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总结

第一章导论

1.社会调查VS社会研究(比较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特点)

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社会研究: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社会研究的特点:综合性(社会性)、实证性、科学性(而非判断性)。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哲学与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实证主义

学科方法论

人文主义

统计调查研究

研究法实地研究

实验研究

历史比较研究

研究方式/基本方式间接研究

文献研究

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研究设计类型时间(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范围(普查、抽样、个案、典型调查)

具体方法与技术资料分析:统计分析、数理分析与模拟法、比较法、构造类型法、理论分析法

其他技术手段

方法论

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

研究方式/基本方式:指的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中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

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的各个阶段使用的具体研究技术

4.社会研究发展简史:

5.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方式,社会调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作用可以

归结为四种—感知、描述、解释和预测。

①从感性认识人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材料基础上的,而社

会调查正是为了提供这种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收集到大量的经验事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出社会

生活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和社会政策。

②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社会调查研究不同于日常观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

于:它能够用系统的、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将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社会调

查不仅可以描述现象的数量状况,而且还可以说明现象的性质。描述社会现象就是要通过对大量事

实材料的整理、分类,使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现象条理化、清晰化。

③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任何现象或事物的产生和

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并与其他现象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谓研究就是要分析和

概括出现象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排除那些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社会现象

的规律性。

④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调查结论是符合实际的,那么依据这种结论就可以预测

现象的发展、变化,并能通过制定一些政策和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现象的发

展、变化。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宏观:社会

研究主题:⑴社会变迁研究,《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⑵社会结构,帕森斯;⑶社会行为与态度研究,或许多个人或态度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预测人们的社会行为,《自杀论》

中观:默顿的“中层理论”,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

微观:个体或群体

研究主题:⑴人的社会化;⑵人际关系;⑶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范式:指的是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包括干茶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研究方式、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

美国社会学家里茨尔将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划分为:

⑴社会事实范式: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代表:涂尔干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研究方式:历史比较研究与统计调查

⑵社会定义范式: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

代表:韦伯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民俗方法学

研究方式:实地研究

⑶社会行为范式: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

用经验或验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代表:行为理论和交换理论斯金纳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研究方式:实验、统计调查

3.理论的组成要素: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达。(理论建构的基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在社会研究中,变量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化而来,反映概念所指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具体程度方面属性的变动性。(反映事物属性的现象方面)

概念本身不一定是变量,变量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一定特征。变量反映了概念,但概念不一定是变量。

陈述:

4.命题:是对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类型: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

5.假设:是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陈述方式。

陈述方式:⑴函数式—A是B的函数,A=f(B)

⑵条件式—“如果A,则B”或“只有A,才会B”

⑶差异式—“A不同,B也不同”或“A与B在变量Y上有(无)明显差异”

作用:⑴指导研究;⑵逻辑推导;⑶发展理论

研究假设:指研究者在搜集资料期间对反映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有关变量的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一种推测性判断或尝试性解释。

6.解释

个性解释:是指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独特性或特殊性的解释。

类型:发生学个性解释、意向性个性解释、倾向性个性解释、多因素个性解释

共性解释: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类型:因果共性解释、功能共性解释

⒎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①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②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操作化的步骤: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社会剥夺

社 会 孤 立 社 会 歧 视 社 会 权 力 剥 夺

↓ ↓ ↓

界定其主要内容和表现 界定歧视的各种类型 界定社会权利的各个方面

↓ ↓ ↓

第三章 社会研究的过程

1.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步骤:对经验现象进行观察→经验概括→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

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代表人物:格拉斯) 缺点:事后解释,缺乏解释性。

2.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结论推导出特殊或个别结论的方法。

步骤:从待检验的理论推演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

化的命题→收集有关的证据加以验证→理论修正与发展

3.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⑴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该阶段包括:课题的选择、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性研究。

⑵调查方案的设计

该阶段包括:研究目的确定、操作化、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调查时间与步骤的安排、组织领导、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实验性调查等。

⑶实地调查;⑷资料的审核与校正;⑸资料的整理与分析;⑹撰写调查报告;⑺调查结果的运用和检验。

4. 从研究设计的角度看,划分研究类型:

⑴研究的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指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研究的本身是为了验证并丰富以往的理论成果。

应用性研究:是指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 ⑵研究的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简言之,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现象“是什么”或“如何发展”的问题。

Eg :全国人口普查是描述性研究、市场调查等。

解释性研究:是以说明引起社会现象的原因、探讨社会现象之间因果联系、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等为目的,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方式。

Eg :现实生活中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人们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探索性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指标 1.受教育权利的剥夺 2.社会交往权利的剥夺 3.公民权利的剥夺 4.移民权利的剥夺 …… 指标 1.性别歧视 2.种族歧视 3.职业歧视 4.政治歧视 …… 指标

1.朋友的数目

2.与其他家庭的来往程度

3.活动区域

4.社交活动

……

分类:短期、走访式研究;先导性研究(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资料)

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往往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解释性研究一般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⑶研究的时间维度—横剖研究、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亦称横剖研究,指的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围绕研究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并描述研究对象在该时间点的基本性状或探讨有关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Eg:人口普查、民意测验等描述性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的方式。

所谓“某个时间点”,并不是指具体的时刻,而是相对比较短的一段连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一个月或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等等。

主要特点:调查时间点统一、调查面较广、指标体系统一、调查研究的标准化程度高;但是由于所涉时间跨度较短,故调查指标不宜太多,且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难以对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具体分析。

