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_陈建民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_陈建民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_陈建民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_陈建民

 主题研讨:诊所法律教育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陈建民

内容提要:法学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法学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法学教育目的的不确定性,导致法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很难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美国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诊所法律教育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途径,并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法学教育 改革 目标 诊所法律教育

陈建民,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0年秋季,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的法学院、系开始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经过5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有17所院校正式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有20多所院校申请加入全国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有更多的院校在关注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在法学教育中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课程?它对法学教育改革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法学教育界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对于法律诊所课程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和培养法学人才的作用,许多人在观望和疑虑。作为从事诊所法律教育最早的教师之一,笔者拟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 诊所法律教育在美国的出现及其背景

诊所法律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它的出现是美国标准的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达到其巅峰之日的反弹,是美国法学院师生特别是法律职业界人士对于这一标准模式存在的缺陷的反思,是对法学院未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的抨击。诊所法律教育的出现和当时美国社会的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受到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在当时美国年轻的一代中,新的价值观念成为人们重新审视和评价社会体制和存在的工具,因而,一些在名牌法学院学习的学生对法学院的课程设置日益不满,认为它们是“无的放矢和愚蠢荒谬”的。〔1〕

第二,当时美国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各种矛盾的激化,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对贫穷宣战。有越来越多法学院的学生看到,律师承接的案件已经越来越多地来源于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和有钱的富人,越是有能力的律师越是为富人和大企业提供全面和出色的服务,而法律一旦变成了富人们的法律,则法律面

〔1〕Wi l l i a mP i n c u s,C l i n i c a l T r a i n i n gi nt h e L a wS c h o o l:AC h a l l e n g e a n daP r i m e r f o r t h e B a r a n dB a r A d m i s s i o nA u t h o r i t i e s,50S t.

J o h n's L a wR e v i e w,479,1976.

前人人平等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公开提出不愿意为富人服务而要帮助穷人的口号,并将这种热情自发地变为实际行动。而学生的自愿、自发的行为急需要有律师经验的教师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指导。

第三,在当时的美国,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再一次在法学教育界引起讨论和思考。传统的观点认为,讨论法学理论问题是最根本的教学工作,而法律实践中比较实用的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当由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通过担任法律执业人员的助理或从事实际法律工作时完成。〔2〕然而许多法律从业人员用大量的事实来论证法学院应当为培养学生成为律师做准备。〔3〕因为当时在美国,随着律师和诉讼案件数量激增,法学院毕业生的实际执业能力与法律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突出。虽然他们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但是却很少掌握律师或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和素质。因而人们开始怀疑法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进而重新检讨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4〕以使法学教育适应实际社会和职业需求。

第四,美国法律界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和现实主义法学派的影响,历来关注法律实践,特别是司法实践;历来认为法律运行不仅仅是法律规则的自我运行,而是法律规则在社会环境中与其他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5〕因此一个合格的律师不仅要学习法律条文,而且也应当对其他社会现象有所了解,应当有能力对事实进行判断,有能力与各种当事人打交道。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对上诉法院的判决书进行分析的案例教学则无法对此提供有效的帮助。一些美国法学家和教授,例如现实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弗兰克法官,指出这种看似真实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距离大量在初审法院发生的诉讼的实际相去甚远,大声疾呼法学教育更应当看到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和事实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学习在社会实际中出现的真实案件和事实,改革法学教育模式。〔6〕一些律师和学者,如耶鲁大学法学院中从事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师,继承了这一传统,提出了“诊所式现实主义法学”,为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根据案件办理进程的各个阶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定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系统地、有计划地安排法律从业人员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学会法律的适用。由于美国各大学法律诊所课程选择的案件基本上是为各类案件中的贫困人群提供免费服务的案件,所以实际上相当一批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7〕已经成为美国法律援助机构的组成部分,诊所法律教育的内容也与法律援助紧密结合,进而使法学教学活动成为法律援助的一部分。

《环球法律评论》 2005年第3期

〔2〕〔3〕〔4〕〔5〕

〔6〕〔7〕M e r r y m a n,《彼处与此处法学教育:一种比较》,27S t a n.L.R e v.859,867n.10(1975)(“美国的法学教育者习惯于从执业律师那里听到法学院过于理论化,远离现实。这其实全在于看问题的角度。对于一个民法教授来说,我们的法学教育看起来不是过于实用主义和职业化,令人悲哀的是缺少理论与`文化'”)。

E l s o n,法学教育规则:实施M a c C r a t e报告中的课程改革建议的潜力,1C l i n i c a l.L.R e v.363,370(1994)(“法学院面临的挑战是为学生提供对执业基本要求的足够了解及便利条件,以便他们能够利用工作经验成为更加熟练的执业者。”)

T h eA m e r i c a nB a r A s s o c i a t i o nS e c t i o n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A d m i s s i o n s t o t h e B a r,R e p o r t a n d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o f t h e T a s k F o r c e o n L a w y e r C o m p e t e n c y:T h e R o l e o f t h eL a wS c h o o l s,1979,p.9.

