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篇一】

《水浒传》中家住沂水董店东百丈崖村的黑旋风李逵,就是在今东里镇东安村东北的山里住。书中说伊岭杀四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现在还有几个村名、地名与此事有关,在群众中悠悠流传。

李逵小名叫铁牛,力大无穷,勇猛过人。曾闹过江州,打过清风寨,活捉假宋江,成为梁山泊一员猛将。在梁山,他见兄弟们回家搬来父母,他也想起自己的母亲,哭着对宋江说:“大哥,俺也要把娘搬来孝顺几年!”宋江应允,并说:“路上小心,少吃酒,早去早回。”李逵回家见娘心切,当天就下了山,日夜兼程,第四天晚上回到家。李母盼儿早已哭瞎了双眼,母子相会抱头大哭。铁牛说:“娘,咱别哭了,兄弟们盼咱早上山,咱得快走!”说罢,背起母亲便走。为避开官府缉拿,不走大路,只寻小路,向西北翻过三道山梁,来到三官庙(庙已拆除,现庙碑垒在打虎峪村中桥上)。李母口渴,铁牛放下母亲,并嘱咐在此等候,不要走动。这里树木参天,荒无人烟。铁牛向四周望去,西南不远就是沂河。可怎么取水呢?他看到庙前的石香炉,便用胳膊一夹,直奔

沂河。

李逵母子哪里知道三官庙前是一条虎道,叫虎跑沟;东山有一石洞,叫老虎洞(又名黑虎崖),里面一窝老虎。老虎窝上面有两间屋大小一片石板,叫晾虎台,老虎常在上面玩耍。老虎经常到对面山上寻食。近年来白天无人敢从此路过,何况晚上!李母坐在供桌上,忽然刮来一阵狂风,树叶沙沙作响,接着听到一声震耳的吼叫,李母打了一个寒颤,毛骨悚然,但又看不见,不敢妄动。这时被老虎发现,猛扑过去,张开大口,拖着便走了!

李逵抱着石香炉取水回来,不见了母亲,便大声叫喊,喊声响彻山谷,但只有山间回音。李逵手执腰刀,借着月光在周围寻找。忽然发现血迹,寻踪找去。至半山腰有一山洞,借着从洞顶透进的月光,看到一只老虎和两只小虎正在吃食。又仔细看,只剩一只腿了。李逵怒火万丈,一个箭步冲进洞去,对准老虎就是一刀,老虎闪过,转身向李逵扑来。李逵一闪身,老虎刚落地,李逵的刀插进了老虎的肚子里,顺势用力一拧,复又一刀,老虎丧生。两只小虎想逃,被李逵一刀一个,结束了生命。

李逵知道还有公虎未归,便躲在洞口一旁。稍倾,公虎吼着回洞了。因洞口狭窄,老虎倒着进洞,李逵借机将刀插入老虎肛门,因用力过猛,刀柄也插进去了。老虎猛觉疼痛,往外一窜,腹中带刀逃走。李逵想,此虎也活不了,便不再追。此虎爬上北山,便从悬崖上掉进沟中死去。此处改为虎落北峪村。李逵当即

寻来母亲的残尸,埋在黑虎崖下,痛哭一场,便回梁山了。

李逵除掉老虎后,峪中平安,逐渐有人居住,后建了村庄,名曰打虎峪村。现在,老虎窝、晾虎台尚存,村中垒在桥上的“重修三官庙碑”字迹依稀可辨。

精选古代传奇故事文字版【篇二】

刘基,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民间流传这这样一首打油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诸葛亮大概是小编知道的历最最聪明的人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一双火眼金睛,洞察局势,神机妙算。

刘伯温能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那他也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刘伯温少时有“神童”之名,读书极快,一目七行,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连晦涩难懂的春秋经刘伯温都能参透,说得头头是道。看过两遍之后就能背诵如流,一部春秋经,刘伯温没两天就学完了,学习速度堪比火箭。

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对兵法数学,天文地理更是感兴趣,因而花了大把时间去钻研精通。大家都说他有诸葛孔明之才,刘伯温的名气就这么打出去了。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之名,本着爱才之心将刘伯温请到应天,刘伯温就成了朱元璋的谋臣,如孔明辅佐刘备一般辅佐朱元璋征战天下。

刘伯温根据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的策略,为朱元璋全歼群雄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当时陈友谅正是实力大盛的时候,朱元璋帐下众将意见纷纷,有的说应该降于陈友谅,有的还说应该退守南京,避其锋芒,提议正面迎敌的人寥寥无几。

朱元璋心乱如麻,他看着刘伯温在低头思索,就将刘伯温召进内室之中,询问他的看法。

刘伯温说:“那些提议投降或逃跑的人都该杀,以免扰乱军心。陈友谅那个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但这恰巧是我们的机会,应该趁着他对我们有轻视之意的时候,迅速出击,趁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我们才有胜算的机会。

如果等到陈友谅对我们有了防备之心,此战就不好打了。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朱元璋听完刘伯温的分析,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通透感,于是下定居心倾全力攻打陈友谅。事实证明,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是非常明智的。

朱元璋称帝之后初立的丞相是李善长,有次李善长出了差错,朱元璋想要处罚李善长,刘伯温却建议放李善长一马,说:“他虽有过失,但功劳也是非常大的呀!李善长很有威望,能调和众臣间的关系。”

朱元璋说:“他为了权势屡次加害于你,你为毛还要为他说话?我觉得这丞相之位,你坐着甚好。”

刘伯温叩头谢恩说:“更换丞相是件非同小可之事,皇上你要是把顶梁之木由粗木换成细木,这可是大大的不行啊!”

日后李善长辞官还乡,丞相之位空置,朱元璋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时与刘伯温交好,但是刘伯温依然不赞成。

刘伯温说:“杨宪此人虽有丞相之才,但是却没有丞相的气度。作为丞相,处事应理性,不能掺杂私人感情,但是杨宪做不到这点。”

朱元璋:“那汪广洋此人呢?”

刘伯温摇了摇头,说:“此人的气度比杨宪还要小。”

朱元璋又问:“那爱卿觉得胡惟庸此人如何?”

刘伯温打了个比方说:“丞相就好像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把马车弄翻。”不得不说刘伯温看人之准,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果然起了谋反之心。

于是朱元璋说:“丞相之位,怕是只有爱卿你来担任最合适了。”

刘伯温赶忙跪下说:“我太过嫉恶如仇了,又没有耐心处理繁琐事务。皇上你要是把丞相之位托付给我,我怕是要辜负你的期望了。”

看来,刘伯温拒绝丞相之位完全是因为深知自己的性格不适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