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执法办案谈

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执法办案谈

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执法办案谈
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执法办案谈

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执法办案谈

我们基层工商行政执法人员怎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确保执法办案合法合理?个人觉得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培养法治理念、查清五何要素、遵循法定程序、严格证据体系、准确适用法律。

第一讲执法人员应具备的法治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具备法治理念,才能从思想根源上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法治”的“治”,是治理的“治”,而非“制度”的“制”。通俗地说,法治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治社会,法律是规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规则,而不是把法律作为管理社会的工具。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法治的要求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依法管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用法去治理行政相对人。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把保护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强调的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事、依法治民。作为工商执法人员,我们执法中做任何一项决定,都要有法治观念,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法无明文规定不得罚原则。我们常说,公民在民事活动中,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都是可以去做;但对于行政机关来说,只要是可能剥夺或限制公民组织权利以及可能增加公民组织义务的事项,法律没有明文授权的就都不能做;同时对于法律明确要求承担保护公民组织权利的职责,行政机关又必须去做。实施行政处罚,则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在市场经营中,有些行为可能已造成社会危害,甚至也被法律禁止,但如果法律法规规章未对其设定行政处罚,就不能处罚,只能采取行政告诫等措施,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得罚。

二、无证据无处罚原则。与刑事追诉一样,在行政处罚中,我们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当事人有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当事人没有证明自己合法的责任。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违法行为,但如果没有依法取得的证据来证明他有违法行为的话,我们就不能处罚。就象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他杀了前妻,但由于负责调查的警察取证中犯了重大错误,被认为有栽赃嫁祸嫌疑,关键证据未被陪审团采信,美国法院就是判不了辛普森有罪。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即《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里的“两次”,包括本机关,也包括其他机关实施的处罚。例如,对销售伪劣种子的,如果农业部门先作罚款,我们就不能再作罚款处罚;但我们

作吊销营业执照处罚是否可以呢?这是可以的。如果当事人有违法所得但农业部门未没收的,我们工商部门能否再作没收违法所得处罚吗?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另外,对当事人的某一违法行为,法律授权工商机关可自由裁量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如果某工商局先作了罚款处罚,该工商局能否再次作出没收违法所得或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呢?应该是不可以的,一方面与一事不再罚精神相违背,另一方面也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不过,如果相关法律要求这些处罚方式必须并处,工商机关不能自由裁量的,这种情况下,工商机关应当按照纠错程序,先撤销原先的罚款处罚决定,再重新依法处罚。

四、确保当事人陈述申辩和听证等权益原则。

1、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及听证等权利。

2、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准备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较大数额财物等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权。

这里有3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较大数额的罚款,国家工商总局的标准为对公民罚款5000元以上,对组织罚款5万元以上(总局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听证规则》将听证范围调整为对公民处以3000元以上罚款、对组织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并明确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处罚也列为听证范围);而江西省政府的标准为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2万元,不管是公民还是组织,都要告知听证权。由于国家总局和省政府的规章均有“法律、法规、规章对举行听证的罚款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规定,因此,从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原则出发,我们应本着就低原则,对公民罚款5000元以上(2007年10月1日后调整为对公民处以3000元以上罚款)、对组织罚款2万元以上,就应告知当事人听证权。

二是没收较大数额财物告知听证问题。《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虽然未明确规定没收较大数额财物应当告知听证,但该法条使用了“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这样的措辞,这个“等”字就意味着听证范围并不仅限该法条明确列举的三类处罚。2004年9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没收财产是否应当进行听证及没收经营药品行为等有关法律问题的答复》,明确确定没收较大数额财产也应告知听证,且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标准,参照“较大数额罚款”的标准。

为了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减少执法风险,个人建议:对罚款和没收财产的总额,达到罚款听证标准的,也告知当事人听证权。

有关没收财产数额认定,个人建议以案卷中认定的货值金额计算。

三是责令停产停业是否包括“责令改正、责令停止违法经营行为”问题。“责令停产停业”,是对已经取得合法生产经营资格的经营者,因其从事了某项违法活动,而责令其停止全部或部分生产经营项目。“责令改正、责令停止违法经营行为”不管是作为行政处罚还

是作为行政措施,都是对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或责令停止,不属于“责令停产停业”的范畴。

4、告知当事人后,经补充调查或者其他原因,改变了所认定的违法事实或所适用的法律依据或者处罚方式的,应当重新告知当事人。

5、未事先告知当事人,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五、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救济权,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并要依法保障当事人人的救济权利。

法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

1、对所有的行政处罚,当事人都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不得少于60日,自当事人知道行政处罚之日起计算。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除法律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外,当事人均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除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外,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均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们工商机关不具备最终裁决权。

3、提起行政诉讼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复议前置,另一种是可选择直接起诉。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复议前置的外,当事人可选择申请行政复议,也可选择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们工商部门界定是否复议前置,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以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生效为界限,在此之前的法律法规一般都规定了复议前置,在此之后的法律、法规一般未再规定复议前置。

4、直接起诉的期限,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是从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及诉权之日起3个月。

目前,我们工商机关主要有《商标法》、《广告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烟草专卖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不服处罚的直接起诉期,特别规定为15天。

如果作处罚时未告知当事人享有诉权或起诉期限,则起诉期限最长可为2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处罚内容之日起计算。

如果当事人连处罚内容都不知道的,则起诉期限从作出处罚之日起一般最长可达5年,涉及不动产的处罚最长起诉期限可达20年。

5、同一案件中,适用不同法条分别实施行政处罚时,如果相关法条赋予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期限不同的,应当分别表述(仅仅救济期限不同的,也可按最长的救济期限进行表述)。

六、不得因申辩而加重处罚原则。这是借鉴刑事诉讼法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目的是为了保证当事人有效行使陈述、申辩权。这里的申辩,包括当事人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进行的申辩,也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进行信访等途径进行申辩。

但与刑事诉讼中只要被告人提起了上诉且检察院未进行抗诉在二审时就绝对地不能加重被告人刑罚不同,在行政处罚中,是指行政机关不能仅仅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如果当事人申辩前行政机关准备作出或已经作出的行政处罚确实存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错误,或者当事人申辩后又发现当事人新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作出更重处罚的,则不在此原则的调整范围。

七、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原则。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不同执法环节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期限、必须履行的批准手续以及表明身份手续等等。例如,我们按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就必须按立案、调查取证、调查终结提出处罚建议、报法制机构核审、经局领导批准处罚建议、事先告知当事人、举办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当事人意见并进行复核、由局领导审查决定行政处罚、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行政处罚决定。这些程序不能乱,相关时限也不能错。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也规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必须撤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调查取证违反法定程序,所收集的相关证据也就无效,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例如,对居民住宅的搜查,必须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否则即属违法,即使收集到证据也是非法证据。2006年6月14日《江西日报》B1版就有篇政法时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上面就介绍了昆明市民钟普宁状告盘龙区工商局闯入其民宅打假,被法院判令违法。还有采取窃听手段收集证据问题。

八、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要率行垂范树立诚信形象,要建立政府与公民和谐的信任关系;政府提供信息要确保真实性,不能蒙混老百姓,更不能提供虚假信息;要坚持依赖保护原则,对因政府提供信息失误或者政府决策错误造成公民、组织损失的,政府应予以补偿。

前面提到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和不得因申辩而加重处罚原则,也体现了诚实守信原则的要求。

九、权责一致原则。与“天赋人权”相对应,国家机关的权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法律所赋予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相应的监督。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权责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国家加大了执法责任追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执法人员和复议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中,有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错误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我们办案人员是可能被要求出庭作证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行政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原告或第三人如果对现场检查笔录的合法性或者真实性有异议,或者对扣押财产的品种、数量有异议,或者对行政执法人员身份的合法性异议,可以要求我们办案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在法庭作证如果有假,责任可就大了。

前面提到的美国辛普森涉嫌杀妻,杀人嫌犯辛普森被无罪开释,执法者福尔曼警官却因伪证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却沦为重罪案犯。

