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克现象

丁克现象

丁克现象
丁克现象

丁克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应用写作中也常涉及。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夫妻双方都有收入,通常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同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对具有生育能力而妇自愿不要孩子的家庭,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当时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或者谴责,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舆论环境的改善,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社会和公众理解和接受。

丁克做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已从另类转为普遍。多数丁克是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主动成为丁克一族。然而现在部分城市里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较高,以至被迫进入丁克一族;还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过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加入丁克一族;此外,绝大多数由于生理缺陷无法生育的人,在思想上并不认同无子女的婚姻,而且在行动上努力寻求各种方法生育子女,因此这类人不属于丁克。

丁克现象 - 出现原因

丁克家庭的二人世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证据之一是,从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也就在所难免。

90年代中期一份对“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心疾首的问题。他们说:“人口使我们的国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追赶发达国家,太难了,我们对此感到万分忧虑!”

第二位原因是为了生活得更轻松些。不少人认为周围的人和父辈生活得太累了。虽然有人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选择是享乐主义的,但许多人将追求享乐同追求轻松作了区分。一位被调查者说,追求享乐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间的快感,但追求轻松却是逃避罪恶,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区别的。尽管有这些差异,自愿不育者给人总的印象是摒弃了传统中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牺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不愿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快乐和轻松为代价去换取被他们称为“身外之物”的传宗接代。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与寻求轻松的生活相比有较多的积极意味。有些调查对象提到生孩子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功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妇,他们痛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意为生养后代浪费自己的宝贵精力与年华。

丁克现象形成原因

1.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

2.要做“新新人类”的代表,他们有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所以拒绝“第三者”(孩子)插足。

3.不让自己和孩子太累,认为自己势必会为子女成长费尽心血,所以还不如不生育。

4.对家庭生活没有信心,在自己对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不要孩子。

5.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出生后有好的生活。

6.把家庭幸福的条件放宽,认为没有儿女承欢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充实。

7.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这些家庭认为“防老”未必非得“养儿”,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

8.另外,抛开一切社会因素,还有很多人是因为天生就不喜欢孩子、更不喜欢养育孩子而选择不要孩子。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社会,已经允许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现在随着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看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现象再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非常迅速。

生育孩子的烦恼

一、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面对中国人口过剩的红色警报,面对白色浪潮的呼啸而至,为国分忧的民族责任感使一些人放弃自身生育。这种情况,一般是夫妇双方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夫妇。如一对来自农村的本科毕业生夫妇说:“如今社会知识竞争激烈,我们希望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希望在事业上有成就。正是我们的父母一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里生育了那么多孩子,才造成如今中国人口大爆炸的状况。我们不但不希望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庸庸碌碌一生,而且打算让我们的父母能过上高层次的生活。我们认为,有了孩子,将是我们努力和奋斗的休止符”。当有朋友劝他们说:“一辈子没有孩子,将来会有遗憾……”他们说“没有小孩,我们可能有一个遗憾,但有了小孩,我们会有更多的遗憾!”

二、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

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观、生育观。觉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为实现自我价值,婚前双方就订立了一辈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协议。如一对双方均为博士研究生且婚前即订了自愿不育协议的夫妇,当有人劝他们说“一辈子不当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时,当丈夫的回答:“当了父母无法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是不完整的人!”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当:“把没有当过母亲的女人视为不完整的女人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是对南丁格尔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

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而坚守“两人世界”

在现代社会中,在富贵场的诱惑、影视文化的裹挟、商业信息的纠缠下,一些夫妇追求现代化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吃要生猛新鲜,穿要名牌服装,行要有私人轿车,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进歌厅、舞厅、酒吧、网吧……看到现代人为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贵费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剧烈,也使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而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却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肯定高于普通家庭。

四、有的妇女看到分娩、养育子女的艰辛而放弃生育

有的妇女特别是从事妇幼工作的妇女,看到妇女分晚的痛苦、妇科疾病的折磨以及养育儿女的艰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摇篮曲”。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妇产科中的医护人员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较高比例。

丁克产生原因

五、住房面积小、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环境不好也是自愿不育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庭婚后住房问题不能解决,蜗居斗屋,为此不愿承受添丁加口所带来的烦恼。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较密集的城市较为突出。A女士夫妇与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个口啰嗦得叫人难以忍受的老太太,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唠叨几个钟头。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鲁蛮,对老伴的污言秽语、拳脚相对,老两口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虽然老头老婆抱孙心切,但A女士苦恼地对别人说“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应该给予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充分的亲情,否则宁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状况。”

六、夫妻感情不和谐、婚姻不稳定

C女士婚后3年一直没有孩子,当她的知己好友问及缘由时,她说:“我们婚后性格不合,生活目标不同,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常常打冷战,各自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人权、生存权。让孩子出生于一个争吵不休的家庭,是对孩子的人权和社会义务的不负责任!”

