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分析讲解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分析讲解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分析讲解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分析讲解

XXXX煤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

采矿权人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年报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工作目的与任务

1、检测目的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检测任务

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矿山实际开采情况,估算当年动用资源储量及年度保有资源储量;研究提升资源储量类别和探求各类生产矿量的方案,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3、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对象是XXXXXXXX煤矿2015年开采的采场。

4、检测依据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4)、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填报说明及其他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程规定。

第二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1、井田地理位置

XXX煤矿位于XXXXX市XXX煤田北部XXXXX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XXX县XXXXX镇。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09′57″~110°11′11″;

北纬:39°16′27″~39°17′17″。

2、交通

井田中心距XXXXX镇约12 km。神华矿区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沿矿区公路向南距XXXX省XXXX市XXXX县XXXXX镇约28km,距北部XXXXX市东胜区约50km。XXX区东西向有G109国道经过市区,南北向有G210国道、包府公路、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支线四通八达。包头~神木铁路距本矿约10 km。综上所述,矿井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3、井田境界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6月3日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XXXXXXXXXXXXXX,井田面积XXXXXkm2,井田

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1185m~940m。各拐点坐标见表。

井田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1

2

3

4

第二章地质勘查工作与开发利用现状简述

第一节开采现状

为了开发利用XXXXX市XXXXX煤矿煤炭资源,受XXXXXXX 的委托,XXXXX公司承担了XXXXX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及委托方要求,方案确定矿井生产规模为原煤0.6Mt/a。设计范围包括采矿工程、地面生产系统、总图运输以及相应的公用辅助设施等,并估算项目总投资及预期的经济效益。

方案设计参考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

2.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士保持法》(1991.6.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10.27)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年第45号主席令)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12.《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改能源〔2006〕1039号)

1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4.《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6号)

15、《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7〕128号)

1.2 规程及技术标准

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3.《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70-198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5.《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MT/T5032-2003)

6.《矿井通风装备标准》(MT/T5016-96)

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8.《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2000.5.26)

9. 《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1.3 地质勘查、设计及批复文件

1. 200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1勘探队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XXXXXXXX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 2004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内国土资储审字[2004] XXX号”、“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 XXXX号”对《内蒙古自治

区XXXXXXX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进行了评审、备案;

3.2010年6月,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XXXXXX市XXXXXXXXXX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

4. 2010年7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0] XXXX号”文对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

5. 2010年7月,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XXXXXXXX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6. 2010年8月31日,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鄂尔多斯监察分局以“鄂煤安监字[2010] XXXX号”文对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

1.1.4 管理部门专项验收文件

1.2011年7月28日,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以“鄂水保函[2011] XX号”文出具《XXXXXXX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鉴定书的函》;

2. 2008年1月18日,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布连矿区分局以“伊公分消验[2008]第XXX号”文出具《XXXXXX煤矿地面技改建筑项目工程消防验收合格的意见》;

3.2012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内环验[2012]40号”文出具《XXXXXX煤矿(0.60Mt/a)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意见》;

4.2012年3月7日,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鄂尔多斯监察分局以“鄂煤安[2012] XXX号”文出具了《XXXXX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

1.1.5其他有关依据

1.2012年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2] XXX号”文出具《XXXXX煤矿技术改造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

2.2012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2] XXXX号”文出具《关于XXXX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变更回采工艺)勘察验收的通知》;

3.建设单位提供的矿井有关证照、检测检验部门出具的主要设备检验报告、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单项工程质量认证书、矿井实际生产资料。

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

一、储量估算指标:

根据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范围》规定,矿区为场焰煤和不粘结煤,资源储量计算工业指标为:

1、最低可采厚度≥0.80m:

2、原煤最高灰分(Ad):40%

3、原煤最高硫份(St,d):3%

4、原煤最低发热量(Qnet,d):17.0MJ/Kg

二、资源储量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4年3月出具的关于《内

蒙古自治区XXXXX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

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 XXX号),XXXXX煤矿最终评审通过

的保有资源储量为11.92Mt。

各煤层容重表:

