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15805588.html,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陈小明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05期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的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从“接受者”变“探究者”

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高度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当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切实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教法以学生接受为主,学生就像是接受东西的容器被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把字义、词义记住,然后把课文背诵下来,等学生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背出来,也就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要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教师一定要切切实实地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时间上,对学习进行计划和安排,在学习空间上学生有展示个性、发展才华足够的活动范围。这样学生能够主动查阅材料,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而做准备,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变“接受者”为“探究者”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课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讲道:“天上的街市物品摆放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如何美丽。”我说:“如此良辰美景,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地在天街闲游,天上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呀!”正待继续往下讲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织女被关在天牢,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会自

山西省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五年级下册修改版教学设计样本

课题第一单元自我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教学目标要求 1、经过”小这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使学生了解调查的概念及掌握调查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 设计调查的内容, 学会制定调查表。 3、在制定计划中,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1、注重实践的过程, 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2、走向社会, 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教学过程 ( 一) 确立主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板书主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2、生读课题 3、组织讨论 1) 布置讨论内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主题是什么了, 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 各小组讨论一下, 看一看, 经过这个主题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小组内容开始讨论, 师记时并巡视。 2) 集体交流明确研究主题及调查对象 时间到,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回答。 预设: 生1: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知道了, 我们要开展一次调查活动。 生2: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知道了, 我们要开展一次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师: 经过这个主题看, 我们先来明确一点, 要调查的对象是谁? 生: 小学生。 师: 教师将主题中的小学生用彩色粉笔标出。 师: 这个学生的范围很广, 包括全国各地的小学生, 我们现在还小, 没有条件, 做这么大范围的调查。那我们有条件向哪些小学生开展调查呢?

生: 我们学校的。 生2: 我们年组的 生3: 我们班级的 师: 对呀! 我们能够调查本班的同学, 也能够调查一个年组或是全校的小学生。 师: 同学们, 现在大家的调查对象已经确定了, 现在我们再回来看这个主题, 我们要对小学生的什么情况进行调查? 生: 课外阅读的情况。 3) 确定研究的内容 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 其中的课外阅读情况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那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你们都想知道什么呢? 对哪些情况感兴趣? 你想调查什么内容? 说说你们的看法和见意吧! 你们调查就一定要调查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呀! 预设: 生1: 我要调查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课外阅读的地点。 生2: 我要调查课外阅读的方式和数量, 阅读内容所用的时间。 …… 师: 由于我们刚刚开始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不要太多, 我们对一些主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如: 内容、时间、地点、方式、数量) 等开始调查就能够了。 ( 二) 制定研究方案 1、回顾制定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份研究方案要包括哪些内容? ( 研究主题, 研究内容, 分工、时间安排……) 2、结合P4的研究方案表格, 小组内进行方案制定。 3、集体交流方案制定情况。 1) 指名展示 ( 实物投影) 2) 其余小组进行点评 ( 1) 肯定哪些好的方面; ( 2) 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3) 适时对学生制定方案情况进行小结。 ( 三) 布置作业 自学P4调查问卷的设计, 并模仿P5”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自己编写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一、引语导趣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是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的抨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二、设疑引趣 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可开篇设疑: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为什么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又写了一名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写部队首长和红军领导人?那样不是更感人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于无疑处设疑,相机而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竞相发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直观生趣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如教学《狼》一文,可以出示“晚归”、“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灯片。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放映教学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观的展示拉近课文时代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 四、想像致趣 想像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再现形象进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蕴。如学习李清照《醉花阴》时,可让学生由“薄雾”、“浓云”、“西风”、“黄昏”感知词人所处环境,再由“瑞脑”、“金兽”、“把酒”想像词人生活,进而体会女词人的“销魂”、“人比黄花瘦”的凄凉心境。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会上发言稿【精品】

