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内镜下鼻窦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鼻窦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鼻窦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鼻窦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大作业

学习中心:重庆专业:护理学

学生姓名:丁红学号:10114510701289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内容提要:

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传统护理及系统化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8月至2011年08月实施鼻内镜手术病例490例。490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245例,采用系统化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制定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重点及措施、出院指导;对照组245例,采用常规护理。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有效率及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组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效率为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其手术前后的各种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机会。所以为了提高疗效,根据术后恢复的不同阶段开展规范化的护理及随访非常重要。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护理

1 绪言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消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清除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粘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把以往根治性或者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鼻内镜手术的目的:1.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2.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对局部生理功能

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彻底治愈,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手术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的疗效。特别是手术后的鼻窦冲洗尤其重要,它能有效地去除干痂,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收缩水肿组织,更加有利于鼻腔和鼻窦的充分通风和引流,从而大大缩短术后治疗时间。系统的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缩短手术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重点探索系统化、标准化的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研究类型

本研究属于病例对照研究。

2.2研究对象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08月实施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490例。其中标准组、对照组各245例。男259例,女231例;年龄9~14岁38例,19~50岁289例,60岁以上163例。22例采用全麻,余均采用局麻。随机分为两组,年龄、性别、侧别无差异。

纳入标准:所有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含I型、II型、III型),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排除标准: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颅底手术、鼻腔泪囊造孔术。

诊断按海口标准(1997年)。

(一)慢性鼻窦炎的分期依据:病史、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

(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型与分期(一侧别计,前后筛窦分开)

I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

1期:单鼻窦炎

2期:多鼻窦炎

3期:全鼻窦炎

II型: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

1期:单鼻窦炎伴单发性鼻息肉

2期:多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3期:全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III型:全鼻窦炎伴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2.3.1 首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08月实施鼻内镜手术所有例。

2.3.2 随机分为两组:

(1)标准组(系统化护理组) :选取严格执行系统化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制定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重点及措施;出院指导的病例245例。

(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取245例行常规护理的病例。

2.3.3 整理并统计男、女性别及各年龄阶段病例数及各种麻醉例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3.4 用统计学工具计算出各种数字得出结果。

2.3.5 翻阅文献讨论并得出结论。

2.4研究工具

资料收集工具: 查阅病历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评定标准(一鼻内窥镜鼻腔检查为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术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改善,鼻内镜见术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内镜见术腔连粘,窦口狭窄或闭塞,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2.5资料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x2检验和t检验,比较标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3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样本量490例。男259例,女231例,年龄9~14岁38例,19~50岁289例,60岁以上163例。22例采用全麻,余均采用局麻。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1 。

表1 一般资料

项目标准组对照组x2 值/ t值p

人数245 245

男性136 123 x2=1.38 P>0.05

女性109 122 x2=1.38 P>0.05

19-50岁136 153

60岁以上91 72

3.2两组有效率人次比较(见表2)

标准组有效人数241人,对照组有效人数186人,标准组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有效率比较

项目标准组人数对照组人数x2值p

例数245 245

有效人数241(98%) 186(75%) 55.10 p<0.01

3.3两组无效率人次比较(见表3)

标准组无效人数4人,对照组无效人数59人,标准组无效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无效率比较

项目标准组人数对照组人数x2值p

例数245 245

无效人数4(1.6%) 59(25%) 55.10 p<0.01

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人次比较(见表4)

标准组并发症发生人数8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人数68人,标准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项目标准组人数对照组人数x2 值p

例数245 245

并发症发生人数8(3%) 68(27%) 56.06 p<0.01

4 讨论

4.1 总结讨论

现代鼻内镜手术基于对鼻窦微观解剖的重新认识,强调手术的重点是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阻塞并尽力保护黏膜以便恢复引流[6]。所以手术达到了既精确、彻底地清除病灶又恢复功能的双重目的[7]。鼻内镜手术对护理配合要求较高,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新知识、

保证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转;在连接鼻内镜系统设备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碰撞、跌落等损坏,鼻内镜导线和冷光源导线弯曲角度要>90°,最好无角度环形弯曲直径>15 cm[8],避免折断光纤;鼻内镜镜头有雾气或血迹时可用0.5%碘伏棉球轻轻擦拭镜头,以保持良好的显像效果,从而保持手术野清晰;鼻内镜手术器械手术后要认真清洁、保养,专人保管避免遗失和人为的损坏,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

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大大的降低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与传统护理相比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王翠莲[9]通过探讨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后得出结果: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与我们统计的结果基本相同,可见鼻内镜围手术期标准化护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曹翠霞[10]等通过对586例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认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和护理是一整套的综合性的过程,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第一步,而术后的精心护理同等重要,尤其是病人出院时向患者宣教术腔定期清理的方法和必要性,以及让患者按时复诊极为重要。这对提高手术的治疗果具有重要意义。这与我们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所以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统一的规范化鼻内镜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进而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整体效果。