丁克现象 - 女性心理

丁克家庭的繁重负担

1.生孩子太辛苦,生完孩子更辛苦,本来事业是能有所成就,全被孩子耽误了。

2.两人世界的浪漫没过够。

3.学习或者生存压力大,年轻时没有时间生孩子,等到年长些,事业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4.有了孩子,两人不都得围着孩子团团转,一切浪漫,一切幻想都归于实际。别说有时间花前月下地享受生活,就连睡个囫囵觉,抽空看个电视都成问题。等孩子上了学,你又得担心,上的学校好不好,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好容易盼着孩子上了大学,

又得担心毕业后,能不能找个好工作,找了工作又得担心干得好不好。再接下来就得操心孩子的婚姻大事。做孩子时,总不想父母干涉自己的恋爱自由,似乎这是扫除封建残余的最后一关,但作了父母又不得不干起自己父母曾经干过的事。

丁克家庭的无烦恼世界

中国大约有10%的育龄夫妇不准备要孩子。这些丁克家庭夫妇两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专以上。而在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这些不想做爸爸的男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没有能力负担孩子

在被采访的7位丁克家庭的男性成员中,有4个人的答案是:“我没有能力负担孩子。“而几位放弃做父亲权利的男性平均年薪为3.5万元,其中最高的年薪为7万元。但这些男性异口同声地声明理由是:“如果生孩子,就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不想让孩子受罪

这类人认为,所谓的“受罪“并不单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到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更奋力地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吃的苦够多了,不想再让孩子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

不想被孩子打扰

这类人多为前卫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我不想被孩子打扰。我和妻子都觉得二人世界很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白了,我觉得孩子是个负担。”当记者问这类人觉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些逃避责任的时候,而他们说:“我倒觉得我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照顾他,那叫负责任吗?”

丁克家庭的现实主义浪漫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冲动性地选择不生育。

嫌麻烦、怕身材走样,不少青年夫妇婚后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丁克现象 - 派生词汇

丁克家庭的中央空调

丁克:亦即DINK,是英语Doubl eincomes no kids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有双份的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的一种组合。据说一些汉语词典已经吸纳了这个外来的名词。

丁克族:固守双收入、无子女的丁克家庭模式的都市人群,他们大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丁克族标志,比较好的学历背景;消费能力强,不用存钱给儿女;很少用厨房,不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经常外出度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白丁:曾经把丁克当做是一种目标,宣称自己决心要丁克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放弃了丁克的计划。这种人通常被称为伪丁克,或者是“白丁”,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丁克ing:丁克进行时,也就是那些仍然在坚持丁克方式的人。

丁狗:亦即Pinkod,他们是一群发誓要把丁克发挥到极致状态(或者说把丁克进行到底)的人,结婚双方改养小孩为养狗。他们是丁克的最高级别,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骨灰级丁克。

丁克家庭的理财规划方案

丁克家庭的理财规划方案 丁克家庭 如何获得8%以上的年收益 目录 1.丁克家庭目前财务状况特点及分析 (3) 1.1 财务数 据 ..................................................................... . (3) 1.2 收入节余 多 ..................................................................... (4) 1.3 偏好投 资 ..................................................................... . (4) 1.4 保险不多无房产投 资 ..................................................................... ..................... 5 2.丁克家庭资产配置手段分 析 (5) 2.1资产配置工 具 ..................................................................... .. (5) 2.2资产配置理 念 .....................................................................

