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实验,探究题.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实验,探究题.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实验,探究题.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实验,探究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即实

验的原理)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

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C =___________cm , v AC

=_____________m/s 。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小”)。

(6)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7)(4)实验中测得全路程AC 上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程AB 上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程BC 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2、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 和反射光线OB ,并测出反射角和

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A .光能否发生反射?

B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

(3)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4)将ON 右侧纸板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________内,此时,在ON 右侧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

到反射光线。

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______

(5)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反射光线 (填“能”或“不能”)与原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实验顺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6)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像

3、下图李明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

来进行实验;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5)玻璃板应与桌面放置。

(6)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7)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8)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实像”、“虚像”)

(9)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使蜡烛与它所成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10)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选填“亮”或“暗”)

(11)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注意还没调整三者中心的高度)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

因:。

(3)知道错误了进行调整,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_____,由图甲也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4)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3)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6)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7)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6、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图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如果发现指针位置如图,则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

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

___(填字母代

号)。

(3)由图乙可

知老醋的体积

为_______㎝

3,老醋的密度

是_______g/

㎝3 =_______

㎏/m3。

7、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比值为N/kg.

(3)分析表中试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1 0.5 4.9

物体2 1 9.9

物体3 2 19.4

8、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______运动。这是因为弹簧测力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2)比较图______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图甲和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比较乙、丙两图,你能得出正确结论吗?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你所回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改变接触面积大小。最简单的做法

是。

(6)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7)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还存在着不足,请你帮小明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刻度尺秒表(2)(3)小(4)10.0 0.033 (5)大(6)变速(7)

V3>V1>V2

2、(1)D (2)(3)等于(4)同一平面不能同一平面(5)能可逆(6)等大虚像

3、(1)光的反射(2)较薄(3)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4)确定像的位置(5)垂直(6)完全相同(7)A (8)不能虚像(9)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10)暗(11)不变(12)B

4、(1)会聚10 (2)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没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了(3)同一高度10(4)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

距了(5)放大投影仪(6)放大靠近(7)完整的像

5、(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左(2)B C A(3)40 1.125 1.125×103

6、(1)天平弹簧测力计(2)9.8(3)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7、(1)匀速直线(2)甲丙(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4)不能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相同(5)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然后拉着测力计在木板上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6)控制变量法(7)不容易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着读数不准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路程s AB = cm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 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你还掌握多少测小车速度的知识? 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 或“放”)。 (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态,在G 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 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你还掌握多少熔化的知识?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 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 后停止读数;物质熔化时间/min 冰 9萘4

时间 /min 0123456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①在第7min 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还掌握多少关于沸腾的知识? 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点燃蜡烛A ,小心地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 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答题卡.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连江兴海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完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 1 分,共25 分) 1、 2、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班级:八年( )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座号___ 密 封 线

9、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________ 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3分) 答: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4、(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8分,共14分) 1、一个边长为0.1 m3、密度是0.6×103 kg/m3的正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 求:(1)木块的质量是多少?(2)木块的重力是多少?(3)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了许多交通规则,下列规则中,为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A.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B.车辆快速行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不得驾驶大型客车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实验直接得到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B.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C.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同时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理论推出的,所以不一定是正确的 3.如图1所示,牧童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 B.绳拉人的力与牛拉绳的力 C.牛的重力与地对牛的支持力 图1 D.牛的重力与牛对地面的压力 4.如图2所示各事例中的物体,使用时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3(a)所示,有一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三个孔封住,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高过最上面的孔,观察三张橡皮膜越往下突起越大,如图5(b)所示。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为什么在不同位置橡皮膜的凸起程度不同? B.橡皮膜所受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压强与橡皮膜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6.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4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关于这几幅实验插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乙图,帕斯卡定律,液压千斤顶的原理 C.丙图,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丁图,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 乙图4 丙丁 图3 物理试题第2 页共10 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Array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 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 定”)匀速拉动木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那么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 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 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 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 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 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 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 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答案

