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张德华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张德华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张德华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张德华2)

(作者:张德华,男,府谷县庙沟门中学二级教师。1992年毕业于榆林师范学校普师专业。1999年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函授毕业。1992年8月至2003年7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曾多次被所在学区评为模范教师,并荣获第七、八、十届“府教精英奖”和“德育工作先进标兵”称号。2003年调府谷县庙沟门中学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参与课改实验。同年10月获“府谷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初中语文组三等奖”,2004年1月又获“府谷县新课程改革优质实验课”奖。)

邮政编码:719407

联系电话:8961461

通信地址: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中学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一目标的确立,首先是针对基础教育课程在实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传统教育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特别是机械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被动性、依赖性较强,学生成为倒水的“容器”,只管张开口让往进灌,长期以来,其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逐渐销蚀。像吊线木偶。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之中,毫无主动、积极可言,其对所学内容也只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如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祖国的创新人才呢?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习方式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俗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被动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

—1—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要把有助于学生

发展的多种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重要地位上来。

再者,新课程改革目标以人为本,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这一目标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要严禁不顾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扼杀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注入式,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发展。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接受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全靠探究式的发现学习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但是把接受学习当成唯一的学习方式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主动发展,特别是过于强调机械性接受学习,采取死记硬背、重复记忆,窒息了人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

—2—

情。这样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很难真正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四有新

人,很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正是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且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将间接经验整合、转化为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是适应新一代要求的。当然,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提的,教师教学观念、课程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更需要依靠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依靠广大教师来进行。同时,教育评价体系,教学设施建设等也必须紧紧跟上,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学术支持和物质保障。这些经过努力,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具有现实基础的。

—3—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看法,以及他的生活方式, 会影响他将来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所以学习方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课程改革,在很大水准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发展的水平。所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成果转化为个体理解过程。科学家的理解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理解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里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这不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增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意识。教师实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 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数学的价值。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探索学习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复杂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使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动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主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新课改全面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深层教学效益、探讨学生评价的新思路,我校承担了“十一五”课题实验,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实施此项课题实验,以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按学科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教育理念从传统走向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引向现代化优质化的道路,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因此,实施新课程标准,首要的是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以学习、实践交互探索,不断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学生主体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 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和谐师生观。我们认为教师学学生都是共同学习的伙伴, 随着学习化社会与住处技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有了新的扩展,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和学习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促进师生和谐合作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确立,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师生互动,师生合作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时尚。 3、教学效能观。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从“会教”到“会 学”转变,注重教学的效能。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中,强调从教师教会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影响和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上已由过去的“备教材”发

四个转变,助你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一九八网络科技:四个转变助你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一边是互联网企业的求贤若渴高新诚聘,让人垂涎三尺蠢蠢欲动。 一边是各大招聘会门庭若市拥挤求职,为什么屡次受挫一职难求?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投身职场。而十几年的求学梦想,一纸文凭宣告结束时,迎来的不是欢喜而是惆怅。当发现那一纸文凭连敲门砖都不算时,大学生不得不重新开始自定位自己的人生。一九八网络科技从互联网行业出发,分析从大学生到互联网菜鸟,必须完成四个转变。 第一是技能的转变,从知识面宽度向专业技能深度的转变。 我们的大学教育,讲究的知识面,是理论的宽度,即使是计算机软件的本科生,也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常规的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几乎很少从专业领域需求进行拓展和深入,更缺乏动手能力,甚至夸张到有些软件学生毕业时都拿不出几行自己编写的代码,更别说项目实施。而互联网企业,大量需要的是能动手的专业程序员,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量需要的PHP、Android、ios等岗位技术要求难度并不是很高,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对于这些岗位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企业用人首先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从基础技能培养开始,所以大学生在进入互联网企业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锻炼,完成从只是理论到技术技能的转变,融入职场融入项目,动手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第二是态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按照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老师和家长始终都是在以灌输式的思想教导,学生接受的多思考的少,要我学的多我要学的少,这就养成了不思考懒惰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只要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拿到文凭就万事大吉的习惯。

有效教育(EEPO)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训练项目

二期二批“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 小学 数学骨干教师校本研修成果汇编:专题讲座 河池市凤山县民族小学 覃秀玲 二00八年四月 ^_ r - r