表2-1:

煤层号2-2 3 4 5-2 6-2下容重

(m3/t)

1.29 1.28 1.28 1.31 1.30

矿井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表2-2

煤层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类型(万吨)

合计121b 122b 333

2-2 保有储量224 138 362

采空储量281 80 361 合计505 218 723

3 保有储量16 16 采空储量64

4 104 748 合计660 104 764

4 保有储量241 32 273 采空储量

合计241 32 273

5-2 保有储量151 25 176 采空储量

合计151 25 176

6-2

保有储量300 65 365 采空储量

合计300 65 365 总计1352 505 444 2301

XXXX煤矿现状:根据初步设计先期开采煤层为4-2煤层,自2011年9月开始试生产,现在正回采二盘区2602工作面。

第三节选冶及综合利用现状

选矿方案

根据提供的煤质资料,并调查当地煤炭的实际销售情况,设计只考虑了原煤筛分、贮存以及运输等系统,不设选煤厂。

井下生产的原煤由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提运至地面,在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地面驱动机房内转载,经转载原煤经过煤矿自制筛分系统,经筛子分级成三个产品,大块煤(+80mm)经过手选工艺,将大块矸石及杂物去除,进入煤场大块煤存放场地;混中块(25(13)~80mm)进入煤场混中块块煤存放场地;末煤(-25(13)mm)经带式输送机转运直接进煤场末煤存放场地。所有产品均采用汽车外运。

第四节资源储量变化

通过近年开采及巷道圈定,井田范围内获得各类型矿井资源储量为:

723万吨、764万吨、273万吨、176万吨、365万吨,资源储量总计为2301万吨。资源总量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补连塔矿区XX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一致。井田储量未做改动,符合国家对储量管理的有关提高矿井储量级别,扩大矿井储量,合理

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规定。

第五节本次工作评述

本次工作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补连塔矿区XXXX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综合分析、认真对比、实践研究矿井煤层工作,提交了《XXXXXXXXX煤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真实、可靠、各类图件精度高,文字叙述详实、合理。

第三章矿床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本矿位于东胜煤田补连矿区,矿区大部被风积沙及黄土覆盖,基岩仅在乌兰木伦河、忽鸡图沟等较大沟谷中零星出露,依据地质及钻孔等资料可知,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上三迭统延长组(T3y)、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中侏罗统安定组(J2a)、上侏罗~下白垩统志丹群(J3-k1zh)、第三系(R)、及第四系(Q)。详见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

东胜煤田补连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南边缘地带,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岩层走向N250W,倾向S650W,倾角1-30,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

