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与人物

成语与人物

成语与人物
成语与人物

成语与人物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

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人物与成语有哪些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瞧(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ī”。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 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个成语及答案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个成语答案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揭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晋景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高山流水(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胸有成竹(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61、悬梁刺股(孙敬、苏秦)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能正确地填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吗?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 82、老骥伏枥(曹操)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 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87、拔山盖世(项羽) 88、侧目而视(苏秦)89、庖丁解牛(庖丁)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 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1.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释义】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语出】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2.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释义】比喻文才很大。 【语出】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3.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释义】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语出】《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4.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5.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释义】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6.江郎才尽--江淹 【释义】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7.七擒七纵--诸葛亮 【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个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个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 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 82、老骥伏枥(曹操) 83、有勇无谋(吕布) 84、阮囊羞涩(阮孚)

成语及相关人物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手不释卷(刘秀)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破釜沉舟(项羽)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1、一鼓作气刿2、一字千金 3、一字之师谷 4、一饭千金信 5、东山再起安 6、图穷匕见轲 7、纸上谈兵8、负荆请罪颇9、卧薪尝胆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备12、孺子可教良 13、四面楚歌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超 16、暴殄天物17、暗渡陈仓邦18、嗟来之食敖19、怒发冲冠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子22、墨守成规子23、病入膏肓24、鸡犬升天安

历史人物成语(word 打印版)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姓名:学号:家长签字: 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 (赵括)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指鹿为马:(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三顾茅庐:(刘备)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1、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12、如鱼得水:(刘备)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13、退避三舍 (重耳)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意思是曹刿作战的道理。 20、千金买骨:(郭隗)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 21、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2、杀妻求将:(吴起)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23、惊弓之鸟:(更羸)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个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100 个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2 24 、墨守成规(墨子) 寸白丁T / \7*r[ \ 、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闻鸡起舞(祖逖) 42 、初出茅庐(诸葛亮) 完璧归赵(蔺相如) 44 、退避三舍(重耳) 乐不思蜀(刘禅) 46 、指鹿为马(赵高) 画龙点睛(张僧繇) 48 、入木三分(王羲之) 讳疾忌医(蔡桓公) 50 、多多益善(韩信) 秋毫无犯(岑彭) 52 、望梅止渴(曹操) 鞠躬尽瘁(诸葛亮) 54 、约法三章(刘邦) 请君入瓮(周兴) 56 、举一反三(孔子) 萧规曹随(萧何、曹 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陆海潘江(陆机、潘 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江郎才尽(江淹) 64 、七擒七纵(诸葛亮) 毛遂自荐(毛遂) 66 、铁杵成针(李白) 莫须有(秦桧) 68 、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曲高和寡(宋玉) 70 、开卷有益(宋太宗 ) 凿壁偷光(匡衡) 72 、刮目相看(吕蒙) 围魏救赵(孙膑) 74 、一诺千金(季布) 杀妻救将(吴起) 76 、前倨后恭(苏秦) 不学无术(霍光) 78 、三令五申(孙武) 呕心沥血(李贺) / ?、.八、』.rRH / .、.80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东施效颦(东施) 82 、老骥伏枥(曹操) 有勇无谋(吕布) 84 、阮囊羞涩(阮孚)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听说关注了淮报教育后,孩子都变成学霸了没关注的还等什么...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tì)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fú坚)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引锥刺股:苏秦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含有“手”的成语: 形容容易:手到擒来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形容慌乱:手忙脚乱 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熟练:得心应手 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形容喜欢:爱不释手 形容敏捷:眼疾手快权力很大:一手摭天

根据意思写成语: 最宝贵的话:一诺千金最无奈的事:木已成舟 最大的浪费:穷奢极侈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孤单的人:孑然一身最好的作品:千古绝唱 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开开心心干干净净明明白白高高兴兴 人山人海:自由自在不闻不问无边无际知己知彼 大名鼎鼎:白发苍苍议论纷纷喜气洋洋虎视眈眈 打扫打扫:商量商量讨论讨论调查调查钻研钻研 斤斤计较:津津有味彬彬有礼栩栩如生蒸蒸日上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不能重复: (恍)然大悟(庞)然大物(潸)然泪下(荡)然无存(惘)然若失(肃)然起敬 深孚众望川流不息分道扬镳雷厉风行旁征博引汗流浃背和颜悦色好高骛远胜券在握发人深省召之即来草菅人命责无旁贷承先启后 望风披靡无耻谰言一古脑儿恻隐之心继往开来(既) 神采奕奕惹是生非素昧平生戛然而止罄竹难书 睡眼惺松英雄辈出欣欣向荣英雄事迹安然无恙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100个)答案 【参考答案】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