4.2 术前准备及护理制定有预见性护理措施

4.1.1鼻内镜手术虽具有视野清晰、病变清除彻底、损伤小、比较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为2%~17%[1]。常见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鼻出血[2]。另外,既往手术类型、次数、解剖标志的破坏亦可增加并发症的机会。曾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和有多次手术史的患者有更多的出血倾向。因此我们针对患者手术部位、既往史、手术次数等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目标的实现。

4.1.2重视心身整体护理,针对不同年龄、具体心理问题做好细致的心理疏导:有反复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常有恐惧心理;高龄患者因自身血管弹性差或动脉硬化、精神紧张易引起血压升高;儿童抗拒心理强,不愿配合手术等。针对上述护理问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进行术前教育。不仅从手术目的、意义、安全性、如何配合手术等方面进行宣教,还通过播放内镜手术录像、请有此经历的患者现身讲解等,使患者易懂、易明、易接受,取得良好效果。

根据全身情况、心理状态,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进行卫生宣教。如术前注意防止受凉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对老年患者注意照顾饮食、起居,及时监测血压;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4.1.4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注意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

以帮助判断术中是否有出血倾向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协助进行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检查。

4.1.5术前7d口服广谱抗生素及局部用皮质激素喷鼻,1/日,术前3d使用止血剂及鼻腔冲洗。术前0.5 h,肌肉注射立止血1 kU,手术开始后静脉通道滴壶加入立止血1 kU静脉输注。

4.1.6防止鼻腔鼻窦的反复感染:病原学研究发现,中鼻道前端副鼻窦引流道首先接触呼吸气流,易于细菌及变应原颗粒沉积,致局部反复感染,继而发生鼻窦内炎性病变。为预防感染,术前除使用抗生素外,应做好院内防感染管理,术前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并行复方硼酸钠液漱口3次/d.

4.3 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通常具有紧张恐惧的情绪,手术护士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患者的询问,使其精神放松,消除恐惧心理。告知患者术中应用口呼吸,不能用鼻呼吸,否则会使放入鼻中的内镜起雾,影响操作;术中有血流至鼻咽、口咽部时不能将血咽下,应将其用舌头轻轻顶在嘴边,提示医生将其吸出。术中密切注意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询问患者有何不适,随时向手术医生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并告知患者术中有疼痛(如眼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告知手术医生,以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具体为:

4.2.1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选派一名资历较深、经验较丰富的护士自始至终参与手术全过程,从而保证整体护理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患者平稳放松地渡过麻醉、手术关,对减少出血有一定意义。

4.2.2患者取平卧位或头高15~30°仰卧。75%酒精消毒,铺无菌巾,消毒巾遮盖双眼但不可过紧,以便观察术中有否复视、眼球外突、瞳孔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时发现有无视神经损伤,使用血管收缩剂后彻底检查双侧鼻腔,并根据鼻窦CT扫描提示,着重检查术侧中鼻道的解剖和病变情况及与手术相关的必要解剖定位参考标志。

进入相关区域后,及时监测血压,观察吸引瓶内失血量,以指导术中补血补液并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4.2.4鼻内镜为精密、贵重仪器,清洗时应避免碰撞、损坏。光导线应予无角度环绕放置。各种视角内镜及摄像镜头生理盐水冲洗后用专用纸擦拭,严禁接触油污或磨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所用器械应用2%戊二醛液浸泡消毒后以流水冲洗。上述器械均须经环氧乙烷、等离子或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4.4 术后护理重点及措施

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引流,同时可减少头面部充血,减少出血。

4.3.1鼻腔冲洗及用药:患者术后48?h内逐步抽出鼻腔填塞物后,因鼻腔黏膜反弹及肿胀,常再次鼻塞不通,需鼻腔滴入1%麻黄素,每日3次,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鼻腔,每日1次。在鼻腔抽完填塞物后初期,伤口尚未愈合极有可能再次出血,一定要告知患者不能用力擤鼻,注意休息,不能大量活动。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特别是鼻内镜术后,损伤范围小,对全身影响不大,饮食、活动很少受限制,很多患者放松警惕,结果造成不良后果。为减少术后鼻腔结痂、中鼻道粘连、上颌窦口封闭,应促进分泌物排出及粘膜炎症、水肿消退。根据病情不同配制相应鼻腔冲洗液,如术侧鼻腔粘膜明显水肿者,加入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配制冲洗液;发生感染、脓性分泌物较多时选用呋喃西林液加庆大霉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的冲洗液。常规冲洗为生理盐水。

4.3.2出血的观察护理:慢性鼻窦炎术后用膨胀海绵或油纱条填塞止血。因此要严密观察鼻腔及口腔内有无血性分泌物流出,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如患者自诉有液体自咽部流下,嘱一定要吐出观察,如是血液不要咽下,以免引起胃部并发症,影响对出血量的分析、估计,造成严重失血。因血性分泌物常使患者精神紧张、害怕而致恐惧、加重出血,故要及时安慰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给予鼻额部持续冷敷,减少血性分泌物生成。指导用舌尖顶上腭等动作以克制咳嗽、打喷嚏,以防止填塞物脱出引起大出血。嘱患者不要自行拉扯、松动鼻腔的填塞物。鼻后有血性分泌物时,指导患者尽量轻轻吐出,用清洁纸巾盛取,观察分泌物的颜色、量;若出血量多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做进一步的处理。

