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因素

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因素

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因素
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因素

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因素

张靖安泰经管学院5101209016

当前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无论是来自经济层面上的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消费)不足,抑或是又经济的不稳定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纵观中国社会,我认为阻碍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

经济方面

1、过分依赖出口与投资,国民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增长动力不够。

2、国有企业垄断地位过于严重,而且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统一导致企业发

展受阻。

3、金融系统不够完善,货币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是基本全部流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

小公司获得的信贷支持不足。

政治方面

1、监督机制不足,国内现行的监督机制就是等于党自己告诉自己不能犯错误,而非外有力

量的监督。

2、选举制度过于老化,基本属于少数当权者内定接班人。不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在信息

时代完全可以采取全民选举的形式。

3、立法太不完善,现如今还没有脱离“人治”,进入“法制”。

4、国家机构过于庞大,浪费现象严重。

其他方面

1、政教合一的教育体系没有生命力,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

2、阶层板结化严重,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穷二代,说明了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努

力造就辉煌早已成为一纸空谈。

过分依赖出口与投资,国民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增长动力不够。现如今,在欧债危机,美元超发,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结构的不足已经逐渐的展现出来。早期,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制造成本,成为世界工厂,依靠着大量的出口成就了连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神话。然而,现如今在国外市场萧条,出口无门的情况下,我国消费能力不足的弱势就毕露无遗。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与投资中消费无疑是安身立命之本,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出口过于依赖国际环境,而只有消费是国家内部自我掌握的。可是我们国家早年间大力发展出口,忽略对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内需又疲软。

而火上浇油的是,最近房产市场的泡沫开始逐渐破裂,我国甚至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问题。经济萧条看来不可避免,而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反思自己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关键时期,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应该向实业方向转型,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企业发展,同时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增加就业,从根本上还富于民,刺激内需,这样能得到内部驱动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垄断地位过于严重,而且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统一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国有企业的垄断严重损害的国内的消费市场。比如中国成品油垄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国有石油巨头手中,国际石油涨价,次次接轨;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时,缺次次脱轨,严重的损害了国内消费。同时,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利益大多与企业利益相关不大,加之

监管不到位,从而屡屡发生了譬如中石油天价酒,中石油天价吊灯等等在正常公司中看似匪夷所思的浪费事件!

对此,我们应该瓦解公有企业在例如电信,石油等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使企业运行更加具有效率。

金融系统不够完善,货币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是基本全部流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公司获得的信贷支持不足。前些天的温州老板出逃事件反映出了我国金融信贷体系的薄弱之处,在人民币流动性如此大的今天,居然会有信贷部族的现象发生,这就说明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低下。其实我国银行基本国有,因此就形成了国有银行的信贷额度基本全部配发给国有企业的自顾自的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不仅仅使大量的资金流向了相对稳定,但回报率过低的国有企业,更导致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正常渠道的资金支持,而导致想高利贷伸手,最终资金链破裂的惨剧。

对此,我想我们一方面要规范银行信贷的流向;另一方面更应该鼓励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使民间资本通过正常渠道,而非高利贷,流向资本市场。

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足,国内现行的监督机制就是等于党自己告诉自己不能犯错误,而非外有力量的监督。

2、选举制度过于老化,基本属于少数当权者内定接班人。不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在信息时代完全可以采取全民选举的形式。

3、立法太不完善,现如今还没有脱离“人治”,进入“法制”。

4、国家机构过于庞大,浪费现象严重。

我认为这四点的关键都是要建立起健全并且独立的监管机构,类似于香港特区的廉政公署,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监督机构。这样才能对党内的错误进行有效地监督,才能是政治逐渐清明起来。

其次,我们还应该加强立法的力度与效率,早日用法制取代人治。现如今的社会中,例如人人皆知的强拆时间,已经有了几年的历史了,可是我们的相关法律还是没有出台,或者说出台了也没有很好的落实,这就说明了法治的薄弱!