区内无岩浆岩活动。

东胜煤田补连矿区地层一览表

地层单位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岩性

第四系Q 全新

统Q4

0~68.24

16.41

主要由风积砂层,次为河流淤积、洪积层。

风积砂成份以细粒石英为主,沙流淤积层岩性

为砂、粉砂或砾石,洪积层以砂、砾石为主。

更新

统Q3

上部为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及黑色土

壤,底部为马兰黄土,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

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不整合于老地层

之上。

第三系R 上

N2

0~10.14

4.43

上部为粉红色砂质粘土、亚砂土,下部为

灰色、桔黄、棕红色砾岩夹棕红、棕黄色砂岩,

分选及滚园度差,呈半胶结状态,松散。不整

合于老地层之上。

上侏罗

下白垩统J3~K1zh 7.37~

185.85

85.86

上部以砖红、粉红及灰绿色的细、粉砂岩为主,局部含砾,泥质胶结,较疏松,具大型

斜层理。下部为紫红、桔黄色的杂色砾岩及含

砾粗砂岩互层,夹粉砂岩,砾石以花岗岩、花

岗片麻岩、石英岩等组成。分选差,磨园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中侏罗统J2安定

J2a

11.26~

48.74

27.47

为一套紫红、砖红、黄棕色中、细粒砂岩,

中夹灰紫色砂质泥岩。底部为浅黄色,向上变

为浅紫色的巨厚层状砂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

合接触。

直罗

J2z

15.56~

161.85

96.07

上部为一套杂色的细、中粒砂岩,颜色为

灰白、灰黄、灰兰、灰绿、灰紫色等,泥质或

粘土质胶结。底部为厚层状的灰黄色中粗粒砂

岩,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含较多铁质、泥质

结核。底部局部含1号煤层。与下伏地层呈假

整合接触。

中下侏罗统J1-2Y 延安

组上

岩段

J1-2Y3

39.70~

84.09

63.06

上部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泥岩及2号煤组成。底部为灰白、

黄绿色细、粉砂岩及泥岩,具小型波状层理及

水平层理。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安

组中

岩段

J1-2Y2

33.10~

78.30

63.77

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

砂岩和3、4号煤组组成。底部为厚层状灰白

色中、细粒砂岩,具波状层理、楔状交错层理

和水平层理。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安

组下

岩段

J1-2Y1

13.66~

96.97

64.96

主要为灰、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灰黑

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组成。含5、6

号煤组。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的细中粒砂岩,

局部相变为粗砂岩或砾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

层理。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迭统T3y >132.80

由灰绿色、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组成,含较多云母及少量的暗色矿物,粘土质胶结,

局部地段顶部有明显的风化壳产物。

第二节矿体特征

本矿含煤地层延安组(J1-2y)共含煤7~14层,一般为10层,根据成煤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2、3、4、5、6五个煤组。其中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4、5-2、6-2下号煤层,截至目前,2-2、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4号煤层正在开采,5号层及以下煤层尚未采动。

各煤层的赋存情况及特征如下:

(一)2号煤组

赋存于延安组上岩段之中,含2-1、2-2号煤层。

1、2-1号煤层:位于2-2号煤层之上的2-1号煤层仅在区内个别点揭露,不可采。煤厚为0.10~0.60m,平均0.43m,与2-2号煤层层间距为5.69~28.04m,平均17.89m。

2、2-2号煤层:位于上岩段(J1-2y3)的中部,基本表现为一单层,仅在区北部b132孔向b139孔方向,由于夹矸

变厚,发生分叉,向下分出2-2下号煤层,煤层厚度为1.30m,间距为3.05m;由b132号孔向sh6号孔分叉,煤厚为1.15m,间距为6.69m;由b132号孔向sh3分叉,煤厚为0.24m,间距为13.99m。2-2号煤层在区内中北部发育,厚度变化较小,在9m左右,在区东部、南部由于煤层自燃,煤厚变薄以至完全烧失,煤层厚度由北向南,由中部向东变薄,基本呈规律性变化,火烧区面积约占全井田面积的1/3。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1-2层。该煤层夹矸及顶底板岩性一般为砂质泥岩、粉砂岩。2-2号煤层与3号煤层间距为35.90m~36.58m,平均36.19m。

(二)3号煤层

赋存于延安组中岩段,为一单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变化较小,煤厚为4.32~5.91m,平均5.02m,由西北向东南有变薄趋势,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与4号煤层间距为18.55~29.80m,平均21.98m。

赋存于延安组中岩段,为一单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小,煤厚为1.16~2.38m,平均为1.81m,由北向南呈变薄趋势,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以及粉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5—1下号煤层间距为21.39~54.33m,平均31.24m。

(四)5煤组:

5煤组分成5-1、5-2两个分煤组,5-1分煤组又可分为5-1上、5-1中、5-1下号三个煤层;5-2分煤组表现为一单层。

1、5—1上和5—1中号煤层

在区内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分别为0.08~0.53m,平均0.36m;

