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四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试验四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试验四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试验四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弱电解质电离的差别及同离子效应。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性质。

3.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4.学习离心机、酸度计、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同离子效应

对于弱酸或弱碱A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AB A++B-,各物质浓度关系满足

K? = [A+]·[B-]/[ AB],K?为电离平衡常数。在此平衡体系中,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即增加A+或B-离子的浓度,则平衡向生成AB分子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如HAc-NaAc)或弱碱及其盐(如NH3·H2O-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外加的少量酸、碱或水的稀释作用,而本身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3.盐类的水解反应

盐类的水解反应是由组成盐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离子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水解反应往往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如:弱酸强碱盐(碱性)、强酸弱碱盐(酸性)、弱酸弱碱盐(由生成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而定)。通常加热能促进水解,浓度、酸度、稀释等也会影响水解。

4.沉淀平衡

(1)溶度积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及溶解的离子间存在着多相平衡,即沉淀平衡。K sp?表示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乘积,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根据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若以Q表示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系数为指数)的乘积,那么,溶液中Q>K sp?有沉淀析出或溶液过饱和;Q=K sp?溶液恰好饱和或达到沉淀平衡;Q

(2)分步沉淀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都能与加入的某种试剂(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时,沉淀的先后顺序决定于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的大小,需要沉淀剂离子浓度较小的先沉淀,需要沉淀剂离子浓度较大的后沉淀,这种现象叫做分步沉淀。

(3)沉淀的转化

把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叫沉淀的转化。一般来说,溶度积较大的难溶电解质容易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难溶电解质。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洗瓶、玻璃棒、酒精灯(或水浴锅)、pH计。

试药:HCl (0.1, 1, 6mol·L-1)、HAc (0.1, 1mol·L-1)、NaOH (0.1, 1mol·L-1)、NH3·H2O (2mol·L-1)、NaCl (0.1mol·L-1)、Na2CO3 (0.1mol·L-1)、NaAc (1mol·L-1, 固体)、Na2S(0.1mol·L-1)、KI (0.001, 0.1mol·L-1)、K2CrO4 (0.1mol·L-1)、MgCl2 (0.1mol·L-1)、Al2(SO4)3 (0.1mol·L-1)、ZnSO4

(0.1mol·L-1)、CuSO4 (0.1mol·L-1)、MnSO4 (0.1mol·L-1)、Pb(NO3)2 (0.001, 0.1mol·L-1)、AgNO3 (0.1mol·L-1)、NH4Cl (0.1, 饱和溶液, 固体)、Na3PO4(0.1mol·L-1)、Na2HPO4(0.1mol·L-1)、NaH2PO4 (0.1mol·L-1)、SbCl3(固体)、FeCl3(固体)、标准缓冲溶液(pH = 6.86, 4.00)、锌粒(固体)、酚酞溶液(1%)、甲基橙(0.1%)、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1.强弱电解质溶液的比较

用pH试纸分别测定HAc (0.1mol·L-1)、HCl(0.1mol·L-1)溶液的pH值。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上述溶液,再各加入一小颗锌粒并加热,观察哪支试管中产生氢气的反应比较剧烈。

2.同离子效应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1mL 0.1mol·L-1HAc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Ac固体,振荡使之溶解,观察溶液颜色有何变化,与另一支试管溶液进行比较,指出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度的影响。

(2)在两支小试管中,各加5滴0.1mol·L-1MgCl2溶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在两支试管各加入5滴2mol·L-1NH3·H2O溶液,观察两支试管发生的现象,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并说明原因。

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1)按说明书配制标准缓冲溶液(pH = 6.86, 4.00),并学习pH计的使用方法。

(2)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30mL蒸馏水,用pH试纸和pH计测定其pH值,再分别加入5滴1mol·L-1HCl和5滴1mol·L-1NaOH溶液,搅拌均匀,分别用pH试纸和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3)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mol·L-1HAc及1mol·L-1NaAc溶液各50mL (用量筒),玻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 缓冲溶液。用pH试纸和pH计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4)取3个烧杯,各加入30mL该缓冲溶液,先用pH计分别测定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滴、10滴1mol·L-1HCl后各溶液的pH值,用同法测定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滴、10滴1mol·L-1NaOH溶液后各溶液的pH值,在第三个烧杯中加入1滴、10滴蒸馏水后各溶液的pH值,将测得结果与原来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总结缓冲溶液的性质。

