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

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2.1.1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

一、线路大修(以km计):

(1)线路换轨大修;

(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

(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路换轨大修;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型式的,按施工阶段分别列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线路大

修工程数量,以铺换新钢轨长度为准。无缝线路必须在近期完成的前期工程地段上铺设,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在近期完成的线路换轨大修地段上铺设,换下的钢轨可做为新钢轨继续使用。

二、线路中修(以km计)。

三、成段更换再用轨(以km计)。

四、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以组计)。

五、成段更换新混凝土枕或再用混凝土枕(以根计)。

六、成段铺设混凝土宽枕(以根计)。

七、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以根计)。原有轨枕扣件扣压力不足,需要改变扣件型式时,可列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件名。

八、道口大修(以千元/处计)。

九、其他大修(以千元计)。

第2.1.2条由于进行线路设备大修而涉及其他设备变动时,由铁路局在各有关部门的大修计划内统一安排。

第二节工作内容

第2.2.1条线路换轨大修主要工作内容:

一、按设计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二、全面更换新钢轨及配件、钢轨伸缩调节器以及不合规定的护轮轨,更换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

三、更换失效的轨枕和扣件,补足轨枕配置根数,修理伤损轨枕,线路上原铺木枕地段,凡有条件的应尽量改铺混凝土枕(另列件名)。

四、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铺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注:清筛道岔时应包括长岔枕范围内侧线。

五、线路大修地段,应同时成组更换新道岔和新岔枕(另列件名),如不需更换时,应整修道岔并抽换失效岔枕。

六、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七、铲平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如道口需要改善,另列件名)。

九、因线路大修而需要的抬高邻线上道岔、道口、抬高桥梁,有碴桥上加高两侧挡碴墙。

十、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及备用钢轨架。

十一、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2条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一、按设计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二、抽换伤损钢轨和配件;

三、匀缝涂油、整修、补充防爬设备,锁定线路;

四、补充及更换失效的轨枕和扣件,修理伤损轨枕;

五、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铺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六、整修通过地段的道岔和抽换失效岔枕;

七、铲低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

九、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和备用钢轨架;

十、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3条铺设无缝线路主要工作内容:

一、焊接铺设钢轨,更换扣件(轨型相同时,只更换失效扣件),并按设计锁定轨温范围锁定线路,埋设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

二、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三、整修道口;

四、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4条成段更换再用轨主要工作内容:

一、更换再用轨及配件,恢复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

二、修理轨枕、更换失效的轨枕及扣件;

三、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四、整修道口;

五、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5条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成组更换新道岔或新岔枕;

二、清筛道床,做好排水工作;

三、整修道岔及道岔前后影响范围内的线路;

四、回收旧料,清理场地。

第2.2.6条成段更换新混凝土枕或再用混凝土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全面更换混凝土枕及其扣件;

二、清筛不洁道床,补充道碴,整修线路;

三、修补路肩;

四、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五、整修道口;

六、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7条成段铺设混凝土宽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全面清筛道床,补充道碴,处理基床病害;

二、修补路肩,改善排水设施(如工作量较大,应另列件名);

三、用仪器校正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四、全面铺设混凝土宽枕;

五、用封闭材料填封宽枕之间的缝隙、隧道内宽枕端头与挡碴墙之间的缝隙;

六、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2.2.8条成段更换混凝土枕扣件,工作内容包括全面更换新型扣件,回收旧料,清理场地。

第2.2.9条道口大修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

一、根据需要,改善道口条件和受其影响的两侧进路;

二、改善或更换道口铺面板、护轮轨;

三、改善防护设备;

四、清筛道床,抽换轨枕,整修线路,并根据需要增设或改善排水设备。

第2.2.10条线路中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校正线路纵断面,恢复线路平面;

二、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原砂子或天然级配卵石道床改铺为碎石道床;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

三、抽换伤损钢轨和配件;既有无缝线路中修还应进行应力放散和重新锁定工作,并做出锁定轨温记录;

四、调整轨缝和涂油,整修、补充防爬设备,锁定线路;

