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发区的划分是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的分布并反映地质灾害的历史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节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

一、分区原则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办法》和《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发[2001]01号文)。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两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息烽县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控制因子赋值表(见规划说明书表10.1、10.2、10.3、10.4、10.5),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剖分法赋值后,在计算机上用软件自动生成等值线分区,对不合理的边界采用人工修边,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一)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主要考虑:

1、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地层产状、风化程度);

2、构造发育程度;

3、地形地貌(地形坡度、相对高差、斜坡类型)。

(二)矿产资源

主要考虑:

1、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简表要求,结合息烽县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评价简表(按防治规划说明书上的表),在此

基础上,将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二、分区方法

对全县行政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后根据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来进行网格赋值,然后圈定等值线进行易发分区(具体方法见规划说明书)。

第二节易发区分区特征

一、分区命名原则

分区命名原则:以“区域地理名+地质灾害种类+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命名,如“鹿窝~三友滑坡高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评价

上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及等值线圈定结果,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将息烽县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等值线≥3.5)、中易发区(等值线2.5~3.5)和低易发区(等值线1.5~2.5)三级,各区平面位置见《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附图2)。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征分述如下(见表3-1):(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该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差,地质构造发育、地形切割大、坡度陡峻,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点分布密集。滑坡主要发生于碎屑岩及软质岩类岩层中;崩塌主要发生于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的碳酸盐岩类岩层中;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采煤、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部分地区由于岩溶较发育,多发生岩溶塌陷。该区总面积188.4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2%,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70处,占总调查点的62.7%,共威胁893户3888人,威胁财产3261.41万元。各区特征见(表3-1)。

1、温泉镇坪土煤矿采区采空塌陷及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1)

处于侵蚀中低山槽谷地貌中,相对高差100~300m,二叠系中统龙潭煤系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煤层及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含燧石灰岩,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采煤。本区面积5.8km2,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3处,共威胁4户19人,威胁财产11.05万元。

2、养龙司乡安黔煤矿、利发煤矿采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2)

位于该县北东乌江、洋水河沿岸峰丛河谷地貌及东部侵蚀、溶蚀地貌区,相对高差100~300m,出露地层有二叠系栖霞茅口组、长兴、龙潭组、三叠系茅草铺组、夜郎组等,岩性以砂岩、泥岩、粉土岩、白云岩、灰岩为主。本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较发育,受其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在采煤、切坡建筑,陡坡开垦等。本区面积8.9km2,调查时未发现地质灾害点,预测在进一步的掘进采煤过程中,将形成一定范围采空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将威胁区域内居民住户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

3、温泉镇温泉村赶子村滑坡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11)

处于侵蚀中低山槽谷地貌中,相对高差100~300m,出露震旦系中下统灯影组、南沱组及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砂岩,粉砂质泥岩、白云岩相间产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呈断块,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采矿、切坡建筑,开山采石、人工弃渣等。本区面积6.5km2,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10处,其中较稳定的1处,不稳定的9处。共威胁28户101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威胁财产220.45万元。

4、西山乡鹿窝村~鹿窝乡滑坡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12)

位于西山乡小鹿窝村~马路岩~九庄镇纸房村、腰寨村~鹿窝乡~小寨坝镇红岩村。处于侵蚀沟谷地貌中,出露地层以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群、三叠系上统二桥组为主,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构造上位于鹿窝向斜核部,由于受构造运动

影响,区内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风化破碎,地面起伏大,沟谷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切坡建房、修路及坡面开垦种植等。本区面积69.6km2,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点91处,以滑坡灾害为主,崩塌、泥石流灾害次之。其中不稳定的54处,基本稳定的34处,稳定的3处。共威胁352户1748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学校、田土,威胁财产1611.06万元。

5、九庄镇黄沙村、新沙村、纸房村滑坡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13)

位于侵蚀中低山槽谷地貌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岩性为泥岩、砂岩,主要分布于九庄镇纸房村中寨一带,地形坡度较陡,地质背景条件差。该区面积14.28km2。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1处,其中滑坡8处,崩塌3处,基本稳定的6处,不稳定的5处。共威胁52户180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威胁财产174.5万元。