0.11~0.68m,平均为0.45m。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2、5-1下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的上部,煤层厚度为0.10~1.00m,平均为0.66m。仅在区东北角可采,向西南渐变薄。与5-2号煤层间距为13.17m~39.78.m,平均为26.21m。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

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的中部,5—2号煤层为5煤组的分煤组,也是分煤组的一个独立煤层,该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较小,层位比较稳定,煤厚为0.96~1.43m,平均为1.10m,为稳定煤层,与6—1下号煤层间距为7.06~25.35m,平均为15.77m。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

(五)6煤组

6煤组分为6-1、6-2两个分煤组,6-1分煤组又可分为6-1上、6-1下号两个煤层,6-2分煤组又可分为6-2上、6-2下号两个煤层。

1、6-1上号煤层:区内局部发育,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为0.05~0.46m,平均0.25m。

2、6-1下煤层:全区发育,煤厚为0.38~0.98m,平均0.72m,可采区位于井田东北角,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15%,为不可采煤层。

3、6-2上号煤层:区内局部发育,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为0.10~0.63m,平均0.38m。

4、6-2下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之下部,煤层厚度1.32~3.50m,一般平均2.20m,厚度变化规律性明显,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厚,全

区可采,为稳定煤层。含夹矸0~2层,夹矸厚度为0.24~0.54m,平均0.21m。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呈透镜体状。煤层顶板岩性一般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粘土岩底部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为中粗砂岩。距延安组底界2.27~30.10m,平均6.67m。

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2-2-1

煤号

煤层厚度夹矸岩性煤层间距最大~最小最大~最小

顶板夹矸底板

最大~最

小平均层数平均

2-1 0.10~

0.60

0.03~

0.28

0.43 1 5.69~

28.04

2-2 1.32~

9.30

0.05~

0.20 砂质泥

砂质泥

岩粉砂岩

17.89

5.21 1 35.90~

36.58

3 4.32~

5.91

0.06~

0.30 砂质泥

砂质泥

岩粉砂岩

36.19

5.02 1 18.55~

29.80

4 1.16~

2.38

0.05~

0.16 砂质泥

岩泥岩细砂岩

21.98

1.81 1 21.39~

54.33

5-1下0.10~

1.00 31.24

0.66 13.17~

39.78

5-2 0.96~

1.43

0.05~

0.20 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26.21

1.10 1 7.06~

25.35

6-1上0.05~

0.46 15.77 0.25

6-1下0.38~

0.98

0.19~

0.25 粉砂岩砂质泥

岩细砂岩0.72 1

6-2上0.10~0.63 0.38

6-2下

1.32~

3.50

0.24~

0.54 粉砂岩泥岩

砂质泥

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2015年1月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提供的

《XXXXXXXX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通过测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7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7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2.14m3/min,矿井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7.70m3/t,判定该矿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

根据2009年8月内蒙古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测中心提供的《XXXX煤矿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检验结论:4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

根据2009年8月内蒙古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测中心提供的《XXXX煤矿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检验结论:4号煤层属于Ⅰ级容易自燃煤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的基础知识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包括检测和核查两个方面:"检测"是指采矿权人必须按统一的技术要求,安排或委托具有资格的矿山检测机构对其占用的保有资源储量进行检测,并向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矿山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核查"是指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对矿山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对检测年度报告进行审查核实。 建立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核查检测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核查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年度变化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然要求。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资源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绝对不能容许用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掠夺式的开采资源的方式换来短期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确定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资源战略,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政策。要实施这些政策,必须首先准确掌握储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因此,做好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然要求。 其次,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改革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开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风险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矿业准入的门槛很高,尤其是技术和环保的要求很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可能从事矿业开发。而我市的部分矿山既无技术人员,又无地质资料,随意地挖一个洞子就采矿、乱采滥挖导致了矿产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原来的国有矿山也因为行业性不景气,技术人员大量外流,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明显下降。因此,管理难度增加了,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人手少,必须实行管理方式的改革,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市场运作的形式,来实现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核查检测就是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的一个尝试。 第三,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矿政管理和矿山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矿产资源埋藏在地下,看不见、模不着,其规模、质量如何、开采技术条件如何,必须通过严格的地质勘查工作把这些情况摸清楚,而核查检测就是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深入矿山实地测量、编录,全面了解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并根据成矿类型,控矿因素指导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已控制矿体,如何开拓,采用什么方法,可提供具体可行性方案,准确界定采矿部位,及时发现和纠正超深越界开采,解决采矿纠纷。 可以说,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的开展即达到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矿山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提高采矿权人依法采矿的意识,对我国矿业秩序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TESTING REPORT 项目名称(Item):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环境监测实验项目地址(Address):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 报告人(person):刘阳