十、以司法审查标准来衡量执法行为的原则。一个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如何,最简单的评价方法就是,假设该案件被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看能否经得起司法审查,能否得到法院的维持。为此,我们在执法案件中,无论是办案人员还是审案人员,在结案时,都来个换位,将自己当成被处罚的当事人,参照司法审查的标准,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收集与使用、法律适用、处罚方式及幅度、处罚程序等进行核查,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找漏洞,起码要做到自己能够说服自己、自己找不到毛病。要注重办案质量,注重执法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办案人员在结案时,法制人员在审案时,都要对每份证据材料形式上是否符合要求、取证是否合法、内容与本案的关联以及证据效力等进行审查,归纳出自己对该案事实和法律适用的看法,对照可能适用的法律条文对违法事实构成要件的要求,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本单位是否有管辖权、是否过了追究时效、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作出判断。

第二讲执法办案中应查清的违法事实

违法事实,可用“五何”要素来概括。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情节。查清“五何”要素,是查清案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实施行政处罚做到事实清楚所必须查清的案件要素。

一、何人,即违法主体是谁。查清何人,是指查清该违法主体的基本情况。对法人或其他组织,首先应查清该组织是否依法成立,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其性质是企业、事业、社会团体还是国家机关;其次应查清其名称、住所或经营(办公)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或职能范围、组织形式等情况。对自然人,首先应查清其身份证编号、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所在单位、住所或现住的地址等情况;其次,还应查清其是否属于办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合伙,如果办了营业执照,应查清其注册时间、执照注册号、经营范围、经营地址等情况。

只有查清“何人”要素,才能确定行为人是否具备行政责任能力并最终确定行政处罚的当事人。(1)以非法组织的名义实施违法行为时,因非法组织不具备行政责任能力,应将其具备行政责任能力的投资人或开办人列为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如,一个或数个行为人使用

未经核准登记的公司、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的名义从事违法经营的,就应处罚相关行为人,而不能以未经登记的企业名义作为当事人。(2)违法主体是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时,因其不具备行政责任能力,不予行政处罚,应当撤销案件;违法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时,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3)精神病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正处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时,因其不具备行政责任能力,也不予行政处罚,应当撤销案件;但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4)个体工商户违法的,应以经营者为当事人,并注明其登记的字号名称,而不应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直接作为当事人。

如果一个案件涉及到多人时,应查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1)对以承包、租赁、挂靠等形式持有国有集体企业营业执照但实质为私人经营的,应将承让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行为人列为违法主体,同时应追究非法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的国有集体企业的行政法律责任。(2)不能将履行职务行为的工作人员或单位负责人,以及办理委托事务的代理人,错误认定为行政处罚当事人。当然,如果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人及其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代理人,均设定了行政处罚的,就另当别论。(3)对于合伙从事违法经营,或者参加不正当的联合行为、串通拍卖、串通招投标等共同违法行为的,应将其全部共同违法行为人均列为当事人,不能仅将部分行为人认定为当事人。当然,也不能将未实施共同违法行为但实施了同类违法行为的数个违法行为人作为共同违法行为人在一个案件中予以共同处罚。(4)企业的投资人实施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的,应处罚该投资人,而不能处罚该企业;企业虚报注册资本,或者提交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的,就应处罚该企业,而不能处罚其投资人;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违法经营的,也不能直接处罚其投资人。

二、何时,即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以及查处的时间。涉及到相关违法行为是否过了追诉时效,以及是否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有效期内。

按规定,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工商机关发现的,该违法行为便过了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不应再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法律责任。追诉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另外,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一般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只能适用于在其有效期内发生的行为和事件。

实践中,有此案件只查清违法行为发现时间,却未查清违法行为发生时间。

三、何地,指违法行为发生地。查清违法行为发生地,对于确定行政处罚的管辖机关非常重要,也是实施行政处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四、何事,指构成何种行政违法行为。涉及到对案件的定性以及由哪个行政执法机关主管的问题。因为行政执法机关都有自己的职能范围,不同的行政违法行为由不同的行政执法机关主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获不属于自己主管的行政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五、何情节,指违法主体实施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应尽量详细、准确。对于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首先要查清该违法经营者是初犯还是屡犯,主观上是否有明知或应知情节,违法经营的时间、非法经营额、销售额、违法所得额或非法获利额、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情况;其次,还应查清该违法主体是否有其他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或免以处罚情节。只有查清违法情节,行政执法机关才能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公正地实施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法定的免罚情节主要是:(1)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主要有:(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3)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有的案件,需要查清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如:(1)为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在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是为无照经营行为提供便利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行政处罚;(2)故意为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构成商标侵权;(3)串通招投标、串通拍卖,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相互勾结串通的共同意思;(4)商业贿赂,要求经营者是为了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给付不正当利益;⑸服务业的经营者将《产品质量法》禁止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产品、明令淘汰产品、失效变质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且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涉案产品真实情况的,按销售者进行处罚。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将无照经营行为分为五种,即,无证且无照经营、单纯无照经营、有证但无照经营、执照被注销吊销或过期的、有照但超范围从事许可项目经营。这五种行为定性的法条不同,危害后果也不同,应当予以查清。目前,我国相当多行业都属于许可经营项目,应当查清当事人是否办理了前置许可证件。

目前,大多数法律法规对违法经营行为设定处罚时,都要求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要求按违法所得的倍数来确定罚款幅度。因此,我们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就应当查清当事人是否有违法所得及其具体数额。按国家局的解释,违法所得计算的一般是按销价减进价,或者是按销进减生产成本价,不扣除运输、保管等中间费用,但已交的税款予以扣除,商品售出后尚未收到货款的也应计算违法所得;为故意为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以其全部非法收入作为非法所得;无照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商品的,计算违法所得时,不扣除生产加工成本。

对商标侵权案件,是按非法经营额的三倍以下来确定罚款幅度的,只有在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情况下,才能直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只要有侵权产品的数量,就都能计算出商标侵权行为的非法经营额,不能简单地认定为“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按此解释,商标侵权行为的非法经营额,是指侵权产品的价值,其中,已销售的,按实际售价计算;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产品,按标价或已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其实际售价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则是按货值金额来确定罚款幅度的。货值金额也是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时,要查清贿赂款项、行贿受贿双方的违法所得、行贿方通过贿赂获得的交易额。

第三讲执法办案中应遵循的程序及常见问题

一、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适用范围

是否需要立案,是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重要区别。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二是仅限于警告和小额罚款这两类处罚。我们工商部门适用简易程序实施罚款的限额是: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

除符合条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外,其他案件均应按一般程序立案查处。

需注意的是,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处罚的,同样应出示执法证件,当场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前同样应当履行告知程序。

二、立案的操作要点及常见问题

A、操作要点

1、接收案件线索后,需进一步调查取证的,应当及时办理立案手续。

2、办理立案应当先向法制机构登记领取立案号,再报局领导批准。

3、立案审批表上的案情,应当是简要叙述初步掌握的违法事实,这里介绍的案情与最终认定的案情不完全一致是正常情况。

4、立案后,在调查取证中发现违法行为人另有他人时,是否需要撤销原案另行办理立案手续?个人认为,只要主要违法行为是当初立案时所叙述的行为,可以不另办立案手续,但应当在调查终结报告有关“案件由来和调查经过”部分,将此情况交待清楚。

B、常见问题:

1、立案时间太晚,甚至调查终结才办立案手续。

2、立案编号混乱。

3、立案审批表上介绍的案情与调查终结报告上的案情差不多,或者“未卜先知”地将立案后才查清的案情也在立案审批表上介绍,明显是补办立案手续。

三、调查取证阶段操作要点及常见问题

A、调查取证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取证原则。调查取证要依法进行,应当遵守法定程序,采取法定方式,符合法定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均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未经批准进入他人住宅属严重侵权和违反法定程序,非法安装窃听器、监视器也属严重侵权行为。但在公众场合以隐秘拍摄、隐秘录音方式取证,一般不认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做询问调查笔录上要注意避免让人认为存在诱供、胁迫嫌疑。很多法官对诱供问题非常敏感。

(二)及时取证原则。调查取证要及时进行,发案后应当及时询问当事人、证人,及时收集其他证据,及时固定证据保全证据。一方面,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证据本身有自然灭失、损毁的可能;另一方面,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任何当事人都有串供或隐瞒、销毁、伪造变造证据甚至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可能。因此,及时取证非常必要。