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会上发言稿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言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言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会上发言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师们: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从xxxx年开始已被列入高中课程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我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认为,我们的力度还不够。不少老师在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接纳它,在行动上也缺乏应有的重视。 这个学期,我们要加大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力度。除了学科课堂教学要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运用的探索和实践,在非学科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方面,也要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首先以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从观念上理解接纳这门课程,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成为新时代的落伍者。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此,我希望老师们加强学习,掌握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使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所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些学习资料:一本是《研究性学习百法》(讲组织管理);一本是《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介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情况)。还有就是我们去年发的教师培训教材《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简明读本》、《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教师》(新教师可向老教师借阅)。这些书对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操作方法都作了介绍,对我们的指导工作很有借鉴价值。 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应该在哪些环节上对学生进重点指导呢?下面我提出一些意见和要求。 1、在学生“选题”上给予指导 选择课题很关键,过大的课题完成不了,太小的课题也达不到我们的课程目标,所以我们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选择适合我们的学生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经努力可以完成的课题,而且最好是有一定创新价值或实用价值的课题。 2、在研究思路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研究实施计划 学生选定了课题,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脑子没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分解,把大题目分成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子课题),然后再指导学生拟出一个计划。 3、在研究方法上予以指导

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 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打通了学科,打通了课内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1.专题学习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比如专题《荷》,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是个聚焦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能很好的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也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其他花卉的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荷的属性。但决不可以随意发挥,必须要以“荷”为聚焦点。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专题学习的开放性 ①专题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②专题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既可以是传道者的角色,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收集到老师不了解的知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平等、民主尊重的和谐关系。 3.专题学习的探究性 在专题学习之前,教师就该告诉学生,“专题”中的内容是别人研究的结果,但只能是较好的,而不是最好的,还有待我们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探究本就是无止境的。学生要改变以前的依赖老师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题”学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能力形成的过程。 4.专题学习的综合性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专题”的设计是跨学科的,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冲破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如《狼》专题的内容就综合了文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狼的文学作品,也能了解一些关于狼这种动物的特性。以《荷》的专题为例,可以将文学(写荷咏荷)、生物学(荷的生物属性)、地理学(荷的生长环境)、药物学(荷的药用价值)、经济学(荷的经济价值)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囊括进来,师生共同探究。

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一) 1 2 3 ) ) ) ) ) ) 4 5

) ) ) ) ) 6 7

研究性学习教案(二)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开题报告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而可操作的程序。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实施计划、预期成果等部分。开题报告格式多样。撰写开题报告时要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和过程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格式;注意事项 撰写开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为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的程序,是课题研究的“蓝图”。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之后觉得还存在问题,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从而避免“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因此,开题报告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谁是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通过研究,我们试图实现什么?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份。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访问的专家、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图书资料、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形式来表现。 二、开题报告的格式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用其它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撰写开题报告一要注意可行性,二要注意科学性,三要注意过程性。开题报告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和步骤要具备可操作性。实施计划要写得具体、翔实,各研究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课内时间一般用于选题、搜集资料、交流展示,而调查、实验、材料处理、论文撰写尽量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资料搜集和实验尽量在校内完成。 开题报告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张冠李戴;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出来,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共二十六篇 第一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

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第二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对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赵峰(无锡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部分在学校开展实施也已有一段时间。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特别是今年暑假,为响应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暑期开展“龙之志”网上读书活动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通过这些实践,使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所新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部分而设立,虽然其本意是希望专门为研究性学习开设一个窗口进行教学研究,而实际上却是造成了广大教师在认识上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即研究性学习是活动课的内容,与我这门学科无关。 这一认识上的偏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研究性学习本身的认识不足有关。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国外又被称为是项目学习,其英文就是(project learning)。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重点是“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动探索的课程。 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或某几位教师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的教学工作。 在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等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从已发表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来看,它对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存在学生因为研究性学习而耽误其它学业的情况。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级中学开展的实践 以上只是高级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那么在初级中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否可行呢? 借着暑期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的机会,我在部分初二学生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为了与网上读书活动相配合,我事先拟定了几个研究专题,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寻找合作伙伴组成课题小组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对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特意安排学生去图书馆作访问调查,写调查报告、活动日记,最后还以板报的形式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展示。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实施过程一般为: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小组开展研究、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总结、展示成果、教师评定几个部分。 其中,学生提出课题可以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启发引导而形成课题;在确定研究方案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便于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在暑假期间,我指导学生作了几十篇访问调查,采访了很多人士,取得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课题的有关报告,并展示了部分成果。在研究日记中,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愿望,认为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锻炼。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初级中学的学生一样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那么,初级中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觉得以下几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和组织好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二、保证“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研究性学习中要注重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 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 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 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 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 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 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 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 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 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 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 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 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 读句子】 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 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 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的确,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 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 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 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叹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 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 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 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 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 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 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师:你的课外知识挺丰富的,居然还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去掉第二句】是啊,这句话 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生齐:排比句】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生齐: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专题研究性学习(通用)