美国著名的法学家庞德曾经不无赞同地引用实用主义的鼻祖詹姆士的辛辣语言:任何一个问题的最大敌人就是这一问题的教授们。因为教授们把从生动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学科变成了孤立封闭的、僵死机械的教条,用他们从概念和理论中推导出的教义去禁锢社会生活。在近代法学产生之后,法学界中形式主义的强大势力促成了传统的形式主义法学的形成并长时间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实用主义流行的美国,一些法学家先后对这一传统展开了一系列的诘难和攻击。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提出的“法律是对法官判决的预测”和“法律是经验而非逻辑”的观点开了这种风气之先。沿着这一导向,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现实主义法学、政策法学、直至当今的批判法学,都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法学进行了批判。虽然其中一些学者的批判过于简单和激烈,例如现实主义法学和批判法学,但是他们观点中的闪光之处,例如对于法律内在矛盾性和法律不确定性的揭示和分析,则不容掩盖。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一些美国法学家说:现实主义已经完了,然而现在我们都是现实主义者。可以说,这些观点使得美国法律能够不断适应变化万端的社会发展。

J.L.P o t t e n g e r,J r.,B a k e r L e c t u r e,(C o p y o f t h e M a n u s c r i p t),10/5/95,p.6.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承接案件的场所,他们可能设立在学校的办公室,类似于法律援助中心,也有可能设立在校外,例如设立在某个律师事务所或某个社会团体的所在地。

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美国近130个法学院中的绝大部分都设立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针对各个法学院不能为毕业学生从事法律实践提供充分准备这一情况,美国律师协会还于1989年设立了“法学院与法律职业工作组”,对必要的法律执业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1992年,工作组制作出了“M a c G r a t e 报告”。〔8〕该报告确立了法学院的诊所法律教育项目,使法学院得以提高毕业生向当事人提供合格、有效并合乎职业道德的代理的能力。除了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以外,这些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课程还可以在使法律职业者完成其为贫困被告提供合格的法律代理这一宪法义务方面发挥作用。由于这一报告确定了诊所法律教育的双重含义,对于此项目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美国大学法学院为法学教育设立的法律诊所,采用了多种形式,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内设式诊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为有关的当事人提供直接的案件代理服务;第二种是“外置式诊所”,学生被安置在法学院之外的一定机构中,并且在非教师的法律从业人员(主要是律师)的指导下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第三种诊所可以称为“模拟法律诊所”,采用模拟法律诊所的一些教育方法,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律师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的诊所也是法律援助的力量和资源的组成部分,第三种模式的诊所则更像一门法学教育的具体课程,其采用的只是法律诊所的教育方法而并不从事法律援助的具体活动。

二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法学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力量。1976年我国仅有2所法律系;1978年有6所法律院系,178名教师,1299名在校生;1987年共有86所法律院系,5216名教师,42034名在校生;在1987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共有在校研究生3951人。〔9〕到1999年,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在规模上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3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在校生达6万余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2%;已建成成人高等政法院校、系(专业)150多所,全国成人高校在校法科学生约为8万多人,占全国人口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4.6%。中等法律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在校中专法科学生约有2.2%人。”〔10〕

然而,数量的激增并不等于法学教育的成功。恰恰相反,我国法学教育内容的陈旧和模式的落后已是有目共睹的现实。虽然我国法学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法律院系的教材和讲堂上,用机械和僵死的眼光看待法律,把她作为一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自我封闭的规范体系的观念基本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观念总是试图用一种不变的规范体系把生动、变化的生活禁锢住,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用数理逻辑的推导方法将这种法律规范适用于一切事物、解决一切纠纷。按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一到社会便会发现,在书本上明确的法律规范在现实中竟然会变得如此模糊和具有伸缩性,课堂中如此明晰的典型案例很难找到可供套用的具体案件,将法律规范和社会现实相结合,需要如此之多的书本和法律条文以外的真功夫和批判性的创新思维。他们因此无所适从。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近年来,法律实际部门和社会对于法律院系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颇多微词,而法学院毕业生也对法学院所教授的内容颇多责难。这种状况的产生不能不归结到过时的形式主义法学观〔11〕的潜在影响和现行教学模式的陈旧,不能不使我们反思,法学院到底应当教给学生什么?

