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道功能正常,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治疗14d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静脉营养支持可提高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营养支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99-01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高,身体机能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而伤后吞咽以困难,无法进食,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进展较快,使患者水电解质失调,免疫功能降低,机体耐受力下降,明显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致残率[1]。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疗效。我院对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82例进行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所收治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82例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

昏迷病人的护理常规

昏迷患者的护理 昏迷:是指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情况,病人对语言无反应,各种反射呈不同程度的丧失,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昏迷又分为浅昏迷、深昏迷。常以某些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的存在或消失作为判断昏迷深度的指标。浅昏迷时对强刺激有反应,上述反射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上述各种反射消失。 一.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分泌物残留可发生口腔炎、口腔溃疡。一般1~2次/日,根据患者不同 情况备开口器、漱口液(长用漱口液有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液、1%~3%过氧化氢溶液、1%~4%碳酸氢钠溶液)。 2.皮肤护理:重点是防止压疮,与长期卧床有关。一般2h/次翻身,翻身时不可拖拉 以免擦伤皮肤,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更应注意保护,避免长时间受压,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潮湿后随时更换。定期给予擦浴。保持四肢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及肌肉萎缩,定时做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昏迷患者需长期留置尿管防止尿失禁,故2次/日消毒尿道口, 防止尿道感染。引流管根据不同部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并记录。确保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密闭、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4. 眼部护理:预防角膜溃疡,每日早晚用无菌盐水冲洗后涂眼药膏,并覆以凡士林油 纱,用眼药水交替点眼。 5. 保持大便通畅:3天无大便者,应使用缓泻剂。 二.生命体征的监测:一般来说生命体征可直接反映病人全身状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 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1.体温的监测:(1)体温过高,一般为术后吸收热、感染,神外科患者一般为中枢性 发热或脑干损伤。应及时物理降温并汇报医生。(2)体温过低,一般为休克患者或脑干损伤。应给予保暖并汇报医生。 2.心率、心律的监测: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1)中枢性病变所致的心率 变化:当心率过快时可用胺碘酮等,当心率过慢时可用阿托品、654—2等。(2)心血管病变所致的心率变化:在处理上主要以纠正引起心律变化的原因为主,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考虑补液、输血,而对心排量低的患者则以强心利尿,补液时用胶体为主。。 3.呼吸监测:(1)呼吸过快:一般提示脑缺氧及颅内压增高。(2)呼吸过慢:在机体 代偿状态下,呼吸过慢产生co2蓄积,在失代偿状态下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4.血压的监测:可作为有效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1)血压过高:根据情况可酌情给 予降压药,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2)血压过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首先扩充血容量,再使用升压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并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正常范围。 5. 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双侧等大等圆,位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下直径为2-5mm. 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氯丙嗪、吗啡中毒。单侧瞳孔缩小提示脑疝早期。瞳孔大于5mm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等,单侧瞳孔增大提示同侧颅内病变所致脑疝发生。 三.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昏迷病人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坠积于肺部,可引起坠积性肺炎,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极为重要。

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doc

一、A1?1、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 A.饮食治疗B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C.胰岛素治疗D .合适的体育锻炼E .胰岛细胞移植【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2、甲状腺危象的常见诱因有 A .肥胖 B .感染 C .出血 D .心脏病变 E .突眼【本题 1.0 分,建议 1.0分钟内完成本题】 3、糖尿病的分型正确的是 A.1型,2型,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B .自身免疫,特发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C .正常葡萄糖耐量,IGT,IFG,糖尿病D .正常血糖,IGT,IFG,高血糖E.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本题 1.0 分,建议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4、甲状腺性甲亢中最多见的是 A .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B .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 C .毒性腺瘤D.甲状腺癌E .碘甲亢【本题 1.0分,建议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5、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与免疫、环境有关B .主要见于年轻人C .胰岛素绝对缺乏D .有家族性发病倾向E .依赖胰岛素治疗【本题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6、内分泌疾病中属于功能亢进的是 A .尿崩症 B .糖尿病C.库欣综合征D .呆小症E .黏液性水肿【本题 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D.妊娠糖尿病E.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题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8、Ⅲ度营养不良小儿皮下脂肪厚度为 A .消失 B .<0.4cmC.0.4~0.6cmD .0.6~0.8cmE .0.8~1.0cm【本题1.0 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9、Ⅱ度营养不良小儿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A.5%~10%B .10%~15%C .15%~25% D .25%~40% E .40%以上【本题1.0 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10、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昏迷病人的护理