报告日期(Date of report):2013-12-26 检测结果 品名称:人工湖湖水样、、 采样地点、1 6# 1# 6# 3# 5# 4# 5# 2# 们组的采样点在2#处我,这个地方有芦苇草. 员人采样点样采样样品状态采 sampling Personsampling ofofSampleState samplingPlace of 刘阳、张润田、雷艳苇丛边人工湖水颜色微黄、较清澈、大人工湖芦浮物少悬 果检测结、2 点样采1# 日期量实验《地表水环境单结果位检测项目质 ofResultUnitItem Date标准》类水IV experimentGB3838_2002() 2013.11.02pH/7.276-9 度温度2013.11.0212—— 度浊2013.11.025.87NTU6 度色度2013.11.025—— 浮固体悬2013.11.061635——mg/l 2013.11.23mg/l0.000620.05l6+Cr 2013.11.3027.3130mg/lCODcr 氨氮2013.11.300.00642mg/l1.5 2013.12.073.256mg/l6BOD5点样采2#

点采样3#

采样点4# 检测项目结果单位实验日期IV量《地表水环境质类水标准》Date ofResultItemUnit (GB3838_2002)experiment 6-96.82013.11.02pH/ 度温度——11.82013.11.02 度浊65.282013.11.02NTU 度色度——2013.11.027 浮固体悬2013.11.06——362mg/l 2013.11.230.2380.05mg/l6+Cr 2013.11.30mg/lCODcr73.130 氨氮2013.11.300.1521.5mg/l 2013.12.07mg/l3.566BOD5 点样采5# 日期实验境质量单结检测项目果位《地表水环ofDateItemUnitResult标准》水IV类experiment)GB3838_2002( 2013.11.026-9/pH6.87 度温度2013.11.0211.8—— 度浊2013.11.0263.82NTU 度色度2013.11.023—— 浮固体悬2013.11.06mg/l152—— 2013.11.230.050.016mg/l6+Cr 2013.11.3018.0CODcr30mg/l 氨氮2013.11.301.17mg/l1.5 2013.12.0764.01mg/lBOD5

2009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储量数据检查方法、内容、要求仍沿用2008年度的方法、内容、要求。 1.检查方法: (1)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数据检查”选择: a)“储量部门默认检查”; b)“平衡检查”: 查询条件选:“本年初<>上年末”和“本年末<>本年初±变化量” 平衡关系一选:“矿山”、“矿区”或“矿产+统计对象” 平衡关系二选:矿产、统计对象、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 修改系统列出的有疑问的数据。 (2)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储量变化量与规模比较”,根据评审意见书,确认弹出窗口内红底矿区储量数据。 (3)调用系统菜单“统计/查询”->“分析报表”选择: a)“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行政区)”查各矿产各行政区储量变化 率; b)“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矿区)”查某矿产各矿区储量变化率。 确认储量变化率较大的矿产、矿区。 2.检查内容 (1)漏填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填写了年度、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矿山编号、行政区代码、上表标识、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矿产代码、统计对象代码、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储量类别数据。 (2)数值范围检查: a)年度:1985-2009; b)矿区编号、矿山编号:前2位为省代码的数字串; c)登记分类编号:1000-4999; d)行政区代码:后2位非0; e)上表标识:1,2,3; f)检查勘查程度、可利用情况、资源储量规模、矿产代码、统计对象、

