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001]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001]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001]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001]

必修一集合与函数

必修二立体几何

必修二解析几何

必修三统计、概率、算法

必修四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姓名:班级:学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教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证明 5.4平移 第六章实数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 9.2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后了解什么叫思维导图,它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2、学生通过学习会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学习。 3、会画思维导图,会把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出来,以 便帮助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思维导图以及它对帮助学习的 意义,教师做适当引导。 2、通过师生共同画一张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知识也能用美丽的图画展显 出来,从中感受发现新大陆般的愉悦感。 2、通过画图方式来学习,学生从中感受图像的美。 四、教学重点 1、什么叫思维导图。 2、会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学习 五、教学难点 把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出来。 六、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展示台。

2、多媒体网络。 七、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思维导图?它对学习有什么帮助?学生通过手上资料,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思维导图及其对帮助学习的作用。 心智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心智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 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作用有: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思维导图是一个类似爱因斯坦,丘吉尔,达芬奇,巴克明斯特·富勒,马克吐温,迪斯尼和大多数的人认为有“伟大的大脑”人使用过的笔记系统。比如最近人们发现了牛顿300年前画的思维导图。它基于你的大脑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去工作的最新研究,由英国人东尼.伯赞发明的一种发散思维导图方式。现在2.5亿人正在使用思维导图,从跨国集团到5岁的孩童,从父母到政府领袖。为什么我要使用思维导图?任何你需要澄清你的思想,组织信息,清晰地沟通或者吸收信息时候,思维导图都可以帮助你。思维导图不会让你偏离那些你曾经使用过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

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活动2 >> 文本案例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教学设计:姜金族【版本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之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函数变化率与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计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并做到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并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提高运算求解能力以及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与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教者使用思维工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率最优化。 【本节知识结构】 图1 知识网

【教学设计导图】 图2 教学构思 课题: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目标分析法、可能性分析法、优先分析法): 首先,确立整体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教者计划把本节课设计成探究课,突出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训练。 其次,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充分考虑多种目标可能性的基础上,优先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以及在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的概念。 2、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会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会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图形结构美,提高学习热情. 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教学步骤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完整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讪讪订」(sss ) 颇边(SAS } 甬边角(ASA) 甬笛迫(AAS) 角平分线上任音点到角前边的距曲相等 尺规择拘 往吏角(SKS) 边为角的对近.揭任至住(AAS ) 拢两的刊蛔 (ASA } 改两务 g 地(河 尸的近相等 对应角相等 史应中技、富和角平分税瞧 直枳梢 百前三角单 旦龄普通二角彩的判曲 法 斜 ( HL ) 全等三角形 已处]两边 店宜免(HL) 边为角的部辿 我已蛆边们对角(AAS ) 考察巍型 尸,知T?_留 找夹已皿的樗(A5A) 全等二痢形的判序 普遍三信形 全等二角形的性质

柚蛀角膨的对应角相等 相角形的X 寸应边成比例 柚CIZ 角形的对应高蔑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1二角形的利阪中线的比警十柑似比 相1蛙玲形的触施堡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雁的周长比等于拇以比 相1以二角盼利斯枳比等干相比的平方 相*:C 角形具有佑谨性 定义 形状相同、对应角帽等、对成边成比例的笏形 比例 两个比值用等的式孑 相似 形状相同 对箱命相等 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 面积比妃对应边出值的平方 周氏比等于对应边之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乂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相似比 表示方法 相似比 两沮对应成比例夹角瑁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询对应相善 具苗普通三翊形的判迳方湛 相似三角形的注康 相{以三角形的判定 普诵三角形 直角二笛形

