是完成整机的控制及管理。此类产品没有PCDVR那么多的模块和多余的软件功能,在设计制造时对软、硬件的稳定性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划,因此此类产品品质稳定,不会有死机的问题产生,而且在视音频压缩码流的储存速度、分辨率及画质上都有较大的改善,就功能来说丝毫不比PCDVR逊色。嵌入式DVR系统建立在一体化的硬件结构上,整个视音频的压缩、显示、网络等功能全部可以通过一块单板来实现,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硬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硬盘录像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监视功能、录像功能、回放功能、报警功能、控制功能、网络功能、密码授权功能和工作时间表功能等。

监视:监视功能是硬盘录像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能否实时、清晰的监视摄像机的画面,这是监控系统的一个核心问题,大部分硬盘录像机都可以做到实时、清晰的监视。

录像:录像效果是数字主机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在监视器上看去实时和清晰的图像,录下来回放效果不一定好,而取证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录像效果,一般情况下录像效果比监视效果更重要。大部分DVR的录像都可以做到实时25帧/秒录像,有部分录像机总资源小于5帧/秒,通常情况下分辨率都是CIF或者4CIF,1路摄像机录像1小时大约需要180MB~1GB的硬盘空间。

报警功能:主要指探测器的输入报警和图像视频帧测的报警,报警后系统会自动开启录像功能,并通过报警输出功能开启相应射灯,警号和联网输出信号。图像移动侦测是DVR的主要报警功能;

控制功能:主要指通过主机对于全方位摄像机云台,镜头进行控制,这一般要通过专用解码器和键盘完成;

网络功能:通过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经过简单身份识别可以对主机进行各种监视录像控制的操作,相当于本地操作;

密码授权功能:为减少系统的故障率,和非法进入,对于停止录像,布撤防系统及进入编程等程序需设密码口令,使未授权者不得操作,一般分为多级密码授权系统;

工作时间表:可对某一摄像机的某一时间段进行工作时间编程,这也是数字主机独有的功能,它可以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的变化全部预排到程序中,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无人值守。

产品对比

相比较磁带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的突出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了模拟节目的数字化高保真存储:能够将广为传播和个人收集的模拟音视频节目以先进的数字化方式录制和存储,一次录制,反复多次播放也不会使质量有任何下降;

全面的输入输出接口:提供了天线/电视电缆、AV端子、S端子输入接口和AV端子、S端子输出接口。可录制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和其它播放机、摄像机输

出的信号,方便地与其它的视听设备连接。

多种可选图像录制等级:对于同一个节目源,提供了高、中、低三个图像质量录制等级;

录像帧率可调:每秒钟录像帧率可从0帧/秒~25帧/秒可调;

大容量长时间节目存储,可扩展性强:用户可选用250GB、500GB、750GB 甚至1000GB的大容量硬盘进行录像;

完善的预设录制功能:用户可以自由的设定开始录像视频的起始时刻、时间长度等选项。通过对摄像机的编辑组合,可以系统化地录制任意组合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便于灵活处理;

强大的网络功能:用户通过网络通讯接口,使用DVR本身内置的Web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就可远程查看和控制录像机;

提供随心所欲的回放方式:由于硬盘快速、随机存储的特点,录制好的视频和正在录制的视频,都可以用DVR或者网络多种方式进行回放;

PC式DVR的缺点

稳定性差DVR软件与PC硬件、WINDOWS操作系统不兼容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系统死机。

PCDVR产品操作及维护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而操作系统有时还会“冲掉”一些系统配置及软件,这就使维护工作难度大。

PCDVR的数据存储及操作系统均在硬盘中,无论如何加密,均可以从PC的底层进入系统,对已记录的图像文件进行删改。如果PC的硬盘零道发生了故障,整个硬盘甚至整个系统均要瘫痪,因此数据的可靠性下降。

WINDDOWS操作系统的抗入侵能力非常差,一旦操作系统遭到破坏(如病毒入侵等),整个的PCDVR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系统崩溃。

PCDVR的板卡均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可以保证,但在组装为DVR产品时却很难做到规范化批量生产,所以整机的质量也难以确保。

PC机各类配件的发展非常快,1~2年原有产品就会淘汰,这对于只有长期使用才能体现性价比优势的DVR产品来说,PCDVR的维护费用较高,同时PC的板卡均不是生产DVR产品的厂家自己设计生产的,对其产品长期进行维修的保障可靠度较低。

PC式DVR的优点

存储空间较大(容易扩展存储硬盘),适宜长时间录像,本地存储稳定。

良好的人机接口和文件管理等,通过鼠标、键盘只要用过计算机的人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操作;

软、硬件升级比较容易,产品更新快。

维修成本比较低,一般的故障都可以通过更换部件进行维修,整机不会报废。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难度通常都更高,但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以下好处:易于使用,无需具有PC操作技能;嵌入DVR的操作一般通过面板按键或遥控器进行操作,只要会使用DVD/VCD等家电就会使用嵌入DVR,不需要学会如何

移动鼠标、双击鼠标等复杂的计算机操作。

系统稳定性高,软件容错能力更强,无需专人管理。嵌入式DVR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视频监视、压缩、存储、网络传输等功能集中到一个体积较小的设备内,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所以无需专人管理,适合于无人值守的环境;

软件固化在FLASH/EPROM中,不可修改,可靠性高。PCDVR的软件一般都安装在硬盘上,系统的异常关机都可能造成系统文件被破坏或者系统硬盘被损坏,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可靠性很差。嵌入DVR的软件固化在FLASH/EPROM中,没有系统文件被破坏及硬盘损坏的可能,可靠性很高。

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系统开关机快。PCDVR使用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由于其操作系统的内核比较庞大,都需要较长的开关机时间。嵌入DVR采用内核可裁剪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内核最小可达到几十K 字节,整个系统内核的加载以及设备的初始化可以在短短几秒内完成,同时无需对系统文件进行保护,关机可以在1~2秒内完成。

软硬件成本低。嵌入DVR采用一体化的硬件结构,无需像PCDVR那样要购买显卡、内存等设备,硬件成本比PCDVR低。

软件采用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用户不需要支付该部分费用(设备供应商将该部分费用列入开发成本),而PCDVR如果采用正版的Windows系统这部分费用将在2000元以上,如果使用盗版操作系统,使用者可能还要面临微软公司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诉讼。

