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以展现中国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为主的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多个专辑,包括揭

秘中国神秘地方、经典艺术、野生动物的世界、民族风情、世界遗产、博物馆之旅等,每一个专辑都深入挖掘了相应领域的细节和亮点。本文将介绍其中先后推出的几个专辑内容。

揭秘中国神秘地方是中国国家地理系列专辑之一,其以介绍中国神秘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传说等为主题。此专辑内容拓宽了人们对于中国神秘地方的认识,呈现出这些地方所代表的独特的文化风情。例如专辑中报道的光明顶、泸沽湖、黔南腹地等等,均富有特色且充满神秘感。

另一款专辑是经典艺术,该专辑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学、史学、艺术学等领域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类型、特点、艺术家、背后的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如琴、棋、书、画等典型艺术形式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其深刻的分析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性,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野生动物的世界专辑呈现了丰富而多样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其主要介绍了中国国内各型野生动物。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领略动物的习性,是这个专辑最大的亮点。此外,还特别介绍了很多珍贵物种的繁育及保护措施。通过呈现野生动物的画面和传奇,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生活和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民族风情专辑介绍了中国的56个民族,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饰、音乐、节庆等。此专辑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民族之间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文化地理等相关信息。通过深入介绍民族文化的背

景和历史,这个专辑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各民族的认知。

世界遗产专辑介绍了中国所拥有的,以及参与保护的世界遗产。该专辑深度挖掘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等方面的亮点。同时,还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一部分著名遗产。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吸引人们的兴趣,同时也突出了几个著名遗产的独特性。

博物馆之旅专辑主要介绍了中国各省区市的重要博物馆,并通过丰富的内容介绍它们所展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展品。此外,该专辑还展示了博物馆的最新进展和最新展品。借助全景展示等方式,该专辑呈现了许多传统博物馆的展览,不少内容堪比虚拟博物馆。通过此专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博物馆展出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展品。

中国国家地理所推出的以上专辑都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提供了非常深入、全面的视角。其中的介绍、故事、照片等内容都十分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这些专辑也起到了向全球展示中国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作用,成为了中国国家的文化名片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的一个专业杂志品牌,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面向大众推出的首个国家地理类期刊。历年来,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发行图书、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等形式,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下是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中国金色长江》 该专辑围绕中国最长的江河——长江展开,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向读者展示了长江沿线的风景、人物、历史和文化。从三峡大坝到长江三角洲,从上游的川藏高原到下游的江苏河网,读者可以了解到长江流域的灿烂文明和独特自然景观。 2. 《中国奇山异水》 该专辑聚焦中国的山水之美,介绍了中国境内的一些著名山脉和江河湖泊。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文字,读者可以领略神秘的喀喇昆仑山脉、雄伟的秦岭山脉、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和神奇的西湖等地的风光。 3. 《中国北疆天山》 该专辑以中国北疆的天山山脉为主题,向读者展示了这片壮丽山脉的雄伟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读者可以了解到天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并通过图片深入感受天山的神秘魅力。 4. 《中国南疆塔里木》 该专辑介绍了中国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以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

塔里木河为核心,向读者展示了这片广袤的荒漠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精心拍摄的图片,读者可以领略到沙漠的无垠沧桑和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顽强生活。 5. 《中国民俗风情》 该专辑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各地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文景观。 以上是一些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的相关参考内容。通过这些专辑,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感受中国大地的壮丽、神秘和多样性。这些专辑不仅记录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更将对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们对于保护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关注和行动。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5期卷首语:《大中原—大风水》】

2008年第5期卷首语:大中原—大风水 https://www.doczj.com/doc/9419168788.html,/cng/jsy/2008/06121516.shtml2008-06-12 20:35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5月 中原——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我们拿到一张标准的风水模型图对着中国地形图寻找风水宝地时,找来找去竟发现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理想风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似乎都能在中原地区找到对应:洛阳、郑州是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太行山,“右白虎”是大别山,泰山如同“吉祥地”前方的“案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恰好与“朝山”的位置对应起来。

