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院系政法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方庆荣

指导教师单位政法系

指导老师吕老师

目录

目录 (1)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章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

第三章解决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的有效办法 (5)

第四章参考文献: (9)

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庆荣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导致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中学生呈现了独立性、敏感性、超前性、现实性等新特点。本文论述了现代中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第一章引言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列主义主义常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

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

的思想特点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根据对象的思想特点开展有实效性的教育工

作,这在当前环境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二章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模式滞后,使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受

到挫折,教育教学效果令人大跌眼镜。其主要表现为:

1.教育模式固化,中学生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强制灌输“宏大叙事”话语体系,忽视从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我讲你听”、“我打你通[1] ”,缺乏互动;忽视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把“掌握”等同“认同”;把终极目标作为起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用

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知识灌输,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

仰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

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

斥心理和抵触情绪。

2.教学内容滞后,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

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思想政治课教材为教学

蓝本,教育活动与学生生活世界隔离,有意无意回避现实问题,造成学校与社会的反差,形

成满足需要的假象;难以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难以

与时俱进地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流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不足以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滞后的教学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不成体系,使学生难以认同施教者的价值观念

和说教内容。

3.教育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因,没有人的需要就不可能形成人的主观动机,

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积极行为。我国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

素质教育。但是,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仍以单一课堂教育方式为主。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囿于知识层面,将之当成一门考试科目,而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生活和学习。这些都有碍于中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拓展技能,不利于其养成正确思

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4.缺乏家校沟通,德育师资力量不健全

学校教育和家庭监督的分离或合作不够。现代中学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留

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为零,因此导致中学生言行表现、思想动态在学校和家庭表现出巨大

的反差,甚至很多学生把在家里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我行我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常

态化持续进行。同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分地依赖于班主任,班会形式的教育模式导

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亟待建设。

5.弱化心理教育,心理疏导仍存在盲区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由教育者预先安排、统筹包办,学生难以自主参与。人的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融求知需要、求证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于一体的一种需要”。在校青年又都具有“青年意识与行为的未定性与二重性”的明显特点.计划性的思想教育对流变性

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捉襟见肘。同时,受教育者讳疾忌医的心态,使得教育者面临着无的放矢的工作困境。中学生心理疏导缺乏相应的渠道,难以通过有效的渠道去宣泄心情、

取悦自己。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履维艰。

其次经过大量数据的统计调查发现:中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

视。

6.对道德判断存在偏颇。

有4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丑

恶的仅占 12%。有 52%的中学生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

才好[2]”这一说法。中学生的社会道德观需要积极的引导。

7.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

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65%的中学生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利己又不损人”。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提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等主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私自利行为普

遍,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视而不见;在学习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的选择

竟占了 50%左右 !

8. 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满意率仅占43%,不到一半。

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学生的状况,达不到学生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待改进和提高。

第三章解决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的有效办法

1.齐抓共管,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目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外部环境联系密切。中学生德育教育不是短时

间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

关心和支持”。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和外部社会,不再局限于校园环境。同时,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与父母的影响密切相关。“以学校为主导,建立开放式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思想

政治教育体系,营造人人关心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将学校的课堂教育、家庭的辅助教育、社会的实践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从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拓展教学内容,转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从中学生实现 1+1+1> 3 的教育效果”[3]。

2.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换位思考相结合

首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重点加强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其次,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

品德教育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

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政治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

学模式,努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以人为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着眼于中学生的

思想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尊重中学生的

思想需要。从高位思考角度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与中学生交流、沟通、讨论,打开

他们的思想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

时,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坚持将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采取创新性的手段和

措施来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逐步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3.教学相长,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认清“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的教学现实,与时俱进地吸纳包含时代内涵的新知识,为中学生的思想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通过交互的探讨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首先要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良好道德的养成、正确信念的确立仅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身先垂范,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进取,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4.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又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

中也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质是在承认任何教育的最终途径都是通过“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在教育中巧妙地把对学生的教育变成其内

在“自我教育”的需要,实现主体自我教育为主体所接受,教育的目的才得以实现,教育的价值才得以体现。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予以适当的教育、激励、唤醒和