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 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打通了学科,打通了课内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1.专题学习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比如专题《荷》,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是个聚焦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能很好的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也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其他花卉的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荷的属性。但决不可以随意发挥,必须要以“荷”为聚焦点。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专题学习的开放性 ①专题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一般的语文学习都是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专题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确定了自己探究的小专题后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可以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点滴做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点滴做法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其意义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近年来,我尝试在课堂上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力求让课堂轻松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喜欢学语文。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一个真正的人性化的民主的氛围。 1.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师主导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说,教师尽量少用时间,更多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课堂上,开展比赛的活动,让小组间比较起来,比哪一组课文读得最好,哪一组讨论最激烈,哪一组讨论的结果最合理,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哪一组讨论的效率最高,比哪一组笔记记得最好,比哪一组基掌握得好。让学生在比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成功的喜悦,有个人的成就感,也有集体的荣誉感。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2.划分学习小组,鼓励自主学习。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七个学习小组,每组至六人左右,并推荐一名组长和书记员。组长的任务是组织组员开展讨论,并代表小组与其他组长和老师进行咨询。书记员的职责是记录并整理组员讨论结果。同时组长和书记又是小组中心发言代表人。课堂中较难的问题就要提交小组讨论,可以所有小组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同小组讨论不同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新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小组讨论结果加以点评,必要时间问题加以点拨。小组成员还可以提出与课堂相关的其它问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 二.依据学生注意力变化,掌控课堂节奏,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适时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老师说:“课堂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二者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 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操心的问题上,这时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故事、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

中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中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篇一:中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范文为了推动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展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水平,特拟定学校教师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读书是教师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更应该不断学习新形势下的教育新思路。 二、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三、活动口号:让读书写作成为生活的自然 四、读书目标 1、对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而言: 知识提高: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努力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 思想提高: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技能提高:把知识学习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运用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 幸福感提升:丰富自己的人生,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 2、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树立起榜样的效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校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学校教育教学绩效稳步前进。 五、教师个人读书的建议和具体要求: 读书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要多方涉猎,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文史哲方面要多下点功夫。经典的名著要读,现当代的小说、诗歌、散文也值得玩味。当然最好还要读孩子们爱读的书,比如经典的儿童文学,便于与学生交流与推荐。在个人进行读书活动的同时,要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范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忌半途而废和急功近利、结合工作实践。 1、坚持做到每周读书学习不少于一小时,以书为友,充实思想。 2、读书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坚持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可以以教学案例分析或者教育教学叙事的方式呈现。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教育教学信息,以新的教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名著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文学名著鉴赏技巧,扩大阅读范围,我制定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阅读书目:《西游记》、《童年》、《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另外,推荐《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数十部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三、实施步骤: 以《西游记》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及诸神魔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四年级组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看了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研究性学习教案集

课题:《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 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说明:《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选题的重要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 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2.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 提示: (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

学生思考!发言!让学生开动脑筋!特色的东西; (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 (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 (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5)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 键字。 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 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 (1)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 例如:买蛋选鲜(物理) 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数学) (2)社会的需要问题; 例如: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 (3)人类的希望问题; 例如:“亚超声定时控制器” (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 例如:“布手套翻转器” “聋人赛跑发令枪” 3.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围绕问题问问题:

谁?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 哪里?怎样? 4.选题的论证 (1)“选题”是否符合道德法规; (2)“选题”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3)“选题”是否缺乏研究的社会价值; (4)“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5、分组 一个班分为6个小组! 6、讨论思考 小组内讨论,寻找问 题,确定课题! 通过实例,让学生 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 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课后反思 个别小组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课题,认为没有什么好研究的,教师应做相应的引导。

最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刘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 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