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2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3月 Vol. 29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7

────────── 收稿日期:2006-10-18

作者简介:王贺清(1965-),女,河北唐山人,讲师,主要从事基础物理与专业英语教学。 - 109 -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王贺清,李金钟,祝玉华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探讨了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对策,其目的是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关键词:汉英双语教学;物理专业英语;学科知识结构;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O4;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2-0109-02

1 双语教学的性质

双语教学源自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具体做法是:用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目的语以外的部分或全部课程。所以说,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又不绝对地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还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我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这些双语国家,语言环境中外并重,所以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 2 双语教学的独特性

高校的双语教学既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又涉及到如何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问题,可以说双语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它既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外语课的教学,本身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探索一套既有利于专业学习,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由于高校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3 物理专业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

为适应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系从2001年开始为物理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物理专业英语课程,开课时间为一学年,共计72学时。教学中

努力创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教材,建立相对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并在实践中探索教学对策。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3.1 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该课程选用优秀的原版教材,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物理学家的生平及他们为物理学做出的贡献;(2)介绍物理模型的建立、教科书与物理学家真实工作的区别、经典力学与决定论、对称性与守恒原理、混沌与非线性、基本力和统一、全息照相术、薛定谔的猫(形象地描述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大爆炸理论。内容上主要猎涉物理学史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是Hewitt 编著的Conceptual Physics (概念物理学),其特点是不涉及微积分,语言生动,插图形象。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并掌握如何用英文回答问题。第三部分是牛津专业英语丛书中的Advanced Physics Through Diagrams (物理专业英语基础图示教程),书中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了学科的主要知识,还有连贯的短文,内容精炼、语言纯正。本书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

第四部分选择了费曼物理学讲义中的内容,费曼对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讲解不仅生动清晰,通俗易懂,而且特别注意从物理学的角度上做出深刻的阐述,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师生共同感受费曼的教学思想。 3.2 教学对策

3.2.1 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在刚体力学中,转动惯量是教学的难点。尽管学生会用微积分求解转动惯量,但并不能对它有深刻的理解。Conceptual Physics (概念物理学)中的问题(questions )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书中有些非常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说明转动惯量越大的物体越“懒惰”。

3.2.2 透彻地理解专业词汇,并注重与日常词义的区别

第2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 110 -

物理学中非常有趣的“佯谬”指的是用这样的分析会得出一个答案,而用那样的分析又会得出另一个答案的一种情况,当然,在物理学中从未有过任何真正的佯谬,佯谬只是我们本身理解上的一种混乱。比如:薛定谔佯谬(Schr?dinger paradox),孪生子佯谬(twin paradox)。

在日常英语中,paradox 通常有“似非而是(的论点)、自相矛盾的事物(人,话)、谬论、怪事、悖论”等的意思。在 “薛定谔的猫”(它主要是形象地讲解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的一文中遇到一个非常有趣而又有代表性的句子:It is paradoxical, if not distasteful, to think of a cat that is neither alive nor dead, but a 50 percent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What is the resolution of this paradox? To some extent, the paradox has not been resolved.(如果把一只猫想象成既不活也不死,而是两者叠加的百分之五十,这种想法即便不令人反感,也是自相矛盾的。怎么解决这个佯谬呢?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没解决这个问题(指佯谬))。句中的paradoxical 是paradox 的形容词,译成“自相矛盾的”,而paradox 译成“佯谬”。在阅读专业书籍时,应仔细推敲避免词义混淆造成理解上的失误。 3.2.3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将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译成英语,这是论文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针对这个问题,教学中通过Advanced Physics Through Diagrams 渗透科技文体的英文行文常规、习惯表达法;讲解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并利用大量实例反复练习。

3.2.4 利用声像教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开阔视野

利用与国外学者交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声像材料(包括中学和大学的物理课堂教学实况、天体物理方面的纪录片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异国教学的风格,开阔视野。 4 实践中的思考 4.1 双语教师的素质

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除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外,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又称teacher-talk 或languag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 ,它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分解性、生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等特点;可以表现为标准语、简化语、扩展语、重复语、回避语、问题语、提示语、注释语、无声语、和混合语等不同形式。实行双语教学则要求教师把这些形式灵活、得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因此,理想的双语教师应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母语的各学科专家,至少也应是掌握了教学语言的各学科专家。 4.2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异同

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学生的语言基本问题,这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双语教学的重点是建立在外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并将之提高运用的层次,是外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运用外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用外语作为沟通媒介,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则有赖于两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ople. Advanced Physics through diagram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Paul G . Hewitt, Concetputal Physics, 2nd Edition [M]. San Francisco: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3] Feynman, Leighton, Sands.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M].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Reading, Massachusetts

1963.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of Physics

WANG He-qing, LI Jin-zhong, ZHU Yu-hua

(Physics Depart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 structure and teaching treatment of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of physics were discussed, which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ir physics knowledge and enhance their English level.

