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一、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级教材p60)系统脱敏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原理是交互抑制。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二、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

(二级技能P59)1.学习放松技巧2.构建焦虑等级3.系统脱敏三、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二级技能P62)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变化。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

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

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

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

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

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

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

方法。

冲击疗法

一、简述满灌疗法(冲击

疗法)的原理。(二级技

能P65)

1.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

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

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

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

治疗方法。2.满灌疗法

的原理是:让求助者持久

地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

面前或情景中,尽可能迅

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

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

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

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

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给

一点),任其自然,最后

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

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

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

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

性抑制。

二、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

本过程。(二级技能P63)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排除不适合的求助者;

2.签订治疗协议;3.治

疗准备工作;4.实施

冲击治疗。三、冲击疗

法的注意事项1、要求

求助者对冲疗法有足够

的了解,经求助者同意,

签订协议,可采用此方

法。2、求助者反复要

求退出治疗,或者而是家

属要求取消治疗,经咨询

师劝说无效,治疗应立即

停止。3、求助者出现

通气过度综合征、晕厥或

休克,也应停止治疗。

厌恶疗法

一、厌恶疗法的原理、过

程、注意事项(二级技能

P 67)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

条件反射。即通过附加某

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

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

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

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

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

恶反应建立起了条件联

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二、厌恶疗法的过程:

1、是确定靶症状我们要改变求助者的什么行为,应该把它明确下来,这个行为应该是单一而具体的。

2、选用厌恶刺激刺激的形式可以是电刺激、药物刺激,也可以是想象刺激等。

3、是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要把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多次的结合,产生条件反射,最终使行为得以改变。

三、使用注意事项:

1、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厌恶疗法。

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认知疗法

一、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

请说出认知行为疗法的

原理及特点。(二级技能

P79)

1、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

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

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的目的。

2、特点:求助者和咨询

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

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

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

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

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

的改变。是针对具体的和

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

期和教育性治疗。强调家

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

者更多的责任。二、梅

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

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

么?(二级技能p84)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

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

引发焦虑的情境。2.要

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

虑水平。3.教给求助者

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

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

认知。4.帮助求助者通

过重新自我陈述来检查

这些想法。5.让求助者

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

水平。

三、按照贝克的理论,求

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

么?(二级技能P87)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

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

出结论,包括“灾难化”

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

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

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

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

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

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

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

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

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

是重要的。3.过度概括:

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

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

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

事件或情境中。4.夸大

和缩小、5.个性化: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

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

己联系起来的倾向。6.贴

标签和错贴标签:7.极

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

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

四、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二级技能P80)1.建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五、如果本案例使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其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是什么?

六、l 、识别自动性思维

2 、识别认知性错误

3 、真实性验证

4 、去中心化

5 、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求助者中心疗法

一、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二级技能P103)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

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

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

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

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

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

感时还有顾虑。第五阶

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

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

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

些迟疑。第六阶段:求助

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

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

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

协调一致。第七阶段:求

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

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

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

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

少,对治疗的领悟会从某

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

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变

得自由而开放。

二、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

的人性观。(二级技能

p105)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

过程3.人是可以信任

三、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

我理论。1.自我理论

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

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

唯一的动机。2.自我

理论的概念:(1)经验、

自我概念、价值的条件化

四、如使用求助者中心疗

法,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

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10

分)1、求助者自我变

得较为开放2、求助者自

我变得较为协调3 、求

助者更加信任自己4 、

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 、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

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

五、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

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

(二级技能P80)1.建

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

询目标3.确定问题:

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建议、演示和模仿5.纠

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

析技术6.进一步改变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

六、如果本案例使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其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是什么?l 、识别自动性思维2 、识别认知性错误 3 、真实性验证4 、去中心化5 、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生物反馈法

一、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二级技能P73)1.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2.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3.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4.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

神经症一、神经症的诊断依据举例:(一)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疑病神经症。诊断依据:1.按病与非病的

三原则,主客观统一、精

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

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

整,没有幻觉和妄想,排

除精神病。

2.心理冲突性质:变形

3.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

症的评分,(1)病程:

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三个

月。(2)痛苦程度:

痛苦到无法自行解决,需

要求助别人。(3)社

会功能:社会功能已经受

损、工作效率下降、内心

痛苦无法摆脱。(4)

据此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4.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

对自己身体的过分注意

和忧虑,具备一并神经症

的特征。

二、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

因是什么?

