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兰东腘窝囊肿切除手术记录

陈兰东腘窝囊肿切除手术记录

陈兰东腘窝囊肿切除手术记录
陈兰东腘窝囊肿切除手术记录

柳林屯中心卫生院手术记录

姓名:张素明性别:男年龄:44岁科室:外科住院号150080术前诊断:右腘窝囊肿。

术后诊断:右腘窝囊肿。

拟施手术:囊肿切除术。

手术日期:2015年1月9日9时30分至10时30分

手术者:董云鹏助手:

麻醉方法:局麻麻醉者: 董云鹏

手术指征:肿块较大,影响功能。

手术步骤:

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患肢置于台面。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腘窝内侧切口长约10㎝,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见囊壁,钝性分离显露囊肿根部,根部在左股骨内髁部,显露清楚,完整切除囊肿,活动无异常,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医源性损伤后,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清点纱布器械无误,逐层缝合切口,放置皮片引流,包扎,结束手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记录者:

记录时间:2015年1月9日

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常表现为膝关节后方腘窝处的肿块,触摸质软,有囊性感。膝关节伸直时囊肿明显,而屈曲时囊肿体积似乎减小。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检查即可确诊,通常B超可以进一步提供证据,B超甚至可以观察囊肿与关节腔是否相连通。 腘窝囊肿症状明显的,需要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大致有两种,穿刺抽吸和手术治疗。 但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和开放手术的复发率都很高。穿刺抽吸不能解除腘窝囊肿产生的病因,复发不难理解。开放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变异、手术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正确判断囊肿的开口;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 因此正确理解腘窝囊肿产生病因,对于选择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腘窝囊肿患者很多合并有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游离体等。病变导致了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的开口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向滑膜囊单向流动,难以逆流,从而使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成囊肿。因此,只要设法清除膝关节腔的病变,去除单向活瓣,打开囊肿开口,使得囊肿内的液体可以与关节腔相通,则液体不会再积聚于滑膜囊内,囊肿自然消除。 显然关节镜是满足上述治疗目的的良好手段,采用关节镜清除关节内病变,刨削扩大囊肿开口,造成双向流动,可以使囊肿消除。关节镜手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微创;二是美观;三是清除引起腘窝囊肿的病因而减少复发。 早在1829年Dupuytren就提出腘窝囊肿这一病名,1840年Adams首先论述了腘窝囊肿与半膜肌滑囊和膝关节腔相通的关系,1877年助ker发表了对腘窝囊肿的经典性论述,后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以其名称而称之为贝克(Baker)囊肿(见图24)。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排肠肌、半膜肌健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患者主诉往往以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为特点,伴膝后疼痛。偶尔囊肿可以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小腿水肿。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患肢伸到检查床末端之外,膝关节最大限度伸直时肿胀最明显,张力增高而变硬,屈曲时缩小或不见,张力降低而变软,行走或久站后腘窝酸胀或不适感更明显,膝屈曲,用手加压揉按,或持续压迫,囊肿可缩小,可证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触诊时发现早期无压痛,有波动感,与皮肤不粘连,表面光滑。腘窝局部穿刺可抽出黏稠的液体,X光片可以看到在腋窝有一个球形的软组织阴影,膝关节造影可显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遇。 腘窝囊肿有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型起于关节腔而关节本身是正常的,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病,切除后有复发倾向。继发型常继发于关节的某些病变,最多见的是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与半月板有关的膝内紊乱,特别是与半月板后面病变有关系。

减重病历模板

Ht:cm,Wt:kg, BIA:BMI kg/m2.FFT %。FFM kg RMR kcal. 体重增加5年,咨询医学减重 现病史: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5年,平均每年增加2-3kg,目前体重68kg,血脂、血尿酸稍高, 不伴有血压、血糖异常,无夜间睡眠打鼾。 曾尝试节食、运动方法减重,体重在 1月内 下降 2.5kg,停用后体重反弹,平素无规律 运动。近半年体重无明显改变。喜面食、甜 食、油炸食品,汤泡饭,经常外食,无烟酒 嗜好。目前每日进食情况:主食2-3两,肉 类3-4两,鸡蛋0.5个,牛奶或酸奶0.5袋, 蔬菜100-200g,水果200-300g,月经正常, 大小便正常,工作压力较大,常熬夜,易疲 劳、睡眠质量差,易醒。