一条直争边「斜W对稣比例

几何初步 1 线 几何初步和三信形 三角形 -焦*的忤庙 对顶角 内倍角 拜至百吒祐第三条青 传所截 同仿葡 平行线的峻和判定 司旁内角 平行公理8推论 锐舫三角形 裁二常形 到期三角形 枷 核边分芟 等艘三角形 吾谖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曲形的内外佑美蒙 81嵌 四、投影与视图思维导图 g 用光线照射物理,在某 正乂 个平面上彳昌到的影子 由平行的光线照 干仃投就 射防形成的投影 投影 牛 血p 把当 从一点发出的光线 力k 叩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亦町骂 与投影面垂直的光线 止1耕 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投影与视图 视点、视线和盲区 ■ "定义 从某f 角度观察物理所看到的图像 I 主视图 视图 三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三角形相美定义和襟 接 角分类 角形分类 角 角的分类 免的I 十算就做 直蚯射城、蛆段定义 沔条直税料交 相交卖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科目学习的重要阶段,利用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不仅可以为高中数学打基础,而且对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同学们在进入初中学习数学时,可能一时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初中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有可能在于他们并不精读于课本,或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提问题,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再有就是课堂不注重课堂效率,认真汲取老师讲授的知识。阅读理解。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有疑必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抓紧时间问老师和同学,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知识,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立自己的错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小数这一节内容时,通过与同学交流构建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三)知识整合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周长、面积以及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如何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怎样获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复习内容,明确了复习的任务:(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示的意义?(2)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3)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4)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将以上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并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导图有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体会“面在体上”。?( 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引导:小朋友在图形王国里搭积木呢!图里的这些积木块全在小朋友的学具盒里,你能把它们拿出来,按形状分成几类吗?同桌小朋友相互合作分一分。 交流:你分成了几类?(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堂教学,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为本,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导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制作出一个模板。 教师在备课过程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注意到各知识点前后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作出一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一边复习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并板书思维导图的一种形式。 (二)学生模仿画图,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创作灵活,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故而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个性化特征。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有差异,这样思维导图就有利于张扬个性,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三)师生共同画思维导图。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材料,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想法,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因此,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形成较高的实用价值,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思维导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这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 1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内容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及小学数学知识特点的分析,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结合点,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应用模式,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它们的融合。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工具,还是一种形象的知识表征工具。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 多个。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 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 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 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 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 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 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本人在数 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 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 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 一、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在“智慧树”的建构过程中,包含 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 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 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 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1.搭建异中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 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 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 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 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 的清晰认识。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们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实施了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了思维导图的数学思维训练之后,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断地努力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实施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之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整体成绩,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时的思路不够明确,思维方式也缺乏,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思维导图式教学法起到了非常中要求的作用。 一、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利用图形可以更直观、更直白地表达某一观点,解题过程中思路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脑图、流程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类思维发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形技术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对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1]。例如在学习《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彩色的图示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样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见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1、2、3、4、5、6、7、8、9……”清晰认识数字的大小,并能够快速地进行对比和分解,接着,教师给学生们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对应的习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图说明答案。最后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

数学思维导图案例电子教案

数学思维导图 (2012山东高考·满分12分)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 (1)求证:BE =DE ; (2)若∠BCD =120°,M 为线段AE 的中点, 求证:DM ∥平面BEC . [教你快速规范审题]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取BD 中点O 连接EO ,CO CO ⊥BD ―――――→EC ∩CO =C BD ⊥平面EOC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证结论 ―→求证BE =DE ―――――――――――→需证明△ BDE 是等腰三角形 应证明EO ⊥BD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CB =CD ―――――→O 为BD 中点CO ⊥BD ―――→EC ⊥BD BD ⊥平面EOC ――――――→OE ?平面EOC

BD ⊥OE ―――――→△BDE 是等腰三角形 BE =DE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BCD =120°,M 是AE 的中点―――――――→取AB 的中点N , 连接DM ,DN ,MN MN ∥BE ,DN ⊥AB ,CB ⊥AB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证结论―→DM ∥平面BEC ――――――→需证面面平行或线线平行 平面DMN ∥平面BEC 或DM 平行于平面BEC 内的一条线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结合 条件 与图 形 ――→法一 证明平面DMN ∥平面BEC ――――――――――→由面面平行推证线面平行DM ∥平面BEC ――→法二 在平面BEC 内作辅助线EF ∥DM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 DM ∥平面BEC [教你准确规范解题] (1)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接CO ,EO . 由于CB =CD ,所以CO ⊥BD .(1分)

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开心填空。 1. 看图填空并写出算式子。 有()个盘子,每个盘子有()个橙子,一共有()橙子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乘数数都是4,式子可以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 4. 5+5+5+5是()个(),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5.()里最大能填几? ()×5 < 25 5×4 >()+4 16 > 3×() 6+6 >()×3 4×5 >()×3 6×6 > 5×() 6.看图列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得四三()十二三五()五五()()三十六()六十八 ()七三十五()六三十六()八三十二 ()九三十六 三、在○里填上“+”“-”“×” 6○1=6 5○3=2 6○6= 12 3○6=18 5○7=35 2○5=12-2 3○4=6○2 20○2=3○6 四、看谁都算的对。 3×6= 4×5= 6×5= 3×8= 2×9= 2×7= 3×7= 4×8= 4×6= 6×2= 4×5-4= 2×6+4= 4×3-5= 6×6-9= 4×5+10= 五、细心选择 1. 积是18的算式是() A. 9+9 B. 3×6 C. 10+8 2. 5+5+5+4可以用()来计算 A. 5×4 B. 5×4-4 C. 5×4-1 3. 3×3○3+3, ○里填() A. < B. > C. = 4. 6朵这样的花朵有( )个花瓣. A. 30 B. 36 C.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