(三)全面取证原则。首先,除依法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外,执法机关认定的所有事实,都应当有必要且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由于行政诉讼中实行被告举证原则,因此执法机关必须全面取证。其次,调查取证中执法机关既要收集涉嫌违法的当事人有违法行为、有从重

处罚情节的证据,也要收集该涉嫌违法的当事人无违法行为、无需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以及有法定的免罚或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证据,确保行政处罚公平公正。第三,证据的种类要全面,只要是能反映案情的客观事实材料,都应尽量收集。不能仅凭当事人口供为证,要尽量收集现场检查笔录、物证、书证、鉴定结论、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四)顺查与逆推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根据调查核实的证据确定案件的性质并作出处罚决定。但在具体调查取证过程中,可采取顺查与逆推相结合的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调查取证。首先根据初步掌握的证据,尽量准确地推定出当事人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即顺查。再以此为中心,从其涉嫌的违法行为的主客观要件出发,逆向推理出可能存在的能证明该案事实的证据材料,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取证,并及时根据新的证据调整对当事人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的推定。

(五)合理运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行政诉讼中实行被告举证原则,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全面取证。但是,如果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行政处罚当事人应当对有关情况提供自己无过错或无责任的证据时,则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如,在查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时,可以合理地运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1)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失效、变质、冒牌商品以及销售标有虚假质量标志的商品时,经营者应提交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证据,否则该经营者应承担欺诈消费者的法律责任。(2)损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中,对于难于鉴定或检测的专门性问题,经营者应提供无过错的证据;经营者不能提供无过错证据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又如,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如果商业秘密权利人能够证明被申请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同时能证明被申请人有获取其商业秘密的条件,而被申请人不能提供或者拒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者使用的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认定被申请人有侵权行为。

再如,某行为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如果该行为人不能提供其商标使用获相关注册商标权人许可的证据的,则可以认定该行为人擅自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小窍门:对此类案件,我们在调查中一定要依法告知当事人有责任提供相关证据。我们告知后,当事人未能提供的,当事人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当事人再提供对其有利的证据时,法院一般不会采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9条“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

B、各类证据的形式要件及调查取证可采取的策略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中可以收集以下七种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不同的证据特点不同,证明力也不同。调查取证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策略,并公正规范地操

作。

(一)总体要求

证据来源应当真实合法。按照要求,实施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调查、检查对象出示执法证件。因此,所有的笔录类材料,包括询问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抽样记录、勘验笔录,都要如实记载在调查或检查时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并表明了执法身份,执法人员本人要在笔录上签名。由我们执法机关依法制作其他证据材料,以及依法调取的书证、物证等证据材料,均应当注明取证时间和两名以上的调查人员签名,由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单位、个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还应当由出证人签名或盖章。

基层执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1、询问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抽样记录上未记载亮证执法情况,或者只记了一个执法证号;调查人员本人未在笔录上签名,或者只有一个调查人员签名。

2、书证、物证等证据材料未让出证人签名(出证人拒绝签名的,应当予以注明),或者未注明取证时间和取证人员。

(二)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的要求

询问调查笔录,是我们在执法中最常用的证据形式,也是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主要的表现形式。当然,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也可由证人或当事人自己书写材料,或者在听证会和诉讼开庭时当场陈述。

1、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前应当告知其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告知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要求回避权,并应记入笔录。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应在笔录上逐页签名或盖章,末页签名未顶格时应将空格划掉,并让其写明“以上记录属实”等字样;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在笔录上注明;笔录涂改处应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摁手印确认;调查人员本人也应在笔录最后一页上签名。

被询问人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在笔录末页注明“已向被询问人宣读,被询问人表示记录属实”等字样,并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摁手印。

2、证人证言一定要附具身份证明材料,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也应当有证据材料予以印证。

3、当事人和证人及其他涉案人员如果有数个名称或有别名、化名、绰号的,应通过笔录等形式将其同一性确定下来。当事人、受害人、证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相互之间,如果有亲属、朋友等关系的,应通过笔录等形式将其关系确定下来。

4、询问时,要讲究技巧,要区分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刁滑的当事人要步步为营,除非已有确凿的证据,否则要尽量避免单刀直入。当事人有意作伪的,应针对其暴露出的疑点进行询问。

5、制作笔录的用语,应尽量简洁、准确、规范,要有逻辑性,尽量不要给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更不能令人感觉存在诱供、逼供问题。同一个当事人或证人对一件事的叙述应当一致,如有出入,应确定以何为准。

被询问人对提问不作回答,或者以点头、摇头、摆手等肢体语言作答的,以及回答吞吞吐吐等情况,也应如实记录。对用方言土语作答的,应当注释清楚。

比较常见的问题有:⑴一次同时询问两个以上当事人或证人;或者数份笔录由相同的两位办案人员询问且询问时间大致相同,明显存在一次同时询问两人以上或者一位调查人员单独询问的问题。⑵笔录涂改处未让被询问人签名或捺手印确认。⑶被询问人末页签名未顶格时应将空格划掉。⑷对同一件事,被询问人前后说法不一致,既未让其本人确定以何为准,又未调取其他证据来印证。⑸有开始询问的时间,却未记明询问结束的时间。(外地曾有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据此称执法机关对其非法拘禁,取证违法。)⑹证人和当事人的身份不明。

(三)现场检查笔录、勘验笔录的要求

在基层执法中,很多人过分倚重询问调查笔录,不太重视通过现场检查笔录来固定证据。其实,现场检查笔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证据形式。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的证明力一般高于一般的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因此,对有发案现场和违法经营现场的,以及需要涉嫌违法的物品进行检查的,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检查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向其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并由当事人在检查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的,应在笔录中注明,并由见证人签名;调查人员本人也应在笔录上签名。

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检查时间和检查地点要精确填写,尤其是违法经营现场要记明精确的街道、村组门牌号,没有门牌号的应将其与邻近的标志性建筑联系起来。当事人栏要尽量准确地填写其姓名或名称及其基本情况,不能将单位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记为当事人;当事人本人不在现场但其雇员在场的,可根据该雇员的交待记录当事人情况,注明是根据该雇员所述,并由在场雇员签名确认检查情况;确实无法当场查清当事人的,如实记载。

要按照检查过程记录检查的内容、方法、结果及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其他情况。记录时,既要对现场有概括性的描述,更要突出重点记录可能与违法活动密切相关的情况。现场检查中发现可能与违法活动相关的货物、标签、宣传单、合同、发票、购销凭证、记帐单、帐本等物品的,要立即采取扣留、查封、先行登记保存、复制、拍照、录像、录音以及抽样取证等方式固定证据,并要将采取扣留、查封、先行登记保存、复制、拍照、录像、录音以及抽样取证的情况,如实在检查笔录中记载,尤其是相关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征及其所附的图文情况,要尽量记清楚。现场经营人员以及消费者等其他人员的言行情况,只要可能与案情有关的,也要及时、准确地在检查笔录中予以记载(能够同时对相关人员制作询问调查笔录与现场检查笔录进行相互印证就更好了)。现场发现电脑的,应迅速开机查看是否存有与案情有关的文档,如有,立即采取扣留主机、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文档等方式固定证据,或者现场打印相关文档并由当事人签名盖章确认,此情况也在现场检查笔录中予以记载。

现场查获非法收购的粮食、倒卖的文物等需作没收处罚或需采取收缴措施的非法财物或违禁物的,就更要通过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照片等形式,确认该物品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物品的所有人或责任人——违法行为人为了逃避进一步的处罚有可能丢车保帅,拒不承认自己是相关非法物品或违禁物的所有人或责任人。

2006年第22期《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第53至55页,刊登的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张涛同志所写的《一年后再看“家乐福虚假宣传案”》,很有意思,建议大家仔细看看。

(四)书证、物证的要求

对于书证和物证,应尽量收集原件和原物,由提供人在书证或物证上签名或盖章,并要注明取证时间和取证人。提供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在材料上注明。收集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复印、拍照、录像等形式收集复制件,复制件应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由出证人签名或盖章。

由出证人在书证、物证及其复制件上签名盖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相关书证、物证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与本案的关联性就会有漏洞。尤其是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产品标志违法案件、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案件、广告违法案件,应当让当事人或者其他有证明资格的人员、单位,在相关的标识、宣传单原件或复制件上签名盖章或摁手印确认。在物证上无法签名盖章的,可以采取将出证人与物证一同拍照或录像以及制作询问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物证取证说明等方式,将相关物证与本案联系起来。粘贴照片、商品标识等证据材料时,尽量让当事人或有证明资格的人员、单位按骑缝手印或盖骑缝章确认。

物证的保管,尤其是需要进行检测鉴定的物证,一定要按规定保管,要避免因污染等原因而导致物证失去证明效力。

(五)视听资料的要求

视听资料包括摄影、录音、录像、计算机数据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视听资料作证据的,应当符合三项要求:一是应提供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需要注意的是,摄影拍照后洗出来的照片,属于复制件而非原件,其原件是底片或数码相机存储器里保存的电子数据。二是要注明视听资料的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照片和以纸质材料打印出来的电子数据(包括网页),作为复制件,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尽量让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证明。三是声音资料要附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拍照和录像,是我们基层执法中常用也非常有效的固定证据的方式。不过,照片和录像本身,只是对涉案物品和场景的影像记录,不能象文字材料那样直接说出案件事实。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照片或录像固定证据?