Key words: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physics taught in English; subject structure; teaching treatment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第16卷第4期2011年8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6No.4 Aug.2011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罗晓语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比较和对照,探讨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为我国双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双语教学;产生背景;内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7X(2011)04-0121-05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ilingual Teaching LUO Xiao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Hunan,4111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background,connotation and teaching model,with the hope of serving China's bilingual teaching better.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background of origin;connotation;teaching model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迅速扩大并深入各个领域,既精通汉语又通晓外语(主要是英语)尤其是精通专业领域方面的外语的双语型人才,必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国内双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其背景、内涵、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完全不同,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比较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当时的两国政府为了能让大量涌入的移民尽快地融入社会,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以当地主流语言并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实行双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40年代。在俄亥俄州,德语移民要求用德语和英语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法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新墨西哥领地,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到19世纪末,已发展了挪威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与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当时的背景下,采用移民国家语言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有关移民国家的文化传统。但随着这些移民后代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被熔化,双语教育失去了原有意 121 收稿日期:2011-06-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09BYY027) 作者简介:罗晓语(1981-),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及国际贸易研究。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有关加强英语教学的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研究,学校决定在现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学校决定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二、明确双语教学工作要求 自2004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新增若干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试点班,到2015年全校开办双语教学试点班的专业要达到10个以上。 非双语试点班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逐步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每个专业至少要有3门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高新技术领域的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类专业应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对双语教学的教改工作,自2005 级起,上述专业的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中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即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从2005级开始,全校所有专业取消专业英语课程。

三、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支持力度 1.学校在教研立项、教学优秀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授课教师。 2.专门设立双语教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试点班及双语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申请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纳入学校重点支持的教改教研项目。 3.提高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按双学位班计算;担任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师在计算课时补贴时系数取6 。 3.双语教学课程根据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计算工作量时改革教学手段系数k3的取值范围为0.6—1.2 。对于开设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双语课程,k3取值为0.6;对于全英文授课,并且学生全部采用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课程,k3取值为1.0;对于新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当年的工作量时,k3取值为1.0;学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取上限值1.2 。 4.学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原版优秀教材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英文讲义,经试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可由教务处支持立项作为教材正式出版。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计算工作量时每万个印刷符号按20小时计算。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崔晓辰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O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从双语教育的作用、现今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调查。 关键字 双语教育作用问题对策 正文 双语教育是一个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整体过程,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在一个国家里用本民族语言和国语作为教育系统的两种语言,并以少数民族的学生为教育对象,我国把它叫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奠基性工程、突破口。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在本地实地调查中,被调查范围是: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调查对象是管城回族区的中小学校,其中以中学为主。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很大比例(约百分之20),其中又以回族为主,但是由于汉化层次比较深,很多回族学生不会传统民族语言。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的学校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的双语教学。相对的,当地学校的双语教育以汉语和英语为主,有极个别学校开展了法语等语言的兴趣课程。 一,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1,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民族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教学体系、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材和师资队伍都已经相当完备。但是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基本上是从零起点起步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等都很难跟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天不足”和“后天”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矛盾。 2,竞争和交流的社会需要实施双语教育。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但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未来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人才。对少数民族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民汉兼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能在更大范围内和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人。少数民族学生要加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学好汉语,用汉语来发展自己,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信息社会需要双语教育。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双语比单语的信息量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决定了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也应该是双语的,多学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条信息渠道,这也是国际教育界之所以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原因。其次从语言的使用的范围来看,国际或国内通用语言比一般语言带来的信息量要大。在众多的语言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最大的语言。所以说,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已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接受平等的教育,面向全国、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吕伶俐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 430205) 摘要: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双语课程的教与学及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并从强化师资培训、确定授课对象、调整授课时间、创新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审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各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自此,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或院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九年的实践,双语教学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院系开设的审计学双语课程,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双语教学中的困惑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开展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及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作为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需要通晓会计审计国际化语言,熟悉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了解国际会计审计实务,并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满足了新形势下市场对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同时,双语教学也是深化会计审计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会计审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国外的原版教材一般都会随之修订完善,而国内吸收新知识并编写成中文教材出版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导致不少中文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选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师生及时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推动学科发展进步。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从原版教材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审计学双语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制约 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双语教学主要指双语授课课程的开设,且对双语授课课程有明确的定义: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由此规定可以看出,一个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源,而且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素质。但是,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师资不足,更缺优秀的学生资源,致使双语课程开设效果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但汉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汉语教学同学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课程的基本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少数民族如何突破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如何突破双语教学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双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近年来充分认识双语教学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大力推动双语实验示范教学,以“抓团结、促稳定,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通过双语教师培训、双语征文比赛、双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前几年由于认识不到位,以及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双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学历、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奖励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教师教学积极性、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还不是很高。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变的进程,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首先双语教师必须“民汉兼通”。 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双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首先从教学一线入手,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 同时,逐步实现教师向“导演”转化,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规范的汉字,真正结合双语教材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把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变为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已经实现双语教师为双语班上汉语授课的目标。要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要实现教学质量考核的科学真实,使考核结果能够切切实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课题组 2003年12月,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承担了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将课题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实验背景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冠名的一所现代化外语特色学校。其办学理念是“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凸现外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实验特色,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并重有外语专长的复合型人才。2002年10月被命名为苏州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世界各国的交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强,因此必然急需一批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有必要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好牢固基础。另一方面,双语教育作为一项科学实验,在苏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展开,这为我市各校的双语教育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的进步,外语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变成一种知识、思想和文化一种载体。外语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改革的需要 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 拓展语言延伸空间, 用外语思考或交流的教学模式。双语