既往史和其他病史:已婚已育;“脂肪肝、高血脂” 病史;“桥本甲状腺炎”,每日口服“雷替 斯 50ug Qd”,监测甲功正常。 查体:Ht160cm Wt 68Kg BMI 26.6Kg/㎡ 体型偏胖,出生体重4.2Kg(剖腹产),目前为最重体重72kg,运动量少,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不详,有夜间睡眠打鼾、憋气,诊断过敏性鼻炎伴哮喘,剧烈运动后喘息明显,曾予激素治疗(具体不详)。曾尝试节食(不吃晚饭),体重无明显改变。近半年体重增加10Kg。目前每日饮食情况:主食3-4两,肉类3-4两,蔬菜100g,水果300-400g,喜肉类、米饭、油炸食品,大小便正常,学习压力一般,睡眠质量可。 自幼偏胖,平均每年增加3-5kg,工作后体重增加20kg,目前为最重体重94kg,不伴有血压、血糖,有夜间睡眠打鼾,未诊疗。曾尝试节食、运动、减肥药方法减重,体重在1月内下降8kg,停用后体重反弹10kg,目前停用。近半年体重增加5kg。目前未控制饮食,无运动。平素无规律运动。喜面食,油炸食品、重口味,零食,汤泡饭,经常外食,无烟酒嗜好。月经量少,大便1-3次/天,无便秘,常熬夜,易疲劳、睡眠质量差,多梦。 减重1年4月余。交替高蛋白、轻断食、限能量平衡饮食+二甲

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成人腘窝囊肿_李颖智

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成人腘窝囊肿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 自2013-06—2014-06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 成人腘窝囊肿19例,术前常规MRI 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术中证实合并骨性关节炎9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半月板损 伤11例,痛风2例。19例均获得平均16(12~24)个月随访,术后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改善,疗效满意。2例复发,症状轻微,根据Rauschning 和Lindgren 分级1级2例,0级17例。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 成人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势,疗效满意。关键词:腘窝囊肿;关节镜;膝关节中图分类号:R 6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935(2016)06-0599-03 李颖智1,刘晓宁1,金海鸿2,郑婷1,高美玲1,韩哲1,林婧1,王雪1,杨胜岚1,张伟1 Arthroscopic internal drainage for treatment of adult popiteal cyst LI Ying-zhi*,LIU Xiao-ning,JIN Hai-hong,ZHENG Ting,GAO Mei-ling,HAN Zhe,GUAN Wen-qi,LIN Jing,WANG Xue,YANG Sheng-lan,ZHANG Wei *Department of Sports Medicine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oscopic internal drainage of popliteal cyst.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rthroscopic internal drainage of popliteal cyst from June 2013to June 2014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MRI was made preoperatively to make clear of intra -articular lesions,cyst scope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Results The intra-articular diseases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 intraoperatively,including meniscus tear in 11cases ,osteoarthritis in 9cases,rheumatoid arthritis in 5cases,gout in 2cases.There were no blood vessel or nerve complications and incision complication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to 24months (average,16months).Recurrence of popliteal cyst occurred in 2cases at final follow-up.According to the Rauschning and Lindgren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17cases of grade 0and 2cases of grade 1.Conclusion Arthroscopic internal drainage of popliteal cyst has several advantages,such as mini-invasion ,fast recovery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 Key words :Popliteal cyst ;Arthroscopy ;Knee joint ·论著· 1.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41; 2.黑龙江省医院 通讯作者:张伟,E-mail :xiaoliuzi62000@https://www.doczj.com/doc/9410286745.html, doi :10.7531/j.issn.1672-9935.2016.06.012 腘窝囊肿以往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切口大,显露广,术后易复发,局部易瘢痕粘连。关节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1]。成人腘窝囊肿内液体之所以产生并逐渐增大,关键在于持续存在的关节内病变。初期,关节腔与囊肿内液体相互流通,未形成单向阀门,随着病情进展,交通口处滑膜皱襞继发增生逐渐阻止囊肿内液体逆向流动,从而导致囊肿逐渐增大并产生临床症状。笔者自2013-06—2014-06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19例,临床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40~56岁,平均43岁;均为单侧发病,左膝8例,右膝11 例;开放手术后复发患者2例;术前常规MRI 检查,明确关节内外病变性质[2],囊肿范围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图1、2)。病变分级:根据Rauschning 和 Lindgren 腘窝囊肿分级标准:0级(无肿胀和疼痛,无 活动受限);1级(轻度肿胀和/或在剧烈活动后腘窝处有紧张感,轻度活动受限);2级(正常活动后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20°)。3级(休息时也可出现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20°)。本组2级12例,3级7例。 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小腿悬 垂,标准前内、前外入路。逐序探查膝关节,处理损伤的半月板、关节软骨,清理炎性增生滑膜组织,取出关节内游离体。建立后内入口:关节镜通常可以由前外侧入路经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隙进入后内侧室,当髁间窝病变狭窄通过困难时,首先予以髁间窝成形以利于关节镜通过,在关节镜光影引导下,以细针初步穿刺定位,以细止血钳扩大通道建立内侧入路,改变膝关节屈伸角度并调整镜头,全面观察后内侧室,安全置入刨刀、射频。囊肿内引流(图3):①扩大内引流口。部分患者可在滑膜皱襞的凹陷处寻找到囊肿内口活瓣,刨除该处的滑膜层组织、活瓣,直至显露腓肠肌内侧头或者半膜肌肌腱,低温等离子消融刀适当扩大囊肿内口即可。后内侧关节囊活瓣切除术治疗腘窝