对涉案现场或物品进行拍照、录像时,要尽可能地将其特定化,并尽量将涉案现场或物品与当事人及其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要将涉案现场或物品与其他相对固定的参照物(如涉案现场或物品邻近的建筑物或物品)一并拍摄,采用全景式拍摄与局部细化拍摄相结合的方法,注意突出涉案现场或物品本身的特殊之处以及与案件相关之处,使涉案现场或物品特定下来,确保违法行为人无法否认。如拍摄涉案现场时,将其全景及相邻的的有特点的其他场景一齐拍下来;拍摄物品时应将其与能证明和当事人相关的场景或人物一同拍下来,尽量避免孤立地拍涉案物品本身;在涉案物品已被移离现场或者无法与其他有效参照物相对照的情况下,对相关照片,要用证据粘贴单粘好,注明该照片的证明对象,由违法行为人或涉案物品提供人在照片粘贴处捺骑缝手印,并由其签名盖章予以确认。同时,底片、胶

片及电子数据的原始载体,同样要归入案卷,并要和照片一样,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

制作人和证明对象。在现场检查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的,应在检查笔录中注明拍照、录像情况。相机有时间显示功能的,要注意将时间调准来。

(六)抽样取证及鉴定结论的要求

调查取证中,对专项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委托法定的专门技术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在没有专门技术鉴定部门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产品生产企业出具的证明可作处理案件的重要依据,但是否作为定案的唯一证据,应根据具体案情确定。

抽样取证时,应有当事人在场,开具物品清单,制作抽样记录和现场检查笔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对所取样品也要由当事人封签。当事人在场但拒绝签字盖章的,应当由办案人员在抽样清单上注明情况。经通知当事人不到场,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可以请质量检验机构派人抽样,也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到场见证,并在抽样清单上、样品封签上签名或盖章。抽样时,操作要公正规范。对于送检商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抽样方法和程序有特别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所抽样品一式两份,一份用于检测,一份用于备案。

抽样记录应当如实记录抽样过程和抽样方法,详细记录抽样基数和所抽样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重量等客观情况。

委托他人鉴定的,要出具《鉴定委托书》,并要委托书归档。鉴定人必须具备合法的鉴定资格,鉴定结论上要有鉴定人签名和鉴定部门盖章。

鉴定结论要告知当事人。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产品质量检测鉴定结果有权在15日内书面申请复检,逾期未申请复检的才视为承认检测结果。执法实践中,有些案件未将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送达或告知当事人;有的案件虽然将检测结果告知了当事人,但在当事人未表示无异议的情况下,未满15天就送达

行政处罚告知书,甚至下达处罚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组织的商品质量监测,是由工商机关有计划地主动实施的监测,一般是成批进行,此类监测中样品的抽取,应由受委托承担检测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抽样人员,会同工商执法人员按规定抽取,检测鉴定结果除了要通知被监测的经营者外,还要由承检单位通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对于此类案件,可以在得到检测结果后办理立案手续。而由我们工商机关自己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进行的抽样,其适用范围是我们工商机关根据个案投诉和个案检查发现当事人有违法嫌疑而依法进行抽样取证,应当在办理立案手续后再进行抽样取证。

四、采取强制措施的要求及常见问题

(一)采取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定依据。

A、目前,江西省工商机关现有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有9种:先行登记保存证据、责令暂停销售、查封、扣押(扣留)、收缴(并销毁)违法侵权物品、查询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帐户、暂停支付银行存款、通知开户银行暂停其办理结算业务,分别由4部法律、12部行政法规、3部地方性法规、2部部门规章、1部地方规章授予工商机关强制措施权。

1、《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项:责令暂停销售。

3、《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查封或者扣押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

4、《商标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5、《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第(四)、(五)、(六)项:①查封、扣押与无照经营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帐簿以及其他资料;②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③查封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场所。(一般不超过15日,案情复杂经批准可延长15日。)

6、《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第四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七条第二款:

①扣留投机倒把行为人用于投机倒把的财物。②扣留与投机倒把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③对投机倒把为人的银行存款,通知其开户银行暂停支付(对商业银行存款不适用)。

7、《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临时扣留需要认定的营业执照(不超过10天)。

8、《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11条第二款第(四)项:查封或者扣押有证据证明是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物品。

9、《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四)项:对有证据证明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的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10、《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27条:对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

11、《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18条:对未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擅自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的,予以查封、取缔。

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对涉嫌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单位和组织者,通知开户银行在六个月内暂停其办理结算业务。

13、《禁止传销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四)(五)(六)(七)(八)项:①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②查封、扣押涉嫌专门用于传销的产品(商品)、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财物;③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⑷查询涉嫌传销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5)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不得超过30日;案件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

14、《直销管理条例》第35条第一款第(四)项:查阅、复制、查封、扣押相关企业与直销活动有关的材料和非法财物.

15、《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查阅、复制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有证据表明属于违反本条例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列入目录产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16、《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五条: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该规定2007年7月26日公布施行) 17、《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21条第一款第(三)、(四)项:①责令暂停销售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②相关财物有可能被转移、隐匿、销毁时,可予以查封、扣留(不超过1个月)。③对侵犯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权行为,收缴尚未使用的侵权物品的包装和装潢,责令并监督侵权人消除现有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收缴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仍不足于制止侵权行为时,强制销毁侵权物品。

18、《江西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第27条:可依法采取扣留、查封违法商品,通知开户银行暂停支付(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等强制措施。

19、《江西省取缔无照经营办法》第8条:查封、扣押与无照经营有关的资料和财物;查封无照经营场所。(不得超过15日,案情复杂经批准可延长15日)。

20、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8条:收缴并销毁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板和其他作案工具。

21、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6条:应权利人请求并由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证,工商机关可扣留被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责令被申请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

22、《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若干规定》第20条:行政复议中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B、有3个问题需要注意:

1、明确授权工商机关扣留现金的法条很少。勉强可以用得上的,只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而且必须有证据证明相关款项是当事人专门用于无照经营、投机倒把、传销活动的,或者是现场查获的与直销有关的非法款项。

2、明确授权工商机关扣留合同、发票、帐簿的法条也很少。目前也仅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5部行政法规有此授权。《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仅是授权工商机关查阅、复制权。

3、采取强制措施告知当事人法条时,要引用到具体的条、款、项。

(二)采取强制措施应当符合法定条件。

要严格执行法条所确定的范围、对象和措施,不能擅自扩大或改变。

(三)采取强制措施应当遵循法定程序。

1、应填写《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经法制机构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以上工商局局领导书面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局领导一般包括局长和副局长,不包括纪检组长。但是,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采取查封、扣押、查询帐户、申请司法机关冻结违法资金等措施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工商局主要负责人批准(主要负责人是指正职负责人,以及被指定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未被指定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无权批准。依据《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采取责令暂停销售、查封、扣留措施以及收缴侵权包装等措施的,也应由主要负责人批准。

