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数学教案

小升初数学教案

小升初数学教案
小升初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第一小节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学生上初中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的概念。

所以要是学生会判断正数、负数及理解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能为下一节课讲

述有理数的分类,大小的比较等打下基础,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用负

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因此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是

在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而

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

悉的实例出发,通过一系列探索和讨论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

总结和归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

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的过程,使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

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每个课时包含两节课)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文具盒中共有几支笔。(若干支笔)

2、请一个同学数一数老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几支笔。(没有笔)

3、用一把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半个苹果怎样用一个数来表

示?

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说明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原始社会,

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回忆数的发展:

小学数学中我们学习了自然数,0,分数,它们的产生是人类实践的需要。

但在新的学习中还有很多量是不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达出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教师活动:

让学生到讲台前,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表演活动,教师说出指令:向

前一步,向后一步;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三步,向后一步;向前

四步,向后两步;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参与表演,适当加以引导启发,用符号(加减号)表示。

学生活动:

学生一边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边让学生在黑板上速记。

2、教师活动

说出:零上10℃,零下5℃,零

上35℃。

零上15℃,零上48℃,零下12℃。

学生活动:

学生按指令在黑板上速记。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其感受到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引入新课。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予适当点评,鼓励。教师分析同学们的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参与表演。用符号表示出:+2、?2、+1、?3、+4、?1、+4、?2、+10、?5、+35、+15、+48、?12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天气预报2003年12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

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厂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3、有三个队参加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

师生行为

教师解释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介绍确定足球比赛排名顺序的规定:两队积分不相同,积分高的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相同,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净胜球数都相同,进球多的队排名在前。按照上述规定,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事例引出用各种符号表示的数,让学生试着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对问题背景作些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理由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生发展的需要。

4、在师生活动和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数据:?3、?2、?

5、?12、?0.5它们表示什么含义?

2、我们小学知道,数0表示没有,仔细观察上述的各例子,数0都表示没有吗?数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

师生行为

教师讲解:我们把这种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并说明:为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如3、2、0.5等,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如,+2、+3、+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教师说明数0的意义。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设计意图

在出现若干个新数后,采用描述性定义,并与小学学过的数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采取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

四、课堂练习

1、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

3、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5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师生行为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活动:举一些实际中用正数、负数表示数量的例子。

五、家庭作业

书第四页练习1-4题,第五页巩固练习第1题

第一章有理数第二小节有理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负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章节,

本节的课的目标要求是要学生能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按正负来分,按整数和分

数来分。明确分类标准。能正确的写出某些数的集合。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

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

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理数,第二课时数轴,

第三课时相反数,第四课时绝对值(每个课时包含两节课)

第一课时: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数集等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

类。

2、经历对有理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理解分类原则,分类时

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高

1.“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一定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

么?

2.引入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它们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

按照什么划分的?

二、新授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一定是负数”,这句话不对,因为也可能是零.从这里可知我们所学的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零三类.另外如果按整数、分数来分类,我们学过的数有:

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1

2

,

2

3

,

15

7

,0.1,5.32

负分数:如-0.5,-5

2

,-

2

3

,-

1

7

,-150.25

问:0.1,5.32,-0.5,-150.25等为什么被列为分数??我们学过的小数都是分数吗?

答:分数原意是可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例如,2

3

是2与3的比,0.1?可以

看作1与10的比,即110,-150.25化为分数为-15014,5.32化为分数为

5

32

100

,我们已学过的小数都是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除以外),循环小数也能

化为分数.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所有分数组成分数集合……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按整数和分数分类)

以上分类,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加以引导:

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括哪些数呢?分数呢?

以上是按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也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分,请你试一试。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需注意的是无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时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第二种分类不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

三、补充例题

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

-17,227 ,3.1415,0.107,-53 ,-2313 ,63%,-0.2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点拨:正数集合是由所有的正数组成的,这里的227

,3.1415,107,63%只是所有正数的一部分,所以数集圈里要写上“…”,另外注意数“0”不是正数,是整数。 -0.2既属于分数集合,也属于负数集合。

2.填空:

(1)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是____;是负数而不是分数的是______. (2)零是_____,还是______,但不是_____,也不是_____.

