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辣椒分级标准

辣椒分级标准

辣椒分级标准

质量规格

线辣椒栽培技术

线辣椒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线辣椒对土地得要求) 辣椒对土壤得要求并不严格,各类土壤都可以种植。辣椒对土壤得酸碱性反应敏感,在中性或微酸性(PH在6、2~7、2之间)得土壤上生长良好。制种辣椒授粉结实后,对肥水要求较高,最好选择保水保肥,肥力水平较高得壤土。一般砂性土壤易发苗,前期苗生长快,坐果好,但容易衰老,后期果小,如肥水供应不上制种产量低。黏性土壤则前期发苗较慢,但生长比较稳定,后期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有利于制种高产;缺点就是不利于前期精耕细作,比较费时费工。因此选择土壤肥力良好,保水性强,土层深厚得砂壤土,有良好得灌溉条件得地块避免重茬地与砂土地或粘性过重得地块。然后以机械耙地,达到墒情良好,土地平整、疏松,土块细碎得标准。 2、播种(辣椒对温度得要求,尤其就是地温) 辣椒属于喜温作物,种子发芽得适宜温度为25~30℃,温度超过35℃或低于10℃发芽不好或不能发芽。25℃时发芽需4~5天,15℃时需10~15天,12℃时需20天以上,10℃以下则难于发芽或停止发芽。因此播种前对于10cm地温就是多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辣椒生长得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时生长发育受阻,持续低于12℃时可能受害,低于5℃则植株易遭寒害而死亡。种子出芽后,具3片真叶时抵抗低温得能力最强,较短时间在0℃时不受害,这就就是冷床育苗小苗能过冬得原因。 播种前用60+30cm膜行式铺膜机铺地膜,地膜宽幅60cm,地膜应与地面紧贴,膜面平整干净,采光面大,膜行直。北疆地区播种期在4月15日左右,以滚筒式播种机破膜点播,播种行宽幅45+45cm,穴距15cm左右,播种深度2-3cm,上覆2cm厚细土。播种量每亩1kg 左右,因种子量少,要用细土(直径小于3mm)与种子混播,比例为细土:种子=3:1,也可用炉渣或锯沫与种子混播,但应注意,锯沫与种子混播后,如果地温过低,锯沫容易发霉而污染种子,造成烂种。 3、苗期管理要点 1)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苗出齐后,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深度10cm 左右,宽幅 25-30cm,随其生长不断间除弱苗、病苗。至6叶期定苗,每穴留2株壮苗,亩保苗数18000-20000株。定苗结束后进行第二次中耕,中耕深度15-20cm,宽幅30-35cm,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净田间杂草。 2)及时防治地老虎

辣椒雄性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花器形态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5523911.html, 辣椒雄性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花器形态观察作者:马泓曦 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704A及其保持系9704B的农艺性状、花器形态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9704A的株高、株幅、主茎长和侧枝数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9704A花瓣、花萼长度以及花药长、宽均显著小于其保持系,且花药中无花粉粒存在或花粉无活性。可见,9704A在辣椒杂种优势育种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辣椒;雄性不育系;农艺性状;花器形态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02-0050-03 雄性不育是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可育雄性配子体的遗传现象,特别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极大地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交种子纯度。自Martin和Grawford首先发现辣椒不育株以来,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一直成为辣椒育种者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以辣椒雄性不育系9704A及其保持系9704B为材料,比较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农艺性状、花器特性和育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辣椒不育系9704A和保持系9704B,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 1.2 试验方法 2016年4月1日将9704A和9704B定植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大棚中,每个材料种植200株,株行距35 cm×45 cm。于植株苗期(4月1日)和成株期(6月20日)随机选取10株植株,调查其株高、株幅、侧枝数、花蕾大小、花瓣大小等农艺性状和花器形态特征;分别取9704A和9704B的成熟花药各5枚,采用TTC法染色,置于Motic AE 2000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特征;开花时,以9704A为母本,取其他辣椒的花粉与之授粉,观察9704A的坐果情况,6月25日调查果实中的种子数。试验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的比较 9704A和9704B苗期时子叶、真叶形态特征以及植株生长势均没有差异,而成株期时,两者农艺性状具有显著差异。由图1A、B可知,9704A植株营养生长旺盛,株型直立紧凑,不