有效教育(EEPO )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训练项目 校本培训讲稿 河池市凤山县民族小学覃秀玲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要求 一、倾听 1、面向发言人,注意发言人的神态、表情。 2、认真倾听,记住发言人表述的主要意思,必要时快速记录要点。检测要点: 1、观察形体表现: 2、提问:(1)转述发言内容;(2)复述发言要点;(3)提出个人对发言人的反馈意见。 二、发言 1、面向大多数听众,心态自然,表现大方; 2、注意待人礼节和使用礼貌用语; 3、把要表述的意思讲清楚; 4、叙述事情要有条理。 检测要点: 1、观察形体表现; 2、倾听表述的意思是否清楚,是否有条理,是否准确回答问题。 三、与人交谈 1、能礼貌的、根据交流对象特征称呼陌生人,使人容易接受; 2、能在交谈中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3、能在交谈中了解对方信息; 4、能表述清楚自己的意图。 四、恪守约定 1、主动表达 (1)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举手) (2)暂停(右手指顶左掌心) (3)提醒别人讲话降低音量(左手食指贴在嘴上,另一手摆手示意)

2、被叫接受后回应 (1)准备就绪( OK) (2)表达明白(手心向前)与不明白(手背向前) (3)做出判断:正确(两手指成V 型)与错误(两手指成X 型) (4)表达看法:非常好(拇指食指成V 型) 一般(食指和小指) 不好(一个 小指) 3、赞美 (1)自由鼓掌 (2)节奏鼓掌:一x — x — xxx (3)节奏鼓掌加呼号:一x —x —xxx + ye ( 4)特别隆重的祝贺(面向祝贺人,起立热烈鼓掌,热情洋溢的呼号“ ye” 加赞扬性的大拇指。 ) ( 5 )激励 ①鼓掌加呼号: A、—x—x—xxx, B、x — x — xxx — xx同学(小组或班级)来一个,再一个, C、xxx—xxx—xxxxxxx—xxx ②呼号加手势: A、加油!加油! B、棒!棒!你真棒! +大拇指 C 了不起!了不起!你真了不起! +大拇指 第二部分团队活动基本要求 一、小组活动要求 1、组员数量: (1)小组:4人左右 (2)大组:10 人左右 (3)超大组:20 人左右 2、分组形式: ( 1)自由分组;( 2)指定分组;( 3)随机分组;( 4)按特长分组;( 5)特殊任务分组;( 6)志趣相投组。 3、分工形式: ( 1)组长; ( 2)成员; ( 3)记录员; ( 4)发言人; ( 5)声控员; (6)组织员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探究实验中 苑益萍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以往的实验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感觉做与不做一个样。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地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探究反应速度”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课标、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又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仅就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的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观察、产生问题感并做出适当的假设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能产生一定的问题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如可将与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做出假设。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人教版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江苏省清江中学 沈雪芹 邮编223001 [摘要]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学习方式 转变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重在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其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一、促进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模式。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并欣赏到它的价值,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物理而不是害怕它。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所为,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促进学生“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 杨振宁曾说:“物理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物理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利用“科学漫步”、“做一做”、“说一说”、“STS”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想办法、亲自动手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在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交警大队参观学习,了解他们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如何利用刹车刹痕来判断责任车辆是否超速,不同的车辆的限速以及高速公路上的报速器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来分析和区别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匀变速运动的运动特点,不仅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促进学生向“权威学”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要以

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总结2篇

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总结2篇 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总结一、预习 即在老师讲授新课文之前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预习对于提高听课效率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过程。 预习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它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出疑惑,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相对照、权衡优劣,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预习可分为整册预习和课前预习。每个假期中,我都要将新学期要学的内容自学一遍,做提纲挈领统观全局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弄清各章节的联系与区别,使整册教材的学习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牢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练习 练习就是针对具体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培养综合灵活运用知识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平时做完题之后,我总是及时地归纳、总结、分析,回顾习题的求解途径、思路、涉及的知识点及应用的方法,自己所采取的是不是啊佳方法,有无创新之处;并把类似相关联的题型加以对比分析,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汇合营销 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小学生学习方法演讲稿2017演讲稿。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三、合理利用时间,科学用脑 首先,要新生生物钟的运行规律(2017年最新规范演讲稿范文),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防止大脑疲劳过度。 学生学习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使学习方生忙乱。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我经常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 3.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4.学习互助,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难题;有时,我还在网上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过程就是一种心得交流。 5.多读一些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这些杂志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有助于提高文笔。 学生学习建议(1)先复习后写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2)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干净利落。

人事科科长关于如何作好从大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的讲话稿

人事科科长关于如何作好从大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的讲话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作好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社会化,是岗前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在今天这个岗前培训班上,我我今天的这个发言不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成功经验,仅仅是站在同是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12年前的今天,我跟你们一样 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烟草行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当时的心情应该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XX 就业的甜蜜暂且不表,单说苦涩。