四、家庭作业

书第六页练习1、2题

第二课时:数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

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2.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鼓励学生要

从不同角度入手,寻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为他们以

后更好地工作作准备。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

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以及怎样来表示有

理数,除了用数值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刻度来表示。

2、让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例子是用刻度来表示数值的,从而

引出温度计。

3、让同学们回忆,温度计有些什么特征,通过分析温度计的特征——刻度均匀、有零刻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所有的有理数都表示在这样一条线上?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数轴。

【教法说明】

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

所要学的内容—数轴.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数轴来研究.既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

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识,讲授新课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

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要表示出所有的有理数,就需要一条能够两段无

限延伸的直线)

(2)在数轴上取一个点,表示0,命名为原点。原点讲直线分成了以原点为

端点的两条射线,用这两条射线,分别来表示正数和负数,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

(3)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标为正方向。

(4)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3.数轴的定义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这条直线包括了哪些元素,让学生根据老师画

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

义.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是不是都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引导学

生结合温度计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

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

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3.画数轴常见几种错误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条书走,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面画。发现同学

们在画数轴时出现得错误,进行讲解,指出容易画错的地方: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

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数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

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归纳小结

①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

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

②掌握数轴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

数轴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

理数.以后再研究.

课后思考

1.一个点从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终点,说出它是表示什么

数的点?

(1)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

(2)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数轴上表示3和-3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多少?这两个点的位置有什么

不同?

3.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几个?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

4.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数点有()

A.99个或100个B.100个或101个

C.99个或101个D.99个、100个或101个

第三课时:相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认知互为相反数概念会根据相反数的意义简化一

个有理数的符号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能写出一个数的相反数。能理解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仍等于

这个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化简一个数的符号(多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4与―4,―3与3,―1.5与1.5

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观察数4与―4,―3与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

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 再提思考问題: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

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

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根据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考虑一下,什么叫相反数?看谁说

得准确完整?(提问学生)

2、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强调:只有、两个、互为

3,举例说明:6与-6是互为相反数,0.5与-0.5是互为相反数等。同学们

两人一组互相提问说说相反数。

4、辩析题:

(1)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3.5是相反数。

(3)+10和-10是相反数。

(4)-8是8的相反数。

5,提出问题.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问: a

的相反数是什么?根据相反数的特点在数轴上找一找看谁说得出來?(提问学生)

[板书]a的相反数是-a.

a的相反数是-a, a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

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6、提出问题:是否有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让学生根据相反数的特点在数轴上找一找,是否找到这样的数?是什么数?为什么?(学生讨论)板书,0的相反数仍是0

7、举例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相反数:-2.5、2、

-3

8、练习:“对号入座”游戏(用小黑板挂出下列问题)

下列各数:0、π、100、-3、-8.2、5.2、1.1,应对号入座在什么位置?(请学生回答)。

(1) 3的相反数是____ (2) _____是-100的相反

数(3) -5.2的相反数是____ (4) 0的相反数是____ (5) 8.2和____互为相反数(6) -π的相反数是____ (7) ____的相反数是-1.1

9,我们通常把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如:-6表示6的相反数,-(-6)表示的-6的相反数,则-(-6)=

6 同样有―(―4)=4, ―(+5.5)=―5.5,

而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例如+(―4)=―4,

+(+12)=12。10、化简符号:(用小黑板挂出下列问题)

+(+5)= _____ ,+(-2)= _____, +(+0)

= _____. -(+5)= ____ , -(-1.5)= ____, -

(+0)= ____ . 11、设置抢答题:(用小黑板挂出下列问题)

(1) +(-5)= ____ ,(2) +(+8)= ____ (3) -

(+3)= ,(4) -(-2)= (5) -(-

a)= (6) -[-(-3)]= 观察简化符号的规律:“-”号个数与

结果“正”“负”的关系12,课堂练习:课本:P11的填空题;P12的练习题第一题。三、小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学生自己总结)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

反数是0,从数轴上看,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找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

