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路径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路径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路径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路径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路径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已经由补偿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办学的差异化

不明显、办学定位混乱、社会乱象频发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公信力和办学口碑。如何通过改革目前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的供给结构来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了我国要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现实问题;改革路径;

2016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1978

年到201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55%增加到48.1%,增长了30.03倍。根据2019年7月24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持续上升,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达

到48.1%。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

其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及国家开放

大学在内的招生、注册人数已超过600 万人。

从总量上看,我国目前每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新增人数已经大于每年的高

中毕业生数,在供求关系上,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的情况不再出现,供给结构的变化导致高等教育需求方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转

变为对优质教育资源及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高等学历教

育的教育质量,如何改革目前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供给结构,成为了我国要实

现终身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在 2015年11月提出的,它指的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

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2016年民进中央的委员就在全国两会时就提出“供

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

我国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从最开始设置起,起到的

是补偿、补充作用,靠学生内生的学习需求动力推动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繁荣

发展,随着生源构成发生的变化,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原先通过注重外延增长、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建设已经跟不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累计了大量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进入新的阶段,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

提出,标志我国教育的发展由以往规模化、外延化的模式转变为提高内涵和质量,更加强调从教育的内部供给改革出发,来提升教育的质量与品质,从而满足人民

群众对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适时提出是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现实和符合发

展目标的改革举措。是针对经济社会新常态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才的职业机能、复合型知识和个性化需求的培养,给社会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

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优化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合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 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 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 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 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 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进行供给侧改 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对供应链带来的变革。我国的供应链为 了适应政策的变化,需要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文章从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 三方面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改革方向,说明了供应链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问题;变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而我国的经济政策也在随之调整。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甚至造成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由此,我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也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个新的政策势必会引起相关行业的一系列变革,本文所重点讨论的便是供给侧改革对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供需的匹配问题。当供需无法匹配,表现出来的结果便是生产过剩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与我们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无效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呆滞库存;而另外一方面,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却得不到满足。然而,我们发现,如同“产能过剩”与“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对天生的矛盾体,“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与“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往往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例如,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如果采用快速交货、定制产品等手段,运作成本会大幅上升;反之,为了降低成本,如果采用大规模制造,大批量运输和存储,又很难避免过度的生产和浪费。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所谓的“成本-响应”的两难抉择境地。我们如果想让企业既能提升响应速度,又能够降低成本,就需要学习并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一种典型的方式就是采用所谓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戴尔是大规模定制的典范。它通过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技术,如:VMI、订单整合、第三方物流、B2B/B2C电子商务等等,实现了上下游供需的协同,打通了三流的任督二脉,从而在戴尔供应链的第一个十年创新中成功地实现了所谓的“零库存”和“客户订单的定制化能力”。以戴尔为代表的IT企业在IT产业供应链上的成功典范,带动了整个IT产业向着高效敏捷的方向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2020年02月21日 (2)民企参股模式 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企业。1999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7000万股,之后一直以发行股票、吸引基金等形式不断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股东,从而逐渐降低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如表2、3所示。 表2 中国巨石上市后的主要股权持股情况(1999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37.79 浙江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22.26 江苏永联集团公司地方集体企业 4.24 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 2.38 其他流通股股东普通流通股33.33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1999年度报表。 表3 中国巨石主要股权持股情况表(2018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26.97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15.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战略投资者7.13 BlIL&MELINDAGATESFOUNDATIONRUST基金 1.54 其他流通股东普通流通股49.77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2018年度报表。 把中国巨石成立之初时的主要股权成分与2018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巨石中的国有和集体资本占比持续降低,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设立公司以及引入基金等途径,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融合,共同经营。(3)以“三七原则”设计的股权结构 从中国建材集团来看,它采用了“正三七”与“倒三七”的多种股权构成形式。当原所有者仍持有上市公司30%左右股份相对控股时,然后引入其他股东的方式是“正三七”;至于“倒三七”是指部分上市公司会持有70%左右的股份,然后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实际控制人将分摊约30%的股份。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使得集团对内部战略决策、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等拥有绝对控制权,还能通过注入民营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供给侧改革”后建材行业绩效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重组等影响,建材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但2015年之后至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而亏损数额也在下降,2017年末国内建材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增速有所放缓;另外从2015-2017企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持续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下建材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可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化的确能够促成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 图1 2013-2017年中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巨石绩效分析 中国建材集团已建成产业、技术、成套设备和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中国巨石作为核心企业,负责开展集团战略性新型玻纤材料产业及其研发,也是我国新材料行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中国巨石同北新建材等其他三家企业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在2015年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第一批选入混改的试点企业。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

个人考试策略(3小时以下)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本讲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提升服务业比重。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手段是减税。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基础就是供给经济学。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集中力量扩大供给。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5.从改革开放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这段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短期供给不足。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本讲提到,“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三去”的政策措施包括()。