综观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设置,我们历来以传授系统和科学的知识为目的,很少考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种课程设置忘记并抛弃了法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法学教育的这两种目的,历来被中外法学教育所公认。如果我们仅仅重视一个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8〕

〔9〕〔10〕〔11〕法学教育与职业的发展———一个教育系列,工作组关于法学院和法律执业的报告:缩短鸿沟,法学教育及律师管理部分,美国律师协会,(C h i c a g o,1992)。

《中国法学年鉴1989》,法律出版社。

曾宪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法学二十年》,载《法学家》1999年第1-2期。

参见王晨光:《法学教育中的困惑———从比较视角的观察》,载《中外法学》1993年第2期。

《环球法律评论》 2005年第3期

方面,而忽略或抛弃了另一个方面,显然有悖于法学教育的宗旨。〔12〕

我国法学教育的弊端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略见一斑:

(1)法律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部门法学科的划分或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基本法)为标准,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则开设得很少。

(2)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是如何注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论述各门课程的体系和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如学会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3)与我国当前努力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相比较,法律课程中涉及市场经济、比较法和国际商事法的课程所占的比重不够,有些课程的内容也急需改进或充实。这些课程的讲授也往往是重在原理和条文论述,而忽视对于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

社会的批评和学生的责难使越来越多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师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我国法学教育界开始探索法学教育方法的改进。在我们已经走过的法学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各种方法并存是我国法律教育的特点之一。例如案例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以及法律实习方法等,这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探索对法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推进作用。虽然这些方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所不同,但更多的则是换汤不换药。即便是以美国法学教育为蓝本、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法律硕士项目,其课程设置和讲授内容及方法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革。也就是说,在根本上,我们没有改变“以理解法律含义、传授法律知识为宗旨的教育模式”,因而我国的法学教育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培养学生成为法律职业者。为此,笔者认为,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法学教育宗旨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力的培养应当提到与知识的传授同等甚至比它更高的地位。在明确了上述目标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也就清楚了。

正是在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实践部门的人对法学教育改革予以关注的前提下,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法学教育模式的中国法律院系,把目光投向了美国法学教育中的改革。在美国法学院和福特基金会的帮助和支持下,中国的一些法律院校率先将诊所教育课程引入了我国的法学教育之中,因而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已经开设“诊所式法律课程”的法学院系的教师和领导,已经意识到了它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而这种改革对于我们实现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引入和开设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引进,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引进,是对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挑战和改革。

三 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给传统法学教育带来的变化

虽然我们认识到了现代法学教育不仅要求我们交给学生必要的、系统的和理论性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到大量超乎于传统法学教育范围外的“非法学的知识”(上面提及的大量交叉学科的知识),并训练学生掌握法律职业特有的技巧、能力和素质,但是正规大学法学院又应当如何教授这种“法外之功”呢?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具体考虑并设计实践性法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确实,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开设也引发了一些怀疑,例如认为训练和教授学生运用法律的技巧和能力不过是雕虫小技,入不得主流;研究型大学中的法学院要培养一流的研究人才,实用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其成果更算不上研究成果等等。这些说法表明了人们对诊所教育课程的认识。即便是在以教学为主的法律院系内,诊所法律教育等类似的实践性课程也未必都能被视为正规的法律课程。

面对法学教育界的传统惯性,我们是尊重“现实”,还是应当采取“解放思想,博采众长,少做争论,大胆试验,认真总结,勇于创新”的态度呢?经过5年多的实践,诊所教育已经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法

〔12〕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载《比较法研究》第十四卷第四期,2000年12月。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律教育模式中,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培养职业法学教育人才的方法,因为诊所法律教育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法学教育的方法和教学内容。

首先,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运用法律。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条文的数量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其修改和变化的速度也同样令人目瞪口呆。如果要把所有这些基于现行法律条文之上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我们的学制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终身学制。这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其实,法学教育的真谛应当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和使用法律,而不是单纯地灌输某种既定的、凝固的知识。〔13〕即便是从事法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我们现在教的东西中有多少是我们当时在课堂上学到的呢?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如何在解决办理案件时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寻找法律、分析法律、解释法律和使用法律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法律诊所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掌握的是如何检索和使用法律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背诵几条法律条文。法律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要求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必须教给学生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几条现行的法律条文。

其次,诊所法律教育的教育方法是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讲授法律本身,不追求法律理解的系统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办案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传授律师执业技能、法律的检索和运用、社会公正心的追求和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法律执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教师提供标准答案。所以,诊所法律教育不仅在追求教学方法上表现出生动和活泼,而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外都仅仅是一个“主持人”。

第三,诊所法律教育的灵魂仍然是法学教育而不是办理案件,学生办理真实的案件只是将案件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不是目标。所以,法律诊所课程接受的案件一般由教师决定,教师选择真实而又适合的案件让学生办理,即达到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目的,又达到诊所法律教育的社会救助目的。学生们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不是自发进行学习的。