6、西山乡团园山村、林丰村、小堡、柏香山村,永靖镇永红村、龙爪村、南门、红旗村、下阳朗村、后坝村、老街村滑坡灾害高易发区(A14)

位于侵蚀中低山槽谷地貌中,处于园园山向斜核部,相对高差100~300m,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三叠系上统二桥组,岩性为砂岩、泥岩、粉砂岩,总面积11.5km2。本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为人工切坡筑路,建房及开垦种植等,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易风化破碎,调查地质灾害点16处,其中较稳定的地质灾害点7处,不稳定的9处,共威胁231户923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田土,威胁财产622.9万元。

7、西山乡金星村上寨~棉花土周家田煤矿采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3)

位于溶蚀槽谷地貌区,相对高差50~200m,出露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泥岩、砂页岩、含煤,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含燧石灰岩,该区含较丰富的煤矿资源,采矿活动强烈,由采矿引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在进一步的采掘

过程中,引发更大范围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危害程度。本区面积5.3km2,发现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较稳定的1处,不稳定的7处,共威胁44户212人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财产120.6万元。

8、小寨坝镇南山、楠木桥、梅家湾、永安、龙硐等煤矿及永靖镇双龙井、雨洒、姜家堰、赵家湾、火烧井、下阳朗等煤矿采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4)

该区位于侵蚀、溶蚀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强烈,相对高差100~500m,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龙潭组、长兴组灰岩、泥页岩、含煤;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含燧石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泥灰岩、泥岩夹粉砂岩;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溶塌角砾岩。该区分布煤矿较多,共有11家煤矿,特别是南山煤矿自60年代开采至今,采矿历史悠久,采矿工程活动强烈,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回采,大面积采空区发生塌陷及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威胁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区面积43.2km2,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2处,其中稳定的2处,基本稳定9处,不稳定的11处。共威胁145户658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威胁财产455.3万元。

9、石硐乡石硐村、光明村、红星村滑坡崩塌及马家箐、小洪寨、石硐、大兴田煤矿采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5)

该区处于侵蚀、溶蚀槽谷地貌区,相对高差50~150m,出露二叠系中统龙潭组、长兴组灰岩、泥页岩、含煤及三叠系夜郎组灰岩、泥灰岩、泥岩夹粉砂岩。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为采煤、切坡建筑等。该区面积17.5km2,发现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不稳定的6处,较稳定的2处。共威胁14户27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威胁财产45.15万元。

10、青山乡沙沟煤矿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A4.56)

位于溶蚀槽谷地貌区,相对高差50~100m,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龙潭组,岩性砂页岩、灰岩夹煤层及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含燧石灰岩,该区为煤矿开采区,由于采煤活动形成一定范围采空区,造成山体局部开裂。本区面积5.9km2,调查地质灾害点1处(249号点),为不稳定地质灾害点,威胁村公路40m,威胁财产0.4万元。区内因沙沟煤矿开采,山体见开裂现象,在继续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较密集,规模中~小,总面积377.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4%,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点85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6.4%,共威胁174户814人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财产982.1万元。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构造复杂,岩土结构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共包括3个亚区。

1、流长乡营中村、水尾村、瓮沙村~鹿窝乡~九庄镇马路岩~永靖镇猫场村、龙爪村~小寨坝镇~养龙司乡灯塔村滑坡崩塌灾害中易发区(B11)

位于峰丛峡谷、峰丛谷地,溶蚀槽谷及溶蚀洼地地貌区,出露地层较多,岩性较复杂,涉及8个乡镇(流长乡、鹿窝乡、九庄镇、青山乡、西山乡、永靖镇、小寨坝镇、养龙司乡),72个行政村。岩性以砂岩、泥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灰岩、泥灰岩、页岩为主,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在采煤(砂石)、切坡筑路、建房等。面积252.2km2,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57处(包括滑坡41处,崩塌8处,塌陷7处(岩溶塌陷以流长乡流长村、养龙司乡灯塔村、堡村、永靖镇下阳朗村、猫洞村最为典型),地裂缝1处)。其中稳定的8处,基本稳定的23处,不稳定的24处,已治理1处,搬迁1处。共威胁114户494人生命财产安全及铁路,公路,田土等。共威胁财产680.1万元。