4.盐类水解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盐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

①取3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滴0.1mol·L-1NaCl、Na2CO3及Al2(SO4)3溶液,用玻棒蘸取少许溶液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并解释。

②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1Na3PO4、Na2HPO4、NaH2PO4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原因。

(2)影响盐类水解反应的因素

①温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滴1mol·L-1NaAc溶液和5滴蒸馏水,并各加入1滴酚酞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用酒精灯(或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冷却后颜色又如何?解释原因。

②酸度将少量FeCl3、SbCl3固体(火柴头大小即可)置于一个小试管中,加入1mL 蒸馏水,有何现象产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6mol·L-1HCl,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最后将所得溶液再加入2mL蒸馏水稀释,又有什么变化?解释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③相互水解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0.1mol·L-1Na2CO3及1mL

0.1mol·L-1Al2(SO4)3溶液,先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然后将二者混合,观察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1Pb(NO3)2溶液,再缓慢加入10滴0.1mol·L-1KI 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和颜色。

②取另一支试管,加入10滴0.001mol·L-1Pb(NO3)2溶液,再缓慢加入10滴0.001mol·L-1 KI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的生成?试以溶度积规则解释上述现象。

③试设计实验,比较ZnS、CuS、MnS几种硫化物难溶盐溶解度的大小。

(2)沉淀的溶解

在一支离心试管中,加入5滴0.1mol·L-1AgNO3溶液和2滴0.1mol·L-1NaCl溶液混合,观察现象,离心沉降,弃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2mol·L-1NH3·H2O溶液,观察原有沉淀是否溶解?解释上述现象。

(3)分步沉淀

在离心试管中,加入5滴0.1mol·L-1NaCl和2滴0.1mol·L-1K2CrO4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mL,摇匀,逐滴加入0.1mol·L-1AgNO3溶液,边加边振摇,当砖红色沉淀转化为白色沉淀转化较慢时,离心沉降,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再向清液中滴加0.1mol·L-1AgNO3溶液,又有何现象?解释现象,写出相应方程式。

(4)沉淀的转化

在一支离心试管中,加入5滴0.1mol·L-1AgNO3溶液和2滴0.1mol·L-1NaCl溶液混合,观察现象,离心沉降,弃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并搅拌,观察沉淀的颜色变化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五、注意事项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不可将pH试纸投入待测溶液中测试。

2.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保持平衡,转速调整不要过猛,停止时不要马上打开机盖。

3.实验时要注意试剂用量,否则可能观察不到现象。

4.注意固体、液体取用的正确操作,以免试剂弄混和交叉污染。

5.试管加热时要注意管内液体体积不可过大,试管受热要均匀,试管口不要对人。

六、思考题

1.为什么NaH2PO4、Na2HPO4溶液分别呈现弱酸性和弱碱性?

2.使用酸度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3.如何配制pH = 5.0的缓冲溶液?

4.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各有何影响?

5.试根据所给试剂设计实验:AgCl沉淀的制备和溶解,写出具体步骤及相应方程式。

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学期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练习题

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学期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是( ) A、c(Ag^+) B、c(NO3^﹣) C、溶液的pH D、铁片质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联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的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 ) A、Cu片、Al片

B、Al片、Cu片 C、Al片、Al片 D、Cu片、Cu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酒精检测仪可帮助执法交警测试驾驶员饮酒的多少,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B、电解质溶液中的H^+移向a电极 C、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D、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精制的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其中阳离子交换膜仅允许Na^+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A口加入精制的浓食盐水 B、从E口放出的气体是H2 C、D口导出的是含少量氯化钠的NaOH溶液 D、B口NaOH的浓度小于D口 【答案】: 【解析】:

实验八电解质溶液微型实验

实验八电解质溶液(微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可溶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离解平衡及其移动。 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其移动。 4.学习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微型仪器的使用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5.加深对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等概念的理解,并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检验。 二、实验原理 根据测定溶液pH,可确定溶液的酸碱性。pH>7的溶液显碱性,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 往弱电解质的解离子平衡系统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则解离子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这个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根据同离子效应,解离理论认为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所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酸或外来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此混合溶液的PH基本上保持不变,这种溶液叫缓冲溶液。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固体与溶解后形成的离子间存在着多相离子平衡。如果设法降低上述平衡中某一离子的浓度,使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其浓度积,则沉淀就溶解。反之,如果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由于同离子效应,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如果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都能与加入的某种试剂(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沉淀的先后次序取决于沉淀剂浓度的大小。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较小的先沉淀,较大的后沉淀。这种先后沉淀的现象叫做分步沉淀。只有对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可按它们的溶度积大小直接判断沉淀生成的先后次序;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生成沉淀的先后次序需计算出它们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的大小来确定。利用此原理。可将某些混合离子分离提纯。 使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叫做沉淀的转化。因此,可以把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即溶解度

探究电解质的性质

探究电解质的性质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Al 2(SO 4)3→2Al 3++3SO 42- B.HFH ++F - C.HIH ++I - D.HClO 4→H ++ClO 4- 2.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 +)相同 B.100mL0.1mol/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 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 +)均明显减小 3.利用右图做下面的实验:在烧杯里盛半杯乙溶液,然后用滴定 管向容器里滴入甲溶液。随着甲的滴入,电灯渐渐变暗;滴到 一定量时,电灯熄灭。继续滴入甲溶液,电灯又会逐渐亮起来。 下列各组溶液中(甲在前,乙在后),能够产生上述现象的是 A.NH 3·H 2O 、Mg(NO 3)2 B.H 2SO 4、Ba(OH)2 C.NaOH 、CuCl 2 D.CH 3COOH 、NH 3·H 2O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HSO 3溶于水:NaHSO 3→Na ++H ++SO 32- B.NaHCO 3溶于水:NaHCO 3→Na ++H ++CO 32- C.醋酸溶于少量水中:CH 3COOH →H ++CH 3COO - D.(NH 4)2SO 4溶于水:(NH 4)2SO 4→2NH 4++SO 42- 5.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 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 不变;④c(H +)c(OH -)的积不变;⑤c(H +)一定增大 A.① B.①⑤ C.①②④ D.①③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浸泡在水中,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一起堆放时,钢管不易腐蚀 D.钢铁发生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 3+ 7.某同学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另一液体,并测定有关的实验数据。实验后,将有关实验数据绘制成如下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8.按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乙图表示实验中y 的 量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则y 可表示的量 A.Fe 的质量 B.OH -的物质的量 C.c(Cl -) D.Na +的物质的量 9.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H ++OH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 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率仪结构和测定溶液电导值的基本操作; 2.了解电导电极的结构和使用; 3.掌握电导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判断终点的办法。 二.实验原理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采用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但是稀溶液的滴定终点突跃甚小,而有色溶液的颜色会影响对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判断,因此在稀溶液和有色溶液的滴定分析中,无法采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本实验借助于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导值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种方法称为电导滴定。NaOH溶液与HCL溶液的滴定中,在滴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随着滴定进行,H+和OH-离子不断结合生成不导电的水,在H+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增加同等量的Na+离子,但是Na+离子导电能力小于H+离子,因此溶液的电导值也是不断下降的;在化学计量点以后,随着过量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离子,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溶液具有最小电导值时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2.DJS-1C型电导电极 3.85-1磁力搅拌器一台 4.