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

中的典型代表。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前半叶,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壇,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

50年代得以恢复的浙江龙泉窑,不断创新出玲珑青瓷、薄胎青瓷、青瓷釉下彩以及“青白结合”、“青瓷堆花”、“青瓷堆

花”、“青瓷堆花”、“青釉开光”等400余种新品,其釉色宛美玉,呈现柿青、浅青、月白等各种色彩。近年来又有效地控制了裂纹的大小、方向和形状,新研制出两种色相、不同纹片结合的新工艺。

50年代以来,老一辈硅酸盐专家用现代科技理化测试分析手段,测定釉的物化状态,用配位场理论研究釉中呈色离子价态和配位体的关系,用热力学状态参数研究烧制工艺与呈色的关系,用科学理论和实验揭示了釉料发色的奥秘,将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变偶然为必然、化感性为理性,使祖传秘方和传统经验更完善、更科学、

更合理。如今,由于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窑温控制,改进了新的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发掘和运用了新的原、燃材料,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且研究出了适合柴、煤、油、气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使颜色釉瓷烧成范围更宽、呈色更稳。近年,在钧瓷烧制中选用还原性材料渗入釉料中,使钧釉中还原烧成新技术获得成功,是钧瓷史上的一大技术突破。 70年代景德镇研制出“无铅钧红”釉,其色相、光泽度及稳定性均有大贴画度提高,且无铅毒,又是一次铜红釉烧制工艺上的革新。铜红釉的烧制从过去只能烧小件到创烧出3米多高、通体一色的红花瓶和口径1.08米的铜红釉碗,这都标志着现在色釉的配制技术和空投温的控制技术均达到了极高水平。

70年代后,山东淄博陆续研制出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质瓷、色瓷等类型的精细日用瓷而居全国领先地位。河北唐山的骨瓷,文象岩厚胎瓷,邯郸的增韧骨灰瓷、刚玉强化瓷,a-方石英强化瓷,景德镇和醴陵高白釉瓷、高硅瓷、特种耐热瓷等均有瞩目的成就。

杭州在80年代烧制成功南宋官窑瓷,进而研制出异光变色釉、雪花釉等新釉色。更有甚者,南宋官窑青瓷工艺在广州开花结果,如广州美院高永坚教授研制的粉青纹片釉,釉色莹润,纹片中呈现冰花似的複杂层面而精彩至极福建德化恢復了失传200多年的象牙白瓷,同时又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烧造出莹洁的高白瓷、清雅的普白瓷、灵气的孩儿红,华丽的色泥釉,还新开发了宝石黄、银丝釉、开片釉等新品种。80年代后,为适应勾线点垛写意的现代青花之所需,配制仿古“炸料”晕散淋、色泽浓重、沉而不灰、蓝而不俗。亦有用“海碧”青料绘制,色调更加鲜丽艳蓝。尽管如此,大凡青花瓷均具幽靓素雅,晶澈明亮,彩翠色润,青白相映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徵,且经久耐磨、永不褪色、无铅毒害,故居名瓷之首。

现代玲珑瓷在品种上除不加任何修饰而单独以玲珑作为装饰的“素玲珑”外,又有与青花青碧交辉的“青花玲珑”、与釉上彩雅丽和谐的“玲珑加彩”、在厚釉的深青色中透亮的“青瓷玲珑”、与半刀泥玉碧相映的“映玉玲珑”以及透丽盈彩的“五彩玲珑”等。近年来,稀土元素镨、呈色更加稳定。“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状演化到月牙、流线、圆珠、菱角、多角等规则和不规则形状,尚可雕成蝴蝶、花草、水浪、云朵等各种图案。不仅在日用餐茶具中享誉遐迩,而且已拓展到各式花瓶、花插、花钵、吊灯、壁灯、皮灯等各种花器和灯具上,充分显示了玲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薄胎 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的薄胎瓷是泥坯工艺装饰之一绝。它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胎薄似“半脱胎”,至成化年间竟薄

