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七(肠疾病1)讲义

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七(肠疾病1)讲义

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七(肠疾病1)讲义
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七(肠疾病1)讲义

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七

普通外科(八)

401.男,30岁,劳动后腹中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6小时入院,起病后曾呕吐多次咖啡样液体,肛门未排气排便。体查:血压11/8kPa(80/60mmHg),脉搏105次/分,体温38℃,胆部稍胀,无明显肠型,左中腹部较对侧隆起,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少,无腹水征。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尿淀粉酶测定

B.腹部X线摄片

C.腹部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

E.消化道钡餐

(B)

402.男,76岁,突感上腹部剧痛1小时急诊,疼痛呈阵发性,伴呕吐急诊,疼痛呈阵发性,伴呕吐2次,为胆汁样液体,量约500ml,过去无类似发作史,但近半年来经常便秘。体查:急性病容,血压正常,体温37.6℃,腹膨胀,左下腹稍有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4.1×1012/L, WBC9×109/L,N0.8, L0.2,尿(-)。诊断应考虑:

A.急性腹膜炎

B.急性胃炎

C.急性胆囊炎

D.肠梗阻

E.急性胰腺炎

(D)

403.男,25岁,饭后劳动时突然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向背部放射,频繁呕吐,起病后12小时急诊入院。体查:体温37.8℃,脉搏120次/分,血压11/8kPa(86/60mmHg),脐压上方可扪及一局限性包块,局部岂肉稍紧张。实验室检查:WBC 18.2×109/L, N0.86, L0.14,血清淀粉酶126索氏单位%。腹部透视:可见突出孤立肠袢,大的气液平面。其诊断最可能是: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小肠扭转

D.溃疡病穿孔

E.胆道蛔虫病

(C)

404.男,30岁,饭后劳动时突感脐周剧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4小时后入院。体查:急性病容,大汗淋漓,喜取膝胸位,体温37℃,血压11/8kPa (80/6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心肺无异常,腹稍胀,腹式呼吸减弱,脐左隐约可见一包块,腹肌较紧张并有压痛、反跳痛,可疑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减弱,直肠指诊未发现异常。可诊断为:

A.急性胃溃疡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胆囊炎

D.肾绞痛

E.急性肠扭转

(E)

405.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是:

A.肠袢两固定点等于系膜长度

B.肠袢两固定点短于系膜长度

C.肠袢两固定点长于系膜长度

D.肠袢与系膜关系不重要

E.肠袢系膜与肠扭转关系不清楚

(B)

406.男,68岁,因心肌梗塞住内科治疗。早餐后突感脐周和上腹部绞痛,当时病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1小时后疼痛减轻,右下腹有压痛,不久出现全腹膨隆,肠鸣音消失,明显休克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

B.横结肠癌

C.急性盲肠憩室炎

D.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E.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D)

407.2岁男孩,体胖,阵发性哭闹1天,伴呕吐2次,曾见呕吐物中有蛔虫。腹痛时,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轻压痉,右髂窝空虚,肠鸣音亢进。病后大便2次,为果酱样,蛔虫卵(+)。腹部B超检查示"靶形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蛔虫性肠梗阻

B.小肠扭转

C.肠道畸形

D.肠套叠

E.肠蛔虫病

(D)

408.肠袢旋转多少度才能称为肠扭转?

A.90°以上

B.180°以上

C.270°以上

D.360°以上

E.450°以上

(B)

409.8岁男孩,脐周阵发性腹痛伴呕吐3天,起病后有排便排气,无畏寒发热。体查:除脐左侧可触及一可变形的无痛性肠袢样团块外,无特殊发现。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肠套叠

B.肠道先天性畸形并梗阻

C.小肠扭转

D.蛔虫性肠梗阻

E.粘连性肠梗阻

(D)

410.男,80赠,既往体健,在做晨练后突发左下腹痛1天,且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不伴呕吐。体查:明显腹胀,以左下腹为甚,未扪及肿块,肠鸣音较亢进,直肠指检阴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乙状结肠扭转

B.肠套叠

C.小肠扭转

D.结肠肿瘤

E.肠系膜血管栓塞

(A)

411.女,75岁,因大便带血3个月就诊。原有高冠心病及心衰史,体查:一般情况欠佳,腹部未见异常,直肠指检距肛门4cm处可扪及直径2.5cm肿块,活动,病理切片为腺癌。其治疗方案下列何种较为恰当?

A.行Miles手术

B.行Dixon手术

C.局部切除

D.局部放疗

E.化疗加免疫治疗

(C)

412.绞窄性肠梗阻最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B)

413.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淋巴结

D.癌肿在肠壁内而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B)

414.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C)

415.女,40岁,因阵发性腹痛2天入院,入院前因间常腹痛伴不规则腹部肿块出现在当地医院行输液等非手术治疗1个月。入院后经非手术治疗,腹痛消失,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正常,住院10天后出院。出院当天又发生腹痛,为阵发性发作,伴恶心呕吐,检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种物,似为扩张肠袢,大便1次,隐血试验(++)。第2天检查发现肿物移至脐下正中腹,压痛,质软。第3天阵发性腹痛加重,下腹肿物移至左腹。应考虑的诊断是:

A.慢性肠套叠

B.粘连性肠梗阻

C.肠扭转

D.肠结核

E.乙状结肠癌

(A)

416.女,42岁,阵发性腹痛伴右下腹肿块2天,诊断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入院。经B超证实未发现腹内肿块,对症处理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常有腹部隐痛,伴粘液血便再入院,左中腹可扪及8×6cm肿块,质韧,轻压痛,钡藻肠检查钡剂在乙状结肠处受阻。应考虑的诊断是:

A.卵巢囊肿蒂扭转

B.慢性痢疾,肉芽肿形成

C.慢性肠套叠

D.乙状结肠癌

E.肠结核(增殖型)

(C)

417.一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高度均匀腹胀,测血压12/8kPa(90/60mmHg),体温36℃,血常规:Hb 70g/L,WBC24×109/L,N0.76。最重要的治疗为:

A.胃肠减压

B.输液、抗休克

C.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D.抗感染

E.及时手术

(B)

418.小儿肠套叠,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但其时间限制在起病后不超过: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E.48小时

(E)

419.在诊断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下列哪项最重要?

