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

李冬梅(北大附中,特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有五个:评价、课堂、设计、资源和环境。经过多年一线的研究和实践,我探索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提出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过程性教学评价五个子模块的整体教学模式。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过程性教学评价。

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做过程性评价?什么是过程性评价?

二、信息技术过程评价的内容。三、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策略。四、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五、评价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低,目标难于达成;学生兴趣低,缺少主动性;教师难于控制课堂秩序等。造成信息技术课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设计不到位、教学设计不充分,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对学习恰当及时的评价反馈,学生学的怎麽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在这方面是缺失的,过程性评价一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弱项。

信息技术学科是比较年轻的学科,从 1982 年开始算起,还不到 30 年。从 2000 年算起只有 10 年,而从 2003 年算起,还不到 10 年。由于学科教学环境的特殊要求、国情、家庭情况、学校情况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信息技术课没有课外作业,或者更确切的说没有课外实践作业,即使有作业,也只是简单的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认真留作业且认真批作业。这样,即使课备的、讲的再好,学生只是听听,或课堂动手练习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师是一无所知的。缺少了巩固环节,没有了反馈和评价,学生只是在大脑里留下了所学知识的浅层印象,到下一次上课几乎全部忘记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老师们要认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接受新知识- 巩固 - 继续学习的循环过程,然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缺少了巩固的环节,学习就成了跳跃性的过程,长此以往,课堂就会成为无压力、无无目的的学习。

课前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不能称之为评价。评价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个别学生的作品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在没有看完全部作品之前的展示,对真正优秀的作品而言是不公平的。有的老师选择学生代表来评价学生作品,但学生代表不能代替老师。缺少了过程性评价,备课的再充分、课堂组织的再好,教学也不能称其为教学。

二、信息技术过程评价的内容

形式上的自评或互评起不到多大作用,要从根本上进行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评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包括三部分,一是信息意识,有没有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遇到问题时,能不能想到以信息技术的工具来处理。这种意识需要长期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二是信息能力,想到用信息技术,会不会运用,能不能用好。这里包含了大量信息技术原理和工具的恰当选择。三是信息道德,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是不是符合信息技术的规范,合法合理的来运用。怎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策略的。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评什么是关键,忽略这个环节的形式性评价应该避免。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切合实际、有挑战的课后作业来检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达成,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教材的课后作业在质和量上都不能达成这些目标,尤其是如何检测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成为过程性评价中的难点。怎样评才能评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个课题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

三、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与任何学科不同的特点:不能留课外实践作业,必须把其他学科作为课后巩固的作业放在课堂上来。讲新课和巩固旧知识都集中到课上。这样必须重新组织课堂,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本身特点的课堂教学及与它相适应的过程性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才能提升其信息素养。因此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即课后巩固作业不能少。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学科要在课上做作业,完成其它学科在课后完成的巩固环节。这也注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理解、练习、巩固;我们必须有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课堂,即把作业评价这一环节搬到课堂上,这样就需要重组课堂。为了使课堂高效,我将信息技术课堂分为两部分:学习新内容 + 完成实践作业,时间为在 1 : 2 。这就要求所设计的作业有一定强度和难度。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为设计 10-15 个实践作业,每个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1. 针对不同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

2. 针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

3. 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

4. 网上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

以《第 6 课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自助游计划》为例:

实践内容与要求——要为自己做一个量身定制的自助游方案。如果你拿着它,马上就能出发,才算一个成功的方案。两人一组撰写一份自助旅游计划,就旅游的衣、食、住、行、费用进行规划,并对目的地进行介绍(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产等)。说明: 1. 目的地:至少包括三个旅游城市(可以是国外,也可以是国内) 2. 人数自定(至少两人) 3. 交通工具及旅游时间自定。 4. 要包括日程安排、住宿安排、出行路线及交通工具、费用预算、需要预备的东西、目的地介绍等内容。 5. 对可能碰到的情况列出预案。 6. 在撰写报告中标明信息的来源。 7. 在计划的最后,写出撰写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8. 要考虑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信息的来源,对获取的信息如何选择。 9. 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旅行路线、住宿等。

