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计算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计算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计算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计算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在自动化控制和智能仪器仪表中,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片机的运算功能较差,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因此单片机和PC机进行远程通信更具有实际意义,通信的关键在于互传数据信息。本设计介绍51系列单片机和PC 机进行串口通信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及通信软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给出硬件原理图及通信软件程序。

关键词:串行通信;软件设计; Visual C ++

ABSTRACT

I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the microcontroller is widely applied, due to poor function of the microcontroller operation, often require the use of computer systems, remote microcontroller and PC, mor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o pass each other Data.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PC-51 series serial communication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mmunication softwar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gives hardware schematics and communication software

Key words: Serial Communication,Software Design,Visual C ++

2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目录 (3)

一、引言 (4)

二、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 (4)

2.1 串口通信的概述 (4)

2.2 串行口结构 (5)

2.2.1 内部结构 (5)

2.2.2 特殊功能寄存器 (6)

2.3 串行通信接口 (8)

2.4 串行口的波特率 (9)

2.4.1 波特率的定义 (9)

2.4.2 波特率的计算 (9)

2.4.3 波特率的误差调整 (9)

2.5 串行口的4 种工作方式 (10)

2.5.1 方式0 (10)

2.5.2 方式1 (12)

2.5.3 方式2 (13)

2.5.4 方式3 (14)

2.6 多机通信 (15)

三、通信软件的设计 (16)

3.1 PC机上通信软件的设计 (16)

3.1.1 打开串口 (17)

3.1.2 设置串口 (18)

3.1.3 设置缓冲区大小 (18)

3.1.4 清除缓冲区 (19)

3.1.5 从串口接收数据 (19)

3

3.1.6 从串口发送数据 (19)

3.1.7 关闭串口 (19)

3.2 单片机收发软件设计 (19)

3.2.1 发送程序的设计 (20)

3.2.2 接收程序的设计 (20)

四、总结 (21)

4.1 硬件方面的总结 (21)

4.2 软件方面的总结 (21)

4.3 整体设计和调试的总结 (22)

五、致谢 (22)

参考资料 (23)

一、引言

在现代生活和科学领域中,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片机的运算功能较差,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因此单片机和PC机进行远程通信更具有实际意义,通信的关键在于互传数据信息。51系列单片机内部的串行口具有通信的功能,该串行口可以作为通信接口,利用该串行口与PC机的串行口COM1 或COM2 进行串行通信,将单片机采集的数据传送到PC机中,由PC机的高级语言或数据库语言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等复杂处理就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

二、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

2.1 串口通信的概述

1、串行通信:指一个信息帧的各位数据被逐位地按顺序传输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实现。

根据通信的同步性,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根据信息的传输方向,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

2、并行通信:指一个信息帧的各位数据同时传输的通信方式。并行通信依靠并

4

行I/O 接口实现。MCS-51单片机中的并行I/O 口就是并行通信

3、异步串行通信(UART):就是通信的收/发双方不是通过共同的同步时钟信号来控制双方数据的传输,而是靠双方各自的时钟来控制双方数据的传输。即双方有各自的控制时钟,双方传输数据不同步。异步通信用起始位“0”表示字符的开始,然后从低位到高位逐位传送数据,最后用停止位“1”表示字符的结束。

4、同步串行通信:就是通信的收/发双方依靠共同的同步时钟信号来控制双方数据的传输。即双方拥有共同的同步控制时钟,双方传输数据同步。在同步串行通信中,每一数据块开头时先发送1 到2个同步字符,使发送与接收双方取得同步。收双方的波特率相同。

5、单工通信:指信息只能单方向传送。

6、半双工通信:指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

7、全双工通信:指信息能同时双向传送。

8、信息帧:一个字符称一帧信息。一般情况下,一帧信息包括1 位起始位、8 位数据位和1 位停止位。当然,数据位也可以是9 位,此时,第9 位数据D8 可作奇偶校验位用,也可作地址/数据帧标志位用,D8=1 表该帧信息传输的是地址,D8=0 则表该帧信息传输的是数据。

9、波特率:指发送脉冲和接收脉冲的频率,或每秒传送数据的位数。

2.2 串行口结构

MCS-51 单片机拥有的是一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口。

2.2.1 内部结构

串行通信口的内部结构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可同时接收、发送数据。接收SBUF 只能接收数据,发送SBUF 只能发送数据。虽然它们的字节地址都是99H,但属两个不同的寄存器。T1 充当波特率发生器。

5

2.2.2 特殊功能寄存器

1、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图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M1、SM0: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

00-------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用于扩展I/O 口;

01-------方式1,8 位异步收/发方式,波特率可变,由T1 确定;

10-------方式2,9 位异步收/发方式,波特率为fosc/64 或fosc/32;

11-------方式3,9 位异步收/发方式,波特率可变,由T1 确定;

图2 串行口的内部结构

SM2:多机通信控制位。

多机通信是在方式2 和方式3 下进行的,在方式0 和方式1 下不能进行多机通信。在方式2 和方式3 下,若SM2=1,则只有当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RB8)为1 时,硬件才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SBUF,并置1RI,产生中断请求;当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RB8)为0 时,则硬件将接收到的前8 位数据丢弃。若SM2=0,无论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RB8)为1 还是0,硬件都将接收到的前8 位数据送