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 5.未知浓度HCL溶液 6.10ml移液管1只 7.100ml玻璃烧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 按照滴定分析基本要求洗涤,润洗滴定管,装入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节滴定液面至“0.00ml”处。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未知浓度HCL溶液于100ml 玻璃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被测溶液,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珠。 按照要求将电导电极插入被测溶液;调节仪器“常数”旋钮至1.004;将仪器的“量程”旋钮旋至检查档;将“校准”旋钮旋至100;调节“温度”旋钮至室温21℃;将“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范围。即可开始测量。 2.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值测定 按照下表依次滴加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读取并记录电导率仪上的电导值。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目 的 (1)通过测定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解离度a 和标准解离常数K 。 (2)通过测定强电解质稀盐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 Λ∞ 。 二、原理 电解质溶液为第二类导体,它与通过电子运动而导电的第一类导体有所不同,是通过正、负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而导电的。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导 G 来衡量,电导 G 即溶液电阻 R 的倒数: G = 1/R (2.2.1) 电导的单位为西门子,简称西,用符号S 表示,1S=1Ω-1。 在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个平行电极,电极间距离为l ,电极面积为A ,则: G = 1/R = κ A / l 或 κ = G l /A (2.2.2) 式中κ为电导率(即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单位为 S·m -1。当电极的截面积 A =1m 2,距离 l =1m 时,测得的溶液电导即为电导率。 实验时,所用的两个平行电极(通常为金属铂片)用塑料封装在一起,称为电导电极。电导电极的面积及电极间的距离均为常数,其比值 K cell =l /A (2.2.3) 称为电导池常数,单位为m -1。电导池常数K cell 不易直接精确测量,一般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κ的标准溶液的电导G , 再利用式(2.2.4)进行计算。 κ = G K cell (2.2.4) 根据式(2.2.4),使用同一个电导电极测量其它溶液的电导,便可确定它们的电导率,这就是电导仪或电导率仪的测量原理。实验时,应根据溶液电导率的测量精度和变化范围选择电导池常数不同的电导电极,同时选择不同浓度的KCl 标准溶液(见数据表4.21)标定电导池常数。 当两电极间的溶液含有 1mol 电解质、电极间距 1m 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摩尔电导率,记作Λm 。摩尔电导率Λm 与电导率 κ 之间的关系为: Λm = κ / c (2.2.5) 式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 .m -3。显然,摩尔电导率的单位为S .m 2.mol -1。 Λm 的大小与浓度有关,但是其变化规律对于强、弱电解质是不同的。对于强电解质的 稀溶液(如 HCl 、NaAc 等): m m ΛΛ∞ =- (2.2.6) 式中m Λ∞ 为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A 为常数。 以m Λ作图,将其直线外推至 c =0 处,截距即为m Λ∞。 对于弱电解质,式(2.2.6)不成立。若要求其m Λ∞ ,可用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m m,+m,-v v ΛΛΛ∞∞∞ +-=+ (2.2.7) 式中v +、v -分别为正、负离子的化学计量数;m,+Λ∞ 、m,-Λ∞分别为无限稀释时正、负离子的摩 尔电导率。也就是说,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因而每种离子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内容 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能导电的阴、阳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溶液的界面上必然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即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法拉第定律表明,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若通电于几个串联的电解池,则各个电解池的每个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相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可以用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率(即淌度)、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等物理量来定量描述。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遵循科尔劳乌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该定律可用来求算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此外,在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据此,可用外推法求算无限稀释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稀溶液的行为,以及解决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的困难,引入了离子强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对稀溶液,活度因子的值可以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进行理论计算,活度因子的实验值可以用下一章中的电动势法测得。 二、重点与难点 1.法拉第定律:nzF Q =,式中法拉第常量F =96485 C·mol -1。若欲从含有M z +离子的溶液中沉积出M ,则当通过的电量为Q 时,可以沉积出的金属M 的物质的量n 为: F Q n Z += ,更多地将该式写作F Q n Z =,所沉积出的金属的质量为:M F Q m Z = ,式中M 为金属的摩尔质量。 2.离子B 的迁移数:B B B Q I t Q I ==,B B 1t =∑ 3.电导:l A κl A R G ρ=?== 11 (κ为电导率,单位:S·m -1) 电导池常数:cell l K A = 4.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 Λκ== (c :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m -3, m Λ的单位:2 -1 S m mol ??) 5.科尔劳乌施经验式:m m (1ΛΛ∞=-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二)