最后我们的国家机关一定要精简人员。近几年中国的公车费用,公款招待费用,公费考察费用,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正以每年20%-30%的高速增长着。这一切都说明了繁杂庞大的国家机构已经成为了纳税人负担不起的负担了!我们要重温毛主席精兵简政的思想!尽快建立起高效的政府职能部门!

政教合一的教育体系没有生命力,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现如今的大学中,对行政地位与学术地位同时的追求已经使学者们疲于应酬而无心学术,已经使学术之风日渐甚微,已经让官场风气充满了大学校园,甚至充斥在本该活力四射欣欣向荣的学生会之中了!“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伟如是说。

如此大学怎能培养出未来的高精尖人才?政教分离势在必行!

阶层板结化严重,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穷二代,说明了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努力造就辉煌早已成为一纸空谈。自古,中国就崇尚世袭制度,官位世袭,财富世袭等等,似乎在土地改革之时,人们看见了咸鱼也可以翻身!但是现如今,社会似乎又回归到了那个财富与权力都是世代相传的境遇了。财富的传承倒还说得过去,人家老子能干能赚钱无可厚

非。但是当权力也可以世袭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和金大元帅金小元帅的国家有什么区别呢??翻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中,有多少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太子党”?看看领导人们的子女,那个不是个主席?那个不是个董事长?难道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概率论告诉我们不肯能。

这种阶级的板结是可怕的,它让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一眼就看到了他们以后的样子,他们的爸爸不是李刚,任凭他们努力,奋斗,也难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人人都向往美国梦的成功模式,人人公平竞争,人人机会平等,这样的社会才是有活力的。唯有公平,才能让所有人都有追梦的动力,人人追梦,这便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小发动机满负荷大马力的发动起来,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腾飞!阶级板结化,是扼杀我们社会原动力的毒药!必须消除!

我相信,一旦我们克服了这些政治上、经济上的不足,我们的国家一定能有一个更强进的飞跃!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认识

毛邓论文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内容的认识 任何一个国家在长期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国目前现状,一方面存在就业压力过大,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人才相对稀缺,技能落后,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更新换代滞后。因此,要转变教育导向,发展多样化、专业化教育,紧跟世界潮流、市场趋势。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之一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谐。在贫富差距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要修正以前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理念,这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而是要引导和扶持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突破各领域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局限性,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脱贫致富,从而减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新发展,制度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显著特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迎来社会政策时代。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及各部委自身三个层面共计发布了30余项社会工作专业性和相关性政策,其中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4个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的《规划》和《意见》,然后再以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突破口,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动了地方性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创造了“上下联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机制。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已经基本上有了雏形。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进行了5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84126人考试合格成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出1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共有61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每年可培养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在社工机构组织方面,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生、民族团结、社区服务、犯罪矫正等领域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社工机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同时国务院《规划》提出,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工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流动人口、农民工、灾害、信访、拆迁、企业等人群和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凸显社会工作想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由于社工知识理念尚未普遍,人们还不知道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人认为,目前,在社工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专业知识同样也能干。因此对社工的专业意义产生怀疑。 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 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教育工作者、社科院所的理论工作者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培养人才、推动社工教育、探索社工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普遍存在着实务经验不足的现象。 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就业与失业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 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

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相关服务业发展迅猛,已经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集中,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电商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电商平台、政府监管部门与进行网上销售的企业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跨境电子交易发展迅速,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显著,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出现企业日益集中的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商务服务,这被人们看作是我国电子商务的正式发端。1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虽然历经曲折却仍然取得骄人成绩。根据商务部所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2)》,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网购市场,自2003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0%。 纵观15年电子商务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初创期:1997年—2002年 互联网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却受到人们的热切期待。加之此时美国网络热潮兴起,也催使我国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中国化工网、8848、阿里巴巴(滚动资讯)、易趣网、当当网(12.31, -0.65, -5.02%)、美商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很快就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起来。然而,由于这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社会大众对于电子商务仍然缺乏了解和信任,加上不久之后的互联网泡沫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商网站大多举步维艰。不过,这段时期的经历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营造了很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 ——快速发展期:2003年—2007年 2003年的“非典”在给国家带来巨大困扰的同时,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政策也在这期间得以发展起来。在这一年里阿里巴巴先后建立淘宝网并推出“支付宝”。这期间,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措施:2004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电子签名法》;2004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电子支付指引 (第一号)》,对电子支付中的规范、安全、技术措施、责任承担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创新发展期:2008年至今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2008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除了2009、2010年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这段时期的特点是,我国

