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科专业代码085213)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6
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5213 学科类型:专业型(2018版)一、领域概况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源于1958年建校时设置的森林采运专业。
1986年招收工民建专科生,1996年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获“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准自主设置“林区道路与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共建“林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获“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
现已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我院的兼职教授。
本学科依托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优势平台,现拥有1个财政部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测量实验室),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流变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现代木结构工程材制造及应用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其中参与建设“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木竹资源高效利用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本领域依托林业特色,交叉融合我校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围绕绿色、节能和环境友好型土木工程建设开展创新研究,具有明显的绿色土建特色。
本领域在绿色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适用专业: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1.英语听力测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考试时间30分钟;2.专业英语笔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考试时间60分钟;3.专业综合知识笔试:①命题:按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命题,分别涵盖土木工程专业专业3-5门主干课程。
②组织:由土木工程院负责统一组织③考试时间:2小时④考试科目:土木工程专业综合知识测试⑤涵盖课程(3-5门):材料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⑥考试范围:本科主流教材相关内容⑦参考书:[1]朱占元主编,《材料力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陈希哲主编,《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五版)[3]程文瀼主编,《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五版)备注:4.心理素质测试:由学院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5.复试小组测试内容:①口头表达能力: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及综合素质,测试考生反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归纳能力;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测试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考生对专业及所学专业方向的认识;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口语能力。
6.同等学力考生①加试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②参考书:[1] 参考书:朱占元主编,《材料力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科目名称:参考书:程文瀼主编,《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五版)③笔试时间:2小时适用专业: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1.英语听力测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考试时间30分钟;2.专业英语笔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考试时间60分钟;3.专业综合知识笔试:①命题:按土木工程专业(市政工程方向)命题,分别涵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门主干课程。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
一、领域覆盖范围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覆盖了建筑业的主要方面,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
该领域面向建筑企业中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工程硕士,主要涉及到如下学科。
(1)岩土工程。
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特性、场地条件评价、建(构)筑物基础及土工构筑物设计、施工、监测与管理的工程学科。
(2)结构工程。
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承重体系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及管理的学科。
(3)市政工程。
研究城市和工业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和城市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系统运行的学科。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研究人类居住、工作和生产等活动适宜的人工环境条件,以及创造该环境的设备与能源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法的学科。
(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学科。
(6)桥梁与隧道工程。
公路、铁路和城乡建设中,以各类型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7)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关于如何高效、安全、可持续地进行土木工程全寿命期建设和管理的学科,研究工程从立项审批、规划设计、经济分析、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及运营的全过程的系统科学管理。
当前,强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资源的短缺、人类居住环境恶化以及人类上天入地、下海的探索与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建设进入安全、舒适、节能、环保、耐久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借助于多学科交叉的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与管理正成为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况1. 基础条件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已有60多年历史,是我国首批学位授权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代码:085213)一、专业介绍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重点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
本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21 人,教授32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人。
近5 年有50 余人次获国家、省部级各类荣誉称号,出版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得专利60多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岩土特殊施工技术;(2)城市地下工程;(3)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4)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稳定;(5)岩土工程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6)土力学、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7)地质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8)侵蚀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耐久性研究;(9)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10)地下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研究;(11)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12)岩石动力学与爆炸理论;(13)桥梁与隧道动力稳定与技术;(14)矿区城市道桥工程。
(15)结构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16)非线性动力系统失稳与分岔;(17)采动岩体力学与工程;(18)工程科学与计算;(19)结构损伤与断裂;(20)固体大变形理论及应用;(21)工程项目集成管理;(22)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本学科现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副教授。
2008年以来,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60余项,其中973子课题10余项,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项。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085213)
一、领域范围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重要的工程领域,涵盖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所有专业,具有宽口径、大系统、覆盖面广的特点,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涉及水利、交通、地质等相关学科范畴的设计、规划、勘测、施工、维护与管理等工程应用及技术问题。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
在本领域的某一研究方向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能够胜任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技术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三、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0学分;另设实践环节6学分。
四、课程设置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3一.专业领域简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