五、更换失效轨枕,修理伤损轨枕,更换或补充扣件;

六、整修通过地段的道岔和抽换失效岔枕;

七、铲低或填补路肩,整修基面排水横坡,清理侧沟,清除路堑边坡弃土;

八、整修道口;

九、补充、修理和刷新工务管理的线路标志、信号标志、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及备用钢轨架;

十、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置常备材料。

第三章基本技术条件

第一节线路大中修纵断面

第3.1.1条线路大修时,应尽可能改善原有坡度。如原有线路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有困难时,允许保留。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尽可能设计长的坡段,每段坡长一般不短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应不短于200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的竖曲线:1.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须设置竖曲线,每20m竖曲线长度的变坡率,凸形应不大于1‰,凹形应不大于0.5‰。

抛物线形竖曲线最好设置在平面曲线两端缓和曲线之外,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重迭而不受缓和曲线的限制。

抛物线形竖曲线不能设置在无碴桥梁上。

2.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须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应根据运营条件采用20000~10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5000m。

圆曲线形竖曲线不应侵入缓和曲线、道岔及无碴桥梁上。

第3.1.2条设计电气化铁路纵断面时,应严格按照铁路限界规定。但为了改善原有线路坡度,也可考虑安排调整接触网高度。

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不大于5m时,其轨面高度原则上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如不可能,在个别地段允许有不大于300mm的高差度。但在冬季易受雪埋地段的轨面差不允许大于150mm。道口处不允许大于100mm。

第3.1.4条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原则上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顺坡率应不大于1‰。

第二节线路大修平面

第3.2.1条设计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单曲线,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保留复曲线,但复曲线的两个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之,其长度按计算决定,且不应短于20m。如条件困难不能设缓和曲线时,两个连续圆曲线的曲率差不应大于1/2000,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

50m。

第3.2.2条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m)一般应不短于9×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m/h),特别困难地段不短于

7×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m/h),计算结果取10m整数。如原线路的缓和曲线标准较高时,应采用原线

路标准。

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困难条件下可减至14m。

第3.2.3条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原则上应不低于原线路标准。

第3.2.4条并行的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的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应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第3.2.5条有条件时,应尽可能改善线路对桥梁的偏心及建筑物限界等,使其符合有关规定。

第3.2.6条圆曲线外轨超高和顺坡,按工务段提供的数据设置,并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

第3.2.7条大修平面设计时,应消除直线地段漫弯。如因建筑物限界关系等原因不能减少或消除时,允许保留原状。

第三节道床

第3.3.1条线路大中修时,必须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按设计纵断面全面起道,使枕下道床厚度达到表3.3.3(略)规定标准,并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处理。

清筛至路基面时,应做出路拱,以利横向排水。

第3.3.2条道床材料的选用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竣工验收、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

第3.3.3条线路大中修时,枕下道床总厚度应根据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密度和钢轨类型,按表3.3.3(略)所列标准选用。

在运量很小,行驶轻型机车或行车速度较低的线路上和在隧道及车站范围内,确因受建筑物限制时,可以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在正线上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250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300mm;站线上不得小于200mm。

大、中修清筛起道后,无垫床的碎石道床,其枕下清碴厚度不得小于300mm;道床总厚度不足300mm者,应全部为清碴。

第3.3.4条混凝土宽枕线路的碎石道床厚度,包括钢轨下的面碴带在内,有垫床时不小于250mm;无垫床时不小于350mm;在岩石及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碴桥面上,不小于200mm。面碴带采用粒径16~40mm的碎石道碴,其宽度为950mm;厚度为5

0mm。宽枕枕端埋入道床深度为80mm,道床顶面宽度为2.9m。

第3.3.5条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轨底处)20~30mm。混凝土枕地段中部道床顶面应凹下并低于枕底30~50mm,凹下长度为300~500mm。S—2、J—2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