最后,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在社会的变革中更深刻地学习法律和理解法律。如果说传统的法律教育基本沿袭或主要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话,诊所教育课程提倡的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诊所教育课堂上首先接触到的不是抽象的法律知识,而是实践中具体的法律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将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法律理念和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必须自己去发现问题、检索法律、分析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的一种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诊所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由于法律总是落后于现实的,现实总是鲜活而又生动的,学生们在法律诊所中承办的案件就是现实中的一部分,这就促使学生在变化的社会中去理解法律的实质和精髓,去更好地应用法律,也更为容易地发现法律的缺陷,从而为更能结合实践研究法律,为完善法律而努力。

四 法学教育模式与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

中国法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解决的实质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对此,长期以来在法学教育界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看法。归结起来,法学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大概可以分为“素质教育说”和“职业教育说”两种,前者强调的是教育的普遍性,法学教育并不只培养法律职业人才;后一种强调的是,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而长期以来,“素质教育说”一直主导着法学教育。所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2004年司法部关于《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课

〔13〕J.L.P o t t e n g e r,J r.,B a k e r L e c t u r e,(C o p y o f t h e M a n u s c r i p t),10/5/95,p.6.A n t h o n y G.A m s t e r d a m:C l i n i c a l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A21s t-C e n t u r y P e r s p e c t i v e,34J o u r n a l 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1984,p.615.

《环球法律评论》 2005年第3期

题报告中总结道:中国的法学教学过于理论化。法学院的任务仿佛仅仅是培养法学研究人员、法学教授和法学博士。根本没有哪个法学院愿意承认自己的目标是培养从事法律实务的人才。教授们一般热衷于讲授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对于实践经验较少涉及。这一点通过法学教育的实务类课程匮乏这一点可以得到充分证明。法学院中拥有实践经验的法学教授也并不多见,法学院与法律职业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律师一般不会被正式任用为任课老师,法学院更倾向于录用刚刚毕业的法学硕士或博士生。

法学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经过长期的讨论在法学教育界已经形成的共识之一是:应当培养高层次或高级法律人才。那么如何定义“高层次或高级法律人才”呢?他们应该是那些能够解常人难解之法律问题的人才。所以事实上,法律更像是应用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学习法律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为了进入法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对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为了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毕竟一个国家需要从事理论工作的人是少数,社会需要的是大量从事实务工作的人才。

如果我们将法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上,则我们的相关课程必须服务于这个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而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法学教育的。当代国外的法学教育可以粗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英国和欧陆模式。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以及英国以前统治的地方,法学院面向高中毕业生招收法律本科生(L L B),法律本科学位时间为三年,学生毕业后如果要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再读一年的法律职业培训课程,然后还要进行一到两年的专业实习,才可以取得律师或者大律师资格去正式开始私人职业或者在政府从事政府法律工作,比如检察官;执业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大律师或者律师才可能被聘任为法官。在这种模式中,法律职业教育是必须的,但是须在三年本科以后专门进行一年的职业教育课程来完成。

在德国,法学院学制最少三年半,通常要四年甚至五六年才可以完成。完成学习后,学生要参加州政府举行的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考试合格才可以获得州司法部颁发的文凭,这相当于初级公务员证书,从而取得法律见习生身份,可以开始法律实习服务。如果没有通过这个考试,就没有任何证书发放。无论通过或者没有通过这次考试,大学都不颁发任何文凭或者学位证书。州司法部颁发的R e f e n d a r (i n)就相当于大学本科文凭。法律见习生的实习服务时间平均为二年至二年半。在这段时间里,实习生要分别在法院、检察院、行政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工作,主要是在法院,并参加一定的学习。实习期满后,法律见习生还要参加州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司法考试,通过第二次考试才可以取得州政府颁发的证书,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法学(法律)硕士,成为完全法律人,才有资格从事法律人的传统职业,如法官、检察官、行政司法官、律师、公证人、经济法律人、大学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后),或在国会、大学行政或教会工作。欧洲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也采取类似的教学模式和培养制度。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模式中,法律职业教育的完成要经过漫长而严格的实习期。

第二种模式是北美模式。这种模式不像欧洲国家那样把法学教育放到本科层次上进行,而是把法学教育放在大学本科后进行,即在我们所说的研究生层次上进行,要求那些希望进入法学院读法律的人必须首先有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法学院入学考试才可以进入法学院。法学院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所获学位实际上是法律本科,上世纪60年代以前也确实叫做法学学士(L L B),后来美国人把这种学位叫做“法律博士”(J D)。这也许是考虑到许多学习J D课程的人都已获得其他专业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而且已有工作经验的原因。这些人学习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一个更高的学位,而是想转行从事法律职业。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其教学基本上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本身就有突出的特点,而美国的诊所教育也是服务于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教育的。

第三种模式是澳大利亚模式,即法学本科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本科教育同时进行,学生经过六年左右的学习获得法律和其他一个专业的双学士学位。据笔者的了解,诊所法律教育在澳洲也很普遍,也是服从于法律职业教育的。

中国的本科法学教育学历设置为四年,根据中国的现实,不可能让学生在2-3年的本科后的职业实习中去完成职业教育,也不大可能像英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那样,在学生本科毕业后,再专门设置一年