机械尺寸较小,结构简单紧凑。嵌入DVR的硬件采用一体化设计,不同于PCDVR插卡式的结构;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磁带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VideoCassetteRecorder,VCR),即模拟视频磁带录像机,采用传统的模拟视频进行直接录像,不需要额外压缩和转换,采用磁带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磁带录像机,也被称为VCR。磁带录像机早期多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视频录制和家庭视频图像的录制和放映,逐渐被引入监控系统,随着硬盘录像机的技术发展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磁带录像机逐渐被淘汰,毕竟磁带录像操作麻烦、保存麻烦、录像时间也特别短。

用于监控系统的磁带录像机大多数都是长时间录像机,指的是一盘180分钟录像带可记录8小时以上的监控图像,有24小时型和长时间型之分,大多以时间分割方式断续地记录图像,最长的记录时间可长达960小时,这称之为时滞式(Timelapse)长时间录像机。此外,还有以连续方式记录24小时画面的实时(Realtime)长时间录像机。长时间录像机是将摄像机信号于磁带上的一种磁记录备,其特点是通过普通的180分钟的磁带记录长达24小时甚至于960小时的摄像机信号,从而极大地节省了磁带,便于管理。长时间录像机的磁头是走停相间,也就是说通过损失一定的画面时间来换取长延时效果,故其回放的图像将会

有明显的效果。

一般VHS模式的录像机电视水平清晰度可达250线左右,SVHS模式的录像机可达400线左右。长时间录像机按照录像时间分为:24小时录像机、480小时录像机和960小时录像机三种,按照制式分为VHS模式和S-VHS模式两种。

与家用录像机不同,延时录像机可以长时间工作,可以录制24小时(用普通VHS录像带)甚至上百小时的图像,可以联接报警器材,收到报警信号自动启动录像,可以叠加时间日期,可以编制录像机自动录像程序,选择录像速度,录像带到头后是自动停止还是倒带重录等。而且可以和画面处理器配合使用。

模拟摄像机

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分为前端视频采集设备、中端传输处理设备及后端显示查看设备。我们所说的模拟摄像机就属于前端视频采集设备,模拟摄像机输出的是模拟视频信号,通过编码器可以将视频采集设备产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将其储存在计算机里。模拟摄像机捕捉到的视频信号必须经过特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换到计算机上运用。

分类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是最前端、最基础、投资数量最大的一个产品,也是最关键设备,它负责对监视区域进行摄像并转换成电信号,再进一步用于传输,其质量直接影响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应用,同时还关系到工程造价。

摄像机可以按照三个方面分类。

按色彩分类:分为彩色和黑白摄像机,一般黑白摄像机要比彩色的灵敏度高,比较适合用于光线不足的地方,如果使用的目的只是监视景物的位置和移动,可采用黑白摄像机;如果要分辨被摄像物体的细节,比如分辨衣服和景物的颜色,则采用彩色的比较好。

按结构组成分类:

①固定式摄像机:。

②可旋转式:带旋转云台摄像机,可做上、下、左、右、旋转。

③球形摄像机:可做360°水平旋转,90°垂直旋转,预置旋转位置。

④半球形摄像机:吸顶安装,可做上、下、左、右旋转。

按感光器件分类:分为CMOS、CCD、和3CCD三种。CMOS影像传感器和CCD 一样是在摄像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在两种图像传感器中,CCD是较早获得应用的,其技术成熟度也较高,监控摄像机大多数情况下采用CCD芯片。3CCD即一台摄像机使用了三片CCD,3CCD摄像机的价格贵很多,同时镜头尺寸也较大,只有对成像分辨率要求很高的视频监控领域才有应用。在我国视频监控摄像机市场中,CCD市场主要被SONY、夏普等国际知名感光器件提供商占领。

按云台运动方式分类:分为枪式摄像机、半球摄像机、快球摄像机等。快球摄像机的特点是监控面广,同时转速比较快,主要用于高速跟踪可疑人员,能够及时地跟踪到位;半球摄像机主要用于电梯、有吊顶光线变化不大的室内应用场

合;枪式摄像机属于传统摄像机,可以应用于室内外任何场合,但不大适合监控或者安装范围较小的场合。

综合云台和功能,摄像机大致分为:枪机、球形摄像机、一体化摄像机、红外日夜两用摄像机等几类。

按红外灯分:

分为红外摄像机和非红外摄像机.

NVR

NVR是(Network Video Recorder即网络硬盘录像机)的缩写。NVR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网络接收IPC(网络摄像机)设备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并进行存储、管理,从而实现网络化带来的分布式架构优势。简单来说,通过Nvr,可以同时观看、浏览、回放、管理、存储多个网络摄像机。摆脱了电脑硬件的牵绊,再也不用面临安装软件的繁琐。如果所有摄像机网络化,那么必由之路就是有一个集中管理核心出现。

近几年,随着IP网络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行业也进入了全网络化时代。全网络化时代的视频监控行业正逐步表现出IT行业的特征,作为网络化监控的核心产品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即网络视频录像机),从本质上已经变成了IT产品。NVR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网络接收IPC(网络摄像机)、DVS(视频编码器)等设备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并进行存储、管理。

简单来说: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又叫网络视频录像机,是一类视频录像设备,与网络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配套使用,实现对通过网络传送过来的数字视频的记录。

其核心价值在于视频中间件,通过视频中间件的方式广泛兼容各厂家不同数字设备的编码格式,从而实现网络化带来的分布式架构、组件化接入的优势。分类

NVR的产品形态可以分为嵌入式NVR和PC Based NVR(PC式NVR)。嵌入式NVR的功能通过固件进行固化,基本上只能接入某一品牌的IP摄像机,这样的NVR表现为一个专用的硬件产品。PC式的NVR功能灵活强大,这样的NVR更多的被认为是一套软件【和视频采集卡+PC的传统配置并无本质差别】。

嵌入式

嵌入式的NVR和嵌入式DVR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对摄像机的兼容性。DVR 接入的是模拟摄像机,输出的是标准的视频信号,因为是模拟信号:所以DVR 可以接入任何品牌和任何型号的模拟摄像机。对于模拟摄像机而言,DVR是一个开放产品。