昏迷病人的护理 昏迷病人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环境要求:清洁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⑵体位要求:取出义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深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⑶促进排痰、呼吸支持:舌根后坠放置口咽通气管;配合气道湿化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加强翻身扣背促进体位排痰;(注意急性期不能过多搬动病人)短期不能清醒者宜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⑷其他:定期做血气分析;使用抗生素防治呼吸道感染。 2、安全护理 ⑴加强看护24h专人守护;加床挡;使用约束带;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⑵禁止使用热水袋防烫伤。 3、饮食护理:供给足够的营养 ⑴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准确记录出入量。 ⑵昏迷超过3-5天给予鼻饲饮食成人鼻饲量2000-2500ml/日(也可根据病人消化情况决定鼻饲量)。 A、确知胃管在胃内,喂食前检查有无胃出血或胃潴留。 B、有胃潴留者,延长管喂间隔时间或中止一次。 C、胃出血者禁止喂食,抽尽胃内容物后按医嘱注入止血药。 D、每次管喂200-400ml,每3h一次,夜间停喂8h。 ⑶如患者意识好转,出现吞咽、咳嗽反射,应及时争取经口进食。 A、从半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 B、抬高床头防止呛咳及反流。 C、入量不足部分由胃管补充 ⑴保持4、加强基础护理 完整。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 ⑵注意五官护理(眼、耳、鼻及口腔),保持皮肤清洁 5、预防并发症 ⑴防止压疮 A、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折。 B、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大小便。 C、减轻局部受压每1-2h翻身一次,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建立床头翻身卡。 ⑵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 ⑶泌尿系感染 A、留置尿管应严格无菌操作。 B、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扭曲、受压、折叠,及时倾倒尿液防逆流。 C、每日冲洗膀胱1-2次,洗净会阴及尿道口分泌物。 D、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舒缩功能。 ⑷便泌 A、加强翻身,定时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 B、2-3天未解大便应给轻泻剂,予开塞露塞肛,必要时戴手套扣出大便。 ⑸暴露性角膜炎:眼睑不能闭合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一、定义: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按受伤部位分为颅和脑两部分,颅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指颅脑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脑脊液。按发病急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裂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脑血肿等。受伤后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思维感觉的障碍。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 一、心理指导: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而清醒病人意识的伤害,疼痛的刺激及伤后可能导致的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燥、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练。 二、饮食指导:持续昏迷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养的供给,鼻饲流质时应少量多餐,每次鼻饲量宜200毫升为宜,宜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丰富的饮食,鼻饲前应证实胃管确是在胃内,避免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伤后

清醒病人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暂禁食,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如有恶心呕吐,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三、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恢复期应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不阅读长篇读物,少看刺激性电影、电视节目,可适当听些轻音乐,以绥解紧张情绪,,对头痛、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员下酌情服用镇静剂及镇静催眠药物,恢复病人常有头痛、恶心、耳呜、失眠等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如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且超过3~6个月仍无好转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四、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肢体瘫痪疾病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平时多饮水,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昏迷病人的护理常规