教学在加拿大、南非、新加坡等国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4.我们的优势 学校非常重视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成立了以程校长为组长,周彬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组织双语教师的培训,采取出国培训和外籍教师集训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拓宽其视野,赋予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双语教师中大力推广教育科研,推进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及改善。组建双语教研组,由吕彤老师(由吴中区物理学科带斗人,苏州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参加首届苏州市双语教师培训)担任组长,采用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结对子的方法,帮助学科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努力做到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机整合。在2003年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双语实验班,选用和开发双语教材,运用多媒体整合辅助双语教学。 二、实验界定 1.国内外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型概述 除了文献中最常涉及的浸没型(immersion model)、保持型(maintenance model)、过渡型(transitional model)以外,还有荷兰的互动型、德国的双向型和日本的双师型等等(张谦2002)。冯惠昌(1997)认为双语教学模型是双语教学研究的核心,足见实施模型的重要性。 张维佳在《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中,提出我国的双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并在描述这些层级时分别冠名以“过渡型”、“保持型”和“浸入型”;另一些学者(何全旭等2002;李萍等 2002)则断言“我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我们认为对各种双语教学模式名称的使用是不严谨的。以“保持型”为例,首先,它源于美国,其对象主要是以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Baker 1996: 185),而我国双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以强势语言(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其次,保持型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保持”。在国内,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而是希望他们的母语能不断进步,美国旧金山大学方帆教授的《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指出保持型“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们的双语教学又岂能和“保持型”等名称对号入座?我们是否必须把我们正在探索实践中的双语教学往国外现存的模型中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已有学者提出:“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之路”(王旭东 2002),我们应该根据在非英语学科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英语作为教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摘要】由于语言的差别,严重地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就要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对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双语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说明:进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重要性目的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表现出来的观点、认知,反映出来的能力和水平,令老师们感到困惑与无奈。由于语言的差别,严重地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就要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民族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结合下,更快的进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摸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是强势语言,由于语言的障碍,在接触到的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教学时,不能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思维,对于教师用汉语传授的知识也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要使不懂汉语的学生由母语思维转向汉语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就必须通过双语教学这一有效的途径。开展双语教学,有益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双语教学的目的 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好第二语言,促使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育,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对字、词、句理解得更快,掌握得更好,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使民族学生融入于其他学生当中,促进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3.双语教学的实施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教材;对策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为将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在中国,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以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母语(汉语)为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是各门学科教师,而不是外语专业教师。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说外语的口语能力)。但严峻的现实是,除少数出国留学人员外,大多数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高。有些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他们要么发音不够准确,要么语句不够连贯。他们之所以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双语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系数比较高,而且在某些学校还有出国深造的优越条件。也有些学校是为了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也强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2)教学形式有悖于双语教学规律 当前各校的双语教学主要形式有:1. 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2.使用外语教材,用中文授课;3. 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4.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这四种形式中,只有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而才能收到双语教学效果。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偏重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够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全外语授课,学生会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再则,各门学科的难易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如高等数学、力学原理)连中文上课都不一定全懂,给他们全外语讲课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顾,一味强调用外语讲课是不足取的。同样,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也是有悖双语教学规律的。主要是因为用外语讲课的内容与中文教材的内容未必完全吻合,而把中文教材的内容翻译成外语,其语言的地道性和术语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而且由于缺乏外文资料,学生做外语作业也会有一定的困难。使用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实际上是以双语教学之名,行单语教学之实。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外语教材也成为了一种摆设。 (3)教材问题 对于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引进原版教材; 学校自编教材; 国内出版教材和翻译教材。但这四种途径各有利弊,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来选择,再采取相应手段弥补不足。 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的语言编写的,而且做工考究、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加之引进也比较方便快捷,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选择时候应该注意,原版教材的编写应该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目标要求相一致,因为不同国家,教育体制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对于语言难易程度超过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应当组织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或者编写配套的参考书,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校自编教材是指学校组织专家和教师通过搜集资料、整合多种教材的方式自行编写的。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有过类似的“活页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语言的编写上符合本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因此实用性非常强。但是对于编写者来说,工作量大,负担重,而且教师的编写热情不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