序号厂家品牌地域

国内

综合

定位

档次

生产窑数

国内销

售额

1乐华箭牌佛山第一

档次

4条大窑约4亿

如“脱胎”。从配方、拉坯、修坯、彩饰、上釉到装窑烧成,若一环有

失,则前功尽弃,工艺难度系数极高。尤其是修坯“少一刀则厚,多一

刀则破”。近现代精于薄胎修制的能工巧匠,凭着鬼斧神工的绝技,能

修制高达60厘米以上,小到拇指般的薄胎器。111厘米直径、壁厚仅

0.24厘米的巨型薄胎碗,140厘米×55厘米的薄胎皮灯都接喠问世。薄胎

八角碗的制造更是绝艺称奇,它巧妙地利用坯体在窑烧中收缩的原理,

将口沿由圆形变八角,自然成器,十分科学。这昭示着现代薄胎瓷制作

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绞胎 亦称“绞泥”、“透花瓷”。源于唐代,系藉

鉴于漆器犀毗工艺。用白、褐两色或其他多种色泥相间糅合一起成型,

构成抽象花纹:有的像浮云流水,有的似山石木纹,亦真亦幻之中,令

人无限联想。随着现代文明进程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

日趋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陶艺家们不断地从民族传统中吸吮母乳,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和追求装饰的多种语言、形式、技法

的综合应用,在烧成工艺、泥坯处理、施釉技巧、材质选配、肌理应

用、釉彩结合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地精思巧制,以达到更加丰富多彩

的艺术效果。 20世纪的中国瓷器艺术,不仅颜色釉

争奇斗艳,釉下装饰妖娆多姿,而且釉上装饰亦成就瞩目、欣欣向荣,

并以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徵、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品类而屹立

世界。结束语: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

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但总体来说

是进步远远大过退步,陶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从

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国劳动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

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近年陶瓷的销量

关于陶瓷

市场问卷

调查表

一 你对瓷器

有过了解吗?

1. 1. 不了

2. 2. 一般了解

2乐华法思

佛山

第一

档次

1条大

窑、1条

小窑

约1.2—

1.5亿

3乐华安华佛山第一

档次

1条大

窑、1条

小窑

约1.2—

1.5亿

4乐华美加

佛山

第一

档次

2条大窑

约1.3—

1.7亿

5东鹏东鹏佛山第一

档次

1-2条大

约1.5—

2.0亿

6新乐

(原

鹰牌

厂)

鹰卫

佛山

第一

档次

1条大窑

约1.3—

1.7亿

7惠达惠达唐山第一

档次

12-13条

大窑

约1.7—

2.0亿

8中陶中陶唐山第一

档次

不详

约1.5—

2.0亿

9恒洁恒洁潮州第二

档次

2条大窑

约1.5—

2.0亿

10力丰金牌开平第二

档次

1条大窑

约0.7—

0.9亿

11力丰奥斯

开平

第二

档次

1条大窑

约0.7—

0.9亿

12四维四维重庆第二

档次

7条大窑

约1.5—

2.0亿

13欧美

欧美

潮州

第二

档次

1条大窑

约0.6—

1.0亿

14金厦金厦潮州第二

档次

1条大窑

约0.5—

0.8亿

15金洁益高佛山第二

档次

1条大窑

约0.4—

0.6亿

3. 3. 了解

4. 4. 很了解

二 你知道以

下那几个生产

瓷器的地方?

1. 景德镇

2. 唐山

3. 潮州

4. 佛山

5. 德兴

三 景德镇有

四大传统名瓷

你知道哪几

种?

1.青花瓷

2.粉彩瓷

3.颜色釉

4.玲珑瓷

5.调朔瓷

6.薄胎瓷

7.影青瓷

8.釉里红

9综合装饰

景德镇瓷器造

型优美,品种繁

多,装饰丰富,风

格独特。瓷质“白

如玉 明如镜 薄如

纸 声如磐”,景

德镇陶瓷艺术是中

国文化宝库中的重

要财富

四 景德镇的

瓷器你知道分

几类吗?

1.白瓷

(贝瓷)

2.骨瓷

3. 新骨

瓷(不含骨

粉)

4.不知道

五 如果家里

有需要,你会

购买哪几种瓷

器?

