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手舞足蹈放飞课堂

——浅谈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所以,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手舞足蹈兴趣情操创造个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听到音乐时,他们不一定会唱,但他们一定会随着音乐而跳。虽然跳的没有达到专业舞蹈的程度,只是随着音乐手舞足蹈,那是感觉器官对音乐最直接、最根本的反映。手舞足蹈在《诗经·周南·关睢·序》这样描述的:“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是小学生对音乐感觉的真实写照,是小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方式。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手舞足蹈进行利用、发掘,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乐于参与。从学生听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手舞足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听音乐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他们对音乐有一种强烈的兴趣,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对“兴趣与音乐”曾这样表达:“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然而反观我们的音乐课堂,在音乐欣赏课中只是让学

生静静地听,在音乐歌曲教学课中只是让学生鹦鹉学舌地唱。这对于好动性强、爱好表现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长期的被动地接受音乐,这跟和尚念经有什么差别,往往这样的教学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音乐中“点点头、拍拍手、跺跺脚、晃晃身……”,他们都会主动地参与其中,将乐此而不疲。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歌曲《小青蛙找家》时,让学生带上头饰来扮演小青蛙。首先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表演一下小青蛙是怎样叫的?有的学生鼓动两腮,有的学生用两只手的握与放来表示。让学生表演一下小青蛙是怎样跳的?有的学生半蹲,举起双手跳起来;有的学生趴在地方跳起来。让学生表演一下小青蛙回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马上表露于色。此时学生的表演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最高点。然后再教学《小青蛙找家》,学生就随着歌曲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释放学生的双手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拨动情弦,陶冶情操。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05年的舞蹈《千手观音》,正是因为舞蹈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震憾了人们的心。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却能深刻地表现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在课的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的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导入,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的妈妈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做?可想而知,学生脑子中产生很多动手的画面,其实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是从生活中转化而成的。再教学《不再麻烦好妈妈》,学生的动作自然融入其中,学生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学生在表演中,运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表达出对妈妈的爱,表达出劳动最光荣的情感。要说舞蹈是一门艺术,一点也不为过,它能表达一种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观,学生的手舞足蹈也是如此。

三、发挥创造,展示个性。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