59.腘窝囊肿(单侧,手术)临床路径

腘窝囊肿(单侧,手术)临床路径 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71.261) 行腘窝贝克囊肿切除术(ICD-9-CM3:83.3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2、体格检查: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腘窝囊肿诊断明确。 2.腘窝囊肿经1年半到2年的观察后未见自然消失者。 3.近期内囊肿增大明显,影响膝关节的活动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71.26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浅表包块彩超或膝关节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腘窝囊肿的鉴别诊断

腘窝囊肿的鉴别诊断 1.半月板囊肿:少数半月板囊肿可在离半月板相当远的部份出现.源于内侧半月板的囊肿,通常要比源于外侧者大些.患内侧半月板囊肿时,做屈膝动作,由于膝内侧腘韧带的压力,可使其自膝内侧消失,自腘窝部显示出来。 2.膝部腱鞘囊肿:系一些硬度相同的软组织肿块,此种肿块易与脂肪瘤相混淆.病因不明。 3.胭窝动脉瘤:腘窝包块,应想到此病的可能性.腘窝动脉瘤并非罕见,但常被漏诊。由于膝关节退变可并发腘窝囊肿,动脉硬化症可并发动脉瘤,二者均发生在同一年龄组;此外,腘窝动脉瘤和胭窝囊肿相似,常呈对称性且均无明显症状,因此二者很易混淆.有腘窝囊肿时,胭窝动脉被囊肿遮盖.不易扪得.如腘窝部大范围内能扪得与脉搏一致的搏动,可能患有动脉瘤.此外,若发现震颤与杂音,更可加强动脉瘤的诊断.但如动脉瘤的囊腔已栓塞,此两项体征则难以发现。 4.腘窝动脉囊性变:这种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动脉外膜粘液性退变.加于胭动脉的反复轻度损伤,可能是其原因.因病变靠近膝关节,关节的经常运动,可能是造成损伤的因素.起病可缓慢也可突然.运动时足变冷而苍白.本病的一个特点是肿块并不经常存在.肿块仅是偶而被发现,这一点有助于避免误诊. 5.孤立性外生骨疣:从股骨三角区可以长出外生骨疣,同时伴有一个滑囊.此骨疣与上述腘窝动脉瘤常有一定联系.骨疣是否存在,摄X线片检查可以证实或排除. 6.腘窝静脉曲张:膝关节做快速地屈伸运动,胭窝部出现肿块,除囊肿外,还可能是一团曲张的静脉,这常是腘窝部探查手术阴性时的另一个发现。 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腘窝肿块可以是单侧半膜肌断裂或双侧半膜肌局限性肥大.这种肿块的特征是:令屈膝肌肉收缩对抗阻力,肿块体积增大.本病如在全麻下施行探查手术,可无阳性发现. 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前者的位置低,后者可伴有神经麻痹.此二者还可误诊为外侧半月板囊肿.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3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一、腘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 行腘窝囊肿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2.体征: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1.半月板囊肿。2.膝部腱鞘囊肿3.胭窝动脉瘤4.腘窝动脉囊性变5.孤立性外生骨疣6.腘窝静脉曲张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2.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71.201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