嵌入式NVR由于IP摄像机的非标准性,再加上嵌入式软件开发的难度,一般的嵌入式NVR只支持某一厂家的IP摄像机。从目前市场上嵌入式NVR的产品来看,多数嵌入式NVR都是由IP摄像机厂商推出,只是IP摄像机厂商为了推广IP摄像机的配套产品。目前市场上只兼容一家或两家IP摄像机的嵌入式NVR产品虽然在市场上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难成为主流产品。

PC Based

可接24路1080P高清嵌入式NVR[2]

PC Based NVR可以理解为一套视频监控软件,安装在X86架构的PC或服务器、工控机上。PC式NVR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由两个方向发展而来。一个方向是插卡式DVR厂家在开发的DVR软件的基础上加入对IP摄像机的支持,形成的混合型DVR或纯数字NVR;另外一个方向是视频监控平台厂家的监控软件,过去主要是兼容视频编解码器,现在加入对IP摄像机的支持,成为了NVR的另外一支力量。

简介

2000年中国第一台家用DVR问世,开始进入中国安防领域。随后,在技术以及市场的双重驱动下,DVR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来到2006年,DVR已经占据了整个视频监控将近40%的市场份额。在视频监控从模拟向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DVR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DVR开创了一个数字监控时代。

从2006年开始,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视频监控产业开始进入网络化时代,市场对DVR的网络化功能及网络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一些主流厂商也开始重视网络功能,推出DVS(网络视频服务器)产品,对此,有业内人士称,DVR将迎来“后DV时代”。然而,由于DVS产品强大了网络功能,却降低了本地管理和控制能力,其显然无法涵盖DVR的原有市场。而DVR作为数模混合产品,又始终没有走出其半数字半模拟的尴尬境地。因此视频监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市场在呼唤真正更新换代的产品。在监控市场网络化需求下,2007年开始,被称为DVR的取代者――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概念被频繁提及。

事实上,在国外,NVR产品与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高端安防领域。而在国内,专业的安防媒体和其它理论界也对NVR恩宠有加,对NVR市场发展前景的评估也极为乐观。然而,这两年,整个网络监控产品的市场推广又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这导致国内NVR行业走得很缓慢、很辛苦。于是厂商和用户似乎都开始对NVR、网络视频监控产生疑惑,NVR,乃至整个网络视频监控产业的发展何去何从?

产品特性

NVR产品【以上海的9104、9108为例】,

具有如下特点:

1) 使用专用的硬件设备,而不是基于PC或者工控机,用户更易于使用;

2) 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低功耗芯片,可长期稳定运行,不耗电;

3) 内置WEB SERVER,设置界面简单易用,可方便通过浏览器对NVR进行各

种配置;

4) 最大支持8路高清录像,支持4路同时视频回放;

5) 支持sata接口硬盘;

6) 内置专业ddns,可远程通过域名对NVR进行设置、配置;

7) 厂家提供免费的客户端软件,可进行NVR管理和录像回放;

8) 提供一路视频输出,可以进行即时的观看;

9)可以通过一个账户,管理自己的所有(nvr,ipcam,dvr,gps)设备;

10)兼容H系列所有网络摄像机;

VS DVR

NVR相较于DVR的优势分析[3]

一、部署灵活

由于采用全网络化架构,监控点设备与NVR之间可以通过任意IP网络互联。因此,在NVR系统中,监控点可以位于网络的任意位置,并实现快速部署,不会受到地域限制。

而DVR系统中,监控点与中心DVR之间采用模拟方式互联,受传输距离以及模拟信号损失的影响,监控点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远程部署。

二、布线便捷,成本低

在中心点:NVR仅需接1根网线即可完成布线、安装,并实现所有监控点所有监控信号的接入;而DVR需要针对每个监控点布视频、音频、控制以及告警等多路线缆。因此NVR在中心布线以及维护上非常简单、便捷。

监控点:NVR系统的监控点均为IP前端,因此也仅需1根网线即可完成布线,并通过IP网络接入中心NVR;而DVR系统的前端均为模拟设备,每个监控前端到中心需要布视频、音频、控制以及告警等多路信号线缆。因此,NVR系统的前端布线非常简单,而且布线成本非常低,利用现有网络即可。

利用POE技术,NVR系统中的IP前端设备供电也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并可通过IP前端输出电源信号,为其他外围设备供电,从而可进一步简化布线。而DVR系统的前端必须单独供电,无法实现POE供电。

对于不方便布线的监控点,部属无线IP前端可实现监控信号的无线传输,无需布线。而DVR系统的前端均为模拟设备,无法进行无线部署。

三、安装设置简单

DVR吸引工程商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安装设置简单,无需复杂的配置。NVR 同样具备这一优势,而且更便捷。

中心NVR设备和远端监控点IP前端设备仅需插上网线、打开电源,接下来所有流程均可自动完成,包括自动搜索所有前端设备、自动为前端设备分配IP 地址、利用NVR外接的显示设备自动多画面显示所有监控点图像。

因此,NVR创新的实现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安装设置上的即插即用。工程商及用户无需担心网络化监控给其带来安装部署上的困难。

1)接上网线、打开电源

2)自动搜索所有IP前端设备,并动态分配IP地址

3)自动完成所有前端的本地多画面显示

四、灵活可靠存储

DVR便捷的录像存储也是吸引工程商的一大特点。NVR同样具备高度集成化

的、便捷的录像存储特性,可通过本地硬盘实现集中存储,还可通过外扩存储设备满足海量存储需求。

更进一步,NVR系统还可通过部署支持前端存储的IP前端设备,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存储方式,并能实现前端存储与中心存储的备份,满足对存储可靠性要求非常苛刻的应用需求。而DVR系统中的前端均为模拟设备,无法实现前端存储。

五、安全加密

很多人觉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不安全,事实上,NVR比DVR更安全。在NVR 系统中,IP前端上传码流时可对码流进行AES加密,即使在网络上被截取,也无法解码。而DVR前端上传的模拟视频、音频信号没有任何加密机制,很容易就可以被截获并显示出来。此外,通过电信级的用户授权、认证机制,NVR可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