的职业教育课程来完成职业教育。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现行的课程中,设置有关法律职业教育内容的相关课程,将学生的法律职业教育提前到本科阶段,让学生有多样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诊所法律教育这一重要的变革〔14〕课程,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的作用便能够很好地体现,其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便能很好地概括为:“完成法律职业教育的课程”之一。尽管目前中国只有一些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尽管法律诊所课程在法学教育界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但是越来越多的法学院校对此课程的开设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此课程而受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被一些学生称为法学院“最有特色、最有意思、最有帮助”的课程。

我们无意强调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惟一课程和途径,也不认为选修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学生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但是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真实性、互动性、主动性、职业性、技能性”的特点使这门课程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在毕业后未必选择法律职业,但是法律职业训练所表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仍然使他们受益。故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此课程是完成法律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也许,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门真正的课程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法学教育界的普遍承认还为时过早。但是,借鉴国外和我们已经开始的诊所课程的成功经验,探索改革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之路,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者,切实实现法学教育的理论性和职业性两个功能,逐步形成我国法学教育新格局,开创新局面,应当是我们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15〕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d e t e r m i n e s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a n d t h e m e t h o d s o f l e g a l e d u c a-t i o n.T h e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n a t u r e o f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a f f e c t e d t o s o m e e x t e n t t h e r e f o r m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T h e c u r r e n t m o d e 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f o c u s e s o n t e a c h i n g s t u d e n t s t h e b a s i c l e g a l t h e o r y a n d k n o w l e d g e w h i l e i g n o r i n g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A s a r e s u l t,s t u d e n t s h a v e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i n m e e t i n g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i r w o r k d u r i n g t h e s h o r t p e r i o d a f t e r t h e i r g r a d u a t i o n.C l i n i c a l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 h a s b e e n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f o r o v e r30y e a r s,o f f e r s a v a l u a b l e n e w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r e f o r m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i n C h i n a a n d p r o v o k e s d e e p e r t h o u g h t s o n t h e q u e s t i o n o f h o wt o c a r r y o u t t h e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a n d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4〕〔15〕见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报告。

在结束本文时,深深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教授对笔者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福特基金会对清华大学法学院开设的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性质的行政法解析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性质的行政法解析 胡发明摘要:从民法上来讲,高等学校是事业法人,而在行政法上,我国的公立高等学校是行政主体,政府与其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内部,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公权力关系、外部关系和契约关系,是行政契约的扩张、延伸,因此,其关系后果是一种行政后果,应采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救济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办教育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民办高等院校也逐步发展起来,有些民办高等院校还拥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但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主体仍然是公立高等学校,因此,本文也主要是针对公立高等学校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无疑是政府的附属产品,一直按照较为严格行政体制进行管理,行政化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各级各类教育实行国家化改造,把所有的高等院校都统合于国家计划经济之中,通过计划来对人才培养实行调控。教育的行政化管理与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教育是一种国家权力,应由政府来统一组织的基本观念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不再用传统的政治观点片面地来看待教育现象了,教育体制开始打破原先的政府独家经营,社会力量不断介入教育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的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法律地位不确定,使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的内部管理关系处于模糊的状态当中,各种矛盾和纠纷不断发生,又由于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而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已经严重阻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规的内涵: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 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法规的类型: (一)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也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不成文法并非来自立法机关的创制,它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形式。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基本上都属于制定法、成文法之列。 (二)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本法(或称基本法)通常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 普通法(或称单行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触。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位普通法、单行法。(三)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程序法就是规定行使具体实体法所要遵循的程序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四)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一般法指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特殊法指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如《XX 省职业教育条例》。 三、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部分,按照一 定的原则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法律有机整体。 (一)纵向结构: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即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是指由不同层级的教育法律文件组成的等级、效力有序的纵向体系。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为: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2.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或称为“教育宪法”“教育母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4.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高于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如《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等。 5.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专称。制定地方性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4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4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资本主义法的核心是( ) (分数:2.00)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产阶级自由 C.资产阶级平等 D.资产阶级人权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法的核心就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产阶级财产权。 3.我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是( ) (分数: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废除旧法√ D.革命根据地法的产生 解析:解析:废除旧法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代之以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而形成的。4.根据作用的途径,法的价值可以分为( ) (分数:2.00) A.整体作用和局部作用 B.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D.积极作用和间接作用 解析:解析: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是指法律对人们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对法的作用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作用范围,分为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根据作用结果的状态,分为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根据作用的途径,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根据作用的效果,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 5.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被称作法的( ) (分数:2.00) A.社会作用 B.规范作用√ C.保障作用 D.直接作用 解析:解析: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这是从法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即从法的特征角度出发来解释法的作用。 6.关于法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B.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 C.国家意志是法律内容的规范化√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及其对法学教育的启迪 【摘要】法律诊所教育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促进学生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优点在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意识,以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该教育模式对我们的法学教育及其改革有很重要的启迪。 【关键词】法律诊所法学教育模式法学教育改革启迪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简况 1.法律诊所的含义 法律诊所(clinic legal education)又称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望文生义,诊所式法律教育又称为“临床法律教育”。是指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原则上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以此促进学生对法律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优点在于培养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意识,特别是律师职业技能,以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1] 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国借鉴美国法学院的经验,首次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全国7所高等院校尝试运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