矿石类型、矿石品级、资源储量类别、资源储量类型、矿产组合是否按代码填写。 (3)逻辑检查: a)上年已(新)上表,今年为已上表; b)保有、累计、开采、损失资源储量>0。 (4)平衡检查: a)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上年末保有资源储量; b)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末保有资源储量=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变化储量。 (5)唯一性检查:按关键字检查各数据表重复数据。 (6)一致性检查:检查在其它数据表存在而在矿山表不存在的记录。 (7)翻倍数据检查:检查因重算及其它原因增减储量、因勘查增减储量是年初量的1-6倍数的矿区储量。 (8)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对应多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9)矿山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了多个矿山编号。 (10)储量变化量检查: a)检查储量变化量超出中型矿区储量规模的矿区及矿山; b)检查储量变化率较大矿区及矿山。 3.检查要求 (1)通过除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外的储量默认检查的漏填数据检查; (2)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全部数值范围内容; (3)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逻辑检查内容; (4)保证各矿区、矿山各矿产的资源储量的平衡; (5)保证库中矿山表、资源储量表无重复记录; (6)保证矿山表与资源储量表数据的一致性; (7)保证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只对应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8)保证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都只对应一个矿山编号; (9)确认储量变化大的矿区及矿山的资源储量。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9)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9)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一节概述 0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2)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3) 第二章矿区地质 (5)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二节矿区地质 (5) 第三章矿床特征 (6) 第一节矿体特征 (6) 第二节矿石质量 (6)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8)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9)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0)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0)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1)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2)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2)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5)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6)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8) 第五节探采对比 (19)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1) 第八章结语 (22)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2)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2)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3)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环境检测报告模板.

NO.JBK字2014第06.0201号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四川四海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2014_月_日

注意事项 1.检验报告无检验专用章无效。 2.复制检验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专用章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对检验报告有异议,在收到报告之日起七天内,向本中心申 请复检,逾期不申请的,视为认可本检验报告。 5.一般情况下,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地址:中国·武汉·洪山区鸿源国际公馆2-1502 电话:027-********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检验报告 JBK字2014第06.0201号共2页第1页检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检验点位 3 检验项目甲醛,苯等四项采样地址树德中学 委托人何宗渊委托日期2014年2月28日采样人员张友能采样日期2014年3月01日检验环境温度:23 ℃,湿度: 38 %RH 检验日期2014年3月03日检验依据GB/T18883-2002、GB11737-89、GB/T18204.26-2000、GB/50325-2011 检验方法 GB/50325-201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 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检验,检验结果见附页 签发日期:2014 年03月10日 执行标准 执行标准及标准限值一览表 检验项目计量单位标准限值执行标准甲醛mg/m3≤0.10 GB/50325-2011 《室内空气质量 标准》苯mg/m3≤0.11 甲苯mg/m3≤0.20 二甲苯mg/m3≤0.20 氨气mg/m3≤0.20 TVOC mg/m3≤0.60 批准:审核:主检: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