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录)

主诉:右侧腘窝渐大性包块6年。 现病史:自诉入院前6年,无意间发现右侧腘窝部花生米大小包块,无疼痛感,未经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包块鸡蛋大小,无疼痛感,表面无萎缩,无色素沉,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破。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右侧腘窝囊肿”收住我科。患病以来,体重无变化,饮食及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2年,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一般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屏山,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无毒品接触史;在当地种地为生,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0岁结婚,已育1子3女,家人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经量一般,经期规则,无痛经;48岁绝经。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4℃ P:88次/分 R:20次/分 BP:172/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眉毛无稀疏、脱落。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耳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叩痛,乳房无肿块;双肺呼吸动度正常,无语颤,无胸膜摩擦感,无叩浊,

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腘窝囊肿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开展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损伤血管和神经,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34例患者术中均发现伴关节内疾病,得到有效准确处理。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4)d;术后随访至今,无1例患者复发,术后患者囊肿分级均恢复至0级。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标签:关节镜;腘窝囊肿;切除术 腘窝囊肿是临床常见关节内损伤,多见于中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及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腘窝囊肿病变位置较深,腘窝解剖结构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手术难度。腘窝开放手术是既往临床治疗腘窝囊肿的常用手段,但手术切口大,术后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瘢痕粘连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开放性手术无法处理关节腔内病变,存在较高复发率,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腘窝囊肿患者,患者因膝关节酸软、膝关节疼痛伴屈伸功能障碍、膝关节肿胀等症状入院就诊;经B超、CT、MRI确诊为腘窝囊肿;男13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9.6±1 2.4)岁;左膝15例,右膝19例;患者囊肿大小体表纵径5~8 cm;患者存在药物治疗史,症状未改善;无手术禁忌证、凝血机制障碍及全身感染者;根据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I级6例,Ⅱ级24例,Ⅲ4例;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34例患者腘窝囊肿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止血带系在大腿根部,常规消毒铺巾。常规膝关节外侧入路进镜,依次检查患者关节腔内病变情况。于膝关节内侧入路,取刨刀常规清理关节及增生骨膜,对Ⅱ级以上患者需修整关节软骨损伤,并刨削损伤的半月板修整成形。患者转为俯卧位,大腿根部上止血带,明确腘窝横纹、囊肿位置、股二头肌边缘、半膜肌边缘、腓总神经走行并以记号笔标记。触及囊肿穿入细针,取亚甲蓝注入,于囊肿下方内作皮肤切口约5 mm,置入关节镜于囊肿内,放出囊液,将关节镜灌注液充入囊肿内。根据亚甲蓝覆盖位置,在光影引导下细针穿刺定位,在囊肿上方内侧做切口5 mm,置入电动刨削刀,准确切除囊肿壁,通过射频汽化刀头对残端进行处理并止血,在关节镜引导下置入负压引流装置,关闭切口。患者术后常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常规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注意患者患肢末梢血运,定时测量感觉及运动状况,术后24 h后行被动功能锻炼,并根据恢复情况适当下地行走,术后定期复诊。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 G99.2*) 行囊肿切除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膝关节酸痛等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的阳性体征。 3.包块彩超:囊性包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有肉眼所见明显的包块,膝关节酸痛的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包块彩超,必要时行MRI检查。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 3.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8天。 1.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腘窝囊肿手术同意书