6

入SBUF,并置1RI,产生中断请求。

在方式1 时,若SM2=1,则只有收到有效的停止位时才会激活RI。

在方式0 时,SM2 必须为0。

REN: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由软件置1 或清0。

REN=1,允许串行接收数据。

REN=0,禁止串行接收数据。

TB8:第9 位数据位发送位。

在方式2 和方式3 下,通过由软件置1 或清0TB8 位来发送第9 位数据位。

在双机通信时,TB8 一般作为奇偶校验位使用。

在多机通信时,TB8 一般作为地址/数据帧标志位用,用来判断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是地址帧还是数据帧,TB8=1 为地址帧,TB8=0 为数据帧。

RB8:第9 位数据位接收位。在方式2 和方式3 下,硬件会自动把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放到RB8 的。

我们只要读取RB8 的内容就可知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的内容。

在方式1 时,如果SM2=0,RB8 接收到的是停止位。

在方式0 时,不使用RB8 位。

TI:发送中断标志位,由硬件置1。

当一帧数据发送结束时,硬件自动置1TI。可供软件查询,也可申请中断。CPU 响应中断后,必须由软件清0TI,同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向SBUF 写入要发送的下一帧数据。

RI:接收中断标志位,由硬件置1。

当一帧数据接收完毕时,硬件自动置1RI。可供软件查询,也可申请中断。CPU 响应中断后,在

中断服务程序中应从接收SBUF 中把数据取走,同时,由软件清0RI。

2、串行口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字节地址为87H,不能位寻址。

图3 串行口电源控制寄存器

SMOD:波特率选择位。

方式1 或方式3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

波特率=2SMOD*T1 的溢出率

7

2.3 串行通信接口

常用 PC 机串行接口有3种:PS/2接口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RS232C串行接口一般用来实现PC机与较低速外部设备之间的远距离通信;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接口,它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支持多达127个外设,外设可以独立供电,也可以通过USB接口从主板上获得500 mA@ +5 V的电流,并且支持热拔插,真正做到即插即用。

PC 机的3种串行接口都可以用于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信,PS/2接口由于是专用于键盘和鼠标,在PC机的编程处理上要麻烦一些,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其他外设还不能占用。

USB接口有着功能强大、传输速度高、连接外设数量多,可向外设提供电源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但是与RS232C串行接口比较,USB接口的上位机(即PC 机)程序的开发有着开发难度大、涉及知识面广、开发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在下位机(即单片机)硬件设计时必须选用带有USB接口的单片机或扩展专门的USB接口芯片,这必然会给下位机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增加难度并提高了软硬件成本。所以,USB接口通常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高、传输功能复杂、或需上位机提供电源的外设和装置上。

RS232 C 串行通信接口主要特点是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只需3条普通导线就可以进行双向通信,传输距离较远,一般可达10 m以上。现在流行的高级语言都支持对串口的直接操作,常用的单片机也把串行通讯口作为一个标准接口集成在单片机内,开发者在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时只需增加1片RS232C与TL电平转换芯片就可以构成一个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RS232C串行通讯接口。因此RS232C 串行通讯接口的开发具有开发周期短,对开发者的软硬件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

为了提高串行通信的可靠性,增大通信距离,一般采用标准串行接口、RS2232C、RS2422A 等标准接口来进行串行通信。EIA RS2232C是异步串行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总线,它包括了按位串行传输的电气和机械方面的规定。在微机通信中,通常使用RS2232C接口即PC机的COM口。

PC机的COM口,输入输出为RS2232C电平,而51单片机串行口的输入输出均为TTL 电平。由于TTL电平和RS2232C电平互不兼容,所以两者接口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电平转换最常用的芯片是传送线驱动器MC1488和接收器MC1489,其作用除了电平转换外,还实现正负逻辑电平转换。图4是单片机与RS2232标准接口电路。

8

图4 RS2232C接口引脚定义

2.4 串行口的波特率

2.4.1 波特率的定义

波特率: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接收数据的位数。

2.4.2 波特率的计算

对于方式0 和方式2,其波特率固定:

方式0 的波特率 = fosc/12

方式2 的波特率 = 2SMOD/64×fosc

对于方式1 和方式3,其波特率可变且与T1 的溢出率有关,计算如下:

波特率 = 2SMOD/32×T1 的溢出率

T1 的溢出率 = fosc/(12×(溢出值-初值))

因此,波特率 =( 2SMOD/32)×[ fosc/(12×(溢出值-初值))]

在实际设定波特率时,T1 常设置为工作方式2(8 位自动重装初值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因重装初值而带来定时误差。

对于8 位的T1,其溢出值为256,对于13 位的T1,其溢出值为8192,对于16 位的T1,其溢出值为65536。

2.4.3 波特率的误差调整

1、在使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6MHz 或12MHz 时,当计算某一波特率时的初值不为整数,若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必将使计算出的波特率产生误差。为消除误差,可通过调整时钟振荡频率fosc 来实现。

如可采用时钟振荡频率11.0592MHz 的石英。

如:

对于8051 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3,石英为12MHz,确定T1 工作方式2 为

9

波特率发生器,SMOD=0。

若要求波特率为2400bit/s,则初值X 为:

2400=1/32×[ (12×106)/(12×(256-X))]→ X = 256 – 13.02083333333333, 若取X = 256 –13,则波特率将产生误差。

若改石英为11.0592MHz,则初值X 为:

2400=1/32×[ (11.0592×106)/(12×(256-X))]→ X = 256 – 12 = 244。

2、在实际设定波特率时,若T1 设置为工作方式1 或方式3 时,由于响应中断需要时间及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重赋初值的指令需要时间,这样也会使波特率产生误差。为消除误差,可通过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改变初值的方法来加以调整。如:

对于8051 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3,石英为11.0592MHz,确定T1 工作方式1 为波特率发生器,SMOD=0。