XXXX煤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 采矿权人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年报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X XXXX年 XX月 XX日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工作目的与任务 1、检测目的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检测任务 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矿山实际开采情况,估算当年动用资源储量及年度保有资源储量;研究提升资源储量类别和探求各类生产矿量的方案,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3、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对象是XXXXXXXX煤矿2015年开采的采场。 4、检测依据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4)、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填报说明及其他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程规定。 第二节井田概况 一、位臵与交通 1、井田地理位臵 XXX煤矿位于XXXXX市XXX煤田北部XXXXX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XXX县XXXXX镇。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09′57″~110°11′11″; 北纬:39°16′27″~39°17′17″。 2、交通 井田中心距XXXXX镇约12 km。神华矿区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沿矿区公路向南距XXXX省XXXX市XXXX县XXXXX镇约28km,距北部XXXXX 市东胜区约50km。XXX区东西向有G109国道经过市区,南北向有G210国道、包府公路、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支线四通八达。包头~神木铁路距本矿约10 km。综上所述,矿井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3、井田境界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6月3日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XXXXXXXXXXXXXX,井田面积XXXXXkm2,井田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1185m~940m。各拐点坐标见表。 井田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1 2 3 4 第二章地质勘查工作与开发利用现状简述 第一节开采现状 为了开发利用XXXXX市XXXXX煤矿煤炭资源,受XXXXXXX的委托,XXXXX公司承担了XXXXX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及委托方要求,方案确定矿井生产规模为原煤0.6Mt/a。设计范围包括采矿工程、地面生产系统、总图运输以及相应的公用辅助设施等,并估算项目总投资及预期的经济效益。 方案设计参考依据: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储量核实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查人: 单位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报告提交单位:

目录 1 前言 (3) 1.1 概况 (3) 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 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6) 1.4本次工作概况 (10) 1.5特别情况说明 (11) 2 工作区地质 (12) 2.1矿床特征 (14) 2.2矿体特征 (16) 2.3矿石质量 (17) 2.3.1矿石物质组成 (17) 2.3.2矿石化学成分 (17)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 (18)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19) 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19) 2.5矿床共(伴)生矿产 (20)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1)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5) 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5) 4.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 4.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 4.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27) 4.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27) 5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8) 5.1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28) 5.2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29) 5.3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30)

5.4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0) 5.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质量评述 (32) 5.6探采对比 (32) 5.6.1构造 (33) 5.6.2矿体(层)特征 (33) 5.6.3开采技术条件 (33) 5.6.4勘查工作 (33) 6 资源量估算 (35) 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35) 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35) 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36) 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37) 6.5矿体圈定原则 (37) 6.6采空区边界的圈定 (39) 6.7块段划分 (40) 6.8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40) 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1) 6.10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1) 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41) 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42) 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43) 7.1 市场分析及产品销售 (44) 7.2 矿山改(扩)建设条件分析 (44) 7.3 改(扩)建设方案设想 (46) 7.4 投资及成本估算 (46) 7.4.1 地质勘查及基建投资 (46) 7.4.2 采选成本估算 (47) 7.5 矿床经济概略评价 (47) 7.5.1 评价指标 (48) 7.5.2 矿床开发的经济效果 (49) 7.5.3 概略评价 (50) 8 结语 (51)

环境检测报告

环境检测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监测报告 **监字[2011]第*号 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 2011年2月15日 监测报告说明 1、报告无本站检测专用章无效; 2、报告须填写清楚,涂改无效; 3、监测委托方对监测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监测报告之日起 十日内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4、本报告仅对当日采集样品负责; 5、本报告不得用于广告宣传; 6、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本报告; 7、报告无CMA章无效; 9、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监测站 电话: 传真: 邮编: 地址: 厂监测报告

1、监测目的 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和监督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依据《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年**月**日至**日对**有限责任公司**厂固定污染源进行第*季监督性监测,依据本次监测数据编写此监测报告。 2、监测依据 **监发[2008]**号,关于转发《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省工业污染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监测实施细则》。 国家有关监测分析方法、规范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3、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粉尘、苯可溶物、苯并[a]芘。 监测点位和频率 在各污染源除尘设施后设一个采样点,采样点位符合《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相关要求,每个监测点均采3个样品,具体见表1。 表1 焦化厂污染源废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4、监测方法 废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中方法进行监测,具体监测仪器、监测方法见表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一、矿体厚度计算 1、单工程矿体厚度 a 、真厚度m :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 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 式中: m ——矿体真厚度; 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 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 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 2、平均厚度 a 、算术平均法 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n m n m m m n ∑= ++= 21cp M 式中:M cp ——平均厚度; 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 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

