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 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的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 B )

A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B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 A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B )

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 A )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 C )

A萨柏 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 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A )

A马克思主义 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分层的一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 A )

A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 D 改革要彻底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B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17、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 D )

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盈利性

18、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 )

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配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19、收入分配机遇公平是指( D )

A收入分配制度运行的各种制度规范公平B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合理

C个人收入与其投入相对称D人们都有平等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机遇

20、避免行政权力转化成不平等收入,必须要做的工作是( D )

A加强社会配套制度建设B消除行政垄断C推进机会均等D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2l、劳动政策的目标应该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 促进劳动关系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2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 B )

A劳动者之间的纠纷B、劳动正因主体间的纠纷

C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D、政府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23、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是( B )

A劳动仲裁委员会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24、劳动者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恬水平时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

制度是( C )

A社会优抚B社会保险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

25、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B )

A财政补贴B失业保险费C基金利息D其他资金

26、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是( D )

A由职业病引起的病患者B由工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C因其他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D劳动者自身身体所致的病患者

27、下列哪种类型的失业是由于制度造成的?( D )

A摩擦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隐性失业

28、凯恩斯认为,引起失业的主要原因是( B )

A体制原因B有效需求不足C季节变动D结构性失调

29、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是( C )

A职位隔离B性别人力资本C职业结构D职业收入

30、导致社会分层产生的直接根源是( B )

A社会发展B社会差别C社会贫富D社会分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美国耶鲁大学的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它们是( ABD )

A生理需要B生存需要C社交需要D关系需要E成长需要

32、下列对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叙述正确的是( ABCDE )

A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作用

B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在本质上决定了闲暇时间

c劳动时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闲暇时间的结构

D闲暇时间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

E闲暇时间能够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3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基本上有三个方向,它们是( ACD )

A纵向发展B切线发展C横向发展D向核心方向发展E跳跃式发展

34、职业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下列哪些可能是职业流动的原因?( ABCDE ) A才疏学浅、无法胜任B大材小用、心口不服C与同事有很大的冲突

D高薪吸引E追求变化、爱冒风险

35、劳动组合理论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ABD )

A组合原因B组合类型C组合效应D组合研究E组合稳定性

36、确定薪酬的指标有( ABCDE )

A工柞的价值B员工的价值C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 D 生活成本E企业支付能力

37、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有( BCDE )

A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争议B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

C因变更、解除、中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D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

E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

38、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有( ABDE )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医疗津贴D社会救助E社会优抚

39、下列属于季节性失业的有( AB )

A哈尔滨冬天的冰雕节过后某些导游失业

B云南某工地由于春季雾重而停止装修而使工人失业

C广州某大型公司由于采用高新技术面裁减一些人而导致某些人失业

D汕头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导致一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而失业

E东北某重工业城由于结构调整,致使一些工人失业

40、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主要包括( ABD )

A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代价

B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C残疾人天生缺陷,他们是正常人的“另类”

D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话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E残疾人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的负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1分)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2分)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1分)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1分)

42、筒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首先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2分)其次是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

分)再次是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使积累资金相对减少。(2分)

43、简述劳动组合的类型。

答:指令组合,(1分)任务组台.(1分)利益组合,(1分)友谊组合,(1分)委员会。(1分)

44、简述从就业统计角度界定的就业类型。

答:就业类型有四种

(1)弹性就业。(1分)

(2)阶段性就业。(1分)

(3)非正规就业(全称“非正规部门就业”)。(2分)

(4)不充分就业(又称“就业不足”)。(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岳小题15分,共30分)

45、论述社会分层的意义。

答:社会分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分)

①有利于理解社会。(2分)

②反映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2分)

(2)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改革开放前后的资源配置方式)。(3分)

(3)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3分)

(4)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3分)

46、试述“职业锚”理论。

答:职业锚理论是在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的一项纵向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所谓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3分)

“职业锚”的五种类型:

(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2分)

(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2分)

(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2分)

(4)创造型“职业锚”。(2分)

(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2分)

