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重视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

应重视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

应重视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
应重视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

应重视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双孢菇的生产。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中,不少菇农由于轻视对培养料的发酵,从而造成产量与质量的下降。栽培双孢菇时,培养料发酵要掌握以下几点:

发酵时间较佳的发酵时间在8月上旬,因为此时发酵培养料,可利用秋季温度从高到低的有利条件,争取较长的出菇期,取得较好的效益。度从高到低的有利条件,争取较长的出菇期,取得较好的效益。

培养料的选择所有培养料都要求新鲜,不得有霉变。

发酵首先,培养料预湿要充分,避免出现培养料吸水不足的现象。其次,建堆要科学,应采取南北走向,料堆宽度1.8~2米,高度1.5~1.8米,下层用砖块修建通风道。按照建堆要求,一层料一层粪堆叠,同时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第三,注意翻堆要合理,如采取一次性发酵,要翻堆4次,从建堆开始计算天数,第一次翻堆在第七天,然后是第六天、第五天、第四天,发酵结束立即拆堆进房;如采取二次发酵,要翻堆3次,分别在第五天、第四天、第三天。在翻堆时应使粪草、内外层料均匀一致,防止出现夹生料,同时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在65%左右。第四,培养料要防止雨淋,下雨时用薄膜覆盖,雨停揭去,防止闷料。

正确掌握培养料腐熟度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以半腐熟为宜。半腐熟的培养料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粪草的色泽由金黄色或黄绿色变成褐色,但不呈黑色,且无粪臭、酸臭或腐败的味道。二是草茎柔软,手拉时有一股抗拉力,富有弹性,而不是轻拉即断,更非腐熟得看不出是草茎。手握培养料,能被握成团,松手后能自然松散。三是在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培养料的温度仍保持在50℃以上,但不得超过60℃。四是培养料堆的体积比原来缩小40%,重量减轻30%,含水量在60%左右,手捏时指缝间没有水滴出现。