纵向研究:亦称纵贯研究,是一种跨时段的研究,即在不同时间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社会现象,搜集资料,从而了解社会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联系的研究方式。(可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追踪研究、回溯研究等)

优点: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Eg:费孝通的“江村调查”

①趋势研究:指对一般研究总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等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各次人口普查)

②同期群研究:亦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即指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同一类型的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变化的研究。(“上山下乡”职工退休情况)

③追踪研究:亦称定组研究或同组研究,即指在不同时间点来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观测,以分析其所发生的变化。

主要特点:能够了解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可以分析比较现象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但由于纵向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横向研究而言比较大,其研究成本无疑就要增加,且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别的比较研究。

④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⑷研究的对象范围—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普查:即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它是指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的总体状况,对所有被研究对象毫无遗漏地逐个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时间: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

普查的特点:①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②资料全面、准确,调查项目有限;③工作量大,调查成本高;④调查周期长,资料深入难。

普查的主要作用:①普查能对社会的一般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描述;②普查可以取得有关国情的最基本的数字资料,把握社会总体的全貌;③普查可以取得为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某一方面的政策所需要的专门性资料。

主要目的:了解基本国情、把握社会总体的全貌、得出具体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为国家或部门制定政策、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抽样调查:(见第四章)

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个案调查:也叫个别调查,它是对特定的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的目的: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不是由个体推论总体)

个案调查的特点:

①个案调查对特定对象的研究比典型调查更为具体,深入细致;②个案调查的目的在于认识个案本身,并不要求推及同类事物;③个案调查方法灵活多样,在调查时间和活动安排上有一定弹性。

个案调查的适用范围:

①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个案研究;②应用于对社会福利工作有关的专门机构的个案调查;③应用于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专门问题的个案研究;④应用于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

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

典型调查的目的: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

典型调查的特点:①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择调查单位;②典型调查属于定性研究深度调查;③典型调查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调查;④典型调查方便灵活,成本低廉。

典型调查的适用范围:①典型调查可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③可用来深入研究事物的不同类型;④能克服其他调查方法“深入性差的缺陷”。典型调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能搜集到比较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生动具体的活的情况。

典型调查的局限性:①典型调查之前对总体情况的了解只是大略的,典型的选定受到调查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很难完全避免主观随意性,因而典型的代表性程度如何,无法完全测定;②从典型类推到整体,难以做到完全准确;③典型调查主要是一种定性调查,它很难对调查对象的总体进行定量测定;④典型调查比较适合于对同质性较强的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而当代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社会异质性增大,加上统计技术的发展,也就使得典型调查的运用范围受到限制。

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重点调查的目的:掌握和了解调查总体的数量状况。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联系、区别:

联系:由于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具有设计面小,调查内容全面、细致、深入、着重定性研究等相似之处,因而许多人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调查。

区别:其实,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还是有区别的。

①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对象在调查的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而个案调查则不强调这

一点。

②典型调查强调推论总体,个案调查不要求推及其他。

③个案调查一般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犯罪团伙等,而典型调查的对象则宽得多,可以是社

会生活各方面的典型,包括各种先进、一般或落后的典型。

④有些个案调查的个案是无选择的,是应案主主动要求而立案;而典型调查的典型则全部是

有意识地选择的。

5.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验)、(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⑴统计调查:是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适应于对集体的态度、行为倾向和社会舆论的研究,如:民意测验。

统计调查的资料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直接询问、观察或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得来的。

资料收集—是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提纲等,

特征:①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②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⑵实地研究:又称个案研究或参与观察,指的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资料收集—无结构式的观察和访问资料分析—定性分析(韦伯)、投入理解法

西库雷尔:青少年犯的定刑与量刑→社区矫治

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而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的意义: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根据原因预测结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原因去发现预期的结果。实验法的作用: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实验法的特点:①人为设定观察情境;②直接建立研究结论(假设);③实验结果有时会受实验人

实验法的优点:①可检验因果关系;②较为经济;③易于重复;④控制能力较强。

实验法的缺点:①人为干涉;②样本选取的缺陷;③实验人员的影响;④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⑷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搜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的优点:①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②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③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④费用相对较低。

文献研究的缺点:①文献内容无法控制;②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于对比;③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④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⑸定量研究:是指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比的信息,进而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定量研究的优点:标准化和精确性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比定性方法更加客观、科学。

定量研究的局限性:①较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②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会导致因果关系出现困难。

⑹定性研究:无法对不同单位的特征作数量上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它只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研究范围越复杂,越应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定性研究的优点: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适合在社会结构简单、同质性强的条件对社会现象的有意识的考查和主观分析。

定性研究的局限性:①它所依据的是少数典型或少量个案资料,结论不一定有普遍性;②主观洞察性的分析虽然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可能导致荒谬的结论,往往与个人价值观有关;③人们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地评价标准,因而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经行检验。

⑺资料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反映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资料的信度。

评价、检验所得资料的信度,通常有以下方法:再测方法、复本方法、对分方法。

效度:是指调查方法及其所取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效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调查方法、手段的效度;资料的效度。(反映客观事物特征或属性的程度)

评价、检验效度有三种形式:表面有效性、准则效度(或实证效度)、结构效度。

效度和信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即: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但有效度就一定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效度与信度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影响效度与信度的因素:研究者、测量工具、测量对象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⑻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研究内容:①属性与状态;②意向性;③社会行动。

⑼层次谬误与简化论(是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或研究内容狭窄而导致的错误)

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还原论):在社会研究中时只局限于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⑽操作化:是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而提出的一些可以测量的研究指标或研究项目

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问题或概念。操作化使概念转变为变量的形式,把问题的抽象关系转变为具体

