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开发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开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6851375.html,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开发研究

作者:李军凯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整体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来看,大学生就业的确比较困难,而从大学生个体的就业状况来看,又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相同的就业形势下,有些大学生可以从用人单位中“优中选优”;而有些大学生则根本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很多用人单位也在感叹,要想招聘到合适的人也不容易,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而且招聘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对此,当前研究者们达成的共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当今大学生整体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错位,大学生整体的就业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

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能力在英文中原义是指拥有做某事的素质、技能或才智。1982年,美国管理学家Boyatzis 在Competence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能力是个体产生优异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包含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技能等。本文中,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的潜在特征。这种特征是较为持久的个人行为特征,且与活动绩效有密切关系,能够把表现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别开来。就业能力一词来源于英文employability,也有研究者将其翻译为可雇佣能力、可雇佣性、就业竞争力、就业力等。本文中,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确认并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就业环节、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的若干要素的集合,包含就业观念、自我概念、动机、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特质等内容的总和。

研究设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在北京大学举行招聘会的128家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专业学历需求、能力素质要求以及选拔招聘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策略,以便为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参与本次调查的用人单位性质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军队,其中党政机关占2.3%;事业单位占

8.6%;企业占79.7%;学校、科研机构占7.8%;军队占0.8%。调研单位的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京津地区占63.5%,内地省会城市、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分别占13.3%、9.4%和7.8%。调研单位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其中文化教育行业占21.1%、互联网IT业占18.8%、

工业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均占11.7%,其余还涉及房地产、医药卫生、金融证券、银行、能源、法律以及新闻出版行业。

调研结论与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