玉米芯双孢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双孢菇种植技术 一、栽培料的堆制发酵 (各地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堆制发酵时间) 1.前发酵技术。一次发酵一般堆制时间22天左右,翻堆5次, 主要包括发酵料的预湿、建堆、翻堆等技术环节。 (1)预湿。为使玉米芯和牛粪充分吸水,建堆前3天进行预湿。 预湿方法可采用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上把玉米芯铺在底层,上面 盖牛粪,根据场地大小堆制成高1.0米左右,长宽不限的大堆,每 天在上面淋PH值8.5左右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以使料充 分湿透。 (2)建堆。发酵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而且靠近菇房的地方。最好场地路面硬化,以防止泥块在堆制过程中混入培养料。堆宽 2.0米,高度1.5米,长度不限,料和牛粪应尽可能混合均匀。如 果料偏干可在堆制过程中充分加水。建好后第二天开始测温度,正 常堆温在第三天应升到70℃,如果达不到应及早查明原因及时补救。 前发酵结束后优质培养料的判断标准是培养料呈黑褐色,玉米芯充分变软,手握不扎手有光泽,稍干的培养料可看得见白色的放线菌。培养料含水适中,手握时可有5-6滴水滴落,含水量在70%左右。有少量氨味和淡淡的清香味,不酸不臭。PH值8.0左右。 2.后发酵技术。趁热将前发酵结束的培养料运到床架上,密闭门窗,利用锅炉或改造好的油桶将热蒸汽通入棚内,当温度上升到63℃左右时压火控温,必要时通入新鲜空气使之冷却,使温度控制在60℃左右维持12-24小时。白天一般能维持这一温度,关键是晚上一定 要不断地通入适量热蒸汽。当温度降低到50℃左右时维持5-7天, 最后通风降温,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残留的氨气排出。料温 降低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栽培1m2双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产双孢菇5—8kg。经济效益很好。 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流程为:栽培季节和菌种准备→菇房与菇床设置→配料→前发酵→后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一)栽培季节安排 我国的蘑菇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十分明显,因此,合理地安排栽培季节是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确定蘑菇的栽培季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根据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所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第二,要根据栽培地区全年气温的变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条件。 (二)菇房设施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菇房,其基本条件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菇房应具备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和通风换气条件;菇房大小要适宜,使之能合理利用空间,便于管理,并可避免室外气温变化对室内温度造成较大的波动;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便于拆卸﹑清洗﹑消毒,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床架要南北向排列。菇房栽培体积(空间)的利用率约为10%~11%,菇房面积的利用率约为20%~22%。即1000 m3体积的菇房,有效栽培面积在200~220m2。床架不论采用何种材料,均应方便生产结束后进行处理。每季菇结束后都要彻底清理和消毒,特别是老菇房尤为重要。 (三)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的配方 双孢蘑菇是典型的腐生真菌,通常发生在腐熟的粪草有机质上,因此又被称为草腐菌或草生菌。但严格地说,它不是草生菌而是粪生菌,畜粪的含量和质量则是决定双孢蘑菇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蘑菇培养料的重要构成是畜粪和草料,培养料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从理论上讲,生产1000g蘑菇需要220g干物质,其中90g干物质构成蘑菇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和残留在堆肥内的菌丝,130g干物质作为能源被消耗。在高产菇房中,培养料中畜粪、草料一般每平方米约35~45kg,培养料的厚度要达到18~20cm。培养料的质量主要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1.5%来计算。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6:4、5:5、4:6均可。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 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 1、秸秆类。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饼类要晒干粉碎;麸皮要新鲜;啤酒糟要晒干、粉碎、防霉变。 4、无机氮源和矿质肥。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和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消石灰(或石灰)、钙镁磷肥等矿质肥均可作为双孢菇的添加剂,但量要按配方添加。 目前我国双孢菇生产在基料配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配方随意性较大,不按配方要求组料,经常导致C/N比失调。双孢菇基料发酵前的含氮量应为1.5%左右,发酵后由于碳源的消耗含氮量应为2%左右。含氮不足或氮源太多均会给生产带来问题。(2)发酵不彻底。双孢菇基料发酵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利用高温湿热菌群产生的热量不仅可杀死基料中的杂菌、虫卵,减少病虫害,而且高温微生物还可对基料进行初步营养转化,使其更适合双孢菇生长的要求。堆温较低、未经腐熟的基料不仅不适合双孢菇生长,还会带来严重的病虫害。 以上讲了原料的选择,那下面请介绍一下栽培双孢菇基料到底如何制备? 双孢菇基料主要是通过好氧发酵的方法制备,主要包括预湿、建堆、翻堆等几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 预湿就是使培养料含有适宜的水分,它既是堆制发酵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酵解的需要,亦是蘑菇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 (一)秸秆预湿。通常开挖一沟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往沟里放水并加入1%石灰,放入秸秆并不断踩踏。浸泡时间约1-2 小时,待吸足水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堆在另处。一般每吨干料应吸进1.5吨水,以秸秆含水量达60%-65%为宜。检查方法是:抽出几根麦、稻草,用手绞扭,以能见水渗出为宜。 (二)畜禽粪预湿。一般在平地上进行。先把畜禽粪、饼肥和石膏干拌均匀,然后边翻拌边喷入适量杀虫剂,覆膜24小时后,再用0.5%石灰水将混合料的水分调节到手握成团、手开即散的程度(切忌成块),使含水量达到55%左右。