4.3.3术后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主要是鼻腔填塞引起的头部、鼻部持续性胀痛、钝痛,疼痛的程度与填塞物质及其松紧密切相关,其中以凡士林纱条填塞者较严重,医用吸血海绵者

轻,能够承受,患者较容易接受,与报道相似。术后48h内减轻疼痛的护理对策,是鼻额部持续冰敷,可有效地减轻疼痛;鼻前庭轻松地塞一棉球,减少冷空气的流量减轻冷刺激,也可减轻头痛。24~48?h拔除堵塞物后头痛、鼻痛明显减轻

4.3.4视神经损伤的观察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复视、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眶周有无淤血、肿胀、结膜有无充血,注意检测视力。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以利视力恢复。同时将观察情况准确地记录在护理病历中。

4.3.5脑脊液鼻漏的观察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水样分泌物自鼻腔内流出,一经发现及时送检。嘱患者勿用力擤鼻及剧烈咳嗽,防止便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给予精神安慰,保持镇静;对儿童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防止哭闹及剧烈躁动。

4.3.6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对带麻醉插管的患者,注意及时吸引分泌物,防止误吸;术后纱条填塞鼻腔,可引起肺气体交换减少,故对老年或虚弱患者及时监测血气分析,防止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观察敷料填塞情况,防止患者因打喷嚏、咳嗽等使敷料脱出阻塞或误入呼吸道。

4.3.7术后营养护理:术后患者由于鼻腔填塞,多有头部胀痛,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加重,影响患者进食,此时可予患者鼻部冷敷,减轻其疼痛,鼓励患者坚持进半流食、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可少食多餐,尤其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食物温度不宜太高,以免使伤口血管扩张,增加鼻腔出血。此外,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严防出现大便秘结,否则极易导致大便时用力致鼻腔内伤口出血,一旦出现大便秘结,一定要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行灌肠治疗。

4.3.8囊泡生成阶段的护理(鼻腔黏膜恢复阶段—术后2周~2个月)[4]:该阶段黏膜水肿,囊泡肉芽生成,鼻窦内分泌物较多,易引起窦腔粘连;针对以上病变特点,必须做好以下护理:(1)减轻黏膜肿胀。局部使用类固醇及收敛药至少半年。(2)保持窦腔引流通畅。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行鼻腔冲洗,指导患者正确冲洗方法:患者取坐位,头下方放一盛器,取低头位,头稍向外侧,将温度约为30℃的溶液装于容器中,嘱患者一手持冲洗瓶,张嘴屏气,同时将冲洗液引入鼻腔,压力不易过大,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每日早晚各1次,冲洗量为250ml左右。(3)定期随访门诊,术后2周~2个月,每1~2周复查1次,术后3月以上,每

打喷嚏,勿挖鼻,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擤鼻方法(单侧鼻孔轻轻地擤或将鼻涕吸入口中吐出),保持大便通畅。(6)及时清除囊泡和肉芽。

4.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自行配制盐水定期冲洗,以利于鼻腔鼻窦粘膜功能的恢复。交待注意事项及其他自身护理工作。定期随访。要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以利出院后自行鼻腔冲洗及用药,防止鼻腔粘连、结痂、保证中鼻道引流通畅促进分泌物排除及黏膜水肿消退。

4.4.1出院时向患者讲明术后随访,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术后随访是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阶段,不断清除术腔的肉芽、血痂、分泌物及滤泡口坏死组织,解除术腔粘连[5],保持鼻腔鼻窦的通畅引流,有利于促使术腔黏膜尽早上皮化,并发放书面出院宣教内容。

4.4.2鼻内窥镜手术后要建立随访制度,并建立文字档案、病历。出院后1个月内每7天来院复查1次,目的是内镜下清理鼻腔,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有无息肉复发或因水肿形成的囊泡,如有囊泡及新生的肉芽式复发的小息肉及时清理,以保证术后的效果良好,避免复发并完全彻底康复。第2个月每2周1次,连续2~ 3次,第3个月每月1次,至术腔黏膜上皮化。一般随访3~12个月。出院后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脓涕及头痛等症状随时就诊[3]。

总之,认真做好鼻内镜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

5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鼻内镜手术采取系统化标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鼻内镜手术护理的最佳选择,值得推广。

5.2不足和建议

(1)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使得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降低。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以增加研究的说服力。

(2)建议以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

[1]陈燕燕,任重.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黄金.新编临床护理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3]苏志文,邱前辉,陈少华,等.内镜鼻窦术后中鼻道黏膜的超微病理结构变化.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5):216-218.

[4]龚宝梅,张云高,李春娣.功能性鼻窦内镜术的体会.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85-86.

[5]肖建新,李源,张革化,刘贤.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中华耳鼻

咽喉科杂志,1999,6(34):78-81.

[6]赵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3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55-56.

[7]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97-300.