的关系。

任何经验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概念的操作化。确定研究细节

的过程也就是假设的操作化过程。

⑾研究方案的内容:①说明研究课题及其目的和价值;②说明课题研究的内容;③确定研究类型和

方法;④确定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⑤说明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⑥说明研究人员、

组织情况、进度计划;⑦确定研究需要的物质手段、计划安排,研究经费。

第四章抽样

⒈抽样调查:是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我国对小型工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单位:即分析单位,是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本单位。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受到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旺旺是对时间、范围等作进一步的规定。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抽样单位的具体化的实际名单。

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抽样误差: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出现的偏差,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

臵信水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

臵信区间:指在某一臵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第一、抽样调查适用于对大量现象的调查;第二、抽样调查适合于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但限于各种条件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第三、抽样调查适用于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调查;第四、抽样调查适用于要求资料信息及时性很强的调查;第五、抽样调查适用于对全面资料进行核实。

⒊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

①界定调查总体,即在抽样调查开始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方法,明确界定调查对象的内涵、

外延和数量,以及调查内容和调查单位。

②选择抽样方法,根据总体性质和抽样误差选取抽样方法。

③确定抽样单位,编制抽样框,确定需要抽取样本的数量和比例,并将样本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④确定样本规模。

⑤抽取样本,评估样本。按确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需要的样本数量,成为调查样本,把样

本特征分布与总体特征分布进行对照,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⑥搜集、整理样本资料,推断调查总体。

⒋抽样调查的优点:

①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②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③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

况和特征。抽样调查的结果兼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④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抽样调查的目的与作用:不在于说明样本本身的情况,而是要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

抽样调查的局限性:①抽样调查适用定量调查,不大适用定性调查;②由于抽样调查主要适合大范

围的定量调查,所以其深度和广度有限,难以深入细致研究;③抽样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特别是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对调查者的要求比较高。

⒌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

①调查总体规模的大小。总体规模越大,所需调查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②调查总体的内部差异程度。差异程度大,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③调查要求的可信度和精确度。所要求的可信度和精确度越高,允许抽样误差越小,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④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所需样本规模也不同。每一种抽样方法都有自己计算样本规模的公式。一般来说,随机抽样比非随机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要大。

⑤调查者拥有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条件越充足,可抽取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⑥无回答。无回答越多,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⒍抽样的类型: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随机抽样:又叫概率抽样,它是依据科学的概率论原理进行的抽样调查,其所得资料经过分析后,可被用来作统计推论总体。正因为随机抽样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抽样调查都是采用概率抽样方法获取样本的。常见的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

●简单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和简单任意抽样法,它是从调查总体中完全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调

查单位,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分类抽样和分层定比抽样,将总体各单位先按主要标志分组,然后

再各组中采用简单或机械抽样方式,确定所要抽取的单位。(科学分组和抽样原理的结合,总体异质性较高的群体)

●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把按某一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按固定间隔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①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②计算抽样举例;③随机抽取第一个样本;④按照间隔

距离抽取所有的样本。

优点:①简便易行,且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单位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则可提高效率;②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等距抽样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广泛,因此,同样情况下,误差小于至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

缺点:①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②当总体排列出现有规律分布时会使等距抽样出现极大的无误差,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和集团抽样,首先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我们称之为群,

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原则: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分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阶段,从总体中抽取

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当总体规模很大,特别是总体单位分布很广时,往往难于弄到总体成员的名单,因此,在不同的抽样阶段,抽样框和抽样单位是不同的。)

非随机抽样:又称非概率抽样,它是根据研究者个人的方便,以人的主观经验,设想来有选择地抽取样本并进行调查的。随机抽样虽然可由样本推论总体,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总体很难确定,严格的随机抽样往往很难进行;在另一些情况下,研究者的主要目的只是想初步了解一下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为建立研究假设或进行大规模的正式调查作些探索性工作。此时人们往往放弃虽然科学却比较麻烦的各种随机抽样方法,而采用不能推论总体,但却简单方便的非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方式主要有判断抽样、偶遇抽样、定额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等。

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方便易行,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及总体边界不清或由于客观制约无法实施概率抽样之时;在市场研究中也用。

非概率抽样的缺点:无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不能做推论总体之用。

●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和主观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自己主观经验,来选择和确定

调查对象的一种方法。

●偶遇抽样:又称巧合抽样和方便抽样,是对应于简单随机抽样的非随机抽样,又称方便抽样、

便利抽样。偶遇抽样要求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遇到谁就调查谁,即在样本的选择只考虑到接近样本或衡量便利,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就是调查对象。对于偶遇抽样,样本是随便产生的,而不是随机产生的,所以它是否是总体的近似不好判断。

“街头拦人法”

●配额抽样:是对应于分层抽样的非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不同之处在于,配额抽样将预定的样

本容量按各层单位在总体中的比例分配到各层,然后按这些比例从各层中非随机地抽取样本。

配额抽样要预先精确了解总体的结构比例特征。

●滚雪球抽样:又称推荐抽样,指利用随机方法或初步调查选出原始的样本。再根据原始样本提

供的信息去找到其它样本。应用这种抽样方法的前提是,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总体单位间缺乏联系,那么就失去了“滚雪球”的依据。

第五章问卷法

⒈“问卷调查”:指调查人员用预先设计好的问卷去询问被调查者,并通过被调查者的回答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在问卷调查中,调查者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问卷。

