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风筝教案

制作风筝教案

制作风筝教案
制作风筝教案

巧手制作风筝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巧手做风筝”这一主题内容,安排了“了解风筝” “制作风筝“放飞风筝” 三个活动。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风筝随处可见,并且孩子们也很喜欢风筝,这个活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一定会饶有兴致的进行这个主题的研究。本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了解制作风筝的方法,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并制作风筝。这三个活动是一个接着一个,循序开展的,是密不可分的。

本课教材以动手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教材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但还不成熟,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但我校地处农村,所以学生搜集资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协助查找关于风筝制作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风筝的起源、简单历史,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了解并掌握制作风筝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学会做风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出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风筝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探究的兴趣、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风筝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课重难点:

重点:风筝的设计和风筝的制作。

难点:风筝的制作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视频演示和学生读图解、练习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制作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 教具准备:风筝范例作品,制作工具一套,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1)收集有关风筝制作的材料。

(2)准备好制作风筝用的剪刀、钳子等工具。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制作技术、学习态度、作品的美观程度、设计是否具有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第一课时了解风筝(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你喜欢做什么呢学生交流。

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吧。师播放人们放风筝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了解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呢板书: 了解风筝

(设计意图:出示人们放风筝的情境图,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研究风筝的兴趣。)

(二)学习与探究(10 分钟)

学习指导语: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风筝。一千多年以前,风筝传到了日本等国,很快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课件出示大量的风筝图片。

提出问题: 看了这么多风筝,你想了解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学生交流后确定研究主题: (1)风筝的起源

(2)风筝的构造

(3)风筝的种类

(4)风筝的制作过程

(三)实践与体验(15 分钟)

学生分组探究:

1.风筝的起源。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有关风筝的起源资料。

(2)学生汇报

(3)教师课件展示资料:

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2.风筝的构造:

师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

(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

(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

(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

(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3.风筝的种类: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师小结: 风筝按其形状可以分为六大类:软翅风筝、硬翅风筝、龙形风筝、板形风筝、立体风筝、桶形风筝类。

(3)课件展示:

软翅风筝硬翅风筝板型风筝

桶形风筝龙型风筝

立体风筝

4.了解制作几何形风筝的制作过程:

(1)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

制作骨架→ 糊裱蒙面纸→安装提线→ 安装尾巴和左右平衡条→ 连接放飞线(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习有关风筝和风筝制作的知识,总结风筝的特点,为下面的环节作知识铺垫。)四)展示交流,评价总结(5 分钟)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1. 小组间交流、评价。

2.组内成员之间说说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设计意图: 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五)总结与交流(5 分钟)

同学们在本次学习活动中一定有很多收获,赶快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八、板书设计:

了解风筝

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构造

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了解风筝(2)

教学目的:

1、了解风筝的来历及演变过程、风筝的典故。了解风筝的种类。

2、通过了解风筝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制作风筝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各组收集资料、风筝图片、风筝录像、同学制作的风筝幻灯片。教学过程:

1、引发动机:同学们你们喜欢风筝吗谁放过风筝(是呀!大家都喜欢放风筝,每年的春天风筝便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时光的美妙,生活的精彩。)

2、各学习小组讨论自己收集风筝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汇报。

3、各小组汇报:

a、风筝的来历

b、风筝的演变过程及图片

c、风筝的典故

d、风筝的故乡

e、风筝的种类;

(新课程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的设计思想。其目的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收集与处理信息、技术设计与创新、交流等。为此我让学生收集风筝图片、样品、上网查询等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收集能力、整理能力、交际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打下基础。)

4、同学们听了、看了各组收集风筝的资料、图片有什么感想

5、你们想看看现代的风筝吗观看图片(课件)

6、同学们讨论一下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现代的风筝大家有什么感触相互交流。

7、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也是放风筝的季节,今天我给同学们拍下了人们放

风筝的各种喜悦感情,请大家观看录像“放风筝”

第三课时制作风筝(1)

(一)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搜集了各种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风筝的一些知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1.全班展示交流,看哪组展示的资料多,介绍的知识全。教师点评。

2.展示风筝实物。师:这是老师制作的风筝,仔细观察它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3.教师相机板书:骨架、风筝面、吊线、风筝尾

提出问题: 你能发现都用到了哪些材料吗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扎制完成一个风筝呢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观察他人的作品,可以从中总结出制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也为学生的自主制作提供了好的借鉴。对作品进行观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作品的初步设想,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制作风筝的欲望。)

(二)学习与探究(10 分钟)

1.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讨论小组制作的风筝样式。

2.设计制作的风筝图案。

3.小组间交流评价,进一步修改设计图案。

4.选择优秀设计,全班展示评价。

(三)实践与体验(15 分钟)

学习指导语: 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制作一个风筝吧。

提出问题: 制作风筝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看课本中的内容,想想风筝的制作步骤, 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五分钟后比谁的制作方法最巧妙)

1.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2.课件出示:

k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