若要求波特率为2400bit/s,则初值X 为

2400=1/32×[ (11.0592×106)/(12×(65536-X))]→ X = 65536 – 12 = 65524。则为消除波特率误差,在重赋初值时,可改变X = 65520。至于X 具体为何值,要通过分析执行重赋初值的指令需要时间来确定。

(考虑)一般情况下,波特率发生器尽可能使用T1 方式2。

2.5 串行口的4 种工作方式

2.5.1 方式0

作用: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并行I/O 口。不作串行通信口用。

数据帧格式:8 位数据为一帧,不设起始位和结束位。从最低位开始发送或接收。

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数据的发送:发送数据时,当CPU 执行一条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 的指令时,即执行MOV SBUF,A 指令,单片机硬件就会产生1 个正脉冲,在这个正脉冲的作用下,串行口开始把发送缓冲器SBUF 中的8 位数据以固定波特率

fosc/12 从RXD 引脚上串行输出,低位在先。同时,TXD 引脚上输出同步移位脉冲。当发送完8 位数据时,硬件置1 中断标志TI。方式0 工作时序如图5所示。

10

11

图5 方式0 发送数据工作时序

数据的接收:接收数据时,REN 为串行口允许接收控制位。REN=0 时,禁止接收,REN=1 时,允许接收。

当写SCON 置串行口工作于方式0 且REN 被置1 同时RI=0 时,单片机硬件会产生一个正脉冲,此时,串行口即可开始接收数据。RXD 为数据输入端,TXD 为移位脉冲信号输出端,接收器也以fosc/12 的固定波特率采用RXD 引脚上的数据信号。当接收器接收到8 位数据时置1 中断标志位RI ,表一帧数据接收完毕,可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即执行MOV A ,SBUF 指令,同时可进行下一帧数据接收。方式0 数据的接收时序如图6 所示。

图6 方式0 发送数据工作时序

注意,在方式0 下,SCON 中的TB8 和RB8 位没用到,发送或接收完8 位数据时,硬件会自动置1 中

断标志位TI 或RI 。CPU 响应中断后,TI 或RI 位必须由用户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用软件来清0。方式0 时,

SM2 位必须为0。

2.5.2 方式1

作用:8 位异步收/发方式。真正用于数据的串行发送和接收。TXD 引脚用于数据的发送,RXD 引脚用于数据的接收。

数据帧格式:1 位起始位(0)+ 8 位数据位 + 1 位停止位(1)= 1 帧数据。数据位从最低位开始发送或接收。

波特率:可变。公式为方式1 波特率=2SMOD/32×T1 溢出率。

数据的发送:发送数据时,数据位从TXD 端输出,发送1 帧信息为10 位。当CPU 执行一条把数据写入发送SBUF 的指令时,如:MOV SBUF,A,单片机就启动了串行口数据的发送。此时,由T1 产生的TX时钟的频率就是发送数据的波特率。发送开始时,内部发送控制信号/SEND 有效,将起始位由TXD 引脚先发送,此后,每经1 个TX 时钟,便产生一个移位脉冲,TXD 上就输出一位数据,如此等等。数据位就按此频率从TXD 上一位一位输出。当8 位数据位全部发送完毕时,单片机硬件自动置1 中断标志TI,然后控制信号/SEND 失效。方式1 数据发送的时序如图7 所示。

图7 方式1 数据发送的时序

数据的接收:接收数据时,REN=1,数据从RXD 引脚上输入。当硬件检测到起始位的负跳变时,则开始接收数据。

接收时,定时控制信号有2 种,一是接收移位时钟RX,它的频率与发送的波特率相同。另一种是位检测器的采样脉冲,它的频率是RX 时钟频率的16倍。

也就是说,在一个移位脉冲期间,有16 个采样脉冲连续3 次对输入RXD 脚

12

上的一位数据进行采样,取其中2 次相同的值为有效,以保证接收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当然,这些操作都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无需用户操心。当一帧数据接收完毕,必须同时满足以下2 条件,这次接收数据才算有效。

(1)RI=0,即在上一帧数据接收完毕时,RI=1,发出的中断请求已被响应,SBUF 中的数据已被取走,

同时用户已用软件清0 中断标志位RI,表明此时的接收SBUF 已空。

(2)SM2=0 或接收到的停止位为1(方式1 时,停止位已进入RB8),也即RB8=1,则将接收到的数据

装入SBUF 和RB8(RB8 中装人停止位)中,且置1 中断标志位RI。

若上两条件不同时满足,则接收到的数据不能装人到SBUF 当中,这也就意味着该帧信息接收失败,数据将丢失。数据接收的时序如图8 所示。

图8 方式1 数据接收的时序

2.5.3 方式2

作用:9 位异步收发方式。用于数据的串行发送和接收。TXD 引脚用于数据的发送,RXD 引脚用于数据的接收。

数据帧格式:1 位起始位(0)+ 8 位数据位 + 1 位可程控为0 或1 的第9 位 +

13

1 位停止位(1)= 1帧数据。数据位从最低位开始发送或接收。

波特率:可变。公式为方式2 波特率=2SMOD/64×fosc。

数据的发送:发送数据前,先根据通信协议由软件设置TB8(双机通信时,TB8 为奇偶校验位,多机通信时,TB8 为地址/数据标志位)。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 中,硬件将自动启动数据发送过程。

串行口硬件会自动把TB8 中的内容取出,并装人到信息帧的第9 位数据位的位置,再逐一发送出去。

发送完毕,硬件把TI 位置1。方式2 数据发送的时序如图9 所示。

图9 方式2 和方式3 数据发送时序

数据的接收:接收数据时,REN=1,数据从RXD 引脚上输入。接收过程与方式1 类似。当接收完9 位数据时,同样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将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 中。

