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Evaluation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M &

A Performance

摘要

并购是证券市场里体现其市场效率和创新活力的重要角色,它不断给市场输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成为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的绩效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模型并加以实证。针对课题的特点,运用了财务指标法和因子分析法,客观评价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并购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并购及并购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并购有关的动因理论。

其次,本文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公告中获取信息,在其中选取了50家2011年并购的上市公司的资料,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相关年报数据加以运算得到相应指标。

最后,选取适当的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财务指标法构建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的评价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与研究,得出并购公司并购后绩效水平的变动。根据得到的结论,结合评价结果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并购;因子分析;并购绩效;绩效评价

Abstract

M & A is the most efficient part in the stock market, it continues to enter new content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to the market, 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occur, in this ca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not only become of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uilding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be empir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For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using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factor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irst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oth home and abroad, lists related concepts systematically rega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ke clear its M&M theory, which lays the first stone of the article.

Secondly, we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s announcement, in which selected 50 companies in 2011 acquisition of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annual reports, select the relevant data in the database to be operational by CSMAR corresponding index.

Finally, constructed level of M &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using facto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M &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article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vel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Key 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 Performanc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evel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

1.3.1 研究思路 (5)

1.3.2 研究方法 (5)

第2章并购的理论概述 (6)

2.1 并购的相关概念 (6)

2.2并购的分类 (7)

2.3并购的动因理论 (7)

2.3.1 效率理论 (7)

3.3.2 委托代理和管理主义理论 (8)

2.3.3 信息假说及信号理论 (8)

2.3.4 市场权力假说 (9)

第3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设计 (10)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10)

3.1.1 盈利能力方面 (10)

3.1.2 偿债能力方面 (10)

3.1.3 成长能力方面 (11)

3.2 评价指标含义 (11)

3.3 评价方法的选取 (12)

3.3.1 财务指标法 (12)

3.3.2 因子分析法 (12)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16)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6)

4.1.1样本选取 (16)

4.1.2数据来源 (16)

4.2 实证分析过程 (16)

4.2.1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中指标同趋势化 (16)

4.2.2 因子分析适宜性判断 (17)

4.2.3 公共因子数的确定 (17)

4.2.4 变量共同度分析 (19)

4.2.5 综合绩效得分模型的确定 (19)

4.3 并购前后总体绩效情况分析 (23)

4.3.1 并购公司第一类绩效差值分析 (23)

4.3.2 并购公司第二类绩效差值分析 (24)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26)

5.1 研究结论 (26)

5.2 提出建议 (26)

附表 (29)

参考文献 (40)

致谢 (42)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企业并购在资本市场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并购是每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企业的必经之路,是企业的外部成长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世界并购史至今己经历了100多个年头,其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并购第一阶段在19世纪末开始以横向并购为特征进行并购,是资本主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阶段,来满足工业化初期对扩大规模经济的需要;并购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特征进行并购,是典型的工业化中期资本累积;并购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混合并购为特征进行并购,并购第四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并购的主要特征为收购分拆。并购第五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崛起时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跨国并购。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历史很短,1990年和1991年分别建立了深划11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这两个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只有约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上市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十几家发展到2007年的1600多家,之后上市公司也逐渐进行并购活动,并购活动日渐活跃。根据著名市场数据调查公司DEALOGIC统计,2006年我国的并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700亿美元。在外国的并购案例中我们知道,并购活动是能很好的体现市场效率的重要环节。

1993年9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延中实业股票停牌,同时深圳宝安集团上海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拥有延中发行在外5%的股票宝延风波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在企业并购的第一阶段当中不仅出现了扭转乾坤班的奇迹,同时也有作假的并购重组案例以及违法操纵股价的行为。自2001年起,中国并购重组市场发生了法天腹地的变化,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越来越多的以提高股价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暴露出问题,受到各方的批评和谴责。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产业整合成为并购的主要目标,并且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金融工具创新的缺乏等,如何解决完

1

善和规范我国的并购市场己经成为一个火烧眉毛的问题。

2002年5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6颁布以后,并购事件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变得层出不穷,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2002,而且并购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庞大。2005年至今,我国企业的并购重组进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市场化阶段,并购重组活动在支付方式、融资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战略性重组成为企业实施重组的主导方向。本文拟用会计研究方法衡量并检验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并研究作为并购主体的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后是否得到改善,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1.2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对并购绩效的评定是公司并购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上市并购后的绩效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研究的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得到的与公司理想绩效相反,并没有提升反而是下降的。我国公司要想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在这个并购浪潮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抓住一切机遇来提高企业自身绩效,令自己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企业制定并购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Meeks(1977)对1964-1972年间在英国发生的233起并购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在并购后的五年内成递减趋势,并切最后一年达到最低。研究还发现,被研究公司中有超过半数的公司经营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并购活动降低了收购公司的盈利水平[1]。