......................................... 6 3.丁克家庭理财方 案 (8) 3.1风险资 产 ..................................................................... . (9) 3.2无风险资 产 ..................................................................... ............................................. 9 4.丁克家庭理财方案总 结 (12) 1.丁克家庭目前财务状况特点及分析 1.1 财务数据 每月收支状况(单位:元) 收入支出本人月收入 8500 房屋月供等 1800 配偶收入 2000 基本生活开销 1500 合计 10500 合计 3300 每月结余 7200 年度性收支状况(单位:元) 收入支出年终奖金 16000 保费支出无存款、债券利息 7500 合计23500 合计无年度结余 235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单位:元) 家庭资产家庭负债现金和活存 30000 房屋贷款 150000 定期存款135000 股票 220000 基金 425000 房产(自用) 665000 房产(自用) 140000 合计1615000 合计 150000 家庭资产净值 1465000 1.2 收入节余多 梁先生家庭现金流充沛,每月有7200元的节余,另外每年年度节余还有23500元,每年收入节余多达109900元,这些都是扣除梁先生家庭基本生活开销每月

解析当今中国社会的_丁克_家庭_刘改凤

***第24卷第2期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5月Vol.24No.2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 ollege May.20041 o解析当今中国社会的/丁克0家庭 刘改凤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使/丁克0家庭这种新兴的家庭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关键词:/丁克0家庭;社会;生育;不生育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04)02-0055-03 一、当今中国/丁克0家庭的现状 /丁克0(DINK)家庭,俗称/无孩家庭0,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是/双收入,无子女0的意思。/丁克0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 /丁克0家庭已超过美国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0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0将会增多。最近的一项针对深圳户籍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显示,深圳/丁克0家庭的比例高达10%左右,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上海市妇联最近一项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结了婚但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0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此次调查选取了1200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岁-40岁年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0的比例会更高。而在上海白领阶层中,比例更高。一项受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咨询中心执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白领中14.3%明确表示不打算要孩子,还有25.3%的白领认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打算要孩子的白领中,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0。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丁克家庭的比例并不大,但中国知识阶层女性生育年龄普遍较大,正说明不想生育成倾向,不想生育的人越来越多,丁克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或工作流动较快的年轻夫妇,选择不生育生活方式的比例更大。 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0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0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0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挑战,由单一的家庭模式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当今中国人们选择/丁克0家庭的因素 /丁克0家庭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了轻松、自由、叛逆、胆识以及勇气等,总之,是一种前卫的家庭形式。选择丁克家庭,即选择了一种更为自主的生活方式。但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受传统生育观念浸染的文化中,选择/丁克0家庭的生活方式,多数情况下会受到来自父辈乃至社会的压力。那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丁克0家庭作出了不生育这一选择呢? (一)工作竞争的压力。当今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的竞争,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过多的把时间花费在抚育孩子身上。生育和抚育孩子会牵扯人们的精力,影响工作。人们为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得不集中精力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而拼搏,这样也就无暇顾及子孙后代了。这种状况在高学历阶层中尤为明显,一项最新调查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发现他们对生育的意义仍然持肯定态度。对生育目的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组成完整家庭0、/带来快乐与爱0,之后才是/取悦父母0、/维系夫妻关系0和/传宗接代0等等。这项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生育和抚育孩子/牵扯精力0的比例高达25.4%,认为/影响工作0的比例为16.7%。由此可见,工作竞争的压力使人们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育和抚育孩子方面。 (二)经济因素。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 55 1 o[作者简介]刘改凤,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4-02-22