(1)RI=0,即接收SBUF 为空;

(2)SM2=0 或RB=1。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接收到的数据装人SBUF,同时将第9 位数据位送入RB8,并置1 中断标志位RI。

若不满足,则接收到的数据将丢失。方式2 数据接收的时序如图8-7 所示。

2.5.4 方式3

作用和数据帧格式同方式2 基本相同,只是波特率不同。方式3 波特率=2SMOD/32×T1 溢出率。方式3的收发数据的时序如图10所示。

14

图10 方式2 和方式3 数据接收时序

2.6 多机通信

1﹥特点:多机通信是一主多从式的通信,由主机控制多机间的通信,从机间的通信只能通过主机才能实现。多机通信主要适用于串口通信方式2 和方式3 时接收数据情况下。

2﹥多机通信原理:在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 或方式3 的接收情况时,

若SM2=1,则:当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为1 时,接收到的数据装人SBUF 中,并置1 中断标志位RI,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

当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为0 时,接收到的数据将抛弃,不产生中断标志,不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

若SM2=0,则接收到的第9 位数据位不论是0 还是1,都将接收到的数据装人SBUF 中,并置1 中断标志位RI,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

3﹥多机通信过程

1、各从机初始化时都允许串行口中断,并将串行口编程为方式2 或方式3 接收(9 位异步通信方式),同时置1 SM2 位和REN 位,使各从机只处于多机通信且接收地址帧的状态。

2、在主机与某一从机通信之前,主机先将某一从机的地址发送给各从机系统。主机发出的地址帧的第9位数据位为1。

当主机向各从机发送地址时,各从机由于SM2=1,各从机都接收来自主机的第9 位数据位为1 的地址帧信息,并置1 中断标志位RI。各从机响应中断,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判断主机送来的地址与本地址是否相一致。若为本机地址,则清0 该从机的SM2 位,准备接收主机发来的数据或命令;若地址与本从机地址不符,则仍保持SM2=1 状态。

15

3、接着,主机发送数据或命令。此时,各从机接收到的数据的RB8=0,只有与前面主机发送地址相一致的从机才能接收数据并置1 中断标志位RI,请求中断,从而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接收主机发来的数据或命令。

其它从机因SM2 仍保持为1 且接收到的RB8=0,不能激活RI,不能产生中断请求,硬件会自动把接收到的数据抛弃不作处理,从而保证了主从机间通信的正确性。

三、通信软件的设计

PC机和单片机在进行通信时,首先分别对各自的串行口进行初始化、确定串行口工作方式、设定波特率、传输数据长度等,然后才开始数据传输,这些工作是由软件来完成的,因此对PC机和单片机均需设计相应的通信软件。

3.1 PC机上通信软件的设计

DOS环境下,串行通信一般用中断方式来实现,用户对通信端口进行完全控制。而在Windows环境下,系统禁止应用程序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

在Windows环境下提供了完备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程序员通过这些函数与通信硬件接口。

通信函数是中断驱动的:发送数据时,先将其放入缓存区,串口准备好后,就将其发送出去;传来的数据迅速申请中断,使Windows接收它并将其存入缓冲区,以供读取。接收方式主要有查询和中断方式。采用查询方式时, CPU要不断测试串口是否有数据,以防接收串口数据时出现错误、效率低;而采用中断方式则无需测试串口,一旦有数据传至, CPU终止当前任务,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操作。

因此,中断方式具有效率高、接收准确、编程简单等特点。

图5 MC1488引脚示意图

16

图6 MC1489引脚示意图

图7 单片机与RS2232标准接口电路

开始通信前,首先要初始化串口,包括选串口、设置串口掩码、设置缓冲区、设置波特率、创建同步事件、创建线程并让辅助线程处于发信号状态等。用户通过调用API提供的函数来完成。Win 32 对I/O口,如串口、并口等进行操作需通过“文件”方式实现,串口的打开、关闭、读取和写入所用的函数和操作文件的方式相似。

3.1.1 打开串口

可使用CreateFile ( )函数,其格式如下:

HANDLE CreateFile (

LPCTSTR lpFileName,

DWORD dwDesiredAccess,

DWORD dwSharedMode,

DWORD LPSECUR ITY2ATTR IBUTES lpSecurityAttributes,

DWORD dwCreationDistribute,

DWORD dwFlagsAndAttributes,

17

HANDLE hTemp lateFile

) ;

其中,参数lpFileName 是要打开的串口名, 如“COM1”或“COM2”;参数dwDesiredAccess指定串口的访问模式;参数dwSharedMode指定串口的共享模式,串口不能共享,故该参数必须置为0;参数lpSe2 curityAttributes引用一个安全属性结构,该参数通常置为NULL;参数dwCreationDistribute指定文件的打开方式,对于串口,它只能设置为OPEN2EXISTING,标识该串口总是存在;参数dwFlagsAndAttributes指定文件标志和属性,对于串口,该参数置为0或置为FILEFLAG2OVERLAPPED ( I/O 口在后台操作);参数hTemp lateFile 指定对模板文件具有GENER IC2 READ访问的句柄, 对于串口, 该参数必须置为NULL。如果函数调用成功,则返回一个打开的串口句柄;否则返回INVAL ID2HANDLEVALUE。

3.1.2 设置串口

设置串口可以分两步完成。首先用BuildCommDCB ( )函数修改DCB (串行通信设备控制块)结构,然后用SetCommState ( )函数将DCB结构写到打开的串口,便完成了串口的设置。Build2 CommDCB ( )函数使用格式如下:

BOOL BuildCommDCB (

LPCTSTR lpDef,

LPDCB lpDCB

) ;

其中, lpDCB 是指向DCB 结构的指针, DCB 结构的参数项很多,主要包括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的设置等。该函数使用与MS2DOSMODE命令行参数形式一样的字符串指定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和停止位。如果该函数调用成功,则返回值为TRUE;否则返回值为FALSE。SetCommState ( )

函数使用格式如下:

BOOL SetCommState (

HANDL EhFile,

LPDCB lpDCB

) ;

3.1.3 设置缓冲区大小

如果程序需要重新分配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则使用SetupComm ( )函数。

18

3.1.4 清除缓冲区

可使用PurgeComm ( )函数。

3.1.5 从串口接收数据

可使用Read2File ( ) 函数。

3.1.6 从串口发送数据

可使用Write2File ( )函数。

3.1.7 关闭串口

可使用CloseHandle ( )函数。

有了Win32 API串行通信函数,就可以实现串口的打开和关闭,设置串口状态,并进行串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完成串行通信任务。编写Win32 串行通信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①使用CreateFile ( )函数获得串口句柄;

②使用BuildCommDCB ( )和SetCommState ( )函数设置串口工作状态;

③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结构和函数进行其它设置。如重新设置发送接收缓冲区可使用SetupComm ( )函数;设置超时则可修改COMMTIMEOUTS结构并使用SetCommTimeouts( )函数等;

④使用ReadFile ( )和WriteFile ( ) 函数读写串口;

⑤串行通信结束时,使用CloseHandle ( )函数关闭串口以释放控制权,使串口可以被其它的程序使用。

3.2 单片机收发软件设计

设计单片机的通信软件,实际上是对单片机的串行口的设计,通常采用汇编语言来设计。首先必须设置串行通信方式( SCON ) 和波特率( PCON) 。

汇编程序如下所示:

19

3.2.1 发送程序的设计

TRT:MOV SCON, #50H;初始化方式1,波特率为F /32

MOV PCON, #80H

MOV R0, #50H

MOV R7, #10H

LOOP:MOV A, @R0

MOV C, PSW10

MOV TB8, C

MOV SBUF,A;数据给SBUF,启动发送

WA IT0: JBC TI, CONT;判断发送中断标志

SJMPWA IT0

CONT: INC R0

DJNZ R7,LOOP

RET

3.2.2 接收程序的设计

RVE:MOV TMOD, #20H;初始化方式2 定时状态T1

MOV TH1, #0F4H;初始化计数常数T1

MOV TL1, #0F4H

SETB TR1

MOV R0, #50H

MOV R7, #10H

MOV SCON, #0D0H; 串行口化方式3,接收

MOV PCON, #00H;置SMOD = 0

WA IT: JBC R I, PR I;

SJMPWA IT

PR I:MOV A, SBUF;

JNB PSW10, PNP

JNB RB8, PER

SJMP R IGHT

PNP: JB RB8, PER

R IGHT:MOV @R0,A;数据到缓冲器

20

计算机系统设计报告书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

一、课程设计概述: 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共完成三个题:一元稀疏矩阵多项式计算器、稀疏矩阵的操作、Josephu问题。 使用语言:C 编译环境:vc6.0 二、课程设计题目一 成绩分析文档资料 [问题描述] 录入、保存一个班级学生多门课程的成绩,并对成绩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 1.通过键盘输入各学生的多门课程的成绩,建立相应的文件input.dat 2.对文件input.dat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要求具有如下功能: a.按各门课程成绩排序,并生成相应的文件输出 b.计算每人的平均成绩,按平均成绩排序,并生成文件 c.求出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

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 d.根据姓名或学号查询某人的各门课成绩,重名也要能处理 3.界面美观 [概要设计] -=ADT=- { Status CreateList(DataRecond* DR, int n); //创建成绩表 Status SortScore(DataRecond* DR,int n); //按各科成绩排序并存于文件 Status Partition(KeyWord* RL, int low, int high); //快速排序的第一趟 Status QSort(KeyWord* RL, int low, int high); //快速排序 Status QuickSort(KeyWord* RL,int n); //快速排序

Status EveryAvageScore(DataRecond* DR, int n); //计算每科平均成绩 Status CaluAverage(int *temp, int n); //计算平均成绩 Status ScoreProcess(DataRecond* DR); //成绩处理 Status MaxScore(int *temp, int n); //求最大分数 Status MinScore(int *temp, int n); //求最小分数 Status ScoreSegment(DataRecond* DR); //求分数段 Status Process(int *temp,int n); //主处理函数 Status NameQuery(DataRecond* DR); //按名字查找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方案将涉及以下范围: 系统需求概述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系统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的安全性 9.1 系统需求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再不是IT 等高科技行业的专利,企业正利用其行业特点,汲取网络技术精华,努力创造着制造业的又一个春天。未来是美好的,但现实不可回避。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一般认识是电子商务能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仅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运作模式,比较适用于商业型企业、贸易公司、批发配送公司,孰不知电子商务已对传统的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种形式下,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新厂区的启用,为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领导市场的现代化企业,并为浙江生迪光电有限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了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对于景兴公司网络系统建设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系统运行的支撑平台,更是重中之重。计

