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储量年度测量报告

煤矿储量年度测量报告

煤矿储量年度测量报告
煤矿储量年度测量报告

XXXXXXXX 煤矿2005年资源储量年度报告

报告提交单位:XXXXXXXX 煤矿

二00 六年九月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本次测量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三节企业概况........................................... 第二章地质勘探与采矿..................................... 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评述............................... 第二节矿山开采现状....................................... 第三节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资源储量........................................... 第三章矿床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第二节矿体特征........................................... 第三节矿区地质和矿体特征变化情况......................... 第四章资源储量............................................ 第一节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第二节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说明的问题...........................

第四节资源储量变动情况的原因..............................

第五章结论 ................................................

附图目录:

1、XXXX 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1:1000)

2、XXXX 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

3、XXXXA-A ′地质剖面图(1:1000)

4、XXXXC 16(F13上盘)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1:1000)

5、XXXXC 16(F13下盘)煤层资源储量故算图(1:1000)附表目录:

附件目录:

1、委托书

2、XXXXXXXXXXX队XX资质证书(复印件)

3、XXXXXXXXXX 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4、XXXXXXXXXX 采矿许可证

5、XXXXXXXXXX 煤炭生产许可证

6、XXXXXXXXXX 安全生产许可证

7、申请函

8、《XXXXXXXXXX2005 年资源储量年度报告》送审意见书

9、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燃倾向鉴定报告

10、矿产资源储量申报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次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加强矿山资源储量管理,保护和合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矿山开采进行规范管理,受江西省沿山县兴旺煤矿委托,本次对该矿山资源储量进行年度测量核实,编制资源储量年度报告。

本次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是:

1、评述矿区地质条件、主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条件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

2 、估算矿山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动用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及生产勘查增减的资源储量;

3 、采矿工程设施分布状况、采空区分布状况对安全生产情况的影响、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 、矿产资源储量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5 、与资源储量管理有关其他情况;

6、编制矿山资源储量年报报告。

具体煤矿山的测量工作包括:1、矿区范围内可采(或局部可采)矿层(体)的层(个)数、

空间位置及产出形态;

2、矿区内矿体结构、厚度、矿石质量、品级及其变化;

3、矿山采掘工程揭露的矿井(区)地质、构造等及其对资源储量和开采影响。

测量核实对象:XXXXXXXX 煤矿。

测量核实范围:XXXX 范围内主井口及主斜井下山平面位置、高程测量;井巷内部分煤层点厚度及地层产状。

测量依据:本次测量坐标采用五四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56 年黄海高程系,使用规范为《城市测量规范》(JJ8-99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O215-2002 )。

测量方法:使用手持GPS 定位仪测定该二点坐标再通过实测距离配赋,作为此次测量的起算成果。在矿区范围内及矿井巷道转弯处设点以支导线形式组成导线网,水平角、边长、垂直角的测定采用徕卡TC802 防爆型二秒级全站仪施测一测回并自动记录,内业成图使用南方CASS5.1 成图系统成图;煤层点厚度采用钢尺丈量,地层产状采用地质罗盘实测。

精度要求:本次作业方法合理,展点检查未见异常;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施测,手持eTrex Sumit GPS 定位仪水平定位精度:<3 米(RMS )。成果符合巷道测量精度要求,且精度较高,故可满足评估使用。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XXXX 位于沿山县城220 °方向,直距18km ,属沿山县汪二镇管辖(图1-2-1 )。其北东面李家山煤矿、北西面与七坞煤矿、西面与沙坪煤矿相毗邻,北东走向长约420m ,北西倾向宽约630m ,面积0.2873km 2,煤矿有10km 的简易公路与弋阳-XXX 的公路相连,至XXX 行程

28 公里,至320 国道18km ,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以往XXX 地质队曾对新安煤矿湖坊进行过小井勘探,该勘探范

围涵盖本煤矿区,但采矿权范围内未施工过钻孔。该次勘探的范围由西往东:4 线以西250m 至3 线以东250m ,面积1.05km 2。并在本矿区范围内进行过1:1 万地质填图。

国土资源厅拟划定XXXX 采矿权边界拐点高斯平面坐标见表

1-2-1 。

表1-2-1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4′59″至117 °35′16″,北纬28

11 ′46″至28°11′56″

本次检测的范围、坐标及面积与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界定的矿区范围相同。

本煤矿区属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切割中等,标高+203 ~

+402m 。最高标高在煤矿区的南面,最低标高在煤矿区的东北角,山脉走向基本呈NW-SE 向。主井口位于矿区北部。

地表水系简单,区内无水塘、水库及河流,煤矿区南西角有一条自南向NW 流向的山涧冲沟汇集雨季集流。

区内属温暖潮湿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734mm ,年平均蒸发量1338 mm ,6-7 月份为雨季,常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

