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

(3)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

(3)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
(3)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

实验三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曼尼希(Mannich)反应制备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掌握曼尼希(Mannich)碱的制备方法;

(2)熟悉有机碱化合物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式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试剂及数量:

五、操作步骤:

(1)仪器的安装:

①在250毫升锥形瓶上安装球形冷凝管。采用电热套加热。

②在内置有250mL茄形瓶上,安装蒸馏头,依次连接直形冷凝管、双支真空接收管和茄形瓶。采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搅拌并加热。

(2)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的制备: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苯丙酮、多聚甲醛、二甲胺盐酸盐、75 mL乙醇和2 mL盐酸(1),回流5小时。将反应液转移至250mL茄形瓶中,沸水浴加热,常压蒸馏大部分乙醇(2)(3),稍降温后,用水泵减压蒸尽剩余的乙醇。冷却,溶液将有白色结晶析出,抽滤,滤饼用无水丙酮洗涤(4),压干。产物(5)在真空干燥器里干燥至恒重称重,计算产量和产率(6)。

本实验约需12学时。

六、注意事项

(1)加入2mL盐酸回流一个小时后,若多聚甲醛没有全部解聚,可以再加入1mL盐酸,以促进其解聚;反应初期加热温度不要过高,回流的速度应缓慢,防止甲醛解聚过快而造成挥发。

(2)蒸馏乙醇时,用沸水浴为宜,可防止温度过高,使产物分解。

(3)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易溶于水,因此应注意无水操作。

(4)无水丙酮洗涤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的目的主要是除去没有反应的苯丙酮。

(5)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干燥前有机溶剂残留量约为50%。

(6)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乙醚溶液的制备:

【原理】

【方法】

将α-甲基-β-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水溶解。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用乙醚萃取,每次25mL,共3次,合并乙醚萃取

液,用20mL水洗1次,转移到干燥的250 mL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即得。

七、预习思考题

(1)Mannich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时,一般用胺类的盐酸盐,必要时加少量盐酸。那么酸的作用是什么?

(2)指出下列优先发生反应的位置,写出优势产物。

(3)完成下列反应:

(4)指出第(3)题中第②题的反应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作用物的配比为苯乙酮:哌啶盐酸盐:甲醛=1:(1.0~1.1):(1.5~2.0)mol范围内?水和潮气对本实验有何影响?在仪器装置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要迅速称取无水三氯化铝?

苯亚甲基丙酮和二苯亚甲基丙酮

苯亚甲基丙酮和二苯亚甲基丙酮 苯亚甲基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醛、酮在碱性催化下的缩合反应。 2.巩固结晶、过滤、干燥和重结晶的测定。 二、基本原理: C6H5CHO+CH3COCH3------→C6H5CHCHCOCH3+H2O(碱性条件) 三、实验物理参数: O 苯亚甲基丙酮结构式: CAS号: 122-57-6 分子式:C10H10O 分子量:146.19 熔点:39~42℃ 沸点:160~262℃ 密度:1.038 性质:无色结晶,具有香豆气味,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微溶于水和石油醚。 单价:28500.00元/吨江苏.江都市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苯甲醛 CAS号:100-52-7 分子式:C7H6O 分子量:106.12 熔点:-26℃ 沸点:179℃

性质:无色液体、又苦杏仁味。 单价:16500.00元/吨江苏.苏州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O 丙酮结构式: CAS号: 67-64-1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熔点:-94.7℃ 沸点:56.05℃ 性质: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 单价:5600.00元/吨江苏.江都市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四、实验试剂: 2.65克苯甲醛(新蒸)、0.73克丙酮、氢氧化钠、乙醇、乙酸乙酯。 五、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先加入5mL丙酮和2.5mL水,然后加入2.5mL苯甲醛,开始搅拌。 3.慢慢滴加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温度在25~30℃之间。滴加完毕,在室温下继续 搅拌1h。 4.用2%的盐酸至中性,分液漏斗分液,有机相用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 5.蒸馏,收集70~80℃的馏分(乙酸乙酯),蒸馏烧瓶里为本亚甲基丙酮。 6.称量。 7. 六、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增加副产物。 2.本亚甲基丙酮会刺激皮肤,处理时防止与皮肤接触。 七、实验后处理: 1.苯亚甲基丙酮的实际值为1.80克。 2.苯亚甲基丙酮的理论值为 3.58克。 C6H5CHO+CH3COCH3------→C6H5CHCHCOCH3+H2O 106.12 146.19 2.60 m理论 3.产率=实际值/理论值 * 100% = 1.80÷3.58 * 100% = 50.3%

亚硝胺类的致突变性及致癌

亚硝胺类的致突变性及致癌 亚硝胺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亚硝胺有300多种,其中90% 左右可以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1〕大量的实验证明某些食品中存在一定量的亚硝胺,其中有的是食品中天然形成,有的是生产过程需要添加的,人体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接触这些致癌物。〔2〕也可通过胎盘使子代接触,引起子代的肿瘤,甚至在一次大剂量接触后,经一定潜伏期诱发出肿瘤。〔3〕 1、亚硝胺类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烟熏或盐腌的鱼及肉中含有较多的胺类,霉变的 食品中有亚硝胺形成。香港曾报道咸鱼内含有较多的二甲基亚硝胺。〔1〕山东淄博市调查熟肉制品289份,亚硝酸盐检出率%超标率达%最高达/kg ;〔4〕河南省新乡市调查卤肉制品58份,亚硝酸盐检出率为%超标率达%最高达/kg。〔5〕广西桂林市调查腊肉制品53份,亚硝酸盐检出率100%超 标率%最高达/kg。日本东京27个市售啤酒样中

