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原理 课程

制冷原理 课程

制冷原理课程

制冷原理课程是指在相关专业中教授制冷技术原理、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及制冷设备的运行原理的课程。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

1. 理想气体热力学基础: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循环等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制冷原理打下基础。

2. 制冷循环:介绍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制冷循环及其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蒸发冷却循环等不同类型的制冷循环。

3. 制冷剂:介绍制冷剂的基本性质、选择、应用等,以及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

4. 制冷设备:介绍制冷系统中常见的制冷设备,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类型及选择方法。

5. 热负荷计算:介绍制冷系统中热负荷的计算、冷负荷需求的确定,以及相关热力学计算方法。

6. 制冷控制:介绍制冷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及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回路的应用。

通过学习制冷原理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

应用,掌握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和运行,为日后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荆门职教集团张道平 QQ:6961041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知识目标:本课程系主干专业技术课,考试科目,旨在使学生掌握制 冷设备电气和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并能应用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故障分析。本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 2.德育目标:本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的初、中级水平人才。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制冷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所使用的电器元件和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电脑控制板的分立电路的控制原理;学会对整个制冷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原理和功能分析;同时应用所学的电控知识对制冷电器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和排除。使学生既掌握制冷的知识又掌握电器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路、电动机与控制》、《制冷技术》;后续课程是《冰箱原理及其维修》、《空调原理及其维修》、《中央空调》、“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工考核”、“制冷设备维修工高级工考核”、《冰箱空调检测和实验技术》、《毕业实训》。本课程为中高级工的考级和毕业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涉及电子技术,微电子控制技术,微电脑控制技术在制冷装

置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常用电器元件、电子元件、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在制冷控制装置中具体应用,熟练掌握制冷装置控制电路的原理和故障诊断,熟悉控制器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控制电路的设计思想。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空调器电器元件的功能与检修 一、掌握压缩机控制电路和外围电器元件 二、掌握全封闭式压缩机电器检修 三、掌握压缩机保护元件作用与检修 四、掌握压缩机启动元件功能与检测 五、掌握风扇电机原理与检修 六、掌握导风电机原理与检修 七、掌握压缩机保护与启动元件 八、掌握主控开关功能与检测 九、掌握温度控制器原理及常见故障与检修 十、掌握电加热器功能与检测 十一、掌握温度保护器功能与检测 十二、掌握电子膨胀阀功能与检测 十三、掌握电磁旁通阀功能与检测 十四、掌握电磁四通换向阀功能与检测 要求:掌握空调器所用电器元件的种类、工作原理、功能及检修方法。第2章空调器电子元器件功能与检测 一、掌握电阻器的功能与检测 二、掌握压敏与热敏电阻 三、掌握电容器的功能与检测 四、掌握变压器功能与检测 五、掌握蜂鸣器功能与检测 六、掌握石英晶振功能与检测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一、引言 制冷技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商业领域。从冰箱到空调,从冷冻食品到冷却设备,制冷技术的影响无所不在。理解制冷原理和基础知识对于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制冷设备,以及理解和评估其环境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冷原理 制冷技术的基础是热力学原理,主要是通过转移热量来实现温度降低。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1、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动力源,它通过消耗电能或其他能源,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 2、冷凝器:压缩后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通过散热将热量释放到环 境中,制冷剂冷却并从气态变为液态。 3、膨胀阀:液态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压力降低,体积增大,再次 变为气态。 4、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气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器

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三、基础知识 1、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低温下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释放热量。现代制冷系统大多使用氟利昂、氨或二氧化碳等作为制冷剂。 2、能效比(EER):能效比是衡量制冷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等于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冷量与消耗的电能的比值。 3、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是评价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它表示系统在正常工况下,每消耗1单位电能所能产生的冷量。 四、结论 制冷技术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动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制冷设备的性能,从而更有效地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也需要了解和制冷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设备和提高能效来减少环境影响。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 (1) 1.1建筑资料 (1) 1.2机房资料 (1) 第二章机房设计 (2) 2.1冷原机房设置原则 (2) 2.2 冷源机房内部设备布置原则 (2) 第三章制冷机组选择 (4) 3.1制冷机组承担的总负荷 (4) 3.2 制冷机组确定 (4) 第四章冷却塔的选择 (5) 第五章水力计算 (6) 5.1沿程阻力 (6) 5.2局部阻力 (6) 5.3总阻力 (6) 5.4水力计算 (6) 第六章泵的选择 (8) 6.1冷冻水泵的选择 (8) 6.2冷却水泵的选择 (8) 第七章其他装置的选择 (9) 7.1 膨胀水箱的选择 (9) 7.2 分集水器的选择 (10) 第八章总结 (11)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建筑资料 机房为370砖墙,内净尺寸12×15m,屋顶标高6m,净高4.8m,房门1.8×2.5m。 1.2机房资料 石家庄市某建筑空调设计冷负荷1800KW,需要提供7℃/12℃空调冷水,制冷机房外侧冷冻水系统阻力0.26MPa,建筑物高度33m,空调面积15000m2,据此条件对制冷机房进行设计。