土木工程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土木工程学科包括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市政工程等。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就开展结构可靠度理论、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理论、特殊岩土的工程性状与处治、桥梁结构静力行为与新技术新工艺、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且从未中断。
在多年的研究中,十分注重基础理论与重大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规范编制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近5年来,本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要求的形态环境。
建筑学在广义上包括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环境、人居环境、城市与村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
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重点关注湖南及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历史及当代传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重点探讨建筑美学相关理论、分形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方向重点探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内外空间协调与“两型”宜居环境营造。
我校建筑学学科在将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节能等)应用于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学科的虚拟现实实验室与建筑技术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在湖南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5213 —级学科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可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3、防灾减灾工程机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三、学制和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9学分,在学位课程中:学位公共课为9学分;基础理论课(工程数学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不少于6学分。
必修环节为5学分。
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工程硕士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33学分,不多于37学分)说明:1第一外语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语。
五、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后到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正式发表的或已录用的论文清单必须附在本人学位论文中,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时,同时附交论文发表所在刊物的该期封面、目录及本人论文复印件,如论文尚未正式发表,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交费收据和投稿论文复印件。
(一)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的认定标准如下:1.被SCI收录的论文必须已正式发表,如发表期刊为SCI全文收录期刊可直接认定,如发表期刊是SCI部分收录期刊,则须持有情报检索机构开具的收录证明方可认定;2.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的认定,已发表专利证书原件为准;3. 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部级以上(含)科研成果二等奖的认定,以获奖证书原件为准。
(二)统计办法学术论文必须以太原理工大学名义发表,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研究生的导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可列入统计。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领域代码:085213
领域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授予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
01 结构工程
02 岩土与地下工程
03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05 道路与交通工程
06 建筑材料
07 国际工程
08 市政工程
09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11 城市计算与人工智能
学制或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4学年。
培养目标:
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
践类课程;
3.学位论文选题应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作为选题的依据,学位论文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研究方向名称对应简码:
课程设置:(01-07研究方向)
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北京建筑大学2019版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手册》。
河南学位授权点自评估简况表授权学科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类另I」)代码:085213□博士授权级别--------------■硕士6年12月25日填表说明一、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
二、本表的各项内容和数据须是本学位点近3 年来的情况,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起止时间为3年11月30日至6年11月30日。
三、本表中的署名情况是指作者署名次序,填写格式为:N/M ,N 为本人排名次序,M 为取得成果的总人数。
论文的通讯作者可在N 后加字母T 进行标示。
四、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五、本表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六、本表中填写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位授权点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
七、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八、本表文字使用五号仿宋体,可以增加页数,纸张限用A4 ,装订要整齐。
一、目标与标准电力、交通及人防等领域。
二、基本条件2.1各培养方向情况(该部分请按培养方向逐个填写,依次编为 2.1.1、2.1.2、2.1.3、…)2.1.2培养方向名称:岩土工程与地下结构研究及应用2.2师资队伍2.3科学研究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
()作者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
085213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Municipal engineering field)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8月经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依据《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按照《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与道德、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高尚品德,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建筑及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城镇给水工程、城镇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系统节能与优化、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等方面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13.掌握一门外国语。
4.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3.给排水系统节能与优化工程技术研究4.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为2.5学期,专业实践1.5学期,学位论文撰写2学期。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毕业或授予学位质量要求的,最多可提前1年毕业或授予学位;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完不成学业者,经导师同意,可向学校提出延长学习期限申请,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
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授权领域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授权领域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领域代码:085213 授权时间:2002年二、领域简介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领域主要研究人类社会需求的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不仅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及其环境和设备的设计、规划,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及维护。
本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具有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2人,新世纪人才3人,教授30余人,副教授50余人,另有校外兼职导师60余人。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实验条件优越。
本专业领域主要为大中型工矿企业、土木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等方向。
三、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在本专业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所需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2、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技术及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体系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宽广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3、能主持综合性工程设计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4、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考试科目