有25份检出DMN平均含量约 2 [1 g/kg。〔6〕法国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合作分析的268个酒样的结果,苹果白兰地酒和苹果酒含有DMN二乙基亚硝胺和二丙基亚硝胺。在麦芽中也发现有DMtfD N-亚硝基毗咯烷。〔7〕有人在7份麦芽中检出亚硝胺,含量在?(1 g/kg ,平均为(1 g/kg。〔6〕某些食品中的霉菌能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在接种白地霉的沙氏培养基中,加入亚硝酸钠与二乙胺或加入硝酸钠与甲基苯胺,经28 C培养 数日,即发现有DENAS甲基苯基亚硝胺的形成,而未接种白地霉的对照组中未发现有任何亚硝胺类。〔8〕在玉米面饼中接种串珠镰抱霉或其它真菌,培养8d后,加入少许硝酸钠,发现有亚硝胺的形成,包括DMN DENA甲基节基亚硝胺和N-3甲基丁基-N-1 甲基丙酮基亚硝胺。在玉米面饼接种林县常见的真菌后,经4d培养,其中二级胺的含量增加。〔9〕Fong等在干鱼中检出亚硝胺。〔10〕咸肉经油煎后,约90%勺试样中可测出亚硝基毗咯烷。未加热的咸肉中含有非致

含二氟亚甲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含二氟亚甲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由于含氟化合物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理活性,使得含氟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含有二氟亚甲基的化合物表现出特殊的生物活性。 在这些化合物中,由于含二氟亚甲基苯甲酰类化合物具有合成应用价值和潜在的生物活性,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在过去的几年,尽管大量高效的二氟烷基化方法被报道,但是对于构建含二氟苯甲酰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 本论文首先合成了一类官能团化的含氟砌块:α,α,α-碘二氟丙酮类化合物,并以其为含氟试剂与炔烃进行自由基反应,我们还研究了其与炔烃,苯硼酸的三组分反应,为合成含二氟亚甲基苯甲酰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的新方法。本论文的第2章中,我们合成了一类α,α,α-碘二氟丙酮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其与不同种类的炔烃的加成反应,筛选出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即使用20 mol% AIBN为自由基引发剂,无溶剂,在氮气保护下80℃反应12小时,以高达88%产率和高的立体选择性得到了官能团化二氟取代的烯基碘化物,在Pd催化剂下,该加成产物能进一步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官能团化的多取代含二氟亚甲基苯甲酰类化合物。 最后,我们对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章共合成9个含氟砌块,19个加成产物和2个偶联产物。 本论文的第3章中,我们研究了α,α,α-碘二氟丙酮类化合物与苯硼酸,炔烃的三组分反应,我们对反应的催化剂,碱,溶剂和温度等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即使用5 mol%Pd(PPh3)4为催化剂,K3P04(2equiv)为碱,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60℃反应12小时,以良好的产率得到了目标产物。本章共

实验十二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十二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反应温度控制方法;巩固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使用。 3、巩固产物重结晶的方法。 二、反应原理 NaOH -H 2O C 6H 5CHO + CH 3COC 6H 5 C 6H 5CHOHCH 2COC 6H 5 C 6H 5CH=CHCOC 6H 5 反应历程: OH +H 2C O H H 2C O +C H 2C O C O C O CH 2 O O +C CH 2 O O C CH 2 O OH +OH C 6H 5CH=CHCOC 6H 5 -H 2O

四、实验装置图 五、反应步骤 苯亚甲基苯乙酮是由苯甲醛与苯乙酮在10%氢氧化钠溶液催化下缩合而合成。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和控制苯甲醛的滴加速度,通常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进行。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恒压漏斗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mL10%氢氧化钠溶液、50mL 95%乙醇和12ml苯乙酮。保持反应温度在20~250C之间,搅拌下由恒压漏斗滴加10mL 苯甲醛,控制滴加速度(5-10min滴完)。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持此温度搅拌搅拌1~1.5h,即有固体析出。反应结束后将三口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15~30min,使结晶完全。 抽滤收集产物,用水充分洗涤,至洗涤液对PH 试纸显中性,得苯亚甲基苯乙酮粗品。粗产物用95%乙醇重结晶(每克产物约需4~5mL溶剂),若溶液颜色较深可加少量活性炭脱色,得浅黄色片状结晶产物,熔点56~570C。 六、实验流程

七、注意要点 (1)稀碱最好新配(浓度要够)。 (2)控制好反应温度,温度过低产物发粘,过高副反应多。 (3)洗涤要充分,可转移至烧杯中进行。 (3)产物熔点较低,重结晶加热时易呈熔融状,故须加乙醇作溶剂使呈均相。 八、思考题 1.本实验中如何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答:先将苯乙酮与碱混合,产生碳负离子,控制低温,防止苯乙酮的自身缩合;采取控温滴加与搅拌,有利于发生交叉羟醛缩合而防止苯甲醛的岐化。 3.本实验中,苯甲醛与苯乙酮加成后为什么不稳定并会立即失水? 答:生成的反式烯烃稳定,或者说亚甲基氢受羰基和羟基的影响比较活泼,易于消除。