2011年1月全国自考《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供给差异的主要来源是( ) A.强制性披露信息 B.自愿性披露信息 C.表内披露信息 D.表外披露信息 答案:B 见教材P9 2.目标标准一般可用于( ) A.外部分析 B.内部分析 C.行业分析 D.趋势分析 答案:B 见教材P7 3.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是对( ) A.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B.财务成果质量分析 C.现金流量运转质量分析 D.产品质量分析 答案:A 见教材P29 4.反映利润质量较高的事项是( ) A.利润的含金量较低 B.利润没有较多的现金支撑 C.利润来源于未来持续性较强的业务 D.利润来源于未来具有可预测性的业务 答案:C 见教材P75 5.下列关于每股收益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股收益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分析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B.每股收益既反映盈利能力也反映风险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 1

C.每股收益的下降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降低 D.不同行业的每股收益具有一定的差异,每股收益的分析应在行业内进行 答案:D 每股收益是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非上市公司可能不适用,故A 不正确;每股收益不反映风险,B不正确;由于企业派发股票股利、拆股等会增加普通股的数量,减少每股收益,但由于所有者权益总额并未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故C不正确。见教材P219-220 6.影响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加大的因素是( ) A.账龄较短 B.客户群分散 C.信用标准严格 D.信用期限较长 答案:D 7.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速动比率大于1 B.现金比率大于1 C.营运资金大于零 D.短期偿债能力有保障 答案:C 流动比率大于1,意味着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故选C 8.下列各项中,不影响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使用价值的因素是( ) A.销售折让与折扣的波动 B.季节性经营引起的销售额波动 C.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D.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 答案:D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不涉及到应收账款 9.能够反映企业利息偿付安全性的最佳指标是( ) A.利息保障倍数 B.流动比率 C.净利息率 D.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答案D 10.某公司每股净资产为2,市净率为4,每股收益为0.5,则市盈率等于( ) A.20 B.16 C.8 D.4 答案:B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4,而每股净资产=2,每股市价=4×2=8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8/0.5=16 11.下列各项中,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无关 ..的指标是( ) A.总资产收益率 B.股利增长率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全国自考2011年1月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D ) A.永安建制 B.长沙战役 C.北伐失利 D.天京事变 2.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机关是( A ) A.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B.江南制造总局 C.外务部 D.轮船招商局 3.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劝学篇》 4.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B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B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国民革命 6.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7.1925年至1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1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 D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罢工 8.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D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军政纲领》 D.《训政纲领》 9.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 ) A.张学良 B.张作霖 C.冯国璋 D.冯玉祥 10.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青年党 C.中国国家社会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1.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A.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B.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赣南会议 12.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率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 B )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得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就是( 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得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得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得劳动关系就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得关系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得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得关系D国家与市场之间得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得决定因素就是( A ) A人与人之间得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得总与指标就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得依据就是( B ) A劳动者行为得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得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得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得最重要因素就是( A ) A劳动者得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得多少C、劳动环境得好坏D劳动得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得概念最初得提出者就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得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得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得工作 C 持久细致得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得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得首要问题就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得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得就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得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得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得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得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得部门 12、冲突理论得产生就是有一定原因得,它就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得基础上提出得?(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与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与政党》D《分层得一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得就是( C ) A有较强得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得组织目标与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得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就是( A ) A明确政府得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得就是( B ) A劳动力得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老师划的重点在练习册上,如果有漏掉的各位补充一下!) 第一章P6 名词解释: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简答: 简要指出职业和行业之间的异同: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代和劳动分工的结果。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不同点是,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第二章P18 名词解释: 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简答:1. 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答: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节约。(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劳动操作过程日益分解,每个人只完成总操作过程的极小部分。从而使最终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产品。(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劳动的目的已不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人的、市场的、社会的需要。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工业阶段,机器和大工业阶段和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2. 为什么说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试简要回答。答: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持征,但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性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3. 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劳动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11年—2012年1月自考国贸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 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 )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 C.贸易出超D.贸易入超 4.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式是( ) A.从量税B.从价税 C.混合税D.差价税 5.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是( ) A.《协调制度》B.《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D.《海关税则目案》 6.在下列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中,最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是( ) A.公开一般许可证B.特种进口许可证 C.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D.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7.出口国政府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的做法属于( ) A.出口直接补贴B.出口间接补贴 C.出口信贷D.出口行业产业政策 8.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最惠国待遇是( )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 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1分)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的人 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1分)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与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1分) A: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1分)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生产条件 C:产品需求 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是()(1分)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1分) 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1分)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1分)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1分)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1分) A:加强管理与监督 B:吸收精英人才 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1分)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1分) 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1分) 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 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分层的一些原则》 1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的是()(1分)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