第二章机房设计 2.1冷原机房设置原则 冷源机房应设置在靠近冷负荷中心处,以便尽可能减少冷(热)媒的输送距离; 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地下层的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层房间作为机房,且应尽量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心部位; 2无地下层的建筑,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建筑物的一层;当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在主体建筑内时,也可设置在裙房内,或与主体建筑脱开的独立机房内; 3对于超高层建筑,除应充分利用本建筑地下层以外,还应利用屋顶层或设置专用设各层作为机房; 4变配电站及水泵房宜靠近制冷机房; 5机房内设各的布置,应考虑各类管道的进、出与连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 6机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并妥善安排好大型设各的运输和进出通道、安装与维修所需的起吊空间; 7大中型机房内,应设置观察控制室、维修间及洗手间; 8机房内应有给排水设施,满足水系统冲洗、排污等要求; 9机房内仪表集中处,应设置局部照明;在机房的主要出人口处,应设事故照明。 2.2 冷源机房内部设备布置原则 1设各布置应符合管道布置方便、整齐、经济、便于安装维修等原则; 2机房主要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3机组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与配电柜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机组与机组或其它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m; 5机组与其上方管道、烟道、电缆桥架等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6应留出不小于蒸发器、冷凝器等长度的清洗、维修距离。 根据以上原则机房布置平面图如图2-1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代码:050028 课程名称:制冷原理与设备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Equipment of Refrige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8 学分:3.0 适用对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制冷原理和制冷装置,使学生把握各种制冷循环的组成、特点及热力运算方法,并以蒸汽压缩式制冷为主线进行讲解,原理部分侧重理论分析,设备部分则侧重讲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特点及选型运算,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Principles and Equipment of Refrigeration is one of profession course about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In this course, the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troduced to students. Student will comm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 kinds of refrigeration cycle, thermodynamics calculation. and used the steam compress Refrigeration system to explain in detail. the principle part lays emphasis the theories analyzes, equipments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part then lay emphasis to explain in detail the cold equipments in every kind of system and choose the type comput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制冷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把握人工制冷的各种方法、原理、系统和设备。为今后从事制冷技术方面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引言 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冷却效果。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制冷原理、制冷循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制冷技术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 掌握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常见的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4. 能够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是制冷技术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热力学和热传导等相关知识,掌握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包括热力学基础、热传导与传热、物质的相变过程等。 2. 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循环系统是制冷设备的核心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制冷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内容包括制冷循环系统的分类、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 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效果的关键,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课程内容包括制冷机组、冷藏冷冻设备、空调设备等的工作原理、能效评价和技术选型。 4. 制冷系统设计 制冷系统设计是将制冷原理、制冷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等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学生需要学习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制冷系统的参数计算和系统优化的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热负荷计算、制冷剂流量计算、管道和阀门的选型等。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2. 评估方式 本课程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课程论文和实验报告。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测试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论文来展示对制冷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估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三版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三版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冷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食品、医药、物流等领域。制冷技术是应用物理学和化学原理对制冷设备进行设计、制造和维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介绍了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三版课程设计,具体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考试方式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目标 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三版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制冷原理、熟悉常见制冷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应用制冷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同时为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夯实。 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包括制冷循环、制冷机、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基本概念。 制冷循环 介绍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级制冷循环和多级制冷循环。 制冷机 介绍常见的制冷机器,包括压缩式、吸收式、气体制冷机、分子泵制冷机等,重点介绍压缩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冷剂 介绍制冷剂的种类、性质和选择原则。 制冷设备 讨论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冷柜、空调、冷库、制冷车等,重点介绍冰箱、空调和冷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空调与制冷车的配合使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或仿真等方式加深对制冷原理及设备的理解。 教学任务 1.掌握制冷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制冷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制冷剂的种类和选择原则。 3.熟悉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解决常见制冷技术问题。 4.完成制冷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制冷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 验。 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涉及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制冷技术基础》董一民、刘增明、李琦主编 2.《制冷技术手册》黑晓禹编