六、使用简单,操作便捷

DVR吸引工程商另一特点是使用和操作很简单。而NVR同样具备非常简单和便捷的使用和操作特性,工程商无需担心网络化监控在操作、使用上的难题。

NVR本地操作:在中心点可通过遥控器、鼠标、监控监控等多种方式对NVR 进行本地操作,NVR可直接外接显示设备实现本地化操作及管理界面。

NVR远程操作:远程客户可利用简单明了的IE浏览器或NVR客户端软件,通过网络在任意位置访问任意监控内容,包括实时浏览、录像回访以及监控点摄像机PTZ控制等。

七、全程管理,集中维护

在DVR系统中,中心到前端均为模拟传输,无法实现传输线路以及前端设备的实时监测和集中管理。而NVR采用全网络化管理,可实现传输线路、传输网络以及所有IP前端的全程监测和集中管理,包括状态和参数均可在中心一览无余,维护极为方便。

NVR取代DVR的原因

从上面产品层面的比较来看,NVR确实已经具备了全面取代DVR的基础。而从市场层面来看,NVR同样也具备全面取代DVR的趋势,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基础网络现在越来越普及,不管是远程网络还是被监控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目前都非常普及和成熟,这就具备了网络化部署的先决条件;

人们对监控的网络化需求日益突出,不仅要在本地实现监控,还希望能够通过远程,甚至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监控,而这些只有进行网络化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前端方面,IP摄像机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原先做模拟摄像机、DVR 和DVS的厂家纷纷在推IP摄像机,由此可以看出,摄像机和模拟前端的IP化是当前及未来非常明显的一个潮流,这一趋势在2007年的深圳安博会上已经能够清楚看到,而且应该说是非常明显。前几年还在寥寥无几的IP摄像机在上届安博会上已经是琳琅满目。前端数字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从价钱方面来看,曾经的一台IP摄像机就卖到几千块钱,现在几百块钱就可以买一台,价格的下降,

让消费者可以承受,这也为部署前端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使得用户具备了网络化部署的条件。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无论是基础网络的成熟度,还是前端设备的成熟度,抑或是人们对监控的需求,都让我们看到了网络化部署的方向,都为包括NVR 在内的网络监控产品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久前,iSuppli公司根据市场调查数据也给出这样的预测,全球IP监控系统各种设备的市场总额将在2010年达到71亿美元,远高于2006年的7.35亿美元。在国内,2006年以前,网络视频监控占整个视频监控市场还不到15%,而到2008年底预计将占到47%左右,增长率高达40%。

NVR仍需努力拓展市场

纵观视频监控整个市场,NVR前景一片大好,再加上有着较大市

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功能,大有由其主沉浮的气势。然而,真要做到这个结果却并不容易,单从产品功能来看,与之相比,DVR已经过几载沉淀,受过市场和时间的严苛洗礼,其成熟的市场认知度是当前NVR所无可比拟的。另外,如本文开篇所述,国内DVR市场竞争相当激烈,DVR厂商数量众多,层次良莠不齐,但另一方面,竞争也促使一些高质量的主流厂商不断完善产品性能、推动技术进步,他们并没有无视网络化的大时代潮流,如前文提到的DVS产品就能说明这点,虽说DVS与DVR、NVR定位不同,但至少说明,对NVR来说,欲主江山,除了具备技术优势,还需要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迅速的市场反应等很多不可或缺的条件因素。

总而言之,NVR虽凭其技术与功能优势在众人关注下“风光”上市,但眼前的这段路恐怕仍将多有坎坷,在这场与DVR的对弈中,技术性能、市场渠道、品牌支持等诸多要素都须严阵以待,并以DVR为前鉴,坚忍住在市场开拓前期的阵痛,才有可能抢占DVR的主导地位,并真正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甚至是DVR的代替者

IP监控

IP是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的缩写,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的最常用的协议之一。IP监控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IP网络把视频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进行传输。只要是网络可以到达的地方就一定可以实现视频监控和记录,并且这种监控还可以与很多其它类型的系统进行完美的结合。

应用领域

据工业分析师J.P. Freeman 和Co.,Inc.,的分析,仅美国安装的模拟摄像机就有2,000万台。而在这2,000万台中,超过1,500万台是2002年出售的。在模拟摄像机销量如日中天的背景下,是逐渐浮出水面并且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产品---视频服务器。看它的发展势头,人们不难预见到它的光辉前景;随着数字化的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取代模拟产品。

视频服务器是直接连入IP网络的新一代产品,使用户可以实现远程网络上视频观看、存储以及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做出分析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计视频服务器在2007年将占到市场的一半份额,到2005年,全球网络视频市场将有望达到7亿9千万美元。

无论是由模拟摄像机加视频服务器组成的解决方案,还是单独由网络摄像机组成的解决方案,或者是两者混合组成的解决方案,IP监控都已被证明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在越来越多的原有行业应用中,这种革命性的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监控系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而在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它还是第一次用到,也因此开创和激发了许多新的市场。

正是由于它系统的可扩展性,IP监控逐渐巩固了其在现有监视和远程监控行业应用的地位,也加速了在其他新兴行业的应用,具体包括:

教育:远程监控学校的操场、走廊、大厅以及教室,也包括对一些建筑物的监控;

交通:远程监控火车站、铁路轨道、高速公路以及机场的安全;

银行:应用于银行各分支机构或者是街头的ATM取款机,替代繁冗的传统安全监视手段;政府:安保和监视应用,通常集成到已有的系统中;

商场:对各大型超市的分支机构进行安全监视和远程管理,方便快速高效的管理;

工业:对生产线、后勤部门、库房存储系统进行监控,提高了厂区的安全性。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

概念

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这个词有两重意思。计算机领域和视频监控领域都有远程监控的说法,但意义完全不一样。

计算机领域

远程监控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也就是远程监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环境的监视,二是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设备的监视,不管怎么说远程监视就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也就是指远程控制,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它不仅仅包括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通过硬件的配合还可以实现远程开机的功能。总而言之,要想完全控制远端的计算机,首先应该能够对其监视,也就是可以看到该计算机的屏幕显示,然后才谈得上“控制”,远程控制必须做到“监”、“控”结合,因此我们通常说的远程监控一般泛指就是这种远程控制。除此之外,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远程控制还包括对网络设备的控制,现今大多数网络设备都支持Telnet,甚至Web方式对其进行远程管理,这也是一种远程控制的方法。视频监控领域