第3.3.6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3.3.6(略)规定。

铺设无缝线路的特大、大桥桥头路基75m范围内,连续长大坡道及制动地段以及年最大轨温差>90℃的线路,道床两侧碴肩应堆高0.15m。

第四节轨枕及扣件

第3.4.1条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失效或伤损的轨枕应更换或修理外,并应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3.3.3所列标准,补充配置根数,轨枕间距尺寸见附录一(附表略)。

混凝土宽枕配置根数为1760根/km。

第3.4.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正线轨道应增加轨枕数量:

一、在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

二、大于12‰的下坡制动地段;

三、长度300m及以上的隧道内。

增加的数量应按表3.3.3所列每千米轨枕根数,混凝土枕增加80根,木枕增加160根,条件重合时只增加一次,但每千米最多铺设根数:混凝土枕为1840根,木枕为1920根。

第3.4.3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一、半径小于300m的曲线;

二、铺设木枕的道岔前后两端各15根轨枕(后端包括辙叉跟端以后的岔枕);

三、铺设木枕的有碴桥和无碴桥的桥台挡碴墙范围内及其两端各不少于15根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

四、铺设长度小于50m者;

五、混凝土枕与木枕分界处,如遇钢轨接头,须保持木枕延至钢轨接头外5根及以上。

第3.4.4条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钢轨有接头病害必须整治(焊补、打磨等);路其有翻浆、不均匀下沉及超过15mm的冻害时必须整治。

第3.4.5条轨枕类型必须按轨枕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承轨槽坡度不一致的轨枕应分别成段铺设,不宜交杂混铺。

木枕必须经过注油防腐,正线应采用Ⅰ类木枕。

第3.4.6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宽枕:

一、第3.4.3条规定不宜铺设混凝土枕地段;

二、路基有翻浆冒泥,不均匀下沉及冻害等病害;

三、混凝土宽枕线路和木枕线路连接地段应有长度不短于25m的混凝土枕线路过渡。

第3.4.7条线路大、中修时,失效或伤损轨枕应进行更换或修理。

轨枕失效标准:

一、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

1、明显折断;

2、环裂裂缝宽度超过0.5mm;

3、承轨槽面压溃,挡肩严重破损;

4、纵向裂缝宽度超过0.5mm,长度超过轨枕全长二分之一;

5、承轨槽两钉孔间裂缝宽度超过0.5mm,并延伸至轨枕端部或轨枕中部;

6、纵横裂缝交错,严重掉块露筋。

二、木枕

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

2、折断或拼接的接合部分分离,不能保持轨距;

3、机械磨损,经过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其厚度不足100mm;

4、劈裂或其它伤损不能承压、持钉。

第3.4.8条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的扣件,应按设计规定配套使用。无缝线路和60kg/m及以上钢轨的线路,必须采用弹条Ⅰ型扣件。使用70型扣板式扣件时,在半径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采用加宽铁座。

第3.4.9条在木枕地段,使用5孔垫板时,直线及R>800m的曲线地段,钉足四个道钉,垫板与木枕的联结道钉必须钉足(冻害地段及明桥面除外);

R≤800m的曲线(含缓和曲线),钉足5个道钉;使用分开式扣件时,螺纹道钉及扣轨部件必须齐全。

第3.4.10条混凝土轨枕螺旋道钉采用硫磺锚固。要求使用含硫量95%以上的工业硫磺、普通硅酸盐水泥、含泥污杂质不超过5%且粒径不大于2mm的砂子、一般工业石蜡。其重量配合比为:硫磺∶砂子水泥∶石蜡=1∶(1~1.5)∶(0.3~0.6)∶0.03。

选择配合比时,可根据气温及灌注条件具体确定。

第五节钢轨及配件

第3.5.1条线路大修采用钢轨类型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第3.5.2条线路大修时,无论直线、曲线钢轨接头一律采取对接,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线路中修或成段更换再用轨时,凡有条件的,都应采取对接。

第3.5.3条普通线路中修时,应抽换轻伤有发展的伤损钢轨(△△)和伤损配件。

成段更换再用轨时,钢轨质量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的旧轨使用技术条件。

第3.5.4条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时,其长度:正线不得短于6.0m;站线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