n m l l l l m l m l m n n n ∑= ++++= 212211cp M 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 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a 、算术平均法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 n n ∑= +++= C C C C C n 21cp 式中:C cp ——平均品位; 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L 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 n 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 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c 、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样品的平均品位与矿体厚度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取样间距相等时,应用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m m m m m m m m n n n C C C C C 212211cp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m 1、m 2、……m n ——各取样点的矿体厚度。 d 、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小,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变化较大时, 应用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参照公式9-12):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L 1、L 2、……L n ——各取样点的矿体控制长度(相邻工程取样点间距各一半之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样板(1)

1.临测依据 (1)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桂环管字[1996]58号《关于广西城市环境综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办法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通知》。 2.国家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质量保证 本站持有省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参加监测分析的技术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合格证。样品采集、呆存、贮运、分析全部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所使用的仪器经过省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室内分析采用带标准样测定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结果 4.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1.1监测点位 根据大气监测布点原则及洛西镇城区地形、地貌、面积、气象等各种因素特征,监测点位布设采用《xx 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网格优化布点法。整个城区共设置二个大气监测点位,监测点编号及具体位置详见附表4-1。

表4-1 监测点位表 4.1.2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xx市城区污染情况,确定本次xx市xx镇城区大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微粒物等三项。 4.1.3监测频率 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四个代表时段,即8时、12时、16时、20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次采样0.5小时,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每天采样四次共用一张滤膜。采样同步观测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地面常规气象参数。 4.1.4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见表4-2。表4-2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doc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 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介绍(摘要)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历史 1954年翻印了原苏联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按用途分为开采储量(A1)、设计储量(A2、B、C1)、远景储量(C2)及地质储量;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初步普查前为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探后为开发勘探; 1959年编制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此外,还有地质储量。其中,A1级为开采储量、A2、B、C1级为设计储量、C2级为远景储量,A1、A2、B、C1又称工业储量。 1977年编制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将储量级别分为A、B、C、D四个级别,两总则的内容除了储量分类分级外,还规定了地质勘探阶段(初勘和详勘)勘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指出各级储量比例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床规模、矿山建设规模和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并强调要实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单位的“三结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矿山和勘探区段的选择、高级储量的分布和比例、工业指标以及有关勘探工作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等问题。1983年原地质部搞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时,又划分出了E、F、G三个级别,据全国储委办公室1982-1986年组织的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研究,经过条件的对比,认为其中的E级大致相当1972年两总则中D级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化工部、核工业部等也编制了本部门的规范,大体与地质部的规范相当,只有些个别差异,如,1980年煤炭部曾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将储量分为二类四级,即A、B、C、D级,实际上A级相当于前述的B级,其余各级别也均相应降低一个级别;1980年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储量分为二类五级,眼A、B、C1、C2、D级,其C2+D级相当于前述的D级; 1987年全国储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矿产勘查工作分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将地质勘探阶段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表 3),强调了在地质报告编写中必须增加技术经济评价章节。 1992年编制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将金属、非金属和煤等所有固体矿产包括在一个统一的总则中。将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和尚难利用(表外)两大类,其中,将能利用储量又划分为a亚类和b亚类,前者为目前能利用的,后者为目前暂难利用的,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E5个级别,A 级为备采储量、B级为首期开采依据储量、C级为中期开采依据储量、D级为后期开采依据储量、E级为远景储量。 二、对于我国以往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评价 (一)优点:①门类齐全。我国以前共编制了45个单矿种规范(涉及了84个矿种),从普查到勘探,从野外施工、原始资料编录到地质报告编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还有各专业、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②内容十分丰富。如,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地质研究程度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③易于操作。 (二)缺点:静态性强、动态性差;国家计划性强、注重完成任务,市场经济性差;储量与资源概念模糊,不易与国际对比;行业分工过细,各行其是;注重储量规模,忽视经济意义,工程网度及各级储量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