点;

2.相反数是表示具有特定关系(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单独一个数不

能被称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3.正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确认;而负号“―”的功能是对

一个数的符号予以改变。

知识点复习

相反数的定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2.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a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

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

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

“-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规律: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号”和带“-”号的数互为相反数B.数轴上原点两侧的两个点

表示的数是相反数C.和一个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

数D.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即为原数的相反数

2.如图所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

A.点A和点D B.点B和点C; C.点A和点C D.点B和点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的相反数是3;B.-(+3)的相反数是3

C.-(-8)的相反数是-8;D.-(+18)的相反数是8

4.若a的相反数是b,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B.a+b=0;C.a和b都是正数D.无法确定a,b的值

5.一个数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A.有理数B.正数C.负数D.非负

家庭作业

二三课时一起上的,作业书10页练习题1-4题,14页复习巩固1-3题

8月8号作业全部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全对:6人

错一题;3人

错两题:3人

已经全部评讲

第四时:绝对值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模型使学生能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能够

做到知数即可知其绝对值并正确表出.

2、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

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3、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代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大小,从

相反数到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

绝对值含义的理解、求已知数的绝对值,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

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当不考虑方向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

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

二、讲授新课

1.绝对值的定义:

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

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样可知|―4|=4,|+1.7|=1.7.

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

道:(1)|+2|= ,51= ,

|+8.2|= ;(2)|0|= ;

(3)|―3|= ,|―0.2|= ,|―8.2|= .

概括: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

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

①若a>0,则|a|=a;

②若a<0,则|a|=–a;或写成:

③若a=0,则|a|=0;

3.绝对值的非负性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三、当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3|=( );|( )|=1,

|( )|=0;-|( )|=-2.

2. 求+7,-2,31,-8.3,0,+0.01,-52,121

的绝对值.

3. (1)绝对值是3

4

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4)求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

4. 计算:

(1)|-15|-|-6|;(2)|-0.24|+|-5.06|;

(3)|-3|×|-2|; (4)|+4|×|-5|;

(5)|-12|÷|+2|; (6)|20|÷|-1

2

|

5.检查了5个排球的重量(单位:克),其中超过标准重量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结果如下:

-3.5,+0.7,-2.5,-0.6. 其中哪个球的重量最接近标准?

6.判断题

(1) 0没有相反数。( )

(2)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都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则这个数是负数. ( )

(4)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

(5)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7.填空题(1) -(-2.8)= _________; -(+7)= _________;

(2) -3.4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 -2.6是________的相反数.

(4)│-3.4│=________;│5.7│=________;-│2.65│=_______;-│-12.56│=_______

(5)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_________

(6)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

8.化简:

(1) -(-1966)=______

(2) +│-1978│=______

(3)+(-1983)=______

(4) -(+1997)=_______

(5) +│+2003│=______

4、选择题:

(1)在-3、+(-3)、-(-4)、-(+2)中,负数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2)在+(-2)与-2、-(+1)与+1、-(-4)与+(-4)、-(+5)与+(-5)、-(-6)与+(+6)、+(+7)与+(-7)这几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A、6对

B、5对

C、4对

D、3对5、

在数轴上标出3、-2.5、2、0、以及它们的相反数。6、请在数轴上画出表

示3、-2、-3.5及它们相反数的点,并分别用A、B、C、D、E、F来表示

(1)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2)点C与原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家庭作业:

书14页复习巩固5、6题,脱光探索12题

第一章第三小节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有理数减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数、和、被减数、减数有负数的加减法,运用小学所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学好有理数加减法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本小节是有理数计算的基础,教学的好坏和学生掌握了解的多收将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所以任务十分重。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入:

问题1 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都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根据定义和符号性质分成两类.

问题2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

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

画图来说明:

所以加法共分为三种类型:

1、同号两数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3、一个数与0相

二、讲授新课:

1.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

例题: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比如: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问题(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了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问题(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总结问题(1)(2)归纳:(+5)+(+3)=8 ;-5)+(-3)=-8

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

求以下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并用算式表示:

问题(3):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右运动5 m,

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 2m,(-3)+5=2;

问题(4):先向右运动了3 m,再向左运动了5 m,

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m ,3+(-5)=-;

问题(5):先向左运动了5 m,再向右运动了5 m,

物体从起点运动了0m,(-5)+5=0.