第四章酰化反应答案

第四章 酰化反应 答案 一、完成下列反应 1、 Cl Cl Cl O O +AlCl 3 西替利嗪中间体 金永生,姚斌、吴秋生等,1-[(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的合成方法改进。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2).1108-1109 2、 N H H N O Cl O Cl N H N O Cl O HCl 阿洛西林中间体 苏为科,何洪潮。医药中间体制备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 N H H N O Cl O O N H N O Cl O 2 HCl Cl 3 阿洛西林中间体 苏为科,何洪潮。医药中间体制备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N H H N O NaH N H Na N O CH COCl N H N O O 青霉素。 苏为科,何洪潮。医药中间体制备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 H H N O SO 2Cl N H N O O 2 HCl 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苏为科,何洪潮。医药中间体制备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 O O 3 C O CH 2CH 2COOH 芬不芬 章思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340 7 N H S O O O N S COCH 3 乙酰丙嗪 8 NH 2COOH NHCOCH 3COOH 安眠酮 章思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3 9 N N S H 2N SH O 3 O N N S HN SH 3 乙酰唑胺 章思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4 10 NH 2 OH O O O NHCOCH 3 OH 嘧啶苯芥 章思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5 11 NH 2 3NHCOCH 3 磺胺类药物 章思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7 12

烯丙苯的氧汞还原法合成苯基丙酮

一:克莱森重排法简介: 具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如丙二酸酯、β-酮酸酯、氰乙酸酯、硝基乙酸酯等)在氨、胺或其羧酸盐的催化作用下,与醛、酮发生醛醇型缩合,脱水而得到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一般的讲,烯醇类或酚类的烯丙基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γ,δ-不饱和醛(酮)或邻(对)位烯丙基酚的反应,称为克莱森重排。具体讲凡是含有两个双键且一个双键与杂原子(如O、S、N等)有共轭关系的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重排反应,统称为克莱森重排。芳基丙

酮通常是由酚类化合物通过甲酰化、改性克脑文盖尔与硝基乙烷缩合以及随后的还原和水解制备而成,但我们采用克莱森重排法引入三碳单元,既高效又简单。在适当保护酚基的情况下,通过氧汞还原法实现双键的水合反应高效完成。用常用试剂所得到的醇与相应的酮的氧化不令人满意。然而,在二甲基亚砜中使用重铬酸钠硫酸盐,类似于2-苯基乙醇,可以成功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该方法为合成中间体芳基丙酮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替代方法。 因此以1-苯基-2-丙醇为原料制备苯基丙酮也是可能的。这种醇不能由苄

基氯化镁和乙醛制备,因为没有真正的金属有机化学知识的人可能认为,由于苄基氯化镁在许多反应中重排,在这种情况下,还形成1-(2-甲基苯基)-乙醇(苄基氯化镁的蒂芬诺重排)。 溴苯与过量的镁在干燥的四氢呋喃中反应形成格氏试剂,然后从未反应的镁中倒出溶液,(用额外的四氢呋喃洗涤),加入1 mol-%碘化亚铜,并小心地加入1,25当量的烯丙基溴(以溴苯的量计)并外部冷却。使用氯化铵溶液(萃取、干燥、真空蒸馏)得到烯丙苯,产率为80%.如果不冷却,将发生异构化为1-苯基丙烯。烯丙基

苯亚甲基丙酮和二苯亚甲基丙酮之令狐文艳创作

苯亚甲基丙酮和二苯亚甲基丙酮 令狐文艳 苯亚甲基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醛、酮在碱性催化下的缩合反应。 2.巩固结晶、过滤、干燥和重结晶的测定。 二、基本原理: C6H5CHO+CH3COCH3------→C6H5CHCHCOCH3+H2O(碱性条件)三、实验物理参数: O 苯亚甲基丙酮结构式: CAS号: 122-57-6 分子式:C10H10O 分子量:146.19 熔点:39~42℃ 沸点:160~262℃ 密度:1.038 性质:无色结晶,具有香豆气味,易

溶于乙醇.乙醚.苯,微溶于水 和石油醚。 单价:28500.00元/吨江苏.江都市 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苯甲醛 CAS号:100-52-7 分子式:C7H6O 分子量:106.12 熔点:-26℃ 沸点:179℃ 性质:无色液体、又苦杏仁味。 单价:16500.00元/吨江苏.苏州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O 丙酮结构式: CAS号:67-64-1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熔点:-94.7℃ 沸点:56.05℃ 性质: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 单价:5600.00元/吨江苏.江都市阿里巴巴.化工 2012/3/1 四、实验试剂: 2.65克苯甲醛(新蒸)、0.73克丙酮、氢氧化钠、乙醇、乙酸乙酯。 五、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先加入5mL丙酮和2.5mL水,然后加入2.5mL苯甲醛,开始搅拌。