1、生物性因素:年龄、

性别、躯体。2、心理

因素:1)、成长中的错

误观念、认知产生。2)、

现实问题有误误解和错

误评价。3)、内心世界

的新旧观念或对人、对事

的持久偏见事例。4)、

记忆中的持久的负性情

绪。5)、有无反逻辑思

维习惯和不良的归因倾

向。6)、老眼光7)、

人生价值观的问题8)、

心理发育停滞3社会性

因素:1)、生活事件、

人际关系

二级其它相关问答

一、在心理诊断阶段,可

以从哪些方面收集求助

者的资料?(10 分)

答:1、主诉2、家属

报告3、摄入性会谈4、

临床观察5、心理测验

6、作品分析

7、其他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

哪些方面的资料?

三、1.该求助者的出生

情况及婚恋情况。2.该

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

行为模式。3.该求助

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

情绪记忆。4.该求助

者对未来的希望。5.该

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

生活的相关情况。6.该

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

情况。8.该求助者的

娱乐活动。9.该求助

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12.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13.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在本案例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l0 分)答:在本案例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包括:1、求助者潜在的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2、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3、对咨询师的信心;

4、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关切;

5、有针对性的咨询;

四、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0分)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5分)2. 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2.5分)

3. 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五、表达尊重时,咨询师

应该理解和掌握的/注意

事项是什么?

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

助者无条件的接纳 2.尊

重意味着平等 3.尊重意

味着礼貌 4.尊重意味着

信任 5.尊重意味着保护

隐私 6.尊重意味着真诚

六、对求助者表达热情

时,咨询师应该理解和掌

握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在初诊接待打好热情的

基础 2.通过倾听和非言

语行为,表达热情; 3.

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

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

求助者感到温暖

七、对求助者表达真诚

时,咨询师应该理解和掌

握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2.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3.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

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5.

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

流上; 6.表达真诚应考

虑时间因素7.真诚体现

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八、咨询中面对求助者的

种种不幸,咨询师在共情

中应注意什么?(10分)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

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

来看待求助者。2、共

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

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

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

共情应适度。5、要善

于把握角色。6、善于

使用躯体语言。7、考

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

特征8、咨询师应验证

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

共情;

九、表达积极关注时,咨

询师应该理解和掌握的/

注意事项是什么?

1、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

者;2、帮助求助者辩

证客观的看待自己;3、

避免盲目乐观;4、反

对过分消极;5、立足

实事求是;6、目的是

促使求助者自我发现与

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这也是咨询的

最高目标。

十、咨询中求助者出现了

严重的阻抗,请说出如何应对阻抗。

应对阻抗的途径与方法: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十一、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事实根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以尝试性面质

十二、转介的注意事项:1、当出现不适合咨向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利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进行转介。2,事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并说明理由。3、向求助者介纠新新咨询师的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5、不干涉新咨询师的咨询工作,不评论新咨向师的工作。十三、通过咨询,求助者

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请

说出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结束咨询关系的程序是: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一般以双方都认为可以

结束为宜。2、全面回顾

和总结。3、帮助求助者

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十四、在案例中,应用面

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三级技能P87)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

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

入地了解。2.激励该求

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

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

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

动的统一。4.促进该求

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

善加利用。5.给该求助

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

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

或自己做面质。

十五、对该求助者的临床

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

定?