[8]李霞.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护理配合[J].社区医学杂志,2006,12(4):63.

[9]王翠莲. 120例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9,11(22):5版.

[10] 曹翠霞黄思海.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卫生.2010,10:97-99.

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设备和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鼻内镜作为内窥镜的分支,已成为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等领域的重要术式。本次研究报告了148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本组14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标签: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窦炎的主要病因是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导致了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目前,我科通过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目的是去除阻塞因素,恢复鼻窦功能。我们对148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48例中,男110例,女38例,年龄15~70岁,平均(4 2.5±2.3)岁。患者病症类型包括比重隔偏曲75例,鼻窦炎69例,鼻息肉4例。术后均给予抗炎止血及时对症治疗,术后24~48 h撤除鼻腔内纱条,于术后7 d痊愈出院。 1.2方法手术方法包括Messeklinger术式和Wigand术式[2],本组148例患者均采用从前向后法。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主要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选择对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手术基本步骤是先切除钩突,进而由前向后循序开放筛泡、切除中鼻甲基板开放后组筛窦、切除筛蝶板开放蝶窦。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以及开放前筛窦各气房和额窦口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进行,亦可在上述程序中穿插进行。术腔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2]。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所以对患者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鼻窦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及鼻内镜的优越性和医生精湛的技术,取得信任并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常规做好术前检查,如血液、心电图、胸透,尤其是X线或CT检查,明确病变的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常规备口周及鼻前庭皮肤剪鼻毛,以免影响术后感染及鼻内镜的顺利操作。指导患者术前用呋喃西林漱口,保持术前的口腔卫生。 2.1.3健康教育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中、术后咳嗽,多尺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而诱发鼻腔出血,为患者讲解术前半小时用药的目的及手术的大致过程,使患者顺利

鼻内镜手术治疗系统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

鼻内镜手术治疗系统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 一、摄像系统: ★1.1数字化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机,分辨率≥1280X1024,水平分辨率≥1000线,摄像头上有HD(高清)标志,注册证上有HD(高清)标注。 1.2在摄像晶片(CCD)上采用逐行扫描技术,提供稳定连贯的高清画面。 1.3采用10bit技术呈现真实细腻的色彩及明亮图像。 1.4摄像头上扫描速度大于145MHZ。 1.5具备光缆及DVI数字信号输出接口,确保近、中、远距离信号传输无损失。可选光纤输出接口。 1.6具有多种语言文字显示,包括中文显示。 1.7具备16:9及4:3两种图像采集及输出模式. ★1.8有九种以上专业手术模式(宫腔镜、腹腔镜,泌尿外科镜,关节镜,鼻窦镜、激光镜等)。 1.9具有数码增强功能,能模拟三维效果,增强图像的立体感。 1.10具有软镜过滤功能,可驳接软镜。 1.11摄像头具有多种遥控功能,可实现白平衡、增益、局部图像放大缩小、亮度调节和控制外控设备等。 1.12内置宽带网接口,可自动联网自动升级。 二、医用监视器: 2.1平面液晶医用监视器,显示屏尺寸≥22英寸。 2.2具有多种手术显示模式,与摄像机结合提供最专业的图像。 2.3可实现图像冻结、画中画、画外画及分屏显现功能,满足科研和教学需要。 2.4全面支持数字及模拟信号,具有光缆及DVI等数字信号输入接口。 2.5具备16:9及4:3两种显示模式,为不同手术提供更专业的显示模式。 2.6可兼容PACS系统,直接观察PACS图像。 三、氙灯冷光源: ★3.1功率≥300W,大屏幕液晶显示窗口,有中文菜单。 3.2灯泡寿命大于≥500小时,有灯泡寿命预警功能,面板上数字显示灯泡的实际使用时间。 3.3有待机保护功能,可防止点燃铺巾或灼伤眼睛,使用安全。 ★3.4冷光源通用性强,冷光源主机光纤接口2.5-6.0不需任何适配器即可连接所有厂家的光纤。 3.5纤维导光束直径≥5.0毫米,长度≥3米。 四、鼻窦镜: 4.1 0度4.0毫米、30度4.0毫米,、70度4.0毫米、0度2.7毫米鼻窦镜各一支。 4.2高速柱状镜,最优化的光学传导能力提供更佳的光亮度。 4.3采用蓝宝石镜面,透光性高耐磨损。 4.4镜面采用激光封口技术,可高温高压、浸泡或熏蒸消毒灭菌。 五、其它要求: 5.1在重庆地区的使用台数≥50台,并提供准确的用户名单及联系电话。 5.2重庆地区有专业的厂家售后服务工程师,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售后服务 六、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系统配置 6.1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机:1台 6.2视频线/数据线/电源线:各1套 6.3高清型高分辨率三晶片摄像头:1个 6.4通用24mm可调焦光学接口:1个 6.5平面液晶监视器:1台