2、养龙司乡新桥江土、温泉镇尹庵村、兴隆村、天台村、安龙、高潮村、洋

水河~小寨坝镇田兴村~永靖镇老厂村、雨洒村滑坡崩塌灾害中易发区(B12)位于该县北东乌江、洋水河沿岸峰丛河谷地貌及东部侵蚀、溶蚀地貌区,相对高差100~300m,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金顶山、明心寺、高台、石冷水组及娄山关群,二叠系栖霞茅口组、长兴、龙潭组、三叠系茅草铺组、夜郎组、松子坎组、狮子山组等,岩性以砂岩、泥岩、粉土岩、白云岩、灰岩为主。本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较发育,受其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在采磷矿、采煤、切坡建筑,陡坡开垦等。面积72.0km2,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13处(包括滑坡11处,崩塌2处)。其中稳定的2处,较稳定的6处,不稳定的5处。共威胁厂房2栋及47户264人,威胁财产230.8万元。

3、石硐乡南桥村~永靖镇梨安村、坪上村滑坡崩塌灾害中易发区(B13)

处于峰丛沟谷地貌区,相对高差100~200m,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下统为主,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灰岩夹泥页岩为主。面积53.2km2,调查地质灾害点15处(包括滑坡12处,崩塌2处,地裂缝1处)。其中稳定的4处,较稳定的3处,不稳定的8处。共威胁11户53人及公路(省道、乡镇道路、村公路),威胁财产61.2万元。

(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除A、B两区外,境内其余地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该区地质灾害点分布稀疏,规模较小,区内岩组为硬质岩、软硬相间类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相对坚硬,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地形相对平缓,主要以溶蚀谷地、峰丛洼地地貌为主,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软弱,人口密度小,地质灾害分布稀少,总面积470.8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4%,区内地形相对平缓,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点16处,占灾害总点数的5.9%,共威胁94户327人,威胁财产251.35万元。

1、温泉镇龙门寨~冯家寨~银坑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

该区位于息烽县城北东部,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三段泥岩夹粉砂岩;二叠系中统龙潭组、长兴组灰岩、泥页岩、含煤;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含燧石灰岩;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溶塌角砾岩;石炭系详摆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泥岩、石英砂岩夹铝土岩;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泥岩与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互层。地形相对高差150~200m,构造单一,岩石较完整;本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弱,人口分布稀少,本区面积24.7km2,植被发育良好,调查该区未发现地质灾害。

2、温泉镇、养龙司乡江土~岩脚寨~堰塘湾~岩头底滑坡崩塌灾害低易发区(C2)

该区分布于息烽县城北东部的温泉镇及养龙司乡,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二叠系、寒武系等。该区总面积69.1km2,区内无规划矿点,人为工程活动相对较弱,地质灾害不甚发育,区内共调查到地质灾害点1处(17号滑坡点),威胁6户23人,威胁财产16.15万元,为近期防治点。

3、养龙司乡、流长乡后坝~荷包寨~下水井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3)

该区位于息烽县城北部,总面积67.1km2,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二叠系、寒武系等。为地质灾害低、中易发区,该区内无规划矿点和重要工程布局,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地质灾害不发育,调查该区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4、流长乡、鹿窝乡、九庄镇李山坡~龙泉~新民~丘家院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4)

该区位于息烽县城北西部,总面积68.32km2,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岩性为泥岩与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互层、下统茅草铺组,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溶塌角砾岩。为地质灾害低、中易发区,该区内无规划矿点和重要工程布

局,人类工程活动较弱,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灾害不发育,调查该区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5、九庄镇、石硐乡、青山乡、永靖镇、三合~光明~青山~冗坝~河丰~安马~上洪马滑坡崩塌灾害低易发区(C5)

该区包括九庄镇、石硐乡、青山乡、永靖镇、等乡镇,总面积197.6km2,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二叠系、寒武系及震旦系等。为地质灾害低、中易发区,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1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2处、地裂缝1处,地面塌陷3处;其中不稳定的6处,基本稳的8处,稳定的1处,共威胁88户304人,受威胁财产235.2万元。