几种盆栽辣椒生物学特征及性状遗传研究

几种盆栽辣椒生物学特性及性状遗传研究 朱顺莲1,龙明华2,孙立2,武鹏3 ( 1.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3.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摘要[目的]研究几种盆栽辣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 ) 的生物学特性及性状遗传状况。[方法]选用国外引进的4 份珍稀盆栽辣椒 ( P08 - 1、P08 - 2、P08 - 3、P08 - 4) 为试材,观察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它们的性状遗传并选育自交系。[结果]P08 - 1、P08 - 3、P08 - 4 株高分别为15. 1、15. 1 和27. 2cm,株幅分别为29. 5、29. 2 和39. 6cm;果实颜色变化过程分别是: P08 -1 由紫色到橙黄色最后到暗红色, P08 - 3 由乳白色到有紫色晕斑到黄色最后到亮红色,P08 - 4 由乳白色到紫色晕斑到黄色最后到亮红色。P08 - 2 株高、株幅均为42. 6cm,果实颜色变化过程为由茄紫色到绿色最后到暗红色。P08 - 1、P08 - 2 和P08 - 4 自交1、2 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P08 - 3 自交2 代出 现果实无紫色晕斑的植株; P08 - 1、P08 - 2 和P08 - 4 自交2 代种子发芽率为100. 0%、93. 3%、93. 3%,P08 - 3 为78. 8%。[结论]该研究 对丰富国内盆栽辣椒种质资源及盆栽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盆栽辣椒;生物学特性;遗传 中图分类号S64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 - 6611( 2011) 08 - 04467 - 03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rinsic Genetic Law of Potted C. frutescens L. ZHU Shun - lian et al ( Southwest G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rinsic genetic law of potted C. frutescens L..[Metho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4 kinds of C. frutescens L. ( P08 - 1,P08 - 2,P08 - 3 and P08 - 4) were observed,and analyzed their genetics of characters to select the self - bred line.[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08 - 1,P08 - 3 and P08 - 4 were low C. frutescens L. Plants,and their height were 15. 1,15. 1 and 27. 2 cm respectively,their width were 29. 5,29. 2 and 39. 6 cm respectively. The P08 - 1's fruit colour changed from purple to orange,finally turned into red,the P08 - 3's fruit colour changed from milkiness to orange,finally turned into red, and the P08 - 4 's fruit colour changed from milkiness to orange,finally turned into red. The P08 - 2's height and width were all 42. 6 cm,fruit colour changed from purple to green,finally turned into red. P08 - 1,P08 - 2 and P08 - 4 did not separate out other plant in self - descendants, P08 - 3 separated out plant which fruit was not purple. P08 - 1,P08 - 2 and P08 - 4 seed germination rate f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were 100. 0%,93. 3%,93. 3% respectively,P08 - 3's was 78. 8%.[Conclusion]The stud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enrich potted C. frutescens L. germ plasm resource and breed its new variety. Key words Potted C. frutescens 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Hereditary

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精)

辣椒杂志(季刊2005年第4期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 戴雄泽 1,2 刘志敏 1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2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辣椒(Capsi cum annunm L.是茄科辣椒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作物,2n=24。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人欧洲。17世纪,辣椒传入东南亚各国,明朝末年引人中国。辣椒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A 、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蔬菜,世界上有近3/4的人口经常食用辣椒和辣椒制品。辣椒独有的辛辣成分———辣椒素及同系物,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在加工、食品餐饮、医药工业、饲料工业等领域。目前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辣椒素类物质近期研究进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辣椒素及同系物 P.A.Bucholtz (1816首先发现辣椒中的辛辣味能够用 有机溶剂浸染分离,1846年L.T.Thresh 报道分离出辣椒素晶体,并命名为辣椒素,1878年匈牙利医学家 Endre Hogyes 也分离出辣椒素。1930年,E.Spath 和F.S.Darling 首次合成了最辣的混合物。Kosuge 和Inagaki 、D.J.