昏迷病人的护理常规 昏迷:是指意识完全消失,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昏迷又分为浅昏迷、深昏迷。常以某些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的存在或消失作为判断昏迷深度的指标。浅昏迷时对强刺激又反应,上述反射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上述各种反射消失。 一.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分泌物残留可发生口腔炎、口腔溃疡。一般1~2次/日,根据患者不同 情况备开口器、漱口液(长用漱口液有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液、1%~3%过氧化氢溶液、1%~4%碳酸氢钠溶液、口灵)。 2.皮肤护理:重点是防止压疮,与长期卧床有关。一般2h/次翻身,翻身时不可拖拉 以免擦伤皮肤,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更应注意保护,避免长时间受压,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干燥,潮湿后随时更换。每周擦浴一次。 3.各引流管的护理:昏迷患者需长期留置尿管防止尿失禁,故2次/日消毒尿道口, 防止尿道感染。引流管根据不同部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并记录。确保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密闭、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4.动、静脉置管的护理:昏迷患者需长期留置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管输液,故1次/日 消毒更换敷贴,防止脉管炎发生。 二.生命体征的监测:一般来说生命体征可直接反映病人全身状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1.体温的监测:(1)体温过高,一般为术后吸收热、感染,神外科患者一般为中枢性 发热或脑干损伤。应及时物理降温并汇报医生。(2)体温过低,一般为休克患者或脑干损伤。应给予保暖并汇报医生。 2.心率、心律的监测: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1)中枢性病变所致的心率 变化:当心率过快时可用胺碘酮等,当心率过慢时可用阿托品、654—2等。(2)心血管病变所致的心率变化:在处理上主要以纠正引起心律变化的原因为主,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考虑补液、输血,而对心排量低的患者则以强心利尿,补液时用胶体为主。。 3.呼吸监测:(1)呼吸过快:一般提示脑缺氧及颅内压增高。(2)呼吸过慢:在机体 代偿状态下,呼吸过慢产生co2蓄积,在失代偿状态下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4.血压的监测:可作为有效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1)血压过高:根据情况可酌情给 予降压药,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2)血压过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首先扩充血容量,再使用升压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并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正常范围。 5. 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双侧等大等圆,位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下直径为2-5mm. 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氯丙嗪、吗啡中毒。单侧瞳孔缩小提示脑疝早期。瞳孔大于5mm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等,单侧瞳孔增大提示同侧颅内病变所致脑疝发生。 三.呼吸道的管理:由于昏迷病人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坠积于肺部,可引起坠积性肺炎,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极为重要。 1.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凝血块等,一般2h/次吸痰,必要时酌增 减,吸痰管应区分口、鼻腔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 2.应采取侧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一般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第五章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1脑挫裂伤的护理评估 (1)呼吸道有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异物阻塞或舌跟后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2)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搏动。山口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以判断损伤类型,是否有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3)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程度和范围直接相关;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的判断方法有传统分级法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两种。 (4)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动态改变亦能提示损伤程度和预后,人工监测通常依次测定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评估时避免因刺激引起躁动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瞳孔、肢体运动和锥体束征,对颅脑损伤有定位意义和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是要注意病人有无瞳孔异常改变,包括瞳孔的形状大小间接和直接对光反应,并比较,以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同时需了解是否用过影响瞳孔变化的药(6)颅内压增高征:评评估病人有无两慢一高(脉搏﹑呼吸慢血压高,即cushing征),是单项发生变化,还是多项同时发生变化,颅内压急性增高时