6、永靖镇保山~硬寨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6)

该区位于息烽县城附近,总面积44.0km2,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岩性为泥岩与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互层,狮子山组灰岩夹泥质灰岩及白云岩;下统茅草铺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溶塌角砾岩。该区地貌为溶蚀谷地,地形相对较平缓,无规划矿点,调查该区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表3-1 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表

续表3-1 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表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防治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构筑我县防灾减灾体系的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中的主导地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加大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主要内容,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并将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厂矿、村庄、学校、重要工程设施等人类活动聚集地进行重点防治。同时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能够“知灾、识灾、报灾”,进而主动地“防灾、治灾”,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把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从灾害的发生源开始,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有效防止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发生,老的地质灾害隐患复活,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视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措施,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避让)的协调统一。

(三)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要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成灾背景,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优先安排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综合治理和避让工程,做到近期与长远互相结合,防治与区域环境治理互相结合。

(四)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保持协调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兼顾生态景观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五)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地质灾害治理投入大,工期长,必需多方筹集资金。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必须明确治理地质灾害的责任。原则上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考虑到乡镇财政困难,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拨出专项治理经费;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

位或个人承担。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防治规划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我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0年前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①认真执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采取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逐步改善自然生态和地质环境;②采用有效工程防治措施预防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引发的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全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③在掌握全县现状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稳定性及危险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运行机制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将防治工作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④建成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为减灾防灾和决策指挥系统服务;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治理、搬迁;⑥基本消除全县20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居民区、工矿企业、公路、铁路、学校、重要工程设施及旅游风景区的威胁及危害,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不断消除已有的灾害,尽量避免和减少新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提高成功预报率;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单独的政府行政管理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转变。

二、分期目标

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年限2006~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个防治期,近期、中期、远期防治规划时间各为5年。单灾点的防治分期主要是根据其稳定性、危险性大小来确定,重点防治点、次重点防治点前期防治,一般防治点后期防治,后期防治点在特殊条件、特殊环境中(如连续数天的降大暴雨或滑坡变形迹象明显加剧),可视具体情况作出应急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时撤离危险区人员或提前搬迁。

近期(2006~2010年)防治目标及任务:

(一)目标

到2010年,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基本消除7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812户3715人的威胁,避免2930.0万元财产损失。

(二)任务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1)、构建县、乡(镇)、村的逐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监测预报信息。汛期对地质灾害点的险情进行巡查,做到预防地质灾害不漏一村一户,对重要灾害做到监测、避险、治理,有预案、有负责人。

2)、编制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编制

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使全县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有案可查。另外,还应编制新增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及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1)、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2)、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3)、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4)、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5)、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6)、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2、气象预报预警建设

通过充分收集利用全市地质资料,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综合分析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规律,开展暴雨特点、雨强量级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

相关研究,通过与气象、广电部门协作,在汛期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全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3、应急系统建设

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事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反应措施,保障灾区的社会稳定,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害。其任务是:

1)、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要快速赶赴现场,进行险情鉴定,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2)、协调全市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救灾工作。

4、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1)、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展息烽县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此项工作为治理矿山环境奠定基础。

2)、开展全县交通干线、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及矿山地质灾害的专项调查与评价。

5、信息系统建设

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全县统一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6、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播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经验,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能力,调动广大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防灾减灾培训,以提高各级减灾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7、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对象的搬迁与致灾体的治理

对5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进行搬迁,所需防治经费315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98.5万元和学校及607户2657人的生命安全;对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其中滑坡16处,崩塌1处、地裂缝1处、弃渣场1处、鹿窝河泥石流),所需防治经费212.2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31.5万元和205户1058人的生命安全。

8、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设,以西山乡鹿窝村~鹿窝乡滑坡、崩塌灾害为试点,建立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示范区,各乡镇根据灾害隐患的具体情况确定示范工程的选址及示范工作安排,逐步推广综合治理示范区的经验,全面开展全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