科室外科手术同意书住院号201707157 患者姓名:右侧腘窝囊肿性别:女年龄:61岁床号:319床 目前诊断(拟诊):右侧腘窝囊肿 拟定手术:右侧腘窝囊肿切除术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向病人或亲属说明如下: 1、麻醉意外、麻醉药物过敏,严重危急心脑血管异常并危急生命; 2、术中术后出血; 3、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等副损伤; 4、术中术后疼痛; 5、术后感染,有可能再次手术; 6、术后复发。 7:术后根据病检结果决定是否再次手术,术后正常,不行手术,如果异常,要求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8:术后产生疤痕。 9: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10:术后必要功能锻炼,以防关节挛缩,影响功能。 病人患右侧腘窝囊肿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本医生针对病人病情,告知了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案,且说明了优、缺点。经向患方充分告知,医患达成一致,选择上述治疗方案。由于病情的关系及个体差异,依据现有医学科学技术的条件,施行该手术可能出现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和医疗风险。本医师已充分向病人(病人近亲属、代理人)交代说明,一旦发生所述情况,可能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医务人员将按医疗原则予以尽力抢救,但仍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是否同意,请书面表明意愿并签字。 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本人系病人(或受病人委托的代理人),(病人)因右侧腘窝囊肿疾病,需治疗。经医师向我交代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后,我决定接受/拒绝手术治疗,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病人(或代理人)签名_______________ 与病人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腘窝囊肿手术同意书范本

精品文档 . 科室外科手术同意书住院号201707157 患者姓名:右侧腘窝囊肿性别:女年龄:61岁床号:319床 目前诊断(拟诊):右侧腘窝囊肿 拟定手术:右侧腘窝囊肿切除术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向病人或亲属说明如下: 1、麻醉意外、麻醉药物过敏,严重危急心脑血管异常并危急生命; 2、术中术后出血; 3、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等副损伤; 4、术中术后疼痛; 5、术后感染,有可能再次手术; 6、术后复发。 7:术后根据病检结果决定是否再次手术,术后正常,不行手术,如果异常,要求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8:术后产生疤痕。 9: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10:术后必要功能锻炼,以防关节挛缩,影响功能。 病人患右侧腘窝囊肿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本医生针对病人病情,告知了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案,且说明了优、缺点。经向患方充分告知,医患达成一致,选择上述治疗方案。由于病情的关系及个体差异,依据现有医学科学技术的条件,施行该手术可能出现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和医疗风险。本医师已充分向病人(病人近亲属、代理人)交代说明,一旦发生所述情况,可能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医务人员将按医疗原则予以尽力抢救,但仍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是否同意,请书面表明意愿并签字。 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本人系病人(或受病人委托的代理人),(病人)因右侧腘窝囊肿疾病,需治疗。经医师向我交代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后,我决定接受/拒绝手术治疗,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病人(或代理人)签名_______________ 与病人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录)资料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 录)

主诉:右侧腘窝渐大性包块6年。 现病史:自诉入院前6年,无意间发现右侧腘窝部花生米大小包块,无疼痛感,未经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包块鸡蛋大小,无疼痛感,表面无萎缩,无色素沉,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破。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右侧腘窝囊肿”收住我科。患病以来,体重无变化,饮食及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2年,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一般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屏山,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无毒品接触史;在当地种地为生,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0岁结婚,已育1子3女,家人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经量一般,经期规则,无痛经;48岁绝经。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4℃ P:88次/分 R:20次/分 BP: 172/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眉毛无稀疏、脱落。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耳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

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叩痛,乳房无肿块;双肺呼吸动度正常,无语颤,无胸膜摩擦感,无叩浊,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点未见,触无震颤,心界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脊柱及关节无肿胀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二头肌、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存在。 专科情况:右侧腘窝处可见一半球形包块,大小约 7.2cm×4.8cm×4.2cm,表面无萎缩,无色素沉,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破,质地较软,无触痛,表面光滑,境界清,活动差,膝关节屈曲稍受限。末梢血运好,皮肤感觉无异常。余肢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 1.CT诊断意见:1.右膝关节骨质增生退变; 2.右腘窝囊性占位并下缘旁少量积液。 2.胸片诊断意见:慢性炎征象。 3.彩超提示:1.脂肪肝;2.右侧腘窝囊性占位。 4.血常规:白细胞数目3.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7%。 5.肝功未见异常。