2011年1月自考人力资源试题答案(网游版)

1、下面哪一项特点对学术论文最重要,相当于学术论文的生命?() A.科学性B.创造性C.理论性D.应用性 2、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主观反映,下面哪种不属于信息意识的范畴?() A.信息的感知程度B.信息的情感 C.信息行为的实施倾向D.信息的理解 3、在某图书的参考文献中出现:“[1]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会.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请问S代表的文献类型是什么?() A.专利B.会议论文C.专著D.标准 4、信息检索的途径主要分为:分类途径、主题途径、文献题名途径、_______、________。() A.责任途径、关键词途径B.关键词途径、引文途径 C.引文途径、责任途径D.叙词途径、引文途径 5、想查找关于霍金对黑洞方面的专业研究论文,应该输入哪些关键词?() A.霍金专业论文B.黑洞论文 C.霍金黑洞filetype:pdf D. 霍金黑洞filetype:ppt 6、可供学术论文发表的载体不包括?() A.学术期刊B.会议文集 C.学术专著D.生活杂志 7、关键词的选取多少个为宜? A.不多于两个B.不少于十个C.三到八个D.越多越好 8、百度提供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这个平台是: A.百度知道B.百度贴巴C.百度有啊D.百度百科 9、通过()可以在不同的图书馆间出借图书从而获得文献。 A、文献传递 B、文献互借 C、馆藏信息 D、返回式馆际互借 10、要在学术期刊集成数据库(ASP)中检索含有“education”但没有“technology”的文献,应选用()检索式。: A.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B. “education OR technology” C. “education NOT technology” 11、G oogle图书搜索中的图书,没有版权问题且属于公众领域的图书可以浏览全书,甚至可以将其下载并离线阅读。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公众领域的图书?() A.钱钟书的《围城》B.司马迁的《史记》 C.亚里士多德有关蜜蜂观察的古典著作D.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传》12、NetLibrary的图书阅读中,Knowledge Tools 提供了进行()的链接,如百科全书、地图册、搜索引擎等。 13、只知道文献名称,采用()检索途径 A、著者关键字 B、主题关键字 C、提名关键字 D、中图法分类号 14、学术期刊集成数据库(ASP)中,“instrution OR design”表示()。 A.含有“instrution”或者“design”的检索条件B.含有“instrution”但没有“design”的检索条件C.同时含有“instrution”和“design”的检索条件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位论文的范畴?() A.学士论文B.硕士论文C.专科论文D.博士论文

劳动社会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 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全国2011年1月自考外国法制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法制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02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时代的法典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阿卡德法典》 正确答案:B 注解:《乌尔纳姆法典》是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开启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发展的法典化时代。 2.巴比伦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土地形式是王室土地和【】 A.贵族土地 B.军人土地 C.公社占有土地 D.神庙占有土地 正确答案:C 注解:巴比伦长期实行土地公有制,在法律上国王对全部土地离有最高所有权,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则顾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 3.古印度法的婚姻家庭制度中,高等种姓男子和低等种姓女子的婚姻被视为【】 A.顺婚 B.内婚 C.逆婚 D.外婚 正确答案:A 注解:高等种姓男子与低等种姓女子间的婚姻被视为“顺婚”;低等种姓男子与高等种姓女子的婚姻则被视为“逆婚”。 4.古希腊伯里克利立法规定,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和其他等级行政官职均产生于【】 A.竞选 B.投票 C.抽签 D.推举 正确答案:C 注解:伯里克利立法制定的“宪法”性法律。主要内容有:(1)执政官和其它各级行政官职均由抽签选举产生,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伯利克里取消了财产资格的限制,原被梭伦列为第四等级的公民也有了参政权。(2)扩大民众大会的权力。民众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10天召开一次会议。凡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均有权参加、讨论和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项,并有权提出建议或批评官吏的渎职违法行为。 5.雅典执政官阿菲埃尔特进行的立法改革中,在司法方面建立的制度是【】 A.陪审法院制度 B.贝壳放逐制度 C.公民大会制度 D.不法申诉制度 正确答案:D 注解:公元前462年,民主派首领阿菲埃尔特出任雅典执政官,制定了一系列打击贵族特权势力,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法案。此次立法改革进一步剥夺了贵族的诸多权力,规定贵族会议不得对雅典民众大会决议进行干预和监督,取消了贵族议会审判公职人员渎职罪的权力,在司法方面建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公民可以就现行立法是否违反民主制度问题向陪审法院提起申诉,目的在于保护民主政治不受寡头势力的干扰。 6.来源于罗马法固有规范,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规范的罗马法律形式是【】 A.公法 B.万民法 C.私法 D.市民法 正确答案:B 注解:所谓“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主要是通过外事裁判官以发布告示的方式,在不断解决外邦人之间、以及外邦人与罗马人之间因交换关系所产生的实际问题,逐渐形成的一套规范。其适用范围是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之间。