在“吉祥地”的身后,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等构成的龙脉竟然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山脉:秦岭和昆仑山。这样的结构似乎已经足够壮丽,但是如果再将天山山脉纳入其中,我们就能在中国版图上看到一条矫健潇洒的巨龙,巨龙的“龙头”便是天山,龙首回顾中原,巨龙蜿蜒万里。同时,黄河、长江两条大河从龙脉两侧流向中原大地,绵延曲折,气象万千。中原大地第一次以理想的风水宝地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制图/蔡博峰 中国古代的理想栖居地

古人往往希望找到一块“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坚信这样的居住地能够让生活安稳、富足,没有后顾之忧。制图/李晟 中原大地及周边环境与风水宝地惊人地一致 我对着一张中国的地形图反复端详,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中原大地是一处绝妙的风水宝地。她在结构上、空间布局上和必备要素上与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的格局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她的空间尺度巨大。 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致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的范围,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的是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在西方的所谓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传入中国之前,几千年来中国人小到住宅,大到城市、国都的选址、设计、建造无一不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要掌握风水的精髓,“围合”和“盆地”是两个关键词。风水的理想模式就是一个由山和水围合起来有出口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盆地。为什么中国人有这样的偏好呢?据北大的俞孔坚教授研究,中国的早期文明萌发和成熟于盆地之中,比如关中盆地;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喜交换和贸易,因此围合起来的盆地既有安全感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也能解释为何从中国人喜欢“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四合院,喜欢在城市四周修建城墙。这与欧洲濒海的海洋民族重视贸易与交换的文化是不同的。 好风水也有简洁模式,可概括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四种神话中的神物其实就是对山的指代。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这样的:背依绵延的群山,这山是靠山、主山、祖山,是龙脉,也就是所谓的“玄武”;面临开阔的平原,称“明堂”,明堂也不是一览无余,前面还有像屏风一样的山。叫“案山”、“朝山”,案山如在案前,朝山拱揖相迎,这就是风水中的“朱雀”;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这两侧的山就是“青龙”、“白虎”。 风水宝地就是这样一幅意象: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按照这种风水理论选址建成的村落、城市,背山面水,山环水抱;山顾盼有情,水曲折有致;这里面的对称构成均衡,开敞亦有遮蔽,直露和含蓄相得益彰。据说早期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虽将风水说视为巫术邪说,但看到中国村落、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丽——他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诗意。” 风水和科学:两种语言,一个道理 中国的风水理论是中国人的城市规划学与景观设计学,理论基础是东方的关于“道”、“气”、“五行”的哲学。风水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好像一个玄妙的“黑箱”,中间的过程难以清晰解释。风水理论使用的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多用比喻和象征。西方使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由前提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清楚可见。这两种语言差异很大,但中国人依风水学的指导建造的城市丝毫不比西方的差,甚至更美。我现在尝试以中国的风水和西方的科学两种语言来说明中原为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风水语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原大地山环水抱,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样的模式,甚至可以找到“明堂”前面的“案山”和“朝山”。 中原在多重山脉的围护中。大致可分成三大系列。一列是主山,是中原大地背依的龙脉之山——天山-昆仑-秦岭山系。这样规模庞大、高峻绵长的山系全世界屈指可数,这就是中原的玄武。 过去人们只见秦岭不见昆仑,称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种看法很不全面。地质学者已经考察证明了秦岭的地下岩石系统与昆仑是统一的,是同一山系。秦岭分南北,只分了中国中部一小段,只有把昆仑与秦岭联系起来看,包括东昆仑、中昆仑、西昆仑,喀喇昆仑和天山山脉,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1):当初是什么促使你加入地理杂志 主持人:今天“中国国家地理周”的第一位嘉宾就是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 在做这期节目前看了一下您的简历,您是1997年来《中国国家地理》的,请您谈一下您刚来“国家地理”当时的状况。 单之蔷:我刚来国家地理,当时还叫《地理知识》。那时候这本杂志的发行只有一万四千多份,几乎已经入不敷出。这份杂志当时是很薄的杂志,只有30几页,就卖四五块钱一本。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杂志的生存就有问题,当时地理所里领导商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当时我很有信心,相信中国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一定有跟自然环境文化相匹配的杂志,中国杂志市场一定需要这份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 主持人:97年的时候,《时尚》市场已经起来了。 单之蔷:97年的时候,《时尚》不能说很火,那时候已经很有影响。 主持人:从您个人来讲,您来这本杂志之前喜欢地理吗? 单之蔷:当然喜欢地理,不喜欢地理我绝对不会来到这里。 主持人:您当时离开《时尚》,进了一个当时来说还是小媒体的《地理知识》。 单之蔷:当时《时尚》很风光,我参加《时尚》四周年创刊纪念会,《时尚》五周年创刊纪念会,都是在凯宾斯基酒店开纪念会。当时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在《时尚》参加四周年的纪念会在王府井那里,接着到了《地理知识》,97年的时候过新年编辑们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拿过来过年,明显看出是两种状况。 主持人:当时您对《国家地理》这个小的媒体,是否有一个好的预期?