鼓舞,发挥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挖掘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结合时政发展,让中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中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群体智慧。通过创新中学生学生组织,使中学生站在更好的角度审视自我、激励自我,在自我教育和引导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拓展自我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切身实践让中学生发现自我在思想政治

教育方面的不足,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的意义,从而让中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中见贤

思齐,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思想政治觉悟

[4]

5.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加强现代中学生感恩教育,学生是主

体。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

显为感恩的行为。

首先,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提倡中学生要做“小事”[6] ,从主动擦黑板,清扫寝室,节俭朴素,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等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

们“吃水不忘掘井人”。切实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提升中学生感恩意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其次,用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多场合的正面教育、事迹感染和氛围影响。如:开展感恩专题教育;组织特色感恩活动;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开通心理情感热线;搞好特定节

日的感恩教育等。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重行,使其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另外,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家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的行动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5] ,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

感恩意识化为行动。在感恩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提高家长、学校、社会的整合力度。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

心人、理解人[7]”。注重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6.明确方向,致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塑造学生个体健全的

人格,使其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需

要指出的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也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通过情感引导,道德启发,让中学生认识到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实现是真善

美统一的教学实践过程。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明确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从而让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8] ”。

第四章参考文献:

[1]周耀国 .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年 S1 期 .

[2]曹娟 . 诸城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青岛大学 ,2008.

[3]康莲枝 .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与出路[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4]文化 .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当代教育 2010(2):89 —89.

[5]李靖茂 , 唐建伟 , 葛畅 . 学生行为特点及其引导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6):16-19.

[6]陶志琼 . 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 (4) :9.

[7]吴春明 . 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 2006( 1):36.

[8]王继才.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新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29 — 30.

中学生思政教育

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造

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探究

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概念 在教育学领域,教育工作者们对于“亲和力”的理解和阐述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以“爱”为基础。教育者只有用真诚去走近学生、关爱学生、真心为他们着想,才能彼此产生美好的情感互动,进而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快乐地学习。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亲和力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教师以“爱”为基础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得到受教育者对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认同进而趋同教育者的观点,这种吸引力和感召力对受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建的制约性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性作用,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受到削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需求更显著。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化大数据,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信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受到削弱。二是大学生个体权利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权威的理论灌输,而在现代化的语境中,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变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的传播、物质基础的保障是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所要面临的问题,还要去解决他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遇到的问题。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除了传统的教育环境,还需要针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作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是制约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性语境中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个体性更加突出,多元价值观和各种思潮的相互冲击,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个体差异性教学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课堂不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才能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制定出相应教学内容,要采取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引导教育学生。 三、现代性语境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石振保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代 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关键词]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现代化。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反思,廓清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那些过时、僵化、保守、甚至极“左”的思想,从僵化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开放的、发展的、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现代化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树立人本观念。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不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导向功能,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受教育者灌输先进理论和思想,更要注重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其次,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正在致力于培养能力型、创造型、社会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书本与实践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风范、科学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其发展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人才意识、民主意识等。由此可见,按时代的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新的质量标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三,树立素质教育观。概括地讲,素质教育观一是教会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三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看,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2期