A.去产能 B.去成本 C.去短板 D.去库存 E.去杠杆 正确答案:ADE;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从当前来看,我们的生产关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A.市场与政府的界限不清晰 B.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没有建立紧密关系 C.国有企业和行政性垄断问题 D.宏观调控框架与经济结构矛盾 E.公共资源廉价使用模式 正确答案:ABCDE;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3.从供给侧角度看,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具体表现在()。 A.生产要素价格作为供给成本的核心部分,已进入上行阶段和投资

回报率递减状态,这使得简单要素推动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B.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生态短板突出 C.传统供给模式制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粗放式的增长后继乏力 D.居民消费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E.外贸发展余地越来越小 正确答案:ABCDE;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本讲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包括()。 A.生产力必须适应上层建筑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B.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 C.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 D.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是供给侧的重要结点 E.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 正确答案:BCDE;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5.从需求侧角度考虑,需求驱动的三驾马车分别是()。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是与周期性对应的,他一整套政策是解决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和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是第二个概念。第三个概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他一定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他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是供给侧改革他实际上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的

2020年整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doc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 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 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 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 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 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 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 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 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 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_冯志峰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DJ04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5ZZD005);江西党校系统招标课题 (15DXZ001) 作者简介:冯志峰(1976—),男,江西东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 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冯志峰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03;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 要: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 “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6)02-0012-06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 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 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更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新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 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 “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 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要求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综合性结果,主要包 括劳动力成本、 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技术进步成本等。在劳动力成本方面, 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随着老龄化步伐加快, 2014年末我国老龄化率已达到15%左右,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未富先老”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老龄化率的上升,必然会抬高劳动力成本, 使得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在自然环境成本方面,随着国家日益加大对自然环境的整治力度, 企业治污成本、 安全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制造业资金压力骤增。在技术进步成本方面 ,“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往往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资”[1] ,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但这种 DOI:10.16011/https://www.doczj.com/doc/9415891005.html,ki.jjwt.2016.02.003

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拓展旅游消费渠道,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将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创意农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业产品创意模式,二是农业景观创意模式,三是农业饮食创意模式,四是农业文化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公众带来别出心裁的农业旅游体验,包括农家乐、采摘、农业种植体验、科普教育、农村生活方式享受等。同时,创意农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工业旅游 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工业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同时,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工业资

源和工业遗产也会为工业旅游创造富有前景的发展空间。工业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产品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类。工业产品旅游是指通过展示工业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技艺,让游客获得对于工业产品更加直接的感官认识。比如,目前依托煤炭、水泥、玻璃、乳制品、陶瓷等众多工业生产内容开发出的工业博物馆、工业产品生产体验中心等,为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工业遗产旅游是指依托工业遗存开发旅游产品的方式。比如,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老工业区,以煤炭联盟和钢铁等重工业闻名,鲁尔区2000年开始以创意为理念开始改造。通过创意改造,鲁尔区由一个灰头土脸、又黑又脏的工业区变为优美靓丽、乐享乐玩的旅游地,成为工业旅游的成功典范。 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依托相关节日庆典展开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是依托地方的特色节庆,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设计,吸引消费者参与节庆活动,增强节庆体验,丰富旅游内容。节庆旅游为消费者带来了生动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反过来,壮大的节庆旅游又为地方品牌塑造带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促进地方综合发展。比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南京的秦淮灯会、河北张家口的张北音乐节等,都是以节庆丰富地方旅游内容的例子。 影视旅游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分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何避免经济在换挡窗口因政策变更而出现落差,如何防控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与扩散并为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提供温和环境,是目前一行三会需共同协调解决的难点。 宏观上来看,外储与外汇的矛盾仍需平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仍需匹配,产业链条的传导阻滞仍需解决,中观层面的产能仍需出清,尤其是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落末加速,房地产去杠杆与去库存的进程加快,使得经济数据更加敏感。微观层面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上游的煤炭、钢铁厂逐步进行改制,但固疾仍深,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急需找到合适渠道工具进行疏通。 产业链条上来看,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未来政策的预期,市场已将上游原料价格不断