制冷原理及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制冷原理及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制冷原理及装置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Equ i pment of Ref r i gerat i on 课程编号:x4011271 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3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A1)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专业中热能和动力等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人工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循环特性的知识,并获得介绍常见的制冷装置和结构及制冷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制冷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扩展专业知识面。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理解制冷的基本概念,了解制冷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开展历史。 (二)制冷方法 掌握液体汽化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循环,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和蒸气吸收式制冷的原理, 了解其它各种制冷方法的原理。重点是液体汽化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式制冷和蒸气吸收式制冷原理。难点是磁制冷、声制冷、气体涡流制冷、气体膨胀制冷和绝热放气制冷原理。 (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掌握可逆循环与实际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及热力学完善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热泵的热力学原理,掌握应用压焰图分析循环的方法,掌握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过程及其热力计算方法,掌握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重点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循环过程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难点是分析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四)制冷剂 掌握制冷剂的符号命名方法,掌握制冷剂的通用性质,掌握常用制冷剂性质的突出特点、混合制冷剂的分类及特点,了解混合工质制冷循环,了解载冷剂和蓄冷剂的特点、要求及应用。重点是制冷剂的通用性质,环境影响指标,常用制冷剂性质,混合制冷剂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是制冷剂的通用热力性质分析。 (五)多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在《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是电子电器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冰箱与空调的基本结构及各零部件的作用;学会分析各类制冷与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掌握电冰箱与空调器一般故障的判断与维修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制冷与空调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发展概况; 2.了解食品冷藏与人体舒适的简单知识; 3.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与热力学名词;掌握热力学基本规律; 5.理解压缩制冷原理与空气调节内容; 6.了解常见的一些制冷方式。 (二)电冰箱与空调器结构及部件的识别: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机械部分; 2.掌握热交换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3.掌握毛细管与膨胀阀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 4.了解电冰箱与空调器常用的设备及其功用。 (三)制冷设备中的电器与电路: 教学内容与要求: 1.掌握单相异步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全封闭压缩机电动机的技术指标与使用要求; 3.理解并掌握电动机的起动与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4.熟悉重锤式起动继电器与PTC起动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了解过流、过热保护装置的种类与作用; (四)电冰箱及维修技术 教学内容与要求:

1.熟悉电冰箱的种类、规格、型号及相关技术指标; 2.掌握压缩式电冰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熟悉各主要机型的整机电路与主要控制电路; 4.了解电冰箱的选购原则;了解电冰箱新技术、新品种、新功能; (五)空调器与维修技术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房间空调器的种类、型号、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 2.了解空调器的专业名词与专业术语; 3.掌握窗式空调器的机构与制冷、制热原理; 4.掌握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与制冷制热原理; 5.掌握柜式空调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学会分析各类空调器的整机电路与部分电气控制电路; 7.熟悉空调器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8.掌握空调器内的基本单元电路; 9.了解微电脑控制的空调器的基本原理; 10.掌握变频式空调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11.了解小型中央空调器与汽车空调器的基本知识; 12.了解国内国外名优空调器的基本特点与相关知识; 13.掌握房间空调器的安装方法与基本要求。 三、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的时数分配

空调与制冷专业《空调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空调与制冷专业《空调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空调与制冷专业 学时数:56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空调与制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湿空气的物理性质、焓湿图的应用。 3、掌握空调负荷计算和送风量的确定方法。 4、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各种空调工艺芳案的特性及确定。 5、掌握空调设备的热工特性及选择计算方法。 6、了解气流组织和管道设计。 7、一般了解空调系统消声、隔振、排风(烟)与防火措施。 8、初步具备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课时分配 课题一流体基础概念定理定律 1、流体的概念;流体的力学性质 2、恒定流连续方程 3、恒定流能量方程 4、流动阻力及其分类、计算 课题二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与焓湿图的应用 1、湿空气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2、湿空气的焓湿图 3、干、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4、焓湿图的应用 课题三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 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2、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3、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4、空气调节负荷估算指标 5、空调房间送风状态及送风量确定。 课题四空气的热湿处理 1、概述 2、用喷水室处理空气 3、用表面换热器处理空气 4、空气的其他热湿处理方法 课题五空气调节系统 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2、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 3、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4、其他空调系统 课题六空气调节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与节能 1、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2、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运行调节 3、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4、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课题七气流组织与管道 1、送、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 2、常见送、回风口的形式 3、气流组织的设计 4、气流组织的计算 课题八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 1、风道内的空气流动阻力的计算 2、风道内的压力分布 3、风道的设计计算 4、均匀送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课题九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1、空调系统特定用仪表 2、空调系统的测试与调整 3、空调系统综合系统测定 4、测定调整系统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四、编制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我院空调制冷专业的教学计划而制定的,适用于空调制冷专业三年制高职