问卷法: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使用的一种资料搜集方法。具有匿名性,可避免主观偏见,且调查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问卷:经由研究者精心设计,并按照一定的版式和结构进行排列,旨在系统、科学地搜集被调查者的信息以便研究者进行分析的一组问题的集合。

⒉问卷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针对个人的问卷、针对家庭的问卷、以及针对组织的问卷等。

根据问卷填答的方式—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

根据发送至调查者手中的方式—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

⒊问卷基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主体),其他资料。

⒋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目的性、简明性、适应性、针对性)

①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②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首先,要考虑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其次,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第三,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第四,需要努力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第五,需要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

此外,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卷中应当尽量避免设计太多复杂的回忆性问题。

③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④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指问卷设计者应当根据使用问卷的具体方式来调整问卷内容的设计、编排。—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通过电话进行访问;通过访问员对被调查者进行面访。

⒌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①准备阶段

首先是要明确研究主题。

其次,要注意搜集已有的调查问卷,请教相关的研究者。

最后,要通过探索性的访问,熟悉和了解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情况。

②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

③试用和修改——客观检验法(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对未回答的问题的分析,对填答错误的分析)

——主观评价法

④正式定稿

⒍关联式问题:指一组密切相关、前后衔接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第一个问题可以称作“过滤性问题”,后面的问题则称作“相倚问题”。

相椅问题: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问题来决定,前一个问题称为过滤性或筛选性问题,后一个问题即为相倚问题。

⒎问卷调查的优点与不足

问卷调查的优点:①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②具有很好的匿名性;③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④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⑤不受地域空间限制。

问卷调查的不足:①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②要求调查者具有一定的调查水平;③问卷调查的质量常常

得不到保证;④调查弹性小、深度有限。

⒏问题的形式: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

问题的数目顺序:先兴趣后紧张;后开放;先行为后态度最后个人背景;按逻辑顺序。

问题的数量:为了减轻被调查者的负担,问卷的数量限制在最少的必要程度。

问题措辞:语言简明,句式肯定;问题陈述简短,表述单意;问题提法中立,询问要简洁;问题与被调查者有关,能答。

⒐答案的设计要求:穷尽性和互斥性;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⒑问卷法的适用范围:①作大规模范围调查;②作定量调查;③调查一般性的、没有深度要求的问题;

④调查被调查者不愿当面回答的问题;⑤调查被调查者不愿当面回答的问题;⑥调查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职业群体;⑦调查总体构成比较单一的调查对象;⑧从地域上看,城市比农村适用;⑨从适用对象,适用与干部、专业人士,不是用于农村、低水平人群。

⒒问卷设计应注意:①明确设计问卷的出发点,未回答者着想,尽可能减少麻烦,避免出现问卷长、问题多、填答量大的问题,避免出现要由被调查的复杂填写和计算工作,避免问题涉及过于复杂。②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a.被调查者的主观障碍,如为难情绪、顾虑重重、毫无兴趣等。b.被调查者的客观障碍,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不足等。③明确问卷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样本构成。④考虑问卷的处理和使用方法。

第六章访问调查

⒈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法的优点:(①信息量大;②灵活性高;③适用范围广;④控制性强;⑤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老师总结:①访谈过程比较灵活。面对面地访谈,调查者的主动性比较大,因而比其他调查方法搜集的资料更加灵活,访谈往往能得到其他方法得不到的资料,资料更加丰富、深入,既有关于历史和现实的,也有关于行为、动机及态度。②访谈有利于发挥访谈者的主动和创造性。

访谈法的缺点:(①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②成本较高。费力、费事、费钱;④匿名性不够强;⑤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①访谈法具强烈的感情色彩,较其他方法难度更高,在访问中访问员是中心人物,是社会互动的组织者,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这一组织者的成败,因此访问法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调查方法,它对访问员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其有一般观察员对问题的敏锐和一般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熟练的访问技巧。因此访问调查较其他调查难度更高。

②资料的信度和效度会受到访问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交往过程,这就使得访问的信度和效度难以避免访问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双方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互不影响,对于敏感性、尖锐性或有关个人隐私的问题或一些无法用语言表示的经验及情感过程及多人的互动资料等也不适宜用访问法。

③访问法费用高、费时长,从而使调查规模受限。

④无法匿名。有些问题不易当面访谈。

⑤访谈法获得的资料有待进一步查证和核实。

访问员的挑选:一般条件—诚实和精确;兴趣和能力;勤奋负责;谦虚耐心。

特殊—性别;年龄;教育;地区。

⒉访谈法的分类:

①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按照访谈的交流方式分)

直接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面对面交谈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

间接访谈法:是调查者借助通讯工具对被调查者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交谈,或者通过翻译进行使用不同语言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

②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按照访谈对象的多少分)

个别访谈法:是由调查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它常常用做深入了解特定个体的情况,尤其是用于了解带有个人性、隐私性和隐蔽性的问题。

小组访谈法:有时又称为“座谈法”、“集体访谈法”,是由调查者同时对多名被调查者进行的访谈。在一名经过训练的小组主持下,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少数调查对象进行的非结构式访问,目的是通过听取

小组成员对调研问题的讨论,获得对调研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自由的小组讨论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新发现。(缺点:资料收集慢)

“焦点小组法”:调查者邀请同类群体人就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的小组访谈。

③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按照访谈对象的特点)

一般访谈法:是指对一般调查对象。这种访谈调查,只需按照一般的访谈程序和方法进行就行了。

特殊访谈法:是指对特殊调查对象和在特殊情景下进行的调查。

特殊调查对象:包括具有特殊地位、特殊身份和特殊调查难度的人。

特殊情景:包括突发事件现场、监狱、正在执行勤务的现场等情景。

④结构式访问:又称为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形式。

同自填问卷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控制过程,减少误差;②回收率高,作答率也高;③问题设计可以更复杂;④能获得非语言信息。