3.慢慢滴加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温度在 25~30℃之间。滴加完毕,在室温下继续搅拌 1h。 4.用2%的盐酸至中性,分液漏斗分液,有机相用乙 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 5.蒸馏,收集70~80℃的馏分(乙酸乙酯),蒸馏 烧瓶里为本亚甲基丙酮。 6.称量。 7. 六、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增加副产物。 2.本亚甲基丙酮会刺激皮肤,处理时防止与皮肤接触。 七、实验后处理: 1.苯亚甲基丙酮的实际值为1.80克。 2.苯亚甲基丙酮的理论值为 3.58克。 C6H5CHO+CH3COCH3------→C6H5CHCHCOCH3+H2O 106.12146.19 2.60 m理论 3.产率=实际值/理论值 * 100% = 1.80÷3.58 * 100% = 50.3% 4.成本=(2.60*16500+4*5600)÷1000000=0.065(元) 5.产值=1.80*28500÷1000000=0.051(元) 6.盈利=产值—成本=0.051—0.065=-0.014(元)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反应温度控制方法;巩固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使用。巩固重结晶。 二、反应式 NaOH -H 2O C 6H 5CHO + CH 3COC 6H 5 C 6H 5CHOHCH 2COC 6H 5 C 6H 5CH=CHCOC 6H 5 反应历程: OH +H 2C O H C H 2C O +H 2C O C O C O H C CH 2 O O +CH CH 2 O O C CH 2 O OH +OH C 6H 5CH=CHCOC 6H 5 苯亚甲基苯乙酮又称查耳酮(cha-lcone)。有顺(Z)-,反(E)-异构体。(E)-构型:淡黄色棱状晶体,熔点58℃,沸点345~348℃(分解),219℃(2.4kPa)。(Z)-构型:淡黄色晶体,熔点45~46℃。合成的混合体:熔点55~57℃,沸点208℃(3.3kPa),相对密度1.0712,1.6458。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和苯,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石油醚。吸收紫外光。有刺激性。能发生取代、加成、缩合、氧化、还原反应。由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苯甲醛缩合而成。用作有机合成试剂和指示剂。 查耳酮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查耳酮经典的合成方法是在乙醇水溶液中,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催化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后脱水而得到。近年来,在无溶剂条件下的固相有机反应由于具有反应效率高、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深受关注。1990年首次报道了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氢氧化钠催化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以比较高的收率得到相应的查耳酮。1997年有人采用球磨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有机固相反应的效率,克服了反应底物不能充分接触的缺点。在无溶剂条件下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钾混合碱作为催化剂,使用球磨技术促进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的固相羟醛缩合,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收率可达到90%~98%。 -H 2O

苯并笓的测定

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质中苯并(a)花[以下简称B(a)P]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最低校出浓度为0.004μg/L。 注意:B(a)P是一种由五个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它是多环芳烃类的强致癌代表物。基于B(a)P的强致癌性,按本方法方法分析时必须戴抗有机溶剂的手套,操作应在白搪瓷盘中进行(如溶液转移、定容、点样等)。室内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通风良好。 2 原理 水中多环芳烃及环已烷可溶物经环己烷萃取(水样必须充分摇匀),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而后经乙酰化滤纸分离。分离后的B(a)P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3 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B(a)P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00mg固体标准B(a)P于50ml容量瓶中[因B(a)P 是强致癌物,为了减少污染,以少转移为好],用少量苯溶解后,加环已烷至标线,其浓度为100μg/ml。特此贮备液用环己烷稀释成10μg/ml的标准使用液,避光贮于冰箱中。 3.2乙酷化滤纸的制备:把15×30cm的层析滤纸15至20张卷成高15cm的圆筒状,逐张放入1000ml高型烧杯中,杯壁与靠杯的第一张纸间插入一根玻璃棒,杯中间放一枚玻璃熔封的电磁搅拌铁芯。在通风柜中,沿杯壁慢慢倒入乙酰化剂(由苯十乙酸酐+浓硫酸=750ml+250ml+0.5ml混合配制成),磁力恒温搅拌器的温度保持55±1℃.连续反应6h。取出乙酰化滤纸,用自来水漂洗3~4次,再用蒸馏水漂洗2~3次,晾干。次日用无水乙醇浸泡4h后,取出乙酰化滤纸,晾干压平,备用。 3.3环己烷,重蒸。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查:在荧光激发波长367nm,狭缝10nm;荧光发射狭缝2nm,波长405nm应无峰出现。 3.4丙酮,重蒸。 3.5甲醇。

各类有机物的红外吸收峰

第四节各类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 σ伸缩振动,δ面内弯曲振动,γ面外弯曲振动 一、烷烃 饱和烷烃IR光谱主要由C-H键的骨架振动所引起,而其中以C-H键的伸缩振动最为有用。在确定分子结构时,也常借助于C-H键的变形振动和C-C 键骨架振动吸收。烷烃有下列四种振动吸收。 1、σC-H在2975—2845 cm-1范围,包括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对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 2、δC-H在1460 cm-1和1380 cm-1处有特征吸收,前者归因于甲基及亚甲基C-H的σas,后者归因于甲基C-H的σs。1380 cm-1峰对结构敏感,对于识别甲基很有用。共存基团的电负性对1380 cm-1峰位置有影响,相邻基团电负性愈强,愈移向高波数区,例如,在CH3F中此峰移至1475 cm-1。 异丙基1380 cm-1裂分为两个强度几乎相等的两个峰1385 cm-1、1375 cm-1叔丁基1380 cm-1裂分1395 cm-1、1370cm-1两个峰,后者强度差不多是前者的两倍,在1250 cm-1、1200 cm-1附近出现两个中等强度的骨架振动。 3、σC-C在1250—800 cm-1范围内,因特征性不强,用处不大。 4、γC-H分子中具有—(CH2)n—链节,n大于或等于4时,在722 cm-1有一个弱吸收峰,随着CH2个数的减少,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位移,由此可推断分子链的长短。 二、烯烃 烯烃中的特征峰由C=C-H键的伸缩振动以及C=C-H键的变形振动所引起。烯烃分子主要有三种特征吸收。 1、σC=C-H 烯烃双键上的C-H键伸缩振动波数在3000 cm-1以上,末端双键氢 C=CH2 在3075—3090 cm-1有强峰最易识别。 2、σC=C 吸收峰的位置在1670—1620 cm-1。随着取代基的不同,σC=C吸收峰的位置有所不同,强度也发生变化。 3、δC=C-H烯烃双键上的C-H键面内弯曲振动在1500—1000 cm-1,对结构不敏感,用途较少;而面外摇摆振动吸收最有用,在1000—700 cm-1范围内,该振动对结构敏感,其吸收峰特征性明显,强度也较大,易于识别,可借以判