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整体安全系统以及整个系统集成建设是否成功,变得尤其重要。 根据对企业的弱电设计以及与企业有关部门的深入沟通,结合我公司以往对企业系统实施的经验积累,我们认为,本次关于景兴限公司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的总体需求可以概括为: 1、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的决策支持辅助信息系统,因此我们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也将紧紧围绕着这些应用展开。 2、建设机房与相应的网络系统。 3、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4、系统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易维护性。 9.2 网络设计原则 (1)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在构建信息系统时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也使用户在构建系统时绞尽脑汁地在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之间寻求平衡。先进而不成熟的技术不敢用,而太成熟的技术又意味着过时和淘汰。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2)合理、灵活的体系结构 “结构先行”是构建任何系统的先例,信息系统也不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调整适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投资保护。

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题目: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 学院: 班级: 指导教师: 2010年1 月8 日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07-_3班__ 学生姓名:武宝全 _ 学号: 200710210023 指导教师:董志学王晓荣邢红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实现一个简单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的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通过自己定义的一套指令系统,主要实现算术A加B,A+/B运算,逻辑A·B,置B运算,输入指令,输出指令和存储器存数指令。由微程序控制器按照微指令格式给出下地址,并将结果存入存储器。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画出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用可编程器件EPM7123实现运算器,并借助MAXPLUSII软件实现其功能。在QDKJ-CMH-CPLD试验平台上调试并进行验证。 关键字: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

引言 通过俩周的组成与结构设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的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设计工作是在之前的验证实验基础之上完成的,通过自己的思维,实现微程序机的一些基本的逻辑运算。根据现有的二进制指令系统,条件为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在现有的芯片内烧制自行设计的微指令,达到在输入一个数据后自加,减一,实现自行跳转。 在设计完成后,再输入数据04后得出07的结果,并实现跳转。

机房管理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分析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术语和缩写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业务流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组织机构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现行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功能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数据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性能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非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开发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机房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提供: a. 软件总体要求,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了解的基础;

中国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Design Code for Electronic Computer Ro (1993年2月17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9月1日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 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必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⒈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辅助软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投影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⒉学生通过填写、拼图比较,思考回答,讨论表述,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广播) 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⒊展示一台打开的计算机,用实物介绍硬件的组成与作用。 ⒋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和功能作用。 ⒌网络传送“硬件分类填空练习课件”,让学生独自或者讨论完成练习。选一到两个学生上讲

某大楼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某市XX 大厦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下简称XX 大厦网络)作为某市XX 大厦 3A 智 能化系统的核心骨干支持架构,担负着为业务办公系统( OA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BA )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CA )的运作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网络环境的重要任务。 XX 大厦网络系统从拓扑结构上分成网络平台、系统主机以及软件平台三大部分组成。 在网络平台的局域网设计中我们采用了 Cisco 3 5 2 4 XL 交换机冗余作为网络 的核心交换层,桌面接入交换机也采用Cisco 3 5 2 4 XL 交换机并加上堆叠模块, 为 每个桌面提供100Mbps 全交换连接。 在广域网接入部分,我们通过采用 Cisco 2 6 2 1路由器来实现区院网络远程接 入、远程控制管理、In ternet 出口,同时配置了 两台HP 服务器实现双机容错。 在软件平台方面,我们采用目前流行的 Windows 2000 Server 网络操作系统作为系 统软件平台,同时采用 MS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采用 MS Exchange2000 IOS 内置防火墙来加强安全防护。 系统主机包括数据库主机和 WWW 服务器 我们选择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性 能卓越的HP 服务器作为业务办公数据库主机。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可靠性,我们将

作为电子邮件系统,这些软件产品都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F面我们将从系统规划、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系统总体规划 1、设计目标 BMS系1)为大厦中各个楼层、写字间的办公自动化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统中的各子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控制和集成管理核心网络环境; 2)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和速率,以实现用户对数据、图象、 声音等信息的高效处理; 3)预留广域网接口,以便可根据需要提供In ternet的接入,为与外界的信息交 流和事务协作创造良好的信息通路,并提供提供远程接入和管理控制以及移动办公 的服务接口; 4)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实现广泛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发 挥系统最大效益; 5)主机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能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有容错措施; 还应具备很高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中机密数据的合法访问;具有广泛的软件支持,

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

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计算机系统运行与开发的良好环境,保证现有计算机设备及应用能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机房出入管理规定 第二条除经授权的系统管理、机房值班与保安巡视人员外,公司其她人员进入机房需经部门领导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严禁带外单位人员或无关人员进入机房,确因工作需要,如: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设备维修维护、系统或设备安装等进入机房,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机房管理人员陪同进入,做好登记,并配合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外来访问人员参观机房应由公司陪同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经部门领导批准后,由专人带入参观。 第五条进入机房的设备(外单位的设备进入机房需经部门领导批准)应在进入机房前拆除外包装,以保证机房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第六条严禁携带易燃、易暴、易腐蚀等危险性物品进入机房。 第三章计算机房日常维护规定 第七条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需定期保养,主机房应指定人员做维护、清洁工作。 第八条设备使用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及时进行清洁工作,严禁将各种食物、饮用品带入机房,在机房内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及吸烟。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工作台上不得有水杯、杂志等无关物

品,电脑软盘、磁带等须保管良好,不得随意丢放。 第九条计算机设备维修工作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人员应把设备的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设备卡上, 以便统一归档管理。 第十条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机房、设备及系统运行管理规定,不得在机房内从事与系统管理、运行维护、系统安装与调测等无关的工作。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人员只能按规定的权限做好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不得越权操作系统或改变系统设置、配置等。 第十二条三不动原则:不联系好不动,对系统、设备不了解不动,运用中的设备、网络不动。 第十三条三不离原则:不检查完成试或作业没出结果不离,发现故障不排除不离,发现异味、异状、异声不查明原因不离。 第十四条三不准原则:不准任意中断业务、系统、网络及电路,不准任意加、甩、撤设备与改变状态,不准任意切断告警与隐瞒故障。 第十五条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时对机房供电系统与运行中的系统、设备进行巡视与检查,密切关注系统、设备运行与机房环境情况,定时巡查机房监控系统。 第十六条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与系统、网络、数据库监控与管理无关的软件。 第十七条定期对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存储介质、资料与工具进行检查、核对,并列明清单,以便于审计。 第四章门禁卡管理规定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作者:————————————————————————————————日期: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Design Code for Electronic Computer Ro 1993年2月1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1993年9月1日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三章环境条件 第四章建筑 第五章空气调节 第六章电气技术 第七章给水排水 第八章消防与安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先用简短的语言引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的讨论活动介绍计算机的硬