五、同济建筑与土木工程考研复习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人大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综合实力居全国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由教授、副教授等较强的学术队伍组成,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具有多年丰富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为企业和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是与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技术紧密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是为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职业型、研究应用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领域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的专业领域;3、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规划、设计、计算、测试和绘图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 08330101 区域与城市空间发展Regional and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2 08330202 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3 08330303 城乡住区规划与设计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4 08330606 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City renewal and history protection5 081302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6 08340101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7 08130303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Urban design and theory8 08130404 建筑技术科学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science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1、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即允许研究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年限为3-5年。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13一、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从远古时代的掘土为穴、架木为桥,到近现代的高楼林立、桥隧通途,土木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土木工程领域对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坚实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工程设计、实验检测和施工技术技能,具有领导开发、运用新技术、组织大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和撰写外语摘要,并具有初步的外语会话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5-3年,原则上全日制工程硕士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工程硕士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 工程抗震减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方法与技术2. 结构新体系、全寿命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和维修加固3. 岩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和技术4. 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5. 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工程硕士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32学分)模块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备注基础知识模块 5120361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必修≥8学分5120361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 2 1 5120181002 硕士研究生英语 64 2 1 5120062102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54 3 1 5120062101 数值分析 54 3 1 5120062108 数学物理方程 36 2 2 5120042160 高等工程数学 54 3 1专业知识模块 5120042023 有限元基础与软件应用 32 2 2必修≥8学分5120042032 结构实验与工程测试技术32 2 2 5120042007 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 32 2 1 5120042029 地震工程学导论 32 2 2 5120046141 结构减隔震理论与技术 32 2 25120042154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与监控技术32 2 1专业知识模块 5120042003 高等土力学基础 32 2 1必修≥8学分5120042004 高等岩石力学基础 32 2 1 5120042005 高等混凝土结构学 32 2 2 5120042155 现代钢结构体系与设计 32 2 2 5120042156高等结构分析及工程设计审查32 2 1 5120042009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32 2 1 5120042135 现代公路工程 32 2 2 5120042168土木工程类执业资格基础知识考试2 3-6 5120042025 地基处理技术 32 2 2 5120042012 水环境化学 32 2 1 5120042013 高等水力学 32 2 1 5120042014 微生物学 32 2 1 5120042015 给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32 2 1 5120042016 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32 2 1 5120042017给排水管道系统理论与技术32 2 2 5120042019 高等传热学 32 2 2 5120042020 工程流体力学 32 2 2 5120042021 建筑环境及节能数值分析32 2 2 5120042078 建筑热过程分析 32 2 2 5120042129数学物理方法在暖通空调专业的应用32 2 2 5120042140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32 2 2 5120042011 高等隧道工程 32 2 1 5120042053 高等路基路面工程 32 2 1 5120042050 现代隧道结构理论 32 2 2 5120042036 工程结构加固技术 32 2 2 5120042157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32 2 2工程知识模块 5120043158岩土支挡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32 2 2必修≥4学分5120043159 地下建筑结构 32 2 2 5120043043 桥梁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32 2 2 5120043136 现代公路建造技术 32 2 2 5120043049 隧道施工技术 32 2 2 5120043146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应用32 2 2 5120043108 工程项目管理 32 2 2 5120043037 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与决策32 2 2 5120043163 工程风险管理 32 2 2 5120043062 生物化学 32 2 1工程知识模块 5120043068 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 32 2 1必修≥4学分5120043065 中水处理与节水技术 32 2 15120043063 建筑给排水工程学 32 2 25120043018 给排水计算机应用 32 2 15120043064 水处理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32 2 25120043072 污水高级处理与回用技术32 2 25120043066 给排水系统模拟理论与技术32 2 25120043067 现代水质检测技术 32 2 25120043061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原理32 2 25120043069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再利用32 2 25120043070 污染控制实验技术 32 2 25120043075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2 2 15110043077 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32 2 15120043143 建筑火灾安全技术 32 2 1综合素养模块 5120044079 暖通空调专业新技术32 2 1选修≥6学分5120044142 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32 2 1 5120044076 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 32 2 15120044080 暖通空调系统诊断与优化32 2 15120044123 土木工程技术前沿 16 1 1-6 5120367001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16 1 25120067001 六西格玛管理 32 2 25120117001 统计分析方法 16 1 15120117002 生产作业管理 16 1 15120117003 财务报表及分析 16 1 15120257002 知识产权与法规 16 1 25120187002 第二外国语英语 64 2 25120187003 第二外国语法语 64 2 25120187001 第二外国语日语 64 2 25120187004 第二外国语俄语 64 2 25122017001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2 5120004000参加讲座16次以上,本人做报告1次1 1-6工程实践训练模块 5120005000 校内实践训练0.5年 23-5必修6学分5120005001 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0.5年45120005002 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1年6说明:1.第一外语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语。