单之蔷:主要还是一种信心。有一段时间我同时在《国家地理》杂志和《时尚》杂志,那段时间,这两本杂志都有我的名字。当时《时尚》的老总吴宏给我们社长打电话,《时尚》老总还是希望我在《时尚》做,我最后权衡的结果,还是做一本地理杂志。 主持人:什么给了您这个决心? 单之蔷:我自己的兴趣,还有自己的志向,还有知识结构决定了我不可能在《时尚》做下去。《人民日报》经济部海外版介绍我到《时尚》去,当时创办一本杂志去,后来那本杂志没办成后来就留在《时尚》。我去《时尚》采访,采访领导潮流的人,当时我去采访影视演员、社会上流人物,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我决定离开那里。 主持人:通过五六年的努力您是成功的。 单之蔷:我有坚定的信心,我相信中国需要这本杂志,而且中国办一本地理杂志最好的资源,其它地方无法比拟。有些国家自然条件很棒很出色,有的国家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但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中国自然地带、自然环境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我们有青藏高原,有塔里木盆地,有黄土高原,各种自然地带,中国是最齐全的。历史文化更不用说,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这些东西都是做地理杂志最好的资源。在这种资源条件下,我认为中国会出现一本非常精彩的地理杂志。 主持人:《中国国家地理》带动了一个产业,《时尚》也出了一本地理杂志。 单之蔷:原来有一个《华夏人文》的杂志,现在《时尚》接手来做。 主持人: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吗? 单之蔷:现在还看不出来,这个市场很大,中国资源很丰富,有几家在做并不是构成非你即我的局面,我觉得还是共存的。接手刚一个月,这些情况还看不出来。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2):国家地理是如何进行内容定位的 主持人(吴彦鹏):地理是一个博大庞杂的学科,上期我们采访了李雪梅博士,也在《国家地理》上看到很多她的文章,她给我的感觉更侧重历史考古的研究,请问您更喜欢地理的哪部分? 单之蔷:我对地理学本身的综合性非常感兴趣,我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比较杂,我最早学过两年数学,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又做环境保护局职员,搞大气监测。我始终对文学有强烈的兴趣,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学中文,但是我在学校最感兴趣的还是哲学,比如在哲学系把西方哲学史还有西方现代哲学这样的课完整听下来。我在学校时最感兴趣就是科学哲学,在图书馆总是看科学哲学的书。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采访过我们学校非常有名的舒宇光先生,我那段时间很感兴趣,而且还为学校的校报、校刊写采访他的文章,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很大。这种经历都决定了我今后的走向,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对科学不感兴趣,对自然不感兴趣,像我在环境保护局的工作也决定了我对环境比较关注。我们在环境保护局工作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图书馆就订了《地理知识》。我记得我当时能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都能背下来,现在肯定说不出来了,那时候我对地理有强烈的兴趣。我在《时尚》也和朋友在议论,中国怎么样能出现《美国国家地理》这样的杂志。我有一个北大的朋友,最后我们认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地理知识》最容易改造成,我这个朋友到国家土地局到《中国土地》杂志改造,是讲怎么管理土地的。