小儿外科培训细则

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小儿外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专科,内容涉及畸形、肿瘤、感染和创伤,既包括诊断学和治疗学,也包括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小儿外科服务对象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出生~18岁)。小儿外科专业范围包括:普通外科、急症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新生儿外科、肿瘤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专科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小儿外科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门、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对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具备初步的经验,初步掌握小儿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小儿外科手术,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小儿外科手术,达到具有独立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由两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基础培训,轮转小儿急症专业、普外专业和骨科专业,涉及病种主要是创伤、感染、急腹症和普外常见病。第二阶段为初级专科培训,轮转小儿外科其他各个亚专业,涉及小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 采取在小儿外科范围内各亚专业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轮转期间参加一线值班,要求在各亚专业轮转时管理床位数8~10张,月收治病人和完成手术15~20例,病种涵盖各亚专业病种的70%以上。 轮转科室与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

腘窝囊肿

德棉医院 腘窝囊肿又叫“Baker's囊肿”,是腓肠肌内侧头的滑膜囊肿。主要是由膝关节内压增高后关节囊膨出形成。其中多数病人腘窝囊肿与膝关节腔相通。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可由滑囊本身的疾病如慢性损伤等引起,但有一部分患者是并发于慢性膝关节病变。老年人发病则多与膝关节病变和增生性关节炎有关。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腓肠肌、半膜肌肌腱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患者主诉往往以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为特点,伴膝后疼痛。偶尔囊肿可以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水肿。 临床表现: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 中医治疗:腘窝囊肿患者很多合并有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游离体等。病变导致了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的开口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向滑膜囊单向流动,难以逆流,从而使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成囊肿。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和开放手术的复发率都很高。穿刺抽吸不能解除腘窝囊肿产生的病因,复发不难理解。开放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变异、手术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正确判断囊肿的开口;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腘窝囊肿用中医传统膏药外治,你可以对症使用,比方说如果是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可以同时贴敷腘窝囊肿和膝关节疼痛处,对症的话2-3天就会有明显好转。 西医治疗:儿童与成人的腘窝囊肿有一定差别,儿童常不与关节相通,极少合并关节内病变,一般可自愈。但成人常伴有关节内病变,手术切除囊肿的同时要治疗关节内病变,否则易复发。原则上腘窝囊肿均应切除,术前行关节镜检查,大部分可用后内侧切口或后侧切口。术后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练习。 临床资料:治疗囊肿的术式较多,主要分三种类型:1单纯囊肿切除术2囊肿切 除囊蒂缝合术3囊肿切除加帶蒂腓肠肌腱膜瓣修补术。 德棉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该院诊疗科室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就

腘窝囊肿

首次病程记录 2014-10-08 10:20:35 患者宋值新,男,74岁。 一病例特点: 1.主诉:双侧腘窝包块3年余 2.现病史:患者三年前无意中发现双腘窝包块,未予重视,近一年自觉包块增大,以右侧为明显,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增在当地卫生室就诊,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故今来我院门诊就诊,拟“双侧腘窝囊肿”收住入院。病程中无消瘦,无发热,无咳嗽,无下肢疼痛等。 3.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十年余,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手术外伤史,输血史,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5 ℃P:64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无眼睑水肿,结膜正常,无充血、水肿,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嗅觉嗅觉情况,口唇红润,口腔粘膜正常。舌苔正常,伸舌居中,齿龈正常,咽部粘膜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无肿大,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痛,乳房正常对称。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肿大,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肛门及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右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0cm×6.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左侧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cm×3.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双下肢无麻木,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专科检查:右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0cm× 6.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左侧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cm×3.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双下肢无麻木,无浮肿,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检查:B超示:右侧腘窝混合性回声包块,性质待查。心电图:窦性心律。DR 射片:1.两肺纹理增多2.右膝退行性变。余辅检暂缺。 二诊断:1.双侧腘窝囊肿2.高血压 三诊断依据: 1.患者宋值新,男,74岁。 2.双侧腘窝包块3年余 3.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十年余,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T:36.5 ℃P:64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