总结问题(3)(4)(5)归纳:

(-3)+5= 2 ;3+(-5)=-2 ;(-5)+5=0

根据以上三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

3.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一个数与0相加

问题(6):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5+0=5.或(-5)+0=-5.

结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总结概括: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

的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

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

四.例题:

例1:计算:

①(―3)+(―9);②(―4.7)+3.9;

解:①原式=―(3+9)=―12;②原式=―(4.7—3.9)= ―0.8;

课堂作业:课本18页练习题,课本第24页第1、2题

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2.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

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 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准确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学习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出示本书引言中的图片)这是北京某一天的天气情况:白天的最高

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温度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怎么计算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主体探究,归纳法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式子3-(-3)的结果,即要求一个数x,使得x与-3的和为3,因为6与-3相加为3于是(改为从数轴上容易看出,

表示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于是)3-(-3)=6,另一方面,3+3=6,这表明3-(-3)=6,按照这个思路计算下列各题.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1)4-(-2);(2)10―(―2);(3)(-3)-(-2);(4)0-(-2).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思考,逐个计算结果,然后观察结果发现,减去-2相当于加上2,即加上它的相反数,是否普遍成立呢?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减法法则.一般地,如果a-b=c,那么c+b=a,所以c=a+(-b),即a-b=a+(-b).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a-b=a+(-b).

分析法则不难发现,减法法则其实是一个转化法则,转化成了加法法则,然后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从而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

问题3: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1)(+7.2)-(-4.8) 2)(-31

2

)-5

1

4

(3)(-1.5)-(-1.4)-(-3.6)-(+4.3) (4)(+3.4)-(+55

6

)-(-1

3

4

)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板演结束后,等到其余学生计算完成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若有问题,请同学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巩固新的知识,使同学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对于

(1(=7.2)-(-4.8)=7.2+4.8=12;

(2)(-31

2

)-5

1

4

=(-3

1

2

)+(-5

1

4

)=-8

3

4

(3(-1.5)-(-1.4)-(-3.6)-(+4.3)=-1.5+1.4+3.6-4.3=0.8

(4)(+3.4)-(+55

6

)-(-1

3

4

)=3.4-5

5

6

+1

3

4

=-

7

12

比较(+7.2)-(-4.8)和7.2+4.8,(-31

2

)-5

1

4

和(-3

1

2

)+(-5

1

4

)

(-1.5)-(-1.4)-(-3.6)-(+4.3)和-1.5+1.4+3.6-4.3,

(+3.4)-(+55

6

)-(-1

3

4

)和3.4-5

5

6

+1

3

4

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于是,在表示几个数的和时,

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比如:

为了表示-1.5、+1.4、+3.6、-4.3的和我们通常写成-1.5+1.4+3.6-4.3,

读作“-1.5、+1.4、+3.6、-4.3”的和,或读作“负1.5加1.4加3.6减4.3”.

当然(-1.5)+(+1.4)+(+3.6)+(-4.3)= -1.5+1.4+3.6-4.3

2.若|a|=4,|b|=2,求a-b.

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a|=4,可以得到a的值是4或-4,又|b|=2,所以b的值是2或-

2,

于是当a=4、b=2时,a-b=4-2=2;

当a=4、b=-2时,a-b=4-(-2)=6;

当a=-4、b=2时,a-b=-4-2=-6;

当a=-4、b=-2时,a-b=-4-(-2)=-2.

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法则,二是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分类思想.

3.计算1-2+3-4+5-6+……2005-2006.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上述式子不难发现这是省略了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于是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两两分组,分别计算,

即1-2+3-4+5-6+……2005-2006=(1-2)+(3-4)+(5-6)+……(2005-2006)=-1003.