从社会学角度看丁克家庭

东方企业文化·远见 2011年11月 104 从社会学角度看“丁克”家庭 刘占良 (河北大学,保定,071002) 摘 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以及现代化浪潮趋势的不断推动,“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家庭模式,已在我国悄然而至。本文通过对“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它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影响。提出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缓解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有效的稳定低生育水平。 关键词:“丁克”家庭 家庭模式 社会背景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1—0104—02 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生育观念 发生了重大改变,我国的婚姻观念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已收到严重的挑战,而家庭模式也因此由单一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和复杂化。“丁克”(DINK )一词为英文缩写译音,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 一、“丁克”的概念界定 双职业,能生育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成为“丁克”的第一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成为“丁克”的第二标准是: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自己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社会学理论认为,“丁克”家庭只是家庭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在观念上的变迁,这是“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说,“丁克”家庭能成为社会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家庭功能观念上的转变,使选择“丁克”家庭生活方式呈增多趋势。 首先,家庭的天伦之乐不再以多生儿育女为唯一。以前,“子孙绕膝”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最大的天伦之乐。在传统观念上,娱乐被视为懒惰和奢侈,家庭子孙满堂当作娱乐的功能,人们从儿孙们聊天说笑中得到唯一的心理休闲,尤其在农村传统家庭里,一家大小于晚饭后聚叙,或在瓜棚下,谈谈生活情趣,讲讲故事作为家庭乐趣。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家庭的各种社会性功能外移,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共同体,人们的娱乐内容和方式也大大丰富多彩,电视机,组合音响,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器具把家庭娱乐生活提高到期一个崭新的水平,并逐渐从家庭内部拓展到社会,使家庭的天伦之乐不再以“子孙绕膝”为唯一。 其次,社会对家庭的干预减少,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庭对社会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生育功能,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使社会的生命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历久不衰,是家庭的主要责任。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中国人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 “延续香火”等鼓励人们生育的价值观念,子孙满堂是中国过去理想家庭的基地,没有生育就是绝后,这种无孩子家庭往往会遭到周围人们的蔑视和嘲讽,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家庭的干预减少,家庭生活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事而与他人和社会无关,私生活的权利受到尊重,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对个人婚姻,家庭生活,生儿育女的干预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是行政单位不再也无权干预个人私事。由此,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逐渐进步,生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家庭生育有了新的理解,当然 ,这里面还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及妇女的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方面的因素。 最后, 家庭“保障”功能社会化,“防老”未必非“养儿”。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养儿防老”。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 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年老体衰时,唯有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儿育女对父母来说是为自己“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疾病,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和“养老”的唯一保障了。 三、对于“丁克”家庭的社会学分析 “丁克”家庭作为一种家庭模式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数量呈上升趋势,它使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一方面,“丁克”家族有利于缓解人口负担过重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资源、生存空间、就业机会等。另一方面,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 一方面,“丁克”家庭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地影响: 第一、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冲击了中国社会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流的社会家庭结构,使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第二、“丁克”家庭加快了中国女性角色的转换。“丁克”家庭这种生活方式使许多都市女性摆脱了女性被固化了的生儿育女的命运。同时,“丁克”家庭少了亲子关系这一羁绊,使家务劳动大大减少,使当今中国女性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为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条件。 第三、“丁克”家庭缓解了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虽然中国“丁克”家庭的增多对减少人口不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减少人口的隐性作用必将会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 另一方面,“丁克”家庭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了些不良影响: 第一、“丁克”家庭使婚姻稳固度降低。“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使离婚变得容易,也就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子。由于“丁克”家庭只有一对夫妻而没有孩子,人们常说“孩子是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孩子是家庭矛盾的天然调解者,一个家庭,夫妇俩在社会工作中,尤其在当今快节奏,高水平,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怨恨,焦虑和心理失衡。 第二、“丁克”家庭有损女性健康。有关增加免疫力的文献研究资料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 年的免疫力,生育过的妇女可能被推迟更

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

精品文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到1999年底,广州市结了婚而不生育的人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丁克家庭所表明的是一种不育文化与传统的家庭生育职能相背离。 4.中国转型期带来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发生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多子女收到计划生育的制约,要罚款,很多家庭不能负担这笔钱,同时,多子女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现如今中国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如此重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选择晚生和少生,甚至不生。 5.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开展和制度的改变,也使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把生育防老看的很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家庭的生育功能。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当下家庭功能中生育功能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功能加强原因的一些分析。 .