目录(试卷均已上传至“百度文库”,请自己搜索)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一)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二) 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二) 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一) 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二) 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一) 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二)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二) 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二)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一)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二)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二) 参考答案

1. z B、r B及c 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 B 离子迁移数 t B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 ) (A) │z B│ 愈大,t B愈大 (B) │z B│、r B愈大,t B愈大 (C) │z B│、r B、c B愈大,t B愈大 (D) A、B、C 均未说完全 2.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带相同电荷数的Li+、Na+、K+、Rb+、… , 它们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其离子摩尔电导率恰也依次增大,这是由于:( ) (A) 离子淌度依次减小 (B)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 (C) 离子的迁移数依次减小 (D) 电场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 3.在Hittorff 法测定迁移数实验中,用Pt 电极电解AgNO3溶液,在100 g 阳极部的溶液中,含Ag+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分别为 a 和b mol,在串联的铜库仑计中有c g 铜析出, 则Ag+的迁移数计算式为( Mr(Cu) = 63.546 ) :( ) (A) [(a -b)/c]×63.6 (C) 31.8 (a -b)/c (B) [c-(a -b)]/31.8 (D) 31.8(b -a)/c 4.298K,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0.01 mol/kg 增加到0.1 mol/kg时,其电导率k 和摩尔电导率Λm将:( ) (A) k减小, Λm增加(B) k增加,Λm增加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doc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导G可表示为:(1) 式中,k为电导率,电极间距离为l,电极面积为A,l/A为电导池常数Kcell,单位为m-1。 本实验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先求出Kcell,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G,根据(1)式求出电导率k。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2) 式中C为该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m-3。 2、总是随着溶液的浓度降低而增大的。 对强电解质稀溶液,(3) 式中是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极限摩尔电导率。A为常数,故将对c作图得到的直线外推至C=0处,可求得。 3、对弱电解质溶液,(4) 式中、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在弱电解质的稀薄溶液中,解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5) 对于HAc,(6) HAc的可通过下式求得: 把(4)代入(1)得:或 以C对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如知道值,就可算出K o 三、实验仪器、试剂 仪器:梅特勒326电导率仪1台,电导电极1台,量杯(50ml)2只,移液管(25ml)3只,洗瓶1只,洗耳球1只 试剂:10.00(mol·m-3)KCl溶液,100.0(mol·m-3)HAc溶液,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预热5min。 2、KCl溶液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ol·m-3)KCl溶液25.00 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 ml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只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重复⑶的步骤2次。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 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0.0(mol·m-3)HAc溶液25.00 ml,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移入25.00 ml已恒温的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移入25.00 ml电导水,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⑹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关闭电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大气压:102.08kPa 室温:17.5℃实验温度:25℃ 已知:25℃时10.00(mol·m-3)KCl溶液k=0.1413S·m-1;25℃时无限稀释的HAc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3.907*10-2(S·m2·m-1) ⑴测定KCl溶液的电导率: ⑵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水的电导率k(H2O)/ (S·m-1):7 *10-4S·m-1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弱电解质电离的差别及同离子效应。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性质。 3.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4.学习离心机、酸度计、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同离子效应 对于弱酸或弱碱A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AB A++B-,各物质浓度关系满足K? = [A+]·[B-]/[ AB],K?为电离平衡常数。在此平衡体系中,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即增加A+或B-离子的浓度,则平衡向生成AB分子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这种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如HAc-NaAc)或弱碱及其盐(如NH3·H2O-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外加的少量酸、碱或水的稀释作用,而本身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3.盐类的水解反应 盐类的水解反应是由组成盐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离子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水解反应往往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如:弱酸强碱盐(碱性)、强酸弱碱盐(酸性)、弱酸弱碱盐(由生成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而定)。通常加热能促进水解,浓度、酸度、稀释等也会影响水解。 4.沉淀平衡 (1)溶度积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及溶解的离子间存在着多相平衡,即沉淀平衡。K sp?表示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乘积,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根据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若以Q表示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以其系数为指数)的乘积,那么,溶液中Q>K sp?有沉淀析出或溶液过饱和;Q=K sp?溶液恰好饱和或达到沉淀平衡;Q