A.消除粘连,恢复肠道通畅性

B.区别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

C.区别高位梗阻或低位梗阻

D.区别是单纯性或绞窄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

E.区别是急性或慢性梗阻

(D)

420.男,65岁,腹痛半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有门停止排便排气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腹中部隆起,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可扪及一实质性肿块,轻触痛,活动度小,肠鸣音亢进,腹部平片。对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为:

A.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B.纠正贫血,进行培补,提高抵抗能力

C.口服中药通便或低压灌肠

D.剖腹探查,拟行右半结肠切除

E.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E)

421.男,75岁,经常便秘,下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入院,无呕吐。体查:明显腹胀,左下腹尤甚,未扪及腹内肿块,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阴性。盐水灌肠只能进入200ml。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套叠

B.结肠肿瘤性梗阻

C.小肠急性扭转

D.乙状结肠扭转

E.肠系膜血管栓塞

(D)

422.女,28岁,持续性脐周痛,阵发性加剧,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天,病后呕吐食物。体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5℃,脉搏60次/分,血压16/11kPa(120/84mmHg),腹部轻度膨隆,无明显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亢进,偶闻气过水声。3年前有过剖腹取胎史。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小肠扭转

B.肠套叠

C.乙状结肠扭转

D.粘连性肠梗阻

E.蛔虫性肠梗阻

(D)

423.1岁男婴,突起哭闹不休,阵发性面色苍白发作,但发作间歇嬉逗如常,近1天来大便如果酱。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扭转

B.肠套叠

C.肠蛔虫病

D.肠系膜淋巴结炎

E.肠炎

(B)

424.8个月男婴,阵发性哭啼,烦躁不安,一进乳即吐已48小时,解鲜红色便30ml 后未再解大便。体查:体温39℃,脉搏130次/分,右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扪及4×2cm大小肿物。其治疗方案应是:

A.空气灌肠复位

B.胃肠减压,胃管注入植物油60ml

C.胃肠减压,氧气驱虫

D.盐水灌肠,注射解痉药物

E.剖腹探查

(E)

425.结肠肝曲癌发除的范围是:

A.切除距肿块上下缘各5cm

B.切除升结肠及横结肠各半

C.切除回肠末段20cm至右半横结肠及所属系膜和淋巴结

D.切除盲肠至右半横结肠及所属系膜和淋巴结

E.保留回盲动脉,切除升结肠及右半横结肠

(C)

426.诊断明确的家庭性息肉病,最佳手术方案是:

A.回肠造瘘

B.腹会阴联合切除

C.次全结肠切除

D.全结肠切除

E.横结肠造瘘

(D)

427.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便及粘液血便2~3次/天,贫血。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工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胆囊癌

C.结肠息肉病

D.克隆病

E.右半结肠癌

(E)

428.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查:右下腹可扪及一可移动性肿块,钡灌肠未该处充盈缺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为:

A.结肠癌

B.结肠巨大息肉

C.克隆病

D.回盲部结核(增殖型)

E.阑尾囊肿

(A)

429.女,60岁,解脓血便2个月。近3天后腹胀、腹痛,呕吐1次。腹部检查:满腹压痛,无明显肌紧张与反跳痛,有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有3个液平面,肠管胀气,钡灌肠示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区。应诊断为:

A.肠套叠

B.肠结核

C.降结肠癌

D.粪块性梗阻

E.乙状结肠扭转

(C)

430.男,28岁,近半年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近3个月来腹部隐痛,近2天解鲜血便,腹部触诊和直肠指诊未发现肿块,钡灌肠示降结肠肠壁僵硬,可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

A.乙状结肠癌

B.直肠壶腹癌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增殖型)

E.降结肠癌

(E)

431.男,55岁,阵发性腹痛月余。经常便秘,大便偶带血或粘液,以往曾有过腹部手术史。体查: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增多,直肠指诊阴性。X 线检查:乙状结肠段局限性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应诊断为:

A.直肠癌

B.慢性痢疾

C.乙状结肠癌

D.肠粘连

E.溃疡性结肠炎

(C)

432.男,60岁,因下腹部隐痛月余就诊,低热纳差,腹泻,有过结核病史。体查:贫血貌,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WBC 10×109/L, N0.75, ESR 25mm/h。腹部B超示右下腹肿块并显示出液性平段,钡灌肠示盲肠充盈缺损,粘膜破坏,阑尾未充填。应诊断为:

A.阑尾周围脓肿

B.回盲部结核

C.盲肠癌

D.盲肠憩室炎

E.克隆病

(C)

433.男,60岁,因腹痛、腹胀、呕吐1天入院,近3个月来腹胀,大便带粘液,无血。体查:36℃,脉搏80次/分,血压15/11kPa(110/80mmHg),腹软,无肠型,右下腹可扪及斜形包块,质韧,压痛。腹部透视:有一个气液平面。血象:WBC 9.5×109/L,N0.8。其诊断可能为:

A.阑尾周围脓肿

B.回盲部肠套叠

C.回盲部肿瘤

D.回盲部结核

E.回盲部克隆病

(C)

434.男,20岁,间歇腹痛,由左腹或脐周开始,并觉时隐时现的肿物在腹部串动,同时可听及高调肠鸣音,在嗳气或肛门排气后腹痛可缓解。其弟有肺结核,曾住结核病院治疗。最可能的诊断是:

A.节段性肠炎

B.溃疡性结肠炎

C.小肠良性肿瘤

D.小肠结核

E.Meckel憩室炎

(D)

435.女,34岁,因腹胀、呕吐、便闭3天就诊,近3个月来感腹部隐痛,大便习惯改变,既往体健,体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正常,腹胀明显,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活跃。胸片正常,腹部平片见多个气液平面,急诊钡灌肠示乙状结肠梗阻,考虑乙状结肠癌。此时最有效的措施应为:

A.胃肠减压,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B.及早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C.纤维结肠镜下电灼肿瘤

D.及早行横结肠造口术

E.行横结肠与肿瘤远侧肠管吻合术

(D)

436.2岁男孩,阵发性哭闹伴呕吐2天,体查:腹软,右侧腹空虚,左侧腹压痛,肛门指诊可触及一包块,软、环形,指套退出染血性粘液。大便镜检:RBC+++/HP,WBC0~2个/HP,蛔虫卵0~3个/HP。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蛔虫性肠梗阻

B.肠系膜淋巴结炎

C.痢疾

D.肠套叠

E.直肠肿瘤

(D)

437.男,38岁,出现会阴部持续性疼痛,伴发热、恶心、疼痛逐日加剧,并出现排尿困难,大便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检因疼痛不合作未能进行,白细胞计数17.8×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骨直肠窝脓肿

C.同盆直肠窝脓肿

D.血栓性外痔

E.肛瘘

(B)

438.男,45岁,近2个月来经常性腹部不适,隐痛,按"胃病"治疗后好转,饮食及二便正常。体查:面色稍苍白,一般情况可,腹部稍胀,右侧腹部轻压痛,直肠指检未扪及肿块。血象:Hb 80g/L, WBC 8.4×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慢性胆囊炎

C.慢性结肠炎

D.慢性阑尾炎

E.结肠癌

(E)

439.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之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体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未扪及痛性包块,肠鸣音11次/分,音调不高,未听到气过水声。下列哪项措施最恰当?

A.继续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B.腹部X线摄片复查

C.继续解痉、抗感染治疗

D.继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E.积极剖腹探查

(E)

440.男,31岁,阵发性腹部绞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天、腹胀2天,腹痛加剧且间歇期仍感剧痛,2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查:右侧腹部较左侧膨隆,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低、少。可诊断为:

A.阑尾残株炎

B.麻痹性肠梗阻

C.粘连性单纯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D)

441.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拟行急诊手术,其术式应首先考虑:

A.局部肠段切除术

B.一期左半结肠切除术

C.胃肠减压解除梗阻后行左半结肠切除术

D.癌肿上、下肠道侧侧吻合术

E.先行横结肠或盲肠造口术,1周后行左半结肠切除术

(E)

442.女,46岁,近2个月来有不明原因的少量脓血粘液及稀软便,5~6次/天,胆胀,有时可闻及亢进肠鸣音,左下腹可扪及一质硬、固定、椭圆形包块。应诊断考虑为:A.过敏性结肠炎

B.慢性痢疾

C.溃疡性结肠炎

D.结肠息肉

E.乙状结肠癌

(E)

443.1岁半男孩,阵发性哭闹1天,腹部检查因小儿不合作而不满意,肠鸣音亢进。X线立位腹部平片见多个小肠气液平面。X线检查后解果酱样大便1次。大便镜检蛔虫卵(+)。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蛔虫性肠梗阻

B.美克尔憩室炎

C.肠重复畸形

D.肠套叠

E.肠粘连

(D)

444.下列哪种肛瘘适于一期手术切除?

A.高位单纯性

B.低位复杂性

C.高位复杂性

D.低位单纯性

E.低位复杂性并肛周脓肿

(D)

445.混合痔的概念是指:

A.痔和瘘同时存在

B.两个以上的内痔

C.内痔和外痔分别在不同位置存在

D.内痔多发,布遍一周

E.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相通而形成的痔

(E)

446.男,25岁,饱餐后突起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呕吐多次,为黄色液体,

大便1次,干燥,6小时后入院。体查,体温36℃,脉搏108次/分,血压11/8kPa (80/60mmHg),腹中度膨胀,无肠型,脐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腹中部有3个气液平面,均较大,小肠胀气,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测定正常。

A.急性小肠扭转

B.溃疡病穿孔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胃肠炎

E.急性结肠梗阻

(A)

447.男,34岁,农民,持续发热14天,伴腹泻8天,大便稀,4~5次/天,4小时前突起右下腹剧痛,随后感心慌、出汗、呕吐、腹胀。体查:下腹广泛压痛,以右下腹明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象:WBC19.6×109/L,N0.92, L0.08。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痢疾并肠穿孔

B.血吸虫病性急性阑尾炎

C.肠结核并结核性腹膜炎

D.结肠肿瘤腹腔转移

E.伤寒并发肠穿孔

(E)