Jensen和Ruback(2011)分析了2010年以前的关于并购事件的文献,得出结论:并购使目标公司股东的平均收益率提高到30%,而使收购公司股东的平均收益降低为零,公司并购改善了公司的资源利用率,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综合收益增长了近10%,可见并购提高了收益[2]。

Ravenseraft和Seherer(2010)对2006年到2009年间的471项并购交易的研究表明:收购公司的利润并购后比原来降低了1%到2%,公司的绩效总体降低了[3]。

Healy、palepu和Rubaek(2005)对1979到2003年间发生在美国的最大的50

2

家并购事件采用财务指标评价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标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和经营现金流量都有了显著提高,而并购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和经营现金流量却呈现下降趋势[4]。

Manson、Stark和Thomas(1994)对发生在1985-1987年间英国的38起并购事件选取了收购公司并购前后5年的中期营运现金流量实际值和预期值两项指标,并采用会计研究法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并购活动增加了并购公司的营运现金流量,而且现金流量的增加与收购期间两家公司总体的超额收益正相关[5]。

Bruner(2012)对1983-2011年间己发表的130多篇关于并购绩效的经典文献进行汇总研究发现:发生在成熟市场上的并购活动使得目标公司的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超额收益达到10%-30%,而收购公司的收益不仅没有得到改善,且呈现下降的趋势,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的综合收益也不确定[6]。

King等(2004)则在Datta等(1992)基础上对己发表的93篇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并购的支付方式、并购双方的行业相关度、收购公司是否多元化以及管理者的并购经验四个因素对并购后价值创造的影响,结果发现这四个因素并不能有效解释并购价值创造,可能存在其他更有影响力的因素,因此,他们指出需要发展其他的理论与方法去解释并购中的价值创造[7]。

PaPadakis(2005)对1997-1999年间发生在希腊的72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有收购公司的特征(并购经验、并购双方相对规模和决策制定过程的正规化)、并购自身特征(支付溢价程度和管理者自大)、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并购中交流的频率和员工离职率)以及公司的外部环境(如:激烈的竞争市场和技术更新),而并购过程中双方的交流是并购成功执行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8]。

Datta等(2011)对已发表的41篇关于并购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考察影响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创造的四个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并购时存在竞争者采用股票支付对价以及混合并购与收购公司的股东财富创造均显著负相关,但是,他们发现以上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仅能部分解释并购的价值创造,因此可能还需在模型中添加其他一些因素进行解释[9]。

Sirower(1997)通过对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购时采用现金支付对价的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并购后显著提高,并购双方相对规模相差较大。并购时存在多个竞价者并且需要支付高溢价的并购显著负向影响收购公

3

司的绩效,而并购方式和行业相关性因素对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10]。

MaP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研究了1963-1996年间发生的260项换股并购事件,并得出以下结论:运用横向或纵向方式进行并购可以给收购公司带来财务协同效益,并提高企业效率,而运用混合方式进行并购却使得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减少[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朱滔、和陈玉罡(2004)以 1 999~ 2 0 0 1年发生兼并收购的8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和检验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绩效,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和检验影响并购绩效的有关因素[12]。

余光和杨荣(2000)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沪、深两市1993-1995年间发生的并购,结果发现:并购活动对收购公司的价值基本上没有产生影响,而使目标公司的股东财富获得了显著增加[13]。

朱宝宪和王怡凯(2002)以1998年沪、深两市实施并购的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对样本公司控制权转让前后公司经营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业绩差的公司为了获得上市地位,因而更愿意出让控股权,战略性并购因其具有市场化在并购后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有偿并购的效果也是不错的[14]。

徐维兰、崔国平(2012)对2004年的并购事件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进行了研究,其中,财务指标评价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收购公司的业绩在并购当年和并购后第一年有所提高,但在随后年份却出现下滑;事件研究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收购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显著不为零,这说明并购事件是有积极作用的[15]。

张新(2003)对发生在1993-2002年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件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公司的股票溢价在并购重组后达到29.5%,超过了当时的国际平均水平20%,可见,并购重组使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并为其股东创造了巨大财富;而并购重组使收购公司股票溢价降低为-16.79%,即对收购公司的价值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以及文献综述介绍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的说明。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第二章简单的介绍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理论基础,包括并购的概念及类型和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包括效率理论、委托代理和管理主义理论、信息假说及信号理论以及市场权利假说。