实验室苄叉丙酮的制备

苄叉丙酮的制备 中文名: 苄叉丙酮 中文别名 α-苯丁烯-γ-酮;苯丁烯-[1]-酮-[3];苯丁烯酮;苄亚丙酮;甲基苯乙烯基甲酮;甲基苯乙烯基酮;苯亚甲基丙酮;甲基肉桂基甲酮;乙酰苯乙烯;亚苄丙酮;乙醯桂皮酮;4-苯-3-丁烯-2-酮;4-苯基-3-丁烯-2-酮;苯亚甲基丙酮;苄叉丙酮;苯亚甲基丙酮, 98+%;Α-苯丁烯-Γ-酮;苯亚甲基丙酮,苯丁烯-(1)-酮-(3),甲基苯乙烯基酮;苯甲烯丙酮;4-苯基丁烯(3)酮-2;亚苄基丙酮 分子式: 【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利用反应物的投料比控制反应物、利用衍生物来鉴别羰基化合物 【实验原理】 两分子具有活泼氢的α-醛酮在稀酸或稀碱的催化下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生成β-羟基醛酮即羟醛酮;若提高反应温度则进一步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这种反应叫羟醛缩合反应。这是合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重要反应。 羟醛缩合分为自身缩合和交叉羟醛缩合,得到α,β-不饱和醛酮,这种交叉的羟醛缩合成为 Claisen-Schmidt 反应。这是合成侧链上含两种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含几个苯环的脂肪族体系中间体的重要方法。 在苯甲醛和丙酮的交叉羟醛缩合反应中,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投料比可得到两种不同产物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圆底烧瓶、磁力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三角烧瓶、表面皿、红外灯、 药品:苯甲醛、丙酮、95%乙醇、10%氢氧化钠、冰醋酸、无水乙醇 【实验步骤】 1.投料。将3.5ml 苯甲醛、6ml 丙酮、8.5ml 水依次在搅拌下加入至烧杯。 2.在搅拌下滴加2ml5%NaOH(25℃~30℃),温度不宜过高,温度太高,副产物多,产率下降。 3.滴加完后,继续搅拌30—40min 4.用1:1盐酸中和至中性。(大约5—6滴)。 5.加少量Nacl (盐析,增大水的比重,易于分层)。 6.分液分出苄叉丙酮(黄色油状) 【实验方程式:】 3\332CHCOCH PHCH COCH CH PHCHO OH O H =???→?+- - 【注意事项】 苯甲醛过量会生成二苄叉丙酮,丙酮过量生成苄叉丙酮,这次试验主要是做成苄叉丙酮。 【思考题】 1、若碱的浓度偏高时对反应的影响? 答:若碱的浓度过高,则氢氧根的浓度过高,不利于反应向生成β-羟基醛的方向进行,从而不利于苄叉丙酮的生成,降低产率。 2、生成二苄叉丙酮和苄叉丙酮的反应条件及产物的区别?

对苯二亚甲基联二高三蝶烯的合成

2010年第68卷化学学报V ol. 68, 2010第20期, 2069~2076 ACTA CHIMICA SINICA No. 20, 2069~2076 drcao@https://www.doczj.com/doc/9412435462.html, * E-mail: Received May 10, 2010; revised June 16, 2010; accepted June 28, 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872038)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 20060561024)资助项目.

2070 化 学 学 报 V ol. 68, 2010 反应得到高三蝶烯化合物[10~12]. 目前含有二个及多个三蝶烯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它们的新颖结构和优异性能引起了普遍关注[13~15], 但是对于高三蝶烯的二连体或者多连体的合成尚未见报道. 本文报道了一种以蒽酮为原料制备联二高三蝶烯的简便方法: 从蒽酮出发经过两条路线来制备联二蒽酮衍生物12f ~12h (Scheme 1): 路线A: 蒽酮1与苯甲醛衍生物2a ~2c 反应生成甲叉基蒽酮衍生物4a ~4c , 然后经催化氢化生成蒽酮衍生物6a ~6c , 最后与1,4-二溴甲基苯衍生物7d ~7e 进行Williamson 烷基化反应得到联二蒽酮衍生物12f ~12h . 路线B: 蒽酮1与对苯二甲醛衍生物8d ~8e 反应生成对苯二甲叉基蒽酮衍生物9d ~9e ; 然后经催化氢化反应得到联二蒽酮衍生物10d ~10e ; 最后与苄基氯衍生物3a ~3b 进行Williamson 反应得到12f ~12g . 12f ~12g 被NaBH 4还原生成联二蒽醇衍生物; 联二蒽醇衍生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选择性1,7-跨环脱水成环反应, 高产率地得到联二高三蝶烯14f ~14g (Scheme 2). 受取代基等因素的影响, 该反应存在竞争反应. 例如, 联二蒽酮衍生物10e , 12h 并没有生成预期的螺环类联二高三蝶烯16i ~16j , 而是发生了1,4-脱水和重排反应, 生成了结构新颖的联二蒽衍生物15i ~15j (Scheme 2).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熔点用Tektronix X4 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计未校正); 1H NMR 和 13C NMR 由 Brucker DRX-400核磁共振仪测定(CDCl 3为溶剂, 1H 在δ 7.26处定标, 13C 在δ 77.0处定标); MS 由 Esquire HCT PLUS 质谱仪测定; 元素分析由德国Vario EL III 测定; Midea MP23C-BF 型微波炉; 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经干燥处理后使用. 1.2 10-单取代蒽酮6a ~6c 及蒽醇过氧化物5a ~5c 的合成 方法一: 直接烷基化法 将蒽酮1 (5.82 g, 30 mmol)和化合物3 (20 mmol)置于50 mL 三口圆底烧瓶中, N 2保护下依次加入 KI (2 mmol)、18-冠-6(催化量)、KOH (82%, 20 mmol)和丙酮30 mL. 回流搅拌4~6 h, TLC 跟踪检测. 柱层析分离提