Bennet 等人利用色谱、 核磁共振等手段详细分析了辣椒辛辣物质的化学组成后发现:天然辛辣物质是由一系列同类物组成,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辣椒素非常相似,称为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现已发现有14种类似物,已定性和分离出了6种不同的辣椒素同系物和一种用于标定辣椒素含量的合成物。辣椒素分子式为C 18H 27NO 3,化学结构式为H 3CO (HO -C 6H 3-CH 2-NH -CO-(CH 24CH =CHCH(CH 32,属酰胺类化合物。 辣椒素同系物结构类似辣椒素,化学结构通式为H 3CO (HO -C 6H 3-CH 2-NH- CO-R ,同系物间R 基不同。 辣椒素类物质主要由69%辣椒素(capsaicin、22%二氢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 和7%的降二氢辣椒素(nordi- hydrocapsaicin 、1%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1%高辣素(homcapsaicin组成。Georgia 大学研究员Anna 收稿日期:2005-10-02 作者简介:戴雄泽(1964-,男,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加工技术研究 Abstract Constituents and characters of the capsaicinoid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tter's research such as its metabolism,content change among different capsicum (peppervarieties or during the pepper's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re reviewed.And its product development in future is also prospected.Key w ords Capsicum (chili,hot,pepepers;capsaicin Scovtille heat unit(SHU

辣椒育种

《育种学课程论文》 辣椒育种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2 月15 日

辣椒育种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辣椒是一种茄科辣椒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本文通过从生产现状、生物学基础、开花授粉习性等方面简要概述了辣椒的特性,以及简单介绍了辣椒的人工杂交制种技术,旨在与读者共同学习关于辣椒的育种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辣椒,育种,开花授粉习性,人工杂交制种技术,种质。 一、概述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明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辣椒在我国南北普遍栽培,南方以辣椒为主,北方以甜椒为主。辣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菜中之首,胡萝卜素含量也较多,还含有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适于生食、炒食,还可加工成辣酱、辣油、辣椒粉。 (一)起源和分布 辣椒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明鉴三大辛辣调料。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辣、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花椒。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常用的“五味”,其中花椒在其中居第二位。而所谓“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又为首。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二)我国生产现状 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也是设施生产的主要蔬菜种类。目前其主要形式有: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中、小拱棚覆盖栽培,大棚覆盖栽培。各种栽培技术目前在各地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山东、河北等地的日光温室主菜区,海南、湛江、北海等地的南菜北运基地,以及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我国辣椒生产现状为辣椒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当前,辣椒生产迅速发展,生产没有操作规程可依,自由式生产导致辣椒产品质量不稳,生产效益下降。生产环

辣椒技术

辣椒春播技术 1、阳畦准备选择土地肥沃,背风向阳,前茬没有栽种茄子、西红柿的地块,建造阳畦。每种植一亩,按用种量150克进行育苗,阳畦应在10平方米以上。施足基肥,大水造墒,并使用少量尿素、磷肥和活性钾肥。因为阳畦密封,不要施用碳酸氢铵、硫酸铵作基肥,以防产生氨气伤害幼苗。对于土壤黏重、透气性差的苗床,可施用一些煤灰粉。 2、种子处理播种前一天将种子充分翻晒,用1500倍液多菌灵、1000倍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1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再用50—60℃温水浸种4小时,沥水后用潮布盖严催芽24小时。 3、播种程序浇足底水,施肥、平整土地—均匀撒播—盖细土0.5—0.8厘米,不要超过1厘米,随后覆上地膜—将阳畦用塑料膜盖严,白天控制温度25℃左右,夜晚12—15℃左右。出苗60—70%后,揭去地膜。注意保湿,可用细喷壶均匀喷水,以提高湿度,切忌漫灌。 4、苗期管理当幼苗3—4叶时,要及时间苗,除去弱苗,拔去杂草。后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病毒灵混合喷施,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保证培育出壮苗、无病苗。壮苗标准: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颜色深,茎叶完整无病虫,根系发达侧根白,定植时8片叶。定植前15天左右(4月上旬),从阳畦顶部放风炼苗,使辣椒苗逐步适应露地环境,为定植做好准备。同时,在定植前给阳畦浇水,以便在移苗时减轻对根系的损伤。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疫病、青枯病、蚜虫、茶黄螨等。防治炭疽病用55℃温汤浸种15分钟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播种,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等防治;防治青枯病,整地时亩施草木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100~150公斤,发病早期及时用可杀得、农用硫酸链霉素等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治参照春番茄特早熟栽培。(江苏省园艺技术指导站(210036)曹光亮) 怎样确定辣椒种子的播种量 辣椒的播种量一般用每平方米苗床的种子播种重量来表示。播种量的多少主要根据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和成苗率的高低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在育苗床内种子的发芽率远比发芽试验的数值要低,而且发芽的种子也不一定都能出苗,在条件适宜时成苗率可达80%~90%以上,在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往往不到50%。此外还应考虑到苗期的病虫害、鼠害、间苗等因素,适当增加播种量。50克种子可出有效苗4000~5000株,一般栽培条件下,每667平方米需用辣椒苗大约4200~8400株,因此每 667平方米需要种子100克左右。