第三节企业概况

XXXXXXX1994 年12 月创建,属个体私有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 年,斜井结合平巷开拓方式。截止2005 年,矿山历年采出煤炭总储量万吨;采矿权人:程军;矿山现有从业人员人。目前矿山总资产万元。矿山自开办以来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及大的灾害性事故。

由于该矿煤层较稳定,煤层较厚,经济效益较好,其三年产值、利润及税收情况如表1-2-2 :

XXXX 主要开采C16 煤层,其煤类为无烟煤,发热量平均为22MJ/kg ,主要供应沿山县及上饶本市的工业和民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愈来愈大,加之上饶市属缺煤地区,煤炭缺口较大。江西省目前每年缺口煤炭资源约1500 万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加大沿山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将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解决地方就业,具有很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XXXX 从建井到2005 年底止,一共生产原煤万吨,2003 -2005 年产原煤1.2 万吨,吨煤成本260 元/ 吨,销售价310 元/ 吨,3 年工业产值372 万元,税收额万元,利润60 万元,为沿山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XXXX 煤质较好,产品销售供不应求。从本次测量结果看:XXXX 构造中等,开采技术条件较好。除去与邻矿30m 保安煤柱维护带煤层,尚余资源量19.2 万吨,按设计年产1.0 万吨计,个体煤矿按80% 的回采率计算,取1.4 的备用系数,该矿尚存服务年限近11 年。

第二章地质勘查与采矿

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区内主要经历了以下几次地质勘查工作:

1、早在1963 年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大队一零一队普查组就对新安煤田李家山区进行过踏勘,提交了《江西省沿山县新安煤田李家山区踏勘报告》,并填绘了1:1 万地质草图。

2、1964 年11 月-1967 年7 月,赣东北地质大队在湖坊进行普查工作,提交了《湖坊煤产地1:25000 地质普查报告书》,投入槽探工作量23464 m 3,浅井604.63 m ,平峒70.63 m ,竖井93.48 m。

3 、1968 年XXX 地质队普查分队在茅排矿区进行普查找煤,在西部施工浅孔11 个,并于1966 年1 月提交了《沿山县茅排普查找煤工作总结》。

4 、1983 年XXX 地质队普查分队在沿山县局里向斜进行1:25000 地质填图《修测》,提交了地质填图总结。

5 、1987 年10 月XXX 地质队在区内进行了小井勘探,施工钻孔

6 个,共计钻探工程量1625.40 m ,浅井9 m ,平峒8 m ,1:5000 地质填图2 km 2,采

样36个。并提交了《江西省沿山县新安煤矿湖

坊小井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评价了地层构造与煤层情况,提交C16煤层煤炭储量163.19 万吨,其中B 级储量85.67 万吨;C 级储量77.52 万吨。并由江西省地矿局储量处评审通过。

第二节矿山开采现状

XXXX 开采二叠系上统雾林山组的C16 煤层。该矿创建于1994 年12 月,2002 年9 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0 万吨/ 年。矿山采用斜井结合平巷开拓方式,主井井口座标:X=3120189m ,Y=39557668m ,

Z=+240m ,井底+174.7m ;副井(枫树老斜井)井口座标:X=3120175m ,Y=39557834m ,Z=+214.7m, 井底+186.0m ;风井(平巷)井口座标:

X=3120140m ,Y=39557685m ,Z=+240m 。生产水平标高:一水平+175m, 二水平+90m 现生产水平+90m(正开拓),批准开采深度+240 --180m 。开采方法为走向短壁,全部跨落法顶板管理。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副井位于冲沟东南侧,先以平硐掘进再用暗斜井与+175m 大巷贯通;风井位于副井西南部冲沟东侧,以数段弯曲的斜井在+214.3m 与风井相通,形成下回风通风系统,以上为矿山的东采区,现已经停采。

主斜井位于矿区北部中间冲沟东侧,提升方位角46 °,井筒倾角41 °,井筒斜长100m ,至落平点+174.5m 后,掘20m 绕道,再按321 °提升方位角,井筒倾角33 °,斜长190m 的暗斜井,至落平点+

106.51m 后掘平巷150m 。在其上部沿煤掘进形成+175m 回风巷、+143m 采煤大巷,并布置人形通风上山与其相通。现采矿活动主要集中在西采区,距东采区60m 。

西采区暗斜井在+106.51m 落平后,在掘进75m 、85m 后分别向西、向东分别掘C16 西大巷和C16 东大巷,再往前掘50m 左右遇煤层往东、西方向掘沿煤巷道。

