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

2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

2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
2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

第二章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一、单5选1

1.细菌的致病性是指:

A.病原菌侵入机体的能力 B.病原菌在体内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能力C.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D. 病原菌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E.以上均是

2.与病原菌的毒力无关的是:

A.荚膜

B.毒素

C.干扰素

D.侵袭性酶类

E.菌毛

3.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4.使伤口局限脓汁黄而粘稠的细菌成份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5.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结构是:

A.质粒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6.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表面结构是:

A.荚膜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7.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M蛋白

E.透明质酸酶

8.可以保护菌体不被吞噬细胞吞噬和免受体液中抗菌物质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鞭毛

E.透明质酸酶

9. 关于外毒素,下述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0. 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产生 C.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可制成类毒素 E.耐热

11.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肉毒毒素

12.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3.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梭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4.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梭菌 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梭菌 E.沙门菌

15.关于内毒素,下述错误的是:

A.主要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7.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发热

B.休克

C.DIC

D.白细胞反应

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18.感染来自于患者或带菌者称为: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状态

19.感染来自于自身的正常菌群称: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状态

20.细菌仅仅是一时性或间断性侵人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者称为:

A.菌血症 B.毒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21.细菌侵人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病毒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菌血症

E.坏血症

22.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又到其他脏器引起化脓性病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病毒血症

D.菌血症

E.败血症

23.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

A.菌血症 B. 毒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24.细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核酸

D.脂多糖 E脂蛋白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细胞毒素的是:

A.白喉毒素 B痉挛毒素 C.肉毒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溶血毒素

26.下列选项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白喉毒素

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C.肉毒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表皮剥脱毒素

2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

A.有免疫原性,但无毒性

B.无免疫原性,但有毒性

C.无免疫原性也无毒性

D.有免疫原性,也有毒性

E.仅有半抗原性,但无毒性

28.关于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区别,正确的是:

A.隐性感染有传染性,而显性感染无传染性

B.隐性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显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C.隐性感染对有机体的是损害较重,而显性感染对有机体损害轻

D.隐性感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而显性感染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E.隐性感染人数较少,显性感染人数较多

29.显现或隐形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继续存留并不断或间隙排菌称为:

A.溶原状态 B.带毒状态 C.带菌状态

D.延迟状态 E.以上都不是

30.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

A.是多数G-菌少数G+菌合成代谢产物 B.是G-菌细胞壁中脂多糖

C.注入人、动物体可引起发热 D.可被121℃20分钟处理破坏 E.可经吸附剂、石棉滤板除掉

31.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2. 肉毒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3.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

34.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35. 化验室的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3)

A.≤500

B.≤200

C.≤15

D.≤10

E.≤5

36. 化验室的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3)

A.≤500

B.≤200

C.≤15

D.≤10

E.≤5

37. 普通手术室、婴儿室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为多少(CFU/cm3)

A.≤500

B.≤200

C.≤15

D.≤10

E.≤5

38.37岁,男性,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住院期间接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7

天治疗支气管炎后出现弥漫性腹痛,大量棕色稀便。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伤寒沙门菌 B.福氏志贺菌C.艰难梭菌

D.宋内志贺菌 E.轮状病毒

39. 某检验科在一次血生化检测标本离心时发生试管破碎。在清理离心机的过程

中,工作人员的手不慎被割破。该工作人员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布鲁氏菌属B.伤寒沙门菌 C.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鹦鹉热衣原体

答案:

1.E

2.C

3.C

4.C

5.B

6.A

7.E

8.A

9.C 10.D 11.E 12.C 13.C 14.B 15.B 16.E 17.E 18.A 19.B 20.A 21.C 22.B 23.B 24.A 25.A 26.C 27.A 28.D 29.C 30.D

31.B 32.C 33.D 34.D 35.A 36.D 37.E 38.C 39.D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及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2.过程细菌的毒力的因素包括和。

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经甲醛脱毒可制备。而内毒素的成分是。

4.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

5.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将感染分为和,在发生感染时,外源性传染源包括、病畜及带菌的动物。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为。