辣椒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何建文1,2姜虹2詹永发2蓬桂华2赖卫2耿广东1*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贵州贵阳) 摘要:按NCⅡ设计,用自育的10个亲本材料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方差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小区产量、挂果数、单果重、果长、果宽、果柄长达到显著性差异,节高和分枝数达到极显著差异。参试亲本中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H089(43.32)和H042025D(31.2),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组合是 H089×H009(40.01),产量最高的组合是H089×H042025D(14.34kg)。 关键词:辣椒配合力农艺性状 Analysis on Combining Ability of main agronomic trait on Hot pepper HE jian-wen1,2,JIANG Hong2,ZHANG yong-fa2, PENG gui-hua 2,LAI Wei2,GENG guang-dong1 (Guizhou Agriculture colleger of university Guiyang,Guizhou 550025,Guizhou Institute of Capsicum Guiyang,Guizhou 550006) Abstract:Ten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25 hybrid combinations from ten inbred line material was analyzed by using NC II design to variance and combining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lant height,Plot yield,Fruit ,mnumber,Fruit weight,Fruit length,Fruit wide,Carpopodium length and h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em height 、Branches per plant. The highest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of inbred lines with tested combination is H089(43.32)and H042025D(31.2),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40.01)is H089×H009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yield(14.34kg/arer)is H089×H042025D. Key word:hot pepper ; combining ability; Agronomic Character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茄科蔬菜作物,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杂交育种是选 育辣椒新品种的主要途径,而杂交育种的关键在于亲本的选择。但是,多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之间不 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有时亲本自身表现良好,但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并不令人满意,而有时亲本本身并不特别优越,但从杂交后的子代分离中,却能选出比较优良的单株。至于杂交组合的优劣,往往要经过几个世代后才能鉴别。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配合力分析,可以对杂交组合的优劣和后代期望性状的出现有大致的估计,对提高辣椒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具有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利用自育的10个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旨在科学评估其育种价值,为有效选择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H224、H137、H089、H204、H042023A、H009、H015、H004、H102、H042025D,本辣椒课题组自育。以H224、H137、H089、 H204、H042023A为母本、H009、H015、H004、H102、H042025D。为父本,通过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 1.2 试验设计方法 田间试验于2009-2011年在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20穴,每穴2株, 株距28cm,行距60cm,用信封纸套袋杂交,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 1.3 数据调查 田间记载随机抽取10株进行农艺性状分析,观察其株高、节高、分枝数、果长、果宽、果柄长、果肉厚、单果重、单株挂 果数、并计算小区产量。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由EXCEL和DPS7.5完成。 基金支助: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贵州分项“干辣椒品种优化及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03025);贵州省攻关项目“辣椒抗性资源的筛选鉴定及利用研究”【黔科合NY字[2011]3029号】;贵州省农科院专项基金项目“贵州辣椒配合力及SSR标记分析【黔农科院专项[2009]018号】作者简介:何建文男学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辣椒遗传育种研究 Email:hejianwen1022@https://www.doczj.com/doc/945523911.html, 通讯作者:耿广东男博士教授从事蔬菜教学及科学研究Email:gengguangdong@https://www.doczj.com/doc/945523911.html,