XXXX 与邻矿所开采的C16 煤层为断层上下盘的关系,且垂直高差相距200m 以上,XXXX 与七坞煤矿达成协议,同意将其采矿权范围内断层下盘的C16 煤层

出让给七坞煤矿开采的同时。当地矿管部门对七坞煤矿已经进行了处罚和处理,

并把几个邻矿断层下盘的C16 煤层划给七坞煤矿开采。2005 年,因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造成煤矿平面位置上的重叠,县矿管局责令七坞煤矿退回本采矿范围开采。

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水文地质

1、自然地理情况

矿区属低山丘陵区,总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NW 向展布的沟系较发育,地表水沿南部分水岭汇入冲沟,然后由北西向主冲沟向北流出矿区。

2、矿区岩石含水特征

按岩石含水介质及富水性不同,矿区可分为5 个含(隔)水层: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断裂带(层间破碎带)

含水层、老窿含水层、基岩隔水层。其中第四系残坡积层、基岩风化

带裂隙均属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很小;断裂带(层间破水带)

含水层,多为闭合面,亦属相对较弱含水层,导水性中等,对矿坑充

水有一定影响;矿区基岩为煤系碎屑岩,致密坚硬,是区内良好的隔水层,局部裂隙发育,含少量裂隙水,但隔水性能仍较好,可以阻挡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矿坑。

矿区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存在,与地表水体联系不密切;但与浅部老窿水联

系密切。矿区老窿分布于地表至采空区范围内,且老窿不断接受地表水补给,又与断裂联系较密切,是开采充水的主要原因。3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区内属潮湿多雨型气候,植被发育,丰富的大气降水渗入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转为地下水,并从高处往低处迳流。迳流途中,一部分排泄出地表,另一部分通过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渗入地下深部,形成了断裂带裂隙水,或渗入老窿中形成地下水体。其相互沟通,对矿床的开采有一定影响,尤其老窿地下水体对矿床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4、矿坑涌水量排放

该矿区矿坑正常涌水量4.2 m 3/h ,雨季为8.3 m 3/h 。矿山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9m 3/h, 最大涌水量为6.57 m 3/h 。矿井采用二级排水:分+175m 、+106m 两个水平用15kw 潜泵逐级抽排,矿坑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自然汇聚到位于各水平最低处的水仓,矿山排水时,最后抽至主斜井口的地面排水沟,随排水沟排出矿区。

二、工程地质

1 、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区内各不同岩性的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及主要的岩石抗压强度将区内岩石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即:

(1)松散软弱岩组

主要有第四系残坡积、冲积层、强风化岩石等,该岩组岩石结构松散、稳定性差,但距煤层远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2)半坚硬岩组

主要为(层间)断裂带中碎裂岩、角砾岩、泥岩等,该岩组稳定性相对较差,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3)坚硬岩组该岩组包括砂岩、粉砂岩、及部分泥岩。岩石结构致密坚硬,稳

固性好,对矿床开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工程地质评价

(1)煤层稳定性

可采煤层主要为C16,该煤层相对较松散、易跨塌,属较松散岩组,且该煤层较厚,煤层的整体稳固性较差,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支护工作。尤其是沿脉开采时应加强支护工作。

(2 )煤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

煤层顶底板由泥岩、粉砂岩和铝土质岩组成,多为半坚硬-坚硬岩石,裂隙不甚发育,稳固性相对较好,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局部因断

裂影响,裂隙发育,使岩层稳固性变差,对

矿床开采有较大影响,须做好支护工作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偏复杂型。所以该矿山开发时应做好专项开采设计,并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

三、环境地质

1、区域稳定性据同治版沿山县志“详异”部分和中国地震资料年表记载:沿山县从元代元统二年(1334 年)至清朝同治三年(1869 年)535 年当中,累计发生地震11 次,其中影响本区以及于外地同时发生的有4 次。

据地震资料看,沿山县地震比较频繁,尤以南部陈坊-杨村一带为多,但地震强度一般不大。

本区属3-4 级地震区。

2、瓦斯

本矿区外围2-1 孔曾取瓦斯样一个,从分析结果看,自然瓦斯成分中O2、N2、CO2、CH4 所占比例为1.56 %、96.55 %、2.82 %、0.63 %。

新安煤矿资料:瓦斯相对涌出量7.7m 3/ 吨、CO2 相对涌出量

35.84m 3/ 吨。

从湖坊小煤矿多年的开采情况看,从未发生过瓦斯爆炸和突出现象。

从上述资料分析,该矿属低沼气矿井。

3、煤尘和自燃情况

2004 年9 月本矿采取一个C16 煤层自燃样,送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鉴定,检验结果煤层自燃等级为不易自燃。

2004 年10 月本矿采取一个C16 煤层爆炸样,送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鉴定,检验结果煤层无爆炸性。