空调与制冷专业《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空调与制冷专业《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空调与制冷专业 学时数:8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制冷原理》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常用制冷剂的性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两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机的热交换设备和小型制冷装置的基本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物质的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物质的相态及相变、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 学第二定律和卡诺定理。 2.掌握各种实用制冷剂的性质。 3.掌握单级、两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及制冷机的性能。 4.了解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5.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循环过程、性能、制冷量的调节及安全保 护、特点。 6.掌握制冷机组中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过程,了解蒸发器、冷凝器、冷却水系统 及辅助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 7.了解热力膨胀机构及阀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管道的布置。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绪论 1.了解制冷的概念及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制冷的概念及制冷技术的应用 课题二热力系统及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 1.工质、热力系统 2.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容等 课题三热量、功量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过程 2.功量、热量 3.系统储存能,即内能,包括内位能、内动能 4.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功热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课题四物质的相态及相变 1.物质的相:物质存在的气、液、固三种相态 2.物质的相变:气、液、固三种相态相互转化的条件和伴随的状态以参数变化与吸放 热现象。 课题五热力循环及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循环(一)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卡诺定理 4.熵与熵增原理 课题六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1.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2.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3.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与工况 4.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课题七热泵 1.热泵原理 2.空气源热泵 3.地源热泵 课题八制冷剂 1.概述 2.制冷剂的性质 3.各种实用的制冷剂 4.混合制冷剂 5.常用制冷剂及其替代物

【2018最新】制冷说课说课-范文word版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制冷说课说课 篇一:制冷与空调说课稿 《制冷与空调原理》说课稿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是我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 实践、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践性、实用性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 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必要的各种空调原理与维修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拟从以下方面说明: 一.课程教学大纲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 四.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定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制冷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制冷 与空调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 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 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设置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为学生从事小型制冷装 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 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满 足该专业三个典型职业岗位——“制冷设备维修工”、“制冷工”、“中央空 调系统运行操作工” 的任职条件需求,因此是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

2.制冷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1)

2.制冷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1)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制冷原理课程设计》考查要求 课程性质:实践课(必修)使用范围:热动08级 考查时间:18周考查方式:设计报告 制冷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配用冷水机组的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设计二、设计任务:设计一台配用冷水机组的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三、设计参数:额定工况: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制冷量:传热管:每英寸19片的滚轧低肋铜管制冷剂:R134a 四、设计内容: 1、完成氟利昂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设计; 2、完成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3、画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整体结构图及管排布置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格式必须符合规范化要求)。五、参考资料: [1]<制冷原理与装置>第六章,第二节(二、冷凝器的计算示例); [2]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第三章, 3、氟利昂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设计及计算。 制冷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配用冷水机组的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设计一、设计参数: 额定工况: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 C t 40=C t k 40=C t wi 30=kw Q 3000=C t 40=C t 40=