腘窝囊肿病历模板

先后发现双侧腘窝肿块3年余 患者3年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腘窝可及一大小约3*2cm肿块,质韧,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差,表面无红肿破溃,未予重视,未就诊。近1年前又发现右腘窝肿块,大小约3*3cm,质韧,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差,表面无红肿破溃,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检查拟"双侧腘窝囊肿 "收住我科,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局部关节疼痛,目前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血吸虫”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遗传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青霉素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出生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日本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物质接触史,无性病,无不洁性生活史。 否认有相关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无鼻翼扇动,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无压痛,两侧鼻唇沟对称,口唇无紫绀,口腔粘膜光整,无义齿,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红肿,喉发音清晰,颈软,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无异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胸壁无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两侧呼吸运动一致,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两侧语颤对等,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两肺叩诊清音,两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搏动范围约2cm。无心包摩擦感,未触及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明显杂音,无奇脉、交替脉,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5次/分。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及异常,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无叩击痛,四肢无畸形、杵状指、水肿,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奥苯汉姆征、查多克征、戈登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脊柱无畸形,生理性弯曲存在,棘突无压痛,左腘窝可及一大小约4*2cm肿块,右腘窝可扪及大小约3*3cm肿块,两侧肿块均质韧,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差,表面无红肿破溃。膝关节活动无受限。末梢血运好,皮肤感觉无异常。余肢体无异常。 彩超(2014-10-28,吴城卫生院)示:左腘窝内探及3.8*2cm囊性包块,内见絮状物,边界清楚。右腘窝内探及2.8*2cm囊性包块,内见絮状物,边界清楚。 X线片(2014-10-28,吴城卫生院)右膝关节退行性骨质改变, 患者熊治刚,男,44岁,淮阴区人,因"先后发现双侧腘窝肿块3年余"入院,患者3年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腘窝可及一大小约3*2cm肿块,质韧,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差,表面无红肿破溃,未予重视,未就诊。近1年前又发现右腘窝肿块,大小约3*3cm,质韧,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差,表面无红肿破溃,长时间活动双侧膝关节有酸胀感,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检查拟"双侧腘窝囊肿 "收住我科,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局部关节疼痛,目前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无异常。患者既往体健。查体:T36.5℃ BP 130/80 mmHg 神志清,精神

病历模板

门诊病历模板(修改稿) 一、颈肩 主诉: 现病史:病因: 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放射: 麻:部位: 僵硬: 眩晕:与颈位置活动的关系;耳鸣();重听();视力异常(); 心悸();憋气():心前区疼痛();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吞咽困难 ();排便异常();无力();束带感();步态笨拙():踏雪感(): 体格检查:外观:颈椎生理曲度: 触痛:(左/右)棘突();(左/右)椎旁();锁骨上窝();(左/右)斜角肌隙( );肱结节间沟();肱大结节();肱小结节();喙突();肩 峰下();四边孔() 肌肉:前斜角M();中斜角M();胸锁乳突M();肩胛提M(); 斜方M();大菱形M();小菱形M();岗上M();岗下M(); 大圆M();小圆M();头颈夾M( );三角M();肱二头M(); 肱三头M();前锯M() 神经:枕大N();枕小N();耳大N();肩胛上N();肩胛背N ();腋N();正中N();尺N();桡N();臂丛N(); 肌张力:肌萎缩:震颤: 试验:压顶试验();击頂试验();(左/右)颈神经根紧张试验();(左/右)旋转挤压试验();前斜角肌揉压试验();低头试验();仰头试 验();Adson试验( );挺胸试验():压肩试验();手臂上举试验 ();抬头抗阻试验();Neer征();Hawkin征()Dugas`S(), Yergason`S();Lift-off征();Speed试验();Napoleon试验(); 熊抱试验();压腹试验();抬离试验();外旋试验();疼痛弧 ();上臂坠落试验();撞击试验();缩颈收肩试验(); 上臂交叉内收试验() 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 霍夫曼氏征();克尼格氏征() 影像检查: B超: 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枕项线综合征;落枕;颈肌劳损;颈肋();胸廓出口 狭窄综合征;臂丛神经卡压综合征;锁骨骨折;颈椎间 盘突/膨出( );()棘间/上韧带劳损;颈肌 紊乱症;肋鎖综合征;颈夹肌劳损;中斜角肌综合征;前 斜角肌综合征;肩峰撞击综合征;肩锁关节炎;颈椎病: 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 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小圆肌劳损大圆机劳损冈 上肌劳损岗下肌劳损三角肌劳损三角肌下滑囊炎肩袖 损伤;肩关节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