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3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351,P=0.0002)。结论:行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非常可观,并发症少,具有较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标签:鼻内镜;鼻息肉;鼻窦炎 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科中最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其中鼻息肉是鼻腔内产生的赘生物,触之没有疼痛感,往往是鼻窦慢性发炎和变态反应引起的,并不是真性肿瘤;而鼻窦炎是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并逐渐下垂形成的化脓性炎症,情况严重的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患者呼吸,有的甚至会引发患者颅、眼、肺的并发症[1-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且治疗后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此方法不仅能彻底清除已经病变的组织,而且能保证患者的鼻腔鼻窦黏膜及周围相关结构的正常状态,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随机选取的10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鼻息肉鼻窦炎或两病兼具,均表现出头痛、鼻塞、流脓涕、哮喘等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2~43岁,平均(35.45±2.45)岁;病程1~12年,平均(5.25±1.34)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3~42岁,平均(35.53±2.22)岁;病程2~13年,平均(5.34±2.7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进行之前,要对患者做常规的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充分了解鼻息肉鼻窦炎的情况,避免盲目进行手术,为预防感染发生,还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3~10 d。术前患者需忌烟、酒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患者患有高血压,还需按时服药,保证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促凝血药物可以预防手术中出血不止的情况,应于术前45 min注射为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 鼻内镜外科技术始 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 所创立。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

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May 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范畴。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等。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内感染、眼睑或眶内脂质肉芽肿等。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二、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患者5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护理配合要点,分析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结果: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配合后,50例患者手术顺利实施,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树立高度责任心,强化自身的护理技能,给予患者最佳的临床护理服务。 关键词:鼻内镜;护理配合;体会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鼻内镜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运用。鼻内镜术式损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但虽如此,因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难度大等特点,要想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1]。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分析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鼻内镜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18~54岁,平均(35.8±2.4)岁。其中鼻窦炎患者30例、鼻息肉患者20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中以 2%利多卡因对局部黏膜进行局麻浸润麻醉,手术步骤参照meseerklingcr术式,依次切除钩突、开放前筛窦、开放上颌窦、开放和切除后组筛窦、开放额窦、开放蝶窦。其中对于伴中鼻甲增生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患者,需联合切除中鼻甲部分。对于伴鼻中隔偏曲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以明胶海绵对术腔进行填充。 1.2.2手术护理配合 (1)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基本的手术流程与术中注意点,使得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可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手术信心,减轻患者内心的恐惧。 (2)术前准备。全麻手术患者需于术前8h禁食禁饮,局麻者可少量饮食。为患者进行鼻毛修剪,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检查手术治疗器械是否可正常使用,并在术前检查手术仪器、医疗器械是否准备完善,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3)术中配合。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需热情接待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缓解患者内心紧张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以局麻患者居多,指导患者做好麻醉准备。患者取平卧位为主,护理人员协助医师打开无菌手术包,打开各项仪器开关,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4)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取半卧位,降低面部压力,预防术后出血。对于全麻手术患者,需于术后去枕平卧,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预防发生呕吐等不良事件[2]。待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询问患者鼻腔的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出血情况等。一旦患者出现不适,需立即联系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术后在术腔内填入明胶海绵等,因此患者只能进行张口呼吸,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给予患者水分补充。 (5)饮食护理。待患者清醒后,可指导患者摄入饮食,以改善虚弱体质。主要先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3d可患者可正常饮食。但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也不可吸烟或酗酒。 (6)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内心紧张,术后因鼻腔内充填异物等均可使得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示出宽容与理解,与患者多交流、沟通,或为患者播放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7)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需指导患者注意保暖,不可受凉。同时保持乐观的心理情绪,积极参与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补充高营养食物,促进疾病恢复。不可做擤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术式常难以将病变部位彻底切除干净而 造成疾病复发。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炎手术(FESS)为慢性鼻窦 炎等鼻窦疾病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现将我科5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 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4-65岁,病程1-35年,其中8例有传统手术史。术前均有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或丧失,以及头痛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 2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的优点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精细、准确的治疗方法,手术利用内窥镜良好 的照明,对患者鼻腔深部结构也能够做清晰观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还能够尽量保留鼻腔、 副筛窦中正常粘膜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通气及引流、术后能够大大降低鼻息肉复发率。与 传统手术相比,有患者痛苦小、手术切除息肉彻底、手术后息肉不易的复发等多种优点。如今,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最重要的手术。FESS可以精确的去除病变 组织和骨头,使鼻窦开口扩大,保留窦腔粘膜组织,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内窥镜手 术具有传统鼻窦炎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性。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不适已经十分轻微,最 明显的变化是原先鼻窦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3 术前护理 3.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类激素,给予辅舒良喷鼻,以改善鼻腔通气。 术前1天剪鼻毛;应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3-7天,每日1-2次,遵医嘱给予阿托品,苯巴 比妥钠肌内注射。 3.2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会仔细阅读CT片等检查结果,认真研究其病情及治疗 方案,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鼻腔冲洗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对我们充分 信任。病人往往对术中出血、术后不舒适和鼻息肉复发而产生焦虑、恐惧,或对手术成功的 期望值很高,而术前因紧张、焦虑又可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 导致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反应。影响手术恢复。因此,护士应耐心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大致步骤,麻醉方法、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强调术前充分 准备必要性。告诉患者术前1-2天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方法,教会患者用口呼吸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3指导患者术前注意预防感冒,防止受凉引起手术感染,手术中术后打喷嚏,保证充足的 睡眠。协助患者作好各项术前检查。 4 术后护理 4.1调整体位:回病房后应协助患者取平位,保持气道通畅,应用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 变化。如全麻待患者清醒6-7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平卧位改为半靠卧位,有利于鼻腔炎 性分泌物引流,有利于减少伤口渗血。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因前期手术次数多,病变区瘢痕形成,病变严重广泛,术区范围广,以及鼻部血供丰富,如果术后长时间平卧,伤口易出现渗血。渗血的处理,可行鼻腔重新填塞,抬高头位、鼻额冷敷。 4.2作好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应做镇静剂。 4.3给氧:鼻窦术后需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影响鼻腔通气,张口呼吸,因此,出现呼吸困 难等缺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用面罩给氧,SPO2维持在95%以上。