4.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进行游戏,各组得分如下表: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一名得分350分,第二名得分150分,运用有理数的减法即可得到结果;同样第五名得分是-400分,于是350-(-400)=750(分).

教师活动设计:

本题设计目的主要是:

(1)让学生能够从表格中分析数据;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把–2.4–(–3.5)+(–4.6)+ (+3.5)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是

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 + 3–5

2、–2.4 + 3.5–4.6 + 3.5

3、(–1.76)+(–19.15)+(–8.24)

4、23+(–17)+(+7)+(–13)家庭作业:

书23页练习1、2题,25页3、4题

8月9号作业全部完成,全对3人,错一道5人,其余人是答案不完全错误,8月10号计划上完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在上完绝对值之后延伸了一下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讲了一下就没有上有理数的加法。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1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九千二百平方米,这个数写作( )平方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 )平方米。 2、为绿化城市,某街道栽种一批树苗,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75%~80%,如果要栽活2400棵树苗,至少要栽种( )棵。 3、在 8 x (x 为自然数)中,如果它是一个真分数,x 最大能是( );如果它是假分数,x 最小能是( )。 4、a=2×3×m ,b=3×5×m (m 是自然数且≠0),如果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21,则m 是( ),此时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5、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9,圆锥的高是4.8厘米,则圆柱的高是( )厘米。 6、甲数是乙数的8 5 ,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7、一个长方形的长宽之比是4:3,面积是432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8、一批苹果分装在33个筐内,如果每个筐多装10 1 ,可省( )个筐。 9、把 7 3 化成循环小数是0.428571428571……,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 )。 10、如下图,长方形ABCD 被分成两个长方形,且AB :AE=4:1,图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平方分米,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用四舍五入法将0.6295精确到千分位是0.630。 ( )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3、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克盐和14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百分比是30%。 ( ) 4、一种商品提价10%后,销量大减,于是商家又降价10%出售。现在的价格比最初的价格降低.( ) 5、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占长方形的 4 1。 (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港距离为12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 港开向B 港,到达B 港的时间是( ) (A )16点 (B )18点 (C )20点 (D )22点 2、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6段需要( )分钟。 (A )10 (B )12 (C )14 (D )16 3、一个两位数除以5余3,除以7余5,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 (A )72 (B )37 (C )68 (D )33 4、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 ) (A )225 (B )900 (C )1000 (D )4000 5、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 ) (A )2:1 (B )32:9 (C )1:2 (D )4:3 四、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2425 =+3.572.2 =?1243 =÷376 =++5 4 6165 =41-21 =÷505.0 =6.1-4.1-5 =?1480% =??? ? ??+122132 2、求未知数。(每小题2.5分,共5分) (1)x 9 7120 1 31::= (2)5.18.05 16x ?=+ 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的请用简便方法。(每小题5分,共20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根据标准进行分类。 2. 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3.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初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准确区分分类的用途。 活动难点:准确区分分类物品的特征和功用 活动准备: 上衣、裤子、帽子等服装,各种蔬菜、水果、玩具,纸盒,球,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物品。我不小心把它们弄乱了,你愿意帮助我把它们整理好吗? 教师出示带来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同类物品 (1)动手操作 教师:你们能从这些物品中将衣物找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吗? 逐步请幼儿按照衣物、蔬菜、水果、玩具的标准将物品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2)观察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的这些物品应该怎样分类呢? 教师:动手连一连吧,分好类与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看一看你分得对吗? 2.区分相同形状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正方体、长方体的纸盒、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分一分,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分完之后你要给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随时加以指导,在总结幼儿作品时,复习巩固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2)观察情境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还有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吧。 3.区分颜色相同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这个盒子中有很多的玩具,你能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吗?分好后,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2)观察情境图

