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

四、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以邮储银行为例(一) 邮储银行信贷的目前现象

在2007年6月22日,中国的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银行内部首个小额贷款业务已在河南省的一个小镇开展,并建立了相应的营业部,这就表明全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开始试点,无疑对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5月20日,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实行个人二手房信贷业务的开展,同年6月2日,国内首个信用卡系统问世,因此也有了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以上一系列的案例已经促进了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全方位发展。在2010年末期,邮储银行中所有业务的贷款总额已经达到5443 亿元,从中的纯利润高达429亿元,比起2009年,净利润增加将近一倍。针对涉及到的资产总额可以发现,在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率仅为1.62%,然而全行不良贷款率也仅仅只有0.3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邮储银行最初进行的信贷业务还算比较顺利,这都是邮储银行内部条件优越的结果,比如有着优良的原始资产和相对较低的基数标准。

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果断执行,让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扩展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银行内部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邮储银行刚建立不久,当初也没有实行相关贷款业务,因此导致在信贷方面的经验减少,对信贷出现的风险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控制方案。

(二) 目前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1. 信贷风险控制缺乏实际理念

因为信贷业务的进行才刚不久,所以相关业务过程需要引起邮储银行的足够重视。由于对信贷风险的了解不够透彻,对相关理念的掌握不够深入,使得信贷业务涉及的领域受到了限制,简而言之,邮储银行内部管理经验不足,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树立正确、高效的经济理念。同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都没有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合作意识。而且,邮储银行没有及时开展对员工的信贷知识教育,使得员工对信贷风险只存在片面性认识,没有了解到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以银行内部缺

少企业经济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纵观今天,信贷风险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只在一些企业下属文化中有提到,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即使出现了相关因风险控制失败导致重大损失的案例,银行没有对其引起重视,也没有从中学习风险控制的相关经验和教训。这就直接表现了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权威性,使得企业内部在信贷风险控制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而且银行的经营也没有做到全面定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将风险防控作为整个企业都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对象,缺乏综合考虑。

2. 信贷风险管理条例不全面,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邮储银行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实行了制度调整和改革,使得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业务市场更加宽阔,首先,根据邮政储汇局内部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改进,然后择优录取,然后,针对新开展的信贷业务进行新的风险管理制度的策划和安排。最后结合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拟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然而,由于对信贷业务不够熟悉,所以新的规章制度实行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作一步步改进。随着银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贷业务的种类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然而对于某些新出现的业务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中的管理制度也没得到全面实施,因此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风险控制体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邮储银行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并且银行各个部门也都构建了一个共同的风险控制系统,然而,邮储银行还必须加强内部制度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在工作实施和执行力度方面也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将不足之处和存在的缺点一网打尽。

3. 信贷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标准化

在邮储银行企业发展中,绩效考核作为信贷业务的必要条件,其考核的方向一般是从经济利益、发展方向和质量标准等出发。但在信贷考核过程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的发展目标,相应的客户基础也没有被提到。在对经济效益的归纳中,企业的经济损失通常不包风险成本,因此损益数据单上出现的总收益往往缺乏参考性,结果与业绩考核不相符,最终使得银行在开发客户、贷款分析以及效益考察的内容上不能做到持续工作状态;因为发展类指标与实际效益无关,所以该指标其实对实际利益不存在努力的结果。有时商业银行经常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