缺点:①费用高、时间长;②敏感性问题不易回答;③受到访问员影响。

非结构式访问:又称为非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事先不制定统一的问卷、表格和访问程序,而是按照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由访谈者和被访谈者自由交谈。

同结构式访问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积极性能充分发挥;②更深入了解问题。

缺点:①比较费时;②结果更依赖于访问员的素质;③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非结构式访问的类型:

●重点访问/集中访问:它是将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

默顿开创—选择一定的情境;主观看法。

●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及其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

所做的访问。(访问是机动的、结构松散的,但仍是围绕某一重点和焦点进行的)

●客观陈述法/非引导式访问:其最大特色是让被访问人对他自己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一番考察,

再客观陈述出来,即访问者鼓励被访问者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访问者从被访问人那里获得的不仅是资料,而且还有对资料的某种解释)

●座谈会:是一种集体访问法,即将许多调查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

座谈会的最大特点是:访问过程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者社会互动的过程,而且也是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

座谈会所获得的资料较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信息更广泛;而且由于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互相修正,使获得的资料更完整准确。

5-7人卫衣,最多不超过10人,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就是按照的规则,通过一组专家会议,对所预测的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得出满意方案的一种方法。

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同时召开由两组专家参加的两个会议,分别在两个会场进行集体讨论,其中一个专家组会议按直接头脑风暴法提出设想,另一个专家组会议则是对第一个专家组会议的各种设想进行质疑为止,从而形成一个更科学、更可行的预测方案。

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在实施方法上的异同。

结构式访谈:实施过程高度标准化,要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访问员在访谈时需严格按照问卷或表格的顺序、语句与方式提问,被访者与有不理解的问题时,访问员只能重复一遍问题或按照之难以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对被访者的回答也应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记录。

无结构式访谈:实施过程是非标准化的,即访问的实施只依访问目的有一个粗线大纲对所提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对被访者的统一记录等均无统一的要求,而由访问员在访问中根据情况随时提出,访问员可以自由发挥。

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在实施方法上的异同的原因。

是因为调查的目的不同。

结构式访谈:是统计调查的一种,旨在取得定量、可比资料,以作推论总体之用,目的是为了解宏观社

会状况,或用于检验假设。因此,要求访谈过程标准化,以避免访问员个人因素的影响。

无机构是访谈:属于实地研究方法,它意在发现问题,建立假设,因此它鼓励访问员的主动性,以深入了解问题。

⒊访问的程序:访问的准备→进入访问→访问的控制(提问控制、表情与动作控制)→结束访问→访问纪录与资料整理(当场记录、事后记录)

⒋访谈中提问的注意事项:①始终保持中立态度;②把握方向及主题焦点,尽量减少题外话,以便集中注意力讨论重要问题;③注意时间上的顺序,特别是研究变迁问题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④使用的语言越简单越好,以能达意为原则,不要不着边际,也不要用带有感情的字眼;⑤根据访问的对象和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和口气。

追问:直接追问、侧面追问(换个角度)、重复追问。

第七章社会测量

⒈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⒉测量的三个要素(要件):测量内容、测量的法则、以及数字或符号。

⒊测量的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定类测量:又称作定名测量、名义测量或者类别测量。它是测量尺度中层次最低的一种,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变量依自身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并标记为不同的名称或数字符号。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个分类体系。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定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那样,将事物的属性或特征以某种逻辑顺序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在高低、大小、程度、强弱、等级序列方面的差异。

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尺度测量。定距测量不仅能够将事物或社会现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还可以测量它们相互之间差异的程度大小。定距测量的数学特征是,测量对象在特定属性上能够比较值之间的大小,而且,还可以通过数字间加减运算,知道测量对象在具体属性上的差异量是多少。但定距测量不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者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定距测量的所有属性以外,还具有一个绝对意义的零点。即,这个零点有实际意义,且要求是绝对的、固定的、非任意设定的。

⒋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对同一或相近的测量对象进行反复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就是测量工具能够稳定地测量所测的变量的程度。(主要是针对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而言的)

信度分类: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效度:又称测量的有效度、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测出测量内容的准确程度。换言之,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使用可信的工具来恰当地测量对象)

效度分类: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通常情况下,影响效度与信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研究者、测量工具、测量对象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⒌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常被用来测量调查对象如何感觉或思考某事物,研究者借助它测量某个建构的强度、方向、层次和强势。(量表法就是将所有的指标相加,然后确定的标准予以分类的一种综合方法。)

总加量表:又叫李克特量表,这种量表是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回答者对这些陈述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根据每个调查对象回答的积极程度分别赋予5、4、3、2、1分,将其所得的分数累加得到一个总分,这个总分就反映出调查对象对某个议题的态度。

李克特量表构作的基本步骤如下:(1)收集大量(50~100)与测量的概念相关的陈述语句。(2)有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的概念将每个测量的项目划分为“有利”或“不利”两类,一般测量的项目中有利的或不利的项目都应有一定的数量。(3)选择部分受测者对全部项目进行预先测试,要求受测者指出每个项目是有利的或不利的,并在下面的方向-强度描述语中进行选择,一般采用所谓“五点”量表:a.非常同意b.同意 c.无所谓(不确定) 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4)对每个回答给一个分数,如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的有利项目分别为1、2、3、4、5分,对不利项目的分数就为5、4、3、2、1。(5)根据受测