1. 如果此问题是针对神

经症病人提出,应当使用

许又新的量化评定方法。

(p2)2. 如果是针对重

性精神病人提出,可以采

用BPRS。 3. 如果是一

般而论,可以选用有针对

性的自评量表或他评量

表。

十六、咨询效果评估的指

标有哪些?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

的自我评估。(2)求

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

况。(3)求助者周围

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

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

评)。(4)求助者咨询

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

较。(5)咨询师的观察与

评定。(6)求助者某

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十七、如进行远期疗效评

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

内容方法。1.社会接

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

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评估方法:家属或四周

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

的审查。2.自我接纳

程度评估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

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评估方法(1)求助者口头报告(2)量表评估3.随访调查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了解咨询是否有持续的成效,是否真的成功,以及是否实现了咨询效果的迁移。常用的回访方式:追踪卡、通信、面谈、电话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心理学系统脱敏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一、系统脱敏法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通过诱导求治者缓慢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用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 惯目的。 该法由沃尔帕创立和发展,他认为神经症是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联结,现在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多次结合,就逐渐消弱了原来的焦虑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而人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就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 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 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二、系统脱敏疗法有三个步骤: (一)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虑层次顺序排列。 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由于近来飞机失事较多而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恐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现将病人的焦虑从可以引起最轻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下:1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2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3进入候机大厅。4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5进入安全检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 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最后经过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脱敏。 系统脱敏法工作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每日1次,一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 2.构建焦虑等级(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极度焦虑) 3.系统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患者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算一级脱敏)

系统脱敏法基本思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再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 情境建立起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 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是每个 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 改用其他方法。

冲击疗法(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冲击方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 冲击疗法可以很有成效地治疗一些恐惧症。(广场恐惧症,飞行恐惧,乘地铁恐惧,坐火车恐惧,。。。。。)经常被用来治疗一些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工作程序: 筛选确定治疗对象,应做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必须排除以下情况: 1.严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癫痫,脑血管病。 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4.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疾病, 5.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 6.各种精神病性障碍。 鉴定治疗协议:仔细的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求助者在治疗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

心理咨询方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系统脱敏法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主要有: 快速脱敏法 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 参考资料: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如图(恐惧的主观度量尺度):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3—1是一位害怕考试的学生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历史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张从正(号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张从正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张从正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编辑本段系统脱敏法的变式 快速脱敏法 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与其它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行客观的科学检验、演示和量化,即使重复试验也可得出同样可靠的结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疗形式,有坚实的理论根据和大量的实验证明。所以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和稳定。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令人不悦结果的行为,就不容易学会或很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 在此基础上,行为疗法提出了相应的以下两点基本假设: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得来的。第二个,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枋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上述各种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是: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常被看作是心理症状的表现; (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4)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疗法的实施,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认定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焦虑症等,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行为治疗不关心所谓“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也不管病情发生的动态和因果关系,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 行为疗法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与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他们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 而特定的治疗目标又是施治者通过对求治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求治者制定的。因此治疗目标一经确定,新的以条件作用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了。 行为疗法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其适应症主要为:

系统脱敏疗法一个经典案例

系统脱敏疗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1、一个中学生,他能够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和自学任务。然而,只要一参加测验,他的大脑就僵住了。有时在考试前一天,他会因为紧张而想逃学。考试时过分的焦虑导致许多知识都回忆不起来,结果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很低。 一、假设王对数学课感到害怕并逃避,根据脱敏步骤应该如下进行: 1、告知原理:王,我们已经谈了你在上数学课之前和课上感到非常紧张不安,有时你甚至想逃课。但你认识到你并不是一直对数学课感到紧张,你对数学课的这种感觉是逐渐形成的。有一个叫做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程序可以帮助你化紧张为轻松,最终,上数学课将不再是令人紧张的事。这个方法已经成功地帮助许多人消除了对某一情境的恐惧。 在脱敏治疗中,你将学习如何放松。你放松了以后,我会让你想象上数学课的一些事情——从不太有压力的情况开始,逐渐接触更大的压力。当我们不断这样进行时,轻松将取代焦虑,数学课将不再令你紧张害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2、识别引起情绪反应的情境: 咨询者:王,我们谈到数学课的一些情景时你感到焦虑不安。能具体谈一下吗? 求助者:嗯,上课前,只要想到不得不去上课就会使我烦躁。有时晚上回感到不安——做作业时不明显,考前复习时则很明显。 咨询者:好。你能列举出在数学课的那些情境下感到焦虑吗?