视频监控领域中的远程监控是指把视频监控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实现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观看远程的视频图像。接入方式有多种,如端口映射,通过ip地址访问;通过域名解析方式观看;悠络客最新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设置就可观看远程视频,实现任何地方远程监控。

工作原理

首先,将来自各摄像机的视频信号输入RV-2000视频采集终端,然后,RV-2000视频采集终端通过MPEG-4图像压缩算法,将视频信号转换为25帧/秒的数字图像,并将经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流通过光纤网转发到视频监控中心;最后,视频监控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对收到的来自前端的图像和声音数据,进行解压缩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和声卡进行实时监控。

当发生报警时,报警解码器将联动报警输出设备,并通过报警解码器将报警信号输入RV-2000视频终端,并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视频服务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发出声音信号、记录报警事件、进行硬盘录像等报警操作。

摄像机控制、布防等控制信号是下行传输的,由监控中心监控主机发出各种控制信号,RV-2000视频采集终端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云台镜头控制器或直接控制摄像机,或完成布防操作。

系统采用硬件压缩软件解压技术,在相关科室的计算机终端上增加相应的软件或者通过Windows自带的IE浏览器的Web功能就可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设置成视频监控工作站。

网络通信采用TCP/IP和网络组播(Multicast)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的传输性能和网络带宽,避免网络的拥塞。

4.3系统结构RV-2000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系统子站和调度中心主站组成。

系统子站设置在下属的煤矿、发电厂和变电站等需要监控的场所,主要由视频采集终端、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摄像机、报警探头、报警解码器等组成,负责音视频信号和报警信号的采集和数字化,并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现站点之间与调度中心的视频/报警信息传输及远程监控。监控调度中心主站主要由视频管理服务器、浏览器、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远程监控和视频服务器软件等组成。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多个采集站,能切换并控制至任何一个监控点现场,实施总体监控,从而实现对整个地区进行视频监控。它通过网络,不但可以实时浏览各个监控点现场的视频,还可以远程访问采集站的录像文件,并下载录像文件,还可以在监控中心进行录像。

RV-2000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能适应不同的通讯网络,可以是以太网、E1、无线局域网或其他传输通道。

网络监控

网络监控,是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Emulex针对内部的电脑上互联网活动(上网监控)以及非上网相关的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内网监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互联网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桥梁,也是企业和外部进行各类业务往来的重要管道。网络监控产品主要分为监控软件与监控硬件两种。

定义

网络监控产品主要分为监控软件与监控硬件两种。

一、网络监控软件定义:指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针对内

部的电脑上互联网活动(上网监控)以及非上网相关的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内网监控)如UniAccess这类系统;包含上网监控(上网行为监视和控制、上网行为安全审计)和内网监控(内网行为监视、控制、软硬件资产管理、数据与信息安全),有些还增加了数据安全的透明加密软件部署;

1.一台电脑控制整个网络,只需要在出口做镜像就可以监视和控制整个网

络;

2. 能够控制5000多种企业邮箱和备份邮件的软件;

3. 可以实时监控看到每台电脑的行为的控制软件;

4. 可以对聊天和邮件论坛博客进行内容过滤的网络控制软件;

5. 可以对流量进行10余种分类并进行控制的旁路软件;

6. 可以简体/繁体/英文/日文/韩文无缝切换的网络控制软件;

7. 可以实现一键监控7000余种财经网站,80多种股票软件,上万个股票IP;

8.网络控制软件是自我实现的系统,不需要单独的数据库支持。

二、网络监控硬件定义:

指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等行为,功能参考第一部分网络监控软件,基本类似。网络监控硬件其实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主要在主机或服务器上部署软件,在路由上部署硬件,无需再在其他被控电脑中安装部署。

2必要性编辑

首先,我们谈谈email。比起传统信件,email速度快,还更有效率,在许多企业,电子邮件已渐渐具备正式公文的性质,企业档案资料的管理已不仅限于各类纸张文挡,也包括各类来往的电子邮件。如果对电子邮件进行管理、备份,企业可更有效地管理对内对外的档案。方便的email,也可能被员工当作有意或无意泄漏机密的主要管道。据调查,美国大约四分之三的大型企业,利用特殊软件,检查员工的电子邮件,防止泄漏公司机密。

电子邮件也正在变成调查犯罪的重要证据,许多案件都追查过嫌犯的电子邮件,发现他们使用的讯息类型,以及在网络上找到的讯息等。许多证券公司,都根据规定,将企业往来的电子邮件,储存一段时间。基于此,对企业电子邮件进行备份已经相当必要。同样,互联网的其他应用,如最基本的网页浏览功能,msn、QQ等IM即时通讯工具,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及企业网站等等,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业务通道。一句话,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3基本功能编辑

局域网网络监控除了对上网行为监控外还应包含内网监控;还增加了对数据安全的管理,因为假如你只是监视而数据已经流失出去,那么监控本身也就失去了最核心的意义了;所以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透明加密软件;一个完整的网络监控

软件应包含的上网监控和内网监控两部分,已做的完整的网络监控软件,已经包含了以下所有的功能了;

(1)上网监控软件基本功能(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行为审计、内容监视、上网行为控制)

应包含如下基本功能:上网监控、网页浏览监控、邮件监控、Webmail发送监视、聊天监控、BT禁止、流量监视、上下行分离流量带宽限制、并发连接数限制、FTP命令监视、TELNET命令监视、网络行为审计、操作员审计、软网关功能、端口映射和PPPOE拨号支持、通过WEB方式发送文件的监视、通过IM聊天工具发送文件的监视和控制等;

(2)内网监控软件基本功能(内网行为管理、屏幕监视、软硬件资产管理、数据安全)

应包含如下基本功能:内网监控、屏幕监视和录象、软硬件资产管理、光驱和USB等硬件禁止、应用软件限制、打印监控、ARP火墙、消息发布、日志报警、远程文件自动备份功能、禁止修改本地连接属性、禁止聊天工具传输文件、通过网页发送文件监视、远程文件资源管理、支持远程关机注销等、支持MSN/MSN shell/新浪UC/ICQ/AOL/SKYPE/E话通/YAHOO通/贸易通/google talk/淘宝旺旺/飞信/UUCALL/TM/QQ聊天记录等功能;数据安全部分一般为单独的透明加密软件;