实验四---电解质溶液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并验证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验证其缓冲作用; 3.掌握并验证浓度、温度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4. 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以及沉淀的转化。 二、实验原理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在其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 值改变很少,这种溶液称作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 ) Ac ()HAc (lg p )()(lg p pH θa θa --=-=c c K c c K 盐酸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难溶容电解质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间建立了多相离子平衡。例如在PbI 2饱和溶液中,建立了如下平衡: PbI 2 (固) Pb 2+ + 2I - 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θsp K = c (Pb 2+) · c (I -)2,称为溶度积。 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当将Pb(Ac)2和KI 两种溶液混合时 如果: c (Pb 2+)· c (I -)2 >θ sp K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c (Pb 2+)· c (I -)2 =θsp K 饱和溶液。 c (Pb 2+)· c (I -)2<θsp K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使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即把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的转化,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能否进行转化,要具体计算溶解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离心试管,小烧杯(100mL 或50mL ),量筒(10mL ),洗瓶,点滴板,玻璃棒,酒精灯(或水浴锅),离心机(公用)。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 一.选择题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a) ·dm -3 NaNO 3 (b) ·dm -3 NaCl (c) H 2O (d) ·dm -3Ca(NO 3)2 (e) ·dm -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 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La 3+ (B) Mg 2+ (C) NH 4+ (D) H +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10-3 mol ·kg -1 (B) ×10-3 mol ·kg -1 (C) ×10-3 mol ·kg -1 (D) ×10-3 mol ·kg -1 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 m (H +)/[m (H +) + m (Ba 2+) + 2?m (Cl -)] (B) c 1?m (H +)/[c 1?m (H +)+ 2c 2?m ( Ba 2+)+ (c 1+ 2c 2)m (Cl -)] (C) c 1?m (H +)/[c 1?m (H +) + c 2?m (Ba 2+) + m (Cl -)] (D) c 1?m (H +)/[c 1?m (H +) + 2c 2?m (Ba 2+) + 2c 2?m (Cl -)]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 已知()12221089.4291,--∞???=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 m (H +)= m (OH -)=×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为: (A) ×10-9 S ·m -1 (B) ×10-6 S ·m -1 (C) ×10-9 S ·m -1 (D) ×10-6 S ·m -1 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 (A) 0.715 g (B) 2.545 g (C) 23 g (D) 2.08 g 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 (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 (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 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 曾包括的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 (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 (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 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 子迁移数为: (A) x /y (B) y /x (C) (x -y )/x (D) (y -x )/y 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M m ,λ和法拉

第八章 铝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八章铝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电解质,它主要是以冰晶石为熔剂,氧化铝为熔质而组成。 冰晶石熔剂的特性 1. 熔融的冰晶石能够较好的熔解氧化铝,而且所构成的电解质可在冰晶石的熔点1008℃以下(一般950~970℃)进行电解,从而也降低了氧化铝的还原温度。(溶铝性) 2. 在电解温度下,熔体状态的冰晶石或冰晶石-氧化铝熔液的比重比铝液的比重还小约10%,它能更好地漂在电解出来的铝液上面。(分离性:密度差,不相溶) 3. 冰晶石-氧化铝熔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4. 具有相当良好的导电性。 一、NaF-AlF3二元系相图 ?两个稳定化合物 ?两个共晶点(L=NaF+ Na3AlF6,L=AlF3+ Na5Al3F14)一个包晶点(L+ Na3AlF6= Na5Al3F14) ?在氟化铝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5~46%时,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随着氟化铝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氟化铝的摩尔百分数在25~33%时,变化率较小,表明电解质分子比的变化对初晶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分子比在2.0~1.5时,温度变化较大,意味着分子比的轻微变化将会使初晶温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对电解过程极其不利。 密度:冰晶石组成点密度最大 导电率:导电率随AlF3浓度的增高而线性减小。 粘度:冰晶石组成点黏度最大 蒸气压:随着A1F3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迁移数:n Na+=0.58~ 二、Na3AlF6-Al2O3系相图 ?共晶点在21.1%氧化铝浓度处,温度为962.5℃,L=Al2O3+ Na3AlF6 ?共晶点右侧的液相线为氧化铝从熔体中析出α-Al2O3的初晶温度,在该液相线中任意一点所对应的温度和氧化铝浓度,就是该温度下的电解质熔体中氧化铝的饱和浓度。 密度:随Al2O3含量增多而减小 导电度:随Al2O3含量增多而减小 粘度:随Al2O3浓度增高而升高 蒸气压:随氧化铝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迁移数: n Na+= 1.0~ 三、Na3AlF6-AlF3-Al2O3系相图 1: 冰晶石初晶区; 2: 氟化铝初晶区; 3: 亚冰晶石初晶区; 4: 氧化铝初晶区。 P:Lp+N3AF6(晶)=N5A3F14(晶)+A(晶) E: L E ======N5A3F14(晶)+AF3(晶)+A(晶)(p132有误) 初晶点:随AlF3等浓度增大而减小; 密度: 随AlF3和Al2O3浓度增大而减小; 导电率:随AlF3和Al2O3浓度增大而减小; 蒸气压:随AlF3浓度增大而增大。

