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 高中地理常用工业, 城市, 流域,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专题二:工业

知识框架

1. 工业的区位含义

2. 工业的区位因素

4. 工业区位选择(分析)的基本原理——重要考点

5.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6. 产业转移

7.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8. 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山西为例9.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要考点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总结:

①工业集聚的可持续意义:1. 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

2. 减少运费和能耗,减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②工业分散的可持续意义:1. 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2. 避免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

③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1.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2. 调整工业布局,减少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

3.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6. 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合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

④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1. 培育相关服务性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化工业小区模式,产生规模效益

2. 加强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3.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造自主品牌

4. 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1. 美化自然环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2. 加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建设

3. 加强科技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4. 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⑥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进行清洁生产

⑦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1.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2.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输焦炭,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⑧山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 围绕主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

2. 延长产业链,形成三条产业链

⑨山西环境治理可持续措施:

1. 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2. 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4. 参考德国鲁尔工业区第5、6 观点

⑩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3.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高能耗产业比重

4. 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约用能

例题2. 读下列材料,判断我国加工工业以 ________________ 型为主,要改善我国参与国际

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主要措施有哪些?材料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答案:参考第⑤项

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例题3. 根据下列材料,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材料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

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 700 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答案:参考第⑧项

⑧山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1)珠三角产业升级困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可持续发展措施(P 一轮179)原因:

I. 重工业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2.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落后于长三角3. 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少4.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混乱滞后5.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6. 城市间缺少分工协作,恶性竞争

7. 大气污染严重,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措施: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均衡轻重工业比重,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

6.

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7. 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

8. 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资金等资源9. 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充分吸引外资和技术

10. 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II. 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12. 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13.

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例题5. 右图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但近期不少企业倒闭,大量民工返乡。你认为该地区应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参考解决措施

2.3.4.5 点

专题五:城市

城市可持续发展

1.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可持续措施:(P 一轮95、97、220)

①依据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②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1. 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湿地和水面;

2. 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3. 开发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④建设生态城市

1. 发展低污染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

循环

⑤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规模;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产业转移,分担城市职能,缓解交通、住房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⑥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⑧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

排城市功能区用地

(如:工业区住宅区之间建隔离带,工业区布局在上风及下游地带等)⑨对工业企

业进行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⑩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传统工业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2. 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P 一轮179)

①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②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③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④积

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例题6. 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材料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参考: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①②③④点

3.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措施:(P 一轮222)

①保护好城市湿地、山体、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②城市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城

市未来发展需求

③协调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既加强交通联系又互不干扰。④集约利用城市

土地,各功能区力求集中连片,尽量少侵占农田耕地⑤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合理相互衔接,避免将车流引入市区

专题六:河流

流域可持续发展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P 一轮168)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1)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重点综合开发河流的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价值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如:黄河水利委员会、TVA西江流域管理局)

(3)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布局,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合资源条件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促进工业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提高水质,合理利用土地,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例题7.(2019 ?东莞一模)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 880 公里。结合右图信息,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答案参考: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借鉴

2.

一轮168

河流综合开发

3. 河流治理措施(P 二轮78

、一轮169)

上游:修水库,植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重点开发水电中游:修水库,建分洪、蓄洪工程,开发水电、航运

下游:加固堤坝,清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重点开发航运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

分配、植被、土质等①成因

围湖造田,湖泊蓄水防洪调节能力下降

②长江中下洪涝原因及治理措施(P地图册170)(自主摘录)

③黄河“地上河”成因及治理(P地图册170)成因(自主摘录)

田,地膜覆盖,打坝淤地

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坡育草治理

例题8. 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参考:长江中下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专题十六:环境保护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43—45)①原因:

②治理措施:

(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能源(煤石油)消费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

积极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水电地热能) (3) 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4) 保护森林,植树种草,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6) 全球参与,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各国签订限制C02排放的国际公约(7)利用经济

手段,提高易排放C02矿物燃料的价格(8)提高民众节能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题9( 2019年广东高考)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参

考答案:治理措施1.2.3.5 点

2. 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 一轮154—155)①世界各地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 一般规律) :

(1) 基本条件——干旱(2)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3)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② 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分析:③西北荒漠化治理措施:

(1)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

立自然保护区(3)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 设立国际基金,共同保护,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 森林选择性采育结合

(6)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4. 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P 一轮159) ①破坏原因:

(1) 湿地过度围垦,围湿造田

(2)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湿地萎缩(3) 工农业发展,过度引水,造成湿地水域面积减少

中亚咸海萎缩原因

(4)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保护措施:

(1)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理(2) 退田还湖还湿

(3)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湿地淤积(4) 合理利用湿地水源,避免湿地水域

面积萎缩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P 地图册75) ①自然原因:降水: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 月份,且多暴雨土壤:黄土为粉沙性土壤,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地形: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地少,斜坡多,水流速度快