2、经局领导书面批准后,方可制作相关的强制措施法律文书。只有在确实情况紧急,经书面请示程序有误办案,经局领导口头批准或事先授权,方可先行制作文书采取强制措施,但事后应尽快补办有关书面审批手续,并将有关情况在《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上注明。另外,依据《禁止传销条例》采取查封、扣押、查询帐户、申请司法机关冻结违法资金措施,必须事先经领导书面批准,不能补办手续。

3、实施强制措施时,应依法送达强制措施法律文书。查封、扣押、责令暂停销售、先行登记保存财物的,要当场清点,开具财物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交当事人一份。采取查封和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加封封条,就地由当事人或保管人保管(保存)。不过,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案件时,如果是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实施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而在24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4、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限要符合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

⑴先行登记保存的期限为7天;

⑵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采取查封、扣押措施,一般不超过15日,案情复杂经批准可延长15日;

⑶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临时扣留营业执照,不得超过10天。

⑷依据《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采取查封、扣留,不得超过1个月。

⑸经查明被采取查封、扣押的财物确实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要立即解除强制措施。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同样要填写《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经法制机构审查同意后,报县局领导书面批准,再向当事人送达《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五、调查终结送审报批阶段操作要点

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构应写出调查终结报告,填写《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连同案卷送法制机构核审。法制机构核审后,准备作行政处罚的,由办案机构送局领导批准处罚建议。

(一)调查终结报告的制作要点

A、调查终结报告的正文部分,应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案件的由来和调查经过,包括发案经过、立案时间及批准机关、办案人员的组成、调查时间、范围、方法、步骤和主要问题及结果等。

二是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三是违法事实及证据。

四是案件性质。即指定当事人行为违反哪些具体法条,构成何种违法行为。

五是处罚依据及处罚建议。对所建议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应作必要的说明,并要符合省局印发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办案人员之间对处罚建议有不同意见的,也应一并叙述。

B、调查终结报告的尾部,由办案人员签名及时间,无需加盖办案机构印章。

如果是要报上级审批的案件,应经局领导审定后,在调查终结报告后面增写“本局意见……”等字样,加盖局公章。

(二)案件核审问题

法制机构对案件进行核审后,提出修改、补正、纠正意见的,办案机构如果同意法制机构意见,就应当按核审意见修改、补正、纠正后,重新送审;办案机构如果不能与法制机构达成一致意见的,就应当提交局长或者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六、行政处罚事先告知阶段的操作要点

(一)必须经法制机构核审,局领导批准处罚建议后,方可告知当事人。

(二)告知当事人的处罚建议,应当与局领导在《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上批准的一致。

(三)告知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但口头告知的,应当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名盖章。

书面告知的,应当直接送达或者挂号邮寄送达,只有在无法找到当事人的情况下,才可以公告形式告知。

(四)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及申请听证的期限为3天,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计算。采取挂号邮寄方式告知的,以及公告方式告知的,自邮寄之日或公告之日起,超过15天,当事人仍未行使陈述申辩及听证权,也未作其他任何表示的,视为放弃此权利。在此期限之内,如果当事人未进行陈述申辩也未放弃权利的,不能作出处罚决定,更不能送达处罚决定书。

以上3天或15天的陈述申辩听证期限,不包括签收、邮寄、公告的当天。最后一天如果是节假日的,则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证期限应当顺延到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处罚决定也只能在节假日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后作出。

在陈述申辩听证期限内,当事人未作任何表示,视为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利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交待此程序事实,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前,请当事人在告知书的《送达回证》“备注”栏签名盖章确认此事实(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的,由办案人员进行备注)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的,办案人员应当听取并进行复核,理由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后,办案机构改变原事实认定、证据使用、法律依据及定性处罚建议的,应当重新送法制机构核审,再报局领导批准新的处罚建议,并再次履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

七、作出处罚决定阶段的操作要点

(一)应当使用处罚决定书拟文稿形式,请局领导签发处罚决定书,该拟文稿应装入案卷。

(二)局领导签发处罚决定书的时间,应当是在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听证之后,或者当事人明确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之后,或者是陈述申辩听证期限届满之后。

(三)局领导批准的处罚决定,应当与最后一次《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批准的处罚建议一致,还要与最后一次告知的情况一致。

(四)局领导签发处罚决定书后,到法制机构领取文号,处罚决定书的日期以局领导签发日期为准。

(五)处罚决定书应当交待证据,介绍案情时,“五何”要素不能缺;我们执法机关履行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举行听证以及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利等程序性事实,也应当交待清楚。

(六)处罚决定书不能出现涂改情况,引用法条以及处罚决定用语务必准确。

——曾有人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写成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写成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七)处罚决定书应当向当事人当场宣告并交付给当事人,不能当场宣告的,应当在7日内依法送达。自送达时起,处罚决定才依法成立。

1、直接送达的,应当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盖章。当事人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签收人,应当是有权签收的组织或人员。当事人是组织的,其收发部门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当事人指定的代收人有权签收;收发部门包括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机构及人员。当事人是自然人的,由其本人或其指定的代收人签收,本人不在的,

由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签收。如果签收人不是当事人本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应当有材料说明该签收人的身份和签收资格。

留置送达的问题:如果当事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指定代收人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员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见证,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盖章,将文书当事人或其代收人的收发部门或住所,即视为送达。见证人不愿签名盖章的,也由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予以注明。

2、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地工商机关代为送达,也可以挂号邮寄送达。

3、只有采取以上方式都无法送达的,才可以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的,视为送达,但要在案卷中注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及经过。

公告送达的方式,可以是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也可以是在工商机关公告栏或当事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当然,法律法规规章对公告的方式有专项规定的,从其规定。

八、处罚决定执行阶段的操作要点

(一)收缴罚没款,应当是在依法送达处罚决定书之后。

(二)除易腐烂、变质的物品经局领导批准先行处理的之外,对没收的其他物品,应当在当事人申请救济的法定期限届满之后,在3个月内处置完毕(需要延期处置的,应经法制机构审查,报局长批准)。

(三)处置没收物资,应当由办案机构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经法制机构审查同意,报局领导批准,由办案机构具体实施,法制、纪检监察机构临场监督,并要制作没收物资处置清单。

(四)处置没收物资的方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除依法应当销毁的外,应当按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国家专项规定处置。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 分类监管工作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实施企业信用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5年8月) 近年来,在总局和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局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企业诚信守法为核心,建立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同时,积极运用信用机制,探索企业监管方式改革,先后实施了企业分类分级监管、辖区网格化管理、网上年检以及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公示和“市场禁入”、“信用修复”等改革措施,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体系。 一、夯实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基础 (一)完善经济户口管理。登记注册部门生成的企业身份信息即静态信用信息与监督管理部门形成的监管信息即动态信用信息,共同构成了企业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信用记录,即企业经济户口。企业经济户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近年来,我局一直把经济户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2001年, 1

按照总局经济户口普查工作的要求,督促1.8万户已歇业企业办理了注销登记,依法吊销了近4万户未参加年检且住所(地址)查无的企业的营业执照。2002年至今,每年都要结合年检全面核对经济户口,清理虚数,三年来共吊销未参加年检企业11万户,吊销率达到96%。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和《数据录入规范》的要求,及时发现和修正失实数据。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经济户口数据与实际情况趋于一致,为全面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信息网络支撑。一是建成了在外部互联网运行的《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子系统》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子系统》。该系统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企业为基础,以市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各行政部门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成为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管和协办工作的操作平台;同时,为社会提供广泛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目前,进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市级管理部门达到48个,记录各类信用信息343.96万条,其中企业身份信息258.79万条、良好信息0.49万条、提示信息1.95万条、警示信息11.56万条(含“市场禁入”即限制登记行为信息11.43万条)以及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身份信息71.17万条。二是建 2

工商办案询问笔录制作技巧

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技巧 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当前制作询问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逻辑混乱,含糊不清。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无计划、无目的的开展询问,前言不搭后语,所制作的询问笔录不能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全貌。 (二)相互矛盾,繁琐不清。制作询问笔录时,所提到的人证、物证、书证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甚至虎头蛇尾,自我否定,给案件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三)概念模糊,粗枝大意。对一些涉案的基本问题,比如违法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等环节没有作必要询问;有些在询问时对重点违法事实一带而过,致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违法事实不清,给证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 (四)提问不精,方法简单。不善于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发问,导致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违法情节及事实,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将其准确记录在案,造成日后在行政诉讼、复议时授人以柄。 (五)主观臆断,疑案从有。一些办案人员在接触当事人时,不善于通过人证调查,从中发现疑点和问题,而仅凭滥用执法权力和主观判断的结果定案,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正当权