第11 章 醛和酮

第11章醛与酮 §11.1 分类、命名及其物理性质 11.1.1 分类和命名 1、分类 2、普通命名法 (1)醛 可由相应醇的普通名称出发,仅需将名称中的醇改成醛。 (2)酮 在酮字的前面加上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与醚命名相似) 3、系统命名法 a)选主链——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b)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及名称写在醛酮名称前面,并注明酮分子中羰基的位置。

11.1.2 物理性质 1、物态 甲醛为气体,其他C12及以下脂肪一元醛酮为液体,C12以上的脂肪酮为固体。 2、相对密度 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1。 3、沸点 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沸点:醇>醛、酮>醚>烃 原因:a、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4、水溶性 由于醛酮的羰基氧原子能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所以低级醛酮能溶于水。其它的醛酮的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而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11.2 化学性质Ⅰ——亲核加成反应 11.2.1 羰基的结构 1、羰基的结构 2、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 羰基中的碳氧双键由于电负性O>C,因此π电子云靠近氧的一端: ?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具有亲电性,易于和亲核试剂反应。 ?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具有亲核性,易于和亲电试剂反应。 但是带负电荷的氧比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稳定。 总之,易于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3、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①羰基活性的影响 X=吸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X=推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②亲核试剂因素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期末实验报告)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羟醛缩合反应的原理和机理;学会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2. 掌握水蒸气蒸馏 3. 掌握反应温度控制方法;恒压滴液漏斗的使用。巩固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苯甲醛的沸点是178,如果直接蒸馏的话,到达179度它会在空气中氧化,于水微溶,采用水蒸气蒸馏,用水把它带出,增大蒸汽压,低温下就可蒸出提纯。 水蒸汽蒸馏操作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或难溶于水,但有一定挥发度性的有机物质(在 100℃其蒸气压至少为5-10mmHg ,—1333Pa )中,使该有机物质在低于100℃的温度下,随着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两液体单独存在时的蒸气压之和。因为当组成混合物的两液体的蒸气压之和等于大气压力时混合物就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为共沸点)。所以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要比每一物质单独存在时的沸点低。 NaOH -H 2O C 6H 5CHO + CH 3COC 6H 5 C 6H 5CHOHCH 2COC 6H 5 C 6H 5CH=CHCOC 6H 5 OH +H 2H C H 2C O + H 2C O C C O C O H CH 2 O O +CH CH 2 O O CH 2 O OH +OH -H 2O

C6H5CH=CHCOC6H5三、实验仪器装置图: 四、主要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 分子量状态 熔点 /℃沸点/℃比重 溶解性 苯乙酮 无色晶体,或淡黄色油状 液体,有象山楂的香气。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

苯甲醛 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具 有杏仁香味-26178 乙醇,乙 醚,丙酮, 苯,石油醚 苯亚甲 基苯乙酮208淡黄斜方或菱形晶体57~59345-348(62/4℃) 热乙醇 主要仪器:恒压滴液漏斗、25mL三口烧瓶、25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弹簧夹、磁力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 主要试剂:10%氢氧化钠水溶液、95%乙醇、苯乙酮、苯甲醛 五、实验步骤 1.苯甲醛的蒸馏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mL苯甲醛与3-5mL水后,加热圆底烧瓶中的水至沸腾(为节省时间可先加入热水),当有水蒸气从T形管的支管冲出时,旋紧原来打开着的弹簧夹,使水蒸气通入三口烧瓶中,并对烧瓶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混合物沸腾,不久有液体流出,控制流出液的速度为每秒2—3滴。为了保证烧瓶内混合物不致增加太多,必要时(体积超过三口烧瓶容积1/3),可在通水蒸气的同时,将烧瓶用酒精灯小火加热,以避免水蒸气过多地在烧瓶中冷凝成水。 当馏出液已经澄清透明,不再含有机物油珠时,即可停止蒸馏。蒸馏完毕,首先打开螺旋夹,然后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冷却水。 2.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在25 mL三口瓶中,加入5 mL10%氢氧化钠水溶液、5 mL95%乙醇和加入苯乙酮,三口瓶装上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另一口用磨口塞子塞塞住,启动磁力搅拌,慢慢滴加新蒸馏过的苯甲醛,维持温度在20-25℃必要时用冷水浴冷却,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持此温度搅拌45min,将反应液在冰水浴中充分冷却使结晶完全.,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用水充分洗涤,至洗涤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粗产品可用95%乙醇重结晶.。若颜色过深,可用活性碳脱色。得浅黄色片状结晶约g。