热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电子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电子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学笔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第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 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专门内容的概括和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内因、本质和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的深化 2:关于思想政治 教育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 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去专门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3: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①:思教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 ②这一特殊矛盾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及各方面,是思教的存在形式。 ③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探索 1: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其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概念为骨架而构成的知识体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有两类,一类未区分层次,只是探讨有那些主要范畴;另一类则认为应区分层次,如思教学的基本范畴、重要、具体范畴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教学范畴包括广义和狭义。从广义而言,是指反应和概括死教学领域各种现象的方面、关系、本质、特性的所有基本概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在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据统计,在11年3月份,我国网民达到了4.04亿,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被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网络时代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取决于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多大程度地使用网络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统计数据表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为20.1%,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00年11月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20.3%,另有15%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同时,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9.8%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可少的,进入到了意义的“解释”和“重构”的层面。不到这一步,比较研究就不能算完成。比较研究的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范式。在时间上依次展开的这四个阶段,在空间中它们作为范式又是并列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交叉地或者综合地使用。我国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大多数停留在“事实研究”、“关系研究”和“本质和规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翻译研究”基本未展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过程。我想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队伍要求,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 基础上突出包容性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境遇。面对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型。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和归宿。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区别于现代社会西方公民教育的本质所在。同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尽管适应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任务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出发点,但这如果是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代价,那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质上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原则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努力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多样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多样和尊重差异就失去了立脚点,就丧失了根本。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尽可能地团结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 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注重传统资源的 继承和国外经验的借鉴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求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与实践模式。不必讳言,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平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但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和十五大精神,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现状、特点,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以改革的精神和挑战的姿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跨世纪话题。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力探索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二、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特点和问题改革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法政学院 11思政1班芷芊 2011644112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学生较之小学生来说,思想和心理都更成熟了,也是三观世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一)、作为学生,学校是学生的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在学校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容和教育目标,使政治课堂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堂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用各种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要求了老师要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工作。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趣,而毫无兴趣的东西学生不爱听,容易走神,没有激情学习。所以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很关键。要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兴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容、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例如上一节初中的政治课,教材要求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板桥的”丝竹图”,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上出现了冷场。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改变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老师让同学们由竹子所想到什么来发言,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由于学生熟悉竹子,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就变得踊跃。比如有的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那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世界科技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发展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条件,而现代社会在现代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显现出明显的综合化发展趋势,人的发展也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为了适应环境条件与对象特点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社会的综合发展,在当代中国具体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社会明显地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结构多样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等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出现的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发展。从群体层面看,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发展态势,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个性化发展特色明显。社会综合化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人的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这些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丰富图景,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其实,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要求的综合化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以社会综合发展为环境条件,以综合化发展的人为作用对象,惟有走综合化发展之路,才能保持对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高度适应性,即保证自身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确保其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的全面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首先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由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化,使人的思想道德的因素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大都以综合作用的形式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价值观为例,市场经济体制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催生了人的主体意识,个人权利与利益等因素成为个体价值观构建的基础,因而出现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倾向、价值选择上的利益为重倾向以及价值实现方式上的务实化倾向。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同样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等综合作用与影响,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变得异常复杂,人们的价值世界因而变得异常丰富与生动。在此情况下,不仅过去适用于社会单一性存在、环境简单性构成、主流文化一元主导条件的价值观教育方法需要创新,从而发展出更加有效、更加多样的教育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研究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与程序,以方法的综合优势、整体效应应对社会的多样性存在、环境的复杂性构成、社会文化多元共生与主流文化一元主导并存等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其次是方法的渗透性发展。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导致人的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领域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能够渗透到人们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及其环境之中,尤其是同人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业务领域的渗透,就是要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探讨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机制与方法整合的途径与方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向管理工作渗透,就需要分析传统的教育引导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吸收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对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激励与控制的有效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人的现代性流动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得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而且因为人的活动自主性增强,对环境的选择性增加,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环境的控制性越来越减弱。要化解这个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向环境渗透,发展环境育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向环境渗透并与之结合,就是通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氛围环境的综合选择、建设、优化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就应该着重探讨环境建构方法、环境优化方法以及通过环境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的方法,不断提高环境的育人效应。 融合,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综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发展更多是体现在方法的融合重构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有集聚和发散两种形式。集聚式融合,适用于解决某些复杂的思想行为问题,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的共同综合运用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方法的综合发展主要是集聚式融合发展。发散式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领域的拓展方式,是指某种方法脱离它原来适用的条件与场景,向其它领域扩散,被其它领域所吸收、整合,用于解决新的问题。笔者曾经讨论过的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方法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方法互动发展、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互补发展、社会教化方法与自教自律方法同构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具体形式属于方法的集聚式融合,而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整合发展则是方法的发散式融合方式。[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一方面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各个体由于多向互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同时与外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体系。[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被打破,社会的横向联系飞速发展。全方位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 第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得研究对象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得重要性 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就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得研究对象;二就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得理论基础;三就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不就是具有自己得特殊性;它就是不就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得全部内容、专门内容得概括与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得内因、本质与依据。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得深化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得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得争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人们得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得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们得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得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得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得对象去专门研究。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得确立 3:应当根据研究领域得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得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得研究对象便就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得矛盾得研究而构成得。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得特殊矛盾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得要求与人们实际得思想品德水准得矛盾。这就是因为: ①:思教得全部工作,其直接目得与专门任务,都就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得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得思想品德,使人们从“现有”向“应有”得转变。 ②这一特殊矛盾贯穿在思教得全过程及各方面,就是思教得存在形式。 ③这个特殊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得动力。