利,显失执法公正。比如:有些在询问笔录开始时,就直接问“你知道工商部门找你是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稍一停顿,就说:“你这个人不老实,想通了再来”;有些在询问笔录结束时习惯记一笔:问“你违反了工商法规,我们要对你作出处罚,你是否接受?”等等语句。在询问调查阶段,就将案件终结的结果提前告知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程序违法。 针对以上制作询问笔录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关联之外,关键一点,是目前工商部门强调办案程序的重要性之后,办案机构在如何规范办案程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对证据调查中的人证收集的研讨和学习,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导致整体办案水平不高。 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 二、制作询问笔录的技巧 (一)询问笔录的准备阶段。 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整个询问工作的成败。办案人员在接触个案之前,只有经过缜密的分析、梳理,

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法制办主站发布时间:2010-06-12 09:25 阅读次数: 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兆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负有重要职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领域越来越宽,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日趋增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克服或减少办案中的差错和失误,提高办案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办案要求,结合近年来笔者在案件评查和案件指导工作中的实践,现就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案激情不高。随着“两费”的取消,工商系统人员工资待遇得以保障,昔日困扰着每个人的沉重经济目标任务一下子如释重负。因而在职能转型期,办案人员在感受“吃皇粮”的美好时普遍抱着“喘口气”的心态,导致办案激情锐减。同时,由于部门预算未定,奖励机制不明,影响了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办案领域不宽。突出表现案件类型比较单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全县系统办结的437起案件中无照经营类案件就有389起,且有90%为无照经营农资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仅有11件,商标案件5件,产品质量案件24件,广告案件4件,登记类案件3件,其它类型案件结1件。商业贿赂、走私贩私、网络交易等案件为零。 (三)办案证据不全。一是证据不充分,取证不完整。突出表现在把当事人的陈述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及防范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及防范 工商机关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公民及法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经营者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的时刻接受着监督和制约,工商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就产生了相应的执法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风险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在推进工商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中,规避和防范执法风险是维护执法人员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严格依法执法,强化执法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行政执法监管质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执法风险的概念 风险,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执法行为必定产生执法风险。工商行政执法风险是指工商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由自身的作为或不作为引致并受外在种种不确定因素诱发、对本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这种不利影响和严重后果在执法过程中表现为产生行政争议,引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诉讼中面临败诉;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察院以涉嫌职务犯罪提出指控。 二、工商执法风险的易发部位和环节 (一)行政许可: 1、对市场主体准入审查把关不严,使得不具备法定条件和要求的申请人获准设立(变更)登记取得市场主体资格,并因此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危及社会公共安全,这类情况主要存在于前置审批行业的设立(变更)登记中。 2、对公司的股东(股权)变更登记、减资登记、注销登记等审查把关不严,给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等都对公司股东以及股东股权的变更登记、减资登记、注销登记都作了明确和严格的实体和程序方面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司股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肥乡县工商局法制科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权限将国家法律规范付诸于实施的活动。我们工商机关也是行政执法机关,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活动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因此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工商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目前基层工商行政执法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不强。一是有法不依。在日常执法中,一些干部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使执法工作混乱,动摇了执法根基。具体表现为:有少数执法人员以言代法、人情执法;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有的习惯于以个人意志、行政手段解决处理问题,不遵循法规法则。二是执法不严。它主要体现为:在运用法律法规的尺度上表现出很大伸缩性,有的甚至脱离了法规规定的限度和原则。如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使用、避重就轻使严重违法行为与所受到的制裁不对称、越权办案等;在执法程序和行为上表现出随意性,不能完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执法行为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案件取证调查不充分,案件定性不准确,随意执法问题突出;缺乏强制执法手段和措施,

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不够。三是违法不究。表现为:一些违法案件阻力重重,难以研究,最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交叉管理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由于缺乏制裁的法律依据,而不能追究当事人违法责任。 2、基层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结构不合理、各项能力要素参差不齐。综观目前的行政执法现状,从横向上看,基层工商机关行政执法能力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业务行政管理能力方面,而与行政执法直接相关的其他能力相对薄弱或根本不存在。从纵向上看,各能力要素较以往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与实际的工作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当前许多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一旦关系协调不好,执法工作将难有进展。而工商部门在联合执法中协调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些集中整治行动成效未完全尽人意。又如,在一些职责不清的交叉管理领域中,工商部门找不准自己的准确定位,又苦于无法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3、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执法的能力令人堪忧。在日常的行政执法中,为数不少的行政相对人对执法工作不配合,调查取证难开展;对执法程序不清楚,听证复议不出席;对执法强制手段不理解,干扰扣押、没收强制措施的实施。并

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行政执法典型 1在以下哪些情形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较大数额罚款, D.警告 2. 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暂扣一违法工厂生产原料后,其所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包括:()。 A.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至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B.及时移交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C.当事人接受处理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将暂扣的物品充缴国库, D.一执法人员发现暂扣原料涉及违禁物品,及时报告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 3. 行政执法人员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方式包括:()。 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 C.委托送达, D.公告送达 4. 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主体资格应当有()的授权或者委托。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 5. 关于委托执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委托组织应当向委托单位定期报告行政执法情况,并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B.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执法单位名义实施行政执法, C.委托单位为不得再委托任何其他组织实施行政执法, D.行政执法单位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的,应当签订行政执法 1

6. 行政执法单位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争议各方应当先自行协调,并就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会议纪要或者签订相关协议, B.自行协调不成的,应当及时提请相关协调机关组织协调 C.协调机关在协调过程中,发现不立即执法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决定由某个行政执法单位先负责执法, D.紧急情况下协调机关应当自 7. 关于听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完整记录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内容, B.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C.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D.听证主持人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补充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拒绝提供补充调查的证据 8.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B.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 C.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收入按比例返还行政执法单位作为行政执法经费和奖励经费使用, D.行政执法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9. 行政执法人员收缴罚款的形式包括:()。 A.当场收缴罚款, B.通知当事人事后及时交至行政执法单位, 2

浅谈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谈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市场经济无法自行解决的自身缺陷逐步暴露,作为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这种经济矛盾进行适度干涉,使之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超脱性无法实现;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当;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职能交叉不利于执法;事前、事中监督效果不佳;腐败为行政执法设立障碍,削弱了行政执法力量;整体行政执法队伍不能适应当前行政执法需要等问题做了详细论述。并从要建立科学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学习让大家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提高全员素质;加强领导,确保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保证执法质量;要考虑建立工商警察队伍;要基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其他市场执法机关无法比拟的人员、资源等优势,加大纪检监察力度;省以下市场执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要赋予工商行政管理行使职能所需要的权力,这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 关键词:工商行政执法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的无法自行解决的缺陷逐步暴露,需要国家采用立法规范、经济调节、执法监管、协调仲裁经济矛盾等方式适度干预,使之健康发展。行政执法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历行法制,加强监管和提供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1]在行政执法监管中,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代表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关,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行为、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产业政策的执行都有效地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了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了市场的外部不经济性。但基层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什么问题,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基层工商行政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商行政执法 政策一旦确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及很强的政策性,因此作为一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就必须一专多能,即要熟知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又要熟悉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办公设备,监管新的领域,但目前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离上述要求尚有差距。 1、基层干部学习条件差。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虽已确定为省以下垂直管理,但工作思路仍没从块块管理的年代跳出来,尤其是经费体制仍是靠本单位、每个工商干部的收费罚没收入来支撑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因此收费工作重于一切。一个基层工商所及其工作人员的业绩主要取决于收费指标的完成情况,精力主要放在收费上,对法律、法规、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交通、通讯、计算机等硬件配置又差,再加上许多非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也落在工商所头上,造成基层工商所人员没时间也没心思加强学习。 2、县级局培训条件差。由于经费紧张,县局主抓的工作也是收费、罚没,有利又好操作的就积极去抓,没利又不好操作的就少抓或不抓,收入抓得硬,培训抓得软。基层所学习气氛差,县局机关也不太浓。组织开展培训对多数县级局而言是一件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事,因而积极性也不高。即使组织了培训也往往因为师资经费等原因,培训方法简单,内容单调,重形式,轻效果,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太理想。 3、知识的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管理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三个阶段,成熟的管理工作