4特殊功能编辑

IP网络监控

采用智能IP网络摄像机技术,支持ADSL/Wi-Fi/CDMA/3G接入;摄像机即插即用、安装简单,直接接入互联网;

多画面的监控效果

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显示模式,随需控制摄像机的镜头角度,调整显示画面的视频与音频效果,极大的方便了监控者对远程监控视频的集中查看;

灵活的报警联动方式

可灵活设置报警触发条件,提供事件触发报警的远程提示及联动功能。如以屏幕提示、发送email、报警联动、指定录像等各种方式将报警信息发给其他用户;

多样的录制策略

支持本地存储、用户端存储和服务器存储等方式;支持录像文件的检索、回放、下载;

特别的移动侦测功能

通过分析和对比图像数据的变动来确定现场发生的行为。通过对监控源地点的图像变化分析来实现监控系统的一系列联动操作。

独创的视频会议联动

系统可将任意一路或多路监控画面调入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多方讨论,从而实现监控与通讯的完美融合;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和优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伴随着智能大厦而崛起的,作为 智能大厦的中枢神经,综合布线系统是近二十年来发 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型的新型研究领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 网络。 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话音设备、数据通 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 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连,也能使建筑物内 部的通信网络设备与建筑物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连。
-1-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 模块化、扩展性和经济性 1、兼容性 2、开放性 3、灵活性 4、模块化 5、扩展性 6、经济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1、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 2、便于扩展,节约成本 3、灵活性强,适应各种需求
-2-

1.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1.2.1 国内常用标准简介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协会标准 1.2.2 国际标准简介 1、ISO/IEC 1180 2、IEC 61935
-3-

1.2.3 美国标准简介 1、EIA/TIA-568 2、TSB36 3、TSB40 4、TSB95:100Ω 4对5类布线附加传输性能指南 5、EIA/TIA/IS-729:100Ω外屏蔽双绞线布线的规范 6、EIA/TIA-569-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7、EIA/TIA-570-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 9、EIA/TIA-607 ;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 8、EIA/TIA-606 :商业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4-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BAC:Building Automation & Control net建筑物自动化和控制网络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 总述 1总则 2环境检查 3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4设备安装检验 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缆线的敷设 5·2保护措施 6缆线终接 7工程电气测试 8管理系统验收 9工程验收 附录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附录E 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 编辑本段1总则 1.0.1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予本规范规定。 1·0.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编辑本段2环境检查 2.0.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5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0.2 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2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的措施。 4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0.3有关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抗震要求。 编辑本段3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3.0.1 器材检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元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3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4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 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5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 3.0.2配 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 要求: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

凯旋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 一、总体概述 近年来,信息处理系统发展迅速,对信息传输的快速、便捷、安全性和稳定可靠性要求高。在新建办公楼中,所建网络要求对内适应不同的网络设备、主机、终端、PC及外部设备,可构成灵活的拓扑结构,有足够的系统扩展能力,对外通过与国家公共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与国内外新闻机构、信息中心相连,组成全方位多通道的信息访问系统。总之,既要适应当前信息处理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物理上为星形结构,逻辑上为总线结构,这样既有利于系统连接和扩充,保持很高的灵活性;同时也能保证信息传输的高速率。标准上符合EIA/TIA568商用建筑物配线标准和常用通信标准,兼容多个厂家的产品设备,支持各种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递以及控制信号和弱电信号的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作为通信系统的主要物理支持平台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是系统建设的重点。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要满足大楼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大部分子系统都位于建筑物内部,一旦完成建设将很难变更系统地结构并对系统进行升级,所以在建设初期就明确结构化布线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的物理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二、设计原则 安全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在性能指标中安全性放在首位。要求数据不丢失、系统可靠连续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 实用性:系统设计应符合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使系统偏离实际需要太远;而片面追求经济性,势必降低功能与技术先进性,而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系统要有实用性,具备好的性能价格比。 可扩充性:系统所应用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同时考虑到本工程功能多、用户多、服务对象不同,因此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将来扩展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 1.1.1.1.设计方案 为充分体现增加建设单体厂房的特点,为业主实现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管理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并根据甲方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主干采用光纤电缆,支持多媒体通讯、ATM网、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语音主干采用大对数电缆,保证语音传输的质量。数据采用模块化六类配线架,语音采用110配线架,该配线架除具有优异传输性能,满足六类标准的特性外,具有稳定性极强,安装操作简便等优势。数据、语音水平线缆采用六类4对UTP。数据、语音信息出口采用六类模块。 本次方案设计包括五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 1.1.1. 2.系统介绍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安装在各办公区的信息插座、连接插座及终端设备的连线组成。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数据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口都是一个标准的超五类信息插口,可以支持100MHz的信息传输。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终端可以通过RJ45屏蔽或非屏蔽的标准跳线方便地连接到电脑信息插座上。 面板安装距离如下图所示:

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解决布线系统的水平连接问题,它将干线子系统延伸到工作区,该系统是从各个子配线间出发连向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为确保高速数据传输,考虑到与六类信息口相配套,水平布线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水平走线方式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机房内的配线架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房间外走廊吊顶内,用工程KBG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各信息点;任何改变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为系 统的重新配置和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和室外单模光纤,将分配线间管理区(IDF)与主配线管理区(MDF)用星形结构联接起来,作为信息传递的主干道。 语音主干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总体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总体概述 2016年11月

目录 1.系统概述 (3) 1.1..标准介绍 (3) 1.2..系统组成 (5) 1.3..系统优点 (6) 1.4..工程概况 (6) 1.5..需求分析 (6) 1.6..设计原则 (7)

1.系统概述 1.1..标准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TIA/EIA 568B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11801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1997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千兆位以太网应用的不断发展,2002年3月TIA /EIA568B标准发布, 该标准包括三部分:TIA/EIA568B.1标准为主文件,主要包括商业建筑物布线的安装和测试要求;TIA/EIA568B.2标准定义了100欧平衡双绞线连接器件标准,工作区跳线的长度从3米改为5米,配线间跳线的长度从6米改为不能超过5米,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形取代基本链路测试模型,5类布线系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超5类是布线最低要求;TIA/EIA568B.3标准阐述了光纤连接器件标准,该部分在集中式光纤布线标准TSB-72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光纤标准,认可小型光纤连接器(SFF),认可高带宽的50/125微米多模光纤做为水平或垂直主干传输介质,标准为了满足主干是万兆的园区以太网的需求,将主配线间(MC)到二级配线间(IC)的最长距离配合万兆以太网的需要,从500米改为300米,二级配线间(IC)到楼层配线间的最长距离从1500米改为1700米。 2002年6月期待已久的超五类标准终于颁布,并作为TIA/EIA568B的附录以TIA/EIA568B.2-1正式出版,继而ISO/IEC11801-2002版本也于2002年正式