9、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

开展我县中、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包括煤矿、磷矿、铝土矿等),近期完成已造成较大危害的10余家煤矿的调查与整治,达到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不可在生资源的目的,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0、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专项研究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工程研究工作。

中期(2011~2015年)防治目标及任务:

(一)目标

到2015年,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基本消除8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251户1110人的威胁,避免930.76万元财产损失。

(二)任务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1)专业网络建设

提高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监测预报水平,对一些危害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灾害隐患点建立专业监测站网,利用现代化仪器进行站网式监测。

2)编制新增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群测群防网络的防灾能力,编制新增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使全县每一个灾害点的灾害防治有案可查。

2、信息系统维护与完善建设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各级政府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任何一个目的区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和致灾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的危害范围,应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县地质灾害的空间数据库,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提高监测预报的自动化水平,根据县情及发展水平,尽量达到监测数据的适时采集、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和预报,主要地质灾害信息适时查询。

3)地质灾害点危害对象的搬迁与致灾体的治理

对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进行搬迁,所需防治经费684.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65.9万元和171户768人的生命安全;对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其中滑坡29处,崩塌10处、地裂缝1处、塌陷1处),所需防治经费429.27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64.86万元和80户342人的生命安全。

远期(2016~2020年)防治目标及任务:

(一)目标

到2020年,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基本消除4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50户203人的威胁,避免325.5万元财产损失。

(二)任务

1、采取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逐步改善自然生态和地质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2、对已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定期监测维护管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身份证制的管理。

3、地质灾害点危害对象的搬迁与致灾体的治理

对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进行搬迁,所需防治经费88.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9.7万元和22户96人的生命安全;对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其中滑坡24处,崩塌6处,泥石流1处、塌陷1处),所需防治经费230.3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65.8万元和28户107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各期“规划目标”管理是动态的,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补充和修改。

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体能够基本得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实现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向有组织、专门化、主动性的状况改变。到2010年,使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到2015年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基本改变息烽县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使全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量有明显降低。预计通过15年的防治工作,使全县20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基本整治,消除1147户4981人、小学1所、中学1所、厂房2栋、公路(省道720m、县道1430m、乡道4760m、乡村公路10356m及铁路300m)受到的威胁,避免了4318.71万元经济财产损失,使全县防治工作由被动防治,转为主动防治;由事后防治转为事前预防;从工程治理转为生态防治为主。使全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遭受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施 工 合 同 发包人: 承包人: 日期:二〇一三年11月8日

第一部分协议书 发包人: 承包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及承包范围: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承包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五、合同价款(人民币): 本合同按固定综合单价法签订,在合同履行期不予整理: 1、000000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范围内内排)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陆元贰角/m3,(小写):16.2元/m3 ; 2、00000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柒元肆角/m3,(小写):17.4元/m3 ; 3、000000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捌元肆角/m3,(小写):18.4元/m3。 注:上述综合单价包括本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含炸材)、机械设备、措施项目、HSE、管理、保险、利润、税金、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本工程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等各项应有费用。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合同的文件包括: (一)本合同协议书; (二)相关会议纪要及附件; (三)本合同通用条款(略); (四)本合同专用条款; (五)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六)设计图纸。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发区的划分是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的分布并反映地质灾害的历史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节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 一、分区原则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办法》和《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发[2001]01号文)。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两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息烽县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控制因子赋值表(见规划说明书表10.1、10.2、10.3、10.4、10.5),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剖分法赋值后,在计算机上用软件自动生成等值线分区,对不合理的边界采用人工修边,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一)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主要考虑: 1、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地层产状、风化程度); 2、构造发育程度; 3、地形地貌(地形坡度、相对高差、斜坡类型)。 (二)矿产资源 主要考虑: 1、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简表要求,结合息烽县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评价简表(按防治规划说明书上的表),