6.人体的的屏障结构有、、。

7.吞噬细胞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是血液中的;另一类是,主要是血液中的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答案

1.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途径机体的免疫力

2.毒素侵袭力

3.蛋白质类毒素脂多糖

4.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5.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患者带菌者条件致病菌

6.皮肤与黏膜血-脑脊液屏障胎盘屏障

7.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细胞

三.名词解释

1.毒力

2.侵袭力

3.外毒素

4.内毒素

5.感染

6.隐性感染

7.显性感染

8.带菌状态 9.菌血症 10.败血症

11.毒血症 12.脓毒血症 13.医院感染

答案:

1.毒力: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2.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包括条件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3.外毒素:外毒素是指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3.内毒素: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时才释放出来。

4.感染:感染是指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理反应的过程。

5.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因指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体毒力较弱、数量少,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

6.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是指因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体毒力较

强、数量较多,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并出现临床症状。

7.带菌状态:带菌状态是指机体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仍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的状态。

8.菌血症:菌血症是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

9.败血症:败血症是指由于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10.毒血症: 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入侵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11.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是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12.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四、问答题

1.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3.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临床类型。

4.简述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

1.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侵入机体的适当部位有密切的关系。

细菌的致病因素

侵入数量侵入部位毒力

侵袭力毒素

侵袭性酶类

菌体表面结构 内毒素 外毒素

荚膜和类荚膜物质 粘附因子

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3.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临床类型。

临床上常见有下列几种情况:

(1)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但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到达易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伤,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2)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感染使宿主血液中出现大量内毒素而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其症状可因血中内毒素量不同而异,轻者只有发热,重者可有休克、DIC 甚至死亡,如小儿中毒性细菌痢疾、中毒性脑膜炎等。

(3)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循环。此时临床症状轻微,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4)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大等。

(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病菌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时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

4. 简述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

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感染源的存在、适当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感染源: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及陪住人员、来自医院的环境以及为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导管、血液制品等所携带的微生物均可以成为医院感染的感染源。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灰尘)、间接传播(工作人员护理、便盆、尿壶等)、直接接触、注射或接种、医疗器械未彻底灭菌或污染昆虫媒介。(3)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特别是处于高度易感状态的病人。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就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与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就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与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就是: 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就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就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就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 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就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就是: A.与细菌运动有关 B.比鞭毛短 C.与致病性有关 D.与基因转移有关 E.具抗原性 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就是: A.磷壁酸 B.LPS C.外膜 D.肽聚糖 E.脂蛋白 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就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就是: A.切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20200524014340)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 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 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 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 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 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 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青霉素杀菌原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 4.溶菌酶杀菌原理: 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①荚膜: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鉴别细菌、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 细菌的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 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 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 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 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 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 色素:鉴别细菌 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 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 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 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讲课教案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与细菌运动有关 B.比鞭毛短 C.与致病性有关 D.与基因转移有关 E.具抗原性 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 B.LPS C.外膜 D.肽聚糖 E.脂蛋白 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 A.切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1、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 A、树突状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 C、巨噬细胞 D、B细胞 E、肥大细胞 2、大多数细菌的分裂倍增时间(代时)是() A、1h B、2h C、20~30min D、18~20min E、18~20h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物质是() A、核蛋白 B、基质蛋白 C、血凝素 D、包膜 E、RNA聚合酶复合体 4、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5、卫生细菌学检测指标之一为() A、大肠菌群数 B、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C、痢疾志贺菌数 D、伤寒沙门菌群数 E、霍乱弧菌数 6、可引起感染免疫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伤寒沙门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幽门螺杆菌 7、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子孢子直接钻入皮肤 B、蚊虫叮咬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C、配子体经输血感染 D、蚊虫叮咬时,子孢子直接进入人体 E、蚊虫叮咬,配子体进入人体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A、抗原异物性 B、抗原理化性状