冷却水进口温度:制冷量:传热管:每英寸19片的滚轧低肋铜管制冷剂:R134a 二、设计步骤: 1. 计算每米传热管的传热面积及每米管长管内表面积; 2 . 计算冷凝器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3. 进行冷凝器结构的初步规划; (1) 初取管外表面单位面积热负荷 ,估算所需冷凝器外表面积; (2)计算所需上述规格低肋管管长; (3) 设定管内水速 ,计算每流程的管数; (4) 从装置性能和经济方面综合考虑,选取流程数并确定传热管的排列图; 4. 计算管内侧表面传热系数; 5. 计算管外R22蒸气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6. 计算传热系数和单位面积热流量: 用试凑法求出 , 计算单位面积热流量 并与估算的进行对比以确定设计是否合理。 7. 计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并与估算所需冷凝器外表面积进行对比以确定设计是否合理。 8. 计算冷却水侧流动阻力: 9. 进行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并画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整体结构图。三、设计过程: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初步设计计算 0t ?C t wi 30=kw Q 3000=F q w 0f q F q (1)传热管的选型与计算 传热管的布置及与管板的固定方式在氟利昂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户较为适宜使用的低翅片管是采用 l6mmx1.5mnl 和19mm ×1.5mm 的紫铜管坯管轧制而成, 轧制后,其内径一般小于坯管内径。另一种传热管是锯齿管,系车制而成,其扭距较滚轧而成的低翅片管更密,翅片外沿开有锯齿形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标准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制冷原理与设备》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授人工制冷的主要方法、基本原理、重要制冷工质性质、制冷循环的热力分析,掌握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种类、使用特点和选择计算方法。教学注重选用基础的、典型的实例,突出目前就业市场使用较多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澳化锂制冷循环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贯彻加强基础、重技术应用及前后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注重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2、课程任务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通过与制冷原理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制冷原理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小型制冷设备的功能、结构和原理,熟悉小型制冷设备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小型制冷设备选型故障分析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制冷的方法、制冷的原理; (2)掌握制冷系统所需的数据并能简单计算选型; (3)了解制冷机组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制冷设备的节能环保的新知识。 能力目标: (1)对各类常见的制冷系统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2)对常见的制冷系统的故障能进行原理分析能力; (3)对常用的制冷设备进行设备设计和选型能力; (4)对已有的设计进行节能分析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综合创新能力; (4)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制冷与空调说课稿

《制冷与空调原理》说课稿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是我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践性、实用性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必要的各种空调原理与维修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 拟从以下方面说明: 一.课程教学大纲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 四.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定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制冷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设置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为学生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该专业三个典型职业岗位——“制冷设备维修工”、“制冷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工”的任职条件需求,因此是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是开展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基础和平台。 根据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在学生学习了《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后,开设《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能力目标: ◆熟悉不同类型的制冷与空调系统装置; ◆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循环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系统中制冷剂的状态及状态变 化;热功传递及热力计算; ◆能根据使用实际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制冷剂; ◆能进行单、双级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能根据制冷系统耗能的特点,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 ◆能根据客户需要,选择适用的制冷循环,提供经济合理的制冷技术方案。 素质目标: ◆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敬业爱岗和责任意识 ◆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交流沟通表达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3、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低品位热能驱动吸收式制冷技术探讨姓名:血未冷 学号:0000000000 专业班级:XXXXXX班 系(院):XXX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XX 设计时间: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低品位热能驱动吸收式制冷技术探讨 摘要:低品位余热回收应用于制冷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是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可利用的低品位热能驱动制冷的方式,并重点探讨了冲渣水余热回收应用于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综合应用技术以及太阳能吸收制冷技术。最后讨论了吸收式制冷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字: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溴化锂;节能减排;太阳能 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耗的增加,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问题,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煤,位居世界第二。但能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之低,因此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能耗大户,余热的有效利用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余热回收是节能减排、能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高品位余热回收利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低品位余热(本文讨论的低品位的热能主要是指温度低于200℃的废气和低于60℃废水含有的热能)的利用却还是很少,例如:钢铁厂中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冷却水,与此同时还产生大量余热;大型炼油厂余热;化工厂余热;大型舰船余热,汽车发动机,柴油机余热等等。而吸收式制冷可利用低温热源这一良好特性则可以很好地将这些余热利用起来,可以起到其他制冷装置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节约了电能保护了环境,而且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吸收式制冷简介 吸收式制冷是以热能为动力、利用溶液吸收和发生制冷剂蒸汽的特性来完成循环的。如果将它与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较,其系统中的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的作用与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相应部件一一对应。而压缩机则由吸收器、发生器、溶液泵、节流阀及溶液回路所取代。

制冷原理课程设计:20KW冷却空气的表面式蒸发器设计

制冷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20KW冷却空气的表面式蒸发器设计 专业班级:热能xx-0x 姓名:xxx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5.7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2) 2.1选定蒸发器的结构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蒸发器的尺寸参数 (2) 2.3蒸发器的几何参数计算 (2) 2.4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过程 (2) 2.5空气侧换热系数计算 (3) 2.6冷媒侧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5) 2.7确定蒸发器的结构尺寸 (8) 2.8阻力计算 (8) 三、参考书 (9)