关于丁克家庭比大家庭好的英语作文 A nuclear family is better than an extended family

A nuclear family is better than an extended family Zhang Yong lei 03110111 Good morning,everyone.My name is Zhang Yong lei.I am very glad to share my view that I would rather a nuclear family than an extended family with you.This will take about four minutes.Just sit and relax. As is known to us all,a nuclear family consists of a pair of couple and their unmarried children,and an extended family includes two or more pairs of couple and their unmarried children,which has more people than a nuclear family.So it is obviously that you can have more personal space as well as as freedom if you live in a nuclear family.You can do everything you like at arbitrary.You can get up too early or too late,raise your pets and do not worry about disturbing others. Not only does a nuclear family provides more personal space and freedom for you,but it is also good for your relation with family member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ame thing.Living in an extended family is easy for family memb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one thing,and they may feel unhappy or even argue with each other,which may lead to family problems or conflict.This will hurt their relation deeply. But living in a nuclear family,people meet with each other from time to time,and they have more joy than problems when they meet,which contributes to their better relation. Last but not least,it is no wonder that in an extended family,grandparents would like to spend more time on children and do everything they can for children.For instance,grandparents may meet their unreasonable needs or help children to do housework.All this will spoil children,which is bad for children in the long term.But in a nuclear family,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teach children do things on their own. To sum up,a nuclear family would be better than an extended family.

中国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中国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0-04-12 09:17 文章来源:作 者: 李银河网络编辑:谢永利 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五城市家庭调查”课题组于2008年6月-10月期间,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等五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五个城市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市辖区居民,设计样本量为每城市800户,五城市共4000户,4000人。最终获取样本总数为4013户,4013人。 调查发现,二十多年来城市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家庭化已成趋势。不过,大城市的家庭虽然已经极大地核心家庭化,但已婚子女与父母家庭往往住在同一城市,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非西方家庭可比。如果说西方家庭基本上是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那么我们调查的这几个城市的核心家庭化,并没有使家庭从亲子轴为主完全转变为夫妻轴为主,而是一种夫妻轴与亲子轴并重的新模式,这一点从子女与父母的联络频率、居住距离以及大量的经济交往等可以得到验证。 ■调查发现,平等模式成为亲子间的权力关系主要模式,如在选择配偶的决定权问题上,由本人决定而后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占六成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长辈与子辈之间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即统治关系,无平等可言。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有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在城市家庭当中。此次调查设计了一组指标,用以度量亲子间的权力关系模式。其中选择配偶的决定权是家庭社会学经常使用的指标,因为选择配偶这样与个人生活幸福高度相关的问题,是统治模式和平等模式会发生激烈冲突的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在五城市家庭中,在选择配偶的决定权问题上,由本人决定而后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占六成;由本人决定但不须征求父母意见的接近两成;由本人与父母共同决定的超过一成;由父母决定而后征求本人意见的不到一成;还有2.4%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城市间相比,兰州是五城市中现代化程度最低的,其包办婚姻的比例最高,征求本人意见但还是由父母决定婚姻大事的比例也比较高。 ■调查表明,亲子关系并没有发生松散的趋势,近七成半的被访者认为与父母关系很亲密按照现代化理论,伴随着以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关系向着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关系的转变,亲子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松散。但是本次调查发现,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并没有发生这样的趋势,反而显得非常亲密。在调查对象与父母关系这一问题上,有近七成半的被访者回答是很亲密的;超过两成的人回答比较亲密;关系一般的近半成;较疏远和很疏远的只是个别人,在统计上几乎毫无意义。 从调查对象和父母的联络频率也可看出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总的看来,五城市的亲子联络频率是相当高的:有近三成的人几乎每天和父母联络;有近五成人每周联络一两次;有两成的人每月联络一两次;有不到一成人每年联络几次;基本不走动的是个别人,在统计上

浅析中国丁克家庭的现状

浅析中国当下丁克家庭的现状 [摘要] 丁克家庭的出现是一个社会现象,它的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深远。我们用传统的眼光来审视它,用新兴的观点去接受它。我们应该探索这种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 [关键词] 丁克家庭;婚姻;家庭结构 生育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程度,一种价值观念。生儿育女是一个纯属个人隐私。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到只要凭着生理本能即可解决,但又复杂到需要追询生命意义,探究自我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问题。中国历来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义正词严的训诫,我们的祖祖辈辈也是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中,带着婚姻、家庭、儿女的重负走过漫长的人类文明史的。“传宗接代”一直是婚姻的主体,生儿育女已成为人生无法省略的责任和内容,更是女性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重要的体现。 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我国青年的生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摒弃了传统观念。取而代之“少育”甚至是“不育”的现代生育观。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那些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前列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视生育为负担,宁愿选择不育。于是,丁克家庭——一种新的家庭模式诞生了。