行政执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 该处罚决定有效吗 朱某在M县中心市场里租赁一摊位经营日杂百货。他凭借有亲戚在县公安局、工商局工作可为依靠的条件,常常欺行霸市,其他人都知道朱某的背景,对他敬而远之,敢怒而不敢言。1996年7月,张某也来该县中心市场内租赁一个摊位,也经营日杂百货,由于张某经营有方,生意红火,抢走了朱某的客源,朱某不满。同年10月7日,朱某因事跟张某争吵,进而相抓扯、斗殴。朱某向公安局和工商局的亲戚诬告张某打人。公安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张某处以15日拘留,并罚款500元;工商局以张某经营伪劣商品为由,吊销了张某的营业执照,并责令张某以后不得在该县中心市场内设摊经营。 请问:县公安局和工商局对张某的处罚决定有效吗 【参考答案】 县公安局和工商局对张某的处罚决定者有违法之处,应无效。 (1)县公安局以张某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他处罚,应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的,只能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因此,公安局对张某处以500元罚款是错误的,没有法律依据的。 (2)县工商局对张某经营伪劣商品的行为可以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但责令其以后不得在该县中心市场内设摊经营,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案例分析题2 林某是否有权自行收缴罚款 某日下午,张某骑车与王某相撞,发生口角,继而动手推打,引得过路行人驻足观望。恰好县公安局副局长林某从此路过,见此情景,当场认定张某、王某的行为阻碍交通,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分别给予张某、王某二人各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并当场收缴了罚款,而后林某让二人到别处去吵,不要影响行人走路,然后开车离去。 请问: (1)《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简易程序适用于哪些情况 (2)林某的处罚行为哪些方面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符林某是否有权自行收缴罚款 (3)《行政处罚法》规定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收缴罚款 【参考答案】 (1)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于违法事实清楚、确凿、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当场给予较轻处罚所适用的比较简单的程序。《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此条规定,可知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有三个:①违法事实确凿;②处罚有法定依据;③适用小数额罚款和警告处罚,即对公民处5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只有这三条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简易程序。 (2)就本案而言,对张某、王某的违法行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但林某在适用简易程序过程中,明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违法行为: ①没有出示有效证件表明自己的合法的执法人员的身份。 ②给予张某、王某二人的罚款超过了《行政处罚法》规定的50元罚款的幅度。如果必须给予100元的罚款处罚,则不应适用简易程序。 ③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未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④未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⑤未填写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处罚裁量权),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 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是行政机关从法律目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综合裁量并作出决定的过程。 处罚裁量权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中被普遍行使。总体来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能够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在制止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过罚不相当、同案不同罚等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有效促进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处罚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制度上的规范,有利于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能够有效防止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案不同罚等现象。促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对行政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重要方面,将对防治腐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有利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加强反腐

电大工商行政执法专题试题及答案全套知识讲解

一、问题分析题 1.分析工商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1、分析工商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工商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指对工商行政处罚设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处罚法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它是行政活动合法性要求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处罚法定原则包括三个基本要求: (1)处罚依据必须法定。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在确定相对人是否构成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决定是否给予处罚,给予何种处罚时,必须要有法定的依据,而且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本身应合法。 (2)实施处罚的主体必须法定。工商行政处罚的实施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工商所则可在法律、法规法定授权的范围内或者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授权后实施行政处罚。 (3)处罚程序必须法定。作出处罚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做到程序完备、合法。 2.分析工商行政检查调查行为的法律特征。 2、分析工商行政检查调查行为的法律特征。 答:(1)工商行政检查调查的主体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授权的组织。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法律规定负有监督检查职责的主体,授权的组织是法律授权其监督检查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所。 (2)工商行政检查调查权是一种行政强制权。它是工商行政职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享有与行政职权相伴的行政权。当工商行政执法人员进入到检查场所履行职务时,相对人必须配合。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监督检查部门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拖延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3)工商行政检查调查行为是一种对相对人有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检查人员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进行检查,包括其工作场所、工作制度、账簿等进行全面了解,相对人必须给予更大的帮助和协助,这势必对相对人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对检查行为的规范操作作出明确的规定。 (4)工商行政检查行为是通过执法人员来实现的活动。工商行政监督检查人员是指法律规定其负有监督检查职责的人,或者指法律授权其监督检查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人。 3.工商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应符合哪些条件? 3、工商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违法事实确凿。即违法行为确已发生,且事实清楚、确凿,情节简单、轻微,无需进一步调查取证。 第二,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十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标识规范VI手册(最新版全套共108页)_.

(试行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标示规范方案 2010年 4月 目录 一、基本要素 (4) (一红盾徽及其使用规范 (5) (二中英文标准字体及其使用规范 (13) (三工商标准色彩 (22) 二、工商行政管理主体形象 (24) 三、工商行政管理标识规范主要应 用…………………… .. ……………………………………………… 31 (一工商局、工商所办公主体形象…………………………………………………………………… 32

1.工商局主体形象(办公楼外观形象 (32) 2.工商所主体形象(办公楼外观形象 (34) 3.工商局、工商所户外指示形象 (36) 4.工商局、工商所室内形象 (37) (二工商窗口部位主体形象 (41) (三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主体形象..................................................................... 46 (五网站、网页主体形象 (52) 四、工商执法车辆车体标识 (54)

五、其他应用 (63) (一工商局、工商所标牌规范 (64) (二证件类规范 (77) (三户内标识规范 (81) (四室内外标识规范 (83) (五会议室形象规范 (86) (六食品安全检测箱规范 (92) (七户外广告类规范 (93) (八卡通形象………………………………………………………………………………………… 95 ……………………………………………………… 六、附录:国家工商总局原方案配套光盘说明 98

一、基本要素 一、基本要素 (一红盾徽及其使用规范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题目整理

一、单选 1.对管理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D ) A、对人员配置和组织结构所进行的整体安排 B、对财务经营状况的协调和控制 C、对经营行为的一种纪律约束 D、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2.在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 A、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B、明确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 C、确定工商行政管理的人事制度 D、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 3.商标所有人申请续展注册的,提出申请的时间应在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前的( C ) A、2年内 B、1年内 C、6个月内 D、3个月内 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理权限划分,选择分权还是集权的主要依据是( A ) A、管理的效率高低 B、管理的内容多少 C、管辖的区域大小 D、管理政策的统一性 5.某企业在其产品展示会期间,对到会的采购人员表示凡订货量达到一定数量可给予相 应的折扣,后经采购人员要求改为把相应的折扣款给企业采购人员作为中间人佣金,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私营企业派出的职员。针对上述事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该企业一开始给予的折扣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改变后的属不正当竞争行为B.该企业一开始给予的折扣就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c.改变后给予的“中间人佣金”不属于商业贿赂 D.采购人员要求中间人佣金是正当行为 6.我国商标取得采用的原则是( B )。 A.使用在先原则 B.注册原则 C.混合原则 D.使用原则 7.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客体的特定条件是( A ) A.在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必须要有一定资金数额的财产 c.有合法的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 D.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监督管理与执法中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这是从( D )来分析的。 A.管理领域 B,管理内容 C.管理对策 D.管理手段 9.营业登记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B )。 A.企业法人资格 B.从事经营活动的条件

新时期工商行政执法问题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新时期工商行政执法问题调研报告正式版

新时期工商行政执法问题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逐步暴露,需要国家采用立法规范、经济调节、执法监管、协调仲裁经济矛盾等方式适度干预,使之健康发展。行政执法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关,通过对市场主体的

准入行为、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产业政策的执行,实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了经济发展方向。但基层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商行政执法 政策一旦确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及很强的政策性,因此作为一名工商干部必须一专多能,既要熟知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又要熟悉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但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与上述要求尚有差距。