2004_2015年劳动社会学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 ...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 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 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 制是 A.自主择业 B.以中介机构为主 C.定向分配 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全国2011年0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伟大工具;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和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021年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取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队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办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加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重要劳动关系是(B ) A公司和市场之间关系B公司和劳动者之间关系 C公司和国家之间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 4、霍桑实验表白,提高工效决定因素是(A ) A人与人之间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总和指标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根据是( B ) A劳动者行为组织特性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成果体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最重要因素是( A ) A劳动者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多少C、劳动环境好坏D劳动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概念最初提出者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规定反映敏捷且均衡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安静、耐受性较高工作 C 持久细致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映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公司资源合理配备首要问题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取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发展,就业构造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公司流向劳动密集型公司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部门流向享有资料部门 12、冲突理论产生是有一定因素,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基本上提出?(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分层某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是( C ) A有较强凝聚力B规模小,构造松散 C明确组织目的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行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A ) A明确政府职责范畴B改革目的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是( B ) A劳动力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17、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是( D ) 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赚钱性 18、现阶段国内收入分派经济根据是( A ) 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派C市场经济D筹划经济

2011年1月自考《护理教育导论》真题及答案

2011年1月护理教育导论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1.教育学初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A.孔子的《论语》 B.布鲁姆的《目标教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南丁格尔在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开创了近代护理专业在() A.1850年 B.1855年 C.1860年 D.1870年 3.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 B.马斯洛 C.布鲁纳 D.班杜拉 4.俗语说“三日不练,手也生”是指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5.斯金纳理论的中心原则是() A.强化 B.惩罚 C.反射 D.塑造 6.最早研究并发现记忆与遗忘规律的学者是() A.加涅、教育学家 B.艾宾浩斯、心理学家 C.马斯洛、心理学家 D.布鲁纳、教育学家 7.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是其它三个阶段的基础的是() A.指导阶段 B.形成阶段 C.功能阶段 D.评价阶段 8.罗杰斯理论突出体现了() A.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B.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C.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D.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9.成人教育模式的创造者是() A.马斯洛 B.班杜拉 C.桑代克 D.诺斯 10.活动课程主张() A.以教材为中心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以学科为中心 D.以社会的需要为中心 第 1 页

11.最能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2.在情感领域目标范畴内,其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 A.接受—反应—价值观念组织化—赋予价值—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B.反应—接受—赋予价值—价值观念组织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C.接受—反应—赋予价值—价值观念组织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D.反应—接受—价值观念组织化—赋予价值—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13.“学生能够为乳腺癌病人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这一目标属于认知领域的层次是() A.知识 B.分析 C.应用 D.综合 14.在课程模式中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的信念、价值和思想作为决定课程的基本因素是下列() A.课程系统模式 B.行为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文化分析课程模式 15.在课程设置的四个阶段中护理哲理及培养目标完成于() A.指导阶段 B.形成阶段 C.功能阶段 D.评价阶段 16.广义的教育是指() A.自觉的而非自发的感化 B.有计划的而非偶然的感化 C.有组织的而非无组织的感化 D.对人从生到死全部感化的总和 17.斯金纳认为,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人的学习情况的是() A.操作性行为 B.反应行为 C.刺激性行为 D.应答性行为 18.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或者扮鬼脸没有引起教师注意,以及同学的关注或赞同,他的这种行为就可能逐渐停止。这属于() A.正性强化 B.负性强化 C.惩罚 D.强化消退 19.小白鼠每一次按压操作杆都可获得一粒食物丸。这是() A.固定间隔强化 B.变化间隔强化 C.固定比率强化 D.持续性强化 20.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 A.人自我实现的过程 B.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来指导自身学会某种行为 C.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 第 2 页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 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 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 进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 动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 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 (P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 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