第三章对公司绩效模型进行构建。选取样本和评价指标。

第四章本文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我们选取了2011年50个并购企业作为样本,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财务分析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研究和实证。

第五章对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分析数据的有效工具,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其他的表达方法其包括表格、图形及数理模型。在具体的分析工具选择上,本文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法、财务指标法等。

首先查阅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其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及方法。然后在国泰安数据库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运用这些方面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研究以及综合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及财务指标法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5

第2章并购的理论概述

2.1 并购的相关概念

并购的英文是Merger&Acquisition,缩写为M&A,并购的概念很广泛,所以国内外对并购有不同的解释以及争论;这些不同有可能是由所处的时期不同,所处的地域文化制度不同,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因素所造成的。本文这里的并购涵义包括以下两种:

(1)兼并

《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对企业兼并的定义为: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在这种行为中,被吸收的企业解散并丧失法人地位,存续的企业则保留法人地位,且被吸收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存续企业承担。在我国的《关干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中对企业兼并的形式作了如下规定:

1)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本;

2)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的资产;

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16]。

(2)收购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2)第2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收购可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资产收购是指买方企业购买卖方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资产的行为。股份收购是指买方企业直接或间接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票,并根据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卖方企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从狭义角度考虑,兼并与收购这两个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产权交易所涉及的目标公司法人地位保留与否。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两者却没有本质的差别:兼并直接使目标公司的资产处于兼并方的控制之下,收购使法人财产受收购方的控制,即都是公司整体或部分资产和控制权的转移。在本文中,

6

对兼并和收购不作区分,统一用“并购”一词。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并购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本文所指的并购既包括整体公司的买卖,也包括公司部分资产和控制权的转移。

2.2并购的分类

并购的划分标准类型见表2-1,如下:

表2-1 并购的划分标准及类型

划分标准类型

并购行业关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并购涉及被并购企业的

范围

整体并购、部分并购

并购行为是否受到法律

规范强制

强制并购、意愿并购

并购是否经过中介机构直接并购、间接并购

并购动因不同战略并购、财务并购

并购交易是否通过证券

交易所

要约并购、协议并购

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是

否属于同一国家

跨国并购、国内并购

并购的出资方式现金购买式并购、综合证券式并购、杠杆并购、股份交易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

2.3并购的动因理论

2.3.1 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能够形成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它能使企业绩效得到提高,社会福利得以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效率理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分支,但其基本理论要点是:并购能使企业产生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三种效应。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经营生产规模,达到生

7

产规模最优,取得经营协同效应。如果目标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效率不高,通过并购可以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取得管理协同效应。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混合并购进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产生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发生是基于对生产规模最优的追求,通过并购一些产品或工艺相同的企业,并购企业能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的成本,取得产品成本上的优势,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更加有效的控制市场,有时甚至能控制大部分市场。

3.3.2 委托代理和管理主义理论

Jensen M C(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他们认为,在股份公司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股东与管理层存在着目标的冲突。股东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直接反映了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管理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对股东来讲,他所放弃的利益就是管理者所得的收益,这种被放弃的利益也就是股东支付给管理者的享受成本。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是否更多的提高了股东财富。因此,管理者和股东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者希望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的增加享受成本;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成本支出带来更多的股东财富。为保证管理者能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企业必须付出代价,这些代价被称为代理成本。

Fama(1983)提出,在股东不能有效监督管理者的情况下,将企业的决策管理(提议和执行)与决策控制(批准和监督)分开,能够有效控制管理者背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行为,当产生会影响股东财富的问题时,企业决策权管理权和决策控制权的分离,可以降低代理成本。Muller(1969)则从代理人报酬角度出发提出假设,他指出公司的规模决定代理人的报酬,所以代理人会尽力扩大公司的规模,以期增加自己的报酬,即使通过并购获得投资收益率会很低,因此在莫勒看来并购是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17]

2.3.3 信息假说及信号理论

信息假说认为当目标公司被收购时,资本市场将重新对该公司的价值作出评估。该假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目标企业和其他各

8

方不用采取特别的行动来促进价值的重估;另一种形式是认为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自身贯彻更有效的策略,在收购要约之外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来促进价值的重新高估。

信号理论是信息假说的一个重要变形。Spence(1973)最初与劳动力市场相联系建立了该理论。信号的发布可以以多种方式包含在收购与兼并活动中。公司收到要约的事实可能会传递给市场这样的信息:该公司拥有尚未被意识到的额外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将会增长。当一个竞价企业用普通股来过买其他企业时,可能会被目标企业或市场当作其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而当商业企业重新购回他们的股票时,市场又会将其视为这样一种信号:管理层有其自身企业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息,且该企业将会获得有利的新的成长机会。