高中化学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系统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系统 主要内容 1.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系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4.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 重点 1.重点掌握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离子迁移数、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的物理量(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2.重点掌握离子氛的概念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 3.重点掌握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 难点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离子迁移数、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的物理量(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2.离子氛的概念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 3.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 教学方式 1. 采用CAI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或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8.1节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系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系统研究的内容 1、电解质溶液 ①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电解质由于存在电离,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其偏离理想稀薄溶液所遵从的热力学规律,所以引入了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 思考:理想稀薄溶液所遵从的热力学规律是什么?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高中阶段就学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为了表征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则引入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等概念。 2、电化学系统 在两相或数相间存在电势差的系统称为电化学系统。 ①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主要研究电化学系统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系统的性质,即有关电化学平衡的规律。 ②电化学系统的动力学 电化学系统的动力学主要研究电化学系统中有电流通过时系统的性质,即有关电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二、电化学研究的对象 第8.2节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一、电解质的类型 1、电解质的分类 电解质的定义: 解离:电解质在溶剂中解离成正、负离子的现象。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分类除与电解质本身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如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 m·s-1 (B) m·s-1·V-1 (C) m2·s-1·V-1 (D) s-1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D)离子水化半径小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 i) 与离子淌度 (U i)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25℃时,0.1 mol·dm-3 NaOH 中 Na+的迁移数 t1 与0.1mol·dm-3 NaCl 溶液中 Na+ 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B) t1> t2 (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 4.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AgNO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A) x/y (B) y/x (C) (x-y)/x (D) (y-x)/y

5.298 K时,无限稀释的 NH4Cl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t+= 0.491。已知Λm(NH4Cl) = 0.0150 S·m2·mol-1 ,则: (A)λm(Cl-) = 0.00764 S·m2·mol-1 (B) λm(NH4+) = 0.00764 S·m2·mol-1 (C) 淌度 U(Cl-) = 737 m2·s-1·V-1 (D) 淌度 U(Cl-) = 7.92×10-8 m2·s-1·V-1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kg和 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 1000 W 和 500 W,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 CaCl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 (B)Λ∞(CaCl2) = 1/2 λm(Ca2+) + λm(Cl-) (C)Λ∞(CaCl2) = λm(Ca2+) + 2λm(Cl-) (D)Λ∞(CaCl2) = 2 [λm(Ca2+) +λm(Cl-)] 8. 在10 cm3 浓度为1 mol·dm-3 的KOH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

高一化学下《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0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 沪教版《化学》 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1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电解质为例 高中化学组 郑莎莎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高中化学,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第一节《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电解质。初中学生已

经学习过酸碱盐,知道酸碱盐溶液可以导电。前面,通过电解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发生了电离。而本节,则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统和大概念—化学平衡,本节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我通过以下习题进行前测。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 沪教版《化学》 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2 通过测试,发现我班学生对电解质的判断相对准确,对导电判断和非电解质遗忘较多。并且最大的问题是:从微观角度正确认识电解质的电离状态。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加强宏观微观相结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3. 新课标要求(2017版)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3.2 电离平衡 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 1.教学策略 通过对电离平衡存在的证明及平衡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 2.学习活动建议 实验探究:测定溶液pH; 3.情境素材建议 同浓度盐酸、醋酸与镁条的反应;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1.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2.能正确测定溶液pH。 3.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9教案一实验三电解质溶液

9教案一实验三电解质溶液 ●教学目的 1.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电解质有关知识的了解。 3.加深对盐类水解的原理及规律的明白得。 4.通过判定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强、弱电解质性质的比较实验 3.水解规律及阻碍因素的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 强、弱电解质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采纳启发讨论,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具预备 投影仪 试管、试管夹、滴管、玻璃棒、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烧杯、量筒 0.1 mol·L-1的HCl溶液、1 mol·L-1的HCl溶液、0.1 mol·L-1的CH3COOH溶液、 1 mol·L-1的CH3CO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1 mol·L-1 (NH4)2SO4溶液、NaCl溶液、1 mol·L-1 CH3COONa溶液、2%的氨水、锌粒、酚酞、pH试纸、水 ●教学过程 [提咨询]实验室制取氯气,用什么方法证明氯气已收集满集气瓶? [生]用潮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近集气瓶口,变蓝色,讲明已收集满。 [师]检验NH3的性质时,用到过什么试纸? [生]红色石蕊试纸。 [师]检验SO2气体性质时,用到什么试纸? [生]品红试纸。 [讲述]淀粉KI试纸、石蕊试纸、品红试纸用来检验气体性质时,其共同特点确实是需要润湿,这些试纸也可用来检验溶液的性质,我们今天学习一种一样不用来检验气体,只用来检验溶液性质的试纸的使用方法。 [板书]实验三电解质溶液 一、pH试纸的使用 [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中,我们曾经用pH试纸测定过溶液的pH,请同学们回忆一下pH试纸使用方法。 [生]将pH试纸撕成小块,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师]什么缘故要把试纸撕成小块? [生]节约用试纸。 [师]什么缘故不能把试纸直截了当伸入溶液中检验其酸碱性? [生]防止试剂被污染。 [师]测不同溶液的pH,玻璃棒能不能混合使用? [生]不能。 [师]假如只有一支玻璃棒,如何使用? [生]每蘸取一种溶液后,洗净擦干后再蘸取另一种溶液。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量0.1 mol·L-1的CH3COOH、2%的氨水、NaCl三种溶液的pH。 [学生实验]用洁净的玻璃棒分不蘸取少量0.1 mol·L-1CH3COOH、2%的氨水和