呈现方式与要求—— 1. 呈现方式自选,可以使 word 或者演示文稿、网页。 2.word 和网页 8 页以上,演示文稿 15 页以上。 3. 旅游主题、作者信息、制作时间,单独一页。

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将作业反馈给学生,重视学生作业的批改,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详细的评价,否则会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以“搜索研究报告”为例:

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因特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史、原理、评价及其使用技巧等,并就以下问题用 word 写一个报告。

1. 搜索引擎的历史与发展。

2. 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3. 常用搜索技巧。

4 。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5. 搜索引擎的比较。

过程性评价遵循八个原则:及时、明确有效、针对性强、具体明确、频繁、公正公平、积极、面向全体,遵循这些原则作为评价量规。

这样的评价,强调的是发现并解决“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挑战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信息意识,锤炼的是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开放的主题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遭遇信息道德问题,长期经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信息素养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评价量规示例:

五、评价激励机制

(一)榜上有名

作业的评价量规分值分为两类:基本分、加分,如果作业有个性、主题或技术上有创意均要加分。当分值超过 5 分则上榜。

(二)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的作业有创意,有个性,凡是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均要展出,即使没有上榜。

模块学分评定:平时作业的平均分相加。信息技术学科学得如何,并不是一张试卷、几个小时的考试能体现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的实践中、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信息技术听课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听课心得 莘县中心希望小学江利华做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一直有个很深的困惑:我们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我们的课如何上呢?是与他们语文、数学一样激情导入,循循善诱,探究教学吗?这次听了孙老师及樊老师的课,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的听课心得体会。 在导入的时候都尽力激趣导入。孙老师的LOGO课是从小乌龟图标开始导入,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都想知道这个小乌龟是如何画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的,从而引出新课。而樊老师的《艺术字体扮漂亮》是如何导入的呢?是通过用不同样式的艺术字体演示同一个“舞”字,启发学生对艺术字体美的欣赏,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导入时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想学,爱学,要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顺理成章地进行到新授环节。 孙老师的用LOGO画几何图形在讲授新课时,先讲前进的命令为FD,右转命令RT,后退命令BK,左转LT,接着介绍格式:命令名加空格加参数,然后,让同学自己探究学习如何用这些命令画一个正方形。过一会儿,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成果,选不同的同学展示、解读自己的成果,这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学习,为进行下一步挑战有难度的几何图形埋下伏笔。学生边展示成果边解说如何做的。最后思考一下正五边形如

何编程。从而结束本课。干净利落,老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也亲自动手编程,得到了练习,并且学会了如何指挥小乌龟画几何图形,产生科研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汇编七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篇1 忙碌的工作,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更关键的是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优良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本人有幸至黄山参加省级研修班,听娶学习了专家、优秀同仁的报告、讲座及同课异构,我认真领悟、借鉴、创新,不断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我还参加了今年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不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熟练,稍有欠缺,这一

点给了我很大的警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但总是想法多于实践,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我将铭记这次教训。 另外,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汲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省评审组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明白存在的问题,既然是教学博客,不仅要与同行同事们交流,还要与学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于学生,还要运用到学生中去,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 1、探索适合本地的讲练教学法 皖北地区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高一学生仍然停留在“画图”、“翻纸牌”阶段,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试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具备,那么非零起点(粤教版)教材上所涉及的“活动”等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学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讲边练”可以完全满足“多讲多练”的全部要求,并且和“45分钟”不发生冲突——教师理论上可以“讲”组45分钟,学生也可以“练”够45分钟! 2、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优点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制订以下教学常规,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种规范和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一、讲授课 信息技术讲授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讲授课一般包括:导入、正课、练习(活动)、小结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 引入新课方法很多,如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创设信息技术发展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等。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充分利用新课的引入过程,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的支撑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 2.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亲历”过程是技术类课程的特色,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实施的过程要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统一。 对于知识体系,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一节课内容根据层次特点分成若干个小块进行教学,讲完一个小块后,及