1.骨质

16乐华维可

佛山

第二

档次

2条大窑

(与美加

华共用)

约0.3—

0.5亿

17新中

派拉

佛山

第二

档次

待进一步

了解

约0.2—

0.3亿

18新明

冠珠佛山

第二

档次

待进一步

了解

约0.2—

0.4亿

19新明

莎米

佛山

第二

档次

待进一步

了解

约0.2—

0.4亿

20爱力

吉美

待进

一步

了解

第三

档次

1条大窑

约0.2—

0.4亿

21伊丽伊丽佛山第三

档次

1条大窑

约0.15

—0.3亿

22加美

加美

佛山

第三

档次

1条大窑

约0.15

—0.3亿

瓷餐具类

2.茶具类

3.饰品类

4.日用品

5.花瓶

六 购买瓷器

时,比如高档

56骨质瓷餐具

头你能接受的

价格范围是多

少? ( ~元/

套 )

1.800-

1200

2.1200-

1800

3.1800-

2500

七 您的年

龄:

1.20岁以

2.21—30

岁 

5. 3.31—45岁

 

6. 4.46岁以上

八 您的职业是:

1.机关、事业单位

2.厂矿企业

3.个体经营户或私营企业户

4. 其它

九 在多种销售渠道都可以买到陶瓷,你觉得哪种最方便?

1.当地销售点

2.网上订购 

3.公司直接订购

十你知道什么是骨质瓷Bone china O?

陶瓷在中国发展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中国陶瓷史网课

以下关于考古学的定义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 ·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 窗体顶端 ·A、意大利文艺复兴 ·B、《史记》的写就 ·C、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考古学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和()窗体顶端 ·A、物质和文化

·B、自然和社会 ·C、历史和文化 ·D、科技和社会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 窗体顶端 ·A、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 ·D、历史是被曲解的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5 考古学研究的是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6 考古学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春秋》可以看做为史学书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窗体顶端 ·A、道路旁 ·B、山脚下 ·C、农田 ·D、河沟边缘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地层学背后隐藏的是()窗体顶端 ·A、时间的思维 ·B、神创论 ·C、模式化的思维·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关于时间要素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地层学 ·B、考古类型学 ·C、文化因素分析法 ·D、文化理论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4 考古学的进步是与自然科学分隔开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手铲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判断地层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下列跟考古有关的词汇中,反应平行关系的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 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前半葉,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壇,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在制瓷技术上,先后引进和小规模地试验了煤窑窑炉设计及烧成技术,新法选矿及粉碎技术,机械练泥和成型以及吹釉技术,石膏模具使用,注浆成型技术,新彩及釉上、釉下贴 花装饰工艺等。它为后来的瓷器艺术改善了工艺条件,推广了先进技术。但整体上说,本世纪前半葉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直到本世纪50年代,长期动荡的社会得以安定,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举措:如把“散之四方”的能工巧匠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其待遇,鼓励其带徒传艺;各地陶瓷研究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

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中国陶瓷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技术发展简史 摘要:中国陶瓷史开端于距今10000年的新石器早期,鼎盛于唐宋时期。从实用功能主导的粗砂陶器,到现在陈列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各朝代精美瓷器,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将以时间历程为主线,从陶瓷材料和烧制工艺的角度,简述中国陶瓷技术沿革。 关键字:中国陶瓷工艺材料烧制沿革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纵观历史,中国陶瓷技术很长时间领先于世界,以至于在英语中,“陶瓷”(china)竟成了中国的代名词。面对今天博物馆内造诣高超,精致华美的陶瓷文物,乃至身边繁多悦目的现代陶瓷制品,谁又能想象,陶瓷的发端仅仅作为剩物的容器?中国一代代陶瓷工艺者的革新和传承,造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工艺史。尽管陶瓷没有列入我们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但陶瓷工艺确确实实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创造。除去了艺术造诣的探索,陶瓷制造工艺,也曾令世界为之惊叹。 从取材上说,新石器早期粗砂陶的材料多是先人就地采掘的土壤,而后期则是使用瓷石原料。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瓷石原料发现应用,这是我国先民在陶瓷原料从自然使用到工艺应用的科学进步。从烧制工艺上说,发展则更为显著。新石器时代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造出的原始陶器烧成温度只有700℃左右。而后经历两次重大技术