10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主持人语]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现状,勾画其路线图,唯此中国社会工作才能在不断反思中进入一个健康且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轨道。为此,我们以 挑战与回应:中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为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社会工作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前景。文军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危机,这是对现实的铺陈,但化 危 为 机 是社会工作的天职,因此挑战的述说并非悲观的论调。田毅鹏聚焦于原子化动向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并寄希望于新公共性的构建,以此来拓展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空间。何雪松则从社会工作知识架构的重建角度提出要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表达了某种寻求知识自主性的企图。 文 军 收稿日期:2009 04 10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04JJ DZ H 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 A840007)、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BS H 002)的系列成果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 文 军 摘 要:中国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 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 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困境;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5833(2009)07 0066 05 作者简介:文 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学系教授、上海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上海 200241) 如果以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作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全面建立与重新发展的标志,其起步时间也不过是五年多的事情。虽然,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在少数几个高校中设立了 社会工作与管理 等类似社会工作的专业,但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步伐直到2000年之后才逐步纳入到政府工作视野中。2003年1月,上海市政府在其当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率先明确提出了要 探索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 。同年3月,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从而揭开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序幕。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在全国的正式建立。近几年来,尤其是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做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的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社会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以高校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中国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 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 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差异也愈趋拉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都明显的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山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不用谈达到小康水平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从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科学。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事实上因为法律建设上的缺失,一些罪行没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作依据,使得违法犯罪者钻空子,以不正当途径敛财,危害社会利益。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朱华13社工春1322001200565 内容摘要 个案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案社会工作在获得了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探究个案社会工作,为其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发展;挑战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已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案社会工作概述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内涵,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的改变着手,以良好工作关系为基础,以专业价值为引导,综合运用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开展的个别化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和解决有关问题,促进个人或家庭发展的社会工作方式。个案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应对问题,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恢复与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注重信息交流和有效互助,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和服务对象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从而实现工作双方的互动,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个案社会工作就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根源,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个体潜能,扩大社会福利。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个案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七大要素:价值理念、服务对象、个案工作者、问题、专业关系、环境和机构。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承认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尊重人的个性。这种价值理念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灵魂与思想基础,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个案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受过专业训练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员。通常一个好的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具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数量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技巧,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事件或矛盾,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服务对象的内在需要。专注关系贯穿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有助于实现个案关系的目标。个案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社区、家庭中开展的,开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以找准具体工作的突破口与方向。 二、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成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心理等多种压力,一些社会局部矛盾不断产生,增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冲突与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强调个案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

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一。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制定正确的产业布局政策,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产业政策实践的需要。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还有利于加强产业间的联系、发挥产业的协同效益,以及有利于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 从理论上研究产业经济学,它的历史演进及流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哈佛学派,又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被称为“行为主义”。前两者以传统理论为基础,因此也称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萌芽于英国,但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垄断乃至寡头发展,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普遍,垄断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在利用马歇尔冲突成果的基础上,斯拉法将马氏的垄断分析深化为不完全竞争理论、论述了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不相容性,即“斯拉法冲突”。随后,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进一步丰富了垄断竞争理论。哈佛大学梅森和其学生贝恩最早在哈佛开设产业经济学课程,哈佛成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创立了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为基础,用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方法来对特定产业进行分析,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从70年代后期开始哈佛学派受到了严厉批评。在这一过程中,芝加哥大学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等对哈佛学派的观点展开了激烈抨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组织理论核心——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批评包括对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的批评。进入20世纪70年代,与前两个学派不同,新产业经济学派即不同意哈佛学派的观点,也不同意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因为哈佛学派所依据的关于垄断竞争的理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认为垄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