第3.5.5条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如不可避免时,应将其焊接或冻结。

一、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

二、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

三、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四、钢梁的横梁上;

五、平交道口范围内。

第3.5.6条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的长度和温度,预留适当的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下式计算:

1

ao=aL(tz-to)+-ag

2

式中ao——更换钢轨时的预留轨缝(mm);

a——钢轨线膨胀系数为0.0118(mm/m℃);

L——钢轨长度(m);

tz——换轨地区的中间轨温(℃)

1

tz=-(Tmax+Tmin)

2

其中Tmax·Tmin——换轨当地的历史最高、最

低轨温(℃);

to——更换钢轨时的轨温

(℃);

ag——构造轨缝(mm)。

当地轨温变化幅度≤85℃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计算值减小1~2mm。

25m标准轨只允许铺设在当地轨温变化幅度<100℃的地区,否则应个别设计。第3.5.7条普通线路钢轨接头螺栓扭力矩应达到表3.5.7(略)的规定值。

第3.5.8条直线和半径大于及等于350m的曲线轨距,均应为1435mm,半径小于350m的曲线轨距,线路大修及成段更换混凝土枕(含宽枕)应按表3.5.8(略)加宽。

第3.5.9条线路中修及成段更换再用轨所使用的钢轨配件应与钢轨类型相符并原则上使用再用料,但再用料在上道前必须经过选配、除锈及涂油。

第六节无缝线路

第3.6.1条无缝线路的基本结构型式为温度应力式。

铺设50kg/m和60kg/m钢轨无缝线路,锁定轨温范围,由铁路局参照附录二《铺设无缝线路容许温差表》(略)规定。

各地区(或区段)采用的最高轨温和最低轨温,由铁路局规定。

第3.6.2条无缝线路的铺设地段和位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轨下基础稳定,线路没有翻浆冒泥、下沉挤出和大于15mm的冻害;

二、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应尽量采用全长淬火轨或耐磨轨;

三、桥梁有浅基、孔径不足、偏心超限、载重等级不足或支座、墩台等严重病害和下承板梁上,铺设无缝线路须严格进行检算。

四、桥上铺设无缝线路,除符合下述条件者外,均应检算钢轨、墩台的受力状态、轨道防爬能力及钢轨低温断缝值等:

1、在无碴桥上,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6~90℃地区,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50kg/m钢轨及桥跨总长为100m及以下的60kg/m钢轨;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5℃及以下地区,桥跨总长为200m及以下的50kg/m钢轨及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60kg/m钢轨。

2、在有碴桥上,跨度为32m及以下(包括单跨和多跨),桥全长在无缝线路固定区内。年最大轨温幅度超过80℃的地区,桥上应铺设混凝土枕或木枕分开式扣件。

五、在隧道长度为1000m及以上时,铺设无缝线路宜将隧道内单独铺设一段长轨,伸缩区设于隧道洞口内方,缓冲区尽量设置在隧道洞口外。隧道长度小于1000m时,可不单独铺设。

第3.6.3条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包括固定区、伸缩区和缓冲区。

一、伸缩区长度根据计算确定。

二、固定区为长轨减去两端伸缩区的长度。每段长轨的长度,应根据线路情况和施工条件决定,原则上应与自动闭塞区段的长度一致,如受条件限制,固定区也不应短于50m。

三、缓冲区一般由2~4节标准轨或厂制缩短轨组成,有绝缘接头时应为4节(胶接绝缘接头为三至五节)。

缓冲区应设在下列地点:

1.两段长轨之间;

2.道岔与长轨之间;

3.自动闭塞和轨道电路地段的绝缘接头,一般应布置在缓冲区的中间;

4.其他必要的地点。

第3.6.4条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得设置在平交道口和不作单独设计的无碴桥上,不宜设在曲线上。困难条件下,缓冲区尽量避免设在缓和曲线上。

第3.6.5条缓冲区钢轨接头,应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及平垫圈,接头螺栓扭力矩应达到900N·m。