2.3.4 市场权力假说

该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结为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规模效益的达成,其真正含义是相对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扩大本企业的规模。

Stigler(1950)认为,公司间的兼并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获得超额利润。“垄断利润假说”是“市场权力假说”的延伸。该学说认为,当企业并购造成的市场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优势企业便可以产生垄断利润。首先,行业寡头之间的兼并可以形成市场垄断的格局,垄断可以使公司产品定价高于获得正常利润的水平。其次,即使不形成垄断,由于并购获得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会促使成本降低,产品定价可以高于边际成本同时又低于市场平均利润价格,从而形成市场进入壁垒。无论垄断利润的获得还是低成本优势的获得,都有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事实上,这一假说正是许多学者提出对企业并购加以限制的理论基础。例如,美国1984 年颁布了新的兼并重组准则,对因并购而导致的行业内过度集中的现象进行监控。[18]

9

第3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设计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1.1 盈利能力方面

在盈利能力的方面上市公司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足就必须盈利,盈利能使企业占据有利的位置。上市公司有很多目标,例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市场份额、保证产品质量和信誉等,但最终的目标是增加利润。在并购动因方面来讲,追求利润是并购活动主要动因之一,上市公司希望能通过并购活动得到更大的利润或者弥补亏损。例如,通过混合并购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是为了追求该行业的高额利润甚或垄断利润;通过并购来获得一些稀缺资源,是为了争取上市公司发展的空间或垄断某一专有技术以获得垄断利润;通过横向和纵向并购,实现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同样也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当然这也会增加企业利润。所以,上市公司并购发生以后,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并购活动能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本文选取了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这四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3.1.2 偿债能力方面

偿债能力方面清偿债务是每个上市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按时清偿到期债务将被依法宣布破产。所以上市公司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从长期来看,过重的债务负担,会使上市公司付出大量的利息,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能力,进而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生产规模,同时也会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能力。从短期来看,上市公司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以备清偿到期债务。若流动性不够,可能会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对并购公司来说,不同的并购方式会对他们的偿债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并购时间都是通过现金支付方式进行,这其中的现金有很大一部分并非自有资金,这种情况下,举债并购会影响到并购方的偿债能力。承担债务式并购,虽然收购方不支出现金,但

10

如果承担被并购方的债务,同样会影响并购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如何在并购后改善偿债能力是并购企业关心的问题。

本文反映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采用了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采用了速动比率这个指标。

3.1.3 成长能力方面

成长能力方面成长性是指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变动速度的优化而获得的公司价值的增长能力,其表现为公司产业与行业具有发展潜力、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经营效益日益增长。上市公司成长性是对于上市公司特定时期内业绩发展、变化的状态的描述。而上市公司并购的进行,也是基于非上市公司并购后会是否会有更好的成长能力的考虑。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在总资产扩张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两方面都比较强,随着总资产扩张,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的盈利也会相应的甚至成倍的增长。

本文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两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3.2 评价指标含义

反映上市公司状况的财务指标见表3-1,如下:

表3-1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

类型编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X1净资产收益率本期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X2每股收益本期净利润/期末普通股总数X3营业收入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营业收入X4

X5

总资产报酬率

速动比率

本期净利润/本期资产总额

期末速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X6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期末总资产

成长能力X7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X8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

收入

11

3.3 评价方法的选取

3.3.1 财务指标法

股票市场事件研究法并购绩效主体模型是以股价的变动为基础的,中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基本情况不适合使用股票事件研究法,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不能直接套用在其资本市场中适用的一些方法。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发育时间较短,信急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时效性均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股价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即上市公司股权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大部分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的市值不能代替全部股票的价值;基于股价变动的评价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性,特别是用异常收益法衡量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仍存在缺点。具体表现为:第一,事件的时间研究窗口过短,这样会使股价变化包含太多的投机因素。第二,收益率计算不加挑选、事件的选择没有一致的标准以及选择统计量没有考虑样本的特点,不能全方位的反映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本文将不采用股价变动类的并购绩效评价模型。本文采用财务指标法,分析2011 年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绩效情况,通过上市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二年的绩效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法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对一个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评判各项财务指标达到的程度的评估方法。本文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等8 个指标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

3.3.2 因子分析法

为了便于比较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绩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众多的指标构成一个综合指标,本文所采用的综合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众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从而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其原理是从众指标中找

12

出共同因子来替代,并以每个因子的贡献率与因子得分的积构成综合指标[20]。

其基本思想是: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影响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其基本特点是: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始变量大部分的信息;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反映。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21]。