中国国家地理百年大发现

?膇肁袂莇蝿蚀螃 1. 1908年,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线” 河北、山西、河南和内蒙古进行地理考察。1908年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写道“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所谓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北带”就在长城与秦岭—淮河之间。秦岭—淮河线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竺可桢首次揭示了中国近五千年膂蚇聿羀肂羈莇 2. 1972 来的气候变迁 1972年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芄芈袁节蒅螀莁竺可桢于 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绘制出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图,即“竺可桢曲线”,这是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首次揭示。其基本结论是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两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动周期,历时约400—800年。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首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

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刘东生等提出了蒈荿蒂芇羀节莂3. 20 黄土“新风成说”,并发现黄土中保存有距今250万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起,刘东生等对黄土高原膁袅螅膀螀蒁肆从 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等多部专著,提出了“新风成说”。后又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建立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20世纪80年代,刘东生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中国黄土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档案库,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中国自然地理》首次肅薇莀薂羅袈薈4. 详尽地揭示了中国地理地带性规律 年以竺可桢、黄秉维为首的自然区划工膄葿肀肅莆螈羃1956 作委员会,分别对地貌、气候、水文、潜水、土壤、植被、动物和昆虫八大要素进行区划,连同综合自然区划一起,分9册撰写于1959年出版。1959年黄秉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它第一次系统而详尽地揭示了中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历年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以展现中国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为主的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多个专辑,包括揭 秘中国神秘地方、经典艺术、野生动物的世界、民族风情、世界遗产、博物馆之旅等,每一个专辑都深入挖掘了相应领域的细节和亮点。本文将介绍其中先后推出的几个专辑内容。 揭秘中国神秘地方是中国国家地理系列专辑之一,其以介绍中国神秘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传说等为主题。此专辑内容拓宽了人们对于中国神秘地方的认识,呈现出这些地方所代表的独特的文化风情。例如专辑中报道的光明顶、泸沽湖、黔南腹地等等,均富有特色且充满神秘感。 另一款专辑是经典艺术,该专辑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学、史学、艺术学等领域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类型、特点、艺术家、背后的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如琴、棋、书、画等典型艺术形式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其深刻的分析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性,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野生动物的世界专辑呈现了丰富而多样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其主要介绍了中国国内各型野生动物。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领略动物的习性,是这个专辑最大的亮点。此外,还特别介绍了很多珍贵物种的繁育及保护措施。通过呈现野生动物的画面和传奇,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生活和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民族风情专辑介绍了中国的56个民族,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饰、音乐、节庆等。此专辑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民族之间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文化地理等相关信息。通过深入介绍民族文化的背 景和历史,这个专辑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各民族的认知。 世界遗产专辑介绍了中国所拥有的,以及参与保护的世界遗产。该专辑深度挖掘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等方面的亮点。同时,还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一部分著名遗产。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吸引人们的兴趣,同时也突出了几个著名遗产的独特性。 博物馆之旅专辑主要介绍了中国各省区市的重要博物馆,并通过丰富的内容介绍它们所展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展品。此外,该专辑还展示了博物馆的最新进展和最新展品。借助全景展示等方式,该专辑呈现了许多传统博物馆的展览,不少内容堪比虚拟博物馆。通过此专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博物馆展出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展品。 中国国家地理所推出的以上专辑都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提供了非常深入、全面的视角。其中的介绍、故事、照片等内容都十分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这些专辑也起到了向全球展示中国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作用,成为了中国国家的文化名片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4期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4期 ·封面故事·目录·卷首语· 丧钟为谁而鸣(撰文: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4期 封面故事 2011-04-12 09:58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4月备选封面一备选封面二备选封面三 这期盐专辑(下)的主题是“盐与健康”。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本期还包含国内外的海盐与井盐等内容。因此,我们遴选的范围就大了许多。这次封面选择的过程与以往也有点不同。以前,封面都是由编辑们投票产生的,这一期单总编想征求一下广大网友们的意见,所以把备选封面放到了他的微博里。网友们发言十分踊跃,而且都很认真,评价中肯。看得出来,很多网友都是我们杂志的忠实读者,非常了解我们的风格。最受网友推崇的是第二张,这张照片表现的是西藏芒康县的晒盐场。在夕晖下,整个画面有一种田园牧歌般安静而祥和的氛围,无论光影和构图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可是,如果单独看,这张照片很像云南元阳“万千明镜映炊烟”的梯田,画面上“盐”这个要素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只好割爱。 一些网友也很喜欢第三张黄色的盐湖照片,认为“颜色很美、很醒目”。这张照片表现的是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勒沙漠中的一