校园网络的设计与仿真V5.0

题目(中文) (英文)

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进步,根据国家科教兴国的策略,众多的学校合并,联网,共享资源;使它们互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满足教学、科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结合实际及当前成熟的网络技术,我们规划设计了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开放性的校园网络。本设计可以方便的将学校的各个办公室、计算机机房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把各教学楼有机的连接起来,使校园内所有的计算机互相之间能进行访问,达到资源共享、适应新形式下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需要。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使用了思科路由器交换机模拟器Packet Tracer 仿真模拟了中学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并做设计方案。在设计中运用了NAT,DHCP,RIP,ACL,GRE-VPN,STP端口安全等网络技术,满足了学校对校园网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远程教育、办公自动化、地址转换NAT、DHCP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many of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networking, sharing of resources; make them interconnected as a who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nd current mature network technology, we plan to design a high reliability and openness of the campus network. This design can easily be each school's office, computer room and network devices connected together, the various school buildings organically linked, so that all the computers on campus can be accessed from each other, sharing resources, adapt to the new form based on INTERNET distance education needs. In this design, we used Cisco routers and switches simulator Packet Tracer simul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make design. Use of NAT, DHCP, RIP, ACL, GRE-VPN, STP port security and other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in the design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of the school campus network.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office automation,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DHCP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滨江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姓名:刘权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指导教师:谈玲 日期: 4月8日

目录前言 一、项目概述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需求分析 3.1需求概述 3.2网络需求 1.布线结构需求 2.网络设备需求 3.IP地址规划 3.3、系统需求 1.系统要求 2.网络和应用服务 3.4、存储备份系统需求1.总体要求 2.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目标

3.存储系统需求 4.备份系统需求 3.5、网络安全需求1.网络安全体系要求2.网络安全设计模型 四、网络结构设计 五、系统配置与实施 六、工程预算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信息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1.2 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1.3 设计原则 本项目将提供全面完整和可扩展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系统实施灵活性和连贯性。项目在设计中充分理解用户对智能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对系统现在以及将来的应用及连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在系统需要扩容和扩展时而进行下一步实施时,可以方便并且平滑的实现。 为了满足需求,本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不断改变各种社会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法,可以说人们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工作和学习。由于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如此重要,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已成为网络设计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企业作为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用户,在企业网络规模和网络应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网络负责业务规划、发展战略、生产安排等任务,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生产、管理和管理的保密性。因此,企业建立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接入和防火墙技术等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在此阶段为上述网络安全问题建立安全系统。如何建立监控系统等,并描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该系统可实现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文件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状态等的远程访问和实时监控。主要实现用户身份管理模块、实时监控模块、硬件对象管理模块、软件对象管理模块、网络对象管理模块、文件对象管理模块等。 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系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工作状态,可以满足内部网络安全监控的功能要求。可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有更高要求的企业和部门。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时监控;安全系统;网络信息安全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其应用已深入到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黑客的非法入侵,网络中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垃圾邮件的处理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公司没有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安全措施,付出了非常惨痛和昂贵的代价[2]。 企业网络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INTRANET是企业网络模式,是企业网络的基础。INTRANET不完全是LAN的概念,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企业网络的范围可以跨区域,甚至跨越国界[3]。 现在很多有远见的商界领袖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络和内部网,并通过各种广域网和互联网连接。网络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只有近几年才出现,企业网络安全事件的出现已经非常多[4]。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企业网络建设,学习吸收国外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经验,运用网络安全将一些企业网络风险和漏洞降至最低。 随着威胁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目标不断变化。因此,只有不断更新病毒和其他软件不断升级以确保安全。对于包含敏感信息资产的业务系统和设备,企业可以统一应用该方法,从而确保病毒签名文件的更新、入侵检测和防火墙配置以及安全系统的其它关键环节。简单的技术无法解决安全问题。只有依靠健全的战略和程序,并配合适当的人员和物质安全措施,整合安全解决方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健全的安全政策和标准规定了需要保护的内容,应根据权限和需要划分人员的职能。公司需要高度支持安全政策,提高员工意识,有助于成功实施战略[5]。 全面的安全策略提高了目标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这是通过使用网络安全独立产品无法实现的。不管内部和外部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所有这些功能都得到实施。维护安全的基本框架非常重要[6]。 1.2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网从初始单一数据交换发展到集成智能综合网络,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企业网络人员逐渐实现了网络架构设计多层次,多元素化。它包括主机系统、应用服务、网络服务、资源、并支持业务的正常运行。现在企业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这表明企业管理、生产和销售网络发挥了很强的支撑作用[7]。