办公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办公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 方案概述 1.1 项目总体规划 1.1.1 XXX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介绍 1.1.2 XXX 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要求 基本情况:整个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带宽达1000Mbps 100Mbps到桌面开放。采用标准RJ45接口,兼容不同厂家的标准产品。 灵活。水平子系统支持语音、数据,支持10Base-T、100Base-T 等。 可靠。高品质布线系统,通过标准测试与验证,提供15年以上质保。先进。采用目前流行,具有一定先进技术的超五类系列产品。易于管理。面板、配线架有明显标识,机房线路管理、维护方便。 1.1. 2.1 有关技术要求 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11801 超五类布线系标准,产品应符合做主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并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综合性、易扩容性。 进行开放式布线,所有插座端口都支持数据通讯、话音和图像传递,满足电视会议,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 能满足灵活的应用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方便地任意连接终端设备。所有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管理并在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能够支持千兆速率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令牌环网、ATM FDDT ISDN等网络及应用。 网络就易于管理。 1.1. 2.2 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 CECS 90:97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CECS 89:97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926 1-2-1997 大楼通信网络布线系统行业标准 1.1. 2.3 国际技术标准、规范ISO/IEC 11801 :1995 建筑物网络布线规范 ETA/TIA-568A:1995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TA/TIA 569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路由标准 ETA/TIA-606 商务建筑物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ETA/TIA TSB67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测试标准 EN50173 欧洲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1.1. 2.4 卖方对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卖方应提供产品质量、工程资质的有关证明以 及产品质量的有关保证和承诺。 1.1. 2.5 资料交付 卖方应提供系统布线施工图、接线图、系统测试报告、布线标识、有关说明书等工程文件,以便于今后的运行维护。 1.2 项目设计目标 h 兼容性:综合布线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h 开放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对多数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 h 灵活性:系统应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并可灵活多变组网。 h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应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h 先进性:系统布线方式合理。所有布线均应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并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 h 经济性:统一考虑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和视频点播系统,统一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大楼内,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不可缺少的。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包含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网络线路、电话局线路)同的民用电缆及相关的设备连接措施。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理想的布线系统表现为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网络系统(CN)。 1、综合布线系统特性 1)可靠、实用性。布线系统要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信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商务处理活动、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布线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其他一些非数据的通信应用,如电话系统等。

2)先进性。布线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设施,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着眼于未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布线系统能够支持未来的网络技术和应用。 3)灵活性。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每个信息点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工程控电话或分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主机等。布线系统要可以连接成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各种不同的逻辑结构。 4)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所有的设备都应当是可任意更换插殶的标准组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充性。布线系统应当是可扩充的,以便在系统需要发展时,可以有充分的余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6)标准化。布线系统要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这样可以使得作为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现在的各种应用,还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2、综合布线系统分类 作为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8个部分(8个,1个技术管理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 2)配线子系统[国外也称配线(水平)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国外也称干线(垂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国外也称楼宇(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国外也称设备间子系统) 6)电信间(电信间子系统) 7)进线间(进线间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这也就表明它可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它包括: 1)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 2)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 3)传真机、图形终端、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象资料 4)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 5)传输28个VHF宽带视频信号; 6)综合布线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PDS可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的配线需求。由于 PDS是一套综合式的系统,因此综合布线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板,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以供话音与数据的传递,可不必顾虑各种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PDS采用模块化设计,因而最易于配线上扩充和重新组合。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并同电信方面以及EIA/TIA-568所遵循的建筑物配线方式相同。因为在星形结构中,工作站是由中心节点向外增设,而每条线路都与其他线路无关。因此,在更改和重新布置设备时,只是影响到与此相关的那条路线,而对其它所有线路毫无影响。另外这种结构会使系统中的故障分析工作变得非常容易。一旦系统发生故障,便可迅速地找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PDS是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所组成,采用星形结构,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地进入PDS系统中。 这6个子系统为: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它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系统是布置在同一楼层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间的跳线架上。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带传输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当水平区面积相当大时,在这个区间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卫星接线间,水平线除了要端接到设备间之外,还要通过卫星接线间,把终端接到信息出口处。 3)干线子系统(Backbone)通常它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它采用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它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当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概述 1、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定义: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既结构、系统、服 务和管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 )和图形显示技术( CRT),即所谓 4C 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有拥有高效、幽雅、舒适、便利、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的回报。 包括两层含义: 1.对使用者的承诺:提高全面、高质量、安全舒适、高效快捷、灵活应变的综合服务。 2.智能建筑应具备的特征:采用多种信息的传输、处理、监控、管理及一体化集成的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达到优化建设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利 润的目的。 实现目标: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提高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利润回报,并且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2、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集成SI):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中心(主控中 心)。 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为一体,对整个建筑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同时为各子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综合、资源共享。 建筑自动化系统(BAS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高效、便利和灵活之目标。主要有:照明控制、空调控制、 门禁、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电力控制、消防、保安、电梯管理、车库管理等若干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科学等高新技术多 支撑的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信箱、视听、电子显示、物业管理、文字处 理、共用信息库、日常事务处理 通信自动化处理(CAS):负责建立建筑物内外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信息 交换和传输,确保信息畅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电视会议、可视图文、传真、电话、有线电视、数据通信 综合布线系统(GCS):建筑物内多种信息的传输系统,利用电缆或光缆来完成各类 信息的传输。 3、综合布线系统是满足实现智能建筑各综合需要,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图文等多种信号, 并支持多厂商设备的集成化信息传输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设计,能适应任何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 PDS、IBS (智能建筑布线系统)、IDS (工业布线系统)之间的区别: 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Subsystem ) 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 Subsystem ),也称配线 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Subsystem),也称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 ( Equipment Subsystem ) 管理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 建筑群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 由于采用星型结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因此,系统易于扩充,布线易于重新组合,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综合布线一般以10M2的面积称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平方米估算,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 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都应该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有些厂家的信息插座做成多种颜色:黑、白、红、蓝、绿、黄,这些颜色的设置应符合TIA/EIA606标准。 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3.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6.建筑群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河南北方群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系统 第二章: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方式的比较分析第三章: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特性分析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布线产品及工程实例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保障 第七章:综合布线系统服务保障