在此基础上,将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二、分区方法 对全县行政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后根据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来进行网格赋值,然后圈定等值线进行易发分区(具体方法见规划说明书)。 第二节易发区分区特征 一、分区命名原则 分区命名原则:以“区域地理名+地质灾害种类+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命名,如“鹿窝~三友滑坡高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评价 上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及等值线圈定结果,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将息烽县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等值线≥3.5)、中易发区(等值线2.5~3.5)和低易发区(等值线1.5~2.5)三级,各区平面位置见《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附图2)。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征分述如下(见表3-1):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该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差,地质构造发育、地形切割大、坡度陡峻,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点分布密集。滑坡主要发生于碎屑岩及软质岩类岩层中;崩塌主要发生于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的碳酸盐岩类岩层中;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采煤、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部分地区由于岩溶较发育,多发生岩溶塌陷。该区总面积188.48km2,占全县总

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期开展以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黄土斜坡地表水排导和科学适度的人类活动可以缓减地质灾害的发生。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现状 据调查,某县主要发育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裂缝等5类地质灾害。截至2011年共查明地质灾害点500多处,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多位于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城镇村庄、公路边坡附近。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100多个,从危害程度来看,主要以威胁群众人身安全及财产。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某县地质灾害主要沿河谷以带状分布。 发育特征: 某县地质灾害点密度为36.4处/100km2,主要发育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1)滑坡。滑坡多发生于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和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l)地层,受降雨和人类活动影响,主要发育在高度50~200m、坡度20°~40°的黄土斜坡的阴坡,以层厚10~30m、体积50万~500万m3的牵引式自然老滑坡为主。坡度和高度决定着斜坡的应力分布状态,斜坡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会随着坡度和高度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最终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形变来释放应力。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当斜坡坡度、高度增大时,坡脚应力集中,坡面应力卸荷范围扩大,从而形成牵引式滑坡。根据调查统计:高度50~200m、坡度20°~40°的黄土斜坡属滑坡高易发范围,在降雨、地震、坡脚侵蚀等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灾害;坡度小于20°时斜坡应力分散,只有在人工扰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滑坡;坡度大于40°时,虽斜坡应力集中,但由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大于40°的自然斜坡数量少,所以发生滑坡的几率相对较小。滑坡在各个坡向均有发生,但相比阳坡,阴坡光照较少、土壤含水量较高、边坡稳定性较差,因此阴坡具有滑坡发生优势。 (2)崩塌。多为黄土崩塌,暴雨是主要诱因之一。崩塌多发育于高度20~100m、坡度大于50°的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l)地层斜坡,受黄土垂直节理控制,多为体积1万m3以下的小型拉裂-倾倒式崩塌,部分岩质崩塌与筑路开挖基岩边坡有关。据调查:崩塌多发育于50°以上的斜坡,坡度越陡,在垂直节理的分割作用下形成的孤立土体(块状或柱状)越容易产生临空优势,坡度增加使应力集中并产生拉裂,在静水压力和重力等作用下沿土体底部产生倾倒破坏;在100m以下,特别是在高度20~50m范围内崩塌集中发生,主要是由于50°以上、100m以上的黄土斜坡在区内发育较少,且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风化和应力调整已趋于稳定,而50m以下的斜坡容易受水流侵蚀和人类活动影响形成陡坎,处于应力调整阶段,发生崩塌的概率较大;阳坡是崩塌发生的优势坡向,阳光照射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加速了垂直节理的切割作用,增加了土体的风化进程。 (3)不稳定斜坡。集中于高度150m以下、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黄土斜坡。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模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 摘要: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评估、设计和治理工作,通过总结长期一线工作经验,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几条原则,并提出了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和范围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范围方法 0 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技术要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备案;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二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市(地)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三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分区(段)评估的原则依据评估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以及拟建工程的特点,将评估区划分为若干个危险性程度不同的区域。将不同的评估区(段)按照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并按区(段)对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将评估区(段)划分为适宜性差、

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XX县2017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地质灾害防治群策群防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XX县地震应急预案》效果,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熟悉分级预警信号,掌握科学得防灾避险方法,检验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报系统得实用性与我县防灾减灾指挥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对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得应急反应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演练 (一)应急演练得目得 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应对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得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得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得损失,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得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维护人民群众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13:00签到,13:30至14:30演练。 (三)演练地点 1、演练现场:XX乡XX中学运动场; 2、撤离安置点:XX乡XX中学运动场西侧; 3、指挥部场所:XX乡XX中学运动场主席台。