一、当今中国丁克家庭的现状 丁克(DINK)家庭,俗称“无孩家庭”,是英文Double Incomeand No Kids的缩写,是“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丁克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丁克家庭已超过美国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将会增多。最近的一项针对深圳户籍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显示,深圳丁克家庭的比例高达10%左右,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上海市妇联最近一项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结了婚但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此次调查选取了1200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岁-40岁年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的比例会更高。而在上海白领阶层中,比例更高。一项受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咨询中心执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白领中14.3%明确表示不打算要孩子,还有25.3%的白领认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打算要孩子的白领中,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丁克家庭的比例并不大,但中国知识阶层女性生育年龄普遍较大,正说明不想生育成倾向,不想生育的人越来越多,丁克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或工作流动较快的年轻夫妇,选择不生育生活方式的比例更大。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 【中国平均每户3.02人】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我国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有约家庭户4.3亿户,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约1/5。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在1950年代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保持在5.3人水平;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 【计划生育家庭成主体】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家庭为3亿户左右,约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确立。家庭功能重心转向情感、消费、照料、安全和娱乐等,经济功能收缩。 【丁克家庭快速增长】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独居老人比例升高,单亲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快速增长。流动人口举家迁移趋势日益明显,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现。 【快速老龄化施压家庭养老】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比重超过20%。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压力较大,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较突出。家庭对外部支持依赖度越来越高。 【家庭数还会持续增长】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虽然全国人口增长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家庭数量还会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增长。据预测,2040年中国的家庭户数量将跨上5亿户台阶,2045年达到峰值(5.04亿)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仍将保持在5亿户左右的规模。 【直系家庭将更显著增长】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占全部家庭比重为23.0%,比2000年增加24.9%。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增长。 【空巢期将来得更早】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中国家庭生命周期结构将会进一步简单化和重心后移。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结构有所缺损,还有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的扩展期变得更短、稳定期变得更长、收缩期来得更早、空巢期来得更早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单人家庭迅速增长】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核心家庭(已婚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比重持续下降,单亲核心家庭(因离异丧偶或未婚的单身母亲或父亲及其子女组成)比例持续下降,直系家庭数量稳中有升。单人家庭数量迅速增长。 【妻子有平等决策权】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中国家庭关系特点——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和辈分,都拥有平等权利;妻子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家庭生活的主体意义从传宗接代的工具性价值转变为家庭幸福和家庭成员的自我实现。 【计划生育推迟女性初婚年龄和育龄】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计划生育政策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推迟女性初婚年龄和育龄,提前生育终结期,减少生育

上海家庭总数的12.4%是“丁克家庭”

上海家庭总数的12.4%是“丁克家庭”上海市妇联最近一项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结了婚却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据负责这项调查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中欣介绍,调查选取了1200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岁-40岁年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的比例会更高。根据零点调查公司今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将会增多。孙中欣说:“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价值观的变迁。”传统上,生儿育女是中国新婚夫妇的必然选择,在婚礼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词就是“早生贵子”,能否生育甚至成为衡量妇女价值的重要标准。没有孩子,对生活在传统乡村中国的妇女意味着“天谴”,但是越来越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国现代女性却正在拒绝成为母亲。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新一代中国家庭正面临尴尬的选择。一项较新调查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发现他们对生育的意义仍然持肯定态度。可这项调查同时也显示,“牵扯精力”(25.4%)、“影响工作”(16.7%)、“经济能力有限”(18.6%)以及“影响两人世界”(13.6%)等等原因,使生孩子变得越来越令人畏惧。孙中欣认为:中国“丁克家庭”增多、未婚同居现象大量增加、选择独身和离

婚更加自由、性生活质量更被看重等一系列变化,既显示中国人在爱情和婚姻中更具备自主性和选择性,也表明传统社会中维系中国家庭关系的纽带正变得相对脆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家李银河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国的“丁克”现象,她认为,“丁克家庭”是与中国传统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丁克”现象的流行说明了中国人个人选择空间的增加。这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她的著述中写道:“自愿不育者人群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重视自我的现代意识。”