448.男,30岁,持续右下腹痛5天伴恶心、呕吐。体查:体温38℃,轻度脱水,右下腹触及一个约3×5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不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无夺痛。白细胞计数12×109/L。初步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盲肠癌

C.克隆病

D.阑尾周围脓肿

E.回盲部结核

(B)

449.肛内胀痛,逐渐加重,伴畏寒发热3天。体查:左侧肛周皮肤稍红,指诊发现距肛门4cm左侧偏后有明显压痛、肿胀。首先应考虑的是哪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A.肛门周围脓肿

B.骨盆间隙直肠脓肿

C.直肠壁内脓肿

D.括约肌间脓肿

E.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E)

450.女,60岁,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天,急性病容,腹部饱满,可见肠型,肌紧张,全腹性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白细胞计数18×109/L。本病例的首要处理是:

A.抗生素、补液、胃肠减压等

B.留急诊室观察

C.择期手术

D.积极进行中药治疗

E.作急诊手术

(E)

451.对便血的病人,强调要作直肠指检,其目的是:

A.诊断内痔

B.诊断外痔

C.排除肿瘤

D.排除炎症

E.排除肛瘘

(C)

452.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栓塞时,所引起血流障碍的肠段是:

A.全部小肠和结肠

B.全部小肠

C.升结肠和横结肠

D.Treitz韧带以下小肠

E.Treitz韧带以下小肠、盲肠、升结肠

(E)

453.男,30岁,右下腹间歇性疼痛3个月,为阵发性痛,伴有肠鸣、腹胀、腹泻、稀便,6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有血吸虫病史。体查:右下腹可扪及3×4cm硬块,结节状,不易推动。实验室检查:Hb 70g/L, WBC 10×109/L,N0.78,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回盲部炎性肿块

B.回盲部结核

C.阑尾周围脓肿

D.盲肠癌

E.回盲部血吸虫病肉芽肿

(D)

454.高位小肠梗阻病人,除腹痛外,主要症状为:

A.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B.腹胀

C.血便

D.阵发性绞痛

E.呕吐频繁

(E)

455.女,28岁,聚餐后劳动,突感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10小时后入院,呕吐频繁,为胃内容物。体查:急性痛苦病容,蜷曲,侧卧位,腹稍胀,左侧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血压13/9kPa(96/70mmHg)。妇科检查:宫颈口少许血性分泌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宫外孕

D.急性小肠扭转

E.急性阑尾炎穿孔

(D)

456.一男性病人,近3天来便后肛门外脱出一肿物,疼痛剧烈,排便、坐、走、咳

嗽等均感疼痛而致坐卧不安。最可能的诊断是:

A.直肠脱垂

B.血栓性外痔

C.肛管癌脱出

D.混合痔

E.直肠息肉脱出

(B)

457.男,59岁,半年来便鲜血伴肛门坠胀,曾作过注射疗法未愈,近1个月来排脓血样便,作"痢疾"治疗2周稍好转,疑有肿瘤。首先要进行的检查是:

A.肛镜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检

D.钡剂灌肠X线检查

E.腹部B超

(B)

458.男,70岁,大便便结半年,后逐渐大便变细,近4个月来反复脓血样便,3~4

次/天,经治疗稍缓解,5天前开始未排便,伴呕吐,不能进食。体查:全腹胀,对称,肠鸣音不亢进,未扪及肿块,肛查未扪及肿块。结肠镜检:距肛门10cm可见环形狭窄,呈菜花样外观,肠腔不可能。最可能的诊断是:

A.直肠癌

B.直肠炎性狭窄

C.血吸虫病肉芽肿

D.直肠多发性息肉

E.直肠炎性瘢痕狭窄

(A)

459.结肠癌最重要的早期症状是:

A.贫血

B.腹部不适

C.体重减轻

D.食欲减退

E.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

(E)

460.女,34岁,阵发性腹痛4天,伴有恶心、呕吐,起病以来肛门未排便排气,3

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正值月经中期。体查:脉搏120次/分,血压力2/8kPa (90/60mmHg),腹饱满,右侧腹部较对侧膨隆,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腔穿刺抽出少量暗红色液体。血红蛋白110g/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卵巢囊肿蒂扭转

B.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

C.急性阑尾炎穿孔,腹膜炎

D.绞窄性肠梗阻

E.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D)

461.对一名50岁的便血男性病人,门诊检查中首先考虑的是:

A.直肠镜检查

B.直肠指检

C.肛门镜检查

D.纤维结肠镜检查

E.腹部B超

(B)

462.女,40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右下腹肿块2天入院。入院后腹部检查及阴道双合诊均未扪及明确腹部肿块,经对症处理,腹痛消失出院。出院后经常腹痛,阵发性加慢,排粘液血便,左中腹出现肿块而再次入院。体查:左中腹肿块8×10cm大小,质韧,轻压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插入受阻,可见血迹。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卵巢囊肿蒂扭转

B.慢性肠套叠

C.肠结核

D.乙状结肠癌

E.慢性痢疾

(B)

463.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

A.肠扭转

B.肠蛔虫

C.肠粘连

D.嵌顿疝

E.肠系膜血管栓塞症

(C)

464.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是:

A.腹腔内炎症

B.腹腔内出血

C.腹腔内异物

D.腹腔内创伤

E.腹腔内手术

(E)

465.无论何种类型的肠梗阻,其肠梗阻的四大共同表现是:

A.腹痛、肠型、呕吐、便秘

B.便秘、呕吐、腹痛、腹胀

C.呕吐、腹痛、肠鸣间亢进、腹胀

D.便秘、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

E.腹痛、便秘、肠型、呕吐

(B)