其具体步骤是:第一,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断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度。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必须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果正交则不能进行因子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在0.3 以上,并且不正交,则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进行KMO 和Bartlett 检验,进一步确定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如果KMO 检验值越接近1,则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第二,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三,选取共同因子,并决定所要保留的因子数目。主要的抽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主轴法、映像法等,在抽取因子的时候,选择因子的个数既要减少指标个数,同时又要能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抽取;第四,选择适当的旋转方法,使因子间符合简单结构原则;通过以上的因子抽取,可以得到每一个变量未旋转的因子负荷量,但是该负荷量通常无法有效的提供解释变量与因子间关系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间符合简单结构原则,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最后是结果解释。完成旋转后,应根据各变量在因子的结构负荷量,解释变量与因子间的关系。

具体模型为[22]:

(1)收集数据,样本观测数据为m,每个样本有p个变量,得到数据矩阵

13

14

X=??

??

?

?

?

???????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2

1

222

21

11211 (3-2) 式中X np 代表第 n 个公司第 p 个指标。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如果相关系数矩阵在进行统计检验时,大部分相关系数均小于 0.3 且未通过检验,则这些原始变量就不太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大于 0.3,并且能通过 KMO 和 Bartlett 检验,则使用因子分析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系数矩阵为:

R=??

?

?

?

?

?

???????pp 2

p 1

p p 222

21

p 11211

r r r r r r

r r r (3-3)

式中r ij =

()()()()

∑∑∑===n 1

k 2

j

kj

n 1

k 2i

ki

n 1

k j

kj i ki

x -x

x -x

x -x x -x

(3)计算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设量指标(主成分),则其线性组合为:通过

坐标变换,将原有变量作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Z i (主成分)。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λi ,和相应的标准正交的特征向量L i ,根据其求公共因子Z j 的方差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

??

?

??

??+++=+++=+++=p mp 22m 11m m p

p 22221212p p 12121111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3-4)

其中Z i 与Z j 互相无关,Z 1是X 1到X p 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

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2.细分医药类上市公司 我国沪、深两市医药类上市公司,按行业细分一般可分为:医药研发制造(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等)、医疗器械制造、医药流通以及医药销售等。本文所选取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均来自证券之星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发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根据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各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利用判别方法或聚类分析对121家上市公司进行细分。细分结果见表2-1和图2-1。 表2-1 医药类上市公司细分情况表