所以本矿区C16 煤层无爆炸危险,且属不易自燃煤层。

第三章矿床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一、地层

1、区域地层

(1)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分布于沿山、陈坊、永平等地,为深灰色隐晶质

灰岩,产大量廷科类及腕足类化石。

(2 )二叠系下统上饶组(P1sh):

(A)湖塘段(P1sh4 ):在新安、湖坊一带最为发育,岩性为一套含炭较高的黑色泥岩,夹结核状灰岩,含菊石和腕足类化石。

(B)饶家段+彭家段(P1sh2+3 ):由底部石英细砂岩、下部黑色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上部泥岩所组成。

(C)童家段:(见矿井田地层)

(3)二叠系上统雾林山组:(见含煤地层)

4 )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为灰-深灰色硅质泥岩,产腕足、

瓣腮、菊石类化石。

(5)下侏罗统门口山组(J1m): 由下部砾岩、砂岩,中部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煤,上部泥岩所组成。

(6 )白垩系(K):由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所组成。

(7 )第四系(Q ):坡积土、残积土。

2、矿井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下而上)主要为二叠系下统上饶组童家段和二叠系上统雾林山组及第四系。

上饶组童家段分布于矿区北部、东部和东南部,雾林山组由上、下两段组成,区内只出露下段,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西北部。

童家段为区内含煤地层(B 煤组),可分为上下亚段,下亚段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其中含煤4 层(B3 -B 6 );上亚段由砂岩、粉砂岩及煤交替叠置而成,含煤9 层(B7-B 15 )。本区范围内B 煤组不可采。

3、含煤地层

本区煤系地层为雾林山组下亚段(P2W 1)。厚190m ,由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泥岩、炭质泥岩和煤等组成。根据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四个旋回。

1 旋回位于本亚段底部。厚35 -55m 。其下部为一厚约32m 的中-粗粒砂岩,局部含小砾石,有时夹泥岩,为与下伏童家段地层分界标志,称S3 砂岩。上部为粉砂岩、泥岩夹煤层(C16 )及底板铝土泥岩。该旋回上界至C17 煤层顶板粉砂岩,C16 和C17 煤层位于本旋回的中上部。

2 旋回位于1 旋回之上,厚13.5 -44m ,平均23.3m ,由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和薄煤层组成。旋回的中上部含C18 、C19 煤层或其层位。

3 旋回厚18.5 -40.5m ,平均25.6m ,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一套岩性组成,不含煤。

4 旋回位于亚段的顶部,厚28-40m ,平均34m ,下部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上部以粉砂岩、泥岩为主,不含煤。

二、构造

1 、区域构造本区位于饶南凹陷西部新安向斜的南部,局里向斜的西翼南段,大地构造位置在信江断陷盆地的南翼,北面为怀玉山隆起,南面为武夷山隆起。

由于饶南地处两大隆起的边缘地带,受隆起的构造应力作用,褶曲和断裂均较为发育,与此同时,推覆构造在区内广泛存在,局里向斜为该区域较大的褶曲构造,本煤矿区位于该向斜内。

2、煤矿区构造本煤矿区位于局里向斜的西翼南段,局部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

N20 °-65 °E,倾向SE,倾角28-45°平均32°。南面的武夷隆起,致使地层受

到来自南东方向的构造应力作用,因此形成了煤矿区内推覆构造F0 断层。F13、F01

断层均为次级推覆构

造断层,断层倾向SE,倾角35 -40 °,由于构造线方向、倾角和地

层倾向、倾角大致相当,因此造成煤矿区东南方C16 煤层的多次重复

3、岩浆岩

煤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第二节矿体特征

一、煤层

煤矿区仅见C16 煤层可采。

C16煤层位于雾林山组下段中上部,在煤矿区范围内,总体属较稳定煤层。从煤矿区本次和以往揭露和调查的18 个厚度点情况来看,煤层真厚度在

0.5-2.3m 之间,18 个煤厚点其中有17 个可采,点可采率94 %,平均厚

度1.07m ;煤层结构较简单,有一个调查点见有一层夹矸,夹矸厚度在0.01 -0.05m 之间,煤层走向N20 °-65 °E,倾向SE,倾角28-35 °平均

31°。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根据XXX 地质队1987 年小井勘探地质报告:C16 煤层呈黑色,透镜状,均一块状结构,煤多呈粉末状、细小鳞片状,局部为块状煤。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性脆,条痕褐色,多呈金刚光泽,染手。以半亮煤为

主,夹镜煤条带。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1)工业分析(见表3-2-1)

表3-2-1

根据工业分析结果,C16 煤层应属富灰、特低硫、中高热值量无烟

2 )C16 煤层元素分析、有害组分、灰成分、灰熔点(见表3-2-2 、

3-2-3、3-2-4、3-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