植被:植被具有过渡性,由森林向草原过度,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迁移农业)、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露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历史上植被破坏破坏严重。③治理措施: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结构),压缩耕作用地(种植业)比重,建立高产农田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2) 对矿区进行复垦及生态恢复治理(3)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兴建水利,上拦下排,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坡育草技术措施:深耕改土、地膜覆盖、轮作套种、喷灌滴灌

例题10 (2019 肇庆一模)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云南省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集

中的省份,简述云南省形成石漠化的自然条件?答案参考①自然原因分析方法 6.次生盐

渍(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课外补充) ①原因:

(1) 气候干旱地区土壤中的盐份不能随雨水冲刷流失或淋溶渗透到深层土壤(2) 气候

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

(3) 气候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不断往上补给表层干旱土壤,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②治理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发展喷灌滴灌技术(2) 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3) 化学改良,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等(4) 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5) 种植耐盐碱植物,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7.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及治理措施( P 一轮227)

①概念: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淡水中:称为水华;海水中:称为赤潮) ②原因:

(1) 大量含N、P的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

(2) 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③治理措施:

(1)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2) 工

业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3)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8. 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整理)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现状:森林覆盖率低(18.21%),人均占有量少 (0.13公顷)(9.47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世界其它国家森林覆盖率情况: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8%,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较丰富,华北、西北较少 台湾省森林覆盖率为全国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新疆、青海不足1%。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 目前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前者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兼有阔叶树种,属于密林地,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树种特别丰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热带经济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并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 人工林保存面积大,但单位蓄积量低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是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4—5题 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第 1 页 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6.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 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四)(2015?上海卷地理)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考点:赤潮。 【名师点睛】该题以赤潮的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材料,考查学生具备较强的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干“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图”,可以推出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的南方近岸海域和海水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近岸海域,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5.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地理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环境保护汇总试题 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26)。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如图27)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图26 图27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10分)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共30题,每题2分)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②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5、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6-8题。 6。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7.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8.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980年2010年 耕 地 55% 40% 林 地 20% 44% 草 地 5% 7% 荒 地 15% 2% 其 他 5% 7% 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东侧植树种草,西侧修建梯田 B.两侧都修建梯田 C.东侧修建梯田,西侧植树种草 D.两侧都植树种草 2.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通过植树种草来护坡。第2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完全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②③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 答案:3.B 4.C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相差较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该着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白色污染 1.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 1.1 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描述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环境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 2.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 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1.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共8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每空1分)(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每空0.5分)(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每空0.5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每空0.5分)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每空1分)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2),回答问题。(12分)

(1)图12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6分)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6分) 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 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4.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简析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5分 (2)①处有“中华水塔”之称,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怎样才能保证水塔不枯?4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我国的 __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作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能够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协调,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效率的提升,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已经是改善了部分地区的环境状况,但是整体的环境状况还是处于一种恶化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还在持续的恶化当中。同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 __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大气污染问题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中表现最为明显,居民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空气质量较差,大气污染严重,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汽车尾气、煤炭的燃烧以及其他污染气体的过量排放造成。有数据表明,我国的酸雨出现频率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雾霾问题已经逐步扩散,不仅是

我国的北方地区遭受雾霾的影响,南方部分地区以及一些中西部地区也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问题。 (二)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的短缺、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的问题。虽然经过我国“南水北调”、“西水东调”的战略性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但是我国工业污染和废水处理的有效性较低,造成我国水资源仍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引水质量和数量。 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还存在土地恶化问题,植被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急需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实现我国的健康发展。 (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在我国实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使得能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合理利用,不仅是能够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3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40分。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巨大能量 B、汽油和小黄鱼 C、带鱼和大黄鱼 D、水稻和棉花 3、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A、节约利用 B、综合利用 C、寻找替代资源 D、无限制的开发 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后该高原上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干旱 D、土地沼泽化 5、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B、湖泊沼泽化 C、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垦 D、雨林资源的破坏 6、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干旱 B、土地荒漠化 C、人口过快增长 D、臭氧层破坏 2005年入秋以来,禽流感在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从亚洲腹地的内蒙古地区到欧洲巴尔干的克罗地亚,从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到南美的安第斯山区,都发现了这种恐怖疾病的踪迹。据此回答下列7-8问题。 7、禽流感疫情的出现,鸡、鸭等家禽等几乎惨遭灭顶之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违反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8、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进一步加大对家禽的屠宰力度,将禽流感消灭在萌芽状态 B、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D、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有效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 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有益探索。据此回答9—10题。 9、在上述4省3市中,目前处在重酸雨区的是 A、山东、河南 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 D、上海、柳州 10、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 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编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 编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编版)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

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