开设“法律诊所教育”选修课程。后来,包括西北政法大学在内的许多政法院校以及设有法学专业的院校尝试了法律诊所教育模式 展开教学。 2.法律诊所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美国的民权运动使得律师和法学院的学生们不仅专注于 高深的法学理论,同时更多地开始关注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作用以及不足。这种变化让美国法律界和法律院校开始认识到:法律院校不仅应提供法律服务,而且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委托人提供法律帮助。于是,法律诊所教育便应运而生。从形式上看,法律诊所教育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里,医科学生除理论学习之外,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实习,实 习的地点便在医院或诊所。他们在诊所为不同的病人诊断和治疗,完成一名执业医生全部执业素质的训练。而美国法律界、法学教育界正是看到医科学生在诊所实习能较全面地接受真实医务增强实 践能力的特征,便将这种医科实习方法移植到法学教育中,故命名 为“法律诊所”。[2]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法律运用的真实感,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办案以及操作运用法律的过程,而不像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的许多案例是虚拟的、呆板的,只满足案件设定者的教学需要。 3.法律诊所课程教学形式 法律诊所教学形式比较灵活,但一般包括角色扮演和实际代理案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 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 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 A 商标 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 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 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 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镇人民政府 D 省人大常委会 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 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 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 A 公正 B 保护 C 自由 D 效益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 A 普通权利 B 救济权 C 相对权利 D 基本权利 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行政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非正式解释 1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监察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 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是(ABC )。 A 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诉讼和审判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D )。 A法的调整方法B法的调整范围 C 法的调整内容D法的调整对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BD ) A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成的B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 C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D 权利和义务两者不可分割,且有统一性。 5、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 )。 A 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和比较方法D语义分析的方法 三、选择题 1.法学是专门以(D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律诊所课心得体会

法律诊所课心得体会 在准备选修法律诊所这门课程的时候,其实我并不了解什么是“法律诊所”,自己也没有去查阅相关资料做深入学习,只是凭借字面意思理解它肯定与实践教学有关。听完法律诊所入学课中廖老师对这门课的介绍,我的思想有了一个跨度。从一个空白的问号到基本了解外国的“clinic legal education”和中国的法律诊所——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不再是课堂仅有的主角。我想这将是一门既有趣又很实用的课程,是继模拟审判之后又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机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接近尾声,法律诊所课程的学习也结束了。在法律诊所课程的学习中我感触颇多。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不再是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每一次的模拟练习课堂气氛都十分地轻松,没有压力。部分情况下不再有老师预设的答案,我们不再受刻意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束缚,不用努力去揣摩老师的心思,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每个人都会很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很喜欢每一次的模拟练习,使理论联系实践,从经验中学习法律,从实践中掌握一些职业技能,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并重,每一次都能确保我们从模拟实践中自己总结学到的东西。模拟练习不仅培养了我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进行交流。如每一次我都会思考,为什么别的同学能够想到这一点,而我没有想到?为什么别的同学想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而我没有呢?这样下来,我也不断地积累了别人的优点,我相信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 除了上面的感触与收获,我们在法律诊所课程的学习中还熟悉了律师办案的知识和技巧。 首先,通过诊所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律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作为律师办案要讲求“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切勿怂恿当事人作伪证,同时也要求律师等在会见当事人或者接受委托时,要有意识地询问当事人对证据的掌握情况,特别注意提醒当事人可能遗漏的证据。作为律师一定要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尽量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要求律师要尽量多收集些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准确无遗漏的计算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其次,法律诊所的课堂中,通过理论教学、模拟谈判、课堂讨论等环节,让我们切身的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办案应注意的问题,这是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这种切身体会得到的东西,往往会更加深刻。其中这样几个细节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1.在接待案件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尽量还原案件的客观事实部分,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才能准确的运用法律知识,找到适合当事人的最佳方案。 2.在会见当事人时要讲究技巧,要分清当事人属于哪一类人属于什么性格,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个人觉得会见生活在社会底层或者对法律专业知识了解并不多的人要求更高,因为这些人遇到事情情绪往往比较容易激动、愤怒。作为律师、尤其是做法律援助的学生如何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首要难题,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我们的实际情况如实的告诉当事人,如果我们刻意的隐瞒即使当时当事人相信了,一旦当事人发现了真实情况就很难继续办理案件,势必会影响当事人的利益,这与律师或委托人的职业道德是有冲突的。刑事案件,律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定位,会见虽然是律师的一种责任,但律师并不能承诺或许诺给当事人什么。 3.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共赢,并不是非得分个输赢,谈判要注意技巧同时也要让对方看到己方的诚意,要相互妥协不要过度的关注事实与出价,要坚持利益胜过立场,更不要一味的触动对方必须要坚持的最低目标,否则谈判肯定以失败告终,最终可能转而走