(四)参演人员 1、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 2、县政府办、国土局、水务局、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交运局、移民局、住建局、教育局、环保局、卫计局、安监局、文广局、气象局、地震局、人武部、消防大队各1名领导; 3、13个乡镇分管国土领导、安监员、教办主任、各国土所长; 4、XX乡全体班子成员、乡级机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级安监员、应急民兵队伍(20人)、中小学负责人、XX中、小学部分师生、XX 村(政府周围)得部分村民。 (五)组织保障 此次演练活动由县人民政府主办,XX乡人民政府承办,县国土局、水务局、民政局协办。为切实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得指导,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演练指挥部。 指挥长:X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指挥长:XXX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XXX 县水务局局长 XXX 县民政局局长 XXX XX乡党委书记 XXX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XXX XX乡人民政府乡长 XXX 县地震局局长 XXX 县财政局局长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 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通用版)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程序 广西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DB45T618-2009) 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关系到整个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A.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B.各施工单位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C.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D.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业主代表要检查个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E.应要求施工单位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F.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

第五章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分区评价 一、评价思路与方法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是其易发性的客观反映,要想准确的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必须依赖遥感解译和野外实际调查工作,本着这一思路,此次调查十分重视对基础地质元素的搜集与分析,野外工作结束时已形成本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基本轮廓,即初步的定性分区结果;同时考虑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诸多因素分析,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区计算,作为对定性评价的补充,最后综合两种结果,形成本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图。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如何将复杂的地质因素尽可能的定量化,使分析和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是地质工作者广为探讨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各学科模糊综合评判中得以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等众多领域,借助GIS系统可以完成制图、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统计等任务,在GIS平台上进行易发性区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区划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精度不高以及主观影响大的不足。 本次工作拟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如下: 1、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和各要素的权值。 2、对各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并采用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量纲。 3、在评价指标权值确定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与统计。 4、经统计分析确定易发性区划的分界点,将评价结果分成不同等级。 5、在GIS分析成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编制工作区地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又称地质灾害灾变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在查清地质灾害活动历史、形成条件、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性评学科,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与防治价。该评价主要是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和危害能力进行分析评判。 破坏能力的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 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 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 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 破坏强度的评估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 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 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 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 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 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修订版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 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乡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坚持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相互配合和衔接,共同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二)适应范围:本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适用于xxx乡(镇)境内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塌陷、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的应急。 二、地质灾害等级的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一)地质灾害等级的划分: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级: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较大者。2、重大级:因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者。3、较大级:因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

上、5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者。4、一般级: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不大者。 (二)预案启动条件和方式:地质灾害发生后或地质灾害险情出现时,由乡人民政府宣布启动本级预案。并进行调查,将调查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按程序进行处理。 (三)抢险救灾应急指挥机构 为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工作,成立“xxx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负责全乡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的领导指挥工作。 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xxx(政府乡长) 副总指挥:xxx(人大专职副主席) 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动员组、动态信息组、灾害调查组、秩序维护组、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疏散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物资筹备组、搬迁安置组、灾后重建组、运输组、资金筹备组等12个工作组。 1、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技 术 部 分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编制说明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 4 第一节工程概括 4 第二节工程特点 5 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6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 第一节施工测量 9 第二节防洪排导堤施工方案 11

第三节土石方开挖 22 第三节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24 第四节主要施工机械、仪器设备的选型 25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29 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30 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4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5 第十章安全文明措施 36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36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40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管理 43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艺新材的应用 47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0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52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其内容涉及淤泥砂清理、防洪排导堤(护堤)工程及工程监测等。 根据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全套施工图纸;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防灾和抗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切实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理》《潜山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规章制度,指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统一指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各单位部门负责和以防为主、救助为辅的原则,组织各防灾单位、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天柱山地质公园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并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地质公园内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二)天柱山地质公园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督促、检查各单位、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命令,负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及时做好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指挥部的各项日常工作。