2. D 3. B 4. C 6. B 7. A 8. 分析:这小包衣物落下时,在水平方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和列车相同的速度,所以这小包衣物将落在乘客的头上。 答案:此题应选C。9. 此题应选D。 10. 分析:货物受重力和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作用。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货物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时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不变,钢绳的拉力在三种情况下也就一样大。答案:此题应选D。11. C 填空题 1. 3,2,1 2. 5×103,等于,大于,小于,等于, 3. 5、2N;减速;3N 4. 合力为零 5. 1/2mg 6. 相同解析:合力是针对力的作用效果而言的,是指“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能改变的。 7. 拔河比赛过程中,甲.乙两班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属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故其合力之差200N,方向与较大力相同水平向东。 实验题 1. (1)没有考虑到桌面是粗糙的,木块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2)应使桌面尽量平滑或在桌面上再放上一块光滑的玻璃板; 2. (1)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速度(2)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3)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控制变量法。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这一特定条件下物体运动规律,在这一条件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试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计算题 1、因为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则其在水平方向必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在水平方向上车所受到的力只有摩擦阻力和牵引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必然大小相等。所以:F=f=0.02G=0.02mg=0.02×8×103kg×10N/kg=1600N。 2、这是一个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问题。首先我们来计算竖直向上的两个力的合力。F H =F1+F2=400N+400N=800N。竖直向下的力只有一个,也就是重力。G=mg=100kg×10N/kg=1000N。因为竖直向上的拉力小于石块的重力,所以这两个人不能将石块抬起来。这样石块必然保持静止。所以其在竖直方向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也就是这个石块对地面的压力为1000N—800N=200N。因此地面对石块的支持力也是200N。 3. 物体B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它们分别是:重力G B,方向竖直向下;A对B的摩擦力 f AB,方向竖直向下;墙对B的摩擦力f墙B,方向竖直向上。受力示意图如图6-3所示。关系式:f AB+G B=f墙B 综合题 1. (1)阻碍:惯性(2)0.6-0.7s(3)汽车行驶速度(4)雨雪天路滑, 汽车所受摩擦力减小,在相同车速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距离变大,汽 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安全起见,要减速慢行. 2. (1)空气阻力的作用(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时,地面上的任何 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3)还可能与受阻的面积大小有关 (4)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 质量与它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 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 答 C 3. C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

==== WORD格式 .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2.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 像3.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4. C 5.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6.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3333米/D.吨C.千克/分米B.克/A.千克/米厘米 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D.500g

5g.5g60mgC.50gBA.0.60t60kg60g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3.如图 (的是:) 山在水中的倒花瓶在平面镜中的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 断了影屏幕上的手影像 D 图1ABC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C.体积B.质量A.密度D.温度 )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 A.质量相等B.密度相等C.体积相等D.以上都不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沪科版) 致同学: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试卷中提供了124分的题目。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给定的题材中根据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些题目做答,答错不扣分。如果您答对的题目超过了限定的分数,考试成绩也一律以限定的分数为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祝您成功。 卷(一)双基知识部分(满分为7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一个最佳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 (您可以在12道题中自由选择10道做答。每题3分,满分为30分) 1、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的财富是 A、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实验设备 C、经典物理学理论 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铅球投掷中测量距离应选用 A、20m的皮尺 B、1m刻度尺 C、300cm卷尺 D、三角板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工作舱 4、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需步行10分钟,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A、5m B、50m C、500m D、5000m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6、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做法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7、农民在清除黄豆中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重 B、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C、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落 D、砂粒比黄豆对桌面压力大 8、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种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上册实验题及答案

1、右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3)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2、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4、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表示出来。 5、给你盛水盆、平面镜和光屏,怎样组合才能得到太阳的色散现象。画出装置图。

6、如图所示,已知AB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点上,试画出经过O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径。 7、给你一把钢尺、一根橡皮筋、一段细绳、一根饮料吸管、一张纸,你能利用它们做哪些实验?(至少两个) 8、填镜并完成光路: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Ⅰ、Ⅱ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 1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同学们初二开始接触学习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大家平时是不是最喜欢看老师上课时做实验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 第二章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 能够听到敲击声。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 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内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9. 设计实验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将蜡油放在小烧杯中并一起放到冰块上,在装有蜡油的烧杯中放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发现蜡油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计示数一直在降低且烧杯底部的冰块熔化,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二章使用(1份) 2. 第三章使用(1份) 3. 第四章使用(1份) 4. 第五章使用(1份) 5. 第六章使用(1份) 6.期末检测卷(1份)

第一、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 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型号20 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 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旁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第4题图) 4.国产“歼—15”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航空母舰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岸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5.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μm ) 纳米(nm )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零刻度线单位 量程 分度值 t v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期末试卷.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沪科版) 致同学: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试卷中提供了124分的题目。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给定的题材中根据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些题目做答,答错不扣分。如果您答对的题目超过了限定的分数,考试成绩也一律以限定的分数为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祝您成功。 卷(一)双基知识部分(满分为7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一个最佳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 (您可以在12道题中自由选择10道做答。每题3分,满分为30分) 1、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的财富是 A、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实验设备 C、经典物理学理论 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铅球投掷中测量距离应选用 A、20m的皮尺 B、1m刻度尺 C、300cm卷尺 D、三角板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工作舱 4、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需步行10分钟,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A、5m B、50m C、500m D、5000m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6、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做法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7、农民在清除黄豆中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重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