目前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行政执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员结构老化。我局编制208人,实有执法人员160人,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偏大,40岁以上130人,占81.25%,38岁以上147人,占91.88%,30岁以下人员出现断层,执法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的问题严重,近年新招录的公务员尚无执法资格,且执法经验不足。 (二)人员配备不足。我局部分工商所人员严重不足,有的所甚至只有三名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要监管两个集镇,其监管面积过大,无法分工,难以胜任。基层工商所的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职能任务愈加艰难,办案难度不断加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牵扯基层工商所大量的执法资源,由于执法人员偏少,进行各类行政执法时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三)基层所的整体执法水平不高。一是部分执法人员对于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和意义认识还不到位。在执法办案中,执法人员往往更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违法经营行为重视程度还不够,可能会给行政相对人造成“工商部门只认罚款”的错误认识,损害工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对法律法规学习和把握还不透彻,尤其是对新出台的和平时较少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存在要用时现翻法规法条、运用不娴熟的情况。对同一案件,多个法律法规均可处罚,即出现法律竞合的情况下,在具体定性选择适用那部法律法规的能力素养还需提高。三是执法技巧有待改进,发现案源的能力有待提高,行政执法法律文书材料习惯于简单化、粗线条化。在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案件调查终极报告等重要办案材料往往过于简单,对案件全貌的反映有限,法律文书制作需

要提高质量。 (四)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经检办案工作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人员认真办案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层执法人员无所事事,查案件他说不懂,写材料他说不会,干不干照领工资,干的多,出事多,不干没有事,现在人员结构又老龄化,所长既没有财权、又没有人事调整权,说轻了,他出勤不出工,说重了,他倚老卖老给你瞪眼。省局只制定了办错案的追究制度,而没有相应的奖励方法,致使办好案无人奖,办错案有人究,不办案万事大吉;另外优秀办案人员因多种原因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挫伤了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加之工作难度大,以至于出现人心思走的现象。 (五)执法环境不够宽松,致使工商执法难以实现职能到位。现在,在基层工商行政执法过程中,说情太多、干预太重、执行太难等问题较这突出。现代通信联络的发达,使得案件的说情越来越多,原则在人情的攻势下往往会作出让步;行政干预过重的问题还一时得不到很好解决。处理好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与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之间的矛盾很难把握,基层工商所执法更是两头为难。 (六)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当出现暴力抗法事件时,工商部门只能依靠公安部门来处理;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书规定的义务时,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此时的工作主动权已不在工商部门手中,公安、法院的办事效率如何,提出怎样的要求或条件,工商部门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高门槛、高成

工商行政处罚强制措施法律依据汇总

一、《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有效期:7日]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有效期:7日]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四)、(五)、(六)项[有效期: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15日;案情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15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与无照经营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五)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 (六)查封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场所。 四、《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七条第(三)项[有效期:未规定,操作中应参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执行] (三)检查与无照经营有关的场所、物品,查封、扣押与无照经营有关的资料、物品、设备、工具等财物。 五、《商标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有效期:本法未规定期限,但依司法实践,应当有合理期限限定]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六、《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四)项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七、《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第十条第(四)款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的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八、《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及第二款[有效期:本法未规定期限,但依司法实 践,应有合理期限限定] 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 九、《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有效期: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但按规定检验的期间不计算在内。]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被查封、扣押的物品易腐烂、变质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在留存证据后,依照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先行作出处理。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四)、(五)项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

基层工商行政执法现状及对策

基层工商行政执法现状及对策 一直以来,依托自身职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中实现职能到位,进而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是现代工商人的使命和期盼。但是,由于立法层面、体制层面、管理层面和队伍层面等诸多因素掣肘,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衍生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和弊端。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是整个工商工作的基石,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形象,是监管职能能否充分发挥是能否搞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当前,有关基层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主客观因素的看法和见解众说纷纭,这其中究竟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以及如何破解?本文拟从工商职能定位及履行职责的角度出发,粗浅分析当前基层工商行政执法的现状,辅之以预防和矫治之策。 一、基层行政执法的现状 (1)行政执法的功利性倾向。任何主体总有各种层次的需求和利益,行为正是由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决定的。工商部门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执法部门利用手中权力,使办案变成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少数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的争着管,无利的则弃之不管或相互推诿,为求私利滥用行政权力,导致权力发生异化,更多地表现为违法不究,以费代罚,玩忽职守不作为等。 (2)行政执法的高风险倾向。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权力与责任对等。既然工商机关承担了相应的监管职能,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无法回避的职业风险。主要表现在:某些单位(个人)未能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到位,该管的没有管,该制止的没有制止,该处罚的没有处罚,该许可的没有许可等产生的不作为风险;有的对执法授权产生偏差,对职能认识出现误区,执法目的出现异化,导致作为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带来的作为不当风险;有的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承担了本该由他人(其他部门)承担的职能,行使了一些自己不能或不该行使的权力,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乱作为风险;还有的虽然履行了职能,实施了行政行为,但没有严格按法律规定或法定程序从事监管活动,人情监管、弹性监管或执法程序违法导致的作为不规范风险。如碍于熟人、上级“打招呼”,把不符合条件或不该进入的市场主体放进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该移交而不移交等,都可能埋下行政、乃至司法责任的风险隐患。 (3)行政执法的低效能问题。执法效能是指执法产生的有利作用,它是衡量执法水平和效果的标尺。实践中尚存一些问题影响着执法效能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监管行为情绪化,由于市场监管面广、量大且情况复杂,一些执法人员随心所欲,不能正确地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能,工作中避重就轻、挑肥拣瘦,该管不管,管而不当、能管就管、难管就放、有利则管、无利则让,有的把管事片面地当作管人,在监管执法中居高临下、语言失当、行为失范,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行政处罚随意化,主要是对法律法规设置自由裁量权的目的理解不清,使用自由裁量权不合理,处罚标准不统一,畸轻畸重,甚至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法律的公平和统一,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个别执法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业务素质较低,对本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一知半解,执法不懂法,甚至执法违法。 (4)行政执法的公信力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长官意志色彩比较浓厚,多数基层执法者和领导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处理问题,不重视按照法定程序操作;人情网和关系网干扰较多,基层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往往考虑法外因素,人情和关系渗入行政行为中,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政策观念淡化。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态度蛮横粗暴,不能以娴熟的执法技能,丰富的法律知识,入情、入理去说服管理对象,而是先靠“人治”的威力,违法侵权。一旦遇到硬的、横的或权势阶层的管理对象又患了软骨病,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一览 提示: 1、分类标准。本《一览》中:按照学理研究,结合立法规定,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涉及的违法行为分为市场进入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经营行为三类。其中,违反登记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行为规范的归入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其他归入市场经营行为违法类。 2、编排凡例。本《一览》中:项目内容用“/”隔开,按类别依序分别为“序号”、“违法行为”、“处罚种类”、“法律依据”。其中:行为规范法律条款没有作为项目内容列入;移送涉嫌犯罪程序未单独列出;(先行)责令改正没有作为处罚种类列入;违法行为中未再区分表述“情节严重的”。 3、项目依据。本《一览》中:“序号”的编列方式,参考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07—01发布实施的GS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行政执法数据规范》。“违法行为”名称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条款的具体表述。“处罚种类”主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予以简称,其中的“没收”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法律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家规章,未包括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规定;为节省篇幅,“法律依据”未标注公布机关和公布令号,但个别执行解释标注了文号。 4、价值评估。本《一览》可以作为办理工商行政管理处罚案件时,对违法行为定性的参考或者索引,但不保证没有遗漏,也不保证有些罚则因法律修订而调整或取消。具体引用、表述应当注意以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准。 一、市场进入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进入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市场主体资格,进而从事市场经营、市场竞争的活动。 1.1市场主体名称 1.2公司制企业法人 1.3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1.4企业集团 1.5合伙企业 1.6个人独资企业 1.7个体工商户 1.8外商投资企业 1.9农民专业合作社 1.10私营企业 1.11年度检验、验照贴花 1.12无照经营 1.13其他——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企业用工 二、市场竞争行为违法类 所谓市场竞争行为,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实现最大市场占有率或争取相对市场优势地位等经济利益,与市场对手展开的较量和角逐。可以分为:卖买双方竞争、卖方竞争、买方竞争。广义上的竞争是人图强好胜的一种表现,是人与人之间比高低胜负、争优劣存亡的角逐和较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