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报告

甘州区试验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分析

报告

一、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教学班9,学生人,教职工 31人。教师结构老中青搭配。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近几年获得诸多荣誉,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强化管理,加强班子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任务;以特色品牌活动为突破口,力争把学校创建成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而奋斗。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班级文化建设调查的分析

70%以上的学生还是认可班级有纪律问题需要有人来管理,说明了大部分学生是有责任感、荣誉感的,希望班级集体是一个自制自律的集体;但同时,还有近30%的学生认为制度有待完善勤,有近1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班集体中还有相当学生的责任、荣誉意识淡薄,自制自律意志不强。

大部分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说明学生们对此的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对班规班纪等他律措施规范自己言行有一种积极的心理渴

求。但同时,学生对“相安无事”、“无所谓”的选择比例有相当数量,这说明学生在他律和自律的心理反应上处于矛盾状态,学生自制自律意识不够强烈,自制自律的意志品质有待于进一步培养。一方面是认同学校长期开展的班风、学风建设和行为规范纪律教育,已经接受了学校他律的教育范式;另一方面,表明了某些学生对班级规章制度的漠视,更引起了渴求自制自律学生对班风学风的担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由一个个具有良好自制自律意志品质的学生个体来组成,自制自律意识强烈的集体,往往集体凝聚力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容易达成集体与个人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制自律意志品质,需要建立学校班级的制度文化,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文化来塑造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明学生还是需要他律,需要有制度规范约束,需要不断培养自制自律的品质。这种自制自律品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的说教管理,需要学校班级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需要班级制度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同时也需要榜样引领。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班荣我荣,班耻我耻”,认为一定要有班训、班级目标等,其实学生每当看到教室墙壁上的奖状和黑板上方的班训标语,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和紧迫感,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班的墙壁上用名言警句装扮一下,以此提醒、激励学生学好知识和本领。

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荣誉观、责任观:以班荣为荣、把班级责任当作自己的责任。以教室墙壁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是受学生欢迎的,是教育引导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内心需要有振奋人心的口号或标语,来传导某种经常性的信息,以代替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说教,学生需要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总之,学生需要包括荣誉、班训班风学风、名人名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班级文化要素构成的良好激励氛围,希望自己经常处在有浓郁文化氛围、崇尚荣誉的班集体中,并希望自己被警示、被激励、被鞭策,对荣誉和激励有一种积极的心理渴求。

但是,这种积极心理的背面,隐含着班集体或老师对班级文化能发挥潜化作用认识的缺位,对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的文化影响要素的忽视。

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形态之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打好基础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心理,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指导学生,能使学生将来成熟地走向社会。

师生关系总体上是良好的,绝大部分老师能够尊重、理解学生,宽容平等对待学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能和学生相互交流,需要与教师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而言,目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期盼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需要老师去与学生去共同构建。一般说来,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上他的课、喜欢这位教师的学科,就

会尊重这位教师,理解教师的难处,甚至于会宽容教师的某些过失。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平等相处中,就可能使学生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平等待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人格趋于优化。但是29.21%的比例足以说明师生关系还存在较大磨合空间。需要管理者、教育者引起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随着学生兴趣的分化,学生对同龄人的见解和行为方式在相当大程度上能够辨别。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形成自己的性格、品质,相对来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地位有所降低,但教师的影响作用仍然是重要的。可见,学生对教师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有一定人数是正常的。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去考量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源。为此,我们从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不仅仅希望自己的老师知识能力水平高,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更喜欢风趣、幽默、宽容、有亲和力、有感召力的魅力人格的教师。而我们有的教师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品质。

由此,我们避开社会等其它因素,单就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学生渴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希望教师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人格魅力在课堂中、在生活中、在交流中影响感染学生。教师就要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的品质去影响、去培养学

生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平等待人的品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室墙壁文化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对学生责任、荣誉意识的强化起着正效应的作用。

班级文化还包括班级文体活动营造的活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是由班集体的性质特点决定的。有什么的班集体,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活动文化,反之,有什么样的班级活动文化,就会促进以此文化为特征的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活动文化包括班级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在对“体现班级团结、自主、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的调查中。说明学生对自主参与的班级文体活动有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觉得应该举行的人比较多,占60.66% 。这说明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开展的文体活动过少,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活动愿望。而在平常,这也应引起我们管理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师的思考。作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希望的文体活动是以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体现团结向上精神风貌的班级活动,而不是一直是几个人的英雄主义表演。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来看,要班主任老师能把握活动的主题精神,发挥好对活动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级文体活动在方式上、组织结构上、进展顺序上、活动效果上就会更有灵活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心理品质。

作为班级活动文化的重要阵地的主题班会,在撒播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过程中,也应该引起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起到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其教育的实效性、持久性值得我们思考。一个班集体组织过多次主题班会,却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心灵震撼,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遗憾。因此,建设班级活动文化,无论是对于优秀班集体建设、还是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还是学校德育工作来说,都是当务之急。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心理需要,但从上述一系列的数据中,我们清楚地发现目前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传统色彩重而新课程意识淡薄,班主任不能深深意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新课程理念,没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没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

2. 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警示性的、鞭策性的、引导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学生得不到言语的鼓励,缺乏目标的感召,班级缺乏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3. 班级缺乏师生共同形成的班级目标、班级公约、奖惩规定等规章制度。在这种班集体里,学生缺乏规章制度的强化训练,难以形成责任荣誉感和价值认同感,班级难以成为一个自制自律的班集体。

4. 班级缺乏各种活动文化,学生缺乏参与、合作、竞争、体验、感受的过程,缺乏品尝成功的机会,学生就难以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自立、自理的心理品质,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5. 师生间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平等;生生间缺乏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因此班级缺乏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6. 班级文化内容传统、单一,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化的,开放性的、充满生命力的特色文化。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但我们老师的理念没有跟上,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落后,没有尽快地做好角色转换。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师生关系是主从型,而不是平等型,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更多的是老师要学生做什么,而没有更好地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因此在班级文化失去了师生间的和谐、失去了个性化的班级特色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