小学生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生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生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式来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抽背乘法口诀。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能流利地背下来吗?现在老师抽查一些同学,看看背得怎么样? 2、口算。 师:乘法口诀是我们学习乘法、除法计算的基础,孩子们一定要熟记于心。现在我们就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先计算,再说出你用的是那句口诀。(开火车)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 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例1题意,列式解答。 师: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总是有鲜花的陪伴。丽丽班要开联欢会,她们要去搬鲜花布置会场,我们看看她们搬了多少盆花?怎样 去布置会场?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段动画。(课件出示例1) 师: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在草稿本上做)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15÷5=3(组),因为题目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算式 解答。[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15÷5=3(组)]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要告诉你们的是: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不过,除法竖式有些特别。想 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 师:你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列除法竖式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2分钟)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教教大家列除法竖式?(请一组学生上来,有的拿话筒说,有的板书,配合列出除法竖式) 3、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写出了除法竖式。在这个竖式中,15叫做什么?(板书:被除数)它在这道题 目中表示什么?(花的总盆数)5叫做什么?(板书:除数)它表示什 么?(每组的盆数)3叫做什么?(板书:商)它又表示什么?(摆的组

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小升初 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面立体图形中,()从正面,左面,右面看都是完全相同的. A.B. C. 2.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后,这个数就() 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减少 3.用一副三角板来画下列度数的角,()的角不能画出来. A.15°B.25°C.75°D.135° 4.用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完全一样,这个立体图形是() A.B. C.D.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1:1,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6.下面的几何体从侧面看,图形是的有()

A.(1)(2)(4)B.(2)(3)(4)C.(1)(3)(4) 7.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正方形 8.鸡、鸭、鹅的只数比是3:2:1,画成扇形统计图后,表示鸡的只数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A.180°B.90°C.60°D.30° 9.如图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做成一种玩具,它的表面积是x平方厘米,那么x等于() A.114B.120C.126D.132 10.棱长是5cm的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然后切成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其中没有颜色的有()个A.1B.8C.27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1.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的不变,发生了变化,图形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13.5x=3y,x:y=(:),x和y成比例. 14.在一个三角形中,∠1、∠2的和是80°,∠3是°,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5.在由1,5,6组成的三位数中:(各写出两个即可) (1)是2的倍数的数有 (2)是3的倍数的数有 (3)是5的倍数的数有 16.12×(+)=3+4=7,这是根据计算的.(填运算定律) 17.小张的钱数比小刘多90元,其中小张的钱数是小刘的3倍,小张有钱元,小刘有钱元.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数量,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了解各数的意义。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掌握数位顺序;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应用意识。 活动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活动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 活动准备:情境图,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20枝铅笔,创设情境,让幼儿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学习11—20的数数,认识11—20各数 (1)教师请小朋友任意拿一些铅笔,数出铅笔的数量。 (2)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教师:摆12枝铅笔,怎样摆能看得清楚?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教师指导幼儿先数出10枝铅笔,捆成1捆。 教师:捆成一捆,10个“1”就变成了1个10,接着应该怎么数呢? 教师:1捆铅笔就是1个10,和旁边的两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枝铅笔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枝合起来是12枝也就是几个100和几个1合起来是12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教师:先看11枝铅笔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你们能照样子摆出来吗? (4)摆一摆、说一说,理解“2个10是20” 当小朋友们能很快地摆出19枝铅笔后,教师提问。 教师:19枝铅笔再添1枝是多少枝看看右边这些单枝的铅笔,你有什么发现?单枝的满了10根以后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102个10是多少?20是几个10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1)请幼儿观察教材第42页的情境图:在美丽的花园里,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蜜,小朋友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蜜蜂(12只。) (2)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右边表示个位和十位的算珠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有几个1;第二位是十位,表示有几个10。十位上的1就表示1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分)瓶内装满一瓶水,倒出全部水的12,然后再灌入同样多的酒精,又倒出全部溶液的13,又用酒精灌满,然后再倒出全部溶液的1 4 ,再用酒精灌满,那么这时的酒精占全部溶液的 ________%. 2.(1分)有三堆火柴,共48根.现从第一堆里拿出与第二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三堆,最后,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第一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一堆,经过这样变动后,三堆火柴的根数恰好完全相同.原来第一、二、三堆各有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 3.(1分)三边均为整数.且最长边为11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 4.(1分)口袋中有1分、2分、5分三种硬币,甲从袋中数出3枚,乙从袋中取出2枚,取出的5枚硬币中,仅有两种面值,并且甲取出的三枚硬币面值的和比乙取出的两枚硬币面值的和少3分,那么取出的钱数的总和最多是________. 5.(1分)甲走一段路用40分钟,乙走同样一段路用30分钟,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先走6分钟,乙再开始走,乙________分钟才能赶上甲. 6.(1分)有一个蓄水池装有9根水管.其中一根为水管.其余8根为相同的出水管,进水管以均匀的速度不停向这个蓄水池注水,后来有人想打开出水管,使池内的水全部排光,这时池内已注有一池水,如果8根出水管全部打开.需3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部排光,如果打开5根出水管,需6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都排光,要想在4.5小时内把水全部排光,需同时打开________根出水管. 7.(1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从1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后来擦掉了其中一个数,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 309 13 ,那么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________. 8.(1分)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成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体积都等于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8.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至多为________. 9.(1分)已知3a b x ?+=,其中a 、b 均为小于1 000的质数,x 是奇数,那么x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0.(1分)如图,一块长方形的布料ABCD ,被剪成面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块,其中甲块布料的长与宽的比为:3:2a b =,那么丁块布料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 二、计算题.(每题2分,共12分) 11.(8分)简便运算 (1)231 6.223.120813127?+?-? (2)3 77 1.125 2.25648 -+-(); (3)123456789979899-+-+-+-+?+-+; (4)11111121231234123+++++++++++++…+…+100 12.(4分)解方程 (1)0.4:0.36:1.5x =-() (2)2646x x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3.(1分)2002542001002÷?=÷=.________.(判断对错)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2、教幼儿初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猴摘桃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吗?(听过)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树、桃子等。)小猴子在哪?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儿回答:猴子在蝴蝶 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树上)现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儿回答:在树下)现在小猴子开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儿回答:在树上)先把上面两个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 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请大家去家里做客。看看谁在椅子下?谁又跳到桌子上了,小猪在哪?最后来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 么上面了?小鸡在哪(幼儿自由回答。)继续切换PPT图片,这间房 子里都有谁,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点出来的动物让幼儿分别回答。 3、打开最后PPT的最后一个图,出现机器猫图片和音乐。问:小 朋友们,大家看这是谁,幼儿回答:机器猫、大雄和李静。然后引导 他们以人体为中心,分别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结束活动。 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参观了小猴子的 桃子,又看到了机器猫和他的伙伴们。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让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教案 数学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课堂,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往后的学习生涯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版本教材内容、难度和编排的进行分析整合,多方位考虑,承前启后,进一步为丰富幼儿的数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1、根据幼儿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幼儿熟悉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各种数学情景来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初步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数学教学的主要分类有:10以内数的读写,以及相对应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简单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比较大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多少、高矮等关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有关日历以及钟表的的粗浅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等。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考试真题含答案【精选】.doc