个盐湖,这种明艳的黄色实际上是铁离子,在大片黄色之上的白色结晶,才是盐。这张照片虽然很漂亮,但是由于构图和表现内容与我们上期的盐专辑封面太过相似,所以无奈落选。还有网友喜欢第四张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盐田的照片,觉得“看着很深沉”。这些明朝即存在于此的砚台状晒盐槽,规模宏大,在光与影中,积淀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确实显得很“深沉”。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张画面“不够有冲击力和直接”。备受网友好评的,还有第一张山东潍坊海盐场的照片,网友给出的评价是“有视觉冲击力”、“另类,别致”,认为这是“ 一种很大气厚重的盐的景观”。这张照片初看上去,很像农民在耕田,但是仔细一看,那白花花的“田垄”,竟然是盐。综合网友们的意见,编辑们对这几张备选图片从内容与形式上又一次进行了考量,最终胜出的,就是这张山东海盐场的照片。目录 34 海盐:并不是把池中海水晒干这么简单 撰文/吕丁 为什么看起来很干净的海水,尝到嘴里却是又咸又苦又涩?那些分布在中国海岸线的海盐晒场,又是如何利用煎煮和风吹日晒方式,把盐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56 洋浦盐田:阳光与玄武岩的合作 撰文/聂作平杨沐摄影/宋举蒲 海南洋浦的千年古盐田是中国最早开始日晒制盐的地方,数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 红色表示已收藏 2000年 10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0期“空中看中国” 11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1期“布达拉宫” 12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伊瓜苏瀑布” 2001年 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1期“钱币之旅”M世界钱币分布图,人名币及美元防伪图 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2期“青海玉树” 3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3期“台湾专辑”M台湾 4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4期“三星堆” 5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5期“西藏的路” 6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6期“北京专辑” 7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期“抚摸巴黎” 8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8期“用地图克隆中国” 9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9期“中国省市大划界” 10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0期“摩天大楼” 1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1期“古格文明” 1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2期“走进伊斯兰世界” 2002年 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新疆”M新疆 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2期“火山亲历记” 3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3期“金丝猴” 4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4期“澳门专辑”M澳门 5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5期“深入地穴500米” 6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6期“山西”M山西 7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7期“越南”M越南 8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8期“金三角:罂粟怒放谁之罪” 9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9期“玉石之路” 10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云南如此多样”M云南 1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重现圆明园”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 1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契丹飘逝的王朝”M尼泊尔 2003年 1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1期“山东”M山东 2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2期“寻虫手记” 3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3期“伊拉克”M伊拉克 4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4期“沙尘暴” 5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5期“德国专辑”M德国 6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6期“典藏三峡”M三峡 7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7期“失落的中医” 8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8期“长城魅力” 9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9期“四川专辑”M四川 10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0期“西藏科考50年”