者的各个项目的分数计算代数和,得到个人态度总得分,并依据总分多少将受测者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6)选出若干条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有较大区分能力的项目,构成一个李克特量表。如可以计算每个项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中的平均得分,选择那些在高分组平均得分较高并且在低分组平均得分较低的项目。

李克特量表的应用 :李克特量表的构作比较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因此在市场营销研究实务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实地调查时,研究者通常给受测者一个“回答范围”卡,请他从中挑选一个答案。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商业调查中很少按照上面给出的步骤来制作李克特量表,通常由客户项目经理和研究人员共同研究确定。

李克特量表的优点 :(1)容易设计;(2)使用范围比其他量表要广,可以用来测量其他一些量表所不能测量的某些多维度的复杂概念或态度;(3)通常情况下,李克特量表比同样长度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4)李克特量表的五种答案形式使回答者能够很方便的标出自己的位臵。

李克特量表的缺点:相同的态度的分着具有十分不同的态度形态。因为李克特量表是一个项目总加的分代表一个人的赞成程度,它可大致上区分个体间谁的态度高,谁的低,但无法进一步描述他们的态度结构差异。

累积量表:又称哥特曼量表和社会距离量表,能够定量测量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程度,相互关解程度,或对某一事物所持观点、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特点:选项只有是与否,每条陈述在强度上依次排列。可用来判断一组指标或测量问项之间是否有关联存在。哥特曼量表的问题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有层级的,如果调查对象同意高层级问项的陈述,一般也会同意低层级问项的陈述,低层级问项是高层级问项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如果一组问项存在一种层级模式,则这些就是可量化的问项,具有形成哥特曼量表的基础。

语义差异量表:用一组意义相反的陈述或形容词构成一份评价量表,以用来测量人们对某一特定概念或事物的不同意识或感受。

等距量表:又称瑟斯顿量表

⒍测验:以间接的方式收集个人的态度、人格结构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资料的方法。

测验的类型: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与兴趣测验。

能力测验: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因素(包括完成过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成就测验:某一时刻一个人在某一工作上的表现状况,目的在于测量某个人对某项工作已经知道多少或能够完成某种程度。(测量对象:工作只是或见闻、工作技能)

人格与兴趣测验:MMPI 库德职业兴趣量表

测验的程序:①测验的编制;②试测;③对测验草案进行修正;④正式施测;⑤建立常模;⑥对测验进行检验。

⒎社会计量法:也称社会交往计量,评量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吸收或拒斥关系的工具。

⒏民意测验:也称民意调查、舆论调查。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也是了解社会与群众意见的测量方法。(方便抽样/偶遇抽样,描述性研究)

美国民意测验最有名的人—盖洛普

目的:在于通过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来精确反映社会舆论或一般民意动向。

作用:①客观及时地反映社会舆论和大众心理的一般状况和变化情况;②为制定或评价政策、措施提供依据;③对大众心理进行分析和预测。

程序和方法: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优点:①能迅速的了解群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及时反映社会舆论的变化情况;②调查结果能推论总体的一般状况,具有较高的代表性;③节省人力、财力,易操作;④应用领域较为广泛。

缺点:①用简化的方式来了解公众的一般态度,很难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理论解释;②只限于询问一些公

众熟悉、易于回答的问题,获得的信息较为正面化、简单化、缺乏深度。

第八章观察法

⒈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通过直接感知、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⒉与日常的观察相比,科学的观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②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③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④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⑤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⒊观察法的优点:

①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②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③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观察法的缺点:

①被观察的事件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②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到人的隐私行为。

③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④当感觉到有观察者的在场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⑤人的行为背后价值、意义和心理活动往往难以仅凭外部的观察去认识。

⒋观察法的基本类型(重点)

①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是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团体之内,作为被观察者中的一员来进行观察,又称局内观察。(分为公开的参与观察和隐蔽的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又称局外观察,指观察者臵身于被观察活动或团体之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所进行的观察。

③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研究的问题和观察的项目没有严格的界定,对观察的结果也不采用标准化的记录方式的观察,是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最大的特点: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这一特点既是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④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通过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都是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的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以反映和推断此前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方法。

据观察内容性质的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物质痕迹观察:指的是人们的行为作用于某种物质所产生的变化。(腐蚀物测量、累积物测量)

行为标志观察:指的是通过对能够作为行为的标志的现象的观察来推断人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观的方法。

⒌观察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观察的准备阶段、观察的实施阶段和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阶段。

⒍观察的信度包括三种类型:①不同观察者的相关程度;②稳定系数——指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③信度系数——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

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①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②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③环境的变化;④人的变化。

提高观察的信度的方法:①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②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③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在时间中的变化;④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进行观察;⑤对同一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重复观察;⑥用多名观察者同时观察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互为补充。

⒎观察的效度: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①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②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③“观察者偏见”;⑤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第九章文献研究

⒈文献研究:又称间接研究,指利用文献资料间接考察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它包括历史文献的考据,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比较,统计资料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理论文献的阐释,以及对文字资料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数量化分析等等。

⒉文献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①可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文献研究法的基本优点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研究者对不能亲自接近、从而不能以其他方法进行研究的对象做研究。②无反应性。文献研究法由于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它接触的仅仅是有关研究对象的文献,因此不会产生研究的这种“干扰效应”。③研究费用低。④保险系数相对比较大。

文献研究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①倾向性。②选择性。文献保存的有选择性常常使得研究对象的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③信息的有限性。这是指由于研究者缺乏相关体验、知识,使得许多文献反映出来的信息对研究者来讲是有限的和不充分的。④有些资料难以获得。由于许多文献不是公开的和可以随意取得的,因此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文献资料。⑤滞后性现实,但文献研究作为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方法,它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可靠性难以评估。