说苦涩,首先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说苦涩,其次是因为从大学校园到烟草企业的环境变化,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二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当学生时做错了事,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我们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XX 三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有时候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动不动还想跟他打一架。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一、要有听课的积极态度,即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 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去听课,把在教室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只有抱着这种心理状态,才能使我们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二、课前预习,标出疑点。 预习:预先学习。上课前先看一遍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能看懂的就放过,看不懂的就用笔标出来,上课时看老师怎么讲。这样,听课就有了针对性。 多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长此坚持,有一天就能达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学会。 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稳定,手脑并用 注意力就是专心于某一事物的品质。能长时间地看、想某一道题而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 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课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着老师和书本,他的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他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不防过,并且听了大都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这样,记在心里。 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力,要坐端正,提起精神来,不要爬在桌

子上,胳臂一垫,正好为想睡觉的念头准备了枕头。古人强调坐如钟,立如松,走路一阵风,很有道理。 为了加深印象,上课时,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脑要想、嘴要说。当你全方位调动这个器官进入活动时,那个想开小差的思想自然就无法钻进来干扰你!甚至个别不守纪律同学的说话你也听不见。这种状态多好啊!这就是全神贯注。 四、要勤思多问 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务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五、学会记课堂笔记 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 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七种能力 1.目标咀嚼能力:是学生把课堂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咀嚼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新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关注了教育中的每一个人,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的高度关注,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就是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人都实能个性化学习。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首先要实现的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激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呢?下面仅就本人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采用适当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是学生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用激励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区域教研活动中,我去其他学校授课,在正式上课前几十秒钟时间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次教研活动领导和老师们选中咱们班的学生,看来你们是很出色的,你们有没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当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有!”并且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坐好了,准备上课。教学过程中,我又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激励和鼓励,如“你真行”、“回答得真棒”、“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感情饱满。使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明白了计算“一位数乘法”时可以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的算理,所以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口述算理,再引导大家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并启发学生可以用笔算。这样不但加深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并不是按课本上的内容授课,而是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圆形纸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先折出几条直径,然后依次认识圆心、半径,即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全过程,比单看教师摆弄教具、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不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乐于学习。 三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育才中学顾谈明 [关键词] 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现学习、课堂调控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上好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他们花了不少心思,精心制作大容量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成了“一指 禅” ,从头摁到尾。一会儿用Powerpoint 展示这个片断,一会儿用Flash 来呈现那个材料,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思考。学生等于和机器在交流,很少与老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虽然有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再看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习效果究竟怎样,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突出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或表演等活动,但因讨论时间可能过短,或者之前没有让学生作好准备,结果使讨论毫无目的,缺乏实效性;表演过后缺少必要的点拨。这种讨论或表演只能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白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方法,倡导欣赏教育,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呵护得太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快乐,但失去了一定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你们好 本人研究的《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经市教科所批准的市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本人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意义: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是培养新世纪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新世纪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近来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多,如美国戴维思的《这样学习最有效》,戴维思先生在书中提出成功的学习必须要有三个步骤:(1)、建立适当地心态,(2)、用正确的方法(如系统、技巧和训练),(3)、有一个好的环境;还有珍妮特.沃斯的《学习的革命》等。国内关于学习的问题研究的也比较多,如蒋宗尧的《学法指导艺术》,他在书中具体讲述了学习的概念、特点、过程、原则、规律,讲了学习的一些基

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应届毕业生初就业时,统一存在的问题是用校园生活的眼光和思维认识职业生涯。把在学生会任职作为工作经验,实际上,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错误的。如果不转变思路改变习惯作风,我们的职业生涯将受到很大的挫折。 工作经验是什么?一般讲分为就业意识、工作态度、竞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前三者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就业意识、态度和竞业精神,企业是愿意给我们工作的,因为老板都知道,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有端正的态度就不怕学不到东西,所以,老板愿意为这样的员工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那么,院校人的特点是什么呢? 1、凡事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只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认真 2、可以喜形于色,把内心的感受挂在脸上 3、只要考试能过关,上不上课无所谓 4、事情是自己作的,成绩当然归自己 5、喜欢玩个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些特点和职业人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6、平时不积累,考前突击 7、对书面语不以为然,认为都是虚话 8、为朋友帮忙,两肋插刀 从学生到员工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个人导向--团队导向:学校里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将不会适合企业,个人的成功必须与整体的成功结合才有意义。这其中的转变包括:重个性转变为重标准,以个人衡量标准转变到以集体为衡量标准,讲独创转变为协作,独行转变为合作 2、情感导向--职业导向;情绪化是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与职业人的高度理性行为