教育法律法规要点整理

宪法 1.《宪法》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目标:(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途径:(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制度: (①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②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2.《宪法》规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①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②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指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宪法》中规定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劳动前进行的就业训练权利; 残疾公民也具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公民具有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文化活动的权利; 国家对于那些有益人民利益的创造性工作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5.公民受教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育法 7.《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实施。共有十章八十四条) 8.《教育法》宗旨:(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9.《教育法》根据(《宪法》)指定。 10.《教育法》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 11.《教育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12.《教育法》规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教育法》规定受教育公民权利的公平性:(A.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B.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C.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D.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E.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14.(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15.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1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7.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18.(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19.教育的基本制度:(①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③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④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⑤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⑥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⑦国家实行扫除文盲制度;⑧国家实行教育监督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20.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具备的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设施、设备等;④有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学籍管理及奖惩;⑤颁发学业证书;⑥聘任教职工及实施奖惩;⑦对本单位设施及经费使用和管理;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 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P11-13页)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和“行业依法而治”的口号,国家管理的法制化必然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P20-22页,共7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P56-60) 答: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P73-85) 答: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9、其他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

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海南大学法学院叶英萍黄丽环 内容摘要:诊所法律教育,既是对法学教育传统模式的改革,也是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诊所法律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对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各校诊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真实性,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并举,灵活客观全程跟踪的考核机制,是我院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考核机制 诊所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是一种由法学院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我国于2000年引进诊所法律教育,该教育模式一经引进就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作为一种法学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模式,它逐渐被中国高等法律院校所认同,并由不少高校加入到诊所法律教育的尝试中来。在中国当前的诊所法律教育中,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诊所的性质不同,诊所服务宗旨的不完全相同,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各高校也在探索着适合自身特点的诊所教学模式。 海南大学法律诊所开办于2005年初,其是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技巧为宗旨,以具有多年法官、检察官、律师执业经验的5位全职教师为骨干开展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 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或参与代理案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执业能力的距离。在诊所教学和诊所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断进行诊所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有机统一于诊所教学当中。经过近4年的努力与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所教学模式。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法律法规题库

一判断题 1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属于行业管理的范畴。( ) 错误 2 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属于行政执法机构。( ) 正确 3 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 正确 4 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 则。( ) 正确 5 “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治理安全”是我国煤矿安全治理的基本思路。 ( ) 正确 6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与“安全第一”的精神是一致的。( ) 正确 7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查找原因、制定防范 措施。( ) 错误 8 实行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依法治理安全的 一项基本制度。( ) 正确 9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党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 规范总和。( ) 错误

10 法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工具。( ) 正确 11 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如何行为,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 ) 错误 12 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以及违法性质和程度的作用,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 ) 正确 13 法的预测作用是指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将如何行为以及某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 正确 14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宣传教育对一般人今后的行为所发生的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 错误 15 法的强制作用有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直接显现出来;有时则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起着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增进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感的作用。( ) 正确 16 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 正确 17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并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将法与其他社会调整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 正确 18 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法与政策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整手段,均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 正确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 一、新《宪法》的理念 1、以人为本 2、尊重和保障人权 3、正当程序原则 二、教育法律的范式转型 1.从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相互博弈; 2.从制度意义上的公益性到实践意义上的公益性; 3.从教育效率到教育公平。 三、事业单位改革 1.事业单位的概念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 传统事业单位制度的特征 (1)政治、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的合一性; (2)资源的不可流动性 (3)事业单位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 3.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 (1)从单位到法人:自主权 (2)从财政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 (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 (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共20条);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1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共43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共8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4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共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共68条)。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