D、宿主因素 E、免疫途径 9、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称为() A、主动免疫 B、自然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 D、人工主动免疫 E、天然被动免疫 10、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 A、Fc段 B、Fab段 C、重链 D、轻链 E、恒定区 11、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 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 B、生发中心生成受影响 C、胸腺依赖区T细胞数目和生发中心均不受影响 D、深皮质区T细胞缺乏,同时生发中心形成也受影响 E、浅皮质区无明显影响 12、下列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疫苗是() A、麻疹疫苗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免疫学概述 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 免疫类型: 固有性免疫 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 2.免疫器官与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功能: 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 源地 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胸腺功能: 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 官 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 3)免疫调节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 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 2)分泌SIgA 第二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抗原有两个性能,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抗原性)。 免疫原性指抗原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的性能。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D)。 抗原通过表位与T/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抗原表位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表位的化学组成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不同抗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表位,这些抗原可互称为共同抗原。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异物性 2)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 3)分子构象及易接近性 4)遗传因素 5)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3.抗原的分类 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 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 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时 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佐剂指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注入体内,可增强机 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程度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 质。 第三章免疫分子 1.免疫球蛋白 抗体(Ab)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所产生的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等体液中,通 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介导体液免疫效应。 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活性球蛋白。 Ig分为膜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膜型免疫球蛋白(m Ig)分布于B细胞表面,即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 (BCR);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 Ig)存在于血清和 组织液等体液中,即通常所指的抗体。 免疫球蛋白单体由四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 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各肽链由 数量不等的二硫键链接。 在Ig的H链和L链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区 域内,其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可变区(V区) VL和VH内各含三个氨基酸序列变化非常大的区域, 称为高变区(HVR)。该区即为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 之部位,又称互补决定区(CDR)。 VH和VL的6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 位,结合一个抗原表位。 Ig近C端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 氨基酸序列现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 木瓜蛋白酶可使Ig在铰链区水解成两个Fab段和一 个Fc段。 免疫球蛋白(Ab)的生物学功能: 1)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 3)结合具有Fc受体(FcR)细胞介导的生物学功 能(调理作用、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 应) 4)跨细胞输送作用 5)免疫调节作用 IgG: 1)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2)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最主要抗体 3)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可跨胎盘转 运,从母体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为新生儿提 供被动的免疫保护 IgM 1)多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 2)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胚 胎晚期就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 宫内感染 3)是初次免疫应答中出现最早的抗体 4)是体液免疫尤其是初次应答中重要的效应分子 IgA 1)是局部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抗体 2)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是一种重要 的天然被动免疫 IgE 1)IgE诱导Ⅰ型超敏反应 2)发挥抗寄生虫免疫作用 IgD 1)mIgD表达于B淋巴细胞表面,为BCR的另一 种类型,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单克隆抗体(mAb)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杂交瘤产生 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也 称第二代抗体。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纯度高、特异 性强和效价高等特点。 2.补体系统 补体(C)是存在于任何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 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介 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C裂解片段成分:小片段为a,大片段为b(C2除 外)。 补体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旁路途径 3)MBL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又称为免疫复合物(IC),是经典途 径最主要的激活剂。 C4b2a复合物,具有活化C3活性,是经典途径C3转 化酶 C4b2a3b是经典途径C5转化酶 C5b6789n为膜攻击复合物(MAC) 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保护 C3bBb复合物是旁路途径C3转化酶 C3bBb3b是旁路途径C5转化酶 MBL激活途径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保护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细胞、溶菌作用 2)调理作用 3)炎症介质作用 4)清除免疫复合物 3.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 原、控制免疫细胞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HLA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HLA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的部位由重链的α1和α2 两个功能区组成。 HLA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的部位由重链的α1和β1 两个功能区组成。 HLAⅠ类分子广泛表达于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HLAⅡ类分子分布相对局限,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 胞、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HLAⅠ类分子递呈内原性抗原肽,供CD8+T细胞识 别。 HLAⅡ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肽,供CD4+T细胞识 别。 4.其他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 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作用特点: 1)高效性 2)多效性和叠重性 3)局部效应 4)拮抗性和协同性 5)网络性 细胞因子种类: 1)白细胞介素(IL) 2)干扰素(IFN) 3)肿瘤坏死因子(TNF) 4)集落刺激因子(CSF) 5)生长因子(GF) 6)趋化因子(chemokine)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 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其活化过程中,表达于细胞 表面的膜分子。