辣椒酱的生产工艺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制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传统的辣椒制品较为单一,配料粗放,质量指标不稳定。笔者采用辣椒及天然香辛料等物质,经过精细加工做成的辣椒酱产品,在辣味、营养成分、浓稠度及色泽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其制作工艺技术和要求如下: 一、工艺流程 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 水→香味料增稠剂----→辣椒酱----→香辛料---→脂香料---→甜味料---→着色剂 煮沸↑ 辣椒坯磨碎 加热加热冷却 ---→助鲜剂、酸味剂---→防腐剂---→包装→成品(辣椒酱) 检验 二、工艺技术 1.原料处理。①辣椒坯。选用新鲜红辣椒,加工腌制成熟后磨成酱状备用。若用干辣椒、咸辣椒片、辣椒粉等代替,应按新鲜辣椒的质量标准调节配比。②花生酱。应选用优质纯花生酱,也可用花生仁焙炒去皮后磨成的酱。③甜味料、助鲜剂。甜酱、砂糖或两者的混合物均可作为甜味料,助鲜剂常用味精、呈味核苷酸等。④油。最好用芝麻油,因芝麻油香气足,维生素C含量较高,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利延长辣椒酱的保质期。⑤其它原料。鲜辣味粉、柠檬酸、高粱酒、红曲、山梨酸钾(有效浓度为0.07%~0.08%);新鲜的大蒜、生姜,若无鲜品可用酱制品或干粉代替。此外,在原料中加入1%左右的香葱,品质和风味将更佳。 表1.原料配方(%) 原料配比原料配比原料配比 辣椒坯70 助鲜剂0.7 高果 2.2 花生酱7 大蒜 2.5 芝麻油7 甜味料 6 生姜 2.5 山梨酸钾0.1 2.制酱操作。①加热煮沸。根据具体原料、设备、工艺技术的控制情况在升降夹层锅内加入原料总重20%左右的水,再开动搅拌机,加入香味料、增稠剂,充分混和均匀后,再将磨细的辣椒酱加入,继续搅拌,加热至80℃左右,保持5~10分钟后,再依次加入香辛料、甜味料、着色剂、助鲜剂和防腐剂,一般每锅操作时间为1~1.5个小时。②出锅冷却。将加工成熟的辣椒酱乘热出锅,一般盛放在清洁、消过毒的铝质或不锈钢容器内,及时运送至贮藏或包装车间,冷却备用。③取样检测。将冷却的制品按要求取样检测,质量指标只能高不能低;有指标不合要求时,必须检查原因,及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保证产品品质,直到检测合格才能包装。 三、质量标准及包装 本品尚无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般都以地方或企业自定标准,其标准参考如下: 1.感官鉴定。色泽:柠褐色、微红、有光泽。香气:辣椒酱香浓郁,且无其它不良气味。口味:鲜而带甜,酸辣适宜。形态:纯正稠腻,稍有籽粒(若经绞体磨细则更佳)。 2.理化鉴定。水分≥65%,氯化物≥7g/100ml,总酸≥1.2g/100ml,总固形物≥30%。 3.卫生标准。同酱类。 4.包装。辣椒酱一般有3种包装形式:5kg或10kg桶或坛装,230g或350g瓶装,100g 或150g的塑料质膜及锡箔制成的袋或牙膏管装。 四、注意事项