成语与相关的人物

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惊弓之鸟(更赢)程门立雪(杨时)毛遂自荐(毛遂)胸有成竹(文与可)草船借箭(诸葛亮)铁杵成针(李白)精兵简政(毛泽东)四面楚歌(项羽)草木皆兵(符坚)赤壁之战(周瑜)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滥竽充数(南郭)老骥伏枥(曹操)逼上梁山(林冲)草船借箭(诸葛亮)明镜高悬(秦始皇)开门见山(寓公)名落孙山(孙山)悬梁刺股(苏秦)班门弄斧(梅之滨)纸醉金迷(孟斧)按图索骥(伯乐)暗箭伤人(公孙子都)百步穿杨(养由基)杯弓蛇影(杜宣)鞭长莫及(伯仲)病入膏肓(缓) 不寒而栗(火纵)车水马龙(马皇后)出尔反尔(孟子)出人头地(欧阳修)唇亡齿寒(宫之奇)打草惊蛇(王鲁)大义灭亲(石鹊)东山再起(谢安)分道扬镳(元志)风声鹤唳(符坚)汗流浃背(曹操)鸡鸣狗盗(孟尝君)骄奢淫逸(州吁)口蜜腹剑(李林甫)口若悬河(郭象)鹿死谁手(石勒)洛阳纸贵(左思)门庭若市(邹忌)南辕北辙(季梁)怒发冲冠(蔺相如)破镜重圆(徐德言)骑虎难下(杨坚)巧取豪夺(米芾)日暮途远(伍子胥)如火如荼(夫差)投笔从戎(班固)兔死狗烹(范蠡)退避三舍(垂耳)望洋兴叹(河伯)嫣然一笑(宋玉)偃旗息鼓(赵云)阳春白雪(宋己)叶公好龙(叶公)夜郎自大(夜郎)一败涂地(刘邦)一筹莫展(蔡幼学)一目十行(萧纲)一窍不通(纣王)一丘之貉(杨恽)一日千里(周穆王)以德报怨(孔子)以身试法(王尊)越俎代庖(许由)亦步亦趋(颜回)易如反掌(褚遂良)朝三暮四(狙公)中流砥柱(大禹)趾高气扬(屈瑕)众叛亲离(邹吁)自惭形秽(王济)捉襟见肘(曾参)鞠躬尽瘁(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精中报国(岳飞)江郎才尽(江郎)凿壁偷光(匡衡)乐不思蜀(刘禅

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

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 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 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 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 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 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 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 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 卧薪尝胆(勾践)

【精选】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1绝妙好辞() 2对酒当歌() 3孤掌难鸣() 4乐不思蜀() 5万死不辞() 6断头将军() 7捶胸顿足() 8初出茅庐() 9倒屣相迎() 10一马当先() 三国演义成语谜 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2()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3()关云长败走麦城4()孔明一气周公瑾 5()用奇谋孔明借箭6()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7()定三分隆中决策8()曹丕乘乱纳甄氏 9()刘皇叔北海救孔融10()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国演义虽是一部文言小说,但文字精练流畅,其中有不少地方夹杂了生动的口语,在民间流传广,影响深。而在书中的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因此有关他们的谚语、歇后语当然也就特别多了。同学可借着这些谚语及歇后语更接近三国演义的人物,了解人物的个性,同时也可认识中国文字、语言的奥妙。 与孔明相关的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2.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 3.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 ( 执法如山 )

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迫不得已 ) 5.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 有借无还 ) 7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8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9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胡涂一时 10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11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12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13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 好沉着 ) 14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5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1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与刘备有关的谚语、歇后语刘备打出“汉室宗亲”的旗号,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对抗,并以“仁厚”、“爱民”来标榜。千方百计搜罗人才,积聚力量,其中不能不有着稍嫌夸张、做作之举。 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上黄鹤楼—胆战心惊。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这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武丁) 17、暗渡陈仓(刘邦、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常识之常考成语及相关人物

常识之常考成语及相关人物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对于行测考试常识而言,提前进行知识积累储备对于大家拿到一个好成绩是非常有利的,下面就中国成语中主人公与其对应故事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