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

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

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C 6.B 7.B 8.C 9.D 10.A 11.C 12.A 13.A 14.C 15.C 16.C 17.B 18.C 19.B 20.A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ACDE 3.ACE 4.BD 5.ACDE 6.BDE 7.BC 8.CE 9.ABD 10.ABCE 11.ABDE 12.ABDE 13.ABCE 14.BC 15.BE 16.ACD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五、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 =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1.7=23

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0.2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解:已知:Q=2000+0.2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

根据公式:分别代入: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已知:P+3Q=10,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六、问答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参见教材P23、25)

2.简述供求定理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参见教材P28)

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参见教材

P27-29)

4.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 无限大。参见教材P33图2-7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参见教材P34

5.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

(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

(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

(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

(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参见教材P36-37图2-9

6.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类型:

(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参见教材P40-41图2-11

影响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

(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参见教材P41-42

7.蛛网理论及应用

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

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参见教材P43-47

最新第二章供求理论单选题资料

第二章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 A. 大米价格上涨,使得大米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B. 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 收入水平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 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均衡价格是()。 A. 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 需求超过供给时的价格 C. 支持价格 D. 限制价格 3.均衡价格随着()。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4. 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外均保持不变?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 C.其他商品的价格 D.个人收入 5.当乒乓球拍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乒乓球的需求量( )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变动情况不确定 6. 所有下列因素中除( )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变化 C.消费者偏好变化 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7. 下面( )不会引起某品牌汽车的需求发生变化。 A.汽车生产商极力宣传该汽车的某项特殊功能 B.该汽车价格从每辆10万美元上升到每辆15万美元 C.汽油价格下降 D.该汽车所配轮胎被发现有质量问题 8. 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出现( )。 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 9.下列受需求规律支配的商品是()。 A. 吉芬商品 B. 炫耀性商品 C. 大米 D. 以上都不是 10.如X与Y为相关商品,X价格的上涨引起了Y需求量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互为()。 A. 互补品 B.独立品 C. 替代品 D. 无法确定 11.纺织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 A. 纺织品供给曲线左移,价格上升 B. 纺织品供给曲线右移,价格下降 C. 纺织品需求曲线左移,价格下降 D. 纺织品供给曲线右移,价格上升 12.如某工业品生产者预期该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世界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上涨,该过程中()。 A. 粮食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涨 B. 粮食需求下降引起价格上涨 C. 粮食供给量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 粮食供给量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支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某楼盘30000元/平米很快售完,则该价格是均衡价格。 C.超市里矿泉水价格1元/瓶是均衡价格; D.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15.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应采取哪项相应措施()。 A. 补贴农业生产者 B. 收购过剩农产品 C.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D.对农产品征税 16.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7.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生产成本 2、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 D.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8、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 D.约束性变动成本 9、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 D.期间成本 10、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供求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习题及答案 1.选择正确答案(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 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 (2)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E.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4)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

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A、正; B.负; ; 2.己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4)利用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1)Qd=QS即50-5P=-10+5P 解得Pe=6 Qe=20 (2)同理60-5P=-10+5P 解得Pe=7,Qe=25 (3)同理50-5P=-5+5P 解得Pe=,Qe= (4)答案参教科书第36页 (5)需求变动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也上升 供给变动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 3.假定教材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和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1) 2 3 Q 2 1 2 1= + ? + ? - = ? ? - = P P P Q Q P P Q Q E d