丁克族的养老问题 丁克家庭的养老理财规划

丁克族的养老问题丁克家庭的养老 理财规划 关于《丁克族的养老问题丁克家庭的养老理财规划》,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化养老体系将日趋完善,社会养老问题,那么对于丁克家族来说,丁克族老了怎么办?丁克族养老问题如何解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丁克家庭如何养老? 问:朱先生和妻子今年都是30岁出头,目前两人月收入共约5000元,每月的日常开支约2500元。目前有一套自住房,双方父母都有医保和养老金,不需要他们负担。保障方面,两人都有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险,但没有其他商业保险,现有存款8万元。夫妇俩已经决定暂时不要孩子。像这类丁克家庭如何养老? 答:对于朱先生夫妇来说,将来没有子女的照顾,因此为自己积攒一笔养老费用是最为关键的。提前储备养老金、为自己制订一份充足完善的养老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面对近期物价持续上涨,而夫妻俩工资却没有同比上升的局面,如何做好现有8万

元存款及未来工资收入的理财规划,也是目前夫妻应该关心的问题。 仅仅依靠单位缴纳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险并不足以保证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首先应该增加保险品种和额度。目前不建议采用传统的、收益固定的养老年金产品,而是采用稳妥增值的、可长期储备养老金的万能寿险形式。 为了降低养老保险的保障成本,同时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低年龄投保收益高等因素,建议以朱先生妻子的名义建立全家的养老账户。每年投入1万元左右,缴费到退休前。那么,在退休后,在万能险账户中累积的资金应该足以成为夫妻俩养老金的很大一部分来源。如果中途有突发的资金需求,也可以灵活地将其中一部分资金调出。同时,在投保时可以选择适度的身故赔付保障(保额可随时调整)。 理财案例 武先生,41岁,在国企工作,年收入约20万元。有养老和医疗基本社保。妻子38岁,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在家写作,是自由职业者,年收入约6万元,自己交各种基本保险。二人每年还自费增加了商业保险,家庭年缴保费6000元。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摘要: 近代中国有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社会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说是各类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家庭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的变化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社会在经济,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变化。在近代,中国的家庭的生活由集体化走向私人化,由大家族走向小家庭。因为独生子女问题而造成的核心家庭的合并与减少已经社会养老问题。因为城市化和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家庭搬迁和人口移动问题。因为夫妻离婚率的升高而形成的家庭重组问题。家庭收入变化带来的家庭物资生活的改变,已及未婚同居,同性婚姻,丁克一族,未婚生育等现象的产生。关键词:家庭合并与重组家庭多次元化丁克一族择偶标准两性权力的变化亲缘单一化家庭复杂化 正文: 什么是家庭(family),学者有多种解释。日本社会学者森冈清美认为:“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的主要成员,因成员互相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体。这样解释较为具有代表性,丛亲缘方面解释了何为家庭。同时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包含相应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的职能也包括:生育,生产,抚养等职能。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和扩展。这张扩展和变化是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在家庭伦理上面也是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也是“孝父母,重生产”这些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职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宗法制”来约束血缘姻亲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维系这大家族的权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这中在“宗法制”可以说是封建统治时期的重要社会基础。在“宗法

丁克家庭的理财规划方案

丁克家庭 如何获得8%以上的年收益

目录

1.丁克家庭目前财务状况特点及分析1.1 财务数据

1.2 收入节余多 梁先生家庭现金流充沛,每月有7200元的节余,另外每年年度节余还有23500元,每年收入节余多达109900元,这些都是扣除梁先生家庭基本生活开销每月1500元及房屋月供1800元后的净收入。目前还没有进行任何投资。如果对这笔收入不进行一个合理的理财规划,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现在将这笔收入纳入金融资产,并进行资产配置。 1.3 偏好投资 梁先生是个比较偏爱投资的人,目前他的投资组合是:220000元的股票;425000元的基金;165000元银行存款(活期30000元,定期135000元);,但投资不当综合收益不是很高,离他8%的年收益率还有不少的差距。目前他的资产配置是: 风险资产:股票220000元、,博时价值成长基金55000元,华夏债券基金250000元,总计:525000元,占投资资产的65%。 无风险资产:华安富利基金120000元,存款165000元,总计:285000元,占投资资产的35%。 他的资产配置的情况说明了他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既想获得高风险收益,又想通过无风险资产获得稳定的固定收益。 但梁先生投资不当,综合收益不高,离8%的年收益有距离。主要因为目前他的资产配置存在以下问题: 1.华夏债券基金250000元占投资资产的31% 华夏债券基金属于风险资产,不仅有风险,而且即使有收益也不会超过年收益2%。目前却占了梁先生投资资产的31%,比例过大,建议全部卖出。 2.博时价值成长基金55000元占投资资产的7% 博时价值成长基金属于风险资产中的股票型基金,它的特点是专家理财、风险小,收益相对高,目前的业绩在股票型基金中属于较好的;但梁先生投入资金在投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太少,建议保留,并可加大对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投入比例。 3.股票220000元,占投资资产的27% 股票属于风险资产,如果投资得当是能够获得高收益的,目前被套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选择的个股不对,建议换筹操作,可适当增加对股票的资金投入。 4.华安富利基金120000元,占投资资产的15% 华安富利基金是货币型基金,属于无风险资产,在无风险资产中货币型基金属于收益相对较高的的品种,建议保留,并可加大对货币型基金的资金投入。 5.存款165000元(活期30000元,定期135000元)占20%