求助者:考试时总会紧张。有时当我遇到了难题,不得不请教老师时,也会紧张。当然,还有老师叫到我的时候,或者叫我到黑板前演算的时候,我也会紧张。 咨询者:很好。我记得你从前对自由发言也感到紧张。 求助者:是的,也害怕。 咨询者:然而这些情境在其他课上并不使你紧张不安,是吗? 求助者:是的。而且事实上,我在数学课上的感觉从没有像最近一年这样坏过。我想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临近毕业带来的压力。我的老师让我不知所措,上课的第一天就被他弄得惊慌失措。而且我总是对数字有一种恐慌。 咨询者:看来你的恐慌一部分是针对你的老师,而还可能有一部分是由于希望得到较好的毕业成绩。 求助者:是的,虽然我知道我的成绩不会太差。 咨询者:好,你认识到,虽然不喜欢数学而且为之担心,但你还是会以较好的成绩毕业。求助者:不会比中等差。 咨询者:我希望这星期你能做一件事。你能否列一个清单,说明发生了哪些关于数学和数学课的事情使你感到紧张?写下有可能使你焦虑的、有关数学和数学课的所有事情。 求助者:好的。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 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 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 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 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 例社交恐怖症的案例分析 1.背景资料 小昭,男,23岁,在校研究生。自述一直以来自己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具体表现为当与人接触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自知这样做有悖伦理道德,但是却忍不住去看,并由此想到被人发现的后果,从而产生惧怕、不安;同时又强迫自己不能去看,做激烈的内心争斗,又产生了紧张、焦虑,浑身不自在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后者有轻微的泛化现象,比如当学习时不去看书本旁边的手机,看电脑时强迫自己不去看屏幕上映出的自我影

系统脱敏疗法汇总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 系统脱敏疗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化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心理医生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1)系统脱敏疗法步骤 ①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②进行放松训练; ③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一是找出所有使患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 二是将患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2)分级脱敏练习 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患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①放松。具体放松方法与技术参见“放松疗法”。 ②想像脱敏训练。 由心理医生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像此事时,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患者保持这一想像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像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像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受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却能忍耐为止。一次想像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训练,直到完全适度。 ③实地适应训练。

行为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咨询疗法1——行为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一、基本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缓慢暴露法,是行为疗法中的第一个规范化了且至今仍然盛行的一项基本技术,由南非学者沃尔普(J.Wolpe)于1958年创立和发展起来。沃尔普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如放松状态下的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系统脱敏疗法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在心理辅导时运用一定的程序,由轻到重,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利用这种技能主要是诱导求助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怖反应的目的。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和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考试焦虑、口吃、强迫症等。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技能在我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时,在施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即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说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操作程序 系统脱敏疗法包括三个程序: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系统脱敏练习。 1、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深呼吸后闭眼,并想象令人轻松的情景,如躺在碧绿的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等,然后让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头面部、颈、前臂、肩、背、胸、腹及下肢。反复这样的训练,直至求助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第一,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通常分为五等或采用百分制(0~100),如引起1分主观焦虑或恐怖的刺激为一等,引起2分的为二等,以此类推。 第二,将求助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焦虑(恐怖)等级表。 下表是一位害怕考试的学生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 序例事件焦虑等级 1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20 2 考试前一个晚上想到考试时25 3 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30 4 在考场外等候时50 5 进入考场60 6 第一遍看考试卷时70 7 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80 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作业由求助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辅导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

系统脱敏法的步骤是由4个典型过程组成

系统脱敏法的步骤是由4个典型过程组成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理论的一个基本方法,目的是让被治疗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步减少对刺激的敏感性。系统脱敏法的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诊断。对当事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确定其是否适用系统脱敏技术,如果适用,即与当事者说明此方法是辅导他的——个有效技术,希望当事者配合。第二步,制表。根据每位当事者的心理问题.制定出一份脱敏层次等级表,从引起焦虑、紧张的最轻微的情景到最强烈的情景,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例如,对一个考试焦虑者,根据他一听到要考试就开始焦虑,直到考试时焦虑达到最高点,列出考试焦虑等级表:.听到一周后要进行考试的消息;·离考试还有6天;·离考试还有5天;·离考试还有4天;·离考试还有3天;·离考试还有2天;·离考试还有1天;·考试当天起床;·考试当天离家;·考试当天到校门;·考试当天到教室;·考试当天坐在座位上·考卷发到手;·开始考试。第三步,脱敏。按照等级次序一步步地进行松弛训练。先让当事者运用想象达到松弛状态。想象第一个等级的情景出现了,例如,听到了一周后就要考试的消息,当事者的心跳加剧,开始紧张了,这时进行松弛训练,直至心慌消失。以后,待想象第一个等级的情景时不心慌了,再对第二个等级进行松弛训练。——个等级一个等级依次脱敏下去,一直把所排的等级全部脱敏完。第四步,模拟。当事者在做完所有等级的脱敏后,有条件的可创没当事者最敏感时的情景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对考试焦虑者,在做完第三步的系统脱敏后,就让其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的气氛与正式考