图2-1 医药类上市公司行业细分结果图 由表2-1,图2-1可知,医药类上市公司类别比较健全,但是同样也存在各类上市公司数量严重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的上市公司居多,而医药销售、医药流通和医疗器械等上市公司较少。这将不利于医药行业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考虑目前我国股市特点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要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五个方面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第一,设立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这四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它们都是正指标。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总资产利润率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的整体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在我国,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过10%的上市公司才有配股资格。因此,这个指标为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所关注。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收益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这是广大投资者尤为关心的指标,大多数投资者除了利用这一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外,还结合上市公司的每股市价进行横向比较,以决定投资哪家上市公司更为有利。因此,这个指标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形象。 第二,设立资产负债率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设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它们都是适度指标。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应该比较好,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强。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负债比例普遍提高,而且债务结构不合理,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指标对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资产负债率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估时是一个适度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分别衡量上市公司在某一时点上偿还即将到期债务和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按照国际惯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2和1为最佳。这两个指标值太高,则说明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有闲置或流动负债利用不足的缺点。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是适度指标。 第三,设立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四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它们都是正指标。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效率,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应该有较好的资产管理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则说明上市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存货方面的管理能力。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越快。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年度内应收帐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意味着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docx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请求推动国有本钱和财产会聚的紧张症结范畴,加速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股份公司,全体国有大型企业已逐渐成为公司的多元化股东结构调整,鼎力推动结构调整而国有企业的上市和全体上市。特别是上市的核心业务资产或资产品质企业的踊跃支撑《看法》,市场不停勉励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收买资产等方法,将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改善,上市国有企业的数量将不会继续增长,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适应机制,使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上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不可避免。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主导市场的今天,其经营业绩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能否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为国家监督、公众投资以及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能否正确地选择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2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已日益凸显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市场信心,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信息期间的提高使信息更快地流传,获得信息的人的疾速反应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上市公司的事迹评估,好处相关者充足留意细节,敏捷做出调剂,以是市场也是绩效评估系统的指导下,以反应和增进市场的康健有序成长。在我国今朝并无构成一个完备的实践系统去对上市公司的事迹停止评估。我国当局只评估国有本钱资金的绩效环境,而由中介机构、学者和消息序言等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停止评估则,但是这些官方构造也是在国有本钱金的评估办法的基础上停止评估,有的乃至加倍简化,上市公司的实在绩效不克不及实在地展示。近几年,海内有关部门、研讨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企业事迹评估目的导向的蜕变,财政目的与非财政目的好坏的评论辩论,事迹评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Stock Companie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刘满凤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常用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的局限性;其次,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构造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模型;最后应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经营绩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近50年特别是“八五”以来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初步显示出国内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积累资金能力增强等特点,表明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汽车产业的主体——汽车企业,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前景看好,这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99开始,许多企业利税开始显著回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也有少数企业,虽然销售额大增,但其整体经济效益却不佳,如天津厦利,其销售额在2002年为40多亿元,名列前茅,但其当年的亏损额却高达近8个多亿。因此,本文认为,作好企业经营绩效分析与评价也是企业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从19世纪初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企业各方利益攸关者,如企业出资人、企业经营者、企业债权人、政府等的广泛关注,那是因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是这些利益攸关者正确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评判经营者的业绩,分析企业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企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的基本工具。 纵观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关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和改进上,如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简单的成本绩效评价发展到复杂的成本绩效评价,再发展到标准的成本绩效评价;然后从以销售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发展到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再到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最后从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发展到如今的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应该说,现在的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从多方面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当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由于任何一个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大都是一个多层次多准则多指标的体系,那么如何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却一直进展缓慢。现在比较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法等,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基于主观信息进行评价,难免存在脱离实际,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使排序的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物间的现实关系,产生偏差较大的倾向;(2)它们实质上是某种加权的加法合成,因此要求各评价指标之间应是相互独立的。而第二点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6T14:04:35.2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丁勇,付业(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 作者简介:丁勇(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付业(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果,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关键词: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企业绩效;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85-01 在冯英浚、李成红(1995)提出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静态的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者业绩和经营效益,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一、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四个原则,笔者在结合证星·若山风向标企业财务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性状况、发展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状况等5个方面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存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将采用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即基本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基本财务业绩主要是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绩效,虽然它不能完全诠释传统意义上的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期望目标的程度,但足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在此,将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定义为在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下,企业因经营管理者的主管努力程度而实现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绩效的“管理有效性”。一方面,只有说明企业基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即财务业绩水平,才能对绩效评价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各个企业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同,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单纯的评价投入产出水平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上市公司绩效应该从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选取的13个绩效评价指标,从winds数据库中导出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基期和当期的业绩水平;其次,在确定“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二次相对效益评价,静态评价值等于“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算术平均值,表明企业基本财务业绩。