推高,但下游需求受限于房产新政的限制和去杠杆的要求而低迷,上下游的错位矛盾挤占中游产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供给侧与国改混改的叠加,让部分国企“死而不僵”,始终无法市场化出清。 从货币角度来看,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美元兑人民币一度下滑至 6.98。市场保外汇还是保外储的言论左右摇摆,同时国内货币结构失衡,(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放大,而是在一定区间内持续走平,M0的增速放缓,资金开始在银行系统中沉淀,央行投放的资金既未实际流入实体经济,增加社会投资,也未进入金融系统推高资本价格,吹大资本泡沫,造成了流动性放缓沉滞于账面上。 图 1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与货币动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 核心提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要重视效率和质量,而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核心就是创新。 2016年两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在历届两会中,能源问题都备受关注。在第13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如何处理经济、环境、能源之间的均衡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倾向于“需求侧”,现在将调控的重点转向了“供给侧”,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为“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改变呢? 日前,以单一炊具起家的爱仕达进军生态家居领域,将引领“新国货时代”。该公司表示,首先,在产品端,要开发环保、节能、健康的产品;其次,在渠道模式端,要完善客户的体验与服务生态;最后,在供应链端,要强化客户关系与产业链生态。 可以看到,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企业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改革创新。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管理会计,也应该随着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而改进。现代管理会计善于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上提升企业的价值,像爱仕达提出的生态家居一样,应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将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等作为具体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直以来,产能过剩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阻碍。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率,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从能源管理方面来说,为了缓解环境压力,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今年两会期间,宇通客车将自主研发的宇通E10纯电动客车用于接送两会代表团的代表和委员们往返驻地与会场,还首次亮相了宇通T7高端公商务车,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在两会“零”的突破。宇通新能源客车在两会期间的出色表现,无疑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在不久之后,新能源汽车服务大众将成为新常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说明,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时刻,企业只有实现了自主创新,掌握新技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 在国家不断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概念也多次被提到。近年来,我国环境现状不尽人意,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加、需求膨胀,自然资源日益衰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第一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站姿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高境界、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把握“十三五”中国经济战略方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伟大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国家收入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积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1、已成为经济大国,正站在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新起点上 1978年,我国GDP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2014年我国GDP初步核算为63.6万亿元,合计达到10万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3%。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的经济总量或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上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14年年底,我国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这是经济进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我国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经济规模大并不代表国际竞争力强。站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强国的伟大目标。 2、“刘易斯拐点”加速到来,要素资源约束加剧 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在剩余劳动力消失之前,社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即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同时工资还不会上涨。直到有一天,工业化把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了,这个时候若要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进入工业部门,这个临界点就叫做“刘易斯拐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人口红利的持续释放。由于生产成本和国内劳动力工资低,制造业纷纷离岸外包到中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较优势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在不断衰减。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345万人。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60周岁以上的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2013年16-59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减少244万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至少会带来三大后果:一是劳动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二是由于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抚养比提高,储蓄率将会下降,提高资金成本;三是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带来“民工荒”等用工短缺的现象。这三大后果直接导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从本质上讲,“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传统人口红利的消失。此外,要素资源的供给约束日益加剧,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类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是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耗能最高的国家之一。石油、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进口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度发展路子,也客观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 3、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以“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学界一种重要分析方法。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提出的最新划分标准,世界上的国家可以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的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四种类型。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7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在976美元到11905美元之间,在这个当中还分了两个小组:一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976美元到3855美元之间,另一个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3856美元到11905美元之间。从中国经济的实践看,201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2015年估计能达到78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历看,这些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供给侧改革这一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也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其转型。主要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供给侧改革;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与中小企业发展背景概述 我国近4000多万户企业中,95%以上是广大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国家税收和劳动力资源安置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然而,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矛盾突出,由此所产生的弊端已日益成为束缚实体经济供给体发展“瓶颈”和“桎梏”。因此,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后,中小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可或缺。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身为组长的习主席在会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重要范畴,国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支持。如为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升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而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企业的定向减税降费措施及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等。一系列的组合拳措施频频出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要求,全面遵循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规定,完善自身的发展。 2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内部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缺乏完善的规划发展战略。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注册的自有资金较少,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中小企業长期以来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而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甚至有的中小企业产品供给结构严重畸形,社会需求紧缩的中低端产品生产严重过剩与社会紧需的高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由此造成中小企业往往为了实现短期的利益而盲目的扩大生产等,造成的发展战略规划不完善,难以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等途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当前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相比大型企业要困难得多,从而造成市场竞争力不足。 (2)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理财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资金利用率低。首先,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人员分工不够明细,一般是由其所有者进行经营管理,管理人员在理财方面专业性不够,主要靠以往的工作经验。其次,受其规模和资金限制,中小企业缺少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 (3)中小企业缺乏担保,融资困难。一方面基于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的固

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对于供给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讲了很多,大的部署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顶层设计和基层试验互动。顶层设计主要是管方向、划底线。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真正有效管用,还是要给出地方、基层和企业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错、比较、改进,找出符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办法。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现在依然适用,并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一、供给侧改革的优先和重点领域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供给侧改革要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具体地说,优先和重点的改革领域包括如下几项: 1.对减产能要采取果断管用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理想办法是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但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尤其对国企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领域,市场机制作用有限。可考虑由国家层面确定减产能总量,按现有产能将减产配额分配到各地,同时允许配额交易,这样优势企业可以不减,还可以去买劣势企业配额。同时在解决“人”和“债”问题出台得力政策,如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入社保基金,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对相关银行坏账允许核销等。同时要推动优势企业主导的市场化的兼并重组。 2.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有的领域,表面上看投资已经不少了,如果放宽准入,还有降低成本、提供效率的很大空间。 3.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带、城市圈,在大城市之间带动大量小城镇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的再配置,由此将可引出可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下决心打破城乡间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交易、优化配置的诸多不合理体制和政策限制。 4.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必须牢固确立制造立国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推动制造业由粗放经营转向精致生产,倡导“工匠精神”,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借鉴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全面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同时起到促进设备更新、扩大投资需求的多种效应。 5.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培育创新环境。通过市场上的大量试错,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政府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做产业规划,但创新从本质上说是很难规划的,最重要的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科研人员的预期,排除泡沫经济的扰乱,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要把培育创新环境与地方竞争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若干个有吸引力、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