466.如发生肠梗阻的病人系一多次妊娠的中年妇女,在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A.有无肠型

B.有无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

C.有无腹直肌分离现象

D.有无乙状结肠扭转

E.有无股疝嵌顿

(E)

467.高位肠梗阻呕吐的特点是:

A.出现早、次数多、量少

B.出现迟、次数多、量少

C.出现早、次数少、量少

D.出现早、次数多、量多

E.出现迟、次数多、量多

(A)

468.分析一名80岁老年人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的梗阻病因时,首先应想到的是:A.蛔虫团阻塞

B.肠粘连所致

C.嵌顿性腹外疝

D.肠道肿瘤

E.肠系膜血管栓塞症

(D)

469.肠套叠患者在年龄上多见于:

A.乳婴

B.2周岁以内

C.2~4周岁

D.学龄儿童

E.成年人

(B)

470.肠套叠的套叠方式最多见的是:

A.回-回肠型

B.回-结肠型

C.回-盲结肠型

D.回-回结肠型

E.结-结肠型

(B)

471.婴儿肠套叠一般有三大典型表现,即:

A.腹痛、肿物、哭闹

B.腹痛、呕吐、肿物

C.腹痛、血便、肿物

D.腹痛、呕吐、血便

E.腹痛、面色苍白、哭闹

(C)

472.疑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例,当腹部平片呈示下列何种情况时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

A.近端肠段扩张,远端肠腔未见气体

B.扩张肠段呈梯形排列

C.孤立肠段扩张且较固定

D.扩张肠段粘膜呈鱼刺样

E.空肠、结肠均明显扩张胀气

(C)

473.1岁男婴,突然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发作间歇期嬉逗如常,曾大便2次呈果酱样。接诊时首先要作的检查是:

A.腹部外诊

B.血常规

C.胸部X线摄片

D.直肠指检

E.腹部B超

(A)

474.坐骨直肠窝脓肿早期切开引流的指征是:

A.体温升高

B.局部有波动

C.局部发红,触痛明显

D.伴有排尿困难

E.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B)

475.儿童有便血症状,而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内痔

B.肛裂

C.息肉

D.肛窦炎

E.直肠脱垂

(C)

476.较少癌变的息肉是:

A.青少年型结肠息肉

B.Turcot综合征

C.Gardner综合征

D.家庭性息肉瘤

E.Peutz-Jeghers综合征

(A)

477.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E)

478.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小肠类癌的诊断?

A.心脏B超

B.肝脏B超

C.大便常规

D.尿-5羟吲哚乙酸测定

E.CEA测定

(D)

479.肛裂"三联征"是指:

A.肛裂、"前哨痔"、齿线上乳头肥大

B.肛裂、肛瘘、"前哨痔"

C.肛裂、"前哨痔"、内痔

D.肛裂、肛瘘、内痔

E.肛裂、"前哨痔"、环状等

(A)

480.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疼痛、便秘、出血

B.疼痛、肛门坠胀、便血

C.疼痛、便后肿物、便血

D.疼痛、里急后重、便血

E.疼痛、便血、便后流脓

(A)

2021年外科学题库及答案肠疾病

肠疾病 一、填空题 1、小肠分为,,三某些,是食物消化吸取重要部位,在正常人成人全长 约。十二指与空肠交界处位于,第二腰椎左侧,为所固定。 2、空肠和回肠血液供应来自,该动脉从发出,在胰腺颈部下缘穿出,跨 过,进入小肠系膜根部。 二、判断改错题 1、绞窄性肠梗阻初期可浮现体克。 2、腹痛同步伴便血和腹部浮现肿块是小儿肠套叠典型临床征象。 3、各种类型肠梗阻均需手术治疗。 三、选取题 [A型题] 1、高位肠梗阻呕吐特点。 A.浮现迟,次数多 B.浮现早,次数多 C.浮现早,次数少 D.浮现早,次数多,量多 E.浮现迟,次数少,量多 2、高位肠梗阻特点是。 A.腹胀明显 B.可见肠型 C.可以完全不排便,排气 D.呕吐频繁,为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 E.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 3、下列哪项不会引起肠扭转。 A.肠系膜过长

B.肠内膜根部附着过窄 C.肠内重量减轻 D.肠管动力异常 E.体位突然变化 4、二岁如下小朋友肠梗阻常用病因是。 A.嵌顿性斜疝 B.先天性肠道闭锁或无肛 C.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D.急性肠套叠 E.胎粪性腹膜炎 5、绞窄性肠梗阻腹痛特点是。 A.阵发行绞痛 B.持续性顿痛 C.持续激烈腹痛 D.放射性腹痛 E.持续性隐痛,阵发性胀痛 6、成人肠套叠常用因素是。 A.畸形 B.饮食习惯变化 C.激烈运动 D.肠肿瘤 E.肠道炎症 7、高位小肠梗阻时极故意义初期临床体现是。 A.胃肠减压时胃液很少 B.频繁呕吐,腹胀不明显 C.明显失水及酸中毒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8、初期肠套叠最佳治疗办法是。 A.颠簸疗法 B.口服植物油 C.手术切除套叠某些 D.空气灌肠 E.胃肠减压、解痉、镇痛 9、乙状结肠扭转临床体现哪项不符合。 A.多见于男性老年人 B.常有便秘习惯、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气排便后缓和病史C.起病常缓、发作是有腹痛 D.腹胀明显 E.频繁呕吐 10、绞窄性肠梗阻临床体现,下列哪项是错误。 A.腹部浮现腹膜刺激征 B.腹痛持续加重,无缓和 C.呕吐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D.肠鸣音消失或削弱 E.X线检查见膨胀肠袢位置形状随体位和时间而变 11、鉴别回肠一结肠型肠套叠和盲肠癌梗阻最可靠办法是。 A.询间有无慢性阵发性腹痛 B.检查右下腹有无包块 C.进行X线负剂灌肠检查 D.检查有无血性粘液便 E.检查血色素与否下降