中国国家地理BOOK

中国国家地理BOOK 今年8月份,我读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很漂亮,封面是绿色的,很厚,有2 厘米,上面写着:美丽而富饶的华夏大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 诠释地理的内涵,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 这本书分两部分:自然之韵、人文魅力。自然之韵里描绘了长白山、珠穆朗玛峰、五 大连池、浩渺的鄱阳湖等景观。人文魅力里介绍了故宫、北京、西安、洛阳等名城。其中 我最爱看五大连池和故宫了。 五大连池就是白河的河道,它一旁的两座休眠火山火山爆发了,外溢的熔岩阻塞了河道,后又经过两次火山爆发,构成了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和药泉湖。五大连池 的泉水也很奇特,它存有化疗眼科疾病的功能,与法国“维希”、俄罗斯“高加索”矿泉 水相媲美。 说到故宫,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它是明清的权力中心,有72公顷,里面有很多文物。据说有一块300吨的巨大石雕,是工人们花尽心思、绞尽脑汁采下来,再用了只骡马旱船 拉运,花了28天才运到北京的。 它们都就是小自然和古人的杰作。五大连池就是小自然在独有的环境下所造的,故宫 就是和古人们用心血所造的。我们现代人必须为大自然、为古人的丰功伟业欢呼,一定必 须爱护小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必须自学古人的独具匠心和坚持不懈,因为更大的奇迹正在 等着咱们“零零后”回去缔造哦! 在家,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是关于中国的地理的地理、科学杂志。我被这本书中的自然景观和许多的地理知识所吸引,其中,有写梯田、冰川、 千岛湖、雪山、各种颜色的湖、新疆的红土、各个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使我印象很深的就是。9的“特别策划世界下水道,埋在地下的城市实力”。 这个篇章,从巴黎谈起至。在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创建之前,巴黎野参备受内涝、可憎与臭 味的所苦。直至一场瘟疫后,拿破仑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设。此外全世界少见的 “城市下水道博物馆”也横空出世。中国的直径1米左右的下水道与之较之,真的就是小 巫见大巫啊! 雾都伦敦曾有着一段可怕的历史――瘟疫肆虐,污水横流,整个城市被包围在恶臭和 恐慌之中。不过,这一切在伦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后成为了往事。这项工程也由此被誉 为“工业革命七大奇迹之一”。 接下来,就是日本的非常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户川工程。尽管东京的台风、暴雨理想,地势低洼地区,可是城市就像是一块非常大的海绵,街上的一层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 不温不火。书上写下“这哪里就是下水道!实际上,我之侧处在一座非常大的殿堂中,面

中国国家地理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文章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国家,数千年的历史和多彩的自然风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中国旅游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中国国家地理的相关介绍和参考内容。 1.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北界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与俄罗斯接壤,西接新疆、西藏等省份与中亚共和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交界,南濒南海,与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相邻。地处亚欧非三大陆交界处,是一个“东 亚文化圈”、“中华文化圈”的重要成员。 2.地理特征 中国境内的地形地貌多样,各具特色。大体可分为东部平原地区和西部山地地区。东部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西部则是中国的腹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国有许多山脉、盆地和高原,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此外,中国还有遍布全国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珠江、淮河、太湖等。 3.旅游地区 中国各地旅游资源丰富,许多地区被列为国内外旅游热门目的地。下面是几个著名的旅游地区:

(1)北京和长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而长城则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之一,拥有众多历史上的名关。 (2)西安和兵马俑: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之一,而兵 马俑则是陪葬于秦始皇陵的一组兵马俑雕塑,是中国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 (3)黄山和张家界: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以奇特 的岩峰、怪异的松树、云海、温泉著称。张家界则以其喀斯特地貌和溶洞为特色,被誉为“神秘的童话世界”。 (4)西藏和喜马拉雅山:西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观,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喜马拉雅山脉则位于中国西部,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4.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面积广阔,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常常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有地震、水灾、山洪、滑坡、风暴等。因此,在游览中国时,游客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并遵循当地的应急指导和规定。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一个值得前往探索的国家。