贵州省六枝特区秋季八校招生选拔考试 数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自然数的单位,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这个数是由( )个亿,(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2、 52里面有( )个201,12个0.01是( )。 3、 8 5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4、 小红帮助妈妈做菜——蒸鸡蛋,打蛋用1分钟,切葱花用3分钟,搅蛋用2分钟,洗锅用3分钟,烧水用6分钟,蒸蛋用10分钟,一共用了25分钟,若合理安排蒸蛋的工作流程,最少用( )分钟即可完成。 5、5 32小时=( )分 40.8立方米=( )升 6、某中学男同学与女同学的人数比是3:5,男同学比女同学少( )%。 7、一圆柱形汽油池,直径是20 m 、深2m. (1)、这个汽油池的占地面积是( )m 2. (2)、这个汽油池,能装汽油( )m 3. (3)、在汽油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沙浆,所抹水泥沙浆的面积是( )m 2. 8、27米长的木棒,先截去它的31,再截去它的31,则余下部分的长为( )m 。 9、把6 5化成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 )。 10、在一条直线上有7个点,则共有( )条射线,有( )条线段。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m 是一个非零的自然数,那么2m 一定是个偶数。 ( ) 2、两个圆半径长度的比是2:3,则它们的面积比也是4:9。 ( ) 3、李师傅种了108棵树苗,其中100棵存活,存活率是100%。 ( ) 4、某商品降价20%后再提价20%,则售价不变。 ( ) 5、打八五折的意思就是价钱比原来便宜15%。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图形中,( )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数学教案-上下