时安排讲解例题、练习、分组实践、独立思考等,如此反复直到本节课新知讲授完成。 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恰当组织分组学习,关注分组学习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对学生耐心倾听,鼓励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课堂小结: 一节课讲完时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提高。对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课 活动课也是技术类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课应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讲练评结合作为基本环节。 在活动课中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活动还应有利于使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且还要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出若干个难度不同的“任务”,或者任务本身有一定的弹性。 讲,就是布置“任务”活动内容、规则、方法,还可以讲授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知识基础;练,就是学生或单独或分组进行实践,练的过程应关注同学之间的协作与竞争,避免单纯“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而是关注“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评,就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激励以及方向的引导,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2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学年度第一学期 秦建平 本学期信息技术科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以“好习惯终身受益”为思想,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合教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电脑的习惯。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协作精神 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及优生帮差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促进。 三、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走进差生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

极性,对他们的学习不时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 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 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五、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经过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我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20XX年12月 篇二: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 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 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 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 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文 档交流仅供参考...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 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 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 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 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 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 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 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 色发展。...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 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一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与实施作进一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与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一、评价的作用(W.James 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相关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可以是教师、学生,还可以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一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与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类,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两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并非截然对立的两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案例:人类遗传与优生 (2)补充-反应测验:要求学生通过补充一个单词、短语或一篇完整的话语做出反应,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等。案例:Life In The Oceans (3)限定性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一个结构良好的限制性的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例如,按照明确的要求给一段文本设置格式;按明确要求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按要求写出一段程序语言等;根据提供的关键词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等。案例:《相框里的校园》量规(4)拓展性的表现性评价:涉及更综合、结构化较差的操作性任务,例如,根据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状况,制作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调查分析后制作一个专题网站等。 各种评价方法在评价任务的真实性、评价任务的复杂性、评价所需的时间、计分所需的主观判断能力等四个方面均处于一个渐变的连续体上(如下表所示),这四种评价方法在这四个方面特性上是有区别的。 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教学计划同步进行,通过精心策划整个评价程序,让评价为我们提供有关教学的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我们对教学状况作出判断并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接下来我们来了解 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四种评价:在教学开始时进行的安置性评价,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以及最后的终结性评价。 这是一个了解高一新生的基本情况的安置性评价案例:教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了解高一新生的使用计算机的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兴趣爱好等 案例:对“上网”问题的认识调查 在这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网上调查中,参加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1 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从小培养的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客观的物质条件保证是必须的。目前一些初中、小学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和改善了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提高了认识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 2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学科中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很快。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保持核心内容──理论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外围内容──实践内容需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而及时予以必要的更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各学校可自行编写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教材,系统地研究实践性教学内容、方法和理论,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通过实践,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

3.1 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人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清醒、冷静、正确、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认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带给我们的桎枯枷锁,才能真正营造相互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课堂氛围。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 隘而执着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体温、质疑和异议。 3.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在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教师上课只介绍一种论点,并将这种论点当作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的因素。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大多数教材连提都不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

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的简单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2.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4.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摘要: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关键词:兴趣主题德育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

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答:1.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由于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又到“信 息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信息技术课以讲语言、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 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即使把 2000 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给一线教师 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 1 )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 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必修模块“更 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 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 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和软件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 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 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当然这首 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 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 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课标解读的第 54 页还指出“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 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 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由此看来,新课标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 技术应用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这次国培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

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壹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和实施作进壹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壹、评价的作用(W.James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关联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我们能够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方案、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能够是教师、学生,仍能够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壹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于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均得到认可,另壹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俩大类,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于评价方式上,能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壹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俩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且非截然对立的俩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完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 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 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 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 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 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 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 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 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 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