⒊文献研究的适用范围:①纵贯分析。文献研究可以应用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研究中;②探索性研究。

圆的知识点总结

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圆的有关性质 [知识归纳] 1. 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同心圆、等圆; 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弓形、弓形的高; 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 2.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3. 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垂径定理及推论1可理解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 可推出另外三个: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此定理和推论可以理解成:在同圆或等圆中,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推出另外三个:①两个圆心角相等;②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③两个圆心角或 两条弧所对的弦相等;④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 圆周角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8. 轨迹 轨迹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平面内,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平面内,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1,在⊙O中,半径OM⊥弦AB于点N。 图1 ①若AB=,ON=1,求MN的长; ②若半径OM=R,∠AOB=120°,求MN的长。 解:①∵AB=,半径OM⊥AB,∴AN=BN= ∵ON=1,由勾股定理得OA=2 ∴MN=OM-ON=OA-ON=1 ②∵半径OM⊥AB,且∠AOB=120°∴∠AOM=60°

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经济法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精)

1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法的形式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 1人, 副主任 2-4人、委员 7-11人, 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 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 3名仲裁员组成, 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 ;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 ;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 (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 (超过 20年的不予保护诉讼时效:普通 (知道或应知道 :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 :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最长(实际发生日 :20年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 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 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 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 搜查被执行人财产; 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 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 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行为; 要求有关单位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金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范围: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

圆的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的

A 图4 图5 圆的总结 集合: 圆: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A 在圆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无交点 直线与圆相切 d=r 有一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交 dR+r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R+r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r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1.记账程序的核心是如何登记总分类账。 2.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3.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4. 全国人大:宪法和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法律 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所属部委:部门规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规章 5.仲裁适用于:合同纠纷和经济纠纷 适用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土地承包和劳动争议 仲裁不适用于:离婚、抚养、继承等和行政争议 仲裁需要有书面协议才能进行 仲裁的必要条件:有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明确提出的,不进行仲裁补充,则仲裁协议视为无效 仲裁具有独立性,一裁终局 对仲裁协议有异议,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以法院的裁决为准。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员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双方事先约定不开庭则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仲裁庭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效力。 仲裁判决书自作出之日生效;仲裁调解书自双方签收之日生效;行政复议书自送达之日生效 6.民事诉讼:财产纠纷和人身纠纷。 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a.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发生 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件、婚姻收养监护抚 养纠纷 b.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c.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e.按照公式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经济法基础票据法主要知识点修订稿

经济法基础票据法主要 知识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票据法) 票据的基本概念 1.票据的分类 ①《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规定本票仅限于银行本票 ②汇票的分类: 出票人不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出票,企业承兑)和银行承 兑汇票(企业出票,银行承兑) 商业汇票根据到期日不同→即期商业汇票(见票即付)和远期商业汇票 ③付款日期: 根据付款日期的不同分为: 见票即付(银行本票和支票) 定日付款(一个确定的日期) 出票后定期付款(根据出票日期确定到期日) 见票后定期付款(根据承兑日期确定到期日) 2.提示承兑期限与提示付款期限 ①付款请求权的消灭实效: 持票人对"汇票承兑人"的付款请求权,消灭时效期间为2年,自票据到期日起算 持票人对"本票出票人"的付款请求权,消灭时效期间为2年,自出票日起算②追索权的消灭时效: 持票人对"汇票出票人,承兑人"的追索权权,消灭时效期间为2年,自票据到期日起算;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算 持票人对"本票出票人"的追索权,消灭时效为2年,自出票日起算 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追索权,消灭时效为6个月,自出票日起算 汇票,本票,支票的持票人对其他前手的"再次追索权",消灭时效为6个月,自被拒绝承兑或备拒绝付款之日起算 汇票,本票,支票的的被追索人对其前手的"再追索权",消灭时效为3个月,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算 四.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支票

①概念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基本当事人 出票人,付款人(出票人开户银行),收款人 ③支票类型 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可现金可转账) 普通支票左上方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 现金支票仅限于“收款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因此现金支票不能背书转让④适用范围 个人和单位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 ⑤支票的付款 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 ⑥签发空头支票的法律责任 由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2.银行本票 ①概念 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银行本票可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支取现金 ③提示付款期限 自出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不获付款的,在票据权利时效内(自出票之日起2年)向出票银行作出说明,提供证明持本票向出票银行请求付款 3.银行汇票 ①概念 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出票银行是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③银行汇票可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支取现金 ④实际结算金额 实际<出票金额,按实际结算,余额由出票银行退交申请人 未填明实际金额和多余金额或超过出票金额的,银行不予受理 实际结算金额一经填写不得更改,更改无效 背书转让以不超过出票金额的实际结算金额为准,未填写或超出出票金额的,不得背书 ⑤提示付款 自出票日起1个月,超过提示付款的,不予受理 持票人向银行提示付款的,必须同时提交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缺少任何一样,不予受理 持票人超过付款期限向“代理付款银行”提示付款被拒绝付款的,必须在票据权利时效(2年内)向出票银行作出说明 ⑥退款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会话层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传输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互联层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MAN:可看成是一种大型的LAN。 WAN:传输速率比较低,网络结构复杂,传输线路种类比较少。 1、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 3、网络协议3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4、通信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 证。 6、物理连接分为:点对点连接与多点。 按信道数分: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7、点对点连接的通信方式按数据传送方向和时间分: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 按同步类型分位同步(外同步法、同步法) 字符同步(同步式、异步式) 8、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 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UTP: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9、数据编码方法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圆知识点总结及归纳