数学教案-上下 以下是关于数学教案-上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层;住在最上面,是层;第2层住的是谁,它在的上面,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

幼小衔接班数学优秀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考试数学试题 一.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1.(8分)(2019春?东兴市期中)直接写得数. 20%80%+= 13.6 2.4+= 20%5?= 5 5%4 -= 32109 ?= 5.460%÷ 2410%÷-= 3155%+? 2.(6分)(2018?漳平市校级模拟)递等式计算. 40.80.2?+ 1 386244 ?+÷ 53 12[18()]64 ÷?- 3.(8分)(2019秋?巨野县期末)解方程. 0.87.6x += 6.241.6x x -= 5.58 3.1x ÷= 49734.2x -= 二.填空题(共14小题,满分20分)

4.(2分)(2019秋?巨野县期末)为了积极改善空气质量,12月4日起,我市机动车开启限行方式.限行首日,大约有1100000辆汽车被限行.横线上的数读作,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辆. 5.(2分)(2019秋?五峰县期末)七点零九写作: 十六点六八写作: 10.05读作: 100.12读作: 6.(1分)(2014?泉山区校级模拟)去年冬天的某一天,嘉善的气温是零下3~4??,这一天的最低气温用正负数表示是 C ?,这一天的温差是 C ?. 7.(2分)(2019春?阳江期末)在一张地图上画有一条线段比例尺 ,把它写成数值比 例尺是,在这张地图上量得某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则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8.(2分)(2019秋?绿园区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用阴影表示出相应的分数. 9.(2分)(2019秋?麻城市期末)小芳9:15到达电影院,这时电影已经开始了25分钟,这场电影是 时 分开始的. 10.(1分)(2018秋?绿园区期末)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或右面看都是这个立体图形至少有个 方块,最多可以有 个方块. .5A .6B .7C .8D 11.(1分)(2019?保定模拟)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削去的部分是6立方分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12.(1分)(2019秋?东莞市期末)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厘米,如果把它的半径延长1厘米,那么面积增加 . 13.(2分)(2018秋?安岳县期末)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需把 相加减, 不变. 14.(1分)(2019春?单县期末)小亮期末考试语文92分,数学95分,英语89分,科学96分,四科的平均分是 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考试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版小升初模拟测试 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18分) 1.(2015秋?南海区期末)3小时45分=小时 平方米250 =平方厘米. 2.(1分)(2019春?射阳县期中)把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 米,每段是全长的 () () . 3.(2019秋?天峨县期末)10÷ () 0.4 () ===:20=%. 4.(2分)(2018?新乡)A和B都是自然数,分解质因数25 A C =??;35 B C =??.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60,那么C=. 5.(1分)(2019秋?历下区期末)从3:00到4:00时针旋转了度,分针旋转了度. 6.(2分)(2019?郑州模拟)370200000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7.(2分)(2019春?桑植县期末)比40千克多20%的是千克,45分钟是1小时的%. 8.(2分)(2019春?莲湖区期中)速度、路程和时间这三种量,一定时,和成正比例.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9.(1分)(2019?利州区)王叔叔去年买了一支股票,该股票去年跌了20%,今年内上涨%才能保持原值.10.(1分)(2019秋?雅安期末)测绘小队测得一条山路的长是2.5km,按1:500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应画厘米. 二.判断题(共7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1分) 11.(1分)(2019?郑州模拟)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判断对错) 12.(1分)(2019秋?濉溪县期末)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并且甲数比乙数少10,那么甲数是,乙数是. 13.(1分)(2019秋?渭滨区期末)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百分数..(判断对错) 14.(1分)(2011?宁南县校级模拟)0.65、5 8 、0.625、60.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最大的数与最小的 数的差是.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版

小学数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内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 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 “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