核磁共振波谱法作业题

核磁共振波谱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化学位移 第四节.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 第五节.核磁共振仪和实验方法 第六节.氢谱的解析方法 第七节.碳谱简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填空题 1.原子核是否有自旋现象是由其自旋量子数Ⅰ决定的,Ⅰ为的核才有自旋,为磁场性核。 2.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样品要置于磁场中,是因为。 3.对质子(=×108T-1·s-1)来说,仪器的磁场强度如为,则激发用的射频频率为。 选择题 1.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14NB.28SiC.31PD.33S 2.下述核中自旋量子数I=1/2的核是 B.19FE.12C 3.1H核在外磁场中自旋取向数为 4.若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H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级E跃迁至高能级E所需的能量: A.不发生变化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 D.不变或逐渐变小 E.不变或逐渐变大 简答题 1.试述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2.一个自旋量子数为1/2的核在磁场中有多少种能态各种能态的磁量子数取值为多少 3.哪些类型的核具有核磁共振现象目前的商品核磁共振仪主要测定是哪些类型核的核磁共 振 4.为什么强射频波照射样品会使NMR信号消失而UV与IR吸收光谱法则不消失。 计算题 1.试计算在的磁场中,1H、13C的共振频率。 2.试计算在25o C时,处在磁场中13C高能态核与低能态核数目的比例。 第三节.化学位移 填空题

1.有A,B,C三种质子,它们的共振磁场大小顺序为B A>B B>B C,则其化学位移δ的大小顺 序为。 2.有A,B,C三种质子,它们的屏蔽常数大小顺序为σA>σB>σC,试推测其共振磁场B 的大小顺序为。 3.在化合物CH3X中,随着卤原子X的电负性增加,质子共振信号将向磁场强度方向位移。选择题 1.不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是: A.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B.核外电子云密度 C.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D.所采用的内标试剂 E.使用的溶剂 2.在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ppm)最大者为: F 3 3.CH3X中随X电负性增大,H核信号: A.向高场位移,共振频率增加 B.向高场位移,共振频率降低 C.向低场位移,共振频率增加 D.向低场位移,共振频率降低 E.变化无规律 4.在磁场中质子周围电子云起屏蔽作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越大,则屏蔽作用越小 B.屏蔽作用与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无关 C.屏蔽越小,共振磁场越高 D.屏蔽越大,共振频率越高 E.屏蔽越大,化学位移δ越小 5.抗磁屏蔽效应和顺磁屏蔽效应对化学位移有重要贡献,结果是: A.抗磁屏蔽使质子去屏蔽,顺磁屏蔽使质子屏蔽 B.抗磁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向低场位移,顺磁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向高场位移 C.抗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增大,顺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减小 D.抗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减小,即产生高场位移;顺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增大,即产生 低场位移 E.抗磁屏蔽和顺磁场屏蔽均使质子去屏蔽 6.乙烯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比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大还是小其原因是什么 A.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 B.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C.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D.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 E.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和乙炔质子均处在屏蔽区,且乙炔质子由于外层电子云密度大,受屏蔽作用大。 7.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它们的化学位移(δ)从大到小的顺序如何

几种物质的嗅阈值

物质名称阈值/10-6臭气种类 乙醛 醋酸 丙酮 丙烯醛 丙烯腈 丙烷氯化物 苄基氯化物 苄基亚硫酸盐 溴 正丁酸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由二氯化碳氯化)四氯化碳(由甲烷氯化〉 氯醛 氯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硫酸盐 二苯亚硫酸盐 乙基硫醇 乙醇〈合成产品〉 丙烯酸乙酯 甲醛 氯化铵气体 硫化氢(由硫化物制备) 硫化氢气体 甲醇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氨 苯胺 苯 甲基氯化物 亚甲基氯化物 甲乙基酮 甲基异丁基酮 甲基硫醇 三烯酸甲酯 单氯基苯 硝基苯 对甲酚 对二甲苯 对氯乙烯 0.21 1.0 100.0 0.21 21.4 0.47 0.047 0.0021 0.047 0.001 0.21 21.4 100.0 0.47 0.314 46.8 0.001 0.0047 0.001 10.0 0.00047 1.0 10.0 0.0047 0.00047 100.0 0.021 0.047 0.00021 46.8 1.0 4.68 >10 214.0 10.0 0.47 0.0021 0.21 0.21 0.0047 0.001 0.47 4.68 木腥臭 酸臭(酸味) 化学甘臭、有刺激性 焦臭、有刺激性 洋葱臭、大蒜臭 洋葱臭、大蒜木腥臭 溶剂 硫磺臭 似膘自粉的刺激性臭 酸臭 蔬莱硫磺臭 刺激性甘臭 甘臭 似漂自粉的刺激性臭 胺臭、焦臭油臭 蔬莱硫磺臭 橡胶的烧臭 泥土臭、硫磺臭 香甜气昧 塑料燃烧臭、泥土臭 麦秸样干臭、有刺激性 刺激性臭 腐蛋臭 腐蛋臭 香甜气味 刺激性鱼臭 鱼臭 刺激性鱼臭 刺激性臭 刺激性臭 溶剂 香甜气味 香甜气味 刺激性硫磺臭 刺激性硫磺臭 氯气臭、卫生球臭 鞋油臭、有剌激性 焦油臭、有刺激性 香甜气味 氛化物溶剂臭 医药品臭 干草臭 洋葱臭、芥末臭

有机化学考试试题(第二套)