鼻内镜下鼻窦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大作业 学习中心:重庆专业:护理学 学生姓名:丁红学号:10114510701289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内容提要: 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传统护理及系统化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8月至2011年08月实施鼻内镜手术病例490例。490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245例,采用系统化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制定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重点及措施、出院指导;对照组245例,采用常规护理。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有效率及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组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效率为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其手术前后的各种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机会。所以为了提高疗效,根据术后恢复的不同阶段开展规范化的护理及随访非常重要。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护理 1 绪言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消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清除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粘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把以往根治性或者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鼻内镜手术的目的:1.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2.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对局部生理功能

鼻内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鼻内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部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其具有在内镜下直视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等明显优势,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术后正确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做好术后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疾病的治愈率。 标签:鼻内镜手术;护理;健康宣教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部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其具有在内镜下直视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等明显优势,但是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手术的成功率还与术后的护理密切相关,现将我科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护理措施 1.1基础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利于口内分泌物吐出,禁食禁饮[1];术后6h改为半卧位;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局麻术后患者,半卧位,禁食禁饮2h。口内分泌物及时吐出,勿咽下。 1.2疼痛护理以面部疼痛评分法(FPS-R)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2-3],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的焦虑。可让患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②给予局部冰敷:患者主诉疼痛时可用冷湿毛巾、降温贴[4]、冰袋等予额头或鼻部冰敷;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1.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鼻窦的解剖位置与周围毗邻关系复杂,极易产生并发症,下列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大量鼻出血,或口内有大量鲜血,血凝块突出,可能发生了术后伤口出血;眶下血肿(熊猫眼),提示可能鼻窦内有继续出血;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甚至失明等,则提示可能有视神经损伤;如鼻腔持续有不凝淡黄色液体流出,且糖定量检测,糖含量>0.3mg/L,则提示发生了脑脊液漏,以上情况发生时,均应遵医嘱及时进行对症处理[5]。 1.4飲食护理交待患者口内分泌物及时吐出,避免血性分泌物吞入引起胃部不适。术后前3d宜进食温凉流质饮食,3d后逐渐向普食过度,禁忌进食温度过高,过硬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避免应用力大便而引起鼻腔再次出血。 1.5用药护理术后遵医嘱使用止血,抗感染药物,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d。鼻腔内填塞物,不可自行扯出,以免引起术后出血。术后换药时间一般为48~72h,术后3d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行鼻腔冲洗术,帮助鼻内分泌物排出。 1.6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鼻腔换药的重要性,术后1个月内,复查1次/w,

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7-25T13:39:59.8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刘艳萍 [导读] 鼻内镜鼻窦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提升。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其效果,并提出护理重点。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36例,好转7例;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好转3例。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3.7%,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提升。因此,针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的全面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 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患者多见长期鼻塞、流涕,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1],临床当中,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比较常见,病变日久会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引起其他多种并发症,甚至癌变[2-3],治疗不及时后果严重。鼻内镜手术治疗越来越重要,就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本院此次主要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86例患者进行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采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为40.2±10.3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11.2±4.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0.6±10.1岁,病程为2-20年,平均病程为11.5±4.3年。8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涉及到流脓涕、头痛、头昏等。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此次观察和研究知情,并且同意参与此次观察。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86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如下:准备好鼻内镜等相关器械,患者仰卧,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静脉器官插管全麻,再进行手术开放上领窦、筛窦、蝶窦,对发生病变的组织进行清理,下鼻甲实施骨折外移。手术之后,实施填塞止血,48小时后将填塞物移除,患者需定期复诊。 1.2.2 护理方法 在以上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手术前的护理:告知患者手术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告知患者手术的大致流程、时间等相关信息,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同时也在患者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进行检查;(2)手术后的护理:患者手术之后,引导患者主要采用半卧位,保持呼吸畅通,也减轻患者鼻痛及额头胀痛的情况,如果患者实施了全麻则去枕平卧6小时后采用半卧位;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体征指标进行严密观察,患者如有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告知医生,尤其是观察和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观察患者是否出血、颅内感染等。 针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同样给予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如下护理工作:(1)手术前后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手术之前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手术的情况,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患者手术之后同样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使患者有好的心情和心态尽快恢复;(2)给予患者饮食上的护理:由于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因此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如果实施全麻,之后的6小时内则禁食禁饮。手术后患者清醒6个小时之后则患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牛奶、粥等,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一周之后患者则可正常饮食;(3)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即主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用药指导,并告知患者要定期复查进行鼻腔清洗。 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医院通过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了解患者满意度。此外,通过对患者手术期间以及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将这两方面的情况均进行记录和统计。 1.3 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观察以及调查随访,对照组患者治愈36例,好转7例;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好转3例。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3.7%,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5.3%。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鼻腔相关的疾病如鼻息肉、鼻窦炎比较常见,当前针对鼻腔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大多采用鼻内镜手术,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该类疾病的复发率,因此鼻内镜鼻窦手术运用较多。而与此同时,与之相互配合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在手术前后,辅之以相应的护理十分必要。而就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实施全面护理措施如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且也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据报道[4],给予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鼻窦功能。因此,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的全面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王莎丽.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手术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2):156. [2]曹文容,唐玲.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综合护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67.

