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最新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最新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最新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最新梳理)

必背简答题

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学习基本理念如何理解?

1.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

性、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

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

需求与责权。

学生是发展的人,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学生是独特的人,要求教师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五、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2.发扬教学民主。

3.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自身的素养。

5.善于与学生沟通。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终身学习)。

2.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七、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个人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

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

3.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

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两种具体类型。

八、教师法中关于教师权利/义务的规定

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6个方面:

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

民主管理的权利;

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教育法中规定的义务:教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义务做了规定,共有6个方面: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

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其他法律相关规定:教师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九、学生的权利

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以下五项权利,分别简称为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和法定其他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权。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2.获得经济资助权。学生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

3.获得学业证书权。获得学业证书权是指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

位证书的权利。

4.申诉起诉权。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

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5.法定其他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师的职业理念是指教师观与学生观,是一种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行为,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十、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观

(1)教师与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学与研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3)教学与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学校和社区: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十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

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

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

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

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梳理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十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及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材料分析题)

1.职业行为规范(5个方面):思想行为、教学行为、人际行为、仪表行为和语言行为规范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素质教育观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

学生五个具体方面展开。

3.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家长的人格、尊重学生尊重家长。

4.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尊重、理解、协作

5.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

材料分析题示例:

【试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校长的做法】

校长是值得尊敬的,他的做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首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材料中校长在学生犯错时,并没有非常严厉地批评而是包容他并引导他走向科学之路。

其次,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校长对学生的惩罚恰恰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在生物学上取得巨大成就。

现代教师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关心爱护学生,包容理解学生,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古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古老师注重责任意识,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尽职尽责地处理,不怕脏、不嫌烦,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一起游戏,在教育实践中履行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第二,古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将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工作中,以师爱作为工作的核心动力,和学生一起游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耐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等,都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

第三,古老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古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小明的手工玩具做得很棒”,通过耐心教导,改正“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古老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第五,古老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参加网上教师职业培养活动”,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必背考点与其它简答题

十三、义务教育及意义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十四、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里成熟、社会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

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十五、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能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宿命论观点。

十六、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十七、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十八、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1.思想品德课和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十九、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1.教育教学的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二十、简述皮亚杰理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具有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语词或其它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守恒;

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具有可逆性,思维云顶中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二十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无律期,这个时期儿童不能把自己通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做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叫他律期,这是其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的规则看做固定不变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也叫自律期,儿童已经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把它看做同伴间共同的约定。

4.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开始支持公正公平。

二十二、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1.顺序性。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针对性教学。

3.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要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二十三、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十四、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沉着冷静面对(鼓励性评价)、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

二十五、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二十六、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二十七、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等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是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度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二十八、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长善救失):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时间锻炼。

二十九、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道德认识;行:道德行为;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历年真题)

2018 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现不积极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子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老师注重( )。 A.行动研究 B.同伴互助 C.微格教学 D.专业引领 答案:A 2.熊老师在家长会上说:“要想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要做的不能只是帮孩子提高考试成绩,还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熊老师的说法表明( )。 A.分数决定孩子的未来 B.学生的成绩关键在家长 C.家长不能只追求分数

D.素质教育需要废除考试 答案:C 3.老师在教学时引用余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归来不看岳”,有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恰当的是( )。 A.不与理睬继续上课 B.批评该生上课分心 C.布置学生课外探究 D.解释说作者弄错了 答案:C 4.青年教师王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王老师上课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王老师只注重了模仿,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 B.王老师不重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C.王老师一味模仿老师,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D.王老师不重视班级学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答案:B

5.下列残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 A.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B.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C.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D.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顶算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答案:A 6.教师某因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学校教学安排,被学校暂停授课并扣发当月绩效工资,学校的这种做法( )。 A.不合法。侵犯了某从事教育教学的权利 B.不合法。侵犯了某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 C.合法。学校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对教师进行教育行政处罚的权利。答案:C 7.某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儿重居住较为分散,为保障当地适龄儿重接受义务教育,根据《中国人民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走读学校 B.设置寄宿制学校 C.设置家庭学校

最新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8.“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开划,你到 D.班主任工作惠市宝近讲市江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容风复抄与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学过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2个月多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8.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第一章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 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②教育的全民化。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⑤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够防守)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两权一目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一基本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5、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两客观、主观、理论)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与答案

2016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B.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 C.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 D.跟小明说下课谈论 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A.教师的人格素养 B.教师的知识水平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科学素养 3.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A.生活环境 B.社会环境 C.实际问题 D.现实问题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适当 5.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 A.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B.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C.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D.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7.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8.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 )。 A.四条 B.六条 C.八条 D.十条 9.“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 )决定的。 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C.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11.“月有阴晴圆缺”,用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件事,原因是( )。 A.人有悲欢离合 B.地球绕太阳转动,月球绕地球转动,两者转速不一样,出现偏角,使地球挡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促进文化延生和发展的功能 3、调节人与自然的关心 4、促进经济的发展功能 5、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 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发展状况 4、民族文化传统 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学制的特点 6、民族、男女平等

7、面向农工 8、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9、重视职工干部的再教育 10、方针、任务的统一性 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 2、改革课程单一化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3、改革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 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 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评价 行动性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做学者型和科研型教师 3、强调教师月专家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研究 4、采取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6、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模块二、学生指导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体差异性 遗传的意义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7、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8、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7、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8、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着消极和积极的之分 9、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是也不是消极的和被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1、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的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完整word版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 一、知识点记忆 1.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里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 感觉的特性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互相补偿和联觉。 3. 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5.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7.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8.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与其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9.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11.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12.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3.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5.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16. 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7.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8. 需要: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19. 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 20. 兴趣品质有广阔性、倾向性、稳定性、效能性。 21.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22.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23. 自我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4.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25.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外铄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模拟试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模拟试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C.吸食、注射有毒物品 D.杀人 2、()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关心集体 3、()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关心集体

4、“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5、()是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 他属性的推理。即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直言推理 B.归纳推理 C.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 6、()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A.直言推理 B.类比推理 C.演绎推理 D.归纳推理 7、下列哪一项不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A.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B.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C.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必须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地位 8、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拓展专业知识 B.发展专业能力 C.建立专业理想 D.注意个人形象 9、吴承恩(1501年-l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在生动 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 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 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 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 A.《垂老别》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10、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A.《垂老别》 B.《离婚》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11、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模拟答案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学生的心理发展 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 D.学生的主体发展 答案:B 2、图1中,该老师的做法() 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创 C.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答案:A 3、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老师具有()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A 4、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A.政治理论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 5、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习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应是() A.教职工代表大会 B.信访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 D.检察机关 答案:C 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能够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6、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反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取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程纪律 B.正确。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C.不正确。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批判无效后才能交罚款 答案:C 解析:老师对学生罚款是一种违法行为。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老师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其次,对学生罚款也不符合教育的科学原理。第三,罚款给学生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一切对学生的罚款制度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制止。 7、就读于农村某校的亮亮小学未毕业,父母让其辍学帮忙照顾店里生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小英父母批评教育并责令明期改正的机构是() A.村受会 B.学校 C.乡级人民政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