第一章: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邮电大楼应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智能大厦。所谓智能大厦也就是高功能大楼,即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组合,实现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和楼宇自动化(BA),从而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试想一下,如果大楼能对空调、电梯、照明、防火、防盗、给排水、有线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通信、购物、保健等全套设施实现自动控制,那么大楼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该有多高,而能耗和开销也就会自然降低,这样的大楼又有谁不喜欢。 在智能大厦中,建筑物的功能日趋完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线路也越来越长,随着各种控制系统的不断增加,传统布线越来越暴露出了缺陷和不足。如电话用电话线,有线电视用同轴电缆,计算机需连网时又要重新布线,各个系统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彼此无法相互兼容,造成布线环境十分恶略。因此随着大楼内应用系统的逐步增多,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要求日趋迫切,就需要一个综合的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缩写为PDS)于80年代末期在美国率先推出,它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综合了语音、数据、图象信息的传播,并能够以一个标准信息插座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综合布线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也适应了电信发展的需要。现在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讯网正逐渐向ISDN过渡,人们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图象传输的综合通讯线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取代单一、繁杂又不经济的传统布线系统,不仅成为综合大楼的迫切需求,更是“信息时代”的必然。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丽水学院工学院李杰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与相关的硬件设备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上的各种功能,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并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时代;布线;日常维护 The Sunmmary of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Principle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wiring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s through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um and related hardware equipment 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ystem 's various functions,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usually consists of six parts, and the need to make daily maintenance 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information age; wiring;daily maintenance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不仅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还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等系统的需要[1]。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建筑群内所有带弱电的设备进入了同一个网络系统,由设置的中央控制室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2]。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的有机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是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标准化,结构模块化,可扩展性的特点。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1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线和各种转换头组成,连接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实现RJ45 插座与各种类型、各种厂商设备的连接。 2.2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从工作区信息插座延伸到通信室, 包括水平布线信息插座电缆终端以及交接, 水平布线采用无屏蔽双绞电缆, 从通信室的配线架连接到每个用户的信息插座。

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方案 一:项目总体规划 1.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介绍 1. 布线系统将贯穿于各楼层的各个平面。主要为网络、数据、图像、视频等系统信号提供高性能传输路由。 2.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线路平台,应具有最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可满足各类型通讯及计算机等的传输需要和网络结构,提供一个标准化、高带宽、低成本的网路环境。 3. 系统应具有开放的模块化结构,可灵活地进行资源分配,线路管理、变更和扩展。 4. 系统应提供一个安全、有序、便于管理的设备安装及连接环境,可快捷简便地进行系统安装和运行。 5. 在充分考虑目前应用情况下,以高起点和适度超前的原则来规划本系统。为各种高性能应用提供充足的传输带宽,为日后系统的升级提供充足的空间。 6.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工程标准及规范,去设计和规划系统。 2.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要求 基本情况:整个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带宽达1000Mbps,1000Mbps到桌面。 1、开放。采用标准RJ45接口,兼容不同厂家的标准产品。 2、灵活。水平子系统支持语音、数据,支持100Base-T 1000Base-T等。 3、先进。采用目前流行,具有一定先进技术的超六类系列产品。 4、易于管理。面板、配线架有明显标识,机房线路管理、维护方便。3.有关技术要求 1.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11801超六类布线系标准,产品应符合做主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并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综合性、易扩容性。 2.进行开放式布线,所有插座端口都支持数据通讯、话音和图像传递,满足电视会议,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 3.能满足灵活的应用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方便地任意连接终端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

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组网原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题目:主教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01 学生: ###############################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2周 设计成绩: 2011年12月23日

前言 人们需要网络,因为人们需要信息;人们离不开网络,因为人们离不开信息交流。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传真、空调、消防、电源、照明线路之外,计算机网络通信线路更是不可缺少。在数字化的信息社会中,无论是在办公室、家里、银行或是商场,代表数字化网络通信的缆线正像常青藤一样到处蔓延。为了使延伸的网络通信缆线不至于造成泛滥而无法控制,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注意到综合布线的重要性。 综合布线系统GCS (Generic Cabling System)就是信息时代的这样一个必然产物。它正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取代传统专业布线,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结合本学期对《网络综合布线》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了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现对本学校主教楼进行布线及组网实现,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1 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它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综合布线知识完成一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任务,研究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分工程的实施,从而加深对弱电系统与综合布线的原则、特点、施工组织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为走出校门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2 设计的主要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学校主教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根据主教学楼中1层至6层各房间的具体结构,依据主教楼的使用要求,对各子系统进行设计。确定每个房间信息口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依据设定的信息点的数目,计算出所用线缆数量,估算本部分的工程造价,绘制出相关图纸。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对课程设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目录 第1章概述............................................................................................. - 2 - 第2章系统功能与特点 ........................................................................... - 2 - 第3章系统架构...................................................................................... - 3 - 第4章系统组成...................................................................................... - 4 - $4.1. 工作区子系统............................................................................ - 5 - $4.2. 配线(水平)子系统...................................................................... - 5 - $4.3. 管理区子系统............................................................................ - 6 - $4.4. 设备间子系统............................................................................ - 6 - $4.5. 干线(垂直)子系统...................................................................... - 6 - $4.6. 建筑群子系统............................................................................ - 6 - 第5章产品组成...................................................................................... - 7 - $5.1. 信息模块................................................................................... - 7 - $5.2. 面板/插座.................................................................................. - 7 - $5.3. 双绞线 ...................................................................................... - 7 - $5.4. 跳线.......................................................................................... - 7 - $5.5. 光缆.......................................................................................... - 7 - $5.6. 光纤跳线................................................................................... - 8 - $5.7. 光纤尾纤................................................................................... - 8 - $5.8. 配线架 ...................................................................................... - 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