试越相似越好,如考试的时间、考试时的座位安排、试卷的格式、试题的类型等,都要与正式考试—样。现在各校在初三、高三毕业生升学考试前的模拟考试中,就可借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对考试焦虑者进行心理辅导。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概念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1] 历史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张从正(号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张从正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张从正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沃尔帕的“系统脱敏法” 第一步: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的实验笼里,先响铃声,后电击它。这样次数多了,猫变得非常焦虑恐惧。铃声、电击停止了,它的焦虑恐惧始终不消失。这时喂它,猫拒绝进食。把它从实验笼中拿出来,放到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它依然焦虑不安拒绝进食。再把它放到相似的房间里,它仍然不食。 第二步:实验的后半截是如何消除猫由于电击造成的焦虑与恐惧。猫饿了总要进食的,这是支持它的一种积极力量。沃尔普就先找一间与实验室完全不同的房间喂猫。因为环境完全改变了,猫稍安一些,经过犹豫逐渐恢复进食。接着,实验升了一级,把进食的地方移到一间与实验室相似的房间里。猫又开始焦虑不安,踌躇许久,它最终战胜了自己,继续进食。再接下来,又把进食的地方升级为那间实验室,但是远离实验笼。可想而知,猫重返受伤害之地焦虑不安是肯定的。然而,又经过一番焦虑不安和战胜自己的冲突,猫完成了进食。最后,把进食位置越来越移近实验笼乃至移到笼里,猫的进食仍然完成了。 猫对实验室、实验笼的过敏反应,经过这样层层升级的适应性训练,终于几近完全地消除了。2系统脱敏法的变式 快速脱敏法 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

系统脱敏法案例(3)

运用系统脱敏法治疗可疑神经症一例(2008-06-11 19:45:00)转载标签:杂谈 姓名:王维 单位:天津市倚天安华心理学校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一名因被玩具蛇吓着而对线形东西恐惧的女孩,运用系统脱敏法对求助者的恐怖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成功的咨询案例。 关键词:可疑神经症恐惧系统脱敏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汉族,十六岁,北京市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 因父母工作关系,在求助者五岁时被送到山东农村的奶奶家里。在那个偏僻闭塞的乡村里,她度过了的整个童年,好在有奶奶的悉心照料,她的童年不是那么枯燥无聊。直到十一岁那年,奶奶因病去世,她才回到父母身边。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现父母均为政府要员,工作繁忙。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温柔贤惠。她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家人的话。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尚好,情绪略显低落,逻辑思维清晰,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情感表达自如。 (四)社会功能 学习效率下降,社交减少。 (五)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2,强迫症状1.7,人际敏感1.9,抑郁2.0,焦虑2.3,敌对1.4,恐怖2.9,偏执1.7,最显着的是恐惧,已具有临床意义。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张某主诉:两个月前,被一条玩具蛇吓倒。老是感到恐惧,心情很压抑、难受,食欲不振,失眠。 个人陈述:五岁之前我一直随父母生活,因为他们工作调动要更换生活环境,加上他们没有多少时间照顾我,所以就把我送到农村老家。当时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太笨,爸妈不喜欢我,才不让我呆在他们身边的,由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刚开始在老家的日子,每天都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大多数时间我习惯自己呆在家里,因为觉得跟周围的伙伴玩不上来。后来在奶奶的带动下,会去尝试着跟伙伴们做游戏。学校周围是一片田野地,下课的时候,大家撒开脚丫就往那儿跑,捉迷藏、捉一些小昆虫玩。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春夏交接的午后,我们六七个小孩玩捉迷藏,我藏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里,心想:她肯定找不到我。在听脚步声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危险就在我的身边,一条花蛇正慢慢从我脚边滑过,按理说普通的蛇是应该不会主动攻击的。当发现的时候,我尖叫随手捡起一个小树枝驱赶它,没想到力度不够,反被它咬了一口晕了过去。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这个阴影里,做梦会梦见它咬我,走路时低着头,还不敢到那种灌木丛里去。奶奶是基督教徒,她说:“蛇都是魔鬼,但咱们是上帝的孩子,上帝会保佑的。”上帝真的是我的寄托,后来的几年里我一直强迫自己把这件事从记忆里抹去。 十一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奶奶病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是魔鬼在伤害奶奶,晚上做梦都在和他们战斗,可是我无能为力,最疼我的亲人永远的离开了我。后来我被父母接到北京上学,回到家父母心里老觉得愧疚,尽力的补偿我,可我没有一点兴奋,只有陌生。在新的班里,同学全是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我觉得自己不合群。两个月前的一次课余时间,我座位上学习,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在打闹,不知道在玩什么,正在思考的时候,“啪!”