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征。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若出现,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预兆,尤其是躁动时无相应脉搏增快,可能已有脑疝存在。与进食无关的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多为颅内压高引起。上后有无头痛呕吐抽搐,有无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表现,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 (7)有无其他合并伤。 (8)个人史评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情况、入院方式﹑疾病史、用药史。 (9)心理社会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费用支付,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0)辅助检查。 2 脑挫裂伤的护理问题 (1)意识模糊—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4)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感染、昏迷、癫痫发作、应急性溃疡。(6)个人能力缺陷。 3 脑挫裂伤急救期的护理措施 (1)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误吸:应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开放气道,用手抠或吸引器清除分泌物、呕吐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饲营养支持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病变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鼻饲给予35例患者肠内高营养支持,观察临床营养表现和测定三头肌皮皱、血浆白蛋白、淋巴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作比较。结果:高营养支持组的临床营养表现和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持胃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提示鼻饲营养是合理、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应尽早进行,同时做好效果监测和相应护理,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修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鼻饲营养 昏迷是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任何刺激均不能使患者苏醒。脑外科常接触到的昏迷患者均为颅脑病变引起。如: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脑出血等。长时间昏迷,常常由于营养供不应求衰竭而死亡。在临床上昏迷超过48 h以上,单纯靠补充液量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昏迷期。及时选择正确的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对维持营养状态、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病互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现就我院从2000年至2005年3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鼻饲营养支持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治疗组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0岁~79岁,平均年龄43.68岁。脑出血24例,重度颅脑损伤1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颅血肿钻孔引流术7例,脑室引流1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0岁~81岁,平均年龄45.98岁。脑出血21例,重度脑损伤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5例,颅血肿钻孔引流术6例,脑室引流9例。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而不能自主进食,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轻重程度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该类昏迷放置鼻饲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根据体重、平时饮用习惯、体内电解质积存量、胃排空时间、胃肠蠕动功能来确定膳食配方各种营养成分和鼻饲量。每个患者确认为重度昏迷后都是以鼻饲肠内营养为主,辅以外周营养,逐渐过度到完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供给时机应于创伤48 h内进行,24 h内开始最为理想,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降低感染发生率[1]。 1.3 鼻饲配方肠内营养以每日机体足够热量为原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分,已达到营养性治疗目的。成人可给稀薄的肉泥、鸡、鱼、肉汤,各种果汁,糖盐水,混合输入或单一交替输入。一般选用50 ml无菌注射器将管饲液经胃管推注,15 min~30 min推完。开始低浓度小剂量,4次/d~6次/d。2 d~3 d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过渡到全量。每天供给量在1 500 ml~2 500 ml(包括外周补液量)。热量25 kcal/(kg·d)~30 kcal/(kg·d)。热量蛋白质比值在150/l~200/l,并保证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食物的选择牛奶、豆浆、鸡蛋、糖、瘦肉、烂饭等。也可选用市用的成品营养素,加用水果、蔬菜、植物油,并予适量的食盐,使配方每日总热量在1 500 kcal~2 000 kcal,合并糖尿病或心、肾病症等,分别以特殊治疗饮食计算食物的营养成分及量调节膳食结构。如糖尿病饮食,低蛋白肾病饮食。

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护理 [摘要]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反射消失,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对其护理除按一般患者护理外,应对其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特别强调把呼吸道的护理、脑脊液外漏的护理、颅内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等为重点。通过对191例该类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施以正确的、系统的、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防止了各种意外的出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护理 昏迷是脑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表现。颅脑损伤可使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受到抑制,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护理不当可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3年来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91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191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岁,脑损伤后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4 h。病种分类为硬膜外血肿52例;硬膜下血肿47例;脑挫裂伤71例;脑出血21例。其中深昏迷33例;中度昏迷89例;浅昏迷69例。手术治疗 109例,保守治疗82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7.9%。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听觉、视觉、痛觉及生理反射,通过呼唤患者观察其有无反应,对简单的命令反应是否存在,压迫眶上神经观察面部表情及肢体有无移动,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发射、吞咽及咳嗽发射等综合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及昏迷是由浅转深,还是由深变浅。 2.2 瞳孔主要观察双侧瞳孔的直径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瞳孔变化是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且伴有呼吸慢,脉搏快,血压升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1]。脑疝发生后,应争取在双侧瞳孔散大前手术治疗,这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疝发生最关键的措施。若瞳孔不圆或是椭圆型或有缺损,常提示为脑干的中脑段受损,若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大小,对光反射无法观察,常提示脑桥损伤,出现后两种改变者一般预后较差。 2.3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反应生命中枢功能及颅内压变化。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升高的早期表现之一,当颅内压增高超过正常界限,脑血流量减少,反射性作用于心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以增加脑血流量[2]。脉搏改变是病情变化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颅内压升高时脉搏表现为缓慢而有力,当脉搏低于60次/min时应提高警惕。呼吸中枢受损,舌肌麻痹,呼吸堵塞均可发生呼吸骤停和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将很快死亡。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颅脑损伤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指导

【颅脑损伤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指导 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我们收治的颅脑损伤有:脑挫裂伤,急、慢性硬膜外血肿,急、慢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受伤后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很多病人都需要住院治疗,部分甚至需手术治疗。除了临床上常规的手术、药物等治疗外,对患者心理的辅导以及功能锻炼都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 提高。如: 一、心理指导: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但对清醒病人而言,疼痛的刺激、伤后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我们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燥,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练。 二、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恢复期应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不阅读长篇读物,少看刺激性电影、电视节目,可适当听