(三)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紧急抢险组。由天柱山林场,执法大队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配合县人武部、公安局、住建局、交运局、水利局、供电公司等部门组成的县紧急抢险组工作,指导和支持灾区调集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调查监测组。由建设环保局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配合由县国土资源局、民政局、住建局、水利局、交运局、气象局等部门组成的县调查监测组工作。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检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医疗卫生组。由办公室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配合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组成的县医疗卫生组的工作。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检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喜爱去有效措施,防治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治安保卫组。由天柱山公安分局,执法大队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配合由县公安局,人武部组成的县治安保卫组的工作。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灾区人员、财产、重要部门、单位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25056731.html,)/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谋慧 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 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 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队长:袁谋慧 副队长:陈托杨忠 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 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 各村村主任

▲二、工作责任 (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 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祸的应急反响才能,保护人民生命产业安全,依据《地质灾祸防治法令》,结合本乡实践,特制订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一、组织领导㈠建立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领导小组组长:袁谋慧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作业室,作业地址设乡疆土所,杨忠兼作业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㈡建立乡地质灾祸应急分队队长:袁谋慧副队长:陈托杨忠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各村村主任二、作业职责(一)乡疆土所担任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开始地质查询,断定有无后续灾祸,区分危险区,辅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价和提出灾后重建计划以及防治办法。(二)发作灾祸的村委会担任组织抢险部队进行抢险,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建立戒备区和分散危险区大众。(三)派出所担任保护抢险次序,帮忙政府组织人员搬运。(四)卫生院担任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患病防备作业。(五)财政所担任救灾资金运作,确保抢救及善后作业顺利进行。(六)民政所担任设置流亡场所和救助物资供应,分配、发放救助物品,妥善组织哀鸿日子,合作政府一起做好哀鸿的搬运和安顿。(七)交通、公路部分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止的

路途进行抢险,康复交通,保证交通疏通。(八)供电所担任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备保护。(九)水利站担任对水库、防汛设备的监测作业。(十)电信所、广播站担任保证通讯疏通。三、组织及预备各职能部分担任建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部队,做好救援配备、资金、物资的预备。四、地质灾祸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祸依照人员伤亡、经济丢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担任供给灾祸的丢失状况陈述(包含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等),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断定灾祸等级,并依照《地质灾祸防治法令》及地质灾祸速报准则的规则予以上报,一起做好灾祸开始评价剖析。五、地质灾祸查询及处理程序(一)应急分队担任查询地质灾祸状况,包含发作地址、时刻、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类型、规划、原因、发展趋势,对采纳的防备对策和往后的防治作业提出主张。(二)依据查询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祸状况上报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六、预警信号及躲避搬家在突发性地质灾祸发作征兆后,各村应及时组织详细职责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理解卡,断定并布告预警信号,保证通讯疏通,以便乡民在灾祸临界点前可以得到报警和及时躲避搬家。七、搬运道路及疾病操控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现征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产业撤离预备,按规则道路搞好搬运,卫生部分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操控预备。 以上这篇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就为您介绍到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docx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一、总则 (一)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靠科学、因地制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 (四)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应急是指发现灾害的灾前应急、灾害发生过程中应急和灾害发生后应急。 (五)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乐居乡境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 二、应急机构和职责 (一)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 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 1、乡指挥部组成: 乡指挥长:乡人民政*乡长 乡副指挥长:乡人民*府分管国土资源所副乡长 国土资源所所长 成员:国土资源所、财政所、派出所、水管站、民政所、卫生院、、安监站、武装部、乡中心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 2、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和指挥全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2)调动、整合全乡救灾力量,决定并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 (3)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启动《乐居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

案》。 (二)指挥部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乐居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1、办公室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乐居国土资源所所长兼任。成员由国土资源所同志组成。 2、办公室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汇总及分析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2)传达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3)负责与上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协调乡政*的应急救灾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5)负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的信息发布,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做好宣传、报导等工作; (6)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有关部门的职责 国土资源所:承担乐居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检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构筑群测群防网络;组织应急调查、灾情核查和灾害监测工作并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会同乡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灾害评估,确定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 乡财政所:负责筹集救灾应急资金及其下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为救灾应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派出所:负责应急工作的治安管理,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组织灾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水利站:组织和督促主管部门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