辣椒育种技术

辣椒育种技术 辣椒包括甜椒Capsicum spp.是茄科辣椒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作物2n=24。果实富含辣椒素、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果实可炒食、盐腌制酱或碾成辣椒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一、辣椒的种质资源及分类辣椒属目前确定的植物种类为27种其中已利用的12种未被利用的15种。主要栽培种有5个一年生椒辣椒属中分化最多灌木椒亚马逊椒长柄椒毛辣椒1923认为一年生椒和木本椒是同一个种分为5个变种樱桃椒类朝天椒类簇生椒类长甜椒类我国辣椒主要品种资源有湘潭迟班椒、云阳椒、潘家大辣椒、中江猪大肠辣椒、华椒17、21牛角椒、伏地尖、河西牛角椒、窑嘴大辣椒、羊角辣椒、雷阳大辣椒、矮脚黄、华椒1号、华椒2号、汉川椒、保加利亚尖椒、矮树早、枞阳“二垄”椒、三洲辣椒、海花3号、农大40、吉农方椒、红旗方椒、茄门、吉椒2号、麻辣三道筋、于洪早椒、同丰16、同丰19、同丰37、大同5号、选丰46、包子椒甜椒、铁把黑甜椒、巴彦大辣、双富大辣椒、铁皮青大辣椒、一窝猴小辣椒、线辣子、中子粒、8819、二金条、皇椒1号、攸县玻璃椒、邵阳朝天椒、虹豆辣湘西长线椒等。二、育种目标 一丰产性高产一直是优良辣椒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丰产性是受许多性状影响和制约的数量性状其中最直接的受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辣椒的单株产量取决于花数、坐果率、单果重、采收期同时还受株型、叶量、光合效率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病性等因素的制约。国外多数研究认为配制杂种一代要以果数型作母本、果重型作父本产量优势才最大。二抗病性病害是造成辣椒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的主要因素。 1、抗病毒育种病毒是辣椒病害中较严重的病原发病植株表现为花叶、叶片皱缩、畸形、鞋带状严重的植株矮化甚至引起系统坏死导致辣椒产量严重下降以致失败。1973曾报道两次接种病毒的实验结果辣酱椒因接种SLTMV分别减产38%和22%甜椒因TEV分别减产23%和21%因CMV分别减产97%和61%。由于世界各国病原病毒发生情况不一致故抗病毒育种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国以TMV和CMV发病率高危害最大故抗TMV和CMV是我国现阶段抗病育种的主攻目标。 2、抗疫病育种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在辣椒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在各个器官上均可发生寄生。“八五”期间我国已将抗疫病作为辣椒抗病育种的目标。我国当前种植的尖辣椒一般抗病性较强甜椒多不抗病染病轻的品种有长春尖椒、日本黑椒、保加利亚辣椒、茄门甜椒、牟农一号甜椒、细线椒等。 3、抗其他病害育种经过研究国外育种工作者在野生资源中发现了抗白粉病、黄萎病、番茄斑枯病、细菌性斑点病、果腐病等抗病材料。针对这些病害开展抗性育种也应是某些地区的育种目标。另外青枯病、疮痂病、炭疽病等也是辣椒的重要病害抗病育种也应注意。三 品质 1、果实的营养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干物质的含量、矿质营养元素等主要决定着辣椒的营养品质。我国“八五”期间育成的辣椒品种要求维生素C含量每100g鲜重高于70mg甜椒维生素C含量每100g鲜重高于65mg。 2、果实的辣味和风味辣椒的辣味由辣椒素引起辣椒素含量是辣椒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不同的辣椒品种其辣椒素含量差异比较大。辣椒的风味是由果实中几种数量很少的芳香物质所致。甜椒的重要风味成分是2-异丁基-3-甲氧基丙嗪这种成分极香在果实的外皮中浓度最高横壁和胎座中较少 种子中没有。热处理会破坏部分风味成分。 3、果实的商品品质商品品质由单果重、果长、果宽、果肉厚及可食用比率等构成。一般果实较大、形状及大小较一致、具光泽、质地紧密、果肉厚的辣椒耐运输较抗果顶腐烂病。四熟性为了达到周年均衡供应辣椒生产也要求早中晚熟品种配套。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蔬菜春淡季明显早熟辣椒效益好育种工作者曾把早熟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但是早熟品种由于主要强调早相对忽略了生