第一讲圆的方程 (一)圆的定义及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 (1)将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展开并整理得x2+y2-2ax-2by+a2+b2-r2=0,取D=-2a,E=-2b,F=a2+b2-r2,得x2+y2+Dx+Ey+F=0. (2)将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通过配方后得到的方程为:

(x +D 2)2+(y +E 2 )2= D 2+ E 2-4F 4 ①当D 2 +E 2 -4F >0时,该方程表示以(-D 2,-E 2)为圆心, 1 2 D 2+ E 2-4 F 为半径的圆; ②当D 2 +E 2 -4F =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 =-D 2,y =-E 2,即只表示一个点(-D 2,-E 2);③当D 2+E 2-4F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征是:x 2和y 2项的系数 都为 1 ,没有 xy 的二次项. 3、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待定的系数D 、E 、F ,因此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2>r 2. (2)若M (x 0,y 0)在圆上,则(x 0-a )2+(y 0-b )2=r 2. (3)若M (x 0,y 0)在圆内,则(x 0-a )2+(y 0-b )2

方法一: 方法二: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外离 2外切 3相交 4内切 5内含 (五)圆的参数方程 (六)温馨提示 1、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是: (1)B=0;(2)A=C≠0;(3)D2+E2-4AF>0.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 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

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 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九年级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r B 一、知识回顾 第四章:《圆》 圆的周长 : C=2πr 或 C=πd 、圆的面积 : S=πr 2 圆环面积计算方法: S=πR2- πr 2或 S=π( R2-r 2) (R 是大圆半径, r 是小圆半径) 二、知识要点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 、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固定的端点 O 为圆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 d r 点C 在圆内; A d 2、点在圆上 d r 点B 在圆上; O d 3、点在圆外 d r 点 A 在圆外; C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d r 有两个交点; r d d=r r d

C D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 1) 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 2) 有一个交点 d R r ; 相交(图 3) 有两个交点 R r d R r ; 内切(图 4) 有一个交点 d R r ; 内含(图 5) 无交点 d R r ; d d d R r R r R r 图 1 图2 图 3 d d r R r R 图4 图 5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 4 个定理,简称 2 推 3 定理:此定理中共 5 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可推出其 它 3 个结论,即: ① AB 是直径 ② AB CD ③ CE DE ④ 弧 BC 弧 BD ⑤ 弧 AC 弧 AD 中任意 2 个条件推出其他 3 个结论。 A 推论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C D 即:在⊙ O 中,∵ AB ∥ CD O O ∴弧 AC 弧BD A B E B 六、圆心角定理 顶点到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

全国一级计算机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 1、世界上第一台公认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产生年代(1946年)、诞生的国家,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2、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每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元器件,电子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的物理组成,主机与外设的构成。 4、CPU的组成、功能,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CPU的性能指标。 CPU时钟频率的单位MHz(GHZ)。 5、指令的功能、组成(操作码+地址码)。 6、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MIPS。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GHz。 7、存储器:内存的功能、分类,常见的外存,内存与外存的特点对比,存储单位,存储速度排序。 CPU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 RAM和ROM的特点。 优盘的特点。 磁道的概念。 磁盘读写操作的含义,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单位 8、CD光盘和DVD光盘的分类。 9、地址的概念。 10、常见的输入设备及性能指标,常见的输出设备及性能指标。 11、常见的接口。 二、软件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程序+数据+文档)、分类。 2、系统软件有哪些? 3、应用软件有哪些? 4、操作系统的地位、作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三、多媒体技术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算术运算规则,基数、权值的含义。 2、二、八、十、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其相关计算。 3、无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范围。 例如5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可表示的范围:00000~11111B,十进制数值范围是0~31。 4、西文字符编码ASCII码:个数(128个),表示位数(7位),学会推算字母的ASCII 码值。 相同字母ASCII码值(十进制):小写-大写=32。 5、GB2312:汉字总数,一级、二级汉字分类依据和字数。 6、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之间的转换方法。 任意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均>A0A0H 7、点阵字形存储空间的计算。 存储一个24×24点的汉字字形码需要72字节。 四、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通信协议,组网的目的或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常见的局域网有哪些?Novell网等 3、网卡的作用,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4、IP地址(IPV4)的正确表示形式。 5、域名的概念,域名系统的作用。 识别域名中各个子域的含义。 6、E-mail地址的格式,收发邮件的注意事项。 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防范方法,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常用的杀毒软件。 8、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9、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收藏夹。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4、什么是可移植性? 5、编译,解释,链接。

(完整版)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 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x 1,y 1)、B (x 2,y 2)。 则AB=221221)()(y y x x -+-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d = r 直线与圆相切。 d < r (r > d 直线与圆相交。 d > r (r d 点P 在⊙O 内 d > r (r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法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志 (2)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 3、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2)义务:积极、消极 4、法律关系客体: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人身人格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荣誉产品 (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5、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2)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18) 6、法律关系客体的适用范围:(1)物(2)行为(3)人格利益(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实: (1)事件:A: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B: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2)行为:(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几方表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特定形式)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参与)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8、法的形式: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0、法的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 (3)法规: A: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B: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条例(4)规章: A: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无“上位法”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自身的权力或者减少自身的法定职责××办法××条例实施细则 B: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办法 11、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12、行政诉讼管辖一般由什么法院管辖:一般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13、行政诉讼判决生效规定: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14、民事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