检查方法是:手抓一把牛粪,用力一捏,以能见水从指缝渗出而不下滴为宜。最后再在料周围喷洒杀虫剂,并盖好薄膜,转入预堆。 预湿完后建堆发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建堆场地选择。要选择地势较高,靠近菇棚(房)和水源的地方。地面要求平整、坚实,料堆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下雨泡堆,有条件的最好建成砖面或水泥地面。 (二)场地消毒。建堆前,场地要用石灰粉或3%-5%石灰水消毒,必要时可做杀虫处理。 (三)建堆方法。先在地上铺一层30cm厚的预湿麦稻草(以利底部透气),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粪上再铺一层厚约8cm的麦草,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这样一层草一层粪逐次上垛,各铺十层。堆高约1.5m左右。整个料堆宽约1.8m、高1.5m,长度不限,顶部呈龟背形。 (四)建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水分调节。一般从第四层草料开始补水,将水喷到草料上,以建堆后底部稍溢水为宜,以麦草含水量达65%-70%为准。 2、无机氮源补充。可在补水的同时加入。切忌以固体形式加入并注意应多种氮源搭配,以便于充分利用。 3、料堆方向。以南北为宜。最好不要东西向。 4、料堆松紧度。尽量做到外紧内松、底部透气。 5、料堆覆盖。建堆后,外围应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以便于保温、保湿、透气、防晒。也可覆盖塑料薄膜,东西两边各覆一块,顶部留出20cm-30cm的裂缝,下端与地面留出30cm-50cm的隔离区,以利于料堆的通风换气,促进好气性微生物发酵。 6、搭建顶棚。为了防雨、防晒,料堆上方最好搭建一个顶棚。 建好堆后主要的管理措施就是测堆温并翻堆。以堆温开始下降为翻堆时机。翻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排出废气,吸进氧气,以利于好气性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继续活动,改善和提高堆肥质量。同时通过翻堆,促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发酵均匀。所以翻堆时要坚持内翻外、外翻内的原则,并把料抖开,切忌搬家式翻堆。 一次性完成培养料的堆制发酵的一般翻堆次数为4。各次的时间间隔为7天、6天、5天、4天、3天。 (1)第一次翻堆:①调节水分。通常在翻堆前一天补足水分,待翻堆时再适量调节水分。②把所有剩余的氮源加入进去。③把配方中的钙镁磷肥和石膏加入进去。④堆温应达到70℃-75℃。若过低或过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前翻堆。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1. 双孢菇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用菌?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型菇类,北方地区稻草、麦草丰富,气候也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以白色品种为主,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其主要栽培模式为发酵料床栽覆土出菇模式。此外,同属草腐菌的栽培品种还有巴西蘑菇(也称姬松茸)、美国棕蘑菇等,其栽培利用的原料、栽培工艺基本和双孢菇无太多实质差异,可参考双孢菇的这些技术要点进行。 2. 双孢菇正常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双孢菇是粪生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分子的碳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双孢菇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主要由发酵腐熟后的牲畜粪便、微生物菌体等来提供。人工栽培时常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硫酸铵、碳铵等)、蛋白胨、氨基酸等。这里加的无机化肥在发酵过程中可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源。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甚至化肥,均可做为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 双孢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双孢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双孢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1)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2)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7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3)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所以,双孢菇属于不喜光菇类。 (4)空气。双孢菇生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菌丝体、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5)酸碱度。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0~8.0。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0;覆土的pH值应在7.5~8。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加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可抑制杂菌孳生。 4. 双孢菇常用栽培配方有哪些? (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 (1)麦秸(稻草)1500公斤、干牛(马)粪1500公斤、尿素2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3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料的pH值8.0。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右。现介绍两种常用的二次发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加温后发酵 选择密闭性较好的菇房关闭门窗,堵塞通风口。在第一次发酵第三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将培养料趁热运进菇房,集中堆放在中层。当料温为45℃时,立即将室外旺盛燃烧的煤炉搬进菇房,用猛火升温。为保证菇房内的湿度,可在煤炉上放一锅水。升温时间越短越好,应在10~12个小时内达到60℃~62℃并保持4个小时。然后,开窗通风,使温度降至48℃~52℃并保持4天。 室外覆膜后发酵 选好发酵场地,砌好通风道或在堆制过程中用木棒留通气孔。以通风道为中轴,将培养料翻至二次发酵场地,堆成1.5~2m宽、0.8~1m高的料堆,用竹竿在料堆上弯成弓形支架,两端插入地下,支架与料堆距离约30cm,用薄膜覆盖在上面,四周压紧,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二次发酵,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保证一次发酵的质量。②