辣椒杂交制种程序

辣椒杂交种子的繁制与杂交制种 一、辣椒杂交种子的繁殖 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 1.辣椒花的异交性辣椒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交为主,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不同的品种,甜椒类型,花柱短,其天然杂交率在5%以下;辣椒类型的品种,花柱长,天然杂交率高于20%。在开阔地区,辣椒最小的安全隔离距离是150米。由于辣椒的异交率较低,即使是其他方法制种如雄性不育的利用,也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2.繁殖系数高一般杂交一朵花,辣椒品种可以获得80-200粒种子,甜椒类型可得200粒以上种子。商品辣椒的种植,农户每公顷用种量少,一般每公顷只需要450-600克种子,目前辣椒杂交育种仍以两自交系杂交为主,人工去雄仍是杂交制种的主要手段的原因。 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 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均采用每畦栽两行的方法。垄的取向,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易于排水和灌水,尽量避开强光辐射,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畦面的宽窄,通常要根据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对母本熟性早、生长势一般、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种,包沟包畦宽在1米左右较好;母本生长势强且不易坐果的品种,则畦面特别是沟要适当宽一些,宽度可在1.5米左右。株距同样要根据母本的性状而定。 2.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授粉结束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种子的千粒重。一般授粉期在30天左右,授粉结束时,辣椒已进入结果盛期,单株坐果数很多,前期果较大,后期果偏小,总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后期果种子发育不好,声效种子数不多,种子千粒重偏低。 二、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 授粉操作包括采粉、选花、去雄和授粉等过程。 经观察和研究,去雄授粉后坐果率最高和单果种子数多的花蕾层次是2-6层,7-9层花的坐果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开花集中,便于授粉,也是辣椒杂交授粉的最佳授粉层次;4-6层花不仅坐果率高,而且单果种子数较多,种子千粒重大,占单株产量一半以上,是制种的关键时期;8-9层花也是构成单株产量的主要部分。主枝花和侧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授粉后,2-7层主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都高于侧枝花。 目前,我国各制种基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整枝方式。海南制种基地,打部分侧枝或不打;北方基地以主枝花蕾授粉为主;而华东地区大棚栽培基地,一般不打侧枝,侧枝花授粉也成为制种的一部分。 授粉时期与制种产量经多年摸索,海南的授粉期是11月至翌年2月,最佳授粉期在12月;山西的最佳授粉期是6月底至7月上旬;华东地区的最佳授粉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东北和西北的最

农艺性状指标

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1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4)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4)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5)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6) 3.2 学位论文 (7)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7)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8)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8)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9)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9)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9) 3.3 中文会议论文 (10)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0)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1)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1)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2)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2)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3) 3.4 外文期刊论文 (13)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14)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14) 3.5 外文会议论文 (14) I

辣椒品种

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 年时,就已生长在大陆上。考古学家估计,公元前5000 年,玛雅人开始吃辣椒。很久很久以后,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了辣椒,把它带回了西班牙。辣椒几乎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但是,这对于遥远的古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进入中国。辣椒产业相较其他蔬菜产业,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生产产值上讲,都走在前列,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全球辣椒种植已过5000 万亩,年产量3700 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在我国,辣椒种植超过2000 万亩,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占我国蔬菜面积的10%,仅次于我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经济总产值超过700 亿元,产值和效益位居蔬菜作物之首。由分散生产向集中性规模化,形成六大产区:1、南方冬季辣椒北运主产区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类型: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灯笼形甜椒、泡椒、圆锥形甜椒2、北京、山西、内蒙古及东北露地夏秋辣椒主产区地区:延庆、张家口、大同、承德、赤峰、开鲁和东北三省类型:黄皮牛角椒、厚皮甜椒、金塔类型干椒、彩椒

3、高海拔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等夏延时辣椒主产区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类型:线椒、螺丝椒、厚皮甜椒、泡椒、干椒、牛角椒 4、湖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嗜辣地区的小辣椒、高辣度辣椒主产区地区:湖南的攸县和宝庆,贵州遵义、大方、花溪和独山,四川的宜宾、南充,湖北的宜昌,重庆的石柱类型:线椒、条椒、干椒、朝天椒、羊角椒 5、北方保护地辣椒生产区

地区:山东、辽宁等华北地区类型:厚皮甜椒、早熟甜椒、黄皮牛角椒、大羊角椒、彩椒6、华中河南、安徽、河北南部、陕西等主产区地区:河南、安徽、河北、陕西等类型:朝天椒、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泡椒、黄皮牛角椒、甜椒全国较著名的辣椒产区有河北省的鸡泽县和望都县、河南省的清丰县、陕西省的扶风县和眉县、甘肃省的甘谷县和武山县、湖南省的隆回县和龙山县、云南省的丘北县、江西省的永丰县、贵州省的遵义县等。一、市场信息1 干辣椒分布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 万hm ,其中会泽县3300hm 、产量1000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 万hm 、总产量5.4 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新疆制干辣椒2.67 万hm ,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400hm ,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铁板椒、美国红、金塔、益都红等。内蒙古制干辣椒2.7 万hm ,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奈曼2 2 2 2 2 2