有机化学考试试题(第二套) 1.CH 3CH=CH 2 + Cl 2 + H 2O 主要产物为: B (A) CH 3CHClCH 2Cl + CH 3CHClCH 2OH (B) CH 3CHOHCH 2Cl + CH 3CHClCH 2Cl (C) CH 3CHClCH 3 + CH 3CHClCH 2OH (D) CH 3CHClCH 2Cl 2. 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1反应时,哪一个反应速率最快? C 3.(CH 3)2CHCH 2Cl 与(CH 3)3CCl 是什么异构体? A (A) 碳架异构 (B) 位置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互变异构 4.Williamson 合成法是合成哪一种化合物的主要方法? C (A) 酮 (B) 卤代烃 (C) 混合醚 (D) 简单醚 5.薄荷醇 理论上所具有的立体异构体数目应为: A (A) 8种 (B) 16种 (C) 2种 (D) 4种 6.一个天然醇C 6H 12O 比旋光度[ ]25 = +69.5°,催化氢化后吸收一分子氢 得到一 个新的醇,比旋光度为0,则该天然醇结构是: 7. 能使不饱和伯醇氧化成不饱和醛的氧化剂应是 : C ① KMnO 4/H + ② CrO 3/H + (A) CH 3CH 2CH 2CH 2Br (B) CH 32CH Br CH 3(C) CH 3CH 2CBr 3CH 3(D) CH 3C CH 2Br CH 332OH (D)(B)OH CH 3CH 3CH 2CH CH 2OH CH CH 2(C)(A)CH 2CH CH 2CH 3CH 2CH OH OH

③ CrO 3/吡啶 ④ 新鲜 MnO 2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8.下面哪种试剂只能将烯丙位、苯甲位的伯醇、仲醇氧化成相应的醛和酮: C (A) 过氧酸 (B) 琼斯试剂 (C) 新制的MnO 2 (D) 费兹纳-莫发特试剂 9.黄鸣龙还原是指: D (A) Na 或Li 还原苯环成为非共轭二烯 (B) Na + ROH 使羧酸酯还原成醇 (C) Na 使酮双分子还原 (D) NH 2NH 2/KOH/高沸点溶剂,还原羰基成亚甲基 10.下面化合物羰基活性最差的是: C (A) PhCHO (B) CH 3CHO (C) PhCOCH 3 (D) CH 3COCH 3 11. 由 ───→ 最好的路线是: C (A) 先硝化,再磺化,最后卤代 (B) 先磺化,再硝化,最后卤代 (C) 先卤代,再磺化,最后硝化 (D) 先卤代,再硝化,最后磺化 12.用格氏试剂制备1-苯基-2-丙醇,最好采用哪种方案? A (A) CH 3CHO + C 6H 5CH 2MgBr (B)C 6H 5CH 2CH 2MgBr + HCHO (C) C 6H 5MgBr + CH 3CH 2CHO (D) C 6H 5MgBr + CH 3COCH 3 13. 主要产物是: D (A) C 6H 5CH 2OH C 6H 5COOH (B) C 6H 5CHOHCH 2COOCOCH 3 (C) C 6H 5CH=CHCOOCOCH 3 (D) C 6H 5CH=CHCOOH 14. 还原 C=O 为 CH 2 的试剂应是: D (A) Na/EtOH (B) H 2N-NH 2/HCl (C) Sn/HCl (D) Zn-Hg/HCl 15.下列试剂能区别脂肪醛和芳香醛的是: B (A) 土伦试剂 (B) 斐林试剂 (C) 溴水 (D) Ag 2O 16. m-甲氧基苯甲酸(I), p-甲氧基苯甲酸(II) 与苯甲酸(III) 的酸性大小是: C (A) I>II>III (B) III>I>II (C) I>III>II (D) III>II>I 17. Claisen 酯缩合的缩合剂是强碱,用以增长碳链.从反应活性中心看,它们是C (A) 一个羧酸酯出羰基,一个醛出α-C (B) 一个羧酸酯出羰基,一个醇出α-C Cl O 2N NO 23H C 6H 5CHO +(CH 3CO)2O CH 3COONa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是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做好考试准备,特制定此大纲供考生参考。本大纲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内容,均为考生应掌握之基本内容。80%以上的试题内容均在此大纲范围之内,但不严格局限于此大纲。考生在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反应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更应进一步灵活掌握各种官能团的转化,以及其中涉及的立体化学,能够立体和选择性地合成简单有机物,能够运用所学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和光谱(NMR、IR、UV-Vis和MS)对未知简单有机物进行结构推断,或对有机混合物进行分离。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虽非考查重点,但考生亦应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实验部分占考试分数的10%左右,用书面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实验技能。 参考书目: 理论部分参考书: 1.鲁崇贤, 杜红光主编. 有机化学(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袁履冰主编. 有机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 有机化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美]福尔哈特(Vollhardt, K.P.),[美]肖尔(Schore,N.E.)著;戴立信,席振峰,王梅祥等译.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实验部分参考书: 5.柯以侃主编. 大学化学实验(第一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第一部分理论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1-1 库仑力、离子键、共价健和八电子规则 1-2 路易斯结构式和共振式 1-3 原子轨道的量子描述 1-4 分子轨道与共价键 1-5 杂化轨道理论 1-6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式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直链、支链和环烷烃的结构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4 燃烧热与环烷烃的环张力 2-5 围绕单键旋转所产生的构象及其势能图 2-6 乙烷和取代乙烷的构象:纽曼投影式 2-7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8 构象转化和简单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2-9 酸碱理论的发展史 第三章自由基卤代反应制备卤代烃 3-1 自由基与烷烃中的键能 3-2 烷基自由基的结构:超共轭作用 3-3 石油裂解 3-4 甲烷的卤代反应:自由基链式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