散堆后,培养料要尽快搬入房中,集中堆放,不要散开,以放在中层为宜。③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在二次发酵前要补足水分,用石灰水调整含水量至65%~70%、ph值为7.5~8。④二次发酵的温度为55℃~60℃并保持4个小时,控温阶段保持48℃~53℃4天。⑤适时结束发酵,通风降温,以保证培养料的发酵质量。二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一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及料熟程度,一次发酵时间长且料偏熟时,二次发酵的时间可缩短。⑥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如散发出甜香味且无氨臭味、颜色为深棕红色、表面长有白色放线菌时,即为发酵成功。

双孢菇种植环境要求

双孢菇种植环境要求 1、养料 双孢菇是一种粪草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 (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2、温度 温度是双孢菇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双孢菇的生长大致分为菌丝体、子实体、孢子形成和萌发四个阶段 菌丝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5―33度,适温范围22―25度,致死温度为34―35度。 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4―23度,适温范围16―18度,温度高于20度,子实体生长快,个体小,重量轻,肉质疏松,菌柄细长,易产生薄皮菇,品质差。温度低于12度,子实体生长慢,个体大,肉厚,出菇少,产量低。 孢子形成阶段:适温范围18――22度。 孢子萌发阶段:适温范围在24度左右。 3、湿度 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含有90%以上的水分,因此水分是影响蘑菇生命活动又一重要因素。双孢菇整个一生所需要的水分来自培养料、覆土和空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2―65%,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覆土层含水量在18―2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分在62―65%,菇棚空间相对湿度提高到90%,但要注意,相对湿度超过95%,易发生细菌性疾病,低于70%,菇盖上易出现鳞片,甚至龟裂,影响商品价值。 4、光线 双孢蘑菇是厌光性菌类,除原基形成时需要微弱光刺激外,在整个生长阶段均不需要光线。光线暗,子实体洁白;光线过亮或直射光太强会使菇体表面发黄变褐,品质下降。 5、空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类,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充足的空气。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菇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0.5%之间。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宜在0.03―0.1%之间,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所以菇棚要注意通风换气,以排除有害气体。 6、PH值 PH值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也很明显。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范围PH5.0―8.0,最适ph7.0。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1.5%来计算。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6:4、5:5、4:6均可。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 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 1、秸秆类。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饼类要晒干粉碎;麸皮要新鲜;啤酒糟要晒干、粉碎、防霉变。 4、无机氮源和矿质肥。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和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消石灰(或石灰)、钙镁磷肥等矿质肥均可作为双孢菇的添加剂,但量要按配方添加。 目前我国双孢菇生产在基料配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配方随意性较大,不按配方要求组料,经常导致C/N比失调。双孢菇基料发酵前的含氮量应为1.5%左右,发酵后由于碳源的消耗含氮量应为2%左右。含氮不足或氮源太多均会给生产带来问题。(2)发酵不彻底。双孢菇基料发酵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利用高温湿热菌群产生的热量不仅可杀死基料中的杂菌、虫卵,减少病虫害,而且高温微生物还可对基料进行初步营养转化,使其更适合双孢菇生长的要求。堆温较低、未经腐熟的基料不仅不适合双孢菇生长,还会带来严重的病虫害。 以上讲了原料的选择,那下面请介绍一下栽培双孢菇基料到底如何制备? 双孢菇基料主要是通过好氧发酵的方法制备,主要包括预湿、建堆、翻堆等几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 预湿就是使培养料含有适宜的水分,它既是堆制发酵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酵解的需要,亦是蘑菇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 (一)秸秆预湿。通常开挖一沟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往沟里放水并加入1%石灰,放入秸秆并不断踩踏。浸泡时间约1-2小时,待吸足水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堆在另处。一般每吨干料应吸进1.5吨水,以秸秆含水量达60%-65%为宜。检查方法是:抽出几根麦、稻草,用手绞扭,以能见水渗出为宜。 (二)畜禽粪预湿。一般在平地上进行。先把畜禽粪、饼肥和石膏干拌均匀,然后边翻拌边喷入适量杀虫剂,覆膜24小时后,再用0.5%石灰水将混合料的水分调节到手握成团、手开即散的程度(切忌成块),使含水量达到55%左右。