将“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作为输入和输出分别代入myDEA软件的BCC模型中,η=y/y×100%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提升效率;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基本财务业绩和提升效率客观赋权,将基本的财务业绩和基本财务业绩提升效率进行效率合成,实现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可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中提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Wind 资讯选取了2007~2008年间机械、仪表、设备制造业7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 根据实证结果,宗申动力、中国重汽、哈空调绩效评价值占据前三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关系可知,两个效率值在各公司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其离散系数分别为0.673和0.327,这说明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各企业经营效益差异较大,经营者经营管理的努力程度差异较小。同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两组效率值相关系数仅为-0.03,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上同时占有优势。根据其绩效排名差异来看,分别有36个企业在经营效益上占有相对优势、41个企业在经营者业绩上占有相对优势,仅有1个企业不存在相对优势。(按照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降序排名,如果A效率排名相对于B效率排名靠前,则定义A效率具有相对优势。)参考文献: [1]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 e m odels for estim 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 -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责任编辑:鲁小萌)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讨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讨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木文对所有农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变诞特征的统汁性描述分析,2006、2008两年相同的农业上市公司的30个样木,每个样木选择12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其次对22个财务指标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得出各财务指标的均值,再求出各自的标准芳郴平均值。首先将农业样本公司2006、2008两年业绩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刈2008年度30家农业样木公司经营业绩的均值进行比较、排序、分析⑴2006年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表略)。将选取的12个指标的样木数据输入到SPSS统计软件中,经整理计算后,得到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如表2所示。从上述得到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每股收益的平均为0?23%,表明每股收益水平一般,标准差较小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各样本之间每股收益水平相差不太明,X:、x(Mean)为其它盈利指标平均值,为正值,但与x. 一样,普遍偏低。资产负债率x均值为47. 3987%,反应出企业总体偿债能力良好,流动比率的均值为1. 7023倍,稍偏低,速动比率X均值为0. 998 倍,处于适中水平。总资产周转率x的平均值为0. 5919,不到1次,周转速度较慢,应收账款周转率x平均值为16. 885,比全部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慢,且总体水平相差很大,存货周转率X,的平均值为2. 4955,远远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都m现了负值,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营业利润都m现了负增长,孩指标的标准差为112.34%和71. 29% , 表明农业上市公司之间每股收益增长和利润增长水平之间差异很大。⑵2008年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作者:严新亚王忠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对会计研究方法以及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具体介绍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在研究企业并购绩效时,应结合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选定研究指标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诉求而定。同时,通过分析还能够了解到,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进行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时,应考虑建立并应用EVA等新型价值指标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并购;企业绩效;研究方法 在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完善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通常会以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这种方式进军到某一行业。而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股票波动情况而体现出来。这就是事件研究法,具体来说就是讲企业提出并购计划的当日作为“事件日”,以特定时期当中的股份波动情况来反映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会计研究法是以部分财务指标为基准,判断企业并购前后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或直接与行业相应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并购行为为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1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基于股票的反常收益来对并购活动为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判断,不过,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以有效的证券市场为支撑,若在某一事件日后,收购企业或是被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提高,并且明显高于正常浮动区间,则可判定并购活动使企业绩效發生了变化;如企业提出并购计划之后目标企业或收购企业股价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或在正常区间内波动,则说明并购活动为对企业带来绩效方面的影响。 1.2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会计研究法是对并购前后企业部分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进行判定,由此验证并购活动是否影响到企业绩效,使用该方法时资本市场无需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具体指标的选定会受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这些财务指标一般选定的是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其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通过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来进行体现,而企业现金流动质量与偿债水平是基于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来进行体现,而企业营运能力则通过资产周转率体现出来。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目录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统计031 齐丽荣指导教师胡荣华 中英文摘要 摘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反映,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中某时刻某个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模型,并构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体系,然后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做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指出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财务指标因子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Abstract:Business performance of public company can reflect by a series of financial Indexes,but these indexes can only reflect a kind of situation at enterprise's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eficiency of these methods are then discussed,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model of factor analysis is introduced and a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real estate conclusion is finally reached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is model is pointed out.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年第2期 JISUANJI YU XIANDAIHUA 总第210期 文章编号:1006- 2475(2013)02-0177-04收稿日期:2012-10-24作者简介:范瑜(1978-),男,辽宁大连人,广东培正学院讲师,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商业数据挖掘,图像处 理,互动多媒体;宋宇翔(1971-),男,广东湛江人,讲师,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范 瑜,宋宇翔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以2006-2011年我国A 股10331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4个方面反映企业绩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发展现状分析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呈现了N 型的趋势。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研究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现状,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关键词:数据挖掘;绩效;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475.2013.02.044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on Data Mining FAN Yu ,SONG Yu-xi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s with 10331observed samples in A-shares during 2006-2011,from the profit ability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the growth ability and the operation ability which reflect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This paper uses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Aft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hina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appears N trend.The article enri-ch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expands 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listing corporation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The author hopes that can help on the follow studying.Key words :data m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s 0引言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始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较 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传统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评价绩效, 未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绩效的真实情况。随着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已有大量文献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 市场分析、 公司财务、金融等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我国2006-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方法, 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希望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启示。1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可定义为:通过某种特定的算法,运用 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 模糊不清的和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其中隐含着的重要信息, 是一个发掘潜在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现阶段,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 可具体分为客户集中型、作业集中型和研究集中型3大方面, 内容见表1。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汇集了以下5大领域技术:(1)数据库(Database Systems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s )、联机分析处理(OLAP );(2)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3)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Statistical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4)可视化技术(Visual-