些轻音乐,以绥解紧张情绪,对头痛、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服用镇痛剂及镇静催眠药物。病人常有头痛、恶心、耳呜、失眠等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如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脑外伤后综合症的病员,首先要消除顾虑,放松,要树立信心,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量力而行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于外伤性癫痫的病员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并定期随诊。对于颅骨缺损的病人应保护好颅骨缺损的部位,在适当的时候来医院行颅骨修补。 三、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训练期间需有人在旁边保护。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然后说出生活中实用的单词,如吃、喝、水、尿等,反复强化训练,一直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需要想法。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要注意关闭导尿管,进行憋尿练习。每隔2—4小时,有尿意时开放一次,每次放尿量以200—300毫升为宜。逐渐锻炼其排尿功能,争取早日拔除尿管。平时多饮水,保持尿色清亮,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 出院指导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完整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代谢变化,如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直至几年前神经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才被纳入治疗方案。此后一些研究报道认为,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为此,在充分评估病人的代谢状况之后,应重视改善脑组织及脑外器官组织的氧供,加强营养支持和实施代谢调理,以早期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及减少负氮平衡,有助于改变代谢反应、改善预后和降低感染发生率。营养支持途径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 1营养状况的判定 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是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可以通过病和膳食状况、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4个基本途径进行,主要的评价指标有:1、体重;2、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厚度;3、上臂中部肌肉厚度;4、肌肝身高指数;5、血浆蛋白测定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6 氮平衡。 2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以免发生返流误吸、呼吸道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 2.1 PN可通过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两种途径给予。中心静脉为首选途径,可通过颈外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实施,以后两种为常用。对于某些病人,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适宜的,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其适应症为:1、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不超过2周;2、中心静脉插管难以实施。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周围静脉:长期静脉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需求大于周围静脉支持的安全极限,对液体摄入有限制者。周围静脉插管尽可能采用手臂静脉。 2.2 营养需求 每天补充的能量应在头3天内按146.4kJ/(kg·d),继之以121.336kJ/(kg·d),持续至少3周。要纠正负氮平衡,应按0.2~0.3 (kg·d)的水平补给氮。最佳氮源为L-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之比约为1:2。应激状态下可选用支链氨基酸,可以减少蛋白分解,增加氮储留,促进蛋

颅脑损伤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我们收治的颅脑损伤有:脑挫裂伤,急、慢性硬膜外血肿,急、慢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受伤后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很多病人都需要住院治疗,部分甚至需手术治疗。除了临床上常规的手术、药物等治疗外,对患者心理的辅导以及功能锻炼都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 一、心理指导: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但对清醒病人而言,疼痛的刺激、伤后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我们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燥,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练。 二、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恢复期应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不阅读长篇读物,少看刺激性电影、电视节目,可适当听些轻音乐,以绥解紧张情绪,对头痛、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服用镇痛剂及镇静催眠药物。病人常有头痛、恶心、耳呜、失眠等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如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脑外伤后综合症的病员,首先要消除顾虑,放松思想,要树立信心,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量力而行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于外伤性癫痫的病员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并定期随诊。对于颅骨缺损的病人应保护好颅骨缺损的部位,在适当的时候来医院行颅骨修补。 三、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训练期间需有人在旁边保护。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然后说出生活中实用的单词,如吃、喝、水、尿等,反复强化训练,一直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需要想法。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要注意关闭导尿管,进行憋尿练习。每隔2—4小时,有尿意时开放一次,每次放尿量以200—300毫升为宜。逐渐锻炼其排尿功能,争取早日拔除尿管。平时多饮水,保持尿色清亮,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 出院指导 1:轻型病人应鼓励尽早自理,逐渐恢复活动,劳逸结合,瘫痪病人,肢体放置良肢位、按摩、功能锻炼。失语病人可用口型和发音2种方法训练,由简到繁,反复训练,促使语言功能恢复,学会非语言沟通的方法,; 2:脑挫裂伤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某些症状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请保持乐观情绪,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树立康复信心; 3:颅骨缺损病人要注意保护缺损部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安全帽,术后3—6个月修补颅骨; 4:有癫痫发作这不能单独外出、攀高、游泳、汽车,随身携带病卡,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抗癫痫药2年以上,并教会家属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5:如原有症状加重、头痛、呕吐、切口发炎时及时就诊; 6:3—6个月后门诊复查; 2013..6.16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要点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 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其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等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 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人生命质量的利弊矢系。 (2)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 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颅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鼻腔、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咳嗽、援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柏油样时,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1?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饮水和食物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反应。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