《旅游概论》第二章__旅游简史__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游者,其目的是_________。 2.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时期。 3.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真是写照。 4.在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中,以____________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的倾向。 5.中国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年,现代旅游开始于______________。 6.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选择首先发展____________作为振兴我国旅游业的头盘棋。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三答市场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的总体战略为:“_____________入境旅游,规范发展_____________,全面提升_____________。” 7.“国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旅行社集团的建立,饭店集团的发展,以及跨行业集团的产生,都标志着市场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旅游业很快实现了从______________型向______________型的重大突破。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时是_______。 A 通商贸易 B 宗教朝圣 C 帝王巡游 D 科学考察 2.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_________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客服对远程旅形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 经济 B 技术 C 社会 D 价值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B 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C 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 D 社会闲暇的增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欺负兴衰的变化过程,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________。 A 增长的持续性 B 发展的不平衡性 C 游客的大众性 D 地区的广泛性 5._______,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 19世纪上半叶 B 19世纪下半叶 C 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6.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网上宣传、网上接受预定和电子汇款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旅游销售方式。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 7.________的旅游活动揭开了中华民族旅游的历史。 A 黄帝 B 炎帝 C 秦始皇 D 唐太宗 8.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旅行社”成立于_________年。 A 1923 B 1925 C 1924 D 1927 9.国家旅游局的成立时间是________。 A 1983年8月22日 B 1982年8月23日 C 1982年8月22日 A 1983年8月23日 10.中国企业开办旅游业务开始于_______。 A 1923年 B 1823年 C 1927年 D 1949年 三、多项选择题 1.人类的旅游和旅行活动首先在_________等国家中兴起。 A 埃及 B 巴比伦 C 古希腊 D 中国 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 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 B 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 C 意大利人马·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 D 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 3.关于托马斯·库克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 他是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 B 1851年,他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旅游 C 他是法国人 D 1872年,他组织了第一次环球旅行 4.新中国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_。 A 中国旅行社的成立 B 华侨服务社的成立 C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 D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成立 5.以下关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旅行部”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成立于1923年 B 1924年秋组织第一批旅游团赴杭州游览 C 1925年春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旅行杂志》 D 旅行部于1927年6月重新申请营业执照,单独挂牌,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6.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这几个阶段。 A 萌芽 B 开创 C 改革振兴 D 全面发展 四、判断 () 1、由马可·波罗执笔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 2、世界古代的旅行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 3、世界旅游业一经产生,就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中国的旅游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即得到全面发展,生机勃勃。

供给和需求理论练习题 - 答案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C ) A.张某买了面包 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 C.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 D.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 E.以上都不表示需求 2、需求规律说明(B )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 3、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E.无法确定 4、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 D.化肥价格上涨 E.无法确定 5、供给规律说明(D )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6、需求的减少意味着需求量(E ) A 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不降低 B 仅在均衡价格水平下降低 C 在一些价格水平下降低 D 在大部分价格水平下降低 E 在所有价格水平下降低 7、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8、政府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可能导致( B )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卖者卖出了希望出售的商品 9、均衡价格随着( B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 D ) A. 面粉价格的上涨 B. 果酱价格的上涨 C. 收入的下降 D. 花生酱价格的下降 1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A. 大于4 B. 小于4 C. 等于4 D. 小于或等于4 E. 无法确定 12、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 D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E. 使得均衡数量不变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B ) A.彩电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 B ) 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 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3.假如汽车工人的工资得到较大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将会上涨,这是因为( C ) A.汽车的需求增加 B.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汽车的需求减少 4.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小汽车的需求将:( A ) C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保持不变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汽车的需求增加 5.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6.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9.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0.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11.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D.新房子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12.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 )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13.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A ) A.张某买了5个面包 B.张某没有买面包,买了饼干 C.张某准备买5个面包,但钱没带够 D.面包买1元时,张某准备买4个;而为两元时,准备买一个 14.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 B )A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没有关系 D.不确定

第2章 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经济数学基础第2章导数与微分第一章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第一节典型例题 一、极限计算 例1求极限lim n n n n n →∞ ++ -+ 2 2 1 254 解:原式= ++ -+ →∞ lim n n n n n 2 2 1 254 = ++ -+ →∞ lim n n n n n 1 11 2 54 2 2 = 1 2 例2求极限lim x x x x → - -+ 1 2 2 1 32 解:lim x→1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2 11 1 32 11 12 1 2 11 12 2 - -+ = -+ -- = + - = + - =- →→ lim ()() ()() lim 例3求极限lim sin x x x → -+ 11 2 解:lim x→0 11 2 -+ x x sin=)1 1( 2 sin )1 1 )( 1 1( lim 0+ + + + + - →x x x x x =lim x→0 x x sin2× lim x→0 - ++ 1 11 x= ) 2 1 ( 2 1 - ? =4 1 - 例4求极限lim() x x x →∞ + - 1 1 2 1 解:lim() x x x →∞ + -= 1 1 2 1lim() x x x →∞ - 1 1 2 lim() x x →∞ - 1 1 2 =+ - →∞ -? - lim()() x x x 1 1 2 2 1 2lim() x x →∞ - 1 1 2