基于核心素养的电解质及其性质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电解质及其性质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认知结构、认知规律分析 溶解平衡 必修部分有关电解质内容是离子反应,包含两个课时。课时1的知识点有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常见代表物的认识。其中强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第二个内容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值得注意的是多元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多元碱的电离是一步书写的;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课时2的知识点有: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的降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步骤是写、拆、删、查。讲授离子反应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选修部分与电解质相关的内容主要在选修4化学原理部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接下来按第三章内容编排的顺序进行知识的梳理。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时1是强弱电解质:知识点一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值得注意的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不是电解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非电解质,例如氮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我们还将了解到电解质导电的本质,这要与其他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起导电本质上的不同。知识点二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测定其PH、以及与同一金属

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学习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注意: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导电能力与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而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是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知识点三是电解质的电离,此时包含电离、电离方程式及书写。该部分内容在必修部分有涉及,所不同的是选修中知识更深,更详细。要求会运用电离方程式以及Ka值分析酸碱性强弱的比较。还出现了酸式盐的电离以及两性氢氧化物的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对比选修与必修来看,同一个内容,知识的深度不同,对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层次是不同的。在选修部分不仅能判断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及书写,还要运用它来解释一些原理、现象。 课时2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通过例子建立电离的过程,从电离初始至平衡分析化合物的电离速率与合成速率,建立电离平衡的V-t图像。电离平衡的特征是弱等动定变。还要依据条件建立电离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掌握K 的影响因素、掌握电离度的定义、表达式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归纳的方式以例题掌握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主要的是内因,外因有温度浓度、加入其它物质等等,考虑平衡的移动是否改变了K值以及电离度。 第二节是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包含3个课时。 课时1为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表达式与其它溶液的K略有不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温度、加入酸碱、加入活泼金属,要求从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原因、Kw、溶液中氢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变化与大小的角度进行分析。水的离子积Kw适用于纯水、酸碱盐的稀溶液,分别加以分析溶液中氢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课时2是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一为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知识点二是溶液PH的计算,是本节的难点。计算的基本公式有PH=—lgc(H+),辅助公式有水的离子积。计算分为三类,强酸、强碱以及强酸与强碱的混合溶液。知识点三是溶液稀释的规律,稀释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示。可以通过溶液稀释相同倍数的图像来对比溶液酸碱性强弱。知识点四是用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的使用。 课时3是酸碱中和滴定:该内容的一般步骤是:滴定的含义与实验原理——滴定过程(仪器的认识与使用规范)——滴定曲线的绘制——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该实验室高中生的必做实验,也是重点实验。在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三节是盐类的水解,包含3课时。 课时1是盐类的水解反应和影响因素:知识点一为盐类的水解反应,盐的分类与酸碱性探究,举出常见例子。以氯化铵为例进行盐溶液酸碱性的理论分析,包含盐的电离与水的电离,探究盐电离的离子与水电离的离子间的反应,从水电离出的H+与OH-的浓度变化分析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知识点二是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从内、外因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学习可以知道盐类水解的规律与口诀是: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课时2是盐类水解的应用:有盐溶液酸碱性的比较、以实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活、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例如明矾、可溶性铁盐作净水剂,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制备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