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试题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判断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眼睑淤血 ?B.球结膜下出血 ?C.鼻孔流血 ?D.脑脊液漏 ?E.严重头痛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颅底骨折有脑脊液耳、鼻外漏时,下列错误的是 ?A.应用抗生素 ?B.忌腰穿 ?C.冲洗消毒后用棉球堵塞 ?D.禁擤鼻涕 ?E.床头抬高15°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对于昏迷患者,首要的处理是 ?A.促苏醒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解除尿潴留 ?D.给予充足的营养 ? 15°.头部升高E.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下列神志障碍表现中与颅内血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中间清醒期 ?E.反应迟钝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熊猫眼征”提示 ?A.颅中窝骨折 ?B.颅后窝骨折 ?C.颅盖骨折 ?D.颅前窝骨折 ?E.颅盖线性骨折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脑室外引流拔管正确的是 ?天7~4.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A.

?B.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夹闭引流管3天 ?C.夹管期间注意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D.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也可拔管 ?E.拔管时可不夹闭引流管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7.颅底骨折属于 ?A.闭合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C.青枝骨折 ?D.凹陷骨折 ?E.螺旋形骨折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如果没有休克,应取的卧位是 ?A.去枕仰卧 ?B.斜坡卧位 ?C.平卧 ?D.仰卧 ?E.头低脚高位 (分数:1.00) A. B. √ C. D.

昏迷病人的营养护理

病人的营养规划及需求 神经外科外伤病人在创伤后或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机体呈高代谢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许多 研究表明 ,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能部分纠正病人的代谢紊乱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 ,降低死亡率?既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 病人胃动力下降 ,排空延迟 ,临床上难以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因此早期营养支持治疗通 常采用胃肠外营养,这种观点和营养方法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表明,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 足病人的需求?近年来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得到了再认识 ,因其营养以外的治疗作用而得 到了临床医师的逐步重视和推崇? 一、病人的代谢反应和胃肠道功能的改变 病人在围手术期或创伤早期 ,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能量消耗及需求量增大 ,肌蛋白大量分解 ,机体出现高尿氮和负氮平衡。通常病人的能量消耗为正常的120 %~170 % ,平均142 % ,为正常静息状态下消耗的1 . 0倍~2. 5 倍 ,并受自身基础代谢率、体温、哥拉斯格评分( GCS) 、静息肌张力、活动度、药物、治疗操作、感染的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研究发现 ,这种高代谢状态在伤后 3 d~5 d 达到高峰 ,第 7 天开始消退 ,一般持续 3 周。高代谢反应虽能暂时代偿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但如不及时补充营养 ,体内储存的能量势必会耗竭 ,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等 ,且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从而使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增加。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 ,在早期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 ,不仅可以改善全身代谢状况 ,使体内蛋白保持一定水平 ,改善负氮平衡 ,而且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保护胃黏膜正常结构和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从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降低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由于下丘脑、脑干等神经中枢受损 ,致使胃肠道排空和蠕动功能受抑制。有研究发现 ,脑外伤后 1 周内约 50 %以上的病人胃排空延迟 ,出现胃潴留。GCS评分越低 ,胃动力恢复越慢。严重颅脑损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另外 ,早期使用的镇静剂、肌松剂、抗胆碱药物等均能导致胃动力下降,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在早期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上多主张采用胃肠外营养。但是神经外科病人的消化道多无器质性病变 ,其下消化道功能尚可 ,在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下仅出现短时间的功能障碍 ,其小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能在术后数小时恢复。 二营养供给的原则 1 手术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