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在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国学知识】最新小学语文国学文学常识试题含答案 (3)

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项拓展练习 国学文学常识试题 一二三总分 一、国学选择 1.《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指出要解决教师的时间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 A.工作时间能否减少 B.工作效率能否提高 C.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 2.“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是小说《西游记》中一个章回的题目,这个章回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唐三藏B.玉皇大帝C.孙悟空D.猪八戒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B.《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局部入手的梗概,另一部分是从整体情节入手的精彩片段。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文章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点明父亲遇害的时间,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深切怀念。 D.“鲁提辖”“刘姥姥”“星期五”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人物。 4.《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蜀中大将是() A.张飞B.关羽C.赵云D.黄忠 精品 原创

5.下列哪个人物不是杨红樱笔下的人物?() A.张达B.贾梅C.马小跳 D.路曼曼 6.“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 A.李煜、柳永B.柳永、李清照C.李煜、李商隐 7.读诗《静夜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B.《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8.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A.《示儿》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B.《已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C.《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升。 D.“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喑”的意思是“沉默”。 9.下列诗句( )不是陆游的。 A.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0.“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哪部经书已经失传() A、诗经 B、书经 C、易经 D、乐经 11.曹操曾称赞他手下一员大将为“吾之樊哙”,他所称赞大将是谁?()A.典韦B.夏侯淳C.许诸D.李典 12.下面诗句所写何人?请选一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A.刘备 B.关羽 C.曹操 D.诸葛亮 1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4.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 A.静脉 B.动脉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小学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毕业试题(精华版一) 时间:100分钟分数: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dǎo méi chěng fákuíwúwūrǔmèi lìgài kuò ()()()()()()zhuóyǒu chéng xiào shěběn zhúmòyīn róng xiào mào ()()() 2.下列短语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订正。(4分) 刻苦钻研束手无策 锐不可挡走头无路Array 寻物启示责无旁代 莫名其妙买椟还珠 3.改写句子。(8分) (1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6)病句诊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3分) ⑴我们对于生存环境太重要了,必须保护它。 ⑵老人、青年、妇女、小孩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⑶公园里,到处可以看见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 4. 下列对联题咏的是谁?(3分)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5.相传蜀汉大将关羽写过《诫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 好书."想一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读书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供的语境,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 古代诗歌中有太多的表现友情的诗句,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 ___ __ ,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 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7.快乐小字典。(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共4分) ⑴“鼎”字共(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正当,正在; ②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③大; ④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取第( )种解释。 ⑵“凸”字共( )画,可用( )查字法来查,它的笔顺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地挪移了;我也()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答案

%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 班级:姓名: 1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2.常羊学射

【原文】 (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 33.次非杀蛟 【原文】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1,故事内容大意(常以寓言,成语故事出现) 2,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3,文中的重要词语意思 二,主要篇目 1,《杨氏之子》 2,《晏子使楚》 3《两小儿辩日》 4《学奕》 5,《滥竽充数》 6,《刻舟求剑》 7,《叶公好龙》 8《东施效颦》 9《矛与盾》 10,《鹬蚌(yu beng))相争》 1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12《蜀鄙二僧》 13,《伯牙绝弦》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 宝玉而题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人说成了石头,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寓意:表现坚贞之人受人误解的痛苦。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离开坐着的位子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阔眼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译文: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相关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蜀国的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 寓意:本文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气势。

小升初语文必背文学常识汇总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 多种重要着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教育】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升初真题模拟试卷BM6