格格不入,这种转变为:情感人转变为职业人(注重游戏规则),个人好恶转变为竞业精神,情绪左右转变到职业驱动。 3、成绩导向--绩效导向;学生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成长,学生衡量的标准是成绩。职业人考虑的往往是经营绩效和利润,具体来讲转变就是,智慧生活到经济生活(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文化目标转变为利润目标,个人成长转变到企业成长 4、思维导向--行为导向:学生学习,重在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往往是思维的训练。这和职业人不同,要从思维至上转变到产品至上,想到就行转变到作了才行,理论家转变到实干家,注重是非分析转变到注重是否合适 5、个人资源--组织资源:学生以个人导向为主,相应依托个人资源来生存和发展,职业人在组织里当然依托于组织,利用个人资源转变到组织化的资源支持平台。独立发展变为企业共同发展,依靠个人变为依附企业 6、兴趣导向--责任导向:学生的生活多是凭借自己的兴趣,职业人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这就要求从兴趣所在变为承担责任,个人利益变为公司利益,追求快乐转变为追求责任 总之,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这其中有很多痛苦和挫折,但不完成这种转变,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员工几乎没有可能. 2.如何做好一名企业员工? 一、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工作。 应届毕业生大都胸怀大志,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这当然是他们好的一面。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往往只会提供一些基层岗位,需要应征者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观念的同时,更希望员工能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开始企业不会放心把重要的工作交给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来做,所以肯定有个实习期或过渡

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发表时间:2015-05-11T09:50:28.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5期供稿作者:王玉环[导读] 只有活动,才能引起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王玉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小学256600 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 一、实践操作是主要方式 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活动,才能引起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生有好动的天性和尝试的欲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使他们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估计它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正方形,或面积单位片,或者直接用尺测量出它的面积,然后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最后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动手操作,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小棒,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插出一个长方体。学生插完长方体时一目了然认识了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三组相等的棱,4条长,4条宽,4条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数学,经历认知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全过程 充分放手,不但要放开学生的手脚,使他们能自主的动手;还要充分放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与扶持,让他们能自由的思考;更要充分放开学生心理的禁锢,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自由开展各种活动。经历探求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环节、每一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全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获得丰富、完整的经历和体验。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求全过程,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组织学生经历不同的探求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能够把学生对一些内容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在研究、发现中理解、掌握知识,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学习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时,孩子们对这个面积单位很陌生,到底多大的面积才是一公顷呢?正好我们学校主公路上有运动会100米的跑道,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吗?我带领孩子到100米跑道上步测出步数,然后用同样的步数走出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孩子们再放眼望去走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一公顷的面积,在孩子步测的过程中又估测出学校的总面积大约是2公顷。深刻的体会来自深刻的体验,通过孩子这样走一走,一公顷的面积就深刻的印记在孩子们的脑海了。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老师的说教。 三、“合作交流”是有效途径 1.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课堂交流应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分到最后,还剩下一些,剩下的苹果可能有几个?有的说:“可能剩下1个、2个、3个、4个、5个。”有的说:“剩下四个不对,4个还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学生明白剩下的苹果可能有1个、2个、3个。”有的学生说:“我们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不能算出还剩下多少个?”到底谁说得对呢?教师这时让大家来交流,很快得到了小于4个都有可能的答案,又一次巩固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可这时老师并没有结束,而是话锋一转:“那么你们猜猜看,猜猜这些苹果可能有多少个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再次说开了。通过演示才知道每个小朋友分1个苹果,那么一共可能有5个、6个、7个;每个小朋友分2个苹果,那么就有9个、10个、11个……答案并不唯一,其实这是一道开放式应用题,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其中蕴涵着: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些知识点。 2.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让他们用手中的图形去拼、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十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案。交流时,台上同学讲,台下同学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得出许多不同于书本的方法。学生将刚才的所有信息,结合自己最初的假设,进行对照剖析,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飞跃。 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思维的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的课堂结构中产生的,如果能在课堂中形成这样的课堂结构,课堂的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评价、反馈评价的渠道不再仅限于师生,而会形成师生、生生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也正是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心运作,使每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语言表达、个性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让他们在合作中发挥自已的潜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发展,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摘要: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关键词:情景探究激励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最基本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质量”。那怎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景中沉思,在情景中领悟真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兴奋的心理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内在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主动构建新框架的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着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要把40分钟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地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目前,县教育局提出了“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我县教育局高瞻远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素质教育。县教育局的明确工作思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靠的工作背景,为我们铺展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重在“开展高效教学行动”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有:一是根据我县课堂教学的推进“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逐步转变教学理念,研究讥效教学行动的手段、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自主与合作上动脑筋,在学习方法上深探究,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上找契合点,使之科学有序的向前推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对这些新模式的评价和体系建构的研究将会丰富、完善、发展现有的高效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基本经验的升华,不仅对指导本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研究现状 1、国外高效教学的研究: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高效教学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果尢为突出。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实现“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这一模式,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