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精选文档

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Entropy Method ZHU Qiming, XU Ruli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9,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in lin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Data for 2010 is collected for 35 GEM companies listed in 2009. By optimizing the indictors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entropy method and assigning weight to the optimized indicator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score and ranking for the companies are calculated.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M and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dustries an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panies. 一、引言 创业板是在主板市场之外成立的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但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创业板市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并购是企业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企业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第二步:计算每一企业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企业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1.2研究结论述评1.2.1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著提高1.2.2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6.396%。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一0.2%。Meeks(1977)以1964~1971年发生的164例兼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公司利润为核心指标,发现在兼并事件发生后,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Kumar(1985)对1967—1970年的241例兼并事件进行研究,结果与Meeks相同。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采用经营现金流量报酬的概念,对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之间发生在美国的金额最大的50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后,并购公司现金流量报酬率呈递减趋势。1.2.3目标公司获益Jensen、Ruback(1983)对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功的兼并给目标公司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成功的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30%的收益。Franks、Harris(1989)以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145例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22%。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31%。Schwert(1996)对1975~1991年间的1814个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达35%。J.FredWeston(2000)对1968年至1984年兼并企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累积超常收益达35%。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企业股东收益。[!--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并购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并购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所改善的话题,国外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但并购行为绩效如何,并购行为究竟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选择采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然后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并购活动并未能给并购企业带来经营绩效的增加,反而使其经营业绩下滑。从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关系看,混合并购的效果相对较好,并购发生后第二年并购方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并购发生前略有改善;而纵向并购在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大幅下降后在第三年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相比较之下,横向并购的绩效则最差,并购当年的绩效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第二年虽然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未延续到下一年中。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孙兆旭 学号:1308070106 班级:经济学1301 2015年10月18号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规范发展,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也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乃至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一些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上市公司不断涌现出一些重大的问题,如银广厦、德隆等系列案件,美国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世界通讯这样的大公司顷刻之间就破产的案件等等,这些重大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得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遭受到一次次的重大打击。因此,如何公正、客观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分析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有效提高其经营经营绩效措施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成长以及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315上市公司的2014年的基本信息和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公司绩效财务指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由于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代理行为的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现代公司制度诞生后,公司所有者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而提出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扩大,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企业管理变得日益复杂,所有者由于自身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企业所有者将越来越分散,不可能全部的所有者都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们只能按照相关法律来像是自己的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侵犯没有经营权的所有者的权利,所有者就借助事后评价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从而了解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自身的意愿,是否实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实行对经营者形成机理与约束,公司绩效的评价也正式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本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实证方面的分析。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优化资源配置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管理措施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不再只是作为国家管理和考核企业的基本手段,众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过去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并且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相关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pdf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股权割裂、法制不健全等原因,上市公司出于市场融资、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避免亏损、管理层骗取激励基金及政治追求等特别目的,人为进 行盈余操纵,甚至财务欺诈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不能仅仅从实现利润情况评价上市公司的 业绩,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应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及市场 表现等五个方面,对于每一方面,我们设置了若干财务指标反映其真实情况,具体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只有五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 (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选定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尽可能排除异常事项的影响,如果不能完全剔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则通过 调整相关指标的权数以降低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二是各项指标的设立在整体均衡的基 础上应突出相互的制衡性,整个指标体系要具备“此消彼长”的内在机制,提高操控评分结果的难度;三是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特点,而且所有财务指标的计算、取值只局限在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资料内,不尝试获得每家上市公司进一步的内部消息资料,即在现行法规框架下,通过对部分必要信息的分析判断取得尽可能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突出股东回报,企业的根本属性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评价体系已投入产出为核心,从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两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两个财务指标来体现,占35%的权重,核心是突出股东回报,体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剔除了企业盈利的偶 然因素,反映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占用总资产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对股东的回报和对债权人的回报。当然,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还有很多,我们重点从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盈利是否有现金保障、投入资本获得的收益等多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 力进行修正,目的是更加全面、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关注公司成长。上市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短期盈利,更需要长期持久的健康发 展,本体系从规模增长的角度反映企业的成长性,采用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和资本扩张率,权重占20%。销售增长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和业务发展状况,资本扩张反映企业的盈 利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状况。同时,还采用三年营业收入增长、总资产增长、营业利润增长 和盈余保留等项指标对成长性进行修正。 第三,体现资产质量。企业资产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产质量的高低间接反映企业盈 利能力。本体系从资产效率的角度反映资产运营水平,采用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流 动资产周转率,权重占15%。总资产周转率反应总资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总资 产的运营效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还采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进行修正。 第四,反映债务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防范债务风险,防止出现债务危机,要做 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本体系从负债和流动性角度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采用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权重占15%。资产负债率是国际通行反映企业债务水平的指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以我国沪深两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2015年的年报数据,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方面,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结合SPSS210和EXCEL软件,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标签: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信息技术行业;绩效评价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ki.16723198.2016.10.036 1 引言 信息技术行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有助于经营者清晰的了解企业现状,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反映其财务现状,期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低维度来处理数据的,在利用原变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化为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变量,这些变量既能反映出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2015年年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在样本选取时参考了以下标准:(1)选取仅发行A股的公司;(2)为了防止极端值对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剔除ST 公司;(3)剔除年报数据不完全的公司;(4)剔除个别指标值异常的公司。截止3月1日,仍有多家公司未公布其年报数据,故仅选取了58家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和国泰君安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914455082.html,)。 2.1 指标体系建立 绩效的评价可以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来完成,由于非财务指标很难量化,所以本文仅以财务指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标准。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盈利、偿债、营运和发展这四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绩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