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 问题及其对策_调研报告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和十五大精神,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现状、特点,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以改革的精神和挑战的姿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跨世纪话题。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

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考 发表时间:2019-03-25T11:34:27.0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唐王娜 [导读] 摘要:“‘现代’已经从一种时间范畴、时间概念变成了一种观察和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视角。”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现代’已经从一种时间范畴、时间概念变成了一种观察和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视角。”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这是我国独特国情和复杂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如果没有观察当前主体间的诸多对立和冲突现象的方法和视角,没有深刻理解和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问题,也就难以把捉消极和冲突背后的积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上升的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1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现代性问题域 1.1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处境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时间里,国际社会大变革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中央。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判定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现代性问题域中,即处在由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处在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的历史过程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遭遇新问题的困扰:优秀传统文化、先进革命文化不断被解构,李白、雷锋、董存瑞等不再是模范学习的对象,而成为娱乐的对象;90后、00后新生代的日常生活被网购、代购、贷款、兼职等经济行为占据,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不再是主要生活;腐败、房贷、就业压力、恶性事件等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焦点,网络被情绪性和暴力性语言充斥,个人更多关注情感体悟和切身利益等等。 1.2现代性的全球化 现代性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所谓现代文明,初始地说来并且本质上重要地说来,是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并为其指定方向的。”马克思向我们揭示了资本对开启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他以资本的产生向我们指证了:“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马克思所讲的“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道:“‘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这种特殊的发展和形态改变,可以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次全面的社会重组,这是旧世界的消失而新世界的形成。”在这样的重组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变化之快深感惊讶,描述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特点:“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2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思路 2.1坚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视野。 “现代性”从诞生之日起,就含有深刻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将现代社会概括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从来没有把现代性的生成及其本质看作是一个抽象的精神运动。”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问题。对“现代性”的解读绝不能仅仅从时间断裂的意义上进行,还要从新的时代精神的生成上把握现代社会的内在性。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发展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饱含曲折和冲突的过程。马克思论述资本在形成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威力,科学把握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给我们揭示了现代性的“神奇”之处,即“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对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马克思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各种社会裂变和异化现象。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为对商品社会的批判,商品社会的出现在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对社会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带来严重扭曲,体现在社会关系的“物化”“抽象”的统治和形式化的控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虚构的个人劳动所得财产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雇佣劳动的基础上的,“工人阶级作为非人的存在价值和境遇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根本性的现代性问题”。 2.2辨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机遇与风险 对于资本,我们很多人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就是一般社会公众甚至部分学者对资本依旧进行二元化地分割。一些研究经济、文化、政治的学者就认为“资本”很好,没有资本就无法实现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无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资本在文化、政治领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另一派则认为“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液”,资本带来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主体性受到资本的挤压等。人们对资本的这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实际上说明我们需要更细致、准确地去分析资本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常常将资本当作资产阶级的特有产物,许多领域都讳言资本,更别说作为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界特别是社会公众能够特别清醒地、全面地理解资本,而不是各走各的极端,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并拥有坚定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2.3判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本的力量对我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影响,使社会不断滋生着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它们在教育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教育中人屈从于市场逻辑。”资本使人越来越深地陷入物的宰制,物对人的统治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人不再是纯粹的、相互交往的、全面发展的人,人成为孤立的、“抽象”的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物的关系。中国的现代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世界历史性个人。这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从属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进程中,这就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占有现代文明的先进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世界人,能够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不完全从属于资本逻辑下的“现代文明”,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被西方模式统治,而是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中国灵魂的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