经济数学基础 第2章 导数与微分 =+-? ???? ?→∞--lim()x x x 11221 2 lim() x x →∞-1121 e 21?=-e 1= 二、函数的连续性 例1讨论函数?? ???>+=<=0 2100e )(x x x a x x f x 在x =0处的连续性,并求函数的连续区间. 解:因为 a f x x x x ==+=+-→→)0(,1)21(lim ,1e lim 0 ,所以1 )(lim 0 =→x f x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不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 间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0()0,(+∞?-∞.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连 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 三、函数的可导性 例1设函数 f x ax b x x x ()=+>≤???002 若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且可导,应如何选取系数a b ,? 解:因为0 )0(,)(lim ,0lim 0 20 ==+=+-→→f b b ax x x x 所以当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又因为0 )(lim )0()0(lim lim )0(2 000=??=?-?+=??='---→?→?→?-x x x f x f x y f x x x '===+→→+ +f y x a x x a x x ()lim lim 000?????? 所以当a =0,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导.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A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 B A.六类 B.五类 C.七类 D.三类 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 B A.无余额 B.借方 C.贷方 D.借方或贷方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 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D.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 A.重记经济业务 B.借贷方向相反 C.漏记经济业务 D.借贷金额不等 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B

A.借方4500元 B.贷方4500元 C.借方3500元 D.贷方1000元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 C A.账户结构 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 C.会计等式 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D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三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D 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 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 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 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C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 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 B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 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借:银行存款(资产) 贷:预收账款(负债) 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C A.只能在借方 B.只能在贷方 C.只能在账户的一方 D.可能在借方或贷方 某些账户的余额是只可能出现在借方的,比如现金账户。 13、一般来说双重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 )。C A.在借方 B.在贷方

需求理论练习试题——包括答案.docx

第 2 章需求理论练习题 1.选择题 1.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2) ( 1)消费者收入变化( 2)商品价格下降 ( 3)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下降( 4)消费者偏好变化 注释: PPT P13,需求曲线:除价格外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价格 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比。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位置在线上移动,曲线位置不发生变化。 2.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较大的下降,我们可以预料( 4) (1)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 (2)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 (3)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产量下降 (4)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 降注释:详见图 3.如果商品 A 和商品 B 是可替代的,则 A 的价格下降造成(4)( 1) A 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2) A 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 B 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 B 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注释:替代品, A 的价格下降,需求增大, B 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某一行业的许多生产企业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需求都是( 4)( 1)毫无弹性(2)有单位弹性 ( 3)缺乏弹性(4)富有弹性 注释:都是替代品,充分竞争,企业的需求受价格影响明显,交叉弹性大。 5. 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则这种商品的( 2) (1)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2)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3)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4)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注释: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涨,价格上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6. 如果 x 和 y 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则(2) ( 1) x 和 y 是替代品 ( 2) x 和 y 是互补品 ( 3) x 和 y 是低档品 ( 4) x 和 y 是奢侈品 注释:交叉弹性 PPT P40,替代品: Ec > 0 互补品: Ec < 0 。某种其他商品的价格每变化百分之一,会使该物 品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7.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3)

思修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爱国主义 2、“慎独”是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下列体现“慎独”要求的是()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 核心的时代精神() A.改革创新、爱国主义 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C.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D.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5、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的是()

A、文化传统 B、爱国传统 C、思想传统 D、历史传统 6、在当代中国,兴国强国就是要() A.抵御外侮 B.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 息 D.爱好和平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A.爱国主义阻碍个人实现人生价值 B.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C.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无关 D.爱国主义有时会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强大国防 B.强大外交 C.爱国主 义 D.强大经济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微观经济-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定理 2.需求曲线 3.供给定理 4.供给曲线 5.均衡价格 6.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 7.供给的价格弹性 8.需求(价格)弹性 9.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0.需求的收 入弹性11. 恩格尔系数 二、单项选择: 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 D.棉花的价格 2.在下述的原因中哪个不是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4.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A.正 B.负 C.0 D.1 7.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视具体情况而定 8.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9.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和供给减少而上升 10.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不断地降低价格 11.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如图,则( )。 A.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 C.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P A b a c O B Q