4 鼻窦炎(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疗机构版)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浅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

浅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9-04-08T14:22:27.8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刘文娟[导读] 合理的术后护理则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并对预防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517000) 【摘要】探讨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结果:60位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定期复查,其中痊愈56人,好转3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为97.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能够明显缓解病人焦虑,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合理的术后护理则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并对预防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99-02 在鼻科疾病中,鼻窦炎是较为多见的一种,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鼻部疾病,病程时间长,药物治疗效果也比较缓慢。患有鼻窦炎的患者会出现流涕、鼻塞的情况,甚至引起头痛,对人的身体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在鼻窦炎的治疗方面,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是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医生利用内窥镜能够直接清除的看到病变组织情况,并进行清理,操作性强,对患者的损伤也小,不会如传统手术那样痛苦,优点比较明显,但是仍然需要同步进行全面的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害怕等情绪,并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出现[1],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探讨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人,女性患者24人,患者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36.5±1.6)岁,所有患者都接受检查并确诊为鼻窦炎,临床表现为:脓涕、鼻堵、头痛、嗅觉降低,60为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 1.2研究方法 对60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60人中全麻2位,局麻58位,医生通过内窥镜进行鼻窦开放,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整理归纳60位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情况,总结护理措施及效果。 2.结果 60患者的均经过定期复查,其中痊愈56人,症状全部消失;好转3人,症状有明显且大幅度的减轻,局部或见轻微水肿,鼻腔内有少许分泌物;无效1人,术后半年复发,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感染情况。 3.护理方法 经归纳总结,60位患者的护理措施可总结如下: 3.1术前护理与准备 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点,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在术前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为了让患者能够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向病人进行手术知识宣讲,让病人了解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治疗中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可多讲述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提升信心,用良好的情绪和状态接受手术。 术前护理工作:依照麻醉规格做好护理工作,检验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 间、鼻窦CT等[2],排除手术前禁忌症。指导病人用口部呼吸的方式,并做好备皮、剪鼻毛等必要准备,叮嘱患者术前10小时开始禁食和禁水,并使用漱口液清洁口腔,如有假牙则需要拿掉。 3.2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局麻患者用半坐卧姿势静养,降低头部充血、水肿情况,并减缓头部疼痛,而全麻患者则需完全平躺6小时后再采取半坐卧姿势,头部需侧偏,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并导致呼吸通路堵塞。隔肌下降对呼吸有帮助作用,在术后对病人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患者血压情况,检查术后出血情况,如鼻腔有渗血渗液现象可以让病人自主吐出,吞咽容易引发呕吐。需要时也可使用吸引器,清理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维持口鼻腔的湿润和清洁。 心理干预:通常患者在手术结束麻药褪去后会感到创口疼痛,并伴随头痛、昏沉等感觉,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或烦躁情绪,为了缓解此种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鼻腔填塞的作用和必要性,解释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能够得到缓解的时间和方式,让病人能够安心,对创口愈合和病情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叮嘱患者病情恢复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如禁用烟酒,避免剧烈咳嗽等等。 鼻腔护理:持续监测患者鼻腔的渗血状态,加入病人出现大量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止血并从旁协助,同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可用填塞方式止血,或针对出血部位进行划痕或微波止血,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病人术后未出现大量出血,要叮嘱病人必须了解并遵守的事项,如不可自己拿出填塞物,如果纱条不慎掉落,要通知护理人员做出处理。根据医生安排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手术结束1-2天之内将病人创口处的纱条拿出,并用呋嘛液,呋嘛液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鼻塞情况[3],要注意保持术后鼻腔的情节及湿润状态,可以使用有消炎作用的术尔泰,帮助鼻腔创口恢复。如患者有过敏情况,可对症使用曲安奈得喷剂。使用滴鼻类药物时,叮嘱患者使用方法与用量,保证药液能够被良好的吸收。指导患者掌握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的技巧。 饮食指导:病人在术后之后的6小时内如果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呕吐等现象出现,那么可以指导病人吃少许的流食,如粥类,同时也可少量饮水,水温较低的水有助于减轻病人创口的痛感,但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大量饮用。术后会有较强的疼痛感,患者容易出现不思饮食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劝导,并详细告知需忌口的食物,如辛辣、冷硬等食物,应多吃含纤维量多的食物,保持肠道畅通,防止便秘,便秘会让脑部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创口出血。要及时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最新资料推荐------------------------------------------------------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1/ 12