系统脱敏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原理简介: 系统脱敏疗法,也称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中的第一个规范化了且至今仍然盛行的一项基本技术,由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于1958年创立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交互抑制原理或“对抗条件作用”的原理,在系统的程序下,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交互抑制”的原理认为,个体不可能有相对不同的情绪同时发生,譬如高兴和不快;如有相反性质的情绪反应,这两种情绪就会交互作用而产生抵制和抵消。也就是说,要消除不安或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就要有相反的正性情绪反应来进行抑制,从而抵消负性情绪。不过,沃尔普又指出,这种抑制力量是很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所以对恐惧刺激情景的暴露要由远及近、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焦虑程度每次只增加一点,逐步达到最严重的程度。这种通过渐进性暴露于日益恐惧的刺激情景以逐步消除恐惧反应的治疗方法,就是系统脱敏疗法。沃尔普采用了全身肌肉放松来作为抑制焦虑或恐惧的反应,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肌肉放松来进行对抗,从而使该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作用。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强迫症等。 二.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程序: 1.放松训练 让来访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深呼吸后闭眼,并想象可令人轻松的情境,如躺在海边听轻松的音乐等,而后让来访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亦可借助肌电反馈仪来增强训练效果。反复这样的训练,直至来访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2.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 这一步十分关键。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病史及会谈资料找出所有使来访者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事件。将这些事件进行相互比较,根据致病作用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通常可将刺激因素按其可引发来访者的主观焦虑程度,分为五等或采用百分制(0~100),如引起1分主观焦虑或恐怖的刺激为一等,引起2 分的为二等,以此类推,而后将这些不同的刺激因素按其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焦虑(恐怖)等级表”。 需要注意的是,被视为一等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即主观的焦虑或恐怖评定为1分者)应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所抵消的程度。这是治疗成败的一个关键。此外,理想的等级设计应是各等级之间的级差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这一点需要启发来访者共同完成。 3.系统脱敏 首先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学习,而后按照设计的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先让来访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当他能清楚地想象并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就让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而后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来访者对这样的想象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怖)为止,从而完成第一等级脱敏。接着再对下一个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焦虑或恐怖等级表中列为2分的刺激)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在一次会谈时间内以完成1~2个事件的脱敏训练为宜。 三.案例及治疗方案:

行为治疗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在大学生社交恐惧症中的应用 ——基于一项个案的研究 【摘要】行为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三大模式之一,它具有很深厚理论基础,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同时,行为治疗模式也十分注重技术的运用,有操作性强、易于测量等优点。社交恐惧症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影响了人 的发展和社会化。本文基于一项个案,对行为治疗模式在大学生社交恐惧症中的应用进行 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行为治疗模式的技术对于改善甚至消除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十分有效。 【关键词】行为治疗模式大学生社交恐惧症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及方法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 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反射性条件作用。1913年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主张用条件作用解释人类的各种复杂行为。在三十年代,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把它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一些不适应的行为进行矫正。七十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他强调人的认知在行为学习中的作用,提出观察学习的方式。行为治疗模式首先被引入到个案工作中是史华哲在其1975年出版的《社会个案工作——一种行为途径》这本书中。 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与中性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由于人具有语言能力,因此就可以建立以语词为基础的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强化、消退、泛华、分化和抗条件作用等是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概念。操作性条件作用指的是有机体的某个行为会导致环境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有机体的继后行为。如果影响是消极的,有机体就会倾向于这种行为。这样,有机体就可以根据自己行为的后果调节自己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即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以上这三种理论的基本假设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都是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总的作用;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方法 行为治疗模式是技术性极强的一种理论,方法主要有反映性技巧、操作性技巧和综合性技巧三种。反映性技巧针对反映性行为,主要包括反条件反射、系统脱敏法、休克疗法等。操作性技巧针对操作性行为,主要包括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差别增强等。综合性技巧是由拉扎鲁斯提出的,他认为对于行为,不应该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应该是多元的系统分析,因为人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综合性技巧主张工作程序上首先对案主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其次,对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案主行为特征灵活采用多元化的介入方法。 本案例的治疗主要采用了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让案主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