检查方法是:手抓一把牛粪,用力一捏,以能见水从指缝渗出而不下滴为宜。最后再在料周围喷洒杀虫剂,并盖好薄膜,转入预堆。 预湿完后建堆发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建堆场地选择。要选择地势较高,靠近菇棚(房)和水源的地方。地面要求平整、坚实,料堆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下雨泡堆,有条件的最好建成砖面或水泥地面。 (二)场地消毒。建堆前,场地要用石灰粉或3%-5%石灰水消毒,必要时可做杀虫处理。 (三)建堆方法。先在地上铺一层30cm厚的预湿麦稻草(以利底部透气),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粪上再铺一层厚约8cm的麦草,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这样一层草一层粪逐次上垛,各铺十层。堆高约1.5m左右。整个料堆宽约1.8m、高1.5m,长度不限,顶部呈龟背形。 (四)建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水分调节。一般从第四层草料开始补水,将水喷到草料上,以建堆后底部稍溢水为宜,以麦草含水量达65%-70%为准。 2、无机氮源补充。可在补水的同时加入。切忌以固体形式加入并注意应多种氮源搭配,以便于充分利用。 3、料堆方向。以南北为宜。最好不要东西向。 4、料堆松紧度。尽量做到外紧内松、底部透气。 5、料堆覆盖。建堆后,外围应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以便于保温、保湿、透气、防晒。也可覆盖塑料薄膜,东西两边各覆一块,顶部留出20cm-30cm的裂缝,下端与地面留出30cm-50cm的隔离区,以利于料堆的通风换气,促进好气性微生物发酵。 6、搭建顶棚。为了防雨、防晒,料堆上方最好搭建一个顶棚。 建好堆后主要的管理措施就是测堆温并翻堆。以堆温开始下降为翻堆时机。翻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排出废气,吸进氧气,以利于好气性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继续活动,改善和提高堆肥质量。同时通过翻堆,促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发酵均匀。所以翻堆时要坚持内翻外、外翻内的原则,并把料抖开,切忌搬家式翻堆。 一次性完成培养料的堆制发酵的一般翻堆次数为4。各次的时间间隔为7天、6天、5天、4天、3天。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堆制发酵 选择靠近菇房、地面平整,最好是水泥地板的场地进行培养料堆制。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用清水或尿水浸泡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预湿的粪类。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 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蘑菇培养料堆制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而影响培养料的质量。 1、料温不能升高:可能是粪类太多,堆料压得过紧,造成厌气发酵。 2、堆料温度不能升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可能是草料过多,堆料太松散,水分不足。 3、堆料翻开有白色粉状物:可能是堆料温度过高,而且水分不足,高温性的放线菌大量生长,大量消耗堆料养分。处理办法是翻堆补充水分。 4、堆料发黑,手感粘糊,有臭味:可能是粪类过多,过湿,透气性差所致。 5、草料腐烂,粪块夹生,有霉味:可能是预浸时处理不妥,草料过分浸泡,且含水量过大。粪块浸泡不透。再加上前几次翻堆不妥,料温不能升高。 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即培养料堆制或前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发酵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室内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可以在第一次发酵的第三次翻堆后的第2—3天进行,趁着料温回升时把料送入菇房床架上摊平成20—25厘米厚;或第一次发酵的第五次翻堆后第5—6天进房。培养料进房后,封密门窗,不能泄气。加热源,可以是热蒸汽、电源、烧煤炭等。把室温在8—12小时内,升到摄氏60—65度,保持4—6小时。然后降温至摄氏50—52度,保持4—5天。待温度降至摄氏25—27度即可播种。 室外培养料第二次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结束后,趁着料温未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味道鲜美等特点,长期使用有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我县发展双孢菇很快,但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技术水平、生产管理等原因,我县的双孢菇生产并未取得希望的辉煌。现将双孢菇生产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双孢菇栽培中冬前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料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覆土后菌丝体徒长。播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常冒出土面,形成一种致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导致菌丝体徒长。防止菌丝“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房内通风,降低菇房内温度、湿度,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原基的形成。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一旦发现菌丝徒长,要及时用小刀或竹片挑掉菌被。 3.覆土层菌丝退化。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细弱,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料面发黑,这是菌丝萎缩所致。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造成缺氧而使菌丝窒息萎缩。应立即停止