一、设计任务书 请设计一台冷却空气的表面式蒸发器。室内回风干球温度 t=26 ℃,湿球温度1s t=20℃;蒸发器送风干球温度2f t=21℃,湿球1f 温度 t=17.8℃;管内R22的蒸发温度0t=6℃;蒸发器负荷0Q=20KW。 2s 制冷工质R22质量流速g=140 kg/(m2·s)。所采用铜管的直径厚度,铜管排列方式,铜管水平方向间距和竖直方向间距均与教材205页例题中条件一致。沿空气流动方向管排数N C=3排,每排管数N B=32。要求:最后连同封面和设计任务书,加上自己做的设计说明书,一起打印。另用CAD软件画图,画出设计的表面式蒸发器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二、设计计算 (1)选定蒸发器的结构参数: 纯铜光管外径mm 52.9d 0=,钢管厚度mm t 35.0=δ;翅片选用铝套片,厚度mm f 115.0=δ,翅片间距mm S f 8.1=;铜管排列方式为正三角形叉排;翅片形式为开窗,翅片用亲水膜处理;铜管水平方向间距mm 25.4S 1=,铜管竖直方向间距22mm S 2=。 (2)蒸发器的尺寸参数: 沿流动方向管排数3N =c 排,每排管数N B =32。 (3)蒸发器的几何参数计算:翅片为平直套片,套片后的管外径: 9.75mm )0.115252.9(20=⨯+=+=f b d d δ, 铜管内径: mm t 82.8)35.0252.9(2-d d 0i =⨯-==δ 当量直径:()()()()()()()()mm S d S S d S U A d f f b f f b eq 04.3115.08.175.94.25115.08.175.94.2522411=-+---=-+---== δδ 单位长度翅片面积: m m S f b /537.010 8.1400975.0022.00254.0210 4d -S S 2A 23 2 3 2 212=⨯⎪⎪⎭⎫ ⎝⎛⨯-⨯=⨯⎪⎪⎭⎫ ⎝⎛='--ππ 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 ()()m m S d f b /286.010 8.110115.08.11075.910 -S A 23 3 33 f f 2=⨯⨯-⨯⨯⨯= ⨯= ''----πδπ 单位长度翅片管总面积:/m 0.566m A A A 2 222=''+'= 翅片管肋化系数:44.2000882 .0566 .0212=⨯=== ππβi d A A A (4)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过程: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

安徽建筑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制冷原理及设备》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1热动(2)班 组员:王桂生罗亮亮卯俊峰戈豹杨关 指导老师:*** 实施周期:2013.12.19 至2013.1.2 共 2 周 2013年12月

前言 本课程设计是对《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的进一步实际地了解和掌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一给定的设计条件来设计合适的冷冻站。制冷压缩机型号与台数的选择,包括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冷凝器的选择,计算出冷凝器的热负荷,根据所选用的制冷剂种类和压缩机运行工况、冷却介质的种类、负荷变化情况等确定冷凝器的型式,然后进行冷凝器的选择计算,确定其传热面积,从而选定冷凝器的型号及台数。蒸发器的选择,根据制冷量、制冷剂种类及载冷剂的种类、冷冻系统的型式等,确定蒸发器的型式,计算出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换热面积以及蒸发器的台数。 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有油分离器,贮液器,集油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冷冻站布置包括如下内容:制冷设备布置,制冷工艺管路布置,管路上各种阀件及自控部件的布置,绘出平面布置及必要的系统原理。制冷工艺管路及阀件的选择,根据平面布置及制冷系统图估算各段工艺管路的总长度(包括直线长度和当量长度)以及不同的制冷剂、不同工艺管路的允许流速或允许压力降、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再冷温度、制冷剂流量等确定工艺管路管经。根据制冷量、制冷剂流量、流速或管径等选择截止阀手动膨胀阀、浮球阀、热力膨胀阀及电磁阀等。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按设计程序编写,它应包括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工况确定、负荷计算、设备选择、冷冻站布置方案的确定及说明、管路计算和有关设计草图等内容。课程设计画图2张,它包括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平面布置图和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原理图。 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对空调用冷冻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中任务分布如下:计算说明书:王桂生制冷系统原理图:罗亮亮 制冷系统平面布置图:戈豹卯俊峰杨关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1 二、原始资料1 三、设计内容1 (一)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