历年中国国家地理10月特刊

历年中国国家地理10月特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写而成的,如果您有需求,可以下载,希望能够帮您解决问题。文档下载后还可以定制修改,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比如工作 总结、文案摘录、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等等,如您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后续跟新内容! 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written by this store, if you have needs, you can download it, I hope to help you solve the problem.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also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nd adjusted and used according to everyone's actual needs.thanks!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a variety of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work summary, copy excerpts, education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try, classical essays, topic composition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up with the new content! 中国国家地理十月特刊是一本备受关注的地理杂志,每年的十月都会发布一期特刊,涵盖了国家的地理特色、环境变化等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历年中国国家地理十月特刊的内容和影响。 1. 中国国家地理十月特刊的历史 中国国家地理十月特刊是中国地理学界的一块重要招牌。自1990年起,中 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每年的十月都会发布一期特刊,内容涵盖了整个国家的地

中国国家地理简介[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说,“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行万里路、赏千秋景、读万卷书、立匡世志”。 第二篇: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杂志,经历了改版、复刊、更名后,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三本期刊,中国国家地理网、手机报、旅行版电子杂志《行天下》、影视中心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图书公司的科学传媒集团。 1950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在南京创刊;1998年,《地理知识》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一、铸就品牌 (一)创建新的文体文风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

重庆资源简析

重庆资源简析 2021级5班李婷 序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第一次去重庆。旅行前恰逢《中国国家地理》出了两期的重庆专题,于是顺便就做了些作业,没想到才翻几页,就被里面出色的内容牢牢地吸引住了眼球。秀美与恢弘并存的三峡风光,神秘莫测的喀斯特意貌,具有历史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快节拍的现代化潮流,无一不让我对这次重庆之行充满期待。 而事实上,重庆也真没有让我失望。 一、重庆的自然形象 书上说,重庆的自然形象很独特,是四个直辖市中最出色的一个。 《中国国家地理》(重庆专辑上)里把重庆比作纽约曼哈顿,也是有缘故的。重庆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渝中半岛两江夹峙,三面临水,在那个半岛南北双侧,横跨长江和嘉陵江的大桥各有多座。原文是如此说的:“搭车跨越一座座大桥在两条大江的两岸穿梭,有时恍忽会感觉这有些像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华盛顿西边的山与重庆周边的山很像,而区别是这种特殊类型的山在重庆不仅普遍散布周边,而且穿城而过。这种类型山除美国东部和中国重庆,世界其他地址还很少见。

重庆的山超级独特,独特到全国独此一家,地理学家将这种山叫做“平行岭谷”,确实是一道道山岭和一条条山谷相间排列,彼此平行逶迤延展。有人如此形容重庆的山——“群龙出海”,这十分形象。就犹如千手观音伸出了一条条手臂,接着又展开手掌,松开玉指,重庆城确实是观音用玉指拾起的一颗珍珠。弄地质的人把“重庆平行岭谷”称为典型的“褶皱山系”。 重庆的水也奇,河流切出大小三峡。可重庆的河流水系恰恰与山脉———平行岭谷垂直。山挡不住河,河硬是把山切穿了。于是一道道峡谷显现了,重庆的峡谷出奇地多,称之为“峡谷市”毫不为过:长江上的三峡、小三峡,还有嘉陵江上的小三峡,乌江支流鸭江上的小三峡……重庆是名不虚传的峡谷市,知名度较高的峡谷有60多处。 重庆的地下远比地上美。重庆的喀斯特不像桂林那样优美,那样诗情画意,却恰好相反,犀角烛怪,不与众同。重庆的地下比地上更奇。把地壳撕开一道长长的裂痕,这确实是所谓的地缝,由地缝引出了天坑,这在重庆奉节总被并列在一路:天坑地缝。武隆也有数日坑,那个地址的天坑与喀斯特另一种独特奇迹———天生硚相伴而生。最能表达重庆喀斯特特色的是竖井,竖井是喀斯特意域发育的垂直深井状洞窟。《中国国家地理》重庆专辑(上)的封面确实是一张竖井的照片。比天坑、地缝更深潜于地下,竖井是充满着未知、危险的神秘的地方,等待着勇敢的冒险者去穿梭黑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