中医外科学重点51801

08中甲乙班外科学复习材料 题型:名解填空单选X题型简答2 病例1 ★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 上篇总论占4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 外科疾病治法 含义: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应症: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 含义: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适应症: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分类: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法 含义: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 适应症: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是治疗虚证的法则。 考点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清热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可分活血化瘀和活血逐瘀两种治法。 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 外治法 ※考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 太乙膏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千捶膏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2.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3.胸部CT检查: 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中医外科学重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南齐医家龚庆宣重新编次厘定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首创用水银治疗皮肤病。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4、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牌;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及基本术语 1、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2、元代医事则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创肿科。 3、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 4、疾病的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和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疔,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市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跟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 要点: 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 要点: 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 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 要点: 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 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 要点: 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 要点: 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 要点: 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 要点: 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 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 要点: 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一章总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着《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6、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湿、燥诸邪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2、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 部位辨证 上部辨证: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上肢,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中部辨证: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是五脏六腑所居之所,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下部辨证:人体下部指臀,前后阴,腿,胫,足,寒湿,湿热多见。 2、阴阳辩证: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阳证阴证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修改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修改

————————————————————————————————作者: ————————————————————————————————日期: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2010年8月9日修改)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 2.社区获得性肺炎 (05) 3.支气管哮喘………………08 4.支气管扩张症……………11 5.自发性气胸………………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 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血气检查:可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其他实验室检查:低氧血症,即PaO2<55mmHg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增高,红细胞压积>55%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痰培养可检出各种病原菌,常见者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内科常见疾病治疗原则

慢性呼衰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1氧疗:低浓度 2机械通气3抗感染 4呼吸兴奋剂 5纠正酸碱失衡 重症哮喘治疗原则尽快解决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恶化和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 CAP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脓性痰,伴或不伴胸 痛 2发热 3肺实变征,湿罗音 4 WBC〉10x10*9/L,或小于4,核左移 5 X线: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胸腔积液 1-4任一,除外其他诊断 支气管哮喘本质?最有效药物,舒张药的种类和机制 气道炎症,β-2受体激动剂 1β-2受体激动剂:激动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增多—游离钙离子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沙丁胺醇 2抗胆碱药:M2受体拮抗剂—降低迷走兴奋性—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 3茶碱类:⑴抑制磷酸二酯酶,cAMP增多⑵拮抗腺苷受体⑶刺激分泌肾上腺素⑷增强纤毛清除及抗炎作用 PPD临床意义 阳性性:感染过,有部分处于结核活动期 阴性:儿童—未受感染;成人—营养不良,HIV,麻疹,水痘,肿瘤等免疫力下降疾病 吸入性肺脓肿,抗生素治疗疗程及停药指征

8-12周,直至X线脓腔和炎症消失或仅存少量残留纤维化 慢性肺心病正性肌力药物用药指征,原则 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用利尿药后有反复水肿的心衰患 2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 3合并急性左心衰 冠心病二级预防 A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治疗 B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好血压 C控制血脂,戒烟 D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普及教育,适当运动锻炼 Af体征与ECGT特点 心率大于150/分,心绞痛,心衰或无症状,听诊:P1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ECG⑴P波消失,变为f波,心律极不规则⑵心室率极不规则⑶QRS波群形态正常,差异性传导时变宽 心衰诱因 1感染 2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 4过度劳累,情绪波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AMI的ECG动态变化 1数小时内无异常或高大,两肢不对称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单相曲线 3早期如不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后,渐回到基线,T波变平坦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内科 普通感冒 诊断要点 符合普感标准 与流感鉴别 如症状典型,胸片非必须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 对症治疗:退热药、感冒药 对因治疗:抗病毒药、清热解毒中成药 确有并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 注意事项 尽量少用抗菌药 注意并发心肌炎、肺炎 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要点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确诊后评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心电图检查。 不能确诊的考虑CT等检查

治疗原则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限盐、限酒、戒烟、减肥 选取降压药:依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个体差异、年龄性别 合理配伍用药:利尿剂+ACET;利尿剂+β-B;利尿剂+CCB;CCB+ACET;二氢吡氢类CCB+β-B;α-受体阻断剂+β-B 3、注意事项 测压规范:被测者安静状态、坐位、至少在非同日三α次超过标准者方可诊断、注意鉴别“白大衣效应“ 单纯血压偏高不宜马上用降压药,如经非药物治疗三个月无效,可启用降压药 避免用疗效不确药品、营养保健品α 支气管哮喘 诊断要点 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对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可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 临床诊断证据充分的,一般不作胸部CT检查 确有支气管哮喘史而再发的,可不作鉴别诊断检查 重症哮喘发作,疑有呼吸衰竭时可行血气分析检查 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