微生物与免疫学 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抗体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B ,抗原 ) 2、(重链,轻链,二硫键,四肽链) 3、(可变区, 超变区,恒定区) 4、(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5、(IgM,IgE ) 6、(V L , C L ) 7、(二聚体,五聚体) 8、(IgG,SIgA,IgM) 三、名词解释题。 1、抗体:就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g):就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与膜型两类。 3、单克隆抗体(MAb):就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4、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抗体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通过Ig Fc段与NK细胞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作用,简称ADCC效应。 5、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通过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四、判断改错题。 1、( × ) 既有益也有害 2、( √ ) 3、 ( × )两个Fab片段与一个Fc片段 五、简答题。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Ig就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与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呈“Y”字形)。在重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为V区,其余部分称为C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 2、简述IgG分子的结构域组成及各结构域分别有何功能。 答:IgG分子的H链的结构域有VH、CH1、CH2、CH3,L链的结构域有VL、CL。各结构域的功能为:VH与VL就是IgG与抗原结合的部位;CH与CL就是Ig的遗传标志所在;IgG的CH2就是与补体结合的部位;IgG的CH3可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六、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就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与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B卷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期末试题B卷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5个备选 .立克

A.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B.无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C.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D.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是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孢 E.以上都是 4、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 ) A 有丝分裂 B无性二分裂 C 有性孢子生殖 D 无性孢子生殖 E 复制 5、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因此全面来看,免疫反应对机体是 ( ) A.有利 B.有害 C.无利亦无害 D.有利亦有害 E.以上都不对 6、下列关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热原质 B.维生素 C.抗生素 D.色素 E.以上都不对 7、在细菌的致病因素中不包括( ) A.毒力 B.侵入数量 C.侵入门户D.细胞膜 E.毒素 8、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A.中和作用 B.具备调理作用 C.介导|型超敏反应 D.参与ADCC E.防腐作用 9.在免疫球蛋白中不属于IgG的特性() A.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半衰期最长 C.含量最少 D. 占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 E以上都不是 10.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 (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核质 E.细胞膜 11.在物理消毒灭菌法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日光 B.紫外线 C.酒精 D.湿热消毒灭菌 E.高压蒸汽灭菌法12.下列不是医学重要抗原的是() A.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B.动物血清 C.异嗜性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干扰素 13.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所有的免疫球蛋白也都是抗体 D.免疫球蛋白与抗 体无关 E.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 14.消毒是指( ) A.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在内的方法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使物体上不存在活的 微生物 E.以上都不对 15.数量最多的免疫器官是() A.肾脏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E.胸腺 16.免疫细胞功能测定包括() A.T细胞 B.抗原提呈细胞 C.抗原 D.淋巴结 E.胸腺 17.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 A.肠毒素 B.凝固酶C.杀白细胞素 D.淋巴结 E.细菌素 18.破伤风梭菌所致疾病典型症状有() A.牙关紧闭 B.苦笑面容 C.颈项强直 D.角弓反张 E.以上都是19.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20小题*3=60) 1.免疫是指( ) A抗感染的作用 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 ) A异种抗原 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 C. 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Fc段 B.Fab段 C.CH1段 D.CH2段 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B.IgA C.IgD D.IgE 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B.IgM C.IgG D.IgA 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 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血脑屏障 B.皮肤粘膜屏障 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 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免疫粘附作用 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 【篇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护理)】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 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 蛋白 4、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 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 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 非病原菌和芽胞。 8、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 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 常物质。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质,菌毛。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 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4kPa,温度可达121.3℃,维持时间是15~30min。 三、选择题 1、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D ) A.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B.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C.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D.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E.多数为蛋白质 2、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D ) A.脂多糖B.多糖C.类脂D.蛋白质E.多肽 3、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A ) A.抗原B.抗体C.半抗原D.抗原抗体复合体E.以上都不是 4、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因此全面来看,免疫反应对机体是 ( D ) A.有利B.有害C.无利亦无害D.有利亦有害E.以上都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