突破,第一次为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烧制工艺成熟,它从陶器的最高烧成温度1 0 0 0℃、平均烧成温度9 2 0 ℃提高到印纹硬陶的最高烧成温度1 2 0 0 ℃、平均烧成温度1 0 8 0℃。最高温度提高了约20 0 ℃之多, 实现了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第一次高温技术的突破;第二次突破是在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烧制工艺上实现的。它从原始瓷的最高烧成温度1 2 8 0℃、平均烧成温度1 1 20 ℃提高到北方白粕瓷的最高烧成温度1 3 8 0℃、平均烧成温度1 2 4 0℃ , 最高烧成温度又提高了约1的℃ , 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瓷器的最高烧成温度, 实现了第二次高温技术的突破。[1] 1 陶器技术沿革 1。1 新石器时期 最早在一万多年以前,我国的先民已经会使用陶土。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下层中与打制石器共存的粗砂红陶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期陶器。仙人洞遗址上层中发现的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细砂或泥质的灰陶,器型除了罐外还有壶等等,说明我国先民在制陶上的进步,是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原料加工再应用发展起来的,这是陶土原料工艺产生与应用取得的成就。 我国古代制陶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所需原料要选择含铁量高、粘性适度、可塑性强的粘土,一般还要在粘土中加羼和料(石英、长石、砂石粉末、草木灰、碎陶片末等),目的是增强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提高成品率。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萌芽,以及奴隶制的出现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经 1300℃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 商代的原始青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东汉青瓷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同时被作为唐朝象征的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广销海内外。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瓷器。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从陶瓷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各异的造型,多变的釉色和装饰,缤纷的彩绘和不断改进的工艺,这些人类利用水、火的作用而将泥土转变成的陶瓷器上充分表现了先民们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创造力。 一,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瓷器,这不仅使先民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瓷器具有优于陶器和金属器的长处。如瓷器由于有一层光洁不透水的釉层,与陶器相比,其具有清洁,坚硬的特点。又由于瓷器是将廉价的矿石材料经过热处理,得到人们需要的各种造型的器物,由于其的加工过程相对简易,与金属材料制成的器物相比,其具有廉价的优点。这是瓷器自然属性方面的优点。 同时,由于其易于塑造的形态,优美多变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装饰,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因此,瓷器从其生产伊始就既是实用器物,又是艺术品。 1. 瓷器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瓷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认为瓷器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大家的认识还是一致的。这四个条件是:

第一,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瓷土是一种岩状矿石,在中国很早就使用瓷石作原料来生产瓷器了。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各种瓷土(Porcelain clay)的品质各不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应该是高岭土(Kaoline)。高岭土一名的由来,是由于这种原料出于距景德镇不远的高岭山,用于制瓷而得名。在长期的相延使用中,高岭土也被用来泛指瓷土,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中国各地瓷土的组成不同,使各地瓷器的质地和胎色千差万别,也是后来形成不同瓷系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使用的原料中高岭土必定占较高的比例,这是瓷器与陶器的重要区别。 第二,瓷器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检验方法是,物理测定胎体的吸水率应低于1%或不吸水。高温烧制过程,是从瓷土变为瓷器的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瓷器有别于陶器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在标准的高温下釉完全熔融,达到玻璃化。这样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完全不吸水、光亮洁净的保护层,这是瓷器最大的优点之一。釉中含氧化铁的多少,烧成时窑炉内气氛的不同,导致成品瓷器呈现出白、黑、青等不同的颜色。釉中加入铜、钴等不同的元素,又可呈现出红、绿、蓝等美丽的颜色,使瓷器具有色彩多样、华美秀丽的特色。 第四,瓷器烧结后,胎体结实、坚硬,叩之发出清越的金属声。这一点实际上与制瓷原料的品质和烧结度密切相关。但它是一种易鉴定和直观的标准。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的陶器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几何形图案主要有: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样,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兽纹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渔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纹样较少见,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出一件陶钵,其口沿内壁上画有三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组,舞人动作整齐,姿态优美,精美异常。植物纹样,在距今68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发现有稻麦粒、枝叶、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为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和在一起构成纹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红陶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黑陶与白陶。其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尤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后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灰陶为主。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但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 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灰陶和夹砂陶则占据主要位置。同时,商代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及建筑明器等。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到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近年在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之精,阵容之宏伟,为世界所罕有。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