(1)首选短效β2受体阻断,常选气雾剂 (2)抗胆碱药:与β2受体阻断剂合用有协同作用 (3)茶碱类:口服,或慢静注后静滴维持 (4)心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 (5)如无明显合并感染不必使用抗菌素 (6)如咳嗽明显可用止咳化痰药 非急性发作期 原则上按阶梯疗法 对症支持治疗:氧疗、补液、止咳化痰、抗感染 3、、注意事项 (1)尽可能去除诱因 (2)防止呼吸衰竭 (3)如合并呼吸衰竭,应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心要时转ICU治疗 四、细菌性肺炎 1、诊断要点 (1)符合本病标准 (2)需住院治疗的重症者,一般应行病原学检查 (3)如胸片已确诊则不作CT检查 (4)如疑有呼吸衰竭可能,可行血气分析检查 (5)如为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不佳则行气管镜检查 2、治疗原则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中医外科学第一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中医外科学第一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1.中医外科内治法的总则是 A.温、托、补 B.清、消、补 C.清、补、托 D.消、通、补 E.消、托、补 2.疮疡三陷证中?火陷证的治法是 A.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B.补益气血?清心安神开窍 C.温补脾肾?清心开窍 D.托毒透邪?养阴清心开窍 E.生津养胃?清心解毒 3.下列切开法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在关节部位?宜谨慎开刀?切口应越过关节 B.血瘤、岩肿不宜切开 C.患者体弱应先内服调补药?然后开刀 D.面部疗疮?尤其是口鼻部位?忌早期开刀 E.进刀时?刀头要求向上挑取?不宜向下割划 4.下列各项中需用砭镰法治疗的是 A.托盘疔

B.颜面部疔 C.红丝疔 D.蛇眼疔 E.蛀节疔 5.适用于一切确已成脓者的是 A.砭镰法 B.切开法 C.挑治法 D.挂线法 E.结扎法 6.手指关节处脓肿的切口选择应 A.越过关节切开 B.放射状切开 C.自然纹理切开 D.避免越过关节 E.以脓肿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7.附骨疽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宜采用A.药线引流 B.垫棉法 C.扩创引流 D.导管引流 E.以上皆非 8.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应选用的外用药物是

A.冲和膏 B.太乙膏 C.阳和解凝膏 D.咬头膏 E.玉露膏 12345678 1.E 2.A 3.A 4.C 5.E 6.D 7.D 8.A 5.【解析】切开法的适应症:一切外疡?却已成脓者? 6.【解析】切口选择:选择脓肿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关节区脓肿?一般实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开? 7.【解析】导管引流?是将导管(或塑胶管或橡皮管)插入疮口中?引导脓水外流的一种引流方法?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或腹腔手术后?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疮疡

第七章疮疡 第一节疖 疖: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症候不同,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面部)、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西医名称:疖(毛囊炎)、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特点:①好发:暑季,小儿 ②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多在3厘米。 (石疖——有一脓头;软疖——无头)。 ③易脓、易溃、易敛,出脓即愈。 病因病机:暑毒或汗出不畅或痱子抓伤染毒 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1.内治法:轻者无须内治。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增液汤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化湿,清化湿热——五神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法: 初: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 中:切开排脓 后期:生肌长皮——生肌橡皮膏蝼蛄疖——十字切开,有死骨者取出

第二节疔 疔:发病急,易于变化而危险性极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特点:①好发:手足、颜面。 ②疮形如粟,根深而硬,肿痛并见,寒热并现。 ③如处理不当,颜面部的疔疮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 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其功能 1.颜面部疔疮 西医名称:颜面部疖、痈 病因病机:因火毒之热为患 治法: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火热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②火热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外治: ①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 ②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 ③溃后——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 2手足部疔疮 西医名称: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等 病因病机:内因脏腑火毒炽盛,外因手足部外伤染毒

(外科学)肠疾病、胆道疾病模拟题

[真题] (外科学)肠疾病、胆道疾病 A1/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臭气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腹膜后血肿 B.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 D.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E.宫外孕破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肠梗阻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确定 A.肠梗阻部位高低 B.梗阻原因 C.肠壁血运有无障碍 D.肠梗阻发生速度 E.梗阻程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男性,70岁,腹部疼痛6天,以右下腹为重,伴呕吐。检查:急性病容,右下腹饱满压痛,肌紧张,血白细胞14.5×109/L,腹部透视可见少量气液平面。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B.急性肠梗阻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胆囊炎 E.阑尾周围脓肿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典型的临床表现。

第4题: 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最可靠的依据是 A.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肠液 B.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脯庸 C.X线检查小肠有多个阶梯状液 D.阵发性腹部绞痛 E.有气过水音和金属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右侧结肠癌最多见的大体形态是 A.肿块型 B.溃疡型 C.弥漫型 D.浸润型 E.浸润溃疡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 盲肠癌病人最少见的合并症是 A.急性阑尾炎 B.大肠梗阻 C.缺铁性贫血 D.原因不明的低热和消瘦 E.右下腹包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题: 男,56岁,阵发性腹痛6天,伴恶心腹胀2天人院,无发热,体检:腹膨隆,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腹部平片见腹中部扩张小肠呈“阶梯状”液平,结肠内少量积气,可能的诊断是 A.坏死性小肠炎 B.麻痹性肠梗阻 C.乙状结肠扭转 D.高位小肠梗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 疾病治法 含义: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应症: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 含义: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适应症: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分类: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法 含义: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 适应症: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是治疗虚证的法则。 考点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清热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可分活血化瘀和活血逐瘀两种治法。 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 外治法 ※考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 太乙膏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千捶膏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另外,薄型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勤换;厚型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天调换一次。 注意点:过敏。 油膏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 金黄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特别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适宜。 玉露膏性偏寒凉,对掀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阴阳辨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阴阳变证续表: 外科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凡不属典型阴证或阳证,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半阴半阳证。 局部辨证 (一)辨肿