喷水,加强通风,以利于菌丝恢复爬土。 4.薄皮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因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出菇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上,容易出现薄皮菇,其产量低,质量差。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喷水期间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培养料和土层的厚度,加强出菇期间水分和温度管理。 5.空心菇。主要是由于出菇期间水分管理不当造成的。在出菇期间,菇房温度高,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在菌柄中产生空心;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为防止出现空心菇,应在双孢菇盛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喷水,并适当进行间歇喷重水,同时也要注意温度的调控。 6.硬开伞。当气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之菇房内空气温度低和通风过多时,易使正在生长未成熟的子实体开伞或出现龟裂。为防止幼菇提早裂开,当外界气温下降时,要保持菇房温湿度稳定,并撬松土层,断裂土层老菌丝,促使萌发新菌丝,保持床面适当含水量。 7.锈斑菇。子实体出土后,菌盖表面生产褐色铁锈斑,虽未长入菌内,但降低了双孢菇的品质。原因是喷水后未及时通风。由于空气湿度过大,菇表面水分蒸发慢,上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形成褐色铁锈斑点。应保持菇房空气清新,喷水后及时通风散湿。 二、双孢菇越冬期间的管理技术 1.打扦戳洞菌床越冬时,首先应对菌床进行一次打扦措施,以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菇体洁白如玉、圆正漂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奇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首位的食用菌种类,占食用菌总产量的32%。我国是世界双孢蘑菇生产和出口大国,2002年总产量约为40万吨,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年出口量近30万吨,居第一位。 1 栽培设施 图1 4种不同类型设施简易图 根据设施特点和栽培实践,在永昌双孢菇反季节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施:西北型节能日光温室(A);一面坡简易棚(B),跨度7米、后墙高3米、墙厚1.5米、无后屋面,其它建造参数与日光温室相同;半地下式一面坡简易温棚(C),地面下挖0.5米、后墙高2.7米、其他建造参数与一面坡简易棚相同;半地下式地槽(D),地面下挖1.0米、跨度7米、后墙高1.8米、厚1.5米,前墙0.8米、厚0.6米、屋面为琴弦结构、在前墙处每隔5米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后墙离地面1.3米高每隔5米与前墙错开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 2 栽培季节 春夏栽培:4月堆制培养料,5月播种,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底清棚。