7. 王安石的《______》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 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 , ______。 8. 我会汉字加法。 门+口=______ 艹+云= ______ 氵+少= ______ 禾+中= ______ 云+力=______ 宀+子=______ 9. 《红高粱》作者是谁?______ 10. 下列四项中加横线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作自受作业 B .裂缝缝隙 C .养尊处优处境 D .摩擦摩挲 11. 叙述 1.(1)《我要做好孩子》中,金玲的数学最差,但后来有 明显的进步,请详细叙述其中的原因。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影响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举出一个具 体的例加以说明。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______火一______波纹 一______绸子一______树叶 一______小鱼几______流云 1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卜,孩子正睡得香甜。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搬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唾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说说这 2 / 3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一)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一) 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简介(线索)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 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 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 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 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 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 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 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 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 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四、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A.两汉散文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升初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汇总

精心整理 小升初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汇总: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着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2 2 3 4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着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着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 9 10、11世纪 11 《国 《战国策》,沿用至今。 1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3、《邹忌讽齐五纳谏》先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 14、《愚公移山》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对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毕业试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100分钟分数: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dǎo m?i chěng fákuíwúwūrǔmai lìgài kuò ()()()()()()zhuóyǒu chéng xiào shěběn zhúmòyīn róng xiào mào ()()() 2.下列短语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订正。(4分) 刻苦钻研束手无策 锐不可挡走头无路Array 寻物启示责无旁代 莫名其妙买椟还珠 3.改写句子。(8分) (1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 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6)病句诊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3分) ⑴我们对于生存环境太重要了,必须保护它。 ⑵老人、青年、妇女、小孩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⑶公园里,到处可以看见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 4. 下列对联题咏的是谁?(3分)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5.相传蜀汉大将关羽写过《诫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一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读书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供的语境,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 古代诗歌中有太多的表现友情的诗句,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 ___ __ ,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 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7.快乐小字典。(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共4分) ⑴“鼎”字共(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正当,正在; ②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③大; ④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取第( )种解释。 ⑵“凸”字共( )画,可用( )查字法来查,它的笔顺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地挪移了;我也()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7.这段话出自_________的《匆匆》,你还读过他的《____________》。(2分)8.请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小升初语文常考十篇短文文言文

—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未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1: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 [l í] 水患,逋[b 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 !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 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 注释 ] ①夔 (ku í) 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 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 (qu è) :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 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 到; (C) 登上; (D) 责骂。②“妻子贫 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 (B) 回到故乡; (c) 没有住房; (D) 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 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 [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无以 _________②对 __________③为 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ɡài] 汲[j í] ,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 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 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人教版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汉语拼音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2)、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3)、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 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海鸥hǎi 'ōu 二、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三、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四、词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2.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3.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五、选词填空: 先分清楚所给的近义词在意义、用法或感情色彩上的区别,然后联系所给的句子进行判断选填。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 基础题 一、文言文阅读 1.课外阅读练习。 伯牙绝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②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遽契其舟,曰:“___________。”舟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剑不行,求剑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3.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文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2)把文中带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登时:___________ (3)①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选出来。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②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上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胡: ____________. 皆: ____________. 此: 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

张坪中学招生考试试卷 姓名:得分: 一、(每空1分,共4分) hú lún tǎn tè wù cǎi ()吞枣()不安恍然大 ( ) 兴高 ( ) 烈 二、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每空1分,共7分) 1、这两个人总是一起做坏事,真是呀!(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2、是他让我做成了这个艺术品,又是他打碎了这个艺术品,真是, 呀。(写出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3、虽然路上有许多(),但谁也别想()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是不会受到一点() 就放弃的。(用“阻”字组成的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4、()考试不难,()方法和规范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点,让自 己和知识变成得分。(填关联词) 三、按要求写句子(共9分) 1、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 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2分) 。 2、妈妈很忙,没有功夫去看电影。 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 3、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休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缩写句子:(2分) 。 4、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3分)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 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12分) (1)请用简洁的语文概述《丑小鸭》的故事,并写下你阅读这一童话后的一点感悟。(4分)

作品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名著填空: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并说出他的另一个故事情节。(6分) ①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着尘埃,动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②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那大虫猛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③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①()②()③() 神奇的魔术师 冬苗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灼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chēn)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