食品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测定操作规程

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操作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产品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测定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室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保证公司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检测结果准确。 2 范围 第一法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辣椒油树脂、辣椒及其为原料生产食品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辣椒和辣椒精油中辣椒素类物质总量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法 3 依据 GB/T 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NY/T 1381-2007 《辣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831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附录A.3。 4 实验原理 试样经甲醇溶液提取,过微孔滤膜,进样,用反相色谱分离,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5 仪器和设备 5.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5.2 天平:感量±0.0001g、±0.01g。 5.3 超声波提取器。 5.4 组织捣碎机、电动粉碎机。 5.5恒温水浴锅。 5.6 滤膜:0.45μm有机滤膜 6 实验步骤 6.1 样品制备 6.1.1半固态、固态样品 取一独立包装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静置,取上清液。 6.1.1液态样品 取一独立包装样品,将样品振摇1min,使其混合均匀。 6.2 操作步骤

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精确至0.001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20mL,在55℃水浴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30min,然后放入冰水浴中冷却20min,收集滤液。将滤渣连同滤纸重新用2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后重复上述步骤,收集滤液。再加入甲醇10mL重复一次。将三次收集的滤液合并至50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经0.45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 (1)火锅底料类称取3g左右,定容于50mL容量瓶; (2)辣椒段、粉等(二荆条、新一代等)称取1g样品,定容于50mL容量瓶。 (3)辣椒油树脂、水辣粉等称取0.5g,定容于100mL容量瓶。 注:对于含水量高的样品,过滤时加入无水硫酸钠1-2g。 7 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C18色谱柱(250mm×4.6mm),粒径5μm。 流动相:甲醇+水=70+30,用前过0.45μm滤膜,脱气。 流速:0.8mL/min。 检测波长:280nm。 柱温箱温度:30℃。 8 试液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试液在7 色谱条件下测定,做单点或多点校准,以峰面积积分值定量。 9 结果计算及表述 试样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单位以mg/g表示,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W= A×V×ρs m×A s×1000 A—试样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峰面积积分值; A S—标准工作溶液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峰面积积分值; ρS—标准工作溶液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ug/mL); V—试样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11 斯科维尔指数(SHU)的计算 斯科维尔指数X的计算如下: X = W×0.9×(16.1×103)+ W×0.1×(9.3×103) 第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辣椒为茄果类蔬菜.为”辣椒”和”甜辣”,人们习惯以有无辣味将辣椒分又根据辣味的轻重分为“辛辣椒”和“微辣椒”。 辣椒是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和调味品,甚至已成为部分省(区)人民的特殊嗜好,井逐步遍及全国城乡.辣椒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测定,辣椒果实中含有的增生素A、B高于黄瓜、番茄、茄子等果莱类.特别是维生索C的含量比以上菜类高4-7倍,每100克鲜辣椒含维生素C170-360毫克,最高可达460毫克.辣椒作为调味品,是因为辣椒中含辣椒素,少量食用,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而且还有驱寒除湿、舒血活络等药用功能,对关节炎、冻疮、青蛇咬伤、腋臭等也有一定疗效,因此被誉为“健康食品”。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县辣椒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在种植模式上,以地膜辣椒为基础向大棚辣椒发展,并且还打破了原来单一的以菜椒为主,逐步规模发展三樱椒.为了配合我县辣椒生产,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的需要,重点介绍地膜辣椒,秋延后大棚辣椒及三樱椒的栽培技术. 二、辣椒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辣椒的形态特征 1、根:辣椒主根不很发达,根量少,入土浅,根群一般分布在25~30cm深的表土层中,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由于主根被切断,主要根群仅分布在10~15cm厚的土层内。根系的再生能力弱,茎基部不易发生不定根。为此,在育苗移栽时应尽量采取护根育苗。 2、茎:辣椒的茎木质化,较坚韧,可直立生长,在栽培中不需支架。根据辣椒的分枝结果习性可分为无限分枝与有限分枝两种类型。目前我县生产中的辣椒大都是无限分枝类,即当主茎长到7—15片真叶时,茎端开始形成花蕾,以后逐渐长出侧枝和二杈分枝。习惯上把主茎上结的第一个果称为“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