3 培养料的堆制 3.1 配方(以每平方米为例) 麦草牛粪培养料 干麦草17.5公斤、干牛粪17.5公斤(或用其它干畜代替)过磷酸钙0.35公斤,石膏粉0.35公斤,石灰0.6公斤、尿素0.17公斤,油渣1.4公斤,水适量。 3.2 备料 3.2.1 畜禽粪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1.0厘米规格的筛子。 3.2.2 草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麦草最好选用轧碾草,脱粒草要碾压处理,使其茎秆破裂变软有利于吸水和发酵。 3.3 建堆 预堆三天后,在堆料场地用石灰粉画出宽2.3米的堆基。先铺一层草料,厚约30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层上面再铺30厘米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粪,如此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向上堆积,总层数约10-12层,高1.5米左右,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于各草层,其中尿素尽可能多加,石膏、过磷酸钙各添加总量的1/3,水份缺乏时可酌情加入。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牛粪覆盖,增加上层压力,发酵效果好,雨天注意盖薄膜防雨,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风发酵。 3.4 翻堆 3.4.1 翻堆应掌握的原则 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 3.4.1.1 水分调节 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堆时适当加些水份,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 3.4.1.2 温度控制 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与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都应达到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发布日期:2011-03-30 来源于:菌林网浏览次数:284 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1、培养料铺床时,要做到松紧适度,草粪均匀,不能压实紧压,床面做到平整。最好的是做到床面有一小层粪粉,这有利于将来覆土前的整理床面,而且覆土后菌丝发菌快。 2、床面调水。如果培养料过干,必须在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前喷水,增加床面培养料的湿度。不然在蒸汽进入后,培养料表面会更加干燥。 3、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采用蒸汽加热是最好的方法,安全快速。可参照温暖如春老师的《简易油桶电加热蒸汽发生器》https://www.doczj.com/doc/944288118.html,/Artic le.aspx?id=531解决蒸汽的问题,成本低。当然有锅炉更好了。蒸汽进入前,要巡察门窗是否严实,每条通风沟的最上和最下的通风窗要预留绳子到菇棚外,以便开窗换气。 4、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温度。温度上限有学者著书说是65度,本人都控制在63以下,确保安全。因为过高的料温,遇上培养料太湿,会产生连珠菌。一般菇农是量室温,这是误区,合理的应该测量料温。室温和料温概念不同,室温的话,最好控制在58度之内。在料温达到60度后,保持12至24小时,然后开窗或是封炉口,把料温降至52度左右,保持三天,这是培养放线菌。 5、通风换气。在料温60度24小时后,就要开始开窗换气,让培养料能充分进行有氧发酵。换气要南北的上下窗对开,使新鲜空气对流进入菇房,南北两边交替开窗,一般每天开2小时。 6、开窗播种。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天数,视培养料的腐熟程度来定,培养料生的要多蒸汽两天。当料温降到50度以下时,要及时开窗,这种温度下的料面会凝结冷凝水,造成过湿,粘手,不利菌丝吃料。所以要及时开窗,并且全部打开,让料内多余的水蒸气蒸发出去,这样的培培养料将来透气性好,在走菌的这段时间内比较不易塌实,菌丝吃料迅速。

双孢菇种植技巧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建造菇棚 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 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 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 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 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 降湿后覆土很快失水,一般含水率可达20%以下,甚至更低,至春季气温回升后含水率可降至10%左右,土面发白呈松散状。停止用水后喷洒“赛百09”300倍液,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喷施5%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杀灭残存害虫,棚外地面解冻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撒施灭鼠药,防治老鼠危害菇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水温空调,升温至15℃左右,这样就能在冬季源源不断的产出鲜菇供应市场。 原料配方 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 1、100平方米双孢菇备料配方标准

【CN109661977A】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3755.6 (22)申请日 2019.03.05 (71)申请人 承德兴春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068250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大屯镇 承德兴春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王春宝 王清辉 温婧 李小峰  张丹娜 宋学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代理人 刘敏 (51)Int.Cl. A01G 18/22(2018.01) (54)发明名称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充分利用了和保护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产生的热量贮存于发酵隧道中,设计并建造出不用蒸汽进行巴氏消毒的二次发酵隧道,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从而克服了行业目前普遍采用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 的技术问题和达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661977 A 2019.04.23 C N 10966197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61977 A 1.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酵隧道顶板,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 发酵隧道墙体,所述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 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所述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 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和所述发酵隧道顶板围成封闭式隧道仓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和缓压泄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包括门体、隧道侧墙和隧道后墙,所述隧道后墙上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的内侧设置有回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门和回风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底端外侧设置有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上端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所述发酵隧道顶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四周内外设置有橡皮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和所述风道外部均包封有苯板。 2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一、双孢菇的价值和效益。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种植双孢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实践证明,栽培1平方米双孢菇,投资10元左右,一般可产鲜菇10-12公斤,按每公斤售价3元计算,每平方米可收入30元左右,且栽培方法比较简单。 二、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适合其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养料:合理的养料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生长环境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为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之间。每采收完一期菇后喷施加入少许石灰的石灰水用来保持pH值和抑制杂菌滋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可以生长,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导致商品价值差而产生损失。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三、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