行为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行为疗法之系统脱敏法 摘要:系统脱敏法可以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成不同等级;第三部,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事做放松练习。最后经过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脱敏。 关键词:系统脱敏;焦虑等级;变式;放松技巧 一、概念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二、理论基础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基本步骤 (一)学习放松技巧 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位置,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其放松的情境中,例如,静坐在湖边或者漫

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一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到30分钟。一般6到8次即可学会放松。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二)建构焦虑等级 建构焦虑等级表,既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治疗的必要准备。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后,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时间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少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焦虑等级表,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极度焦虑。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极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要是这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要使各等级之间的级差比较均匀,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要求求助者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各种刺激画面,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置身其中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当然,如果有实际的刺激物,就用不着闭目想象。 (三)系统脱敏 求助者基本掌握放松技巧后,就可以开始脱敏练习。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突刺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接着让求助者想象更高一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然后又全身放松,反复多次,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焦虑紧张时为止。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治疗。 四、相关知识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英语: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为渐进式暴露疗法(graduated exposure therapy),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由南非心理医生约瑟夫·沃尔普提出。系统脱敏法在临床心理学中用于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或其他焦虑症。该方法基于经典条件作用,与认知心理学与应用行为分析有共通之处。当行为分析师使用该疗法时,其基于激进行为主义与功能分析,并使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原则,如冥想或深呼吸。而从认知角度而言,则是认知与感觉触发了行为。 系统脱敏法共包含三个步骤:首先建立焦虑的等级层次,然后再学习放松或其他应对策略。最后,患者使用学习到的应对策略克服第一步中建立的焦虑等级。最终,引导患者能够逐步克服焦虑等级中的每一个层次。 步骤 沃尔普提出的系统脱敏法的三个主要步骤为: 建立焦虑刺激的等级层次:患者首先识别出导致其恐惧或焦虑的事物。然后对于每一件事物,患者都根据其造成的焦虑程度进行主观评级。如果患者对许多不同刺激都深感焦

虑,则应该将每个刺激分开考虑。对于每种刺激,患者将每件事物按焦虑程度从低到高建立列表。 放松训练:包括冥想在内的放松训练是最好的应对策略之一。沃尔普让他的患者放松是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既放松而又焦虑。在这一步中,患者练习放松身体的不同部位,直至全身进入松驰平静的状态。这一步十分重要,因为患者能由此获得控制恐惧的方法,使恐惧不会上升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患者仅需几个单元便可学会应对技巧。其他应对策略还包括服用抗焦虑药以及深呼吸练习。此外,另一种放松手段则是认知重评。此时,治疗师会鼓励患者去想象当其暴露在焦虑刺激中会发生什么,然后让患者想象正面的反应去取代想象中的糟糕情形。 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将刺激与应对方法相联系:在这一步中,患者先彻底放松下来,然后向其呈现处于其焦虑等级底层的事物。当患者能够在第一件刺激物呈现后重新达到放松状态,再向其呈现更高等级的焦虑刺激。这能帮助患者克服其恐惧。当逐步提高焦虑等级、直至处于最高等级的刺激下患者仍能处于放松状态时,治疗也就得以完成。其间,如果应对方法失效或者患者因焦虑而无法完成应对方法时,则应暂时停止治疗。当患者冷静下来后,再重新向其呈现其能够适应的最后一个刺激,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继续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