辨肿续表: (二)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 (三)辨痛 1.以疼痛病因辨证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等。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 化脓痛:痛势急胀,如同鸡啄,按之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四)辨痒: >>肿疡作痒: >>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之际。 >>溃疡作痒: 1.脓区不洁,护理不善所致(感染)。 2.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而发。 3.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五)辨脓 >>成脓的特点成脓标志:雀啄痛,反跳痛,应指感,波动感 1.疼痛: 阳证疮疡: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 阴证疮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 浅部脓肿: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两手食指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如另一手指端有一种波动的感觉,即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2.透光法:手电筒。适于指趾部甲下的辨脓。 3.点压法:大头针尾或火柴头。适于指趾部少量脓液。 4.穿刺法:适于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 5.B超:判断脓肿大小,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辨脓的部位深浅:为切开引流提供进刀深度。 1.浅部脓疡:如阳证脓疡,其临床表现为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焮红灼热,轻按则痛且应指。 2.深部脓疡: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肤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 >>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1.脓的形质:宜稠不宜清。 2.脓的色泽:宜明净不宜污浊。 3.脓的气味:一般略带腥味。腥秽恶臭者多为逆证。 (六)辨溃疡 辨溃疡续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第一节阴阳辨证 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

第二节经络辨证 1) 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①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②多血少气之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③多气少血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第三节局部辨证 一、辩肿 (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 l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丹毒、初期、疖疔大腿痈) l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如(冻疮、脱疽等)

l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二、辨肿块、结节 ?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 结节较小触之可及,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 (1)肿块 1.大小 2.形态 3.质地 4.活动度 5.位置 6.界限 7.疼痛 8.内容物 (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 三、辨痛 l 痛与肿结合辨 ①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②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③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④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鸱张。 四、辨痒 l 以原因辨痒 ①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练习题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一、A1 1、下列各项中不属清热法适应证的是 A、热毒内传之走黄内陷 B、药物性皮炎皮损色红灼热 C、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不显者 D、流痰后期,阴虚火旺,虚热不退者 E、局部红、肿、热、痛 2、益气托毒法的常用方剂是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3、温阳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 A、右归丸 B、托里消毒散 C、金匮肾气丸 D、神功内托散 E、四君子汤 4、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内治方药宜选用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5、下列各项中属于提脓祛腐药的是 A、金黄散 B、八二丹 C、八宝丹 D、红灵丹 E、白降丹 6、具有腐蚀性的膏药是 A、千捶膏 B、太乙膏 C、咬头膏 D、阳和解凝膏 E、红油膏 7、适用于一切确已成脓者的是 A、砭镰法

B、切开法 C、挑治法 D、挂线法 E、结扎法 8、手指关节处脓肿的切口选择应 A、越过关节切开 B、放射状切开 C、自然纹理切开 D、避免越过关节 E、以脓肿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9、附骨疽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宜采用 A、药线引流 B、垫棉法 C、扩创引流 D、导管引流 E、以上皆非 10、太乙膏的功效是 A、清热消肿,散瘀化痰 B、活血祛腐,解毒止痛 C、消肿止痛,提脓祛腐 D、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E、温经和阳,祛风散寒 11、下列哪种药物为提脓祛腐药 A、九一丹 B、红灵丹 C、八宝丹 D、白降丹 E、以上都不是 12、性偏寒凉,能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的药物是 A、咬头膏 B、金黄膏 C、千捶膏 D、冲和膏 E、以上都不是 13、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外用药物宜选用 A、冲和膏 B、太乙膏 C、阳和解凝膏 D、咬头膏 E、以上都不是

内科常见疾病健康知识指导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治中一项进展,它通过不同时间的血压连续测定,了解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可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指导降压治疗 和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健康教育内容: 1告知患者开始测量血压时, 尽量处于静止状态,放下手 臂至测量完成,不要对手臂 施以任何压力。 2如果测量开始时患者正在 活动,应停止活动直至测量完成。 3睡眠时尽量保证空气管没有缠绕和挤压。 4告知患者不要自行取下袖带,如袖带位置偏移时,应及时重新佩戴。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吸入。吸药前不用油剂、面霜;就 2雾化吸入治疗时,嘱患者进行慢而深的吸气,使雾滴吸入更深;对于年幼儿安静时吸入比哭吵时效果更好; 3治疗是要注意有无呛咳等和支气管痉挛样表现。 4雾化吸入用药完毕后应漱口,防止激素在口咽部积聚;用面罩吸入者应洗脸。

一般用药指导 1、需要吞服的药物用温开水服用,不易用茶水。 2缓解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 3、舌下含片应放在舌下或两颊黏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 4、对于慢性病病人和出院后需继续服药的病人,应使其了解用药的相关知识和服药中的注意事项,主动配合药疗,减少不良反应。 特殊用药的知识 1、健胃及刺激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以便使药物和食物均匀混合,有助于消化或减少对胃壁的刺激。 2、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先测脉率及脉律,如脉率低于60次/分或心律异常,应停止服用应报告医生。 3、止咳糖浆对呼吸黏膜有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药物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止咳糖浆应最后服用。 4、磺胺类药和退热药服用后宜多饮水,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阻赛肾小管:后者启发汗降温作用,多饮水有利于增加疗效。 5、药物和牛奶不能同时服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