缓冲区轨缝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

第3.6.6条工厂焊接长钢轨,可采用接触焊或气压焊,按经批准的工艺标准进行焊接。焊接成的长轨,必须严格检查,不得有硬弯,以1m直尺测量,其矢度不超过0.5mm;对每个焊缝应按焊接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进行外观及探伤检验,填写焊接记录等技术资料。

第3.6.7条长轨联合接头的焊接,应尽量使用移动式气压焊。(用铝热焊时,气温不得低于0℃),焊接后,须经探伤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接头必须重焊。

联合接头应成对接,相错不大于100mm,距桥台挡碴墙不小于2m,并不得置于道口及无碴桥上。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40mm。

第3.6.8条铺设无缝线路时,左右两股长轨的锁定轨温应基本相同,如不同时,不得超过5℃。

第七节道岔

第3.7.1条线路大中修通过道岔时,其各项设备的技术条件与线路相同,对道岔要求如下:

一、保留原道岔时,应加整修,并更换失效岔枕和道岔零件,使其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的道岔综合维修验收标准(见附录三,略)。

二、更换道岔时必须:

1、道岔轨型应不低于线路的轨型;

2、道岔应严格按标准图或设计图铺设;

3、道岔前后(含侧向)应各更换一根与道岔轨型相同的新钢轨做为引轨。

三、调整道岔位置,拨正道岔前后线路方向和连接曲线。

四、应尽量采用异型轨,以减少异型接头。

第八节道口

第3.8.1条线路大中修经过道口时,应更换失效及不合要求的道口铺面板和护轨,按原状整修两侧道路的平台。有条件时,应同时改善铺面及排水设备。第3.8.2条道口单项大修,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道口应尽可能改善了望条件,铁路与道路宜设计为正交,有困难时,其交叉角一般应大于45°;

二、道口铺面宽度原则上应与道路路面宽度相同,通行机动车辆的乡村道路不应小于4.5m,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乡村道路不应小于2.5m;

三、如改移道口或需要变动道路部分时,应与道路产权单位协商决定;

四、按需要补充、修理或更换道口防护设备。

第3.8.3条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为70~100mm,曲线内股为90~100mm,深度为45~60mm,护轨两端应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作用面不小于150mm。

第九节轨道加强设备及其他

第3.9.1条木枕地段,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上(含缓和曲线)应按表3.9.1(略)设置轨距杆或轨撑。

第3.9.2条混凝土枕地段,在行驶电力机车的区段,半径为6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其他地段半径为350米及以下的曲线,可根据需要比照表3.9.1设置轨距杆或轨撑,或采用保持轨距能力较强的弹性扣件。

第3.9.3条铺设木枕地段,使用穿销式防爬器时,一般安装数量和方式如表3.9.3—1(略)和表3.9.3—2(略)规定。

到发线防爬设备,比照正线办理。

第3.9.4条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采用弹条扣件时,不安装防爬设备。采用其他扣件时,线路坡度>6‰、制动地段,驼峰头部线路及主要道岔、绝缘接头、明桥面前后各75m,可根据需要比照木枕地段适当安装防爬设备。

第3.9.5条每组防爬设备应配6个防爬支撑。防爬支撑的断面一般应不小于120mm×100mm。安装在钢轨底下或距轨底边缘350m的道心内。混凝土枕地段可采用斜口支撑,穿销式防爬器与轨枕之间,应设木制承力板。

第3.9.6条使用非弹条扣件无缝线路地段防爬设备的设置,伸缩区根据计算确定;缓冲区比照伸缩区办理。

第3.9.7条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内)应设置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5km设一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1km设一对。

无缝线路每段设置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5~7对(伸缩区始终点各一对,固定区中点一对,其余按对称布置)。如固定区较长,可适当增加对数。

第3.9.8条桥梁护轨顶面不应高出线路钢轨顶面,也不应低于线路钢轨面25mm,护轨头部外侧与线路钢轨头部内侧间的宽度应为200mm(60kg/m及以上钢轨采用分开式K型扣件时,可为220mm),允许误差±1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