中国陶瓷行业宏观市场现状

一、中国陶瓷行业宏观市场现状 陶瓷的历史悠久灿烂 在我国古代,制陶业已经有辉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许多已不仅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艺术倾向成为陶制艺术品,如代表制陶业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瓷器史上属于起步发展阶段,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发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传入,促使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到了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这说明制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铁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铁的呈色干扰,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的成功烧造,是中国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越窑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取得了极高的瓷艺成就。唐代邢窑白瓷为所谓“北白”的代表,瓷胎、瓷

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坚实、致密,叩之发出金石之声。中晚唐时期,青、白瓷烧造进一步成熟,黑、黄、花瓷及绞胎瓷器成功烧造,以唐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现,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中国瓷器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陶车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天的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陶瓷作为日用品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陶瓷以其细腻如玉的质地,晶莹剔透的品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明略公司的研究表明,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陶瓷的身份不再只是工艺品,它的很多优点注定了它会成为受欢迎的日常用品,

中国古代陶瓷简述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述的题目是《中国古代陶瓷的成就简述》。 众所周知,陶瓷的英文名是china,就是把C小写后的中国(China)。这样大的一个名号挂在貌似不这么大的陶瓷上面,由此可见,陶瓷在我们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真是不一般。 陶瓷,陶瓷,陶和瓷其实是两个词。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苏省发现了1万年前的陶器的残片,说明我国已有万年的制陶历史了。瓷器的发明也可以追溯到近四千年前。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器。 早在商代时期,灰陶就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白陶则制作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及建筑明器等。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汉代出现了一种加铅的釉陶,人称“铅釉陶”。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时代的三彩器、明、清至今的紫砂壶和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别具一格且倍受人们所赞赏。 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再次发现,原来某种特定的泥巴经过高温烧造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坚硬、细腻、漂亮和实用,于是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魏晋时则正式形成。早期瓷器以高温色釉,特别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青釉为特征,白瓷烧制又难于青瓷,北齐到隋唐时,白瓷开始成为自身发展系列。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即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说到宋代的陶瓷业,最有名的莫过于青花瓷了。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宋代无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宋瓷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是沈静雅素自成一路。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瓷则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 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 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 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器。由 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 器时代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

硬,这样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器遗存是位于省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瓷,其主要品种有灰、彩、黑和几何印纹等。原始彩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器仍以灰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和印纹硬有很大发展,尤以白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的十四座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器,从无釉器到敷釉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周代器的重要发展,是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有关遗址分布在、、、等地。到战国时期,瓷的造型变得十分优美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7]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结束语: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 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 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 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 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 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

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 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 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 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 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 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 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 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 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进化史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进化史 【摘要】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各种形状人类文明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如何制造陶器,当时我们祖先生产力低下,人类文明并不高,然而此时制造出来的陶器过于粗糙,存在很多地方上的不足,因而产

生了中国古代陶器的特点:粗糙、古朴、简单。据研究,当时制造陶器是在篮子上涂一些粘土,经过煅烧,篮子烧没了,也就形成了陶器。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然龙山文化出土的黑陶圆润、壁薄,由此可见,当时的人类文明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了。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的陶器,总体来说是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制作样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继而殷商用高温烧制的白陶,制作精美、细腻。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上釉的陶器,说明当时的制作工工艺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到了周朝时代的陶器则多用于建筑上面,例如当时的瓦片。到了战国时期,那一时期的制陶工艺进一步的细腻、精致。规模也扩大了不少,制作的物品数量也大大增加。而此时的制陶工艺多用于陶俑、陶器随葬等。到了汉朝时期,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因此正在向瓷器过度的一个契机。 到了西晋时期,国家处境比较安稳,然陶瓷工艺得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