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是与武汉大学诊所教育中心主任李傲老师共同合作开发,是一款围绕《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大纲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互动参与实验的教学软件。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紧紧围绕诊所课程的大纲,设置会见、事实调查、法律研究、咨询、调解、谈判到诉讼等七大业务环节。以教材为基础,并从中穿插司法实务中的技巧,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等让诊所学生在使用中做到“像律师一样去思考”,让教师更好的教导学生掌握律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软件还能帮助学生单独学会委托代理业务。 系统价值: 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中设置的“听、说、读、写”等律师的基本技能可以快速的帮助诊所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完整的诊所办事流程。 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设置的大量的实验练习中所穿插的实务技巧、分析方法、思维方式可以让诊所学生独立做到“像律师一样去思考”去解决当事人的诉求。 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系统带来的大量互动实验,可以很好的解决在诊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弊端,使教学无纸化,趣味化、生动化。 系统特色: 全程Flash制作,界面美感,场景逼真。 教学点流程化设置,使得教学与学习思路清晰,实验练习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点展开。 内置大量的仿真互动练习,满足诊所学生扮演当事人与律师进行实验。 内置大量的礼仪知识及测试、大量的律师思维训练及测试。 内置实践课程文档管理,学生在代理案件后书写的文书和证据复印件等可以上传至软件,统一保存管理。 系统功能: 管理员:账户管理班级管理案例管理视频库管理知识库管理实践课程文档管理 教师:我的办公室实验安排实验考核辅助工具个人信息 学生:实验模拟成绩查询模拟室我的办公室辅助工具个人信息

学校教育法律法规教学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辅导材料 一、教育法的渊源 (一)教育法的渊源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一、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宗旨 1、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根本宗旨: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二)实施义务教育原则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二、义务教育的性质 就其性质而言,其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和基础性。 三、义务教育的对象 (一)义务教育的对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二)义务教育的学制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学制种类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颁布施行,2006年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什么?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什么是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取哪些费用? 《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4、谁负责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谁负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如何分工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种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们的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种社会作用。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的作用,也总会有社会的作用。把规范的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的或预期的社会效果。”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分析的。法律的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会作用是目的。 1.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故此,在法理学上,也有人把法律的规范作用称为“法律的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主体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从另一个角

度看,法律的指引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因此,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也相应有两种方式:①确定的指引。它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积极的义务(作为义务);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如果人们违反这种确定的指引,法律通过设定违法后果(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来予以处理,以此来保障确定性指引的实现。②有选择的指引。它的涵义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这是一种按照权利性规则而产生的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也可分为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这是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所进行的划分;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这是根据法律的构成要素所进行的分类。 (2)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表现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 任何社会规范(道德、宗教规则、政策等)均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这种社会规范的评价作用具有概括性、公开性和稳定性,所以这种评价更客观、更明确、更具体。法律的评价作用的优越性,使法律起到了其他社会规范难以起到的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可以分为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专门的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 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体会虽然多年来一直在接受高等教育或从事高校教育,却对高校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知之甚少。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使我知道了掌握高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并了解和掌握了当前的现状和热点问题。同时,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真实案例,也使我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和预见。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依法搞好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法治教,科学办学是我国进入法治社会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准绳,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同国家政策与法规相联系,并注意法律―政策-道义不同层次的灵活把握,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觉悟。并自觉探究新时期下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发展方向,并同实际联系起来,为自己所从事的高校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高校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法学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在这个部分,阐明了教育法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存在的目的是为政策、法律的正确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高等教育法学的研究,是依法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手段,同时,教育法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掌握以及运用教育法规,是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育法的

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3、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5、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原则。 二、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在这个部分,主要明确了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等学校的相关法律问题,如高校的法律地位,即高等学校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的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力服从为基本准则,以领导与被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转为主要的教育民事关系。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政府、社会、教师、学生之间都会发生法律关系。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也包括其在民事和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2、高等学校教师的相关法律问题,如法律地位,高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核,培训等;3、高等学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如学生的法律地位,特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核心问题。对于彼此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阐述。 三、我国教育基本制度——学历制度和学位制度。在这个部分,主要对于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划分,同时吸收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当前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形式均有相关的描述,严明了证书的管理和发放,督导等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

白佳玉:国际法诊所课程大纲(文科)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法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具体说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目的,以法律援助为手段,采用案件讨论、角色模拟、单独指导、在实践中学习等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法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具备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认知后,了解如何获得国际法案件中的证据,参与谈判,以及国际仲裁或诉讼。主要通过模拟法庭和辩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掌握和运用国际法基础理论的能力。 2.设计思路: 国际法课程十分注重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诊所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诊所式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国际法教学为目的,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模拟、谈判与论辩训练、单独指导等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办案能力。如,组织模拟相关国际法案件,让学生分别承担相应角色,体验整个国际诉讼过程;组织学生参加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通过高强度的全英文培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合作、竞争的能力。 - 1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相关情况及其学科价值;诊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要求。理解国际法律师职业的基本价值及技巧。理解并掌握国际法律师职业的基本技巧、会见当事人与提供法律咨询的技巧、如何开展案件的准备工作、谈判的策略与风格、办理国际法案件的案件策划与一般策略、法律文书写作、模拟法庭。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了解律师执业的基本技巧; (2)了解律师和当事人会面、签订代理协议、具体介入案件等安排,掌握提供咨询服务的技能; (3)掌握调解和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4)熟悉庭审的各个阶段,理解诉讼技巧,有能力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 (5)结合实际案例,了解各种常见的国际法争议的解决。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