丁克家族 英文版本

My View on DINK Family Nowadays, it has been fashionable for many young couples to organize a DINK Family. They are prone to pursuing a kind of lifestyle called “Double Incomes and No Kids”. Some of them are compelled to accept this mode of life under the pressure of purchasing a house or a car and raising a kid. Others may be inclined to this lifestyle from their heart. Anyhow, it can’t be denied that this kind of lifestyle is beyond reproach; however, I can hardly share the viewpoint with the following factors. For one thing, with the DINK Family ratio becoming bigger, the population size reduces and aging problem becomes serious. Therefore, our society will not bear the burden of welfare expense and insurance allowance to the enormous mass groups possibly. For another,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suffer loneliness of psychology. For example, a DINK Family is generally facing a danger of lacking for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fter all, a family which is lack of cheering and laughing, even the crying and acting up of their children seems uncompleted. Last but not least, as the belt of a family, childr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family. Therefore, raising a child is good for a family harmony indeed. From the above of the statements, I draw a conclusion that, raise a child, and enjoy the happiness that a completed family bestows on us. 英语一班 于龙

丁克家庭的起源及未来发展

中国丁克家庭的成因及未来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丁克家庭在中国悄然出现后,数量在大、中型城市剧增。人们由一开始的议论,怀疑慢慢转变为现在的少部分人理解,接受。本文将从丁克家庭的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未来丁克家庭的发展进行预测,旨在更好地促进人们对新的家庭形式的认知与接受,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 一、丁克家庭的含义。 丁克家庭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欧美国家的一种新型家庭形式。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汉语解释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二、丁克家庭的成因。 所有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推动的。主观原因是由人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而客观原因是不为人的意识所转移的。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对丁克家庭的成因做简单介绍。 (一)主观原因。 1、婚姻价值观念的转变。 丁克家庭夫妻二人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较高,大多是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在他们眼里,家庭不再是享受天伦之乐,儿孙满堂的地方,而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他们更注重的是爱情的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去实现自我的价值。但若如费孝通所说:“男女相约共同担负他们所生孩子的责任就是婚姻。”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会开始围绕孩子转,从而浪费时间,导致个人价值无法全部实现。 2、对承担责任的逃避。 自孩子出生,父母便要承担养育的责任。但大多数丁克家族都属于独生子女,自己的生活尚不能很好的照顾,更无法顾及自己的孩子。而且,在加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压力,承担各种责任,有些人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选择了丁克家庭这种形式。 3、对婚姻的不确定感。 有些丁克家庭的形成是因为对婚姻的信心不够,担心如果生下孩子后,日后离婚会给孩子带来重创或者因为孩子存在需要维持岌岌可危的婚姻。或者是,生下孩子后,担心没有能力提供给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客观原因。 1、生养成本高。 自改革开放后,我们经济飞速发展,消费水平也急剧上涨,但相对的,工资水平上涨速度低于物价水平。而父母对小孩的投入从孕期就开始了。包括物质上的投入(如衣食住行等)和精神上的投入(如教育费、文化活动娱乐费等)。据不完全统计,供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至少需要投入45-50万。高额成本压力下,一些人都选择不生育小孩。 2、外来文化的影响。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丁克家庭,但由于当时没有实行改革开放,因此中国还并未受到影响。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接受欧美投资的同时,丁克文化也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而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