浅谈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

浅谈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 冯永利何忠龙罗宪芬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技术系,浙江宁波315801) 摘要:本文介绍了网络仿真技术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主要应用、发展趋势以及OPNET网络仿真软件。 关键词:网络;仿真技术;OPNET;仿真软件;网络建模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Computer Network FENG YongLi, HE ZhongLong and LUO XianFen (Public Security Marine Police Academy, Ningbo 315801,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oncept,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uter network’s simulation technique, together with OPNET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simulation technique, OPNET, simulation software, network modeling 1 网络仿真技术的产生背景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结构和规模日趋复杂庞大,多种类型的网络日益走向融合,业务种类增多,网络负载日益繁重,新的网络技术更是层出不穷。研究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思考新的网络协议和算法,为网络发展做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使网络达到最高效能。因此,如何对网络进行规划或优化设计是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无论是构建新网络,还是升级改造现有网络,或者测试新协议,都需要对网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从而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使设计的网络具有很高的性能。目前,计算机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一般采用的是经验、试验和计算等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这在网络规模小、拓扑结构简单、网络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充,必然对网络设计的客观性和设计结果的可靠性提出很高的要求。网络仿真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拉动下应运而生的,它以独有的方法能够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网络系统设计 (2) 2.1总体目标 (2) 2.2需求分析 (2) 2.3系统设计原则 (3) 2.4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 (4) 2.4.1网络可靠性方案 (4) 2.4.2如何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5) 2.4.3VLAN划分 (5) 2.4.5VLAN之间的高速路由 (5) 2.4.6VLAN之间的安全及网络优先级控制 (6) 2.5网络结构设计 (7) 2.5.1网络骨干层设计 (8) 2.5.2用户接入层设计 (11) 2.5.3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的连接 (13) 第四章:安装、测试及验收 (14) 4.1系统安装与调试 (14) 4.2系统测试原理与方法 (14) 4.3硬、软件设备测试与验收 (15) 4.4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 (15)

第一章:前言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共有地上裙楼4层,双主塔21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0090.62平方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单一的封闭型工作、休息环境向集休息、娱乐、办公等于一体的开放式、智能型多功能工作、休息空间转变。通过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及建筑群的各种服务信息;通过高速的建筑群网络可以方便的进行购物、网上会议、网上聊天等活动,还可以直接进入INTERNET 网,以高于拨号上网的速度在万维网中畅游;使用户在建筑群内享受到高档成熟技术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优质服务。 如要实现上述服务,就需建立一套现代化、高科技的信息网络系统,依靠综合数字交换设备,建立语音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使建筑物具有先进的通信能力。 我公司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工程的研究讨论,在依据您们向我们提出的具体需求,现向您们递上我们的方案建议书。华埠特克公司非常重视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项目,并真诚地与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全面合作,提供我公司一流的技术与服务,使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的水平达到当今国际一流水准。

机房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方案.doc

课程设计评分表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题目机房管理系统设计指导教师 评分项目满分分值得分 封面 4 页面布局8 文档格式目录格式 6 图表质量 4 设计文档( 60 分) 页眉页脚 4 内容完整性12 文档内容内容逻辑性10 内容正确性12 课题陈述 3 答辩( 10 分)问题答辩 5 是否超时 2 考勤( 20 分)20 实验( 10 分)10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年月日

课程设计答辩记录表 教 师 提 问 学 生 答 辩 情 况 记 录 成绩答辩小组教师签名

摘要 本系统为机房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 ,然后 ,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 ,不断修正和改进 ,直到形成一个满意的可行系统。在下面的各章中我将以开发学生学籍管理 系统 ,谈谈其具体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要介绍 (6) 1.1系统概述 (6) 1.2系统研发背景 (6) 1.3系统研发的目的和意义 (6) 第二章需求分析 (8) 2.1需求描述 (8) 2.2主要功能 (8) 2.3数据需求 (9) 2.3功能模块实现 (9) 2.4数据流图 (10) 2.5数据词典 (11) 第三章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2) 3.1 E-R 图 (12) 3.1 1 局部 E-R 图 (12) 3.2系统全局E-R图 (12) 3.2系统全局E-R图 (12) 3.3实体及属性的定义 (15) 第四章数据库逻辑计 (17) 4.1初始关系 (17) 4.2规范化处理 (17) 第五章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18) 5.1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表设计 (18) 5.2引表 (18) 第六章数据库的实现及操作 (20) 6.1数据表创建 (20) 6.2数据库操作部分 (22) 6.21 数据库的插入操作 (22) 6.22 数据库的修改操作 (22) 6.23 数据库的删除操作 (2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作者:————————————————————————————————日期: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27:2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12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电子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47-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电子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2月17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充实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北京307邮政信箱,万寿路27号,邮政编码:10084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管理组,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 1991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班级:计091-1 ! 姓名: 学号: 使用语言:C++ 指导老师: 学院: ~

一、系统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 2、实验内容 ( 为linux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至少4条); login 用户登陆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e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 (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二、系统分析 1、设计思想 ` 本文件为二级文件系统,即要实现对文件的增删改查,同时又具备登陆系统、注册用户的功能,各个用户之间的文件系统互不干扰。 本文件系统采用两级目录,其中第一级对应于用户账号,第二级对应于用户帐号下的文件。另外,为了简便文件系统未考虑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安全以及管道文件与设备文件等特殊内容。 系统采用结构体来存储用户、文件目录、文件数据内容: 0 48*5 48*5+44*50 48*5+44*50+264*200

每个分区都是由结构体组成,每个个去的结构体的个数由格式化系统是决定。整个系统的编码构成主要分为: ! 定义了每个分区的结构体; 声明了对系统操作的各种方法; 声明了对文件操作的各种方法; 整个系统的主函数,操作入口; 包含了,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各种方法; 包含了,实现了操作文件的各种方法; 2、主要数据结构 文件的内容: 。 struct s_user 登录"<>n_select; (); 看文件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