计算机原理第二章-综合练习题

第三章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计算机中的数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示方法。 2.原码的编码规则是:最高位代表______,其余各位是该数的________。 3.补码的编码规则是:正数的补码________,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________。 4.反码的编码规则是:正数的反________,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________。 5.一种记数制允许选用基本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________。 6.整数部分个位位置的序号是________。 7.通常把表示信息的数字符号称为________。 8.八进制数的基数是________。 9.7402.45Q 的十六进制数是________。 10.数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形式称为________。 11.在小型或微型计算机中,最普遍采用的字母与字符编码是________。 12.计算机一般都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存储和传送,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3.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是________,小数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是________ 。 14 、二进制的运算规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目前常见的机器编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对 -0 和 +0 有不同表示方法的机器码是________和________。 17.8 位寄存器中存放二进制整数,内容全为 1 ,当它为原码、补码和反码时所对应的十进制真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二进制浮点数表示方法中,___________越多则数的表示范围越大,___________越多则数的精度越高。 19.对于定点整数, 8 位原码(含 1 位符号位)可表示的最小整数为________,最大整数为________。 20.采用 BCD 码, 1 位十进制数要用________位二进制数表示, 1 个字节可存放________个 BCD 码。 21.对于定点小数,8位补码可表示的最小的数为________,最大的数为________。 22.在原码、补码、反码中,________的表示范围最大。 23.浮点运算时,若运算结果尾数的最高位不为 ________时,需要规格化处理,此方法称为________。 24.西文字符通常采用________编码,这种编码用________位二进制数表示。 25.在 1 个字节中存放两个十进制数的编码方式称为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_。 26.浮点运算中的对阶操作采用________右移几位,加上几个________来实现,此方法称为________。 27.浮点运算结果规格化时,尾数左移解决________的问题,右移解决________的问题。 28.逻辑操作是对数据进行按位的逻辑________、逻辑________、逻辑________和逻辑________等操作。 29.补码表示的二进制浮点数,阶码为 6 位,尾数为 10 位,均包含符号位,它能表示的最小二进制数为______________,最大二进制数为______________。 30.浮点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是阶码________,尾数________;除法的运算方法是阶码________,尾数________。 31.大部分计算机在处理数值数据时均采用________数,这种计算机称为________。 32.在计算机中用相同的字长表示二进制数,________数表示的范围比________数的大。 33.数据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其____________又称符号数据,它又可分为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数据。 34.36D 的 8421 码为____________。字符串“ 36 ”的 ASCII 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逻辑运算的特点是只在___________位上进行,_____________位之间不发生关系,不存在___________。 36.模是指一个计量系统的___________,即该系统所能表示的___________,是产生___________的量,在计算中会自动丢失。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中最小的数为()。A.10101101B B.256Q C.ACH D.171D 2.将 -33 以单符号位补码形式存入 8 位寄存器中,寄存器中的内容为()。 A.DFH B.A1H C.5FH D.DEH 3.对 +0 和 -0 表示形式惟一的机器码是()。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真值 4.8 位补码可表示定点整数的范围是()。 A.–127~+127 B.–128~+128 C.–128~+127 D.–127~+128 5.原码 1.0101110 所表示的真值为()。 A. -0.0101110 B.+0.0101110 C.-0.1010010 D.+0.1010010 6.8 位反码可表示定点小数的范围是()。 A.–1~1 B.–1~1-2-7 C.–1+2-7~1 D.–1+2-7~1-2-7 7.在计算机加减法运算中,最常使用的是()。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ASCII码 8.每个字节中可存放()个BCD码数码。 A.4 B.3 C.2 D.1 9.在补码浮点数的运算中,判别运算结果为规格化数的条件是()。 A.尾数最高位为零 B.尾数最高位为1 C.尾数最高位与符号位相同 D.尾数最高位与符号位不同 10.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为()。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ASCII码 11.逻辑运算中的逻辑加是指()。 A.“与”运算 B.“或”运算 C.“非”运算 D.“异或”运算 12.[X]补=0.0000,X的真值为()。 A.1 B.–1 C.+0 D.-0 13.()的编码保持了数据原有的大小顺序。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BCD码 14.若真值X为负小数,则用n位二进制数(含符号位)表示的原码定义为()。 A.[X]原=X B.[X]原=1-X C.[X]原=X-1 D.[X]原=2n-1-X 15.反码的作用是()。 A.作为求补码的中间手段 B.作为求原码的中间手段 C.能将负数转换为正数 D.能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16.国标码属于()。 A.音码 B.形码 C.音形码 D.数字码 17.汉字内码又称为机内码,其编码方法为()。 A.每个汉字或字符大多采用 2 个字节长的 ASCII 码,最高位为 0 B.每个汉字或字符大多采用 2 个字节长的 ASCII 码,最高位为 1 C.每个汉字或字符不能采用 3 或 4 个字节长的 ASCII 码 D.每个汉字或字符只能采用 2 个 7 位 ASCII 码 18.汉字字模码是指()。 A.一种汉字的内码 B.一种汉字的输入码 C.一种用点阵表示的汉字字形代码,属于汉字的输出码 D.不采用二进制代码的编码 19.对于 24 × 24 点的汉字字模码,每个汉字在字库中占()字节。

供求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弹性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程度。 供给:指企业(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判断 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4.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5.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6.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8.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三选择题 1.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