085213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市政工程方向 )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Municipal engineering field〕整天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年8月经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经过〕依照?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授课指导委员会编制的 ?专业学位根本要求?〔征采建议稿〕,依照?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建议? ,拟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整天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详尽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根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纪,道德正直,老实守信,拥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与道德、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勤奋、慎重、求实、善于合作的崇敬品德,热爱科学事业,拥有优异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建筑及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城镇给水工程、城镇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系统节能与优化、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等方面拥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推行、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13.掌握一门外国语。
4.优异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办理工程技术研究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3.给排水系统节能与优化工程技术研究4.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三、学习年限根本学习年限为 3 年。
整天制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为 2.5 学期,专业实践 1.5 学期,学位论文撰写 2 学期。
关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个人培养方案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到达毕业或授予学位质量要求的,最多可提前 1 年毕业或授予学位;在根本学习年限内完不行学业者,经导师赞成,可向学校提出延长学习期限申请,延长限时原那么上不高出 1 年。
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1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本领域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方向(一)结构工程与建筑材料(二)交通土建工程(三)岩土与地下工程(四)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五)水利工程三、培养方式(一)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专业实践两个阶段。
(二)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由硕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行业单位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
(三)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
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核,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专业硕士学位。
四、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余时间为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专业实践时间至少为半年;对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1年。
延期毕业按《青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本学位点对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
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代码:085213)
一、专业介绍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重点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
本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21 人,教授32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人。
近5 年有50 余人次获国家、省部级各类荣誉称号,出版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得专利60多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特殊施工技术;
(2)城市地下工程;
(3)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
(4)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稳定;
(5)岩土工程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
(6)土力学、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7)地质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
(8)侵蚀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9)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
(10)地下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研究;
(11)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12)岩石动力学与爆炸理论;
(13)桥梁与隧道动力稳定与技术;
(14)矿区城市道桥工程。
(15)结构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
(16)非线性动力系统失稳与分岔;
(17)采动岩体力学与工程;
(18)工程科学与计算;
(19)结构损伤与断裂;
(20)固体大变形理论及应用;
(21)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22)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本学科现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副教授。
2008年以来,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60余项,其中973子课题10余项,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项。
获得省部级项目近百项;纵向课题总经费上亿元,横向经费2亿余元,年均达到6000多万元。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近10余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教师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EI源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专业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规范地撰写或创作研究论文或作品;
4.掌握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三、学制
学制3年。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五、其他要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制为两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该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完成,学制为三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应该在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文献综述提供书面报告,开题由书面报告及口头报告组成。
提倡各系、所、中心硕士生开题报告采取集中开题形式,每名硕士生有2开题机会。
开题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硕士论文研究工作。
开题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或作品选题是否恰当。
(2)硕士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项目管理I(学科专业代码:085239)
一、学科专业介绍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I”领域隶属于“工程管理”二级学科,本学科领域以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为指导,围绕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任务,吸收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当代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高级复合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目前“项目管理I”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2)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3)工程项目信息与知识管理;
(4)建筑信息模型(BIM);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6)工程项目采购管理;
(7)工程建设安全与环境管理;
(8)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9)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工程管理学科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工程管理学科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
近年来,工程管理学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并承担大量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另外,还承担了各类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开展了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和工程代建等社会服务工作。
二、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热爱并安心本职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项目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
(三)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学制
工程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
其中用1.5-2年的时间学习课程,1.5 年左右的时间结合生产实际中的课题进行论文工作, 学习期限内在校集
中学习或做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年。
四、课程设置
五、其它环节及要求
其它环节及要求详见《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