术前护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鼻腔鼻窦情况、既往史和现病史。 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发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 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问题,包括患者有无嗅觉障碍、头晕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 疾病认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 ? 2、护理要点? (1)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完善全麻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生化全项, APTT+PT,输血前,心电图,胸片等。 ? 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CT/MRI;鼻专科检查:包括皮肤过敏试验、过敏原检测等,鼻功能检查:包括鼻阻力、鼻声反射、嗅功能。 ? 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禁食水6h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做鼻专科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检查前两天禁止使用抗过敏及抗组胺类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 12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2鼻中隔偏曲。 3肥厚性鼻炎或泡状中鼻甲等导致鼻阻塞者。 4脑脊液鼻漏修补。 5鼻腔、鼻窦异物及前颅底异物。 6恶性突眼、眶内脓肿或急性眶内出血。 7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8鼻腔、鼻窦及鼻咽囊肿和良性肿瘤。 9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囊炎及泪囊异物或泪囊黏液囊肿。10蝶鞍区占位性病变。 11局限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或可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探查等。 【禁忌证】 1伴急性传染病、血液病或严重心血管病等全身疾病,且

未良好控制。 2侵犯广泛的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熟悉解剖,在内镜下必须熟悉鼻腔内立体视野下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易发生错误或不必要的损伤,术者最好能先做尸解训练后,再进行临床实践。 2内镜和手术器械同时通过鼻阈后,钳头并不在视野中,寻视中易损伤出血而影响手术。要求内镜先进入鼻腔,然后手术器械沿镜杆进入视野。 3内镜下手术配合,要多次反复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30°内镜应为首选用镜,其视野宽,死角小,手术适应性强,一般无须频频更换其他角度内镜。 4微创概念与功能保存是内镜手术的灵魂。在清除病变,建立引流通道时,必须保存正常的组织结构,保护鼻黏膜功能。术中的操作方法及程序,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和目的来认真选择。 一、钩突切除术

钩突切除术(又称筛漏斗切开术)是鼻内镜下行中鼻道手术的基本步骤。 【适应证】 1钩突畸形、生理性肥大或息肉样改变,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者。 2半月裂及筛漏斗中有息肉或瘢痕粘连或其他局限性病灶。 3为开放筛漏斗,进一步为鼻额裂、筛窦或上颌窦手术提供进路。 【禁忌证】 1急性鼻炎和鼻窦炎者。 2中鼻道有占位病变,钩突窥视不清者。 【操作方式及程序】 1仰卧位头抬高30°。 2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鼻腔黏膜以1%鼻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收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_0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鼻窦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治疗组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传统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肯定,可有效防止复发,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普及开展。 标签: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亦称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得到适当治疗所致[1],可单发于某一鼻窦,但以双侧或多窦发病为常见。其以多黏液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或消失为主要临床症状[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已成为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有效方法[3-4]。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FESS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6例,其中男72例,女44例;年龄17~68岁,平均(36.3±5.8)岁;病程1.5~15年,平均(7.5±2.4)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腔、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行FESS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传统鼻外径路手术治疗。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行FESS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术者,行局部麻醉,手术采用Meserklinger基本术式,在鼻内镜下切除钩突、摘除鼻息肉,根据病变范围开放筛窦、蝶窦,有炎症则行全蝶筛开放,尽量使术腔开放通畅,各组鼻窦开口引流通畅,根据术前鼻窦冠状位CT扫描行鼻窦开放术,若有合并解剖变异则行手术矫形[5]。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经传统鼻外径路手术治疗[6]。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7]

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主观不舒适感觉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舒适护理;鼻内镜手术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鼻内镜作为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创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可在直视下操作的优点,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是去除病变组织、保留鼻腔生理功能的微创功能性手术[2]。为了减少创伤部位出血,术后会对鼻腔、鼻窦腔进行充分填塞,这些因素会引起患者术后的种种不适。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们针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术的患者120例,其中慢性鼻窦炎59例,鼻息肉32例,鼻中隔偏曲29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68岁,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1.1术前舒适护理①病房护士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协助解决,突出”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对住院环境产生安全、舒适的感觉。②开展术前访视,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到病房介绍手术的一般流程及术前应做好的准备,讲解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③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鼻腔填塞的情况,预防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④清洁鼻腔,手术前1d为患者剪除鼻毛,在清洁鼻腔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鼻粘膜,增加感染